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解析(10)一、桑代克——试误说猫迷笼实验:饥饿的盲目的尝试--错误、学会了开门猫愚蠢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某种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养成的。

桑代克提出,试误过程主要受效果律、练习律、与准备律的支配,并把它们称为“学习的公律”。

效果律:某种问题与反应的最初联接给予奖励—联接增强,反之减弱(1930年保留奖励律)练习律:某种问题与反应形成联接后,经常使用,联接增强,反之减弱(有目的有奖励的练习增强联接提高成绩)准备律:对某种情景问题准备做出恰当反应、形成联接时:准予—满意;反之不满意。

个体不准备做出反应强迫做出联接反应---不满意;不要求----满意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铃声---狗---肉----唾液条件反射:铃声----狗---唾液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内容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

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取决于新刺激和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

所谓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三、华生---行为习惯说(肢体、言语的习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刺激——反应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重点是行为的塑造、控制和改变,及行为的学习华生认为,“习惯的养成和刺激与反应的条件化,两者没有什么不同,”并主张用条件反射法来解释习惯的养成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填空题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填空题

填空:1、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求和特点的教学。

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而实现。

2、程序教学的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

3、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估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

4、我国教育技术源于欧美的视听教育,教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应用学科,整合了多门相关科学的理论。

5、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指导理论。

现代学习理论可分4种类型,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6、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

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罗杰斯,他认为,学习原则的一个核心,是要让学生自由学习。

8、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因素:学习基础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环境。

9、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的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10、教学活动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11、教学的三种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12、教学资源指促进学习的一切物质条件、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社会与人文资源。

13、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是: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丰富性。

14、教育信息处理是计算机在教育应用中的重要方面,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检索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各种有用信息,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1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有: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数字化。

16、网上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优势互补性等特点。

17、个别指导教学形式是通过教师或教学软件(如CAI、个别化学习支持软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式实现的。

这种指导有同步指导和异步指导两种方式。

18、自主学习形式包括四个因素,问题、信息资料、提示、反馈。

19、比较典型的课堂教学媒体环境有组合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和语言实验室。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第二节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多拉德和米勒——两位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多拉德于1931年获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米勒1935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

两人在耶鲁工作期间有许多的合作。

他们的理论把赫尔的学习理论、精神分析论、人类社会学观点、实验心理学方法结合起来的产物。

主要思想见著作:《挫折和攻击》(1939)《社会学习和模仿》(1941)《人格和心理治疗——关于学习、思维、文化的分析》(1950)一、学习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许多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

它们可以是与生俱来的,如干渴、疼痛、性、排泄等,它们叫做原生内驱力,又称一级内驱力,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与否;也可以是后天习得的,叫做二级内驱力,如焦虑、成就、荣誉、金钱等。

它们可以是内部的,如饥饿、恐惧等;也可以是外部的,如炎热、吵闹等。

正如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一切行为的基础,是所有行为的原动力一样,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一级内驱力是建构人格的基石,是所有习得的内驱力的基础和条件。

二级内驱力则一般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但它们也和一级内驱力具有同等程度的动力作用。

很显然,内驱力是一个动机概念,是人格的能量源泉。

作为内驱力的刺激强度越大,内驱力越强烈,动机也越强烈。

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

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诱因、辨别性刺激。

线索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于何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

线索可以是内在的,如对上一次去某餐馆的路线的记忆;也可以是外在的,如前面的交通指示灯的颜色。

任何一个刺激,只要有机体能把它与其他刺激辨别开来,它就有可能成为线索。

反应是有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比如,一个饥饿(内驱力)的人,看见一个餐馆(线索),就会发动前去就餐(反应)的行为,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饥饿(吃饱)或降低饥饿的程度(充饥)。

在斯金纳的理论中,反应都是外显的,而在多拉德和米勒的理论中,反应既可能是外显的动作或行为,也可能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如思维、计划和推理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华生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第二章个体知觉

