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债权迟延
债权人迟延_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债权债务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之一,它涉及到交易的安全和效率。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债务人因各种原因可能无法按时履行债务,从而导致债权人迟延。
债权人迟延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可能对债务人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
因此,了解债权人迟延的法律后果对于维护债权债务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债权人迟延的定义及构成要件1. 定义债权人迟延,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履行债务时,未按约定或法定期限接受债务人的履行,或者在接受履行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导致债务人履行债务的障碍。
2. 构成要件(1)债务人已履行债务或具备履行条件;(2)债权人有接受履行的义务;(3)债权人在履行期限内未接受履行或在接受履行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
三、债权人迟延的法律后果1. 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债权人迟延时,债务人可以要求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2. 债权人丧失部分或全部债权在债权人迟延的情况下,债务人可能因无法履行债务而遭受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因此,债权人迟延可能导致债务人无法获得合同履行后的利益,从而丧失部分或全部债权。
3. 债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但是,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因此,在债权人迟延的情况下,债务人可能因不可抗力而无法履行债务,债权人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债务人迟延履行债务和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理解

债务人迟延履行债务和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理解根据《合同法解释(一)》第13条的规定,所谓“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债务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
律师实务中,应着重理解和把握下述两个基本问题:一、正确理解和把握迟延履行到期债务的问题不管是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还是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都应当是到期债权;而且,债务人须既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向次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到期债权。
《合同法解释(一)》第13条将债务人履行延迟作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在债务人迟延履行之前,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实现是不确定的,如果允许债权人行使代位请求权,实际上改变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务履行期限,致使债务人提前履行了债务,剥夺了债务人的期限权利。
法律不能因债务人对债权人负有债务,就使债务人受债权人的奴役或者受其控制,这样虽然强调了法律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价值,却忽略了债务人的经济自由价值和交易安全价值,法律应当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平衡点就是“债务履行期限”。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债务人拥有经济活动自由,可以行使其权利,筹资以备期限届满时清偿债务,此时债权人不能干涉债务人的活动自由;但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时,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有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且无力清偿其债务,使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实现,此时就不能再一味地强调“债务人的经济自由”价值,而应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出发赋予债权人代位权,以保全其债权。
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应当仅限于债务人能够通过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却一直未主张,若以其他方式诸如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债务人主张债权等,就不能算是债务人向其次债务人主张过权利。
采取这种方式的目的是确定一种客观标准,便于法院明确地认定债务人是否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避免债权人代位权目的落空。
这样既可以排除债务人主观因素的介入,也可以避免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串通、伪造曾主张过权利的证据以损害债权人权益的情形发生。
债权人受领迟延之探析

