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颈部淋巴结的诊断思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 • 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髓检查,病理活检 • B超淋巴结血流丰富,可见小血管自淋巴门进入淋巴
结内,分支达淋巴结的皮质区,甚可达淋巴结包膜下
颈淋巴结肿大原因
• 感染因素
• 肿瘤因素
• 其他
其他因素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 • 统性红斑狼疮(布洛芬禁用)、幼年型特发性关
泛发性淋巴结病(肿大)
•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 • SLE • 血清病 • 其它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苯妥英及其它抗癫痫药、
别嘌呤醇、异烟肼、抗甲状腺药 、乙胺嘧啶等
• 白血病 • 淋巴瘤 • 神经母细胞瘤
颈部淋巴结肿的比较
炎症性 淋巴结肿 触诊 活动度 抗感染/ 抗痨 彩超/MRI 局部红肿 伴压痛 好 有效 示炎性LN 结核性 淋巴结肿 质硬、无压痛 初期好、粘连后 变差 有效 示结核性LN 肿瘤转移性 淋巴结肿 质硬、无压痛 /晚期压痛 差 无效 示转移性LN
1. Hafez HN, et al. J Egypt Natl Canc Inst , 2011;23:105-114
淋巴结病时,淋巴结活检指征及结果
• 活检指征
大小:>2cm;肿大超过2周;4周后不缩小
部位:锁骨上淋巴结 一致性:质硬、粗糙、质韧
相关特征:异常的CXR检查示淋巴瘤;发热;体重↓;肝脾大
高IgM血症及浆细胞病患者淋巴结、腺样体及肝脾多 肿大)
健康儿童可触及的浅表LN位置及出现几率
淋巴结肿大概述
• 定义:指LN直径超过1.5cm,伴外形改变,质地异
常
• 儿童可触及的颈部LN病变非常常见,大多数均为反
应性增生及其他炎症性病因
• 临床医生针对小儿颈LN肿大的首要任务是排除/确证
结核感染和恶性肿瘤
-
-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 病理改变:
-Fra Baidu bibliotek
病理改变包括淋巴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细胞母细胞化, 组织细胞增殖,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确诊本病有赖于 此) 与一般组织坏死不同,病变往往始于皮质和副皮质区, 其后为坏死期,表现为广泛的凝固液化坏死灶,留有大 量核碎片,周围出现薄层组织增生 早期(增殖阶段)误诊率达30~40%
几个名词
• Lymphadenopathy
-
淋巴结由于感染、炎症、肿瘤等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2组、不相关的淋巴结病(肿大) 同一组内的淋巴结病(肿大)
• Generalized lymphadenopathy
-
• Regional lymphadenopathy
-
• Lymphadenitis
-
淋巴结的急性/慢性炎症,通常源于某部位的急性细菌 (包括毒素)炎症
• 需补充资料
-
-
-
病史:有无结核病接触史,LN肿大开始时间,持续增大 还是时大时小?有无发热及全身其他症状?本次复发是 否伴有其他症状,头面部是否存在其他感染源,抗感染 治疗是否有效? 辅助检查:嗜酸细胞比率、异淋、血沉、EBV抗体、 CMV抗体、肝肾功、PPD、弓形虫IgG、IGM,胸片、 腹部B超 病理活检:入院后全麻下取两最大颌下LN送病理:回报 木村病,送省医院病理会诊确认符合Kimura
-
-
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Kimura diseaes )
• 李某,男,7岁 6月。 • 主诉:颈部包块5年余 • 查体:双侧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呈串珠样排列,
最大约2.5㎝×2㎝,质韧,活动度好,无压痛
• 辅助检查:
-
彩超:双侧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 CT:颈LN肿大并颈静脉扩张 EBV:核抗原IgG(+),壳抗原IgG(+) 血常规:嗜酸细胞比率:39.24%
下、腹股沟
• 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在下颌可触及<1cm的淋巴结,
质软扁平
关于儿童淋巴结
• 儿童淋巴组织在青春期前逐步增大,然后慢慢萎缩 • 儿童至4~8岁时LN最明显;90%的<8岁孩子可扪及
颈部LN
• 儿童正常LN直径一般<1.0 cm左右,锁骨上LN通常
不能触及
• 免疫缺陷患儿全身浅表LN不能触及(但免疫缺陷伴
构成比(%) 33 18.2 15.2
3 2 2 1 1 1 1
9.1 6.1 6.1 3 3 3 3
王叶红《中华儿科杂志》, 2007, 45(4):299-300
颈淋巴结肿大原因
• 感染因素
