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配置的个人与岗位动态匹配模型
基于人岗匹配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
基于人岗匹配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和人才的全球流动,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越来越复杂。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拥有人岗匹配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确保雇用到最优秀的人才来满足其核心业务需求。
本文将介绍该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分析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它的实现,企业将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益和更稳定的运营。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岗匹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企业效益、稳定运营正文:人岗匹配是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人岗匹配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一个事业范围广泛的企业中,为了使得人岗匹配更精准,需要考虑大量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员工的特殊技能、经验和专业背景,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开发计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人岗匹配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该模型的核心是将员工的特定技能与企业目标进行匹配,确定正确的人才挑选、训练和开发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的质量。
该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企业目标和发展计划。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目标来选择优秀的人才。
部门经理需要清晰地了解招聘需求,确定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
2. 根据员工的履历和个人技能进行评估。
根据员工的工作经验、技能、学历和个人素质等方面将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分析。
3. 通过这些评估,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样可以为企业更好地制定员工培训和工作安排计划,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绩效。
4. 将员工能力和企业目标进行匹配。
将员工能力和企业需要进行比较和分析,制定出合适的岗位和工作方案。
5. 针对不同的人员设置相应的合理薪酬及晋升规则。
员工的晋升、调动和激励都是该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措施来维持员工的积极性和士气。
通过使用基于人岗匹配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企业将更快速地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并将能够更快地进行人员调整和组织改进。
这将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稳定的经济增长。
人职匹配表格模型
人职匹配模型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员工的能力、兴趣和性格特点与职位的要求进行匹配,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这种匹配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还可以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人职匹配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人格心理学和管理学。
人格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而这些特点会影响到他们在特定职位上的表现。
管理学则强调,为了实现最优的组织绩效,必须让每个员工都处于最适合他们的职位。
在实际应用中,人职匹配模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需要评估员工的人格特点、能力和兴趣,这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能力评估和面试等方式进行。
其次,需要分析每个职位的具体要求,包括职责、技能、经验和人格特点等。
最后,将员工的特点与职位的要求进行匹配,找到最适合的员工填充每个职位。
人职匹配模型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它可以帮助组织找到最合适的员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其次,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人员流失。
此外,人职匹配还可以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然而,人职匹配模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评估员工的特点和职位的要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其次,有时候即使进行了人职匹配,员工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胜任工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总之,人职匹配模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4P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4P模型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4P模型人力资源管理4P模型就是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围绕企业战略这个中心,以企业里“人”和“岗位”为两个立足点,进行素质管理(personality management)、岗位管理(position management)、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和薪酬管理(payment management),以实现人与人、人与岗位、岗位与岗位、人与企业的匹配。
[编辑]人力资源管理4P模型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动,一是企业竞争愈加激烈化,组织不得不在全球化竞争中配置资源和创造顾客需求;二是企业核心资源日益知识化,组织必须在无边界的人才流动中确保核心员工的忠诚和承诺。
这两种发展趋势都使得人力资源的价值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以及组织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的“主动性”战略资产,从而客观上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融合起来,不仅要关注企业里的岗位和工作,而且还要关注企业里员工的能力和行为,用有形的劳动契约和无形的心理契约双重纽带把员工与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企业里实现人与人、人与岗位、岗位与岗位以及人与企业的匹配,以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感,并进一步转化高的顾客忠诚度和组织价值,把企业的战略实现过程统一为员工价值、顾客价值和股东价值的实现过程。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内核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大匹配”。
具体言之,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围绕企业战略这个中心,立足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和竞争优势的获取;所谓两个基本点是指在企业里存在着两大子系统,一是以“人”为基本单元的子系统,一是以“岗位”为基本单元的子系统,两大子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以双螺旋的形式存在,从而形成企业的两个基本点;所谓四大匹配是指在企业里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围绕企业战略这个中心,立足于“人”和“岗位”这两个基本点,实现人与人、人与岗位、岗位与岗位、人与企业的相互匹配。
人事匹配
因事设岗是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低岗数量原则
2系统原则
3能级原则
4最低岗位层次原则 5整分合原则
岗位分类的功能和意义
岗位分类的功能
