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拓展课第三课
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古老的丝绸之路》一等奖说课稿
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古老的丝绸之路》一等奖说课稿1、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古老的丝绸之路》一等奖说课稿想一想“为什么称张骞为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通过“读一读”明确开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通过“算一算”感受丝绸之路的古老,同时板书:古老;通过“想一想”理解张骞是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6、在读故事后,组织一个学生动手的小组体验活动。
我给每组学生一些丝绸之路上传递物品的小图片,让学生们从这些图片中挑出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到中原地区的是哪些?传递到西域的物品有哪些?出示图12请几位同学将物品分类,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将物品拖到相应的圈里。
7、思考交流:传递的这些物品给西域各国和中原地区带来了什么好处?在活动后,教师总结到:“在这条路上传递的众多物品中,以丝绸的影响最大,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第一次把中国中原地区经过新疆到中亚的陆上通道翻译成SILROAD,丝绸之路由此得名。
”8、继续补充介绍“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的商人们来到我国做买卖,这是人们之间的贸易交流;一些佛教僧人来我国传播佛法,这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随着交往的深入,佛教逐渐在我国传播开来。
9、讲故事,主要是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课前了解到的玄奘西游的经历,从而认识丝绸之路上的另一位友好使者玄奘。
图13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为什么称张骞、玄奘为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提升学生对张骞、玄奘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的友好作用的认识。
(在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这几个活动中,认识了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使学生体会丝绸之路在中西各国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友好往来带来的好处,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第四个环节,是通过看图片、听介绍,了解丝绸之路的兴衰。
以看“现在的丝绸之路的图片”、听“老师讲丝绸之路的兴衰”,来了解丝绸之路的200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过程,感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8课《丝绸之路》。
我们将学习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歌曲《丝绸之路》欣赏与学唱,解丝绸之路历史背景,以及相关音乐文化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丝绸之路》音乐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习歌曲《丝绸之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解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丝绸之路》中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2. 教学重点:歌曲情感表达和技巧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PPT、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丝绸之路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a. 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起源、路线和意义。
b. 播放丝绸之路沿线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丝绸之路美丽。
2. 歌曲欣赏:播放《丝绸之路》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风格。
a. 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给你什样感觉?b. 分析歌曲节奏、旋律、音色等特点。
3. 歌曲学习:分句教唱《丝绸之路》,重点讲解难点和重点。
a. 教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节奏、音准、音色等。
b. 针对难点,进行反复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提高歌唱技巧。
5. 知识拓展:介绍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拓展学生知识面。
a. 介绍丝绸之路上各种音乐形式。
b. 播放相关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音乐风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丝绸之路》2. 歌曲特点:节奏变化、音高跳跃、情感表达3.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各地音乐形式、音乐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丝绸之路》,并对其进行创作改编。
a. 演唱:熟练演唱歌曲,注意情感表达。
b. 改编:为歌曲编配简单打击乐器伴奏。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出合理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曲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适用性。
第3课 我们互通有无
第3课我们互通有无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通过对中国与世界经济互通有无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对外来事物持包容的正确态度。
2.行为习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总结、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养成以开放的国际视野来思考问题的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专题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货走向世界的同时,进口货也走进国门,经济交流是双向的。
初步培养学生经济全球化的意识。
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标有“中国制造”的物品的图片。
2.请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等途径,查找一些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的资料,获取如某产品产量排列在世界第几位、占世界份额的百分比等信息。
3.请学生在家或超市、商场里找一找产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品,记下产品名称和产地等相关信息。
4.师生共同寻找汉语中外来词汇的例子。
二、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中国制造”1.出示图片:国外商店中标有“中国制造”的物品师:同学们仔细看这些物品,你有什么特别的发现?2.学生交流,引出“MADE IN CHINA”。
(引导学生明白:物品上标有“中国制造”字样,它表明这件物品是我们中国制造的。
)3.师导入:现在国外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那我国出口商品的情况怎样呢?课前同学们通过走访调查、上网调查等方法去作了相关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开一个“中国制造”商品新闻发布会好吗?(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可能还没有对身边的“进口货”了解得多,所以课一开始就以事实说话,出示一组外国商店“中国制造”商品琳琅满目的图片,最后定格在商品上的标志“中国制造”上,一下子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民族的自豪感,从而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课件
——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看: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
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产生了什 么作用?
