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计划: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组织结构与功能实验一:探究人体的骨骼系统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结构和功能,认识骨骼系统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实验材料:实验骨骼模型、X光片、实验者的手腕、手臂、手指等身体部位。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骨骼模型,了解人体的骨骼结构。
2.观察X光片,认识骨骼系统的作用。
3.实验者用手腕、手臂、手指等身体部位进行灵活活动,以感受骨骼系统的作用。
4.小组讨论,总结骨骼系统对身体的重要性,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5.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概括和解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实验二:探究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目标:通过实践探究,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认识植物器官的作用。
实验材料:牛蒡苗、鲜芹菜、玻璃盆、尖头镊子、手电筒。
实验步骤:1.观察牛蒡苗的根、茎、叶的结构特点。
2.用尖头镊子将牛蒡苗的根挖出,观察并描述根的结构。
3.用手电筒照射鲜芹菜茎部,观察茎的结构和贮藏功能。
4.观察牛蒡苗的叶片结构和功能。
5.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6.教师进行实验内容的梳理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实验三:探究物质的变化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材料:苏打粉、醋、塑料袋、小碗。
实验步骤:1.在小碗中放入适量的苏打粉。
2.将适量的醋倒入塑料袋中。
3.将塑料袋口与小碗中的苏打粉接触。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总结实验中物质的变化过程,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6.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和概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实验四:探究热的传导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热的传导过程,认识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质。
实验材料:铁质导热棒、木质导热棒、蜡烛、手套。
实验步骤:1.在蜡烛上点燃火焰,让其燃烧一段时间。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2、实验教学目标:1、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两种类型。
2、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感受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价值。
3、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并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
教学重点:能够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学会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教学准备:一些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实验材料。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第62页到64页的内容,初步了解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连续13个月,实验了1600多种矿物与金属,进行了两次2000多次实验,终于解决了电灯的灯丝材料问题。
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暴风雨和雷电中进行实验,终于弄清了雷电的本质,并引下了雷电中的电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2、学生汇报交流,举出自己知道的科学家实验的例子。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发言,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实验的种类。
4、板书课题:2、实验二、认识模拟实验1、教师谈话:在科学研究中,有的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候就要人为的创造一定的条件或因素,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就是模拟实验。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几年的科学学习中,曾经做过哪些模拟实验?2、学生回顾几年的科学学习过程,说一说我们做过的模拟实验:模拟雨的形成、模拟风的形成、模拟昼夜的形成、模拟火山大爆发、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等等。
3、教师介绍,引导学生体会模拟实验的作用:在空间技术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实验工作都是首先在实验室内做模拟实验,取得初步结果之后,再通过发射人造卫星完成进一步的实验。
由此可见,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认识对比实验1、出示课本第63页上面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认识什么叫对比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 材料:气球、木棒、尺子、盆子、水、扬声器。
4. 步骤:(1) 将气球吹起来,用木棒刺破气球,观察声音的产生。
(2) 用尺子拨动水面,观察声音的产生。
(3) 打开扬声器,让学生触摸扬声器,感受声音的振动。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二、实验二:光的传播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铅笔、尺子。
4. 步骤:(1) 打开激光笔,将光射向白纸,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铅笔标记。
(3) 改变激光笔的位置,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改变。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三、实验三:磁场对铁钉的影响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场对铁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3. 材料:条形磁铁、铁钉、砂纸、小车。
4. 步骤:(1) 将条形磁铁的一端磨砂,让铁钉粘在另一端,放在小车上。
(2) 移动条形磁铁,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3) 改变条形磁铁的极性,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磁场对铁钉产生磁力作用,且磁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四、实验四:制作简易净水器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过滤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原理: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3. 材料:滤纸、玻璃杯、棉球、水、剪刀。
4. 步骤:(1) 将滤纸剪成合适的大小,放在玻璃杯上。
(2) 用棉球将滤纸边缘压实,确保过滤效果。
(3) 将混合了杂质的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观察水的过滤效果。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一:物体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掌握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内容:用小镜子、白纸、手电筒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把小镜子竖起来,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在小镜子上。
2. 把白纸放在桌子上,调整小镜子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3. 把小镜子倒置,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4. 运用所学的光的传播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能够区分水的三态。
实验内容:用火炉、水和冰块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火炉,将火炉加热至适当温度。
2. 将水放在锅中,加热至10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3. 将锅中的水冷却至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4. 将冷却后的水放入容器中,放在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变化。
5. 运用所学的水的三态变化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与开关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掌握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内容: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导线,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 在导线上设置一个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运用所学的电流的流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压力及其变化,掌握空气压力的实验方法。
实验内容:用吸管和水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吸管,用手封住一个开口,将吸管的其他一端放入水中。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用激光笔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直尺和铅笔测量光斑之间的距离。
(3)让学生分析光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5.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笔直射眼睛。