1岗位分类是对各类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升降,奖惩,培训管理的依据。 2岗位分类是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基础和依据。
3岗位分类是控制企业的编制,防止机构膨胀,人浮于事和官僚主义的重 要手段。
一 岗位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
1书面调查方法 2直接面谈法 3实地观察法 4综合并用法
二 岗位分类的横向分类(采用的方法)
1归纳法 2演绎法 三 岗位的纵向分类 岗位评价是纵向分类的前提。
一岗位评价最主要的工作
1设计岗位评价指标体系
2设计岗位评价标准 岗位评价常采用的方法:评分法
二 区分岗级,岗等。(有两个步骤)
4岗位分类有利于建立和推动退休,离休制度。
5岗位分类有利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建设。
6岗位分类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统计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岗位分类的意义
1岗位分类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2岗位分类是实现对工作人员有效管理的保障。 3岗位分类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简化和公平准确创造了条件。
岗位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岗位分类
岗位及其特点 岗位分类是一种以人的工作岗位为分类结构的基本单 位的分类方法。 岗位的特点 1 岗位是以事为中心而设置的,不因人而转移。 2 岗位不随人走
3 岗位数量是有限的。
4 岗位具有专业性和层次性,因此,一般来说,各 组织绝大多数岗位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 类分级。
岗位设置的原则
人事匹配的模型岗位要求报酬个人知识技能工作能力人力资源结果吸引力工作业绩出勤率工龄满意程度其他目标匹配影响人事匹配的过程人事匹配是人力资源要遵守的基本原理之一其要求根据人的才能和特长把人安排到相应的职位上保证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人的实际能力相对应相一致做到人尽其才故也称能为匹配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人才与岗位之间的匹配是企业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合适的人才岗位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员工的潜力,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为了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有效匹配,许多企业采用了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是基于对人才和岗位需求的分析和评估,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来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某个岗位。
这种模型的目的是确保员工在适合他们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潜力,并为企业提供最大的价值。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需要对人才和岗位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在对人才的评估中,可以考虑诸如个人能力、技能、经验、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因素。
而在对岗位的评估中,则需要考虑到岗位的职责、要求、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评估,可以得出一个关于人才与岗位匹配程度的评估结果。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需要建立有效的匹配标准和方法。
根据人才和岗位的特点,可以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的匹配标准和方法。
这些标准和方法可以包括面试、测试、评估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某个岗位。
同时,还可以建立一套评估指标和评分体系,通过这些指标和体系来评估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需要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调整。
一旦建立了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和调整,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员工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效果。
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和人才的发展方向,对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的应用可以带来许多益处。
首先,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当员工在适合他们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时,他们会更加满意和快乐地工作。
其次,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当员工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能够发挥最大的潜力时,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绩效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最后,它可以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招聘与配置详解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招聘与配置详解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招聘与配置详解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一,即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了招聘与配置详解,欢迎阅读!招聘与配置——“引”和“用”的结合艺术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
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
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
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
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
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
什么是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HR)是社会各项资源中最关键的资源,是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历来被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成功人士、有名企业所重视。
现在的许多企业就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配置就是指在具体的组织或企业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而实行的对组织或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但是,对于如何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是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怎样才能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呢?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1.能级对应原则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应使人力资源的整体功能强化,使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对应。
人力资源管理的4P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的4P模型人力资源管理的4P模型,是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人”、“岗”匹配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人力资源4P模型。
希望大家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4P模型的内容素质管理(personality management)素质管理是指在素质测评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工作岗位的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素质增进的过程。
