生态环境建设背景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背景介绍在当前全球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保护的核心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可以减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促进物种的繁衍和演化。

2.保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可以减少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保护地球的矿产、水资源和森林等,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减少污染与改善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环境保护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4.保护生态平衡和地球气候环境保护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稳定的气候环境。

它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减缓气候变化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1.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平衡。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节能减排等手段,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明确环境责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

3.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环境监测是了解环境质量和问题的基础。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护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4.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倡导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绿色消费等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

四、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挑战1.成效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全球范围内,一些污染物排放有所减少,林业覆盖率有所提高,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了严峻挑战。

许多城市出现了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土壤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产业结构调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的几十年间主要依赖于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这些行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非常大。

为了降低污染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政府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转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增加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的投资,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二、推进绿色能源发展中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来源,这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中国积极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减少能源消耗的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环境监管为了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执行,中国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

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执法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同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布环境状况,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人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习惯。

五、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谈判,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是: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绿色能源发展、加强环境监管、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这些措施在不断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后代子孙留下了一个更美丽的家园。

只有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让全民共享绿水青山的美好未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3. 生态文明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规划了相关的实施路径。

具体包括:1. 优化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环境行为。

2. 资金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资金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3.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

4. 企业责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企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5. 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展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汇总

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汇总
Page 13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 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 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Page 14
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Page
15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该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 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等重要内容,提 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 革作出了顶层设计。 同时,该方案也是落实十八大 精神,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具体措施。
Page
16
谢谢大家
17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Page 5
生态建设的含义
生态建设的定义
生态建设简称ECO,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 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 科技和自然规律,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如水土 流失,雾霾,河流污染等等,事实告诉我们,走先污染后治理的 老路行不通,因此需要进行生态建设,以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Page 5
生态建设的含义
生态建设的定义
生态建设简称ECO,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 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 科技和自然规律,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

目录

1.生态建设的背景 2.生态建设的含义
3.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
4.生态文明建设
Page 2
生态建设的背景
人类社会的三大科技革命
( 第 蒸一 汽次 时工 代业 革 命 )
(信息革命)
信息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Page 3
电气时代
生态建设的背景
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
1984年,改名为国家环保局(附属建设部) 1988年,国家环保局(从建设部独立)
2008年,改名为环保部
Page 8
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
院校专业开设
早期与环保相关的专业主要是公共卫生方面,70-80年代, 一些高校开始设置环保相关专业,90年代以后是高速发展期。
环保企业发展
自90年代起,环保企业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相关企业主要 包括污水处理厂,环保咨询公司,环保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公司 等等,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如北上广,长江三 角洲等区域。
Page 6
生态建设的含义
生态建设的意义
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科技为先导,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哈尔滨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哈尔滨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哈尔滨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凸显。

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的省会城市,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环境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哈尔滨市加大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与现状哈尔滨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曾经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严重超标,城市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突出矛盾。

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哈尔滨市的环境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1. 加强环境治理哈尔滨市加大了对工厂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对排污超标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大幅降低了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量。

另外,哈尔滨市加强了城市道路和区域内的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建立了垃圾处理中心和焚烧厂,有效减少了城市垃圾的污染程度。

2. 推广清洁能源哈尔滨市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优化能源结构。

市区内的燃煤锅炉逐步淘汰,采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替代,减少了燃煤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哈尔滨市还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 建设生态绿地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哈尔滨市大力推进生态绿地建设。

市区内多处空地规划为公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同时,加强对现有公园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了绿地的利用率和景观品质。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目标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

哈尔滨市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了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素养。

1.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哈尔滨市加强城市绿化,提供更多绿地空间供市民休闲活动,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2.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哈尔滨市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全球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严重的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要课题。

为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针对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生态建设的现状1. 生态建设的背景生态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态建设背景下,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生态学研究方向,以生态科学来探索并规划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

生态建设要求我们围绕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间的平衡关系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全球生态化网络,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修复、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达到财富、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给我们带来的是关注未来、注重环境的生活方式。

2. 生态建设的现状现在,各国政府都在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和科技支持等手段,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在政策层面,例如我国的“绿色经济、生态文明”战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此外,各国政府还会出台多项相关的法规和行政规定,加强监管和执法。

