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实论治眩晕的临证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失所养,导致头晕、目眩。盖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精能生血,血能 眩》指出“无痰则不作眩”,力主痰为主因,提出痰水致眩学说并主张 荣精,脾虚化源不足,则气血俱虚;李东垣[1] 云:“脾为气血生化之地, “治痰为先”学说。凡眩晕痰浊中阻者多为肥胖、嗜食油腻、脾胃虚弱
今血虚不能上荣于脑,则眩晕作矣”。凡眩晕气血不足者多为体弱、 或久居潮湿之地,证见头重昏蒙,或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
综上,眩晕发于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病机以虚实两端,病理 因素有风、火、痰、瘀、气血虚等。笔者认为,临证中眩晕诊治首当辨虚 实,因机应变,虚证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主,实证以痰浊中阻、风火 上扰为主,辨证与辨病结合,审因论治,有的放矢,以期到达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年顺 . 李东垣医学全书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36 [2] 朱丹溪 . 丹溪心法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者但觉头眩,休息、闭目片刻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晃动、不能站 损、精虚髓减,则肾精亏耗、精髓失充,脑为髓之海,脑失所养则发为
立,甚者恶心呕吐、扑倒晕厥等,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眩晕。肝肾同源,肾气赖肾水以化生,肝木赖肾水以滋荣,若肾液亏
眩晕是当代医学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如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椎- 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扰乱清空而致眩。
24
内蒙古中医药
临证经验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7.11.023
从虚实论治眩晕的临证体会
杨伟林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 510210)
摘 要:眩晕常反复发作,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从古至今中医对眩晕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阐述,认为病理因素多与“风、火、 痰、瘀、气血、血虚”有关,但究其根本,其病因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笔者结合临证实践,从虚、实辨证、审因论治,对眩晕的中医临床诊治思 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眩晕;虚实;辨证论治
诊:服 7 剂后诉症状大减,Leabharlann Baidu拟前方再进一筹,嗣后诸症若失。按:经
左某某,女,48 岁,于 2016 年 7 月 5 日初诊,脘腹胀满 7 日,昨夜
谓肾主水,司开阖,开阖失常,水气外溢,以致面浮肢肿,而经前尤甚 寒热发作微汗,肠鸣便泻夹有冻腻,舌淡暗,苔白,测体温 38.9°,粪
也。乙癸同源,母病及子,于是肝风上扰,目胀头痛生矣。本案投杞 常规:黄色粘液便,白脓细胞++,红细胞+,找见吞噬细胞;血白分: 菊地黄汤加牛膝,菟丝子,鹿角霜以求肝肾同治,钩藤填肝熄风,川芎 WBC8.7*109/L、N75.4%、L18.7%。法当和中清肠调气和血,以观其后
变。王道成主任医师,江苏兴化人,江苏省名中医,业医 30 余载,医 津伤液枯,大便干结如栗状,五七日始一临圊,此仲师妇人三病之属
术精湛,经验丰富,擅长治温病、心系病、脾胃病等,常用变法治疗疑 也。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证经四十载非朝夕之功所可奏效也,拟养
难杂症,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随诊,收获颇丰,多有感悟,现择其 阴补血益气通腑增液承气汤主之。处方:生地黄 15g、黑元参 15g、大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7)11-0024-02
眩晕是眩冒和头晕的统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肾为先天之
晕、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两者同时出现则为眩晕。发作时,轻 本,藏精生髓,会于脑,以充神明;若先天不足且后天失养,或久病肾
[3] 张介宾 . 景岳全书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社—0—1—,72—年01—51—月. —2—8—日—收—稿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7.11.024
王道成用变法治疗疑难杂症举隅
于丽敏 王道成*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中医院 江苏扬州 225000)
