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符合论的历史与理论
评奥斯汀的符合论真理观
本文从奥斯汀符合论真理观的立场出发,介绍了奥斯汀对真理对象的界定,分析了他的“约定的符合论”以及他与斯特劳森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和对冗余论真理观的批驳,并试图在忠于其本人思想的前提下对这种特殊的真理理论加以解释和评述。
关键词:符合论;陈述;约定;事实Abstract:This essay gives an account of Austin’s theory of truth which can be called a conventional correspondence account of truth. The famous debate between Austin and Strawson on the subject of truth is mentioned here to show Austin’s refutation of the latter’s points of view and the exposition of his own ideas.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essay, I will try to analyze Austin’s views on the problem of truth from his own position and comment on 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 in general as well as the version of it held by Austin himself.Key words: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 Statement; Conventions; Fact内容提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真理的载体,即“真”或“假”是对什么作出的 (3)二、约定的符合论 (5)三、奥斯汀与斯特劳森在真理问题上的论辩 (8)四、符合论真理观存在的问题及对奥斯汀真理观的评价 (10)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真理问题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论文题目:亚里士多德符合论真理观浅析课程名称:西方哲学专题研究姓名:郭瑞芳专业:美学学号:2090302036亚里士多德符合论真理观浅析摘要: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理,开创了逻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求真的工具。
关于真理问题,亚里最早从符合论的立场出发看待真理的性质,他的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他的符合论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局限,后人也在对他的不断批评和继承中对真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关键词:符合论真理主体客体理性感性一、亚里士多德真理的内容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也是他不懈追求真理的最嘹亮的口号。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符合论的真理观,是最早从符合论的立场看待真理问题的。
他在《形而上学》中指出:“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
”①……“凡以不是为是,是为不是者,就是假。
凡以是为是,以假为假,就是真。
”②根据他的理解可以看出,符合论在其最初的意义上,表达的是一种认识与对象、思想和实在之间的契合关系。
命题或判断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关系的描写或陈述。
它们的真假取决于它们是否与对象符合。
真理就是命题与相关的事实之间的一种对应的符合关系。
或者像黑格尔所说的:“真理的通常定义是真理是观念和对象的符合”。
③这样,符合论的真理观其实就是:主体观念和观照对象的契合即为真理,而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观内容其实是更加丰富的,他的真之符合论思想主要是以下两点。
首先,他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他反对“天赋观念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这些客观对象就没有认识,而没有对某一对象的认识,该对象却可以很好地存在。
认识上的真与假,由客观对象所决定的,其标准在于我们的认识①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33页②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46页③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301页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他举例说:“并不因为我们说你脸是白的,以你脸才白,所以只因为你脸是白,所以我们这样说才算说得对。
真理论的几种代表类型.
融贯论的真理定义主要是指作为真 理负荷者的一个系统内部应是协调 的、 一致的、无矛盾的、无可怀疑 的;系统内诸元素是彼此相关的。 融贯论的真理的核证标准是一个信 念被核证必须与信念者的其它信念 相融贯;信念的任何子集合都不比 任何其它集更根本;没有信念是确 定无疑的 。
(3)真理实效论 它是本世纪初产生的一种真理观。 它的基本观点是:一个概念或命 题的意义是参照其应用所产生的 实际效果决定的,因而真的信念 是那些富有实效的信念。
(4)语义真理论(the semantic theory of truth) 语义真理论与符合真理论有着 思想上的渊源关系,它认为, 语句的真理性就在于它与事实 相符合。语义真理论旨在为古 典的符合真理论做出精致的语 义解释。
真理论的几种代表类型
(1)真理符合论(theory of
correspondence) 它是最古老的真理论的形式, 从亚里士多德初步形成至今已 经持续了两千多年。符合论是 从命题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上来 定义真理的。符合论认为,如 果认识或真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荷者与它所表 达的对象相符合,则是真理。
(2)真理融贯论(theory of conerence) 从古代的柏拉图至今也已有着长久的 历史。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康德 和黑格尔都有这一思想。例如,黑 格尔认为,“真理既是具体的,必 是自身发挥其自身而且是联系的谐 和的统一体,换言之,真理必是一 全体。”
罗素的“符合论”真理观研究
言 作为 表现信念的 直接、 常 用的 方式, 其可 信度会随 着表达 但是, 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描述那些比较简单的信念。这 人语言使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得到提高。在绝大多数 即便语句使用者没有很高的语言天赋, 我们也完全 种信念通常仅需人们在任意场合中用实际行动应付场景中 情况下, 可以在任意现实场合借助于具体的语境完成对隐藏于语句 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 , 并借助行动来表明 自己行动前所持 信念有效的表达 有的信念。“ 一般说来, 事实是离经验而独立的” 。 _ 3 并且, 背后的信念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罗素强调事实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见的改变而改变的客观 和传递方式便是语句的功能。