二、实验二:制作简易温度计1. 目的:通过制作简易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
3. 材料:酒精、玻璃管、胶带、温度计模板。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标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让学生根据模板制作简易温度计,将酒精倒入玻璃管中。
(3)让学生观察简易温度计的液面变化,与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记录数据。
5. 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清洁,避免酒精泄露。
三、实验三:探究浮力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
3. 材料:橡皮泥、玻璃管、水、尺子。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在空气中的状态,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将橡皮泥放入玻璃管中,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用尺子测量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3)让学生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浮力计算公式。
5.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倾斜度,确保水不会溢出。
四、实验四:制作太阳能小车1. 目的: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车,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原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小车运动。
3. 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小车模型、导线、开关。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第2课:星座与神话第3课:地球的结构第4课:地球的演变2.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第5课:生物的分类第6课:生物与环境第7课:生物的适应第8课:生物的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秘密第9课:物质的形态第10课:物质的性质第11课:物质的转化第12课:物质的用途4.第四单元:能量与能源第13课:能量的形式与转化第14课:能源的分类第15课: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16课:能源的节约与保护5.第五单元:技术与创新第17课: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18课: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第19课:现代科技与生活第20课:科技伦理与责任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目标: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
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月相。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关系的科普视频。
第2课:星座与神话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
教学步骤:讲解星座的起源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星座,学习星座的识别方法。
讲述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个星座的神话故事,并进行分享。
第3课: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教学步骤: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展示地球结构模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科普展板。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1.1 实验目的(1)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2)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1.2 实验原理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1.3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盐、胡椒粉、玻璃棒、水。
1.4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板上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将盐和胡椒粉分别撒在澄清石灰水上;(3)观察胡椒粉和盐在石灰水中的运动现象。
1.5 实验现象胡椒粉和盐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运动,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现象。
1.6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第二章:制作太阳能烧水器2.1 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太阳能烧水器。
2.2 实验原理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2.3 实验材料硬纸板、透明塑料袋、水、容器、吸管。
2.4 实验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挖空,制成集热器;(2)将透明塑料袋套在集热器上,确保密封;(3)在塑料袋内倒入适量水,放入容器;(4)用吸管将塑料袋吹满气体,排出空气;2.5 实验现象在阳光下,太阳能烧水器中的水温逐渐升高。
2.6 实验结论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第三章:制作风车3.1 实验目的(1)了解风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风车。
3.2 实验原理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3.3 实验材料纸板、木棒、塑料瓶、彩纸、剪刀、胶水。
3.4 实验步骤(1)将纸板剪成圆形,作为风车的底座;(2)在木棒一端粘贴塑料瓶,作为风车的叶片;(3)在纸板上剪出风车的轴孔,将木棒穿过轴孔,固定在纸板上;(4)将彩纸装饰风车叶片,增加美感;3.5 实验现象在风力作用下,风车转动。
3.6 实验结论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第四章:探索光的传播4.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原理;(2)学会使用激光笔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4.2 实验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3 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器材:扬声器、纸屑、塑料尺。
4. 步骤:a. 将扬声器连接到音乐播放设备上,播放音乐。
b. 在扬声器上放置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动。
c. 用塑料尺敲击扬声器,观察纸屑的跳动。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扬声器的稳定,避免纸屑飞散。
二、实验二:光的折射现象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器材:玻璃棒、水、透明塑料尺。
4. 步骤:a. 将玻璃棒插入水中,观察玻璃棒的位置。
b. 用透明塑料尺斜放在玻璃棒上,观察塑料尺的折射现象。
c. 改变塑料尺的角度,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玻璃棒垂直插入水中,避免干扰实验现象。
三、实验三:制作简易净水器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原理:利用过滤、吸附等方法净化水。
3. 器材:塑料瓶、沙子、活性炭、小石子。
4. 步骤:a. 将塑料瓶剪去底部,倒置放在桌面上。
b. 从上部开始,依次放入小石子、沙子、活性炭。
c. 将混有泥沙的水慢慢倒入瓶中,观察水的净化过程。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塑料瓶的稳定性,避免水溢出。
四、实验四:探究磁铁的性质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特点。
3. 器材:磁铁、铁钉、铁片、铜片。
4. 步骤:a. 拿磁铁分别靠近铁钉、铁片、铜片。
b. 观察磁铁对铁钉、铁片的吸引现象,对铜片的排斥现象。
c.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光学仪器1. 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常用的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并学会正确使用。
2. 教学内容:a. 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作用。
b. 示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c.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样本和远处的景物。
二、第二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 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内容:a. 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折射等。
b. 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包括反射定律。
c. 分析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如镜子、玻璃等。
三、第三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2. 教学内容:a. 讲解声音的产生,如振动、共鸣等。
b. 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传播、固体传播等。
c.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音色等。
四、第四章:电磁现象1. 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磁现象,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内容:a. 讲解电流的形成和电磁感应原理。
b. 介绍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c. 分析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如电铃、电磁炉等。
五、第五章:简单机械1. 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a. 介绍杠杆的分类和原理。