贰 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由来
读图知史,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分为: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2024版新教材
课程目标
2022版新课标
素养目标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的开 辟,知道丝绸之路开 通的意义
立足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的开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 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材料: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 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 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 石榴、胡萝下、胡豆 (蚕豆)、大蒜首蓓等陆续传到中国“丝绸之路”。
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 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 要通道。——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
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 的联系。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
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音乐教案丝绸之路
音乐教案丝绸之路教案:音乐——《丝绸之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的第八章节,歌曲《丝绸之路》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它以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壮丽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丝绸之路》这首歌曲,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并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意义有深入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2. 学具:乐谱、录音机、耳机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讲解:教师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丝绸之路产生兴趣。
3. 学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丝绸之路》,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合练:全体学生一起练习,教师进行整体指导。
6. 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丝绸之路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文字描述丝绸之路的景象。
答案: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古代贸易路线,沿途风光旖旎,有沙漠、草原、山脉等地貌,景色壮丽。
2. 请学生谈谈对《丝绸之路》这首歌曲的感受。
答案: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节奏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壮丽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丝绸之路》这首歌曲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多媒体展示、分组练习等教学手段,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另一首歌曲,《长安古韵》。
《第二单元 欣赏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欣赏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聆听丝绸之路的相关音乐,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丝绸之路的相关音乐,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丝绸之路的音乐素材,包括录音、视频等。
2. 制作PPT,用于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音乐等相关内容。
3. 安置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丝绸之路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分享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欣赏《丝绸之路》。
2. 背景介绍: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聆听欣赏:播放《丝绸之路》乐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丝绸之路》相关的歌曲进行表演,包括歌曲的演唱、演奏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表演形式,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教室互动:鼓励学生互相评判、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音乐欣赏的技巧和方法。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音乐文化,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相关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7. 教室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内涵,提高声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3. 引导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感受其中的韵味。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史》教材第七章第四节《丝绸之路》。
详细内容包括: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其在我国古代对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促进作用。
3. 引导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培养他们的国家战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条路线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2. 讲解: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分组讨论如何进行贸易往来,体会丝绸之路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并标注重要城市。
六、板书设计1. 《丝绸之路》2. 内容:(1)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2)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3)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古代对外交流中的地位。
(2)举例说明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丝绸之路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的理解。
2. 答案:(1)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2)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如佛教传入我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传播到西方。
初中有趣的历史拓展课教案
初中有趣的历史拓展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过程;2. 掌握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3. 能够展示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时间、主要线路以及贸易商品。
难点:理解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地图、图片、文物等教学辅助资料;3. 丝绸、香料等贸易商品模型;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丝绸、香料等贸易商品,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30分钟):a. 介绍丝绸之路的概念及历史渊源;b. 分析丝绸之路的起始时间、主要线路和贸易商品;c. 讲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如长安、河西走廊等;d. 探讨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3. 操作(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宣传海报,包括丝绸之路的起止时间、主要线路、贸易商品和重要城市等内容。
4. 总结(5分钟):回顾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强调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交流。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作文,表达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
六、板书设计:古代丝绸之路- 起始时间:汉代- 主要线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商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重要城市:长安、罗马、大马士革等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还深入探讨了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探索欲。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三篇】
【导语】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的和课的类型不同,课件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下⾯是整理分享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教学⽬标】 知识与能⼒: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化联系和东西⽅经济⽂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培养学⽣的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