我们认为,员工素质必须在测评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素质管理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员工来说,就是要通过素质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胜任力和终身就业能力,实现从“终身雇用”(1ifetime employment)向“终身可以雇用”(lifelong employability)的转变;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形成适宜的员工素质组合,从而保证一方面建立起具有多项技能的员工队伍,满足企业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素质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素质获取管理,即通过素质测评和招聘甄选,在素质模型的指导下,使组织获得某种优势资源;②素质保持管理,即通过激励体系的构建把某种优势资源保留在组织内;③素质增进管理,即通过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则,不断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力和终身就业能力;④素质使用管理,即通过为员工创造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和工作舞台,使员工素质得到充分利用并促使其潜能得到充分激发。
由此可知,战略指导下的员工素质管理既提高了员工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又提高了其企业服务能力和工作胜任能力,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岗位管理(position management)岗位管理是以组织中的岗位为对象,科学地进行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岗位监控和岗位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过程。
我们认为,岗位必须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岗位管理较之于岗位分析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4P模式的岗位管理与以往一劳永逸的岗位设置和岗位分析不同,它的着眼点通过对岗位的管理,既开发出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又通过工作再设计以适应劳动力多元化和知识工作者的兴趣,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内在激励。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人员相对的内外流动来保证内部每个部门与岗位 人力资源的质量安置、调整和辞退。
(一)护士能级结构设置的原则
• 宏观上:遵循以人为本(护患双方)、能级对 应、结构合理的原则。
• 微观上:根据不同等级医院、病种特点、护理 工作量,通过科学测算病区的护理工作时数, 科学组合配备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 各级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各级护士的 岗位竞争意识、激发内在潜力。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 一是建立科学的业绩考评体系,公正的评价员工的 劳动,创造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满足 员工公平和尊重的需要
• 二是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宽松的工作和发展环境、 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有弹性的工时制等,满足员工 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三是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文化,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员工得到积极的支持,从而获得归属的满足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
吸引、开发、保持高素质护理队伍以实现组织使
命和目标。
• 人力资源范畴:包括招聘、新酬、考核、劳资、人事管 理等内容外,还与“人”有关的内容,如机构的设计、职
位的设置、人才的吸引、领导者的任用、员工激励、培
训与发展、组织文化、团队建设、组织发展等.
第一节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统一规范 护士行为
有效利用 护理人员
解决护理 人事问题
一、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满足护理人员 多层次需求 提供个人发展空间
完善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
人与人的科学匹配,优势互补
做好三方面工作
人与岗位匹配
人的需求与报酬匹配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人才与岗位匹配是一个关键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和组织需要寻找适合特定岗位的人才,以确保工作效率和组织的长期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招聘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在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中,首先需要明确岗位的要求和职责。
这包括技能、知识、经验和教育背景等方面。
企业和组织需要明确岗位的核心能力和工作内容,以便能够吸引和筛选合适的人才。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岗位的发展潜力和未来需求,以保证人才的持续适应性和成长空间。
接下来,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需要分析人才的能力和特点。
这包括个人技能、知识背景、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通过个人能力和特点的分析,可以确定适合某岗位的人才类型,并将其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
在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中,还需要考虑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动机。
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目标可能会影响其对特定岗位的适应程度和长期投入度。
因此,在招聘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与个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职业发展意愿和动机,以便更好地匹配人才和岗位。
除了以上因素,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还需要考虑到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匹配。
企业和组织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也会影响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
如果个人的价值观和组织的价值观相契合,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在岗位上取得成功并为组织做出贡献。
在实际应用中,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工具来实现。
例如,企业可以使用面试、测评和参考调查等手段来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特点。
同时,也可以通过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来提升人才的能力和适应性。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匹配人才和岗位,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是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找到适合特定岗位的人才。
通过明确岗位要求、分析个人能力和特点、考虑个人职业发展和动机,以及匹配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可以实现更好地人才与岗位的匹配。
这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并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开题报告——人岗匹配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开题报告——人岗匹配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作者:————————————————————————————————日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蒋建军入学时间 2006导师周明建论文题目人—岗匹配度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学科部经济管理工程领域工业工程开题报告日期 2009-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1。