信念对于别种事物的关系” …的, 并且“ 真理是一个信念与
的前提下 , 人们只需借助对命题( 语句) 的“ 真” 或“ 假” 的判 定就可获知信念的“ 真” 或“ 假” 。尽管信念在复杂与简单
这个信念之外的一件或更多件事实之间的某种关系” 。 _ 2
并且“ 在细节和 他将“ 真” 视为用来描述信念( b e l i e f ) 和陈述的一种属性。 方面的区分使其不仅是依靠语言得以传递, , l 2 但是语 信念是否具有“ 真” 的属性不是由信念本身决定的, 而是取 出现在它前后的事物方面信念比句子更丰富”
与否直接加以判定的信息的情况下, 只是根据个人以往的
的一个性质” , l 2 并且这种性质是指“ 一个信念与这个信念
, 而“ 一般说 经验与现有事实之间的直接联系或者由其他事实生成的经 之外的一件或许多件事实之间的某种关系” 事实是离经验而独立的” 。 根据罗素对“ 真理” 的基本 验与现有事实之间的间接联系去断定事实的真假。尽管依 来,
认真思考语 言与事 实之间的对应关 系, 并进一步探 索符合论真理观 的不足与意义。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
(二)“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2.“科学开始于问题”
? 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 我们不是通过观察和联想来学习,而是通过试图解决问 题来学习。
? 他说:“因此,我乐意承认,象我自己那样的证伪主义 者更宁愿大胆的推测(即使它可能很快的成为假的), 来试图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不是去详细叙述一连串 无关的老生常谈。我宁愿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是 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的方法;并在发现我们的 推测是假的时,我们对真理就会知道得更多,并将更接 近真理。”
?波普尔否认理论来源于观察,坚信“理论 先于观察”。
?1.“理论先于观察”
?波普尔坚持理论先于观察。其理由是: ?首先,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种目
的性和选择性是由科学家的理论、兴趣和期望等 决定的。
?其次,在观察中必须有理解,无理解的观察只是 熟视无睹,而理解必须在一定的理论、观点的指 导下进行。
可以教导哲学家们懂得科 学……仅是大胆的、思辨的猜 测所组成的。”
(三)“知识的增长”理论
?1.“可证伪度”
?波普尔认为,任何理论都是可证伪的,所 以都具有“可证伪性”。但是每一个理论 的 “可证伪度”是不一的。
?(1)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它的可证伪 度就愈高;
?( 2)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 伪度就愈高。
的无穷循环过程图式化为: P1-T T -EE-P2……
?在这里“P1”表示问题,“ T T”表示各种互相竞争的理 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 P2”表 示新的问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有 时他称之为“四段式”。
Hale Waihona Puke (五)科学发展的模式? 2.“试错法”
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理?这是困扰了人们很多年的问题,哲学家们企图通过各种角度,各种渠道,各个方面去定义真理,但是都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教科书上对真理的定义是:“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是现在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真理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人类的思想发展史角度上看,探究下这句话是否足够准确的定义真理。
在哲学史上先后有三个主要的真理论,即真理符合论,真理融贯论和真理实用论。
真理符合论源远流长,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传统哲学的真理观,该学说认为,凡是符合实在的信念为真,即以命题形式出现的判断与实际符合便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真理符合论也叫指称相似论,因为按照这种学说,我们心灵的表示形式与其指称的外部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相似关系。
符合论认为,真理与事实相对应,真理是事实的反映,所表达的是一种倾向于实在论的态度。
真理融贯论只要是收到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支持,融贯论认为,真理就是一致性,或者一个命题之所以为真,是因为它能够被显明属于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系统。
认为真理是一个意义系统,单个命题只有在一个理论体系或语境中才能获得其真理性,因此一个命题只有在和其他相关命题融贯的情况下才能说是真命题。
不难看出,真理融贯论是基于整体论的。
真理实用论断言真理即有用,也就是说,真理是被验证的陈述,是在实现信仰中有效的东西的名称,它能够知道我们在实践行动中获得成功。
真理实用论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其观点就是真理就是实践中取得成功的理论。
以上三个真理说虽然或多或少都有些道理,但是都局限于某一视点,并不能完整真实地定义真理。
我们的真理观应该是他们优点的合取,而去除言过其实的部分。
从以上三个真理观可以看出,真理与实践,认识息息相关。
真理是一种认识,是一种能经得过实践验证的正确认识,它是客观事物在意识上的反映,由此可以看出,“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确实可以作为对真理的定义,它较为简洁准确的阐述了真理的本质,这也是它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真理符合论的历史启迪
真理符合论的历史启迪
毕富生
【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8)003
【摘要】自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理符合论",其后各派逻辑真理论者在共同接受的"真理符合论"前提下,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认识论解释,这对推动真理论的发展,引发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真理、把握真理,起了积极作用.真理"不仅仅是单向的符合关系,而是双向的互适关系",这就为创造性地改变世界的实践真理论,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视角.