断认识和总结,使眩晕的证治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张仲景《金匮要 滑泄之症,并见舌红少苔,或见舌质淡胖而黯,脉细数或沉迟。故治
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当补益肝肾、填精荣脑,《阴阳应象论》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笔
认为痰饮是眩晕的关键致病因素;《丹溪心法·头眩》也强调“无痰则 者常以六味地黄丸加减辨证施治。六味地黄丸主功滋补肝肾,该方
《内经》对眩晕的论述颇多,主张从“虚”立论,《灵枢·卫气》中认为 眩学说,可见眩晕发作过程中均有痰浊作崇。风为百病之长,易袭
“上虚则眩”,《灵枢·海伦》所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均认 阳位;头为诸阳之会,易为风邪所侵,风邪上扰清窍,发为眩晕,《素
为眩晕与髓海不足、气血虚、内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明代张景岳力 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见风与眩晕关系密切。
芎,有阴、阳,有补、行,在补血过程中兼有行气理气,阳生阴长,达到 涎壅盛、头目眩晕效果甚佳,气顺痰降则头晕自除。
补血目的。笔者认为,对于眩晕之气血不足症,以培补后天入手,滋 2.2 风火上扰:风为百病之长,易袭阳位,风邪上乘,扰动清窍,发为眩
化源而促气血之生,血脉充则眩晕得愈。
晕,或肝木旺,风气甚,则头目眩晕,可见眩晕的发生与风有关,尤是肝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颈椎病、前庭功能异常等。
《类证治载·眩晕》指出:或由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涵木...... 以至目昏耳
眩晕,首出于《内经》,如《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素问·至 鸣,震眩不定。《临证指南医案·眩晕》曰:“水亏不能涵木,厥阴风火鼓
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随着后世医家对眩晕的不 动,烦劳阳升,病斯作矣。”肝肾亏虚者多有腰膝酸软、年老体弱、耳聋
常,庶几肿消。处方:生熟地各 20g(砂仁 3g 同炒)、山萸肉 10g、淮山 更投当归补血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且养血和营,佐以火麻
药 15g、赤苓 30g、猪苓 10g、泽泻 12g、丹皮参各 10g、菟丝子 10g、枸杞 仁,郁李仁以润肠通便,木香行大肠气滞,诸药投之,共建奇功。
10g、怀牛膝 10g、鹿角霜 10g、桑菊各 10g、川芎 10g、钩藤 10g 后下。二 4 逆流挽舟
总体可归纳为风、火、痰、瘀、虚五端,病位在头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 脾补虚、涩精固肾。对于眩晕之肝肾亏虚症,以补肾填精、滋水涵木,
密切,治疗以息风、清火、化痰、祛瘀、补虚为法。可见,眩晕一证病因 髓足脑荣则眩晕止。
多样、病机有异,发生演变复杂,治法亦有不同。笔者结合临床实践, 2 实 证
对眩晕病症进行探索、归类各型,证分虚实。实者,以痰浊中阻、风火
1.2 肝肾亏虚:《内经·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 风。《素问》病机十九条中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肝风实证多以肝
2017 年 6 月第 11 期
25
气郁结,气郁化火,风火上扰清窍。叶天士指出眩晕多因“肝风内动”, 应以清热平肝熄风为法,并认为天麻钩藤饮效果甚佳。眩晕之风火 上扰证多见目眩、头胀痛、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少寐多梦,舌质 红苔黄腻,脉弦。治当清热平肝熄风,笔者常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辨证 施治。天麻钩藤饮出自近代胡光慈所著的《杂病证治新义》,有平肝熄 风、清热活血,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临证中对于头胀目眩明显患 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可见眩 晕之风火上扰,均以标实为主,应清热潜阳熄风以清利头目止眩。 3 总结
以祛风止痛,药后颇合病机,果然不治肿而肿自消,且目胀夹痛均消, 并参逆流挽舟法。处方:煨葛根 10g、黄连 3g、黄芩 6g、甘草 3g、木香
正可谓《素问· 五常政大论》:“病在上,取之下”—上病下取的治法,是 5g、砂仁 3g 后下 、焦楂曲各 12g、鸡内金 6g、当归 10g、柴胡 4g、羌独活
使人体运化功能、生化功能得到加强,把水谷精微转化为气,以补血; 橘红下气消痰,均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豁痰顺气之力;辅以茯苓渗
该方特点为甘温益气,但温而不燥不热,补气而不伤血,同时又可利 湿、甘草和中。原方为主治中风之痰迷心窍,由于涤痰汤是在导痰汤
水渗,补心脾之气。四物汤为补血基本方,方用熟地、白芍、当归、川 基础上又加石菖蒲、竹茹、人参,较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故对痰