1研究背景1.1.1。
1 人-岗匹度配研究起源经济全球化已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竞争的加剧,使组织不得不面临经常性的内部变革和频繁的人员流动。
在这种新形势下,组织应如何去吸引、选拔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广大研究者和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以往的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研究中,人们关注的往往只是个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管理人员开始关注人与岗位的匹配( Person— Job Fit),即组织成员的个人特征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相容性。
人力资源是企业各项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物质资源的主宰, 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中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要靠人力资源来推动.但是,一个企业光有人力资源的堆积还是不够的,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否则,第一资源只会使企业产生更大的内耗.管理学家泰勒的研究工作是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当工长时开始的。
当时工厂里很多人磨洋工,劳动效率低,工作尽量少干,只要过的去就行。
有些工作实行计件制,但雇主在工人提高生产率后就擅自降低计件单价,结果谁也不愿意超额。
泰勒本人是个技工,但他埋头研究,调查测定,总结出一套科学管理原理.泰勒说过,只要工作对员工是适合的,他就是第一流的工人。
后来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也在其管理理论中提到过这方面的内容。
沃尔顿(全球著名的零售商“威名"总裁)也经常对其下属如是说,以此来激励员工,以充分提高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心理学第一定律指出:人是不同的。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其拥有的人才,而人才的分配又需要与岗位的要求相匹配。
在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人才的特点和岗位的需求,寻找最佳的匹配方式,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一、人才的特点分析1.1 个人素质与技能人才的素质与技能是人才与岗位匹配的基础。
在招聘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并通过面试、测试等方式评估候选人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一个销售岗位需要候选人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销售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工作经验与知识背景除了个人素质与技能,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也是人才匹配的重要因素。
不同岗位对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的要求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特点和需求来评估候选人的能力。
例如,一个项目经理岗位需要候选人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和相关行业知识。
1.3 人格特质与价值观人格特质和价值观对于一个人在岗位上的表现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性质和文化氛围来评估候选人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相匹配。
例如,一个领导岗位需要候选人具备积极向上、责任心强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特质。
二、岗位的需求分析2.1 岗位职责与要求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期望和需求。
在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中,企业需要明确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并将其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
例如,一个技术岗位需要候选人具备相关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团队配合与协作企业中的岗位往往需要与其他岗位进行配合和协作,因此团队配合和协作能力也是人才匹配的重要考量因素。
企业需要评估候选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和协作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一个销售团队需要销售人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3 创新意识与适应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企业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在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中,企业需要评估候选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人岗匹配的力量权衡矩阵模型
适用场景:适 用于招聘、选 拔、培训、晋 升等场景,帮 助企业实现人 岗匹配,提高 员工绩效和企
业整体效益
模型构成要素
岗位分析:确定岗位的职责、要 求和特点
匹配度评估:比较岗位和人员的 特点,评估匹配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员分析:分析员工的技能、能 力和潜力
调整优化:根据匹配度评估结果, 调整岗位或人员,优化匹配效果
符合度评估:通过评估个人价值观和岗位价值观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来进行。
符合度对工作表现的影响:如果个人价值观与岗位价值观高度符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工作满意度会更高,工作表现也会更好。 如何提高符合度: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招聘、内部调动等方式,提高个人与岗位价值观 的符合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岗位与个人能力的匹配度
岗位与个人能力的匹配 度:评估个人能力与岗 位需求的匹配程度,确 保个人能力能够胜任岗 位工作。
岗位与个人职业发展的 匹配度:考虑个人职业 发展规划,确保岗位能 够满足个人职业发展需 求。
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匹配度:评估个人价值 观与企业文化的匹配程 度,确保个人能够融入 企业环境。
个人能力与特长
拥有哪些特长:技术特长、 语言特长、艺术特长等
具备哪些能力: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
能力的提升途径:培训、实 践、学习等
特长的培养方式:兴趣爱好、 持续练习、寻求反馈等
个人意愿与期望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职业目标 职业倾向: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和潜在能力 意愿与期望: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意愿和期望,包括职位、行业、工作地点的选择 自我调整:根据职业发展意愿和期望,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模型(一)2024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模型(一)引言: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实现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正文:
一、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1.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人力资源需求
2. 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
3. 考虑不同职位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各类人力资源需求
二、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1. 分析现有员工的能力、技能和素质
2. 考虑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的途径