过程与⽅法: 利⽤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扩⼤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获得感性认识和⼼灵体验。
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明进程的合壁之路。
增强学⽣的民族⾃豪感。
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化内涵及其在中西⽅交流的重要地位。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 教师展⽰西部优美风景导⼊: 师:看到黄沙万⾥的⼤漠,优美的吐鲁番,神秘的天池,此时此刻,想必⼤家都想知道这块神秘的⼟地在哪⾥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世界⼜起到了怎样的作⽤呢? 【⾃主预习】 ⼀、张骞出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汉朝⽟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
这⾥有三⼗六国之多。
这些国家⼤多⼈数很少,最多的乌孙⼈⼝是36万。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
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第2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丝绸之路》(板书)请看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XX你先读。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
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分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1、生自学,师巡视。
定海区二中集团北校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教案
定海区二中集团北校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一班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文化交流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分析和探究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及其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
4.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探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丝绸之路旅游路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2)丝绸之路的路线: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了解它如何连接起东西方。
(3)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而且在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它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形成背景:具体解释为什么在汉代会形成丝绸之路,涉及到汉代的对外政策、经济状况、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2)丝绸之路的详细路线:让学生详细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它们的具体经过地点。
(3)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深入解析丝绸之路在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交流情况,以及这些交流对东西方的影响。
(4)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在历史发展中是如何变迁的,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丝绸之路的虚拟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史料文献:提供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文献,供学生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地图:使用丝绸之路的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线路和地理环境。
-游戏:设计丝绸之路知识问答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图片、地图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但可能缺乏对于复杂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释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但在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有待提高。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4.情感态度: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影响、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
2. 掌握丝绸之路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条路线有什么特殊之处?”2. 讲解丝绸之路的开通(1)讲解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
(2)介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3. 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影响(1)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
(2)讲解丝绸之路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4. 实践情景引入(1)设置情景: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商人,准备沿着丝绸之路到西域做生意。
(2)学生分组讨论:在丝绸之路上,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5.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回答。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丝绸之路相关习题。
(2)教师点评,解答疑惑。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丝绸之路开通:汉武帝、张骞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影响: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2. 历史意义:加强东西方联系,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 答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到西方,西方的金银、宝石、香料等商品传入中国,从而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丝绸之路》课件 中图版
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绸、铁器、漆器……
1)物资上:汉朝
西域
香料、良马、葡萄、石榴……
2)文化上:中国 冶铁、凿井技术、四大发明…… 西方
佛教、魔术、乐舞、雕塑……
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渗透
K12教育资料
18
4:说出丝绸之路的大致所经过的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境内→葱岭→大月氏、 安息→西亚→欧洲大秦等西边更远的地方。
第13课
K12教育资料
1
1、 掌握汉代西域的地域范围,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 影响。
2 、掌握陆地丝绸之路途经地区的路线,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汉与西域进行相互交换的物品。
3 、知道张骞(西汉)和班超(东汉)出使西域为巩固统 一的多民族和促进中经济文化交流做重大贡献。
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果敢坚毅的品质、面对挫折不 气馁的精神。
K12教育资料
19
三、西域都护的建立
K12教育资料
20
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 公元前60年
职能: 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 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 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K12教育资料
21
5:西汉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了什 么机构?具体是哪一年?
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 6: 东汉初年,西域被匈奴重新控制,为了恢复 和促进汉朝与西域之间的联系,政府又派谁出 使西域? 班超。
K12教育资料
22
主要销售中国的陶瓷和东方的香料,因此, 一些人称它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它在 东西方商品交流和文化传播中,也起到了 重要作用。
K12教育资料
23
提高升级
K12教育资料24来自张骞身上有哪些精 神值得我们学习?
初中教案丝绸之路历史课件
初中教案丝绸之路历史课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了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3. 能够描述丝绸之路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3. 丝绸之路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如何描述丝绸之路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1. 课件PPT;
2. 教学视频资料;
3. 丝绸地图等辅助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30分钟)
1.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介绍丝绸之路的特点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三、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澄清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加深对丝绸之路
历史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丝绸之路对当今时代的影响,并展示相关资料进行分享。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一个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进行研究,并写一份小结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重要性和影响有了更