b. 讲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c. 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简易机械,如杠杆平衡器、滑轮组等。
六、第六章:水的性质与实验1. 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水的各种特性。
2. 教学内容:a. 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如透明度、密度、比热容等。
b. 讲解水的化学性质,如水的电解、酸碱度等。
c. 学生动手实验,如水的沸腾、浮力实验、水的过滤等。
七、第七章:大气压强与实验1. 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并通过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2. 教学内容:a. 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和参与度;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学期将安排以下实验教学内容:1. 实验一: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2. 实验二:静电的实验探究;3. 实验三:光的传播和折射;4. 实验四:物体的浮力和密度;5. 实验五: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6. 实验六: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具体实验教学计划如下:实验一: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并学会利用磁铁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2. 用磁铁吸引小物体;3. 利用磁铁做简单实验;4. 总结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
实验二:静电的实验探究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静电的实验现象和原理,学会利用静电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静电的实验现象;2. 进行摩擦实验,观察静电的产生;3. 利用静电做简单实验;4. 总结静电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实验三:光的传播和折射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原理,学会利用光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光的传播和折射;2. 进行简单的光的折射实验;3. 利用光做简单实验;4. 总结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原理。
实验四:物体的浮力和密度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原理,学会利用物体的浮力和密度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物体的浮力和密度;2. 进行物体的浮力实验;3. 进行物体的密度实验;4. 总结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原理。
实验五: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的原理,学会利用声音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2. 进行声音的传播实验;3. 进行音调的变化实验;4. 总结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的原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
(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
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
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一、谈话导入。
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学生猜测,大胆假设。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了解什么是光源。
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墨翟)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
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节:引入-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名称:科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研究,学生将会了解到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 前置知识:无前置知识:无第二节:教学内容2.1 单元一:科学与生活2.1.1 课堂活动:科学实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实验图片或一个实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知识: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科学实验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科学实验步骤和原则的理解。
4. 总结回顾:学生交流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5. 练巩固:布置实验报告的写作作业,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2.2 单元二:物质的组成和转化2.2.1 课堂活动:观察物质的特性-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特性。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特性。
-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不同物质的特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导入知识: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知识。
3.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总结: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特性,并归纳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规律。
5. 练巩固:布置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特性。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篇)篇1: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P22~P23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总体思路;能使用简单表格整理相关实验数据;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和沟通;愿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知道牛奶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牛奶的用途。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那你知道牛奶有什么好处吗?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预防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滑。
(二)猜想假设大家收集的资料真全面啊!那么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看来你们都是注意观察的好孩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三)制定方案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谁愿意把我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小组四位同学每人进行其中一种混合实验。
一定要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实施探究1能具体说说什么能让牛奶变吗?当醋放入牛奶中时,牛奶中会发生混合物凝集。
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絮状物产生。
向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加入盐,牛奶不会发生变化。
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2、交流有关引用牛奶的知识有人习惯空腹喝牛奶,这不科学。
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热次数过多。
(五)展示交流用牛奶做胶水。
谁愿意和你分享你们团的制作方法?第一步:将40l的脱脂牛奶倒入一个杯子在,加入10l的醋,搅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第二步:用纱布过滤上述混合物。
第三步:用玻璃棒将纱布中收集的固体物质倒入杯子中。
第四步:在杯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搅拌。
(六)拓展创新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
让老师来听一听,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那你知道这么好喝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下面老师教教大家如何做酸奶,好不好?篇2: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课题《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及工作单位韩城市新城三小薛亚焕教材分析这节课的主要活动是让学生体验制作酸奶的实际过程,感受细菌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从而消除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
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科学教案1:生活中的光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2. 掌握通过光传播声音的原理;3. 观察和描述光的传播路径;4. 学会使用凸透镜放大光。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辅助教具:手电筒、半透明白纸、凸透镜等;3. 实验器材:光箱、凸透镜、纸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2. 导学: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发光和光的传播路径。