第二章个体知觉
第二章个体知觉
两可图欣赏
你看见了什么?
是花瓶 、老人、还是歌手?
两可图欣赏
你 看 见 了 什 么 ?
是老人还是少女?
两可图欣赏
你 看 见 了 什 么 ?
是美女还是美景?
两可图欣赏
你 看 见 了 什 么 ?
是花朵还是情侣?
两可图欣赏
你能在 叶子中 间找到 三个隐 藏的侧 面人像 吗?
你看到了什么?
讨论:逻辑错误与光环作用的区别?
社会知觉误区
➢ 4、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 准备状态。
案例:疑邻偷斧
社会知觉误区
➢ 5、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
人物所持的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 印象。
例:台湾大学生对外国人的刻板印象
台湾大学身对外国人的刻板印象
视错觉
1、垂直水平错觉
水平线和垂直线哪个长一些?
视错觉
2、缪勒-莱依尔错觉
两条竖线哪个长一些?
视错觉
3、线条的影响
上面的直线会相交吗?
4、对比错觉
视错觉
中心的圆圈哪个大?
视错觉
5、对形体上下部的错觉
两个 黑色 的长 方形 哪个 高?
视错觉
6、由空虚和充实引起的错觉
AB段长还是BC段长?
时间错觉
学习
❖ 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 为持久改变的历程。
学习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 ➢ 主要观点 ➢ 主要代表人物
2、认知理论 ➢主要观点 ➢新观点—自我效能感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的主要观点
本来并不能引起个体某种反应的刺激,如果 经过练习后最终引起该种反应,即表明该刺 激与改反应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结。

第2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2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的小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 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时候,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尝试性反应, 时候,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尝试性反应,直到出现一个正确反 应把问题解决,这个正确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 应把问题解决,这个正确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动物 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学习到的行为,其它无效反应会逐渐消失。 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学习到的行为,其它无效反应会逐渐消失。 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一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的过程, 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一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的过程,称为 尝试—错误学习。 尝试—错误学习。
Edward L. Thorndike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把大多数行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但他与巴浦洛夫不 同,它提出了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 来的行为。 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 迷笼实验” “迷笼实验”
讨论:尝试—错误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讨论:尝试—错误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Skinner. B.F. ,1904-1990,美国 美国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奠基者。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院士, 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 年获美国 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 国家 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
巴浦洛夫、 巴浦洛夫、华生理论的小结
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1、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 反应 的联结; 反应” 2、关于学习过程:通过新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 、关于学习过程:通过新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 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引发的反应,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引发的反应,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桑代克,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桑代克,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桑代克,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的⼏个阶段:
动机:有机体的各种内外因素都可能产⽣解决问题的动机,但动机⽔平必须强烈到使有机体的活动指向某⼀问题。

问题:当有某种障碍阻挡个体达到所希望的⽬的时,个体才会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试探:个体应付学习情境的⽅式具有很⼤的随机性,如果问题的复杂程度在⾃⾝原有能⼒之外,⼀般会把各种本领拿出来尝试。