清晰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展示,增强了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提
高了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教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学生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
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
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3、学生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丝绸之路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学生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学生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思考的开始,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找出来,读一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word教案 (2)
第19 课寻访“丝绸之路”一一学习与探究之三活动目标通过识读“丝绸之路图”和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在最新的中国地图上能准确地找出丝绸之路的途经路线;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和收集有关的历史、文献、图片以及实物。
能认识到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培养初步的史地结合的学科渗透能力。
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明确本课应达到的目标,以便学生了解评价的依据。
2、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丝绸之路的普及性读物,收集有关图片或实物资料。
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参加到下列各组:A组,上网查阅;B组,图书馆书店查找;C组,收集音像制品;D组,如邮票、火花等。
3、指导学生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
4、指导学生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分组讨论,制定出具体方案,教师将各组方案中最有特色又可行的内容提出,设计出总方案,每组学生负责完成最有特色的工作准备。
活动过程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是从西汉的长安城向西出发,途经今古肃、宁夏、青海、新疆,连接中西亚和欧洲的一条交通要道。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吐鲁番盆地。
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今天我们一同踏上这条幽幽古道去探索历史的奥秘。
首先,请同学们分组介绍寻访的经历。
学生:(介绍寻访的经历)通过什么途径,做过什么努力,达到怎样的结果,有什么收获。
教师: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求知,初步尝试自己收集资料并提取信息,这就是能力的培养,今后我们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下面请第一小组也就是设计绘制大型“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同学给我们讲解“丝绸之路”路线及重要地名的变化。
学生:(分段介绍)第一段,从西安向西进入黄土高源,要跨过黄河,经过河西走廊,长城西端,到达敦煌。
第三课 蚕宝宝大变样教学设计
第三课蚕宝宝大变样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蚕通过四次蜕皮之后,便要吐丝作茧,先蜕变成蛹,最后蜕变成蚕蛾(蚕一生蜕皮六次),破茧而出后,雌蛾和雄蛾交配后产卵。
知道蚕蛾的外形特征:蚕蛾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是昆虫家族中的一员。
2.科学探究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过程,做好观察日记记录。
通过观察多只蚕作茧的过程,发现蚕作茧的共同点;能够比较蚕蛾和蚕宝宝的外形、生活习性的不同;能区分雌蛾和雄蛾。
3.科学态度、STSE坚持不懈地饲养并观察蚕,有探究兴趣,乐于分享。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硬纸板或稻草等制作“蚕山”的工具和材料、剪刀、刀片、放大镜、蚕茧、蚕蛾、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蚕茧、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观察蚕宝宝“蜕皮”的任务。
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说一说,蚕作茧前要蜕几次皮?(2)学生汇报(3)小结:蚕作茧前要进行四次这样的“蜕皮”。
当蚕进行完第四次“蜕皮”后,再过一段时间,蚕宝宝就又不吃桑叶了,浑身通明透亮……这是它要吐丝结茧了。
(二)新课学习1. 观察蚕宝宝“作茧自缚”(1)思考并交流:观察蚕喜欢在什么地方吐丝结茧。
蚕吐丝结茧的地方有什么特点?这些地方对蚕的作茧有帮助吗?(2)小结:蚕熟之后,它们会本能的向上攀爬,以寻找一个适合结茧的立体空间,这种现象叫做“上山”。
南宋画家楼璹画的《耕织图》中,记录了古人用稻草扎成“蚕山”,帮助蚕宝宝吐丝结茧。
(3)继续思考:在平面上的蚕会吐丝结茧吗?(不会)(4)制作“蚕山”:那我们也可以做个“蚕山”,帮助蚕宝宝结茧。
教师指导做“蚕山”。
(5)阅读资料: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缫丝工艺从蚕茧中抽出蚕丝,再用蚕丝织成丝绸。
这些美丽的丝绸通过陆路和海上运到中亚、非洲和欧洲,成为著名的丝绸之路。
2. 揭开蚕茧里的秘密(1)猜一猜:蚕茧里面的蚕有什么变化吗?(2)明确实验方法:蚕结茧3—4天后,轻轻剪开几只蚕茧。
苏少版音乐六上《丝绸之路》优质教案
苏少版音乐六上《丝绸之路》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歌曲《丝绸之路》,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阶、音程等;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丝绸之路》的旋律和歌词,能准确地演唱出来。
2. 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程的掌握。
教学重点:歌曲《丝绸之路》的旋律、歌词及历史背景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丝绸之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丝绸之路》的歌词,讲解歌词中的重点词汇。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歌曲学唱(10分钟)(1)教师分句教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3)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1)学生自主练习歌曲《丝绸之路》。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5. 乐理知识学习(5分钟)(1)教师讲解音阶、音程等基本乐理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丝绸之路》2. 歌曲节奏、音程示例3. 歌曲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歌曲《丝绸之路》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准确地演唱出来。
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丝绸之路的繁荣原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艰险,知道丝绸之路繁荣在外交、军事、行政上的原因,了解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再认或再现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导入:
时事导入,“胡主席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引出主题:重回历史,探寻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出示古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的图片,设问:汉代的绢为什么出现在罗马的废墟中?
一、丝路何其遥远
1.出示古丝绸之路地图以及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了解丝绸之路大致路线以及相关内容
2.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哪些?
二、丝路何以畅通
1.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2.军事上:对匈奴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行政上: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设置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论从史出:
史料一:“(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
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1、汉朝长城与秦朝长城功能有何不同?
2、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
有人认为,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你同意哪种观点?
史料二:“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
——《汉书•西域传》
根据材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
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
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三、丝路何处显魅力
A.墓砖壁画的魅力
1.出示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设问: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驿使图》纪念邮票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出土于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最具代表性的通道之一)的咽喉之地。
B.探访汉代丝路古镇
1.介绍楼兰,龟兹,武威,敦煌,感受丝路魅力
2.小组合作: 如果你沿丝绸之路观光旅游,你认为最值得去的名胜古迹是哪一处?为什么?
课堂小结:丝绸之路自汉代开通以来就成为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重要文明串联在一起,成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探寻丝绸之路探讨:丝路何以畅通畅通的原因
确认:《驿使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的依据寻访:汉代丝路古镇龟兹
重现:丝路何其遥远经过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