3. 进行人员配置评估,确定哪些职位需要重新安排人员
三、人力资源匹配
1. 根据岗位要求和员工能力,进行岗位匹配
2. 考虑员工的发展需求和潜力,进行人员晋升与培训
3. 制定员工轮岗和流动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人力资源调整与优化
1. 监测人力资源配置的效果,及时调整不适合的配置
2. 评估员工绩效,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3. 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
五、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的评估与改进
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人力资源配置的绩效
2. 分析评估结果,找出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和不足
3. 提出改进措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的运作方式
总结: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模型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分析、人力资源的匹配与调整、以及对模型的评估与改进,企业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
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一、引言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中,人员与任务的匹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人员与任务的匹配程度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绩效,也会对员工的满意度和组织的整体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被提出,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全面评估,实现更有效的人员资源配置和任务分配,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二、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的理论基础1. 人员技能与任务要求的匹配在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中,首要考虑的是人员的技能与任务的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人员的技能包括专业背景、技术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而任务的要求则包括工作难度、工作量、时间要求等。
只有当人员的技能能够满足任务的要求,才能保证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也能提高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表现。
2. 个体特质与工作特征的匹配除了技能与任务要求的匹配外,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也考虑了个体特质与工作特征之间的匹配。
个体特质包括性格特点、价值观、动机水平等方面,而工作特征则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
只有当个体特质与工作特征能够相互匹配,个体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三、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的应用实践1. 全面评估和匹配针对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匹配。
通过对人员技能和任务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并考虑个体特质与工作特征的匹配程度,可以确定出最佳的匹配方案。
在评估和匹配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意愿与能力,以及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确保任务能够得到适当的分配和安排。
2. 任务分解和分配基于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任务的分解和分配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通过将大型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并根据人员的技能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实现任务的专业化和个体化。
这不仅能提高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效率,也能提升员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 持续跟进和反馈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需要持续跟进和反馈,以确保匹配效果的持续改善和优化。
人岗适配 评价模型
人岗适配评价模型人岗适配评价模型是指通过一套系统化的评估工具,来分析和评价一个人与某一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
它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候选人是否适合特定的岗位,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人岗适配评价模型。
1.职业兴趣测量模型这种模型是通过测量个体对不同职业的兴趣来评估人岗适配度。
候选人可以完成一份职业兴趣问卷,然后根据其答案和特定职位的要求进行匹配度分析。
这种模型首先需要明确目标职位的必备技能和特质,并与候选人的兴趣相匹配,从而评估其适应程度。
2.能力和技能匹配模型这种模型将重点放在候选人的能力和技能与目标职位的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上。
通过评估候选人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来衡量其是否满足招聘岗位的要求。
这种模型可以通过面试、测试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技能。
3.个性和价值观匹配模型这种模型侧重于评估候选人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与目标岗位的匹配度。
个性特点包括性格、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工作风格等方面,而价值观则决定了候选人是否能够与组织文化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通过评估候选人在这些方面的匹配度,可以预测其在该岗位上的成功程度。
4.潜力和发展匹配模型这种模型是用来评估候选人在未来发展中是否与组织的需要保持一致。
通过评估候选人的潜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在组织中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
这种模型可以通过面试、评估中心和绩效管理等手段来评估候选人的潜力和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人岗适配评价模型可以帮助组织更准确地评估候选人与目标岗位之间的匹配度,从而提高招聘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不同的模型可以结合使用,来全面评估候选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在应用这些模型时,组织应根据具体的岗位需求和招聘目标,选择适合的评价工具,并与其他的招聘和选拔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评估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p-o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p-o模型一、概述人力资源管理P-O模型(Personnel-Organization Model)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旨在通过优化员工和组织的匹配度,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效能。
该模型基于员工个性特点与组织要求的匹配,通过分析员工和组织的互动关系,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策略建议。
二、模型构成1. 个人层面(1)员工个性特点:包括价值观、职业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
这些特点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
(2)员工需求: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了解员工需求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人力资源策略。
