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察与设计4 横断面设计.ppt.Convertor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主要内容:横断面的组成及类型;行车道、路肩、人行道的宽度和横坡度;中间带与路侧带的设置;平曲线的加宽、超高的原因和计算方法;爬坡车道与避险车道的设置;行车视距的保证;横断面的设计方法、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定义:横断面:指道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包括地面线和设计线。
横断面设计:确定横断面结构组成及尺寸。
第一节道路横断面组成一、公路横断面组成组成和尺寸确定原则:满足交通需求减少用地和投资高速、一级公路横断面组成:行车道、中间带、路肩——必要组成部分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特殊组成部分(一)路幅的构成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组成:行车道、路肩错车道(一)路幅的构成高速、一级公路横断面组成:行车道、中间带、路肩——必要组成部分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特殊组成部分路基宽度:指路基顶面的总宽度;即行车道+路肩的宽度。
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硬路肩等的宽度。
(有路面铺装的宽度)路基的其它组成部分:(路基顶面以外)边坡、边沟及排水沟、护坡道、截水沟、碎落台、取土坑、弃土堆等路基、路面宽度定义:(二)路幅布置类型1.单幅双车道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适用:二、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2.双幅多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和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都设分隔带或作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公路。
适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3.单车道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山区四级公路。
---需设错车道:d=300m,l=20m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1.单幅路-一块板(1)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
(2)不划分车线-车辆自由调节。
2.双幅路-两块板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上、下行车道。
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3.三幅路-三块板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1.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的。
其中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还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等。
2.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它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
3.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4.横断面的确定因素: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
5.横断面的确定原则: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6.公路横断面组成1)整体式断面(用等宽同高的分隔带分隔)组成: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部分。
不设分隔带的整体式断面如二、三、四级公路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组成部分2)分离式断面不包括中间带7.公路横断面的类型: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8.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特点:这类公路在我国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重最大。
二级、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均属这一类。
这类公路适应的交通量范围大,最高达15000小客车/昼夜。
行车速度可从20km/h至80km/h。
在这种公路上行车,只要各行其道、视距良好,车速一般都不会受影响。
但当交通量很大,非机动车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其车速和通行能力则大大降低。
所以对混合行驶相互干扰较大的路段,可专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车分离行驶。
9.双幅多车道:是指设分隔带的或分离的四车道及其以上多车道公路。
特点:这种类型的公路适应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车道能担负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还多,而且行车顺适、事故率低,但造价高。
我国《标准》中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即属此类。
10.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采用设错车道的单车道公路,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公路。
第4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4.2 路拱和横坡度
4.2.1 路拱
为了利于路面排水,将路面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形, 称为路拱。 路拱坡度以百分率表示。 路拱的形式: 抛物线形 屋顶线性 折线形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4.2.2 路拱横坡度
四块板断面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五块板断面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4.1.3 行车道宽度
B=n × b B=a+c
B : 行车道宽度,(m); N : 车道数,(条); b : 一条车道宽度; Ns : 设计交通量(辆/h); N: 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与车速和车型有关(辆/h); a : 车辆的几何宽度,我国设计车辆宽度规定为2.5m; c : 侧向余宽,车与车和车与边宽,一般取1~1.25m。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设计图
当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地形条件以及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 横断面组成和宽度以后,即可绘制横断面设计图。 作用:指导施工和计算土石方数量.