【总页数】4页(P6-9)
【作者】毕富生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1-06;B017
【相关文献】
1.从"符合"的真理到"去蔽"的真理--试论海德格尔真理观 [J], 黄静;余平
2.跳出古典符合真理论的窠臼——奥斯汀的“约定符合论”真理观 [J], 王西华
3.论罗素真理符合论与亚里士多德真理符合论的差异 [J], 李松枝
4.从真理符合论到真理实践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革命性变革 [J], 吴娜
5.试论真理的客观性——兼评真理的客观性就是真理的符合性 [J], 胡友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与“符合论”的真理观的几点区别
点:
谈 到真理 与经验 的关系 , 们就不 得不指 出“ 我 符合论” 詹姆 与
士所 说 的经验概 念 的不 同。传 统经验 主 义的经验 概念 是建立 在
第 一 , 于真理 的 形成过程 。 符 合论 ” 关 “ 强调 真的观 念临 摹实 将经 验等 同于感觉 或知 觉的 基础上 的 。 经验直 接发生 在人 身上, 经 人通 过 自己的感觉 直接与 事物 在 , 念 摹写 实在而 获得真 实性 从而形成 真理 。“ 一个人 得到 为人 亲身 体验 , 验 原始而可 靠 。 观 当 了事物 的真 观念之 后 , 情就 结束 了。 已占有 了 , 已懂 得 了, 事 你 你 地方 : 已服 从 了你 的无 上命令 : 你 而且再 没有 别的东 西需 从这个 理性 目的的顶 点继续 上去的 了。 从认识论 上说 , 个人处 于一种 ” 这 发 生关 系。从认 识论 的角度 出发 , 作为一 个纯粹 的认识 主体 , 人 系必然 导致其 静态 单面 的看 待经验 。人 在认 识活动 中又是 被动 的。经验 是作 为一 个认识 论 的概念 而存 在着 。詹姆 士是 从人 的 你 己实现 了你 思想 的 目的。在精 神上 你 已达到 了你所 应该 到的 而 认识对 象作 为 人们经验 的 客体而 存在 。这种 抽象 的主客 体关
中指 出: 广 义 的说, “ 所谓 与实在 相符 合, 只能意 味着我们 被一直
从真理符合论到真理实践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革命性变革
从真理符合论到真理实践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革命性变革吴娜(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真理问题是哲学领域被广泛讨论的核心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哲学家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真理观,符合论真理观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往今来的一些哲学家们在接受它的同时试图对它进行修正,康德、黑格尔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符合论真理观存在的困境却使它越来越难以为继,直到马克思第一次将“实践”的观点纳入真理观之中,才实现了真理问题的革命性变革,研究真理符合论到实践论的演化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实践符合论真理观革命性中图分类号:G112.4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4641.2020.06.03从哲学诞生之日起,人们对真理的追问就不曾停止,不同的哲学家对真理的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真理观。
真理问题的核心是评价理论或者命题的真假,真理符合论是对真理问题认识的经典理论,自古希腊先哲起到今天都在被广泛讨论,无论从什么方面看,真理符合论都是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真理观之一,但是真理符合论的理论困境同样致命,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重视“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科学地回答了真理的本质问题,才将真理问题从符合论理论困境的窠臼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真理问题的革命性变革。
一、符合论真理观及其理论困境(一)符合论真理观及其演变符合论真理观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了“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的命题。
柏拉图在此基础上,从知觉与思想的符合出发,提出人们获得的与事物的理念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他还打了一个比方“譬如印和印迹,各相符合才是真实的,参差枘凿便是虚假”。
[1](PP93)尽管柏拉图说的这个符合是知觉与思想的同一,但是从中已经可以窥见符合论真理观的雏形。
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收稿日期]:2020-10-10[作者简介]:吴娜(1993-),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的说法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的说法
哲学史上有许多关于真理标准的说法,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观点:
1. 符合论:这是一种传统的真理标准观点,认为一个命题或陈述是否为真,取决于它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符合论强调了真理的客观性和外部实在性,认为真理是独立于人类意识和认知的。
2. 融贯论:融贯论主张一个命题或陈述是否为真,取决于它是否与一个更大的信念体系或理论网络相一致。
根据融贯论,真理是由一个整体的信念系统所决定的,而不是单独的命题或陈述。
3.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强调真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认为一个命题或陈述是否为真,取决于它在实践中是否有效或有用。
实用主义者关注真理的实际后果和实践意义,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与客观事实的符合程度。
4. 共识论:共识论认为真理是由社会或群体所共同接受的观点或信念所决定的。
根据共识论,真理是一种社会建构,取决于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观点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和结合的。
不同的哲学家可能会强调不同的真理标准,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标准可能会更加适用。
真理的符合论 循环论证
真理的符合论循环论证真理的符合论是哲学思想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它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关系。
该理论认为真理的确定与验证需要通过不断的循环论证过程,以达到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目的。
首先,真理的符合论认为真理并非是静止的概念,而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与变化的。
这意味着真理需要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来不断验证和修正。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实际应用并验证其有效性。