久病、消瘦、心神不宁、面白纳差之人,并见舌质淡嫩,脉细弱无力。 纳差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当燥湿豁痰开窍为法,笔者常用涤
故治当益气健脾、养血荣脑,笔者以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辨证施 痰汤加减辩证施治。涤痰汤出自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方中南星
治:四君子汤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为补气基本方,通过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实下气行痰,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祛痰,
眩晕实证的病理因素很多,与风、火、痰、瘀等相关,其中以痰浊
上扰为主;虚者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主,现对眩晕的虚实病因病 最为密切。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金匮要
机及论治作一浅析,以期对眩晕的临证有所裨益。
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
1 虚证
之”,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眩》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痰水致
摘 要:总结王道成应用变法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用滋肾阴治面浮肿的“上病下取法”、滋养肝肾治喉痹的“引火归元法”、滋阴润燥治 便秘的“增水行舟法”、解表发汗治痢疾的“逆流挽舟法”。 关键词:变法;疑难杂症;王道成;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7)11-0025-01
耐冬不耐夏,掌心热多汗出,患病后体胖年增一年迄已四载也。讯水 见向愈之象,后投麻子仁丸以善其后。
虽如期而量奇少色黯,且有腰酸,经前浮肿益甚,舌偏红,苔薄白,脉
按:本案为老年女性,便秘 40 余载,产后血虚,由来已久,津伤液
细涩,据云眩晕且痛喜清恶温,法当滋养肾阴,一候肾气来复,开阖有 枯可知矣。吴氏《温病条辨》谓:“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中医治 降,阴阳得以相配,而致“阴平阳秘”之效。
法有常法,亦有变法,其中“变法”,尤其突出反映了辨证论治的精神。 3 增水行舟
一般变法较难以掌握,首先应熟悉常法,进而掌握变法,做到知常达
邹某某,女,70 岁,泰州市人,2016 年 6 月 26 日初诊,产后血虚,
主“无虚不作眩”,《景岳全书·眩晕》中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 眩晕痰证的形成主要由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或风阳夹痰,上扰清窍;
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可见虚证在眩晕病中的重要性。眩晕 风火证常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风阳易动,肝风上扰清窍。故眩晕
虚证主要由于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肝肾亏虚,脑髓失充。眩晕因虚而致 实证治则当以熄风豁痰开窍为主。
者,辨证用药须明虚之性,治当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升清荣脑。
2.1 痰浊中阻:“痰浊”是由水液内停而凝聚所成的病理产物,痰浊一
1.1 气血不足:《灵枢·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 成,阻滞经络,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则发为眩晕。张仲景对眩晕以痰
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认为气虚则清阳不升,血液不能上荣脑, 饮立论,开立“因痰致眩”先河,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
一二介绍如下。
麦冬 15g、生黄芪 15g、当归身 10g、锦文黄 10g 后下 、火麻仁 15g、郁李
1 上病下取
仁 15g、木香 6g、甘草 3g、元明粉 6g 冲。上方 7 剂二诊诉大便畅行,日
刘某某,女,37 岁,于 2016 年 8 月 9 日初诊诉晨起面浮暮夜足肿, 行 1 次,仅感神疲乏力,故前方加太子参继服 5 剂,大便转为正常,病
不作眩”。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眩晕》中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 特点为三补三泻,三补有熟地、山药、山茱萸,三泻为泽泻对熟地、丹
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认为“无虚不作眩”。随着历 皮对山茱萸、茯苓对山药。方中重用熟地,主入肾经,长于滋阴补肾、
代医家的不断探索,眩晕的诊治逐渐趋于条理及系统化,其病理因素 填精益髓;山茱萸主入肝经,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主入脾经,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