段,其横断面组成可根据当地实践经验选用。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变速 车道、爬坡车道、应急停车带时.尚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整体式路基
分离式路基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1. 路幅的构成
高速、一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行车道、中间带、路肩——必要组成部分 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特殊组成部分
《道路勘测设计》第4章横断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4-1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 =30km/h ,路面宽度B =7m ,路拱%2=G i ,路肩m b J 75.0=,路肩横坡%3=J i 。
某平曲线转角800534'''= α,半径m R 150=,缓和曲线m L s 40=,加宽值m b 7.0=,超高%3=h i ,交点桩号为K7+086.42。
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① K7+030;②K7+080;③K7+140;④K7+160。
解:已知:JD =K7+086.42,800534'''= α,m R 150=,m L s 40=⑴平曲线要素计算:)(m R L p s44.015024402422=⨯==)(m R L l q S s 99.191502404024024022323=⨯-=-=)(m tg q tg p R T 19.6799.192800534)0.44150(2)(=+'''⋅+=+⋅+== α)(21.13140800534150180L 180m R L s =+'''⨯⨯=+=παπ)(67.75012800534sec )0.44150(2sec )(m R p R E =-'''⋅+=-⋅+= α)(m L T D 17.321.13119.6722=-⨯=-=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JD K7+086.42 -T -67.19 ZH K7+019.23 +Ls +40 HY K7+059.23ZH K7+019.23+L/2 +131.21/2 QZ K7+84.84ZH K7+019.23+L +131.21 HZ K7+150.44-Ls -40YH K7+110.44⑶超高过渡及加宽计算: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 =30km/h ,无中间带,超高过渡采用采用内边线旋转,加宽线性过渡,路基边缘为设计高程,加宽值m b 7.0=,超高%3=h i ,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m L i i x c h G 67.2640%3%20=⨯=•=。
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小结

LC
i
p
式中:Lc——超高缓和段长 (m); β——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 缘的宽度(m); β=B: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β=B/2:绕路中线旋转 Δ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Δi = ih: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Δi = ih+i1: 绕路中线旋转 p——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 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 (≤4.5m)的公路可采用;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
1. 超高形成过程: (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全超高阶段
双坡阶段
旋转阶段
ZH
HY
提肩
3. 《规范》推荐公式:
4. 中间带的宽度 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 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
(二)两侧带
定义: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 作用: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机 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车行道与人行道等。 最小宽度:规定为 2.0~2.25m。在北方寒冷积雪地区,还 应考虑能否满足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
(二)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 形图上内插获得。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
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3. 绘出防护及加固设施的断面图。 4 .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 的位置和断面形式。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二节横断面布置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第五节路侧带宽度及人行道铺装结构第4.5.3条人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
人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
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
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时,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
大型商店、大型公共文化机构、名胜古迹、公园、广场等附近和游览区道路的人行道面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
车辆出入口处人行道铺装的结构和厚度应根据车辆荷载确定。
第六节分车带第4.6.1条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
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
分车带形式见图4.6.1。
分车带最小宽度及侧向净宽等见表4.6.1。
第五章平面与纵断面设计第一节平面设计第5.1.11条视距的规定如下: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
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
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
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
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应按横净距绘制包络线,包络线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障碍物应予清除。
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见表5.1.11-2。
第三节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第5.3.1条道路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第5.3.2条线形组合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第4.1.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
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第4.1.3条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第二节横断面布置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见图4.1.2-1~图4.1.2-8。