在科技层面,一些创新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如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在环保行业的应用等。

生态建设的现状并不完美,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主体、企业等仍持利益优先、发展优先的立场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置于次位,对环境、生态资源的污染、破坏行为仍在持续。

此外,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多年的环保和生态文明教育,但人们的生态意识仍不够高涨,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逐步提升。

二、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与高效性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生态建设也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智能化和高效性的要求。

例如,在垃圾分类、能源转换、污染治理等领域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更高效的操作和管理。

另外,智能生态标签、生态贴纸、生态电子商务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也将协助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以来人类向往的理想状态,也是应对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可持续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正在积极推进。

世界各国纷纷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绿色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挑战。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需要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首先,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环境保护的力度和效果。

其次,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再次,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展望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挑战包括环境污染和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需要全球范围内共同努力解决。

机遇则在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和机制。

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将继续深入人心,成为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

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时代的重大任务和责任。

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总结: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路径,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及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及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及意义一、建设背景人类文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

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

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个阶段大约为时一万年。

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

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然而,伴随着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并由此产生了突出的环境问题,发生了一连串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导致了13000多人死亡,日本水俣病事件对上万人的身体或精神造成影响,印度博帕尔事件更是史无前例的环境灾难,农药厂的毒气泄漏造成了2万多人死亡,20万人受到波及,5万人永久失明或终生残疾。

此外,还有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骨痛病事件,并称八大公害事件。

付出了沉重代价的人类开始了宝贵的觉醒。

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各国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讨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全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拯救地球成为共识。

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数百年间走的是先浪费后节约、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

但是我们不能再走那样的弯路。

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这个权利,而是这条路是一条死路。

当今的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矿产资源。

我们人口占世界的22%,如果走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的资源。

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象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

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一年零三个月。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保护和改善环境,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具体举措。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为了推动绿色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举措。

(一)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

此外,还要加强土壤污染治理,防止农业和工业活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二)促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我们应该推动节能减排,鼓励利用清洁能源和能源替代;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提高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

此外,还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

(三)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此外,还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对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影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这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生态环保工作背景

生态环保工作背景

生态环保工作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然而,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各国政府和社会机构都开始加强生态环保工作。

在中国,生态环保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环保投入,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主要工作内容为了保护生态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生态环保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重点领域治理: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具体行动,通过环保督察、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等举措,推动重点领域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持续。

2.政策法规制定:加强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制定,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和宣传工作,提高市民、企业和政府的环保意识,推进环保工作的落实。

3.生态系统保护: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睡莲湖、湖泊、湿地、水资源保护等生态系统治理,提升生态资源保护策略。

4.环境质量监测: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确保不断提高环保水平,控制环境污染。

5.清洁生产:推进清洁生产,鼓励使用先进环保技术,降低污染排放,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

意义和影响生态环保工作的意义和影响是十分广泛的。

首先,生态环保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实施生态环保可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的健康,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生态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实施生态环保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保障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生态环保是全球共同利益的关键环节。

实施生态环保可以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对全球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总之,生态环保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生态环保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生态环保,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维护美丽蓝色地球。

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正文】一、引言在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被认为是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二、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与环境危机并存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空气、水源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不断浮出水面,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可持续发展的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源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无法长期维持发展的稳定性。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生关系。

3.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社会组织也通过宣传教育和环境保护行动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1.生态环境受损问题由于过度开采、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能源消耗等原因,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解决生态环境受损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2.多元利益的平衡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如何在不牺牲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繁荣,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环境意识的转变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只有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才能形成广泛的环境保护共识。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前景1.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手段,以及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2.国际合作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国际合作可以在政策制定、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一、时代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2007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中生态文明建设被确定为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些提法都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意义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巨大的国家,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就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性。

2. 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途径。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自然环境,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修复,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3.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可以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共同合作、共同治理、共同受益的新格局。

三、主要内容1.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

我国资源丰富但也相对匮乏,因此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等方式来保护和管理好自然资源。

这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资源管理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2.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修复等方式来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环境保护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环境保护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深和城市化进一步扩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关注的话题。