2. 组织层面(1)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使命、愿景和行为规范等,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2)组织结构:组织的治理结构、职责划分、沟通机制等,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3)组织支持:组织提供的培训、发展机会、激励机制等,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忠诚度。
三、模型应用1. 招聘与选拔:根据组织文化和结构,选择符合组织需求的员工,确保个人和组织的匹配度。
2. 培训与发展:根据员工个性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组织适应能力。
3. 绩效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水平。
4. 员工关系:关注员工需求和情感,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5. 组织变革:根据组织发展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模型优势1. 个性化:P-O模型关注员工的个性特点和需求,针对不同员工制定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策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2. 系统性:该模型涵盖了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分析了员工和组织的互动关系,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全面的指导。
3. 战略性:P-O模型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相结合,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支持组织战略实现,提升组织的长期竞争力。
4. 可操作性:该模型提供了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
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耦合模型摘要:1.耦合模型的定义和重要性2.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过程3.耦合模型在人员与任务匹配中的应用4.耦合模型的优缺点5.结论正文:一、耦合模型的定义和重要性耦合模型是指将人员与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高度协同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现代组织中,合理地对人员与任务进行匹配,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组织竞争力。
因此,耦合模型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过程人员与任务匹配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任务需求:明确任务的目标、工作量、难度、工作性质等,为匹配人员提供依据。
2.评估人员能力:对参与任务的人员进行能力评估,包括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团队协作能力等。
3.人员分配:根据任务需求和人员能力,合理分配任务,确保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匹配度。
4.监督与调整: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对匹配效果进行监督,如有需要,进行及时调整。
三、耦合模型在人员与任务匹配中的应用耦合模型在人员与任务匹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人员与任务的匹配度:通过分析任务需求和人员能力,合理分配任务,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促进团队协作:在耦合模型下,人员与任务紧密结合,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耦合模型有助于组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组织成本。
四、耦合模型的优缺点1.优点:(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分配任务,使人员发挥最大效能,提高工作效率。
(2)促进团队协作: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执行力。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组织成本。
2.缺点:(1)管理复杂度增加:耦合模型需要对任务和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管理复杂度较高。
(2)调整难度大: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对人员与任务进行调整,难度较大。
五、结论总之,耦合模型是一种有效的人员与任务匹配方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队协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HR工作的航标兼导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定义狭义: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
广义:企业所有各类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称。
按期限分:长期(五年以上)、短期(一年及以内),介于两者的中期计划。
按内容分: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员工开发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将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转化成人力需求,以企业整体的超前和量化的角度分析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组织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保证组织长期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4.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 战略规划2 组织规划3 制度规划4 人员规划5 费用规划我们将人力资源规划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两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的战略计划在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国家及地方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的变化。
2、公司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
1)安定原则2)成长原则3)持续原则3、人力资源的预测。
在估算人员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紧缩而所需增减的人员;2)因现有人员的离职和调转等而所需补充的人员;3)因管理体系的变更、技术的革新及公司经营规划的扩大而所需的人员。
4、企业文化的整合。
公司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公司的价值观,培育一种创新向上、符合实际的公司文化。
二、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战术计划则是根据公司未来面临的外部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以及公司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的具体方案,包括招聘、辞退、晋升、培训、工资福利政策、梯队建设和组织变革。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发展,人才与岗位匹配成为企业招聘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是一种通过分析人才的能力、经验和特点,与岗位的要求进行匹配的方法,以实现最佳的岗位人才配置。
本文将从人才与岗位匹配的重要性、匹配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模型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才与岗位匹配的重要性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只有将合适的人才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而不合适的人才分配则可能导致员工不适应岗位、工作质量下降甚至离职的情况发生。
因此,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二、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的基本原理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基于对人才和岗位的综合评估,通过衡量人才的能力、经验和特点,以及岗位的要求,来判断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常见的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包括能力-需求匹配模型、特质-需求匹配模型和成就-需求匹配模型。