其次,真理的符合论强调了循环论证的重要性。
循环论证指的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循环作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的提出和实践的验证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通过不断的反馈和修正,使理论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更好地指导实践。
真理的符合论还强调了生动性的重要性。
生动性指的是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以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只有通过生动的表述和实践的体验,理论才能更好地被人们接受和应用。
比如,一个抽象的理论如果能够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通过故事、案例、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示,将会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此外,真理的符合论还强调了全面性的重要性。
全面性指的是理论应该能够包容各种不同的实践经验和观点,不偏不倚地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在充分了解不同实践情况的基础上,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
最后,真理的符合论具有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即真理的触角延伸到实践中,能够为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借鉴。
理论只有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并为实践提供能力。
总而言之,真理的符合论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
只有通过循环论证的过程,让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真理才能够变得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
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行动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真理的符合论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应用。
符合真理论在20世纪的演变梁庆寅
* 本文1996 年3 月14 日收到。
*符合真理论在20 世纪的演变梁庆寅〔摘要〕本文指出,符合真理论在20 世纪经历了以下变化:B·A·W·罗素和L·维特根斯坦提出了逻辑原子主义符合论;J·L·奥斯汀提出了约定主义符合论;A·塔尔斯基运用语义论对符合论作出了精致解释;辩证唯物主义对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的接受和改造。
本文认为, 定义真理必须把握三点:第一,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第二, 真理是从整体上反映客观对象的理论体系。
第三, 真理概念不仅应当包含“与事实相符性” , 还应包含“ 无矛盾性”和“ 功效性” 。
〔关键词〕符合真理演变同构论约定论语义论符合真理论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由于人们对“ 符合” 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 因而符合论的内容和理论形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种变化在20 世纪尤为突出, 主要有: B·A·W·罗素和L·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符合论, J·L·奥斯汀的约定主义符合论, A·塔尔斯基运用语义论对符合论作出的精致解释, 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对亚里士多德符合论的接受和改造。
本文将对这一演变予以述评, 进而阐述关于真理定义的观点。
一、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观亚里士多德对真假的看法是:“真假的问题依事物对象的是否联合或分离而定,若对象相合者认为相合,相离二、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新视角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从逻辑原子主义出发对符合论作了新的表述。
罗素的哲学思想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实在论和逻辑原子论几个阶段, 在逻辑原子论时期他声明在真理观上他是符合论者。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分为逻辑原子论和语言游戏说前后两个时期,他在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中陈述了符合论观点。
按照逻辑原子论, 命题与事实之间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这是一种逻辑同构的关系。
命题由基本命题构成, 事实由原子事实构成, 基本命题与原子事实对应, 命题与事实对应。
罗素
试析罗素符合论真理观【内容摘要】:罗素一生思想变动较大,其思想历程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三个时期,而真理问题却是其贯穿始终的核心论题之一。
他在不同时期从不同方面对此进行论述,并从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发展。
从总体上看,罗素的真理观是符合论的。
他认为真理是信念的性质,而这种性质是通过对信念的表达——命题或语句——与事实的关系判断的。
罗素通过对真理的探讨取得了开创性的丰硕成果,并且他从逻辑等不同的方面对符合论真理作出的论证更是开创出哲学研究的新的方向,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
同其他理论一样,这种真理理论同样存在诸多困难。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但是,正像罗素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为之作出自己的贡献,努力将由不确定性的事物构成的“带子的宽度无限地加以缩小”,或许追求真理本来就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关键词】:符合真理经验命题信念自我Abtract:Bertrand Russell’s fluctuant thougt could be devided into three periods,all through which the theory of truth discussed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 is the one of the center thesis. This theory of truth could be accordance. Russell consider that the truth is the property of our beliefs, and this property is dualism. In his opinion, we could get our judgement by observ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beliefs and the facts. Though 