债 权 人 的义 务 , 言之 , 权 并 不 伴有 义务 。 依 其 特 别 规 定 , 换 债 惟 对 于 买 卖 ( 国 民 法 典 第 4 3条 ) 承 揽 ( 国 民 法 典 第 6 0 德 3 及 德 4 条 )认 为有 受 领 义 务 。 1 . - 2 1 在我 国 大陆 民法 学 说 上 , 持 受 领 义 务 说 者 , 有 比如 王 利 明 教 授认 为 。 受人 有 依 照合 同约 定或 者 交 易惯 例 受 领 标 的 物 的 买 义 务 。1 持 受 领 权 利 说 者 , 3 1 有 比如 梁 慧 星 教 授 在其 著 述 中便 没 有 将债 权 人受 领迟 延 视为 违 约行 为 , 即采受 领 权 利说 。I 实 4 l 债 , 指特 定 当事 人 之 间可 以请 求一 定 给 付 的 民事 法 律关 是 系 。根 据 债 的 一般 定 义 , 债 的 关 系 中 , 付 实 为债 务 人 的义 在 给 务 , 领 实 为债 权 人 的 权 利 。 若 不 承认 受 领 为 债 权 人 的权 利 , 受 不仅 会使 债 权对 于 债 权人 没 有 意义 。 且 会造 成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而
2 1 O 0年 2月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人
Ju a fHu e iest fE o o c0 u nt sa d S ca ce c s o r lo b iUnv ri o c n mis t ma i e n o ilS in e n y i
Fe 2 O b.Ol
Vo . 17 NO. 2
第 7卷 第 2期
解读德国民法典中债权人迟延方案民法总则案例

解读德国民法典中债权人迟延方案民法总则案例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点复杂的法律话题——德国民法典中债权人迟延方案在民法总则中的应用案例。
别看这个有点绕,其实里面的内容还挺有意思的。
好啦,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
咱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债权人迟延。
简单来说,债权人迟延就是指债务人在债务到期后,没有按时履行债务,导致债权人权益受损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比如你借给别人钱,对方到期了却不还,这就构成了债权人迟延。
那么,德国民法典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呢?德国民法典在民法总则中专门设定了关于债权人迟延的相关条款,旨在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咱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了解一下。
这个案例是这样的:小明和小红是朋友,小明借给小红一笔钱,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归还。
然而,到期后小红并没有按时归还,小明多次催促无果,于是小明决定起诉小红。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作为债权人,小红作为债务人,小红没有按时归还债务,构成了债权人迟延。
咱们来看看德国民法典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2条,债务人迟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确定的履行期限的债务,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二是没有确定的履行期限的债务,债务人在债权人给予的合理期限内未履行债务。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和小红之间的债务有确定的履行期限,所以小红在履行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构成了债权人迟延。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287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支付迟延利息。
迟延利息的计算方式为: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计算。
也就是说,小明可以要求小红支付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的6%的年利率的迟延利息。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288条,债权人还可以要求债务人赔偿因迟延履行债务所造成的损失。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小明因为小红迟延还款而遭受了损失,比如错过了其他投资机会,他可以要求小红赔偿这部分损失。
当然,债务人也有权利进行抗辩。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289条,债务人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债权人没有及时履行催告义务,从而免除迟延利息和损害赔偿的责任。
【精品文档】履行迟延的理论问题word版本 (5页)

【精品文档】履行迟延的理论问题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履行迟延的理论问题履行迟延的理论问题履行迟延的理论问题履行迟延的理论问题[摘要]履行迟延是最为常见和最为典型的债务不履行形态。
文章基于广义的履行迟延的立场,剖析了履行迟延的构成要件,特别是将履行期限区分为确定期限、不确定期限和履行期限不明确三种不同类型,相应地分析我国法律的基本规则,并分析了债务履行期限与法律行为(合同)附期限的问题;文章还探讨了催告问题,履行迟延的免责问题,履行迟延后的实际履行、损害赔偿、违约金、合同解除等问题。
[关键词]履行迟延催告履行期限迟延赔偿合同解除违约金不可抗力一、引言一个有效成立的合同就应当得到履行,这是合同神圣和合同严守原则的当然要求。
合同义务如果没有得到正常的履行,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包括不能履行、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拒绝履行等,本文拟就其中的迟延履行问题进行探讨。