偶然成功:在⼀系列的尝试活动中,发现其中有⼀个刚好是正确的,并因此受到强化保留下来。

淘汰与选择:不能有效的回避惩罚和不能获得奖赏的反应逐渐被淘汰,那些使个体满意的反应被保留下来。

整合与协调:被保留的活动进⾏整合,逐渐协调成为⼀个流利的过程,反应更加迅速,⽆⽤动作减少到最少。

第二章_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第二章_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当今学生的学习仍有一定 的指导价值,特别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 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试误的过程中应用推理 和批判的方法,在概念、原理、法则学习之后予以 必要的重复练习,重视学习者对学习的心理准备等 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桑代克虽然注意到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并不完全 相同,但认为区别仅仅是简单与复杂,联结次数的 多少,本质上是一样的。
巴甫洛夫认为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学习就是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即学会条件反
射。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揭示了学习的基本生理机制,为说明一些数学学 习现象与心理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数学符号 的掌握往往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实现的。 例如, “S.S.S” ,sinA
第二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迷箱实验 桑代克用猫作实验,研究猫的学习。
桑代克从上述实验中得出, 学习是一种渐近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 程。 在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中,错误反应逐渐减少, 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了刺激与反应之间 的联结。
简称为 S一R 联结
二、学习定律 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准备律----指联结的加强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 节和心理准备。 练习律----指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强练 习可以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效果律----指若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伴以愉快 的情绪体验,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否则就会减弱。
强化 即时强化 延时强化
比例强化
间隔强化
固定比例强化 变化比例强化 固定间隔强化
变化间隔强化
三、强化的类型
正强化---如果一个剌激的出现能使反应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如果一个刺激的排除能使反应的概率增加 斯金纳认为,教学应采用尽可能小的前进步子 和即时强化。 他的“程序教学”的思想在后来计算机辅助教 学技术的设计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每次)坐端正 喜欢帮忙 (下次)有礼貌 勤劳(爱做家务) 懒惰(不爱干活) 不敢上课说话 不敢说脏话
(二)应用强化时应注意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2.强化物的选择。 ●3.强化的程序。 ●4.强化的技术。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增强个体行为反应的过程。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S-R)联结,这种联结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 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 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 的反应最终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饿猫出迷笼”
“试误说
1+2=4 1+2=2 1+2=3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 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 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称为强化物。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条的条件作用理论
2.强化物的选择。
根据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化和惩罚, 强化是鼓励孩子再次出现某个行为。 惩罚则是希望某个行为不再出现。
正强化
● 正强化:通过某种正性刺激(正强化物),使个体某种良好反应概率增加。 就是孩子出现某个行为之后给予的是奖励,是为了鼓励该行为再次出现。
● 正强化——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性强化:给幼儿传达情感、关注或认可。
铃声-(没有肉)-不流口水

刺激-反应理论(现企)

刺激-反应理论(现企)

斯金纳刺激-反应理论按经典的条件作用学说,让一个中性刺激伴随着另一个已知会产生某一反应的刺激连续重复呈现,直至单凭那个中性刺激就能诱发这种反应,新的刺激--反应(S--R)联结就形成了。

也就是说,新刺激替代了原刺激,例如,在著名的巴普洛夫实验(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每天在喂狗之前在狗旁边摇铃铛,由于狗进食的时候会流口水,所以久而久之就把铃声和进食联系起来,形成了“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的条件反射。

)中,铃声替代了肉丸引起狗流口水。

刺激替代现象在人身上也时有发生,例如在课堂讲课时,当教师转向黑板时,学生就会拿起笔来准备作笔记,虽然“转身”动作本身并非引起“做笔记”这一反应的原始刺激。

然而,在经典的条件作用下建立的联结属随意性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模式对于人类学习没有多大帮助,反而往往造成误会。

研究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学习行为。

为此,斯金纳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仪器,即一个阴暗的隔音箱——斯金纳箱,箱子里有一个开关(用白鼠为被试对象,就用一根杠杆或一块木板;若以鸽子为被试对象,就用一个键盘)。

开关连接着箱外的一个记录系统,用线条方式准确地记录动物“按”或“啄”的次数与时间,如图2-3所示。

斯金纳早期通常使用白鼠来作试验,后来大多以鸽子为被试对象。

在实验时,并不是动物每一次按杠杆或啄键盘后都给喂食,食物的释放方式由实验者决定。

除此之外,实验者还可以控制灯光、声音、电击、温度与湿度等。

斯金纳在用白鼠和鸽子作为被试进行研究,放在“斯金纳箱”中饥饿的白鼠起先是因偶然的压杆动作获得食物,多次尝试后,它学会了主动压杆以获取食物。

斯金纳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某个刺激情景中的自发性反应,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形成操作学习。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斯金纳把条件作用的学习历程分为两类,即“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

刺激-反应-强化理论_2

刺激-反应-强化理论_2

2.教育心理学上 两大体系的内 涵和区别及其 对生物教学的 指导意义
4.概念转变的 条件及为转 变概念而教 的教学原则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 论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
♦ 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 经验--是指个体的活动过程和个体在活动中所
♦发 ♦现 ♦学 ♦习 ♦法 ♦的 ♦特 ♦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强调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 ♦ 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 ♦ 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形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 ♦ 目的不是要记住老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 ♦ 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过程
♦ B.强调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像 ♦ 性的.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 ♦ 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 代表者
♦ 代表理论
♦经 ♦典 ♦条 ♦件 ♦作 ♦用 ♦理 ♦论
♦ 学习基本上是刺激替代的过程: ♦ 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
♦ 刺激-反应关系
♦ 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 ♦ 某种行为练习的越多,这种行为习惯 ♦ 的形成越快。--多次重复。
♦ 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 ♦ 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构建主义的教 学观
学习者必须自己通过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知识,教师不再是以 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教学根 植与学生的经验世界之中
♦特 ♦点
♦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 角色的调整
♦ 布置良好的学习情景 ♦ 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 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 A.重视培养学生的 ♦ 科学态度和素养