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 had been facing many troubles, Russell’s effort in this theory had achieved plentiful and substantial successes, and he also developed a new aspect for philosophy to study by this theory. Though could encounter many troubles, we can’t stop our steps in in persuit of truth. We should do what we can to get it.Key word:correspond truth experience proposition belief self【正文】导言探求真理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与“符合论”的真理观的几点区别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与“符合论”的真理观的几点区别作者:苗鹏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9期摘要就真理的“词典意义”——真理是我们某些观念的一种性质,它意味着观念与实在的“符合”而言,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与“符合论”的真理观存在着几点区别。
关于真理的形成过程,符合论的真理观强调真理是观念与实在相符合,真理体现为一种惰性的静止的关系。
而詹姆士认为真理是对观念发生的,是一个被证实的过程。
关于真理与经验的关系,符合论认为真理超越经验之上,詹姆士认为真理是在经验过程中形成的。
同时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与“符合论”的真理观在“实在”与“符合”这两个概念上也存在分歧。
关于追求真理的目的,符合论认为我们追求真理是无条件的,与价值无关。
而詹姆士认为我们追求真理是有条件的。
我们不是为了追求真理的绝对无条件和超验而去追求真理,而是为了有用。
关键词真理观符合实在价值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78-02西方哲学史上有三种关于真理的学说,“符合论”、“融贯论”以及“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符合论”认为真理是观念与实在的相符合。
实在通常被认为是现实的或假设的事件或事情的状态。
符合则指认识者的观念描写、摹写并相似于它们所指的事实,或者说,表达这些观念的命题与它所指的事实之间有一种结构上的类似性。
这种理论认为事实是客观的,完全不依赖于关于它们的理论。
真理的获得是被动的,似乎是由对象强迫予以认识者的。
詹姆士把“真理是与实在相符合的观念”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
他一方面没有真正摆脱近代以来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真理的实在论思想,即认为真理的性质应该是与外在的客观实在相符合。
但另一方面,他又开始摆脱传统实在论的观点。
他理解的实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在。
他又把实在与人的价值处理相结合。
他不再把理论的关注焦点放在真理性质的讨论上,而是着重追究真理的发生形成过程。
詹姆士与“符合论”都肯定真理是观念的一种性质。
“符合”的真理和“无蔽”的真理——从海德格尔真理视域“看”科学真理
内容摘要:本文无意于在符合论、融贯论、冗余论等各种符合说及主客二分二元思维模式的认识论视域之井中诸真理观之间辩裁个高下优劣,而是从海德格尔“无蔽"的真理视域来“看’’科学真理,以彰显科学真理之所限所弊,以期有益于科学时代的人们!有益于思之事情!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以符合为要义的科学真理。
文章首先追溯了科学与哲学的同源性、希腊性,将对科学真理的审视引入哲学(严格意义上说是西方哲学)域。
接着,文章呈现了同源于哲学的科学如何从古希腊一步步演历为近代以来大写的科学,并判定符合的真理为近代科学之本质及所求。
最后,文章概要的介绍了符合的真理。
文章的第二章共分五小节。
全面地阐述了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呈现出其“无蔽"的真理视域。
海德格尔通过探究源始境域的Aletheia,认为真理意味着去掉遮蔽的状态,是“此在"的展开,真理是在“公开场”中成为可能的;自由是真理的本质;艺术就是自行设置入作品的真理;真理是用“诗’’去“思”“此在” 的真义。
非真理源出于真理的本质,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的第三章被分为两小节。
在第一节的内容中,笔者从海德格尔关于真理的两个主要文本《论真理的本质》和《存在与时间》第44节来着手,透视了符合的真理,审查并剔除了自近代以来科学理所当然地赢获的真理性,并通过海德格尔的两个命题:“科学不思”和“科学是关于现实的理论’’展示了现代科学之处境及其究竟之所谓。
呈现海德格尔对科学真理所限所弊之超越。
海德格尔并没有要彻底否定科学真理,可以说他是要为科学真理“解蔽",然而,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也有值得再思之处,此即为最后一节之探讨内容。
关键词:科学真理符合无蔽此在自由Abstra ct:T his article has n o i ntenti on to argu e a nd judge among the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 a nd various viewpoint of truth,which a r e located in the well of the domain of the ep i st e m ol o gy dual mod e of thinking of SUbject-object dichotomy.1will look scientific truth from H ei deg ge r’S horizon of “nn—coverage"truth in articl e,which is in o rde r to reveal l im it at io ns an d drawbacks of scientific truth,With a view to benefit the people of the scientific age and beneficial to the things of“Thi nking"!This essay contains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introduce the scientific truth of the Ost of correspondence.I fn.stly t r a c e the homology and hellenity of sciencean d the phi loso phy,and take scru tiny abo ut scientific truth into philosophy (Strictly speaking,the Western Philosophy)domain.Then,l have showed h o w the science of homology with the philosophy evolved into cap ita l of scien ce sin ce modem times from the ancient Greek,step b y step,and judged that 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 is the nature and d es ir e m od e rn science.Lastly,I summarily introduce 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 in article.The second chapter is divided iⅡto five sections.I have c om pr ehe