环境保护的背景和意义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来彻底认识和理解。

一、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严重人类的日常活动、工作和生产等行为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若疏于环境保护工作,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污染空气、水、土地等破坏了人类生态环境,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态平衡恶化和物种灭绝。

环境污染也直接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诱发多种疾病,危害性极大。

二、环境保护是生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环境。

如果环境长期遭到破坏,则人类生存发展基础就会受到损害,而环境保护是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既可以保证生态安全,也可以增强企业和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保证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环保工作的落实也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

三、环境保护是人类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的体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但同时也是国家的责任。

爱国主义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没有强大环保工作支撑的国家,就无法在全球国际社会中获得更高的竞争力。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需要被广泛宣传并引起人们的普遍应对,强调个体的责任和社会责任,形成共同为环保事业而努力的社会风尚。

四、环境保护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人类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而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以整体提升生态本底能力,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平衡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全球环保事业也已然成为一项不能推辞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全球环保意识和运动,共同推进整个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

总体来看,环境保护的背景和意义是非常重要、全面和复杂的,需要人人参与并落实到生产、生活的一切环节中。

通过大力推进环保政策和工作,我们可以共同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未来发展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背景介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主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系统,成为我们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环境。

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恶劣的环境状况也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证我们的未来。

三、生态建设的意义生态建设的意义在于,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我们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生态建设可以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生态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措施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1.控制排放污染物。

切断污染物排放源头,采用清洁能源和新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强环保意识的普及。

推广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营造环保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环境和谐。

3.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实行生态保护优先,建设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移民安置点,促进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

4.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

强化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重视节约资源。

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影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影响:环境短期内需要很大投入,但长期来看,环境保护是可控的、可持续的、高效的,可以带来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经济影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会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环保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生态影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的措施,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命和栖息地,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

新农村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农村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农村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背景和意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背景是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导致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资源遭受破坏,甚至出现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

同时,农村环境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

农村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任务。

只有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保护好农村的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资源,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和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第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农民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响,例如水源污染会导致农民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等。

而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助于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的环境质量,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一、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也迅速现代化。

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负担。

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健康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增强居民对农村的归属感。

通过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确保农村空气清新、水质纯净,不仅能改善农田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还能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环境。

三、保护生态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资源,提高土地肥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使用农业化肥农药、加强土壤保护和水源管理,可以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四、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现代农业要求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更高,而这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

通过提高农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农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改善农村社会形象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形象的塑造。

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农村不仅能提高农村居民的自豪感,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归农村,带动农村的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改变以往农村落后、脏乱差的形象,重新树立农村的良好形象,推动农村建设的整体提升。

六、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居民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行为。

只有从小培养起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才能真正落实农村环境建设的目标,并将其变成习惯。

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传统的环境保护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管理需求。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处理,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环境监管的力度,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二、建设目标1、实现环境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整合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各类环境要素的数据,以及污染源排放、环境质量监测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整合和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提升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实时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强环境信息的共享和公开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平台,实现环境信息在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共享和公开,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4、提高环境管理的决策水平通过对环境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5、增强环境应急响应能力建立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降低环境风险。

三、建设内容1、环境数据采集系统(1)在重点污染源、环境敏感区域等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如水质监测仪、空气质量监测仪等,实时采集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数据。

(2)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等手段,获取大范围的环境数据。

(3)建立人工监测网络,定期进行采样和检测,补充和校准在线监测数据。

2、环境数据传输网络(1)建设高速、稳定的环境数据传输网络,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数据中心。

(2)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传输方式,如光纤通信、4G/5G 网络等,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3、环境数据中心(1)建立集中式的环境数据中心,存储和管理各类环境数据。

(2)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海量环境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生态建设自评报告

生态建设自评报告

生态建设自评报告生态建设自评报告一、总体情况1.生态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生态建设是中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生态情况的评估: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水、空气和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损等。

3.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生态建设需要加大力度,推行多种生态工程和措施,包括森林防护、湿地保护和水土保持等。

二、生态建设的成效1.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一系列的生态工程和措施的推行,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水平逐年提高,生态系统恢复了一部分。