1. 能力-需求匹配模型:该模型主要从人才的能力角度出发,评估人才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对人才的能力进行测评和对岗位的要求进行分析,以确定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2. 特质-需求匹配模型:该模型从人才的个性特质出发,评估人才是否与岗位的文化和团队氛围相匹配。
通过对人才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岗位的文化特点进行比较,以确定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3. 成就-需求匹配模型:该模型主要从人才的成就和经验角度出发,评估人才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的经验和成就。
通过对人才的工作经历和成就进行分析和对岗位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三、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的应用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在企业的招聘、选拔和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招聘:企业可以根据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制定招聘需求和招聘标准,以确保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通过对人才的能力、特质和成就进行评估,与岗位的要求进行比较,筛选出最适合岗位的候选人。
2. 选拔:企业可以借助人才与岗位匹配模型,对候选人进行选拔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资源配置的个人与岗位动态匹配模型作者:罗伟良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WTO,对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人力资源是企业各项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物质资源的主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中其它资源的组合、运用都要靠人力资源来推动。
但是,一个企业光有人力资源的堆积还是不够的,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否则,第一资源只会使企业产生更大的内耗。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就是通过考核、选拔、录用和培训,把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及时、合理地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使之与其他经济资源相结合,形成现实的经济运动,使得人尽其才,提高人力资源生产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人力资源配置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终点,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个人———岗位的匹配,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
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体配置效益,它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的配置既包括一个国家对全部人力资源的宏观配置,也包括企业与部门层次的微观配置。
本文将专门探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关问题。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配置如此重要,但在国内很多企业和行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尤其是“大材小用”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在许多企业都存在,它们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但把高素质的人才招进来后,又将其放于低价值岗位上,从而造成企业成本的上升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正因为如此,在人才市场上,才会出现某某单位招门卫时也需本科学历的不合理现象。
通观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一些做法,如下的一些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值得引起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短缺与人力资源浪费并存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计划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企业生存内外环境差,效益低下,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引不进,现有人才留不住,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相当短缺。
另外,由于有的领导者素质不高,在人才配置上不是考虑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聪明才智,而是想方设法去卡住人才,使得人才学非所用或者用非所长,甚至被闲置,造成了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良的人力资源配置导致企业内耗严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有些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工作上不是互相支持,而是互相拆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相互脱节或相互扯皮。
尤其是实行家族化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是用亲人而不是用强人,因人设岗而不是因事设岗,急功近利而缺少长期规划,削弱了企业内部凝聚力,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计划配置或领导主观配置计划配置跟不上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人力资源布局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以及不同单位、部门人力资源与生产设备过剩,在许多国营企业都存在这样的缺陷。
而在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完全由领导说了算。
在计划配置与领导主观配置的情况下,岗位的硬性搭配与许多部门的职位空缺并存,往往使得应该配置人员的岗位和部门得不到所需人才,而已经达到人员饱和的岗位和部门却又不得不接受某些上头的指派的人才。
个人与岗位不匹配由于国内多数企业缺少科学的工作分析和人才测评手段,使得工作职责、任务及岗位对人员的要求不清楚,同时,对应聘者不能从其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整体的把握,使得在招聘阶段就很难达到个人与岗位的匹配。
而把人才招进来后,又对其实行静态的管理,忽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与开发,使个人与岗位的不匹配问题持续存在。
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原则与模型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既有宏观因素,如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制度与管理上的微观因素,如企业缺乏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人才测评手段等。
宏观体制因素是企业不能控制的,而从企业的微观因素着手,并在一定的原则和模式的指导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将会更加有效、合理。
1、人力资源配置原则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但是,对于如何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是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怎样才能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呢?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能级对应原则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应使人力资源的整体功能强化,使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对应。
企业岗位有层次和种类之分,它们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处于不同的能级水平。
每个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纵向上处于不同的能级位置。