• 肿瘤因素
• 其他
颈淋巴结肿大原因
• 感染因素
• 肿瘤因素
• 其他
感染因素
• 细菌性
-
牙齿、扁桃体、面部/头皮细菌感染;结核;梅毒;猫抓 病;莱姆病
LN穿刺
预后
可见脓液
好
涂片可见抗酸杆菌
良好
涂片可见癌细胞
差
淋巴结炎时,淋巴结活检指征及方法
• 指征:
-
-
急性炎症性、有波动感的淋肿,尤其是>3cm者 抗生素治疗无反应者
• 活检方法:
-
-
open biopsy:对诊断免疫缺陷病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诊 断不明或伴淋巴组织增生的免疫缺陷病者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简单、安全、快速、可 靠、价廉。总的诊断敏感性为90.9%。非特异;在儿童 不能可靠地排除恶性肿瘤;不同单位敏感性不同
小儿颈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思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儿童医院 李光乾
关于人体淋巴结
• 淋巴结(Lymph nodes,LN):450~600个/个体 • 外周/次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场
所
• 正常淋巴结:直径0.2~0.5cm、豆形/椭圆形,质
软扁平、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 正常人可触及的浅表淋巴结部位:颌下、颈、腋
局部性淋巴结病的部位及相关疾病
Sahai S. Pediatr Rev, 2013;34(5):216-227
33例儿童颈淋巴结肿大临床与病因分析
确诊疾病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 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结核 恶性淋巴瘤 腮裂囊肿 全身弓形虫病 猫抓病 幼年黄色肉芽肿 恶性黑色素瘤
例数 11 6 5
大出现率约50%
• 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肿大,以前颈部最为显著,
直径通常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稍有压痛
• 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川崎病急性期淋巴结活检
• 大多数LN病变为非特异性
-
表现为窦的扩张,副皮质区增大 部分LN因缺血出现程度不等的坏死区域,伴小血管内纤 维素性血栓及分布于血管周边的核碎片
-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通常单侧;颈部、颌下或耳前淋巴 结肿大;最常见于幼儿;LN相对不痛、初期坚实,逐渐 软化破溃(见右上图)
颈部淋巴结炎
• 病原体及各自特点
-
GAS、SA:化脓性 病毒:
• •
EBV CMV—可仅表现发热、咽喉炎轻、脾肿大明显
-
巴尔通氏体:淋肿可持续1-4月 弓形虫:多为无症状性颈淋肿;10%获得性弓病为慢性 颈后组淋肿伴乏力、无显著高热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通常单侧;颈部、颌下或耳前淋肿; 最常见于幼儿;LN相对不痛、初期坚实,逐渐软化破溃; 多手术切除 【见右上图】
• 病毒性
-
疱疹性口炎,EBV,CMV、HIV感染
• 寄生虫
-
弓形体病
颈部淋巴结炎
•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局部淋巴结炎
• 病原体及各自特点
-
金葡菌、链球菌:化脓性 CMV:发热、咽喉炎症、脾肿大
巴尔通氏体:淋巴结肿大可持续1~4月
弓形虫:多为无症状性颈淋巴结肿大,WHO报道,淋巴 结肿大原因不明的,15%由弓形虫引起
颈淋巴结肿大原因
• 感染因素
• 肿瘤因素
• 其他
肿瘤因素
• 原发性
-
-
相对常见: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细胞尤其是 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罕见:皮肤T细胞淋巴瘤;幼年横纹肌肉瘤
• 继发性
-
癌(口腔、唾液腺或鼻咽部转移性肿瘤),恶性黑色素 瘤,尤文肉瘤,其他间叶肿瘤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
结核性淋巴结炎
• 多低热 • 肿大淋巴结质较硬(纤维化或钙化)、表面不光滑,
质地不均匀(干酪样变),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性, 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 ,可破溃 • 常伴发肺结核 • PPD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 确诊: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 织检查,并找出原发病灶