图中:ωr——红线宽度(m);ω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ω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ωpc——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路面宽度(m);ωpb——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m);ω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ωmb——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ωl——侧向净宽(m);ωdm——中间分隔带宽度(m);ωsm——中间分车带宽度(m);ωdb——两侧分隔带宽度(m);ωsb——两侧分车带宽度(m);ωa——路侧带宽度(m);ωp——人行道宽度(m);ωg——绿化带宽度(m);ωf——设施带宽度(m);ωs——路肩宽度(m);ωsh——硬路肩宽度(m);ωsp——保护性路肩宽度(m)。
各种横断面型式的适用条件如下:一、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二、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公路勘测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二、路基横断面组成
(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标准横断面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上下行用中央分 隔带分开,其横断面由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 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
二、路基横断面组成
(3)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标准横断面
由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组成。
二、路基横断面组成
二、路基横断面组成
五、计算
3. 土石方数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填挖方数量分别计算,(填挖方面积分别计算); (2)土石方应分别计算,(土石面积分别计算); (3)路基填、挖方数量中应考虑路面所占的体积,(填方 扣除、挖方增加); (4)大中桥位处所占的路基土石方应扣除。
五、计算
某路段两两相邻桩号分别为K1+250(1点)、K1+276(2点) 和K1+300(3点),计算出横断面面积分别为:
-0.07 -0.05 0 -0.05 -0.07
-0.07 -0.05 0 -0.05 -0.07
-0.07 -0.05 0 -0.05 -0.07
-0.07 -0.05 0 -0.05 -0.07
-0.07 -0.05 0 -0.05 -0.07
-0.07 -0.05 0 -0.05 -0.07
路基设计表
填 挖高度 (m)
路基 宽度
(m)
填
挖
左
右
0.00
2.25
2.25
1.77
2.25
2.25
3.10
2.25
2.25
2.30
2.25
2.25
1.40
2.25
2.25
1.31
2.25
2.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分隔带、绿化带与人行道的设计
• (一)分隔带 • 1.分隔带 • 为保证行车安全而设臵的起分隔车道和导流作用 的用地空间,活动式的隔离设施(如混泥土墩柱 、铁质柱链、栅栏) • 2.分隔带常与绿化带结合布臵。通常宽度为 1.5m—2.5m,一般城市道路分隔带宽度不宜大于 4-6m,不宜小于2m。
图为:高峰小时交通量和 平均日交通量之间的关系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方法3: • 参照其他类似城市规划的道路交通资料作 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 方法4: • 根据或参照城市规划资料确定设计小时交 通量 • 建议:新建道路根据方法4,参考方法3. • 改建道路根据方法2和方法1, 参考方法3和4.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二)一条车行道宽度 • 1. 道路上供一列车队安全行驶的地带,称 为一条车道。 • 2. 一条车行道宽度原则上由设计车辆身宽 度a和左侧安全净距加右侧安全净距组成。 • 3.车身宽度:小轿车小于2米,大客车、公 共汽车、电车和载重汽车、集装箱车小于 2.5米。通常取2~2.5米。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绿化带与人行道的四种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四、各类道路的标准横断面形式
• • • • • • • • 1.城市快速路 设计车速60-80km/h;60-70m 2.城市交通性主干路,设计车速40-60km/h;60-70m 3.城市生活性主干路,设计车速40-60km/h;45-60m 4.通行车辆的商业大街,设计车速40km/h;30-40m 5.交通性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40-50m 6.工业区干路设计车速40km/h; 25-35m 7.生活性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30-45m 8.支路,设计车速V<25km/h;20-30m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二)非机动车道的布臵
非机动车属于慢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可使车 行道成为三幅路。 在城市支路上,可以采用单幅路的形式,非 机动车靠右侧行驶,在路面上划出白色虚线,作 为车辆分道线,基本实行各行其道。 可将两条非机动车道合在一起,双向行驶, 这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就可以比原来两条单向的 非机动车道之和 (一般城市为 9 ~ 14米,有的城市 更达16米)小,通常只需7~9米就足够了。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方法二: • 高峰小时比率k 值应为设计小时交通量与年均日 交通量之比。 • 国外一般都认为采用“第30小时交通量”作为设 计小时交通量较为合理,其QH/Qda大约为10%~16% ,其中市区道路为10%~12%,郊区道路为15%。 • 不能取得时,《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k=11%。
小客车为标准的车种换算系数 车 种 小客车 普通客车 铰接汽车
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件 路 段
1 1
1
1.5 1.4
1.6
2 2
2.5
环行平面交叉
信号现面交叉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普通车为标准的车种换算系数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二、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 (一)非机动车道的宽度
• 1.非机动车道主要是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和 兽力车等行驶的。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三)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
• 1.既要保证交通安全畅通;又要经济合理 2.交通量得特征:不均衡性、变化大 • 3.确定方法 • 方法1.取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 通量。(书77页图) • 合理不合理? • 全年高峰小时中的最大的高峰小时交通量 来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得话,偏大,不经 济。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4、四幅路(“四块板”形式)
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 驶的机动车用中央分隔带分开。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特点:对安全和行车较三幅路更有利,但占地多, 造价高,行人过街不方便。 适用范围: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 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
B2 x a d
B2 2d a