岗位人员的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就是说每一个人所具有的能级水平与所处的层次和岗位的能级要求相对应。
优势定位原则人的发展受先天素质的影响,更受后天实践的制约。
后天形成的能力不仅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实践的环境有关,因此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个性也是多样化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其总体的能级水准,同时也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工作爱好。
优势定位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人自身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岗位的要求,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应据此将人安置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
动态调节原则动态原则是指当人员或岗位要求发生变化的时候,要适时地对人员配备进行调整,以保证始终使合适的人工作在合适的岗位上。
岗位或岗位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人对岗位的适应也有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能级不对应,用非所长等情形时常发生。
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职定终身,既会影响工作又不利于人的成长。
能级对应,优势定位只有在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中才能实现。
内部为主原则一般来说,企业在使用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时,总觉得人才不够,抱怨本单位人才不足。
其实,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人才,问题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因此,关键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人才资源的开发机制,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这两个机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开发机制,而没有激励机制,那么本企业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
从内部培养人才,给有能力的人提供机会与挑战,造成紧张与激励气氛,是促成公司发展的动力。
但是,这也并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
当确实需要从外部招聘人才时,我们就不能“划地为牢”,死死的扣住企业内部。
2、人力资源配置模型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不仅涉及到企业外部,更多的、更困难的工作存在于企业内部。
从目前的实际表现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人力资源配置形式:人岗关系型这种配置类型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保证企业内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力资源质量。
它是根据员工与岗位的对应关系进行配置的一种形式。
就企业内部来说,目前这种类型中的员工配置方式大体有如下几种:招聘、轮换、试用、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当企业内的员工数多于岗位数,或者为了保持一定的竞争力时,在试用过程或竞争上岗过程中,对能力最差者实行下岗分流。
这便是一种末位淘汰配置方式)、双向选择(当企业内的员工数与岗位数相当时,往往先公布岗位要求,然后让员工自由选择,最后以岗选人。
这便是一种双向选择的配置方式)。
移动配置型这是一种从员工相对岗位移动进行配置的类型。
它通过人员相对上下左右岗位的移动来保证企业内的每个岗位人力资源的质量。
这种配置的具体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种:晋升、降职和调动。
流动配置型这是一种从员工相对企业岗位的流动进行配置的类型。
它通过人员相对企业的内外流动来保证企业内每个部门与岗位人力资源的质量。
这种配置的具体形式有三种:安置、调整和辞退。
结合以上人力资源配置的三种形式,要合理地进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应以个人-岗位关系为基础,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的优化与配置,可遵循以下的“个人—岗位动态匹配模型”:这个个人-岗位动态匹配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主要步骤与成分: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目标只能通过配置合格的人力资源来实现,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有周密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配置的前期性工作,是一个对企业人员流动进行动态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统领与协调作用。
其目的是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可能的供给,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岗位上获得所需的合格人员,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的利益。
任何组织或企业,要想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职位空缺申请与审批人力规划更多的是对企业所需人员数量以及企业内部所能提供的人员数量的一种预测,至于具体哪些部门、哪些岗位存在空缺,则需由各部门主管提出职位空缺与申请,并由人力资源部进行仔细严格的审批,如果没有比较严格的审查,或是形式上设立这个审查而实质上根本不起作用,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公司整体的人口膨胀。
因此,严格的职位申请与审批是有效的人力规划以及有效的人力资源利用与配置的基础。
工作分析确定了所需招聘人员的岗位以及各岗位空缺人员数量后,就应对这些岗位进行岗位分析,以确定职位工作任务、职责及任职资格条件等。
事实上,工作分析应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做,而不必等到有招聘需求时临时来进行,如果工作分析做得好,形成了规范的工作说明书,那么在有招聘需求时,就只需看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该岗位的职责及任职资格等是否有了新的变化。
人才测评有了工作分析后,我们就知道岗位对人员在知识、技能、个性等方面的要求,于是,我们可据此来设计人才测评的指标,并选用相应的测量工具。
对求职者所进行的科学的人才测评可让我们了解他(她)是否能胜任某一职位。
从而为人才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很多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因此,通过人才测评与绩效考评等手段,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的人才库,将非常有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招聘与合理配置进行了工作分析与人才测评后,就要对从企业内部或外部招聘来的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将合适的人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达到个人与岗位匹配。
实际上,个人与岗位匹配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岗位要求与个人素质要匹配;二是工作的报酬与个人的动力要匹配。
可以这样讲,招聘和配备职员的所有活动,都是要实现这两个层面的匹配,而且不能偏颇,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举例来说,有一家企业想招聘一名研究开发部经理,强调应聘者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才干和经验。
应聘者当中也的确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
这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实现个人———岗位匹配呢?不一定。
如果招聘企业给这个职位定的报酬标准与应聘者的期望有差距,个人———岗位匹配照样无法实现。
动态优化与配置把人员招进来并进行了合理有效的配置后,还必须通过调配、晋升、降职、轮换、解雇等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的优化与配置,因为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岗位的任职资格势必会有新的要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该岗位上工作的人,也可能变得不再适合这个工作岗位的要求或其能力已远远超出该岗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