1. PPD(+) 2. X线检查疑诊结核 3. 有传染性TB患者的接触史 符合上述3条中的2条,提示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敏感性达92%
• 活检结果
50%为反应性增生
30%与肉芽肿过程如猫抓病、非典型分支杆菌、结核/真菌有关
13%系恶性肿瘤(其中67%为HD)
EBV所致颈淋巴结炎
• 三联征(发热、咽扁炎、淋肿) • VCA-IgM是最特异的血清学检查 • 颈前、颈后及颌下淋肿最明显 • 腋下及腹股沟淋肿次常见
• 50%合并脾肿大
• 10~30%合并肝肿大 • 应用羟氨苄等半合成青霉素皮疹发生率80~90% • 主要死因:脾破裂
猫抓病
• 指患者被猫抓或咬之后,引起伤口
节炎
• 结节病,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血管滤泡增生
(包括Castleman病、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 增生即木村病及相关疾病)
• 免疫球蛋白(IgG)重链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川崎病之颈淋巴结肿大
• 构成川崎病(KD)诊断之6条主要症状之一 • 直径1.5~4.5cm,坚硬有触痛,热退时消退 • 不仅颈部淋巴结有病变,全身均有;颈淋巴结肿
附近的淋巴结发炎
• 80%以上年龄在21岁以内,60%为
男性
• 患者中87~99%在患病数周内有和
猫接触的病史(少数人有被狗抓/咬 过,或是被木头碎片、别针、仙人 掌等刺过);75%患者身上可找到 曾被猫抓或咬过的痕迹
• 尚未发现此病在人-人间的传染
猫抓病
• 临床表现
-
慢性疼痛的局部淋巴结肿大是猫抓病患者就医的最 主要原因 在淋肿前1~4周,几乎都有与猫接触史 在猫抓痕或咬痕处有一个或多个红色丘疹或水疱, 2~5cm大小,为病原侵入人体处。见于90%以上患 者。丘疹约在感染后7~12天出现,持续数日至数月
3岁,颈淋巴结肿大伴失明
Burkitt 淋巴瘤
Youssef D, et al. La Tunisie Medicale, 2015;93:66-68
头颈部淋巴结和相应的引流区
未触及 淋巴结, 但若其 引流区 有感染 证据, 应高度 怀疑免 疫缺陷
Sahai S. Pediatr Rev, 2013;34(5):216-227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块状淋巴结肿大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SHML)
•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 表现为双侧颈淋巴结的无痛性肿大 • 其它处淋巴结或结外病变(如皮肤、软组织、骨损害)
见于40%以上的患者 • 病因不明,可能与EB病毒、疱疹病毒感染及机体细胞 免疫损伤有关 • 组织学特点:组织细胞群的窦性增生,并与其它淋巴 样细胞和浆细胞相混合,病变细胞缺乏典型的LC细胞 核凹陷特点 • CD1a抗原(-);超微结构缺乏Birbeck 颗粒。
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Kimura diseaes )
• 初步诊断: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诊断依据:
-
A.既往有反复扁桃体炎病史, B.扁腺术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减小
• 待排除: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结核;木村病、
恶性淋巴瘤
• 转血液科激素治疗后LN变小,嗜酸细胞比率正常
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Kimura diseaes )
Yokonchi Y, et al. Histopathology, 2013;62(3):387-96
川崎病之颈淋巴结肿大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 三大主征:
-
痛性淋巴结肿大,且有时与发热有关;发热达高峰,淋 巴结肿大疼痛越明显 发热3~4d后局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最常见;耳 前、腋下、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也可累及,少数伴全 身淋巴结肿大。直径1~2cm,很少大于3cm。一般排列呈 串珠状,偶可见数个淋巴结融合成5~6cm大的包块,轻 度压痛,表面无红肿 全部病例的发热对抗菌素治疗无反应,全身症状重,局 部反应轻 WBC↓,骨髓有时呈感染性骨髓像或增生活跃
-
猫抓病
• 临床表现
-
淋巴结肿大:
• 80%以上患者的淋肿见于腋窝、颈部、下颌;少数发 生在腹股沟、大腿、耳前等处 • 通常仅一个淋巴结肿大;约20%患者在同一区域有2个 以上淋巴结肿大 • 肿大的淋巴结会疼痛,表面皮肤有明显的红肿 • 大部分为1~5cm,偶尔可大至8~10cm • 一般,淋巴结愈肿大,红肿热痛愈明显,愈易化脓 • 肿大的淋巴结大部分在2~6 m内慢慢消失,最长者可 达2年