2.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建设的推行,在多个层面的促进下,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促进了人们从重经济轻环保的状态,到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3.增强国家的发展活力:生态建设的成效不仅在于环境的改善,还在于经济发展的活力增强,推动了生产生活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福祉。

三、存在的问题1.生态环境状况依然严峻:尽管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国生态环境情况仍然严峻,部分地区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到的破坏也让恢复任务更加艰巨。

2.政策执行不到位:生态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虽然得到了全国范围的落实,但是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有些措施还未充分执行,导致目标未能充分实现。

3.生态建设工程难度很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困难较大,提高资金安排是关键之间,同时,在实施中还需要高水平技术和人才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撑体系。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1.继续加大措施推行力度:政府应该更进一步发挥其力量,加大投资力度,把主要精力和资金聚焦在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的城市和地区,并通过适当的政策推广全国范围内。

2.加快生态管治体系建设:设立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各方面配合,建立有序、科学、合理的协调创新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新的合作共识,营造新型生态文明法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过程,它的目标是营造一个节材、节能、环保、高效、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它涉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住区和生态园区的建设,以及各类生态建筑的建设。
生态环境设计应从宏观到微观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在各设计阶段中都有具体的建设目标,例如在区域规划和总规中的土地综合生态适宜性分析及生态安全格局的建构;控规和城市设计中的自然生态安全网络生成及土地生态分级利用规划;场地设计的生态化及建筑设计中各类生态策略的应用,等等。
学科交叉 多方共建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一学科、个别行业或少数人能够单独完成的,必须多学科交叉、跨行业合作以及全民参与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在学术层面,强调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综合解决问题。
在技术层面,强调跨行业合作,共建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在社会层面,必须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提倡绿色消费和节约型生活方式,建设和谐社区。
城市建设生态优先
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虽然系统建设的代价并不高,但系统本身却十分脆弱,破坏容易而恢复难,所以人们必须树立“自然生态优先”的思想,才能确保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平衡。
在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中,通过对城市资源的综合评价,建立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模型,根据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和碳氧平衡的原理,构建自然生态安全网络,为规划设计提供前提条件和设计依据。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建筑师应起综合和整合的作用。
寻求新城市文化价值
新城市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天地人和谐共生。主要体现在:
①持续发展意识的普及。从领导到市民都要树立这种意识。
②和谐社会构建的落实。包括社会的公平,人心的凝聚,系统的平衡,文化的持续。
③循环经济战略的推进。这是建立节约型城市的根本途径。
1,对于垂直生态过程,利用数字化技术,采用麦克哈格“千层饼”法进行生态资源评价——生态资源调研登记,建立评估集,绘制单因子图,确定权重,获取评价结果,确定分级标准,建立土地生态综合适宜性分析模型,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适宜定位和城市发展方向。
2,对于水平生态过程,根据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湿地保护及恢复范围、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2002年9月)、运用景观生态学 “斑块-廊道-基底”原理,由湿地森林公园核心斑块、山地森林公园核心斑块、京密引水渠重点廊道及其间的“斑块-廊道”系统,共同构建起车轮式自然生态安全网络。
构建城市自然生态安全网络,确保城市基本的生态安全。并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
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以及相关法规的导向作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各种生态技术的产业化,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技术经济支持。
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观
城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等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强调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社会生态系统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经济生态系统强调科学的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这里既要保持每个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又要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达到天地人和谐共生。
问题导向 因地制宜
在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由于城市的各种生态因子和城市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所建构的自然生态安全网络和城市形态也会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
在生态住区设计中,不同的原生生态环境,不同的乡土树种和不同的设计条件,导致不同的场地设计策略和不同的住区特色。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不同的气候区对被动式生态策略的选择影响很大。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所在的气候区特点,挖掘和提升乡土的材料与技术,选择成熟有效的被动式生态策略,构建生物气候缓冲层,辅以优化的主动式生态策略,创建节材、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
④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生态城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更有意义的是实现目标的过程。
将接受美学的原理引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领域,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空白和未定性,构成其召唤结构,充分调动接受主体的积极性,填补空白,达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圆满实现。