ns iv el y expounded Heide gg er’S th oug ht o n t ruth,s howe d H eid eg ger’s horizon of “u n-co ve ra ge"t rut h.T hr ou gh inquiring into t he sourceful realm o f truth,thinks the truth means the st ate of removing the cov er,a nd truth is Heide ggerthat“Dase in”sho w t he m s e lv e s a nd become pos sib le in the¨ope n field";F re e d o m is the e s s e n c e of trut h;Art is truth of se tti ng itself into works;The truth is to use’’poem”to"think¨true righteousness of“D as ein丹.No n—tr uth derived from the nature of truth,is inevitable.Chapter HI of this article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In the first sec ti on of c onte nt,By analyzing heidegger’s two main text ab out the trut h:<<The Essence of Tru th>>an d<<Se in a n d Ze it>>NO.44,I h ave reviewed and removed th at sc ience reasonably win the truth sinc e modem times,and analysing two proposit ions a bo ut sci ence of Haidegge卜一¨Science is not thi nk in g¨a nd ”Science is the theory about reafity",the article definites the si tu at i on of sci enceat present and what’s exactly SO—called science,presenting Heidegger's transcendence of limit ati on s a nd drawbacks of scientific truth.Heidegger does not want to deny the scientific truth comp letel y.I t c a n b e sai d t hat he is to aletheia for scientitle tru th.H ow e ve r,i t is also worth re-thinking H ei deg ge r’s tho ug ht o n truth.That is the l ast o n e to explore the content.Key words:science:truth;correspondence;uncoverage;Dseine:freedom2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真理观的演进
一、真理观的演进真理观的演进:符合真理论—>语义真理论—>分析真理论—>融贯真理论—>工具真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1、符合真理论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罗素、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基本观点亚里士多德:从命题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上来定义真理,认为一个命题符合它所陈述的事实,它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
他的真理论被称为古典的真理定义,影响深远。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从原子论出发,论述了符合论。
罗素:认为命题和真理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它们在结构上是同一类型的。
命题是表述事实的,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它是否符合相应的事实。
维特根斯坦:他的真理观同罗素基本相同,认为命题由基本命题(即原子命题)构成,事实由原子事实构成,他从原子命题和原子事实的关系入手对真理符合论进行了阐明,认为原子命题的真假在于它是否与原子事实相符合。
奥斯汀:摒弃了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以同构关系为基础的符合论,认为如果一个关于特定时刻特定事物的陈述隶属于某一事物类型的语句,那么它就是真的。
语义真理论由美籍按逻辑学家斯塔基提出,他认为如果语句能够被所有的对象所满足,他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
分析真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存在两类命题,即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相应的,就存在两种真理即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
分析命题表述的是逻辑真理,而综合命题表述的是事实真理,它有两个论断:一:逻辑真理是必然的,不包括任何经验内容;二:事实真理是偶然的。
但是这种说法太过于绝对化了。
融贯真理论同上面三种真理论相比,有一个显著差别:它不是对命题或语句的孤立分散的考察,而是将其置于命题系统中进行考察,具有整体论的特征。
基本观点:认为真理是一个融贯的命题系统,表现为各个命题之间具有相互蕴含关系,每一个命题都是处于系统之中的,每一个命题都可以推导出其他命题。
工具真理论由杜威提出,他把真理看做工具,其基本观点是:当且仅当一个命题或理论是有效的时,它才是真的。
上述的各种真理观仅仅是论述了真理的一部分,而且没能揭示真理的本质,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的真理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哈贝马斯真理共识论
作者: 刘志丹
作者机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出版物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页码: 44-4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8期
主题词: 哈贝马斯;真理共识论;有效性要求;符合论
摘要: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论是西方哲学实现“语言转向”之后真理观的典型代表之一。
从理论内容上看,真理共识论认为,真理是指人际间语言交往中的一种“有效性要求”。
从理论动因上看,哈贝马斯提出真理共识论的原因在于真理符合论所存在的重大缺陷。
从思想渊源上看,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哲学到近代的经验约定论、朴素真理共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渗透着真理共识论的基本内容。
从发展脉络上看,真理共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前共识论阶段、共识论阶段和后共识论阶段三个阶段。
符合论发展的历史考察
符合论发展的历史考察
曹剑波
【期刊名称】《唐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0)005