迟延履行,虽然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和最为典型的合同债务不履行的形态,但相关的理论问题目前还并不能说已经完全清楚,其中包括迟延履行的构成要件是否要求债务人具有过错?是否要求债务人不具有正当事由?迟延履行与履行期限的关系如何?迟延履行的构成与催告的关系如何?迟延履行与合同解除、强制履行、损害赔偿、违约金等的关系,等等。
以下分别探讨,就教于学界前辈及同仁。
二、履行迟延的意义与要件履行迟延,又称债务人迟延或逾期履行,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债务的现象。
[1]构成履行迟延,一是须有有效的债务存在;二是能够履行;三是债务履行期的徒过而债务人未履行;四是债务人未履行不具有正当事由。
(一)有效债务存在这是构成履行迟延的基本前提,这样,附有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条件成就前,并不发生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自然不存在合同履行迟延的问题。
论债权让与契约与债务人保护原则一

论债权让与契约与债务人保护原则一债权让与,债之变更的一种。
债之变更,乃不变更其本质,或曰不变更其同一性,而变更其主体或内容之谓。
债的内容之变更,或为权利之加强,或为权利之减弱。
前者例如无息债权变为有息债权,又如在债务人之迟延,债权之权利内容因而加强,盖此处债务人对于因偶然事故而丧失其标的物者,也不能免除其给付义务。
后者如在债权人之迟延,债务人无需支付利息,收取孳息,只对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给付不能负其责任,故其责任即行减轻。
而内容既不加强亦不减弱者,亦为事所恒有:例如债之履行地变更,终止通知之方式变更等。
但无论如何,债权内容之变更,必须是在保留权利本质要素范围之内为之,逾此界限,则不复为债权内容之变更矣。
债的内容变更之原因或出于法律之规定,或出于法律行为(包括单方行为、双方行为)。
前者,如债务人因义务之违反,使原债权一变而为损害赔偿债权。
而选择之债中,选择权人(或为债务人,或为债权人,或为第三人)因其选择权之行使,致选择之债变为单纯之债,则是以单方行为变更债权内容者也。
但以法律行为而为内容变更者,究以依契约者较为常见。
无论约定之债,抑或是法定之债,于债之关系成立后,债权人、债务人得以契约变更原有债之关系之内容,在原有债之关系不失其同一性的前提下,该契约即为债的内容变更契约。
在契约自由原则下,法律上对债务变更契约之承认,理所当然。
我国合同法第77条,更明确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虽仅就约定之债的变更契约而为之规定,但此类变更契约对于法定之债亦同样具有适用性,殆不容疑。
与债的内容变更并列者,尚有债的主体变更。
债的主体变更,又称为债之移转。
债之关系由原主体间移转于他主体间,就债权债务与其主体间之关系而言,谓之债之移转,单就其主体间之关系而言,谓之主体变更。
债之内容无非债权、债务,债之主体无非债权人、债务人,故债之移转,无非债权之移转(债权人之变更)及债务之移转(债务人之变更)。
而债之移转或基于法律之规定,或基于当事人之约定。
民法典中如何认定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民法典中如何认定迟延履⾏主要债务债务⼈要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如果债务⼈逾期不还的,会构成债务违约,债务⼈要按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没有约定的,按实际造成损失承担责任,那么民法典中怎样认定迟延履⾏主要债务?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中如何认定迟延履⾏主要债务债务⼈没有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履⾏债务的,就可以认定迟延履⾏主要债务,迟延履⾏债务就构成债务违约。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三条【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的,当事⼈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在履⾏期限届满前,当事⼈⼀⽅明确表⽰或者以⾃⼰的⾏为表明不履⾏主要债务;(三)当事⼈⼀⽅迟延履⾏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四)当事⼈⼀⽅迟延履⾏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
第五百七⼗七条【违约责任】当事⼈⼀⽅不履⾏合同义务或者履⾏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迟延履⾏有什么类型1、给付迟延指债务⼈在履⾏期限到来后,能够履⾏⽽⽆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履⾏的⾏为。
其构成要件为:(1)须有合法债务存在;(2)履⾏须可能;(3)未按期履⾏;(4)迟延履⾏⽆正当理由。
给付迟延依法应承担如下法律后果:1)⽀付违约⾦或赔偿因迟延偿付⽽给债权⼈造成的损失,若迟延给付造成债权⼈丧失履⾏利益的,债权⼈可依《民法典》的规定解除合同,请求赔偿损失;2)对在迟延期间因不可抗⼒造成标的物毁损灭失的,债务⼈依法承担履⾏不能的责任,并不得以不可抗⼒为由主张免责。
但根据诚实信⽤原则,若债务⼈能够证明即使其不迟延给付也会发⽣标的物毁损丢失的,则可免责;3)符合《民法典》规定的情况,承担交易价格风险责任。
2、受领迟延指债权⼈在债务⼈于履⾏期内履⾏时⽆正当理由未及时接受债务履⾏的⾏为。
迟延履行期间是怎么计算的

迟延履⾏期间是怎么计算的在我们⽋别⼈钱的时候,⼀般情况下都是会有⼀个约定时间的,在那个时间或那个时间把钱还了,如果⼀时拿不出钱就需要延后,这就属于迟延履⾏了,那么迟延履⾏期间是怎么计算的?店铺⼩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迟延履⾏期间是怎么计算的⼀般来说,如果计算起诉前的延期,如有合同约定的,按照约定,但是不能超过银⾏贷款利率的四倍,没有的,按照银⾏贷款利率计算。
如果是判决后的延期,判决后的延期利息有两种,⼀种是⼀般利息,判决书会明确。
另外⼀种是加倍利息,按照每⽇万分之⼀点七五计算。
给付迟延,是指债务⼈在履⾏期限到来时,能够履⾏⽽没有按期履⾏债务。
其构成要件为:(1)须有债务存在;(2)履⾏须为可能;(3)须债务履⾏期已届满;(4)须因可归责于债务⼈的事由⽽未履⾏;(5)须⽆法律上的正当理由。