%83理资料——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83理资料——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介绍—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发表日期:2010年8月18日有420位读者读过此文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理论.理论内容:1、华生的主要观点:心理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

人类一切行为的构成要素都只是反应,或多种反应的组合。

反应多数是在环境中由刺激—反应的联结形成的。

2、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行为只是刺激和反应。

看见、听见和感觉到的东西是刺激,说出的话是反应。

3、刺激—反应的哲学基础是洛克的白板论,强调后天经验的重要性。

认为语言也是一种行为,学会某种语言就是在后天环境中养成某种习惯,儿童的语言能力来自一系列的刺激(成人语言)他们通过模仿做出反应,如果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强化,一定的刺激和相应的反应多次重复就成为习惯从而学会语言。

对刺激-反应论的评价:“刺激-反应论”虽然受到很多批评,但并非一无是处,有很多合理成分。

它所说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模仿、强化,都是有道理的。

要掌握语言也的确必须养成一定的习惯。

总的说来,刺激-反应论可以解释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但用这种理论不能全部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积极意义:儿童最先学会接触最多的那种语言(假定他处于多语环境)。

儿童常因观察、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话语而获得快乐。

模仿确实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词语与反复出现的语境之间的联系确实能使儿童理解语义。

儿童最初习得的词语很可能就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建立的。

在语言教育中,巧妙地使用示范,练习与评价(强化)等方法,对儿童达到语言目标有积极的意义。

家庭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水平(缺乏语言交际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要比正常儿童推迟一年多)。

不足: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也有很多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行为,不能只用“刺激-反应”来解释。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分类


(1)冯忠良的学习主体分类。 (2)奥苏贝尔的学习性质分类。 (3)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 (4)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5)冯忠良的学习内容分类。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7)乔纳森等人的学习分类系统。
1、学习主体分类*

学习主体分类即学习者的不同,一般将 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和机 器的学习三种。
动作技能
心因动作
布卢姆分类特点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具体、客观, 易于评价;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例如,认知类目标包括 六个层次,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及评 价;情感类包括五个层次,即接受、反应、价值评 估、组织和性格化;动作技能类包括整体动作、协 调细致动作和言语行为等层次; (3)目标分类是超越学科内容的,它提供的是分类 框架,不受学科、年龄和年级的影响,加入内容就 可以形成教学目标体系; (4)目标分类是为教学评价提供测量的手段,不是 目的。
定时距式 变时距式
连续式 间隔式
即时强化 延缓强化
时间式 比率式
定比率式
变比率式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人类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对示范行为的 观察学习得以形成和改变的。 (2)观察学习是通过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 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 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 (3)强化是促进学习的因素,但不是影响 的原因。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 和自我强化。
四、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不同学习理论的简介

加涅的学习类型

加涅的学习类型

第一类:信号学习。

这类学习属于经典的条件反射,包括不随意反应和情绪学习。

主要是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作出一般性的和弥散性的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是由单一事例引起,也可能是由唤起个人情结反应的某个刺激的若干次重复灯并且鸣着喇叭的救火车突然驶过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惧怕的情绪反应.加涅指出,为了使信号学习出现,必须要有一个中性信号刺激,要有唤起学习者情绪反应的与中性信号刺激联系起来的一种未预料到的刺激。

第二类: 刺激—反应学习。

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结合,并得到加强;学会以某种反应获得某刺激—反应学习也是一种信号学习,然而又与信号学习不同.信号学习是不随意的学习,而刺激—反应学习则是随纯粹的刺激—反应学习,大部分是在年幼儿童中表现出来。