【摘要】系统地考察了符合论的历史发展,认为:古典符合论是符合论的萌芽;近代符合论是符合论发展的中心环节;以普遍必然性与客观性结合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康德真理观对近代符合论进行了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符合论是近代符合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唯物经验符合论的最高发展阶段;现代符合论则继承和发展了唯心经验符合论和怀疑主义符合论.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曹剑波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433;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4
【相关文献】
1.社会主义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符合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J], 赵子良
2.反全球化运动不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J], 谭学秋
3.对20世纪90年代后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侧面考察--从"情欲书写变化"视角考察90年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发展变化 [J], 陈娇华
4.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J], 刘亭
5.发展住宅钢结构建筑体系符合将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潮流 [J], 刘仁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部认识论的核心是真理问题 , 而真理问题的要害在于如何判明理论的性质和命题的真 假问题。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 , 符合论都是诸种真理论中最为古老、 最为经典、 且在当代仍不 失其重大影响的一种。何谓 符合 ? 认识与对象、 思想和实在如何才能做到 符合 ? 这是符 合论哲学家长久以来为之殚精竭虑、 苦心孤诣必欲加以解决而又终究未能完全解决的一个重 要问题。从哲学上看 , 符合论表达的是一种从人的知觉经验的可靠性前提出发解决真理客观 性问题的方向和努力。制约着符合论哲学家解决真理客观性问题的基本方式的 , 是对作为符 合之基础的 经验 特性如何加以探究和限制的问题。本文尝试从经验范畴在历史中发生的流 变入手, 比较和探究西方符合论哲学家解决真理客观性问题的理论方式和一般逻辑。
一、符合论: 基础和逻辑
符合论在其最初的意义上 , 表达的是一种认识与对象、 思想和实在之间的契合关系。而任 何认识与对象、 思想和实在的关系 , 无不关涉到两个基本的方面 , 即对外, 涉及知觉与对象的关 系; 对内, 涉及知觉与理性的关系。如何说明这两个问题, 取决于如何看待知觉 , 如何看待主体 与客体, 以及如何看待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从符合论的立场出发看待真理的性质 , 在哲 学史上始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亚里土多德给真理所下的一个符合论定义是 : 每一事 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 1] ( P33) 黑格尔在其 哲学史讲演录 中分析古希腊斯多ຫໍສະໝຸດ 二、近代符合论: 经验论哲学
符合论在近代哲学中的存在, 主要是通过经验论哲学家的真理理论体现出来的。符合论 如果仅从字面的含义看, 是各种极不相同的哲学都可以为之赞同的理论。因为符合论所强调 的认识与之符合的对象, 思想与之一致的实在 , 哲学家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之加以规 定。但是 , 从哲学史的实际情况来看, 符合论在其本质上是一种专属于以强调知觉作用为特征 的经验论哲学的真理理论 , 则是无可怀疑的。在近代, 随着作为符合论之基础的知觉概念的内 容在哲学家的视野中发生的变化, 符合论也从它早期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表现为较多地强调 客体对知觉的作用, 转向更多地关注主体因素在知觉过程的作用 , 从而导致对作为知觉活动的 结果的真理本身的理解也发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变化。下面, 我们以洛克、 见克莱、 休谟的观点 为例 , 说明经验论哲学家面对真理的符合问题分化出来的三种选择。 1. 洛克 在真理问题上, 洛克的符合论是一种间接符合论, 即所谓 图像论 。作为一 个经验论哲学家 , 洛克不否认在人的知觉之外存在着一个独立于知觉的物理世界, 但是, 洛克 又不同意早期经验论哲学家所主张的, 人们意识到的东西与意识之外的物质实体是等同的, 人 们已获得的经验材料与经验所表征的对象是等同的, 人们通过知觉的性质可以直接地、 绝对地 把握外在物体的本然状态的观点。在洛克看来, 我们固然应该承认物理对象的独立存在性, 但 是我们却不能由此认为, 我们的知觉与物理对象就是完全等同的。由于事物的性质可区分为 专属于物理对象本身的 , 以大小、 形状、 重量等方式表现出来的第一性的质, 以及与人相联系 的、 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人的大脑和感觉器官之中的第二性的质, 这就决定了我们知觉到的东西 决不可能与物理对象是完全等同的 , 它们至多只是对现实的物理对象的一种摹写。不仅如此 , 洛克还认为 , 由于事物本身是否互相契合 , 即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经验到的 , 因而人所能知 觉的只是观念自身是否契合的问题。所谓真理, 只是按照实在事物的契合与否 , 而进行的各 种符号的分合 。[ 5] ( P43) 不难看出 , 当洛克把真理看作代表观念的 各种符号 之间是否契合 的问题时 , 他不仅远离了知觉摹写赖以依存的物理对象 , 而且在逻辑上埋伏下了后来的符合论 哲学家从纯粹主观经验论的角度理解真理问题的先机。 2. 贝克莱 在真理问题上 , 贝克莱也是从符合论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 并且他的逻辑简 洁而明快: 可感觉的东西都是可以直接知觉的 ; 而直接知觉的东西就是观念, 而这些观念只存 于心中。贝克莱的这一推论, 是针对洛克 图像说 的矛盾而发的。在洛克哲学中, 由于存在着 不能解决的物体与观念的对立 , 第一性观念与第二性观念的差异 , 表现出在实体与知觉关系上 彷徨不定的矛盾状况。贝克莱以其作为一个经验论哲学家特有的敏锐 , 发现了洛克哲学的这 一矛盾。在贝克莱看来, 洛克 图像说 承认的知觉与之符合的物理对象实际是不存在的 , 知觉 符合的对象只能是纯粹的感觉经验的事实。贝克莱指出, 就第二性观念而言, 洛克固然指出了 55
2000 年第 6 期 第 37 卷 ( 总 202 期 )
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 RN AL OF PEK ING U NI VERSIT Y ( Humanit 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2000 General No. 202 Vol. 37
收稿日期 : 2000 - 01 - 08 作者简介 : 曾 志 ( 1955 ) , 男 , 福建武夷山人 ,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
53
葛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贡献时 , 就明确指出, 关于真理的一般有名的定义 真理是对象和 意识的一致 , 是被他们提出来 [ 2] ( P23) , 真理的通常定义是: 真理是观念和对象的符合 。
[ 3] ( P 301)