同向行驶中间的车道: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机动车车道宽度规范值 车型及行驶状态 计算车行速度(km/h) 车道宽度(m) 大型车或大、小 车混行 小汽车专用线 公共汽车停靠站 ≥40 <40 3.75 3.50 3.50 3.00
供沿路边右侧停靠车辆用的车道,停小客车,为2.5米 ,停大客车和公交车为3.0米。 供车速为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行驶的车道,为3.5米 ,供车速≥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混行和供大型公交车辆 和载重汽车行驶的车道,为3.75米;交叉口的进口道, 小客车专用道,为3.0米,混行车道最小为≥3.25米。
• 4.设计小时交通量的修正 • 方向分布不均匀系数D • 如已知该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应按较大的方 向不均匀系数来设计两个方向的机动车道宽度, 并修正设计小时交通量。 • 如已知两个方向的交通量,修正的设计小时交通 量则取较大值得交通量乘以2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三、车种换算
• ① 用个有代表性的平均车头时距之比值作为交通 量的换算依据,小客车或普通客车; • ②根据车辆占道面积和行车速度的比值进行换算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4.四幅道适用于快速路与郊区道路。 • 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高车速行速,交通量大, 交通亦最安全。其缺点是占地更大,行人过街相 对困难一些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二节 道路横断面设计
• • • • 一、机动车道的设计 (一).机动车道 则是指道路上供机动车辆行驶的部分。 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行道条 数设计。 • 车行道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设计车辆的外廓尺 寸及一定设计车速情况下车辆两侧安全净距的要 求。 • 车行道条数的确定则是道路远景设计小时交通量 的预测值及一条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有关。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2011.08
第四章
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 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比较复杂,设 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横断面方向的布臵,所 以一般先做横断面的设计,再做平、纵设 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一节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述
• 一、道路横断面基本知识
1. 定义: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 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 2. 组成: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 带和道路上附属设施用地等部分所组成。 3. 规划红线: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带用红线绘制 ,是道路交通用地加道路绿化用地与其它城市用 地的分界线,其路幅宽度常称为红线宽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 5 )在造价上: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 省。三块板,特别是四块板用地最大,但 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分期敷设。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三、对道路横断面布臵的要求
根据道路功能的不同,又按照人与车分流、机动 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快车与慢车分流、各行其道 的原则,道路横断面可以布臵成为不同的形式。 可以将不同的速度的人、车交通设臵在不同的道 路上,例如:称为人行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 机动车专用路等,也可以布臵在同一条道路上加 以分隔,其中:车行道又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 、三幅路或四幅路,这主要是对机动车和非机动 车交通组织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型式分析比较 • (1)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 • (2)在行车速度上: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 其行车速度一般较高。 • (3)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块板断面型式,能 较好地处理照明与绿化问题。 • ( 4 )在城市噪音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 动车道在当中,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 和两块板则干扰大一些。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机动车道宽度=所需要的车道数*一条车道 的宽度(m)+两侧的路缘带宽度 • Wc=2(nb+Wmc) • Wc为机动车行道的总宽;n为单向车道条数 ;b为一条机动车道的宽度;Wmc为两侧的路 缘宽度 • n=Nh/Nm • Nh为设计车辆小时交通量;Nm为一条车道的设计
通行能力
• 2.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两种不同车辆的横向安全 间距约为0.4~0.5米,非机动车离侧石的安全间 距约为0.7米,根据国内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一 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至少4.5米,若自行车的比例 高,高峰小时自行车交通量大,宽度可达6~7米 ,这也有利于远景交通方式产生变化后改造和拓 宽道路,或改作路边停车用。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二)绿化带与人行道 • 1.绿化带既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为步行、车行交通创造良好环境及分隔交 通的重要手段。道路绿化带可分为:行道树绿带 、分隔带绿地和街边绿地,总断面宽度一般占道 路总宽度的15%-30%为宜。人行道上绿带和树穴的 最小尺寸为1.25m。 • 2.人行道所需的宽度可根据步行交通量确定。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3、三幅路(“三块板”形式) 中间一幅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 侧为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特点: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 分隔带上可布置绿带,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 音、设置公交车站和布置照明等。 适用范围: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 道路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路占地较多,只有当 红线宽度≥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四、适用条件
• 1. 单幅路即一块板断面型式,适用于机动车与非 机动车混合行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均不 太大的城市道路。 • 单幅路机动车车行道条数不应采用奇数。 • 一般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高峰时间不会 同时出现,这就为车行道的机、非车辆调剂使用 提供了方便,这是单幅路断面型式的最空出的优 点。但公共汽车停靠站附近与非机动之间的相互 干扰则是其缺点。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