例如,幼儿看见笔就在纸上画,学会使用简单的学习工具;学会叫出别人的名字和小动物的名称等。

第三类:连锁学习。

指学习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

在第二类层次的锁学习,则主要指非词语的刺激—反应行为的联结序列。

为了形成连锁学习,首先学习者必须在先前就学会连锁序列中的每一个必需的环节。

这样才容易形成一系列的刺激—反应行为的正确顺序,从而促进连锁学习的形成。

例如开门这个简单的刺激—反应行为,就包含着4个单一的刺激-反应的肌肉和关节动作环节.即会握住门的把手、会扭转把手、会将把手转动到适当的位置和把门拉(推)开.所以,儿童学会这样开门的反应动作序列,就形成了一项连锁学习.其次,按顺序适当地安排好一系列的个别的第四类:词语联想学习。

词语联想学习是一种形成一系列的语言单位的连锁学习。

它是以学习去联结词的组合作为刺激,而用其他的词作为反应. 例如,阅读时一眼就认出整个的词或词组;把中文词或词组译成英文等。

简单的词语联想学习,就是把一个物体与其名称联系起来。

这包括把两种刺激—反应构成的一条连锁,即把观察到的物体外形与其特征联系起来,并能说出它的名称。

加涅的8层次举例

加涅的8层次举例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理论将学习分为八个层次,以下为每个层次的举例:
1. 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

例如,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听铃声分泌唾液。

2. 刺激-反应学习:主要指操作性条件作用。

例如,斯金纳的实验中,小白鼠学会按压按钮获取食物。

强化在这一类学习中起关键作用。

3. 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例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4. 言语联想学习:实质是连锁学习,只不过是语言单位的连锁。

例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5. 辨别学习:能识别各种刺激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1、2、4、7、11”这些数字的序列对于受过训练的人来说是一个递增数列,但对于未受训练的人来说,它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和声音。

6. 概念学习:能够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分类作出反应。

例如,对于“鸟”这个概念,我们知道所有的鸟都有翅膀、喙和脚,但并非所有的鸟都有羽毛。

7. 规则或原理学习:指了解到某些事物是如何发生或变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8. 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数学中解决一道难题,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一个新的理论。

以上就是加涅的八层次学习理论的各个层次及其对应的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迷箱实验 桑代克用猫作实验,研究猫的学习。
桑代克从上述实验中得出, 学习是一种渐近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 程。 在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中,错误反应逐渐减少, 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了刺激与反应之间 的联结。 简称为 S一R 联结
二、学习定律 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准备律----指联结的加强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 节和心理准备。 练习律----指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强练 习可以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效果律----指若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伴以愉快 的情绪体验,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否则就会减弱。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第二章 刺激 反应学习理论
第一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一、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认为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学习就是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即学会条件反 射。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揭示了学习的基本生理机制,为说明一些数学学 习现象与心理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数学符号 的掌握往往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实现的。 例如, “S.S.S” ,sinA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一、斯金纳箱实验 斯金纳把桑代克的迷箱加以改进,研究白鼠的 学习。
白鼠学会了压杆以获取食物丸。这里,白鼠掀压 杠杆的反应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是反应(R)与刺激(S)的联结过程, 行为的改变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结果。 学习的本质就是反应概率的改变。
二、学习的原理 强化原理: 在一个操作行为发生(即反应)后, 接着呈现一个强化物,操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 增加。 。 消退原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当强化不再 出现时,反应就会减弱。 因此,斯金纳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 习模式。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当今学生的学习仍有一定 的指导价值,特别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 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试误的过程中应用推理 和批判的方法,在概念、原理、法则学习之后予以 必要的重复练习,重视学习者对学习的心理准备等 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桑代克虽然注意到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并不完全 相同,但认为区别仅仅是简单与复杂,联结次数的 多少,本质上是一样的。
强化 即时强化 延时强化
比例强化
间隔强化
固定比例强化 变化比例强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固定间隔强化
变化间隔强化
三、强化的类型
正强化---如果一个剌激的出现能使反应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如果一个刺激的排除能使反应的概率增加 斯金纳认为,教学应采用尽可能小的前进步子 和即时强化。 他的“程序教学”的思想在后来计算机辅助教 学技术的设计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