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新生儿黄疸引起心肌损害的治疗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例新生儿黄疸引起心肌损害的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1T13:25:12.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刘渊浩

[导读] 对新生儿黄疸予以适当的治疗能降低心肌酶水平,有效改善心机损害的症状。

刘渊浩(四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四川双流 610213)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对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0例新生儿分为病理组与生理组、对照组,测定治疗黄疸前后新生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各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各项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新生儿心肌酶水平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对新生儿黄疸予以适当的治疗能降低心肌酶水平,有效改善心机损害的症状。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058-02

前言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症状之一,黄疸的发生能够引起的心肌损害,对新生儿产生极大的危害,严重时还会有生命危险[1]。现随机抽取150例新生儿进行黄疸心肌损害疗效的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试验的150名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2011年08月至2012年05月入院的新生儿,其中男95例,女55例,随机分为两组。病理组为62例黄疸儿,生理组69名,对照组为19例无黄疸儿。所有新生儿日龄1~7天。两组新生儿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仪器与方法

样本采集:本次实验使用德国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E411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仪,分别在实验组新生儿1~5天与4~7天时空腹抽取附股静脉血4ML,离心并进行血清检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1~5天进行检测。

样本检测:采用酶法、速率法、免疫抑制法检测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I值的检测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血红水平与心肌酶谱的改变需要利用生化分析仪进行观察。

1.3入选条件

此次实验的入选新生儿胎龄均在38~42周,出生时体重超过2500g,Apgar高于8分;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2umol/L,无任何红素脑病症状;婴儿无颅内出血、先天性心病、重症感染等状况;新生儿均为自然分娩或选择性剖宫产。

1.4治疗

实验组新生儿经补液、补碱、蓝光箱治疗及对症等治疗,并维持血气、心率、血糖在正常范围。营养心肌细胞选维生素C静脉注射100mg/(kg?次),每天1次,肌苷注射液20mg/(kg?次),每天1次,连用4~7天,无明显副作用。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并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变化状况见表1。

表1 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水平检测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P﹤0.01,与生理组相比较# P﹤0.05。

2.2治疗归转

新生儿入院治疗后,血清胆红素迅速下降,平均达到99.7umol/l,当治疗48小时时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将至40.5umol/l,第72小时达到40.8umol/l。治疗2周后回访,131例病患儿中有114例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有17例仍高于正常水平。

表2 新生儿黄疸治疗痊愈状况

2.3新生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检测结果比较

表3 新生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检测结果比较

3.讨论

3.1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常用血清酶包括:AS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主要集中在人体的重要器官与组织中,心、肝、肾、脾、肺骨骼肌等,以心肌细胞含量为最多[2];CK肌酸激酶,游离在心肌、大脑、子宫、膀胱以及肝的包浆与线粒体中,在人体心肌细胞中有3种CK的同工酶,如CK-MM、CK-MB、CK-BB,CK-BB常见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CK-BB的血清浓度会显著增高[3],临床可以此判断心肌是否受损;LDH在心脏、肌肉、肝脏等器官中较多间,LDH同工酶较多,临床可以根据LDH酶总活性的浓度判断心肌病变的可能;cTNT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绝大多数cTNT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丝上,而6%-8%的cTNT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质中,当心肌细胞损

伤时,cTNT便释放到血清中;Mb是一种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的含氧结合蛋白,正常人血清Mb含量极少[4],当骨骼肌或心肌损伤时,血清中的Mb水平升高。

3.2心肌酶谱变化

本次试验对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T、LDH、CK、CK/MB、cTNT、Mb的数值较其他文献标准高[5],且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胆红素与血清心肌酶变化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经过补液、光疗等治疗后随黄疸减退,心肌酶也逐渐降低[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导致心肌损害。本组实验中新生儿在治疗前后心肌酶检测结果血清AST、LDH、CK、CK/MB、cTNT、Mb相比较,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因此,适当的治疗能够使新生儿心肌酶各项指标水平恢复正常,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引起的心肌损害状况。

参考文献

[1]许绍辉,王爱华,杨宗岳,等.CK-MB试剂盒研制和临床应用8年评价[J].上海医学检验志,1991,6(3):129.

[2]杨春凤.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7,29(7):1~1l1.

[3]黄建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变化及其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12(3):163-164.

[4]胡亚美,江载方.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8.

[5]陈秀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心肌酶变化关系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6):673 .

[6]张新利,肖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脏器的损害[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4):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