结内,分支达淋巴结的皮质区,甚可达淋巴结包膜下
颈淋巴结肿大原因
• 感染因素
• 肿瘤因素
• 其他
其他因素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 • 统性红斑狼疮(布洛芬禁用)、幼年型特发性关
泛发性淋巴结病(肿大)
•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 • SLE • 血清病 • 其它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苯妥英及其它抗癫痫药、
别嘌呤醇、异烟肼、抗甲状腺药 、乙胺嘧啶等
• 白血病 • 淋巴瘤 • 神经母细胞瘤
颈部淋巴结肿的比较
炎症性 淋巴结肿 触诊 活动度 抗感染/ 抗痨 彩超/MRI 局部红肿 伴压痛 好 有效 示炎性LN 结核性 淋巴结肿 质硬、无压痛 初期好、粘连后 变差 有效 示结核性LN 肿瘤转移性 淋巴结肿 质硬、无压痛 /晚期压痛 差 无效 示转移性LN
1. Hafez HN, et al. J Egypt Natl Canc Inst , 2011;23:105-114
淋巴结病时,淋巴结活检指征及结果
• 活检指征
大小:>2cm;肿大超过2周;4周后不缩小
部位:锁骨上淋巴结 一致性:质硬、粗糙、质韧
相关特征:异常的CXR检查示淋巴瘤;发热;体重↓;肝脾大
高IgM血症及浆细胞病患者淋巴结、腺样体及肝脾多 肿大)
健康儿童可触及的浅表LN位置及出现几率
淋巴结肿大概述
• 定义:指LN直径超过1.5cm,伴外形改变,质地异
常
• 儿童可触及的颈部LN病变非常常见,大多数均为反
应性增生及其他炎症性病因
• 临床医生针对小儿颈LN肿大的首要任务是排除/确证
结核感染和恶性肿瘤
-
-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 病理改变:
-Fra Baidu bibliotek
病理改变包括淋巴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细胞母细胞化, 组织细胞增殖,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确诊本病有赖于 此) 与一般组织坏死不同,病变往往始于皮质和副皮质区, 其后为坏死期,表现为广泛的凝固液化坏死灶,留有大 量核碎片,周围出现薄层组织增生 早期(增殖阶段)误诊率达30~40%
几个名词
• Lymphadenopathy
-
淋巴结由于感染、炎症、肿瘤等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2组、不相关的淋巴结病(肿大) 同一组内的淋巴结病(肿大)
• Generalized lymphadenopathy
-
• Regional lymphadenopathy
-
• Lymphadenitis
-
淋巴结的急性/慢性炎症,通常源于某部位的急性细菌 (包括毒素)炎症
• 需补充资料
-
-
-
病史:有无结核病接触史,LN肿大开始时间,持续增大 还是时大时小?有无发热及全身其他症状?本次复发是 否伴有其他症状,头面部是否存在其他感染源,抗感染 治疗是否有效? 辅助检查:嗜酸细胞比率、异淋、血沉、EBV抗体、 CMV抗体、肝肾功、PPD、弓形虫IgG、IGM,胸片、 腹部B超 病理活检:入院后全麻下取两最大颌下LN送病理:回报 木村病,送省医院病理会诊确认符合Kimura
-
-
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Kimura diseaes )
• 李某,男,7岁 6月。 • 主诉:颈部包块5年余 • 查体:双侧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呈串珠样排列,
最大约2.5㎝×2㎝,质韧,活动度好,无压痛
• 辅助检查:
-
彩超:双侧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 CT:颈LN肿大并颈静脉扩张 EBV:核抗原IgG(+),壳抗原IgG(+) 血常规:嗜酸细胞比率:39.24%
下、腹股沟
• 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在下颌可触及<1cm的淋巴结,
质软扁平
关于儿童淋巴结
• 儿童淋巴组织在青春期前逐步增大,然后慢慢萎缩 • 儿童至4~8岁时LN最明显;90%的<8岁孩子可扪及
颈部LN
• 儿童正常LN直径一般<1.0 cm左右,锁骨上LN通常
不能触及
• 免疫缺陷患儿全身浅表LN不能触及(但免疫缺陷伴
构成比(%) 33 18.2 15.2
3 2 2 1 1 1 1
9.1 6.1 6.1 3 3 3 3
王叶红《中华儿科杂志》, 2007, 45(4):299-300
颈淋巴结肿大原因
• 感染因素
• 肿瘤因素
• 其他
颈淋巴结肿大原因
• 感染因素
• 肿瘤因素
• 其他
感染因素
• 细菌性
-
牙齿、扁桃体、面部/头皮细菌感染;结核;梅毒;猫抓 病;莱姆病
LN穿刺
预后
可见脓液
好
涂片可见抗酸杆菌
良好
涂片可见癌细胞
差