给付迟延的法律后果为:(1)债权⼈可诉请强制执⾏;(2)债务⼈赔偿因迟延⽽给债权⼈造成的损失;(3)在给付迟延后,如遇有不可抗⼒致使合同标的物毁损,债务⼈须承担履⾏不能的责任,不得以不可抗⼒为由主张免责。
但如债务⼈能证明纵然没有给付迟延,损失仍将发⽣的,则可免责;(4)当事⼈⼀⽅迟延履⾏其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或当事⼈⼀⽅迟延履⾏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的,当事⼈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受领迟延,是指债权⼈对于债务⼈的履⾏应当受领⽽不为受领。
其构成要件为:(1)须有债权存在;(2)须债务⼈的履⾏需要债权⼈的协助;(3)须债务已届履⾏期且债务⼈已履⾏或提出履⾏;(4)须债权⼈未受领给付,且迟延受领⽆正当理由。
在迟延受领的情况下,债权⼈应依法⽀付违约⾦,因此给债务⼈造成损害,则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债务⼈得依法⾃⾏消灭其债务,如以提存的⽅式消灭债务。
店铺⼩编提醒您,履⾏迟延在⼴义上包括包括给付迟延和受领迟延,狭义上是指债务⼈的给付迟延。
这个是需要弄清楚的,以上就是为您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本⽹站致⼒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进⼊律师咨询。
债权人受领迟延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是普遍存在的。
债权人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受领债务人给付的行为。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债权人受领迟延将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债权人受领迟延的法律后果,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债权人受领迟延的概念及构成要件1. 概念债权人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履行债务时,未按照约定的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受领债务人给付的行为。
2. 构成要件(1)存在债权债务关系;(2)债务人已履行债务;(3)债权人在债务人履行债务后未按照约定的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受领给付。
三、债权人受领迟延的法律后果1. 债权人丧失期限利益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对债权人具有法律效力。
债权人受领迟延,导致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丧失,从而丧失期限利益。
2. 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受领迟延,构成对债务人履行行为的违约。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务人有权要求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3. 债权人承担费用债权人受领迟延,导致债务人增加履行费用。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
4. 债权人承担利息在债权人受领迟延期间,债务人有权要求债权人支付利息。
利息的计算方式根据债务的种类和约定确定。
5. 债权人承担保管费用债权人受领迟延,导致债务人无法及时收回给付。
在此期间,债务人有权要求债权人承担保管费用。
6. 债权人丧失部分权利债权人受领迟延,可能导致债务人依法免除部分债务。
例如,在债务履行期间,债权人未受领给付,债务人有权依法免除部分债务。
7. 债权人丧失追索权在债权人受领迟延期间,债务人依法解除合同,债权人丧失追索权。
例如,在租赁合同中,承租人未按约定期限支付租金,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承租人丧失追索权。
四、案例分析甲向乙借款10万元,约定于2019年12月31日前还款。
2019年12月31日,甲未能按时还款。
乙于2020年1月5日向甲催收,甲于2020年1月10日将10万元还款。
论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失认定

第1期(总第178期)2023年1月浙㊀江㊀工㊀商㊀大㊀学㊀学㊀报JOURNAL OF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No.1(General No.178)Jan.2023收稿日期:2022-07-28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商事信用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19SFB3030)作者简介:陈安然,女,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商法研究㊂论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失认定陈安然(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08)摘㊀要:金钱之债的迟延履行损失认定是司法实务重点关注的问题,司法实践中裁判标准相去甚远㊂就 利息损失 而言,通过欠付款项的一定比例或参考借款合同利率上限均缺乏关联性与合理性,该损失通过法定孳息之思路确认又面临计算方法难确定㊁存款利率过低之问题㊂在守约方损失无法计算时,可通过违约方得利计算,违约方对本应归还债权人的价款在逾期期间占有㊁使用而减少支出的资金使用成本,可认定为银行贷款利息,以LPR 计算㊂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罚息规定应属特别法定赔偿,除迟延方不具可惩罚性的场合以外,应适用于所有有偿合同㊂对于其他损失,在合同可体现迟延将发生的损失时,合同订立时债务人知道款项用途及迟延造成的后果时以及债权人因此向第三人举债产生利息时,损失应当赔偿㊂关键词:金钱之债;迟延履行;损失认定;利息损失;其他损失中图分类号:D923.