3. 实验:利用光箱、半透明白纸和凸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凸透镜放大光的效果。
4. 讲解:讲解光的来源、传播方式和光的作用。
5. 操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实验现象,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6. 总结:概括总结光的特点和作用。
7. 提高: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深化学生对光的认识。
8. 作业:布置相关练题,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光的理解;2. 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4.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科学教案2:机械与动力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机械的结构和原理;2. 掌握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3. 学会观察和描述运动过程;4. 培养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辅助教具:滑轮、绳子、小车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机械和动力的思考。
2. 导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过程。
3. 实验:利用滑轮、绳子和小车进行实验,研究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
4. 讲解:讲解机械的结构和原理,以及杠杆和轮轴的工作原理。
5. 操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机械运动和实验现象,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6. 总结:概括总结机械的种类和原理。
7. 提高: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加深学生对机械和动力的理解。
8. 作业:布置相关练题,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三章节,主题为“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光的三原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
2. 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 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光的三原色。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光学演示仪、放大镜、显微镜、彩色透明塑料片、白纸、画笔等。
学生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彩色透明塑料片、白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光学演示仪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3)透镜的原理与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原理,展示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际应用。
(4)光的三原色:介绍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讲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放大镜为例,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物体。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折射现象3. 透镜的原理与应用凸透镜凹透镜4.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色混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实验报告。
答案: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
2. 作业题目: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答案:介绍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等知识,但对光的三原色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课后辅导。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过程、生物的分类及特征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三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能量转化3. 光与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4.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电路、磁场的性质、电磁感应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过程以及生物分类和特征。
2. 掌握物质的三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
3. 了解光与声的传播原理及相关现象,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4. 初步认识电与磁的基本性质,了解电路原理及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进化过程、物质的变化与能量转化、光的折射与反射、电磁感应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及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光的传播、电路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进化模型、物质变化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电磁实验器材2. 学具:生物卡片、实验报告册、画图工具、电路元件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进化模型,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2.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物质的变化与能量转化,使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 随堂练习: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分类、进化过程、生物特征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三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能量转化3. 光与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4. 电与磁:电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生物进化的过程,并举例说明生物分类及特征。
分析一个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例,并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并说明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过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命起源、物质变化、光与声、电与磁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周次:1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课题:杠杆平衡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周次:1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周次: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
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周次:2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第一课:
第三课:
实验名称: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目的: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检查食物中的淀粉、脂肪。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热爱科学的品质。
实验器材:馒头、花生、萝卜、滴管、小烧杯、碘酒
实验步骤:1、将碘酒滴到馒头上,观看馒头有什么变化;
2、将碘酒滴到萝卜上,观看萝卜有什么变化;
3、将花生米压碎,擦在纸上,看纸上留下什么。
实验结果:1、馒头颜色变蓝,萝卜没有变化,说明馒头中含有
淀粉,萝卜中不含淀粉;
2、纸上留下油迹。
实验结论:馒头含有淀粉,花生含有脂肪,萝卜不含有淀粉和脂肪。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实验名称解释能量的转换
实验准备肉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
实验步骤
一、.点燃花生米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二、加热水
1、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结论:人滑动火柴,动能转化为热能,火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热能、光能。
点燃花生米后,花生米产生热能、光能,使水变热,花生米的热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第七课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第八课
实验名称:模拟月相的变化
实验目的:1、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塑料球黑墨水蜡烛
实验过程
1把塑料球的一半用黑墨水涂黑
2 在地面上画上直径一米和0.5米的两个同心圆,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
其中一名同学站在同心圆的圆心上。
3 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置上,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球的外形。
4 如果这名同学站在同心圆的外侧继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注:只能让塑料球的一面面向圆心的同学。
提示:也就是说,月球始终只以一面朝向地球的,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
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