淋巴结炎时,淋巴结活检指征及方法
• 指征:
-
-
急性炎症性、有波动感的淋肿,尤其是>3cm者 抗生素治疗无反应者
• 活检方法:
-
-
open biopsy:对诊断免疫缺陷病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诊 断不明或伴淋巴组织增生的免疫缺陷病者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简单、安全、快速、可 靠、价廉。总的诊断敏感性为90.9%。非特异;在儿童 不能可靠地排除恶性肿瘤;不同单位敏感性不同
小儿颈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思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儿童医院 李光乾
关于人体淋巴结
• 淋巴结(Lymph nodes,LN):450~600个/个体 • 外周/次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场
所
• 正常淋巴结:直径0.2~0.5cm、豆形/椭圆形,质
软扁平、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 正常人可触及的浅表淋巴结部位:颌下、颈、腋
局部性淋巴结病的部位及相关疾病
Sahai S. Pediatr Rev, 2013;34(5):216-227
33例儿童颈淋巴结肿大临床与病因分析
确诊疾病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 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结核 恶性淋巴瘤 腮裂囊肿 全身弓形虫病 猫抓病 幼年黄色肉芽肿 恶性黑色素瘤
例数 11 6 5
大出现率约50%
• 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肿大,以前颈部最为显著,
直径通常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稍有压痛
• 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川崎病急性期淋巴结活检
• 大多数LN病变为非特异性
-
表现为窦的扩张,副皮质区增大 部分LN因缺血出现程度不等的坏死区域,伴小血管内纤 维素性血栓及分布于血管周边的核碎片
-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通常单侧;颈部、颌下或耳前淋巴 结肿大;最常见于幼儿;LN相对不痛、初期坚实,逐渐 软化破溃(见右上图)
颈部淋巴结炎
• 病原体及各自特点
-
GAS、SA:化脓性 病毒:
• •
EBV CMV—可仅表现发热、咽喉炎轻、脾肿大明显
-
巴尔通氏体:淋肿可持续1-4月 弓形虫:多为无症状性颈淋肿;10%获得性弓病为慢性 颈后组淋肿伴乏力、无显著高热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通常单侧;颈部、颌下或耳前淋肿; 最常见于幼儿;LN相对不痛、初期坚实,逐渐软化破溃; 多手术切除 【见右上图】
• 病毒性
-
疱疹性口炎,EBV,CMV、HIV感染
• 寄生虫
-
弓形体病
颈部淋巴结炎
•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局部淋巴结炎
• 病原体及各自特点
-
金葡菌、链球菌:化脓性 CMV:发热、咽喉炎症、脾肿大
巴尔通氏体:淋巴结肿大可持续1~4月
弓形虫:多为无症状性颈淋巴结肿大,WHO报道,淋巴 结肿大原因不明的,15%由弓形虫引起
颈淋巴结肿大原因
• 感染因素
• 肿瘤因素
• 其他
肿瘤因素
• 原发性
-
-
相对常见: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细胞尤其是 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罕见:皮肤T细胞淋巴瘤;幼年横纹肌肉瘤
• 继发性
-
癌(口腔、唾液腺或鼻咽部转移性肿瘤),恶性黑色素 瘤,尤文肉瘤,其他间叶肿瘤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
结核性淋巴结炎
• 多低热 • 肿大淋巴结质较硬(纤维化或钙化)、表面不光滑,
质地不均匀(干酪样变),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性, 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 ,可破溃 • 常伴发肺结核 • PPD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 确诊: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 织检查,并找出原发病灶
1. PPD(+) 2. X线检查疑诊结核 3. 有传染性TB患者的接触史 符合上述3条中的2条,提示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敏感性达92%