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1505(2023)01016013DOI:10.14134/33-1337/c.2023.01.014一㊁问题的提出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失认定问题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关注重点㊂对于金钱之债中最典型的借款合同,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陆续出台多个司法解释㊁司法性文件以规制借款合同的利息限额㊁逾期还款利息等问题㊂例如,1991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法院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第9条规定公民间无息借贷逾期还款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㊂又如,2015年‘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间借贷解释“)第29条对逾期利息作出进一步规定,将逾期利息㊁违约金㊁其他损失等总额限定在年利率24%以内㊂2020年8月18日,最高法作出‘关于修改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⓪的决定“,将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修改为 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 ,逾期利息也以此利率为限㊂除了直接以金钱为标的物而最为特殊的借款合同,其他有偿合同几乎也都会涉及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问题,但缺乏相关统一规定㊂最高法曾陆续发布 法函 1994 10号 法复 1996 7号 法释1999 8号 法释 2000 34号 ,将当事人之间没有约定时的逾期付款违约金标准从依照逾期付款金额每日0.03%计算逐步调整至每日0.05%㊁参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目前以每日0.04%计算㊁参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㊂2012年原‘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原‘买卖合同解释“)第24条第4款规定以央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其沿用了2000年最高法 法释 2000 34号 的计算方法㊂但也存在针对其他类型合同司法解释采取不同利率,例如2004年‘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释“)第17条规定以央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㊂2020年‘民法典“出台,其回应了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成文法法律渊源形式的一次升级,使相关法规更加系统化㊁更具稳定性[1],兼具赋权与宣示㊁提供裁判依据和减少论证成本的功能[2]㊂‘民法典“以 人 为核心,推动了社会的改革与发展[3],与此同时相关司法解释也相应展开了整理工作㊂在该过程中, 法释 1999 8号 法释 2000 34号 被废止,现‘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现‘买卖合同解释“)及‘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释(一)“]就LPR 的适用作出了变动㊂①但是这并未解决两者的矛盾,反而出现了其他合同逾期付款利息标准规定的空白㊂从目前司法实践来看,对于有偿合同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失认定标准,法院主要存在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或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②与上浮30%或50%③两种裁判态度㊂另外,金钱之债迟延履行损失认定不明晰的问题更加突出地体现在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场合㊂损失是违约金调整的重要标准,原‘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⓪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原‘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第2款曾直接规定违约金超过所造成损失的30%的,一般可认定为 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㊂司法实践中对金钱之债迟延履行违约金调整标准不同的态度也正体现了损失认定不统一的问题㊂目前,法院对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调整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裁判结果:(1)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或一年期LPR 为损失计算标准;④(2)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或一年期LPR 上浮30%;⑤(3)以四倍央行同期贷款利率㊁四倍一年期LPR 或年利率24%为标准;⑥(4)依照其他利率计算方式进行161第1期陈安然:论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失认定㊀①②③④⑤⑥现‘买卖合同解释“(2021年1月1日施行)第18条第4款规定,违约行为发生在2019年8月19日之前的,逾期付款损失计算方式与原司法解释第24条第4款相同;发生在2019年8月20日之后的,按照违约行为发生时一年期LPR 为基础,加计30% 