符合论的真理定义固然是由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来的 , 而且这一定义无疑地与对知觉 的作用的认识有关, 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又不能仅限于就亚里土多德谈亚里士多德。在今人 看来 , 符合论之作为一种真理的理论, 无疑属于经验的知识之列。而任何经验的知识之必须依 赖于、 或者说得之于知觉 , 乃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从古希腊哲学的情况看, 并非所有的哲学家 的认识都是如此。按照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 , 没有任何一种配称为 知识 的东 西是从感官得来的, 惟一真实的知识只能来自概念 , 得之于理性。按照柏拉图的观点 , 2+ 2= 4 是真正的知识 , 即真理 , 而所谓 雪是白的 这样一种陈述则充满了混乱与不确切, 以至于不 能、 也不应该在哲学家的真理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柏拉图之所以反对把知识等同于知觉, 把 真知识等同于符合了经验事物的知觉观念, 根本的一点在于 , 他否认通过感官能达到对独立于 人的、 自在自为的真实存在, 也就是观念的认识。由于观念是一种与具体的存在相脱离的、 并 且规定了具体存在的性质的精神性纯形式, 这就决定了能够达到对这种真实存在和纯形式之 认识的所谓真知识, 不是以混乱和不确切为特征、 与感官作用相联系的经验性知觉, 而是带有 普遍性的原理或观念。柏拉图一再强调 , 他并不否认有所谓真知识。他的任务在于为真知识 找到一个与之相符合的对象从而使之真正成为真。 如何确切地阐明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这种观点的反驳历来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从亚里士 多德哲学的体系特征看, 从他对柏拉图观念论的批评及对知觉与共相关系的论述入手, 不失为 一种较好的形式。按照伯特兰 罗素的观点, 亚里土多德的形而上学其实是一种被常识感冲淡 了的柏拉图。抓住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这个特点, 那些原来用柏拉图的眼光来看显得较为难以 理解的问题, 就会变得相对浅显易懂。如所周知, 符合论之作为一种真理的理论 , 本质上属于 一种用经验知觉的观点来看待真理的哲学。柏拉图之所以否认知觉的作用 , 从根本上说 , 也是 在于他认为借助于感官作用形成的知觉不具有从逻辑上把握观念这种精神性纯形式的能力。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柏拉图的理念纯粹是一种逻辑上的虚构。所谓理念, 实际上是一种共相 , 而共相是根本不可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从语言上看, 共相与个别事物的关系是形 容词与专名词的关系。专名词用以指代 实体 即个别事物, 而形容词或类名词 ( 如 人的 或 人 ) 所指的东西就是 共相 。 任何一个共相的名词要成为一个实体的名词 , 似乎都是件不 可能的事。因为 每个事物的实体都是它所特有的东西 , 而并不属于任何别的事物; 但是共 相则是共同的, 因为叫做共相的正是那种能属于一个以上的事物的东西。 [ 3] 由于形容词的存 在有赖于专名词所指的东西, 因而共相和实体就不能分离。就此而言, 柏拉图把理念这种 共 相 看作离开 实体 即个别事物的独立存在就未免让人难以理解。另一方面, 形容词既然是专 名词不能不从属的类或共相, 因而离开形容词或共相来谈论专名词或实体也就无法真正把握 实体 , 也即个别事物本身。 既然从语言上看 , 形容词与专名词的关系是共相与实体的关系, 那么, 从认识上看, 对实体 的认识就是知觉与理性的统一。亚里士多德之所谓实体不是柏拉图哲学中那种与具体事物相 脱离的精神性纯形式即 观念 , 而是作为 形式 与 质料 相统一的具体事物本身。对具体事 物的认识无疑必须从经验知觉开始 , 但认识的真正目的不在于经验到的质料而在于理性把握 到的形式。形式是一般的、 普遍的东西, 也即 共相 。认识形式就是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 从 54
它并非外部物体的真实肖像, 而只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 , 但仍承认这种观点为外物的某种能力 所引起, 这表现了洛克哲学的不彻底性。就人的感官作用而言, 只能感觉到属性 , 却感觉不到 实体。任何我们称之为物理对象的东西 , 都不过是我们的某种知觉观念。由于贝克莱把一切 都说成是观念, 真理当然只能是观念之间的契合问题了。从哲学上看 , 贝克莱的符合论确实有 其独到之处。它避免了洛克的符合论由于逻辑的不彻底性而导致的物体与观念的对立, 消除 了在不同质的观念和物理对象之间进行比较的困难。但从另一方面看 , 贝克莱自诩的这种逻 辑的彻底性实际上潜存着另一种深刻的理论难题。因为, 当他把真理看作是纯粹知觉观念的 一种契合关系时 , 无异于在另一种逻辑上认同了理性主义融贯论的真理观念。同时 , 纯粹的知 觉观念必然是一种唯我的观念 , 而当贝克莱为力图避免唯我论的结局设定一个抽象的精神实 体, 即上帝存在的时候, 他颇为自负的彻底的逻辑也就走到了尽头: 经验论的原则决定了他不 能在剔除了一切实体之后又荒唐地重新接纳一个不可经验的精神实体。 3. 休谟 休谟的符合论, 是哲学史上一种特殊形态的符合论。作为经验论哲学家 , 休 谟对贝克莱的极端唯名论立场推崇备至。他和贝克莱一样 , 只承认个别事物的现实性, 否认共 相、 一般的实在性, 视 自然中一切事物都是个别的 为哲学中公认的原理。但是 , 作为对此前 经验论哲学理论矛盾的一种反思, 休谟对知觉特性的理解毕竟又不同于贝克莱的主观经验论。 休谟认为 , 贝克莱从经验的主观性出发得出取消外部世界的结论 , 是犯了一种不能允许的经验 主义独断论错误。从人的知觉特性来看 , 当然有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 , 只不过这种观念是某种 物象的知觉反复而成的一种习惯而已。观念按其本性而言, 只能是个别的、 特殊的, 有些观念 所以能在其表象方面表现为一般, 纯粹是知觉作用的一种结果。既然连外部事物的存在与否 都不能断定, 物质实体就更无从谈起。休谟进而指出, 所谓精神实体实际是各种感觉经验综合 而成的东西。要承认精神实体就必须承认各种知觉之间的联系, 而各种联系中最基本的联系 是因果联系 , 即知觉重复而成的心理习惯 , 所以事物是否真正存在因果联系同样是不可知的。 知觉印象之间的关系尚且不能承认, 作为知觉印象关系统一基础的精神实体, 就更不能承认 了。因此 , 人们惟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知觉的实际存在, 除此以外 , 一切都不可知。 从上述立场出发 , 休谟的符合论随其对知识性质的理解不同而划分为两类 : 一类是分析性 的逻辑自适应、 自符合; 另一类是经验性的观念与印象间的契合与对应。按照休谟的理解 , 分 析性的知识以纯粹逻辑数学关系为对象 , 表达与经验事实无关的观念自身的逻辑关系, 是一种 仅凭思想作用即可发现的、 具有清晰性和确定性的自明性真理; 经验性的知识涉及实在的事实 与存在 , 依赖于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或然性事实推论, 只具有偶然为真的性质。所谓 观念是 印象的真实摹本 , 就是休谟在知觉作用基础上对符合论真理的一种经验主义描述, 真理之真 永远表现为在知觉范围内对经验事实的一种或然性认定。显然 , 在前一类知识的性质问题上 , 休谟对理性主义触贯论的真理理论作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在经验主义的前提下承认了融贯论 真理目标的有限合理性; 而在后一类知识的性质问题上 , 休谟则把从洛克以来经验论哲学对独 立物理对象的偏离在逻辑上推向与经验论初衷直接抵牾的不可知论结局。经验主义历来强 调, 只有感觉到的实在, 才是真实的存在 , 只能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去寻求实体的统一性。然 而按照这一原则并不能实现经验主义的要求 , 因为人们只能感觉到属性而感觉不到实体 , 或者 说, 实体根本就不是感觉的集合。显然 , 出路只能有两个: 或者改变感觉的属性 , 或者把实体当 作思维的逻辑设定。结果只能按照经验主义的原则, 改变感觉的特性 , 把实体从感觉的时空特 性中剔除出去, 走向了不可知论。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