• 活检结果
50%为反应性增生
30%与肉芽肿过程如猫抓病、非典型分支杆菌、结核/真菌有关
13%系恶性肿瘤(其中67%为HD)
EBV所致颈淋巴结炎
• 三联征(发热、咽扁炎、淋肿) • VCA-IgM是最特异的血清学检查 • 颈前、颈后及颌下淋肿最明显 • 腋下及腹股沟淋肿次常见
• 50%合并脾肿大
• 10~30%合并肝肿大 • 应用羟氨苄等半合成青霉素皮疹发生率80~90% • 主要死因:脾破裂
猫抓病
• 指患者被猫抓或咬之后,引起伤口
节炎
• 结节病,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血管滤泡增生
(包括Castleman病、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 增生即木村病及相关疾病)
• 免疫球蛋白(IgG)重链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川崎病之颈淋巴结肿大
• 构成川崎病(KD)诊断之6条主要症状之一 • 直径1.5~4.5cm,坚硬有触痛,热退时消退 • 不仅颈部淋巴结有病变,全身均有;颈淋巴结肿
附近的淋巴结发炎
• 80%以上年龄在21岁以内,60%为
男性
• 患者中87~99%在患病数周内有和
猫接触的病史(少数人有被狗抓/咬 过,或是被木头碎片、别针、仙人 掌等刺过);75%患者身上可找到 曾被猫抓或咬过的痕迹
• 尚未发现此病在人-人间的传染
猫抓病
• 临床表现
-
慢性疼痛的局部淋巴结肿大是猫抓病患者就医的最 主要原因 在淋肿前1~4周,几乎都有与猫接触史 在猫抓痕或咬痕处有一个或多个红色丘疹或水疱, 2~5cm大小,为病原侵入人体处。见于90%以上患 者。丘疹约在感染后7~12天出现,持续数日至数月
3岁,颈淋巴结肿大伴失明
Burkitt 淋巴瘤
Youssef D, et al. La Tunisie Medicale, 2015;93:66-68
头颈部淋巴结和相应的引流区
未触及 淋巴结, 但若其 引流区 有感染 证据, 应高度 怀疑免 疫缺陷
Sahai S. Pediatr Rev, 2013;34(5):216-227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块状淋巴结肿大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SHML)
•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 表现为双侧颈淋巴结的无痛性肿大 • 其它处淋巴结或结外病变(如皮肤、软组织、骨损害)
见于40%以上的患者 • 病因不明,可能与EB病毒、疱疹病毒感染及机体细胞 免疫损伤有关 • 组织学特点:组织细胞群的窦性增生,并与其它淋巴 样细胞和浆细胞相混合,病变细胞缺乏典型的LC细胞 核凹陷特点 • CD1a抗原(-);超微结构缺乏Birbeck 颗粒。
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Kimura diseaes )
• 初步诊断: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诊断依据:
-
A.既往有反复扁桃体炎病史, B.扁腺术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减小
• 待排除: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结核;木村病、
恶性淋巴瘤
• 转血液科激素治疗后LN变小,嗜酸细胞比率正常
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Kimura diseaes )
Yokonchi Y, et al. Histopathology, 2013;62(3):387-96
川崎病之颈淋巴结肿大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 三大主征:
-
痛性淋巴结肿大,且有时与发热有关;发热达高峰,淋 巴结肿大疼痛越明显 发热3~4d后局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最常见;耳 前、腋下、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也可累及,少数伴全 身淋巴结肿大。直径1~2cm,很少大于3cm。一般排列呈 串珠状,偶可见数个淋巴结融合成5~6cm大的包块,轻 度压痛,表面无红肿 全部病例的发热对抗菌素治疗无反应,全身症状重,局 部反应轻 WBC↓,骨髓有时呈感染性骨髓像或增生活跃
-
猫抓病
• 临床表现
-
淋巴结肿大:
• 80%以上患者的淋肿见于腋窝、颈部、下颌;少数发 生在腹股沟、大腿、耳前等处 • 通常仅一个淋巴结肿大;约20%患者在同一区域有2个 以上淋巴结肿大 • 肿大的淋巴结会疼痛,表面皮肤有明显的红肿 • 大部分为1~5cm,偶尔可大至8~10cm • 一般,淋巴结愈肿大,红肿热痛愈明显,愈易化脓 • 肿大的淋巴结大部分在2~6 m内慢慢消失,最长者可 达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