近几年来,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研究所,在生态环境设计方面做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包括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生态规划专题研究,整体城市设计中的生态设计专题,生态住区规划设计,生态化的场地设计及生态建筑设计研究,建筑教育及学生国际交流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等。尚在研究的课题有:生态足迹概念在生态设中的应用研究,工业废弃地活化与再生研究,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研究,适应不同气候特点的生态策略选择研究,利用社会学原理构建和谐社区研究等。
3,根据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生态安全网络、北规院所作海淀北部地区总规和控规,编制了土地生态分级控制图。生态规划将区域用地划分为五个生态等级分区:生态一级区——核心生态保护区;生态二级区——生态保育缓冲区;生态三级区——生态建设过渡区;生态四级区——低度开发区;生态五级区——中度开发区。
4,建立绿量概念。绿量指标体系由绿量、叶面积指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构成,它能科学地评估植被的生态效益,用于生态规划可有效控制不同生态等级区的生态效益,从而提高生态环境设计和建设的质量。根据园区土地生态分级控制的要求,编制园区平均叶面积指数分级图和生态规划土地分级控制地块编号图,为园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提供了生态设计条件。
全球性的资源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不得不反思自身的发展模式,探索科学的发展观。
我国的生态环境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阶段。
我国的能源资源形势甚为严峻。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煤炭、石油、天然气、可耕地、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约1/2、1/9、1/23、1/3、1/4和1/6。全国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目前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且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200立方米,北方和西部有的地区已处于公认的极度缺水的程度。600多个城市中有2/3供水不足,其中1/6的城市严重缺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30%,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不足。
[编辑本段]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理念
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实现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根据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采取相应的生态策略削减生态赤字,达到生态平衡。
通过城市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
整体的生态建筑观
建筑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地球生物圈中能量、物质流动的一个环节。这就要考虑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并促进其和谐共生。
考虑时间因素,树立建筑发展全寿命周期的观念。
考虑空间因素,控制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置换影响。
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在人居环境建设中要高效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资源。从少费多用的非物质化,即减量化,到循环利用的再物质化,即资源化。
生态环境设计目录[隐藏]
全面关注生态环境设计
生态环境建设背景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尺度的生态设计案例
住区尺度的生态规划设计案例
(六)建筑尺度的生态设计案例
生态环境设计观念引入教学和国际交流
[编辑本段]全面关注生态环境设计
[编辑本段]生态环境建设背景
原建设部长叶如棠2001年提出“建筑师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己任”。最近,胡锦涛主席提出建设节能省地住宅。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建设部提出建设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住宅,并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编辑本段]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编辑本段]城市尺度的生态设计案例
对于城市尺度的生态设计,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处于北京生态保护带中,又是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第1号楔型绿地,原生植被比较好,有大面积自然湿地,人口密度小,城市化程度低,可保持园区自身碳氧平衡。因此,根据园区自然生态的现状特点,城市生态主干网络可以生成比较典型的车轮式自然生态安全网络。长春市则以建成区为主适当向外扩展,它的整体城市设计,根据对城市现状生态环境综合评析,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模型,碳氧平衡计算、氧源绿地方位、新鲜空气廊道宽度的分析,区域自然生态景观格局特征,城市生态安全网络设计原则,生成以伊通河条形湿地植被斑块为辐射源、向西逐级放射形成的三大绿环、十条绿带和多个点状植被斑块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安全主干网络。唐山市城市生态设计研究,在长春市生态设计方法基础上,引进CITYgreen模型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效益分析,增加了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分析的科学性。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发展区生态环境规划
这个生态环境规划,是配合该地区总规和控规,为其调整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它的目标是控制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自然生态安全网络,保护和恢复园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园区的生态力,营造健康安全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化的高科技园区,促进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对北京生态城市的建设作出贡献。该生态规划主要特色是:
总之,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国际上为应对全球资源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文件。达成《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等框架公约。
我国率先制定了《21世纪议程》并将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居环境积极化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关键是我们要持积极的态度,扑捉和分析矛盾,挖掘和显化积极因素,发现和转化消极因素,达到人居环境良性发展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为“人居环境积极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