50%计算逾期付款损失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释(一)“(2021年1月1日施行)第26条规定,欠付价款没有约定的,按照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或者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息㊂泰州市某宠物用品厂与沐某某买卖合同纠纷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苏民再391号民事判决书;六盘水某矿山设备有限公司㊁贵州某能源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黔民终314号民事判决书㊂重庆某化工有限公司㊁上海某橡塑有限公司与三门某机械配件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2019)渝民终1579号民事判决书;西宁某股份有限公司与银川某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青民终196号民事判决书㊂江西抚州某建筑工程公司㊁南昌某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赣民再118号判决书;北京某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㊁湖南某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终1401号民事判决书㊂茂名市某石化有限公司㊁广西某科技化工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粤民再202号民事判决书㊂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㊁文登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鲁民再488号民事判决书;中国某工程局有限公司㊁福州某贸易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闽民终477号民事判决书㊂赔偿,如年利率6%㊁①日0.04%(年利率14.6%)㊁②参考相关协会公布的企业销售利润率确定利率③等方式;(5)以货款金额为基数计算㊂④金钱之债的特殊性导致损失证明困难,极少数案件当事人能够证明逾期付款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仅有个别案例法院支持了原告所举证的实际损失的赔偿㊂⑤而损失为违约金调整的重要标准,损失认定标准的模糊为法院调整违约金标准相去甚远的重要原因㊂2019年最高法‘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纪要“)第50条试图解决上述问题,其指出借款合同以外的双务合同不能以受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作为判断违约金是否过高的标准,但表述较为宽泛,并不足以为当下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调整标准指明方向㊂本文研究问题由此展开㊂鉴于借款合同在金钱之债中的特殊性以及已经存在较多针对性规范对利息㊁逾期还款等问题作出约束,故仅以借款合同以外的其他金钱之债为主要研究对象,试结合司法实践近况,研究相关比较法,探寻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害赔偿计算方式与内部逻辑㊂二、比较法上迟延利息计算方式之差异与内在逻辑在比较法上,相关规则并不刻意区分借款合同与其他合同的迟延利息[4]375,而是对金钱之债的迟延利息作出统一规定㊂对于迟延利息的规定,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立法模式㊂第一,部分国家㊁地区设定法定利率,并规定金钱之债的迟延履行损害赔偿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直接以法定利率计算迟延利息㊂‘日本民法典“第419条规定,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害赔偿额以法定利率确定,约定利率高于法定利率时,按约定利率确定,债权人无须就此证明损害,债务人对此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由抗辩㊂以法定利率确定损害赔偿额意味着即使债权人实际损害低于法定利率,也不承认债务人的减责或免责,不允许债务人反证损失低于法定利率,这也是为了防止法院的裁判负担过重而作出的政策判断[5]㊂亦有日本学者指出,此处规定债权人无须证明其损害主要是出于以下理由:一是债权人本可利用该笔价款取得更高利益;二是债权人金钱使用用途广泛,损害难以证明;三是不允许债务人反证可防止损害额之争议[6]㊂而关于法定利率,‘日本民法典“将其规定于第404条,在2017年债法修改前,法定利率为年利率5%,现调整为3%,并在该条文中规定了法定利率的变动规则㊂旧法曾区分商事与民事的法定利率,商事法定利率定为年利率6%,现与债法现代化的民法修改一致,商事㊁民事法定利率的区分予以废止[7]237㊂我国台湾地区 民法 采类似做法,其于 民法 第203条规定法定利率为周年利率5%,并于第233条第1款规定,债权人得请求依法定利率计算迟延利息,约定更高则从其约定㊂从我国台湾地区司法实务来看,此处迟延利息为法定最低赔偿额度,债务人不得证明债权人的261浙㊀江㊀工㊀商㊀大㊀学㊀学㊀报2023年①②③④⑤某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常熟某制造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川民终299号民事判决书㊂曲靖某煤焦供应有限公司㊁云南某电冶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云民终1001号民事判决书㊂武汉某物资有限公司㊁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鄂民再65号民事判决书㊂哈尔滨市某商贸有限公司㊁台河市某选煤有限责任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黑民终479号民事判决书;徐某与运城市某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案,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晋民再234号民事判决书㊂唐山某钢铁有限公司㊁唐山市某贸易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冀民终946号民事判决书;浙江龙游某轧钢有限公司㊁金华市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浙民再270号民事判决书㊂损失较少或未受损失以减免赔偿责任[8]㊂①第二,以某一基准利率上浮一定比例作为迟延利息的计算方式㊂‘德国民法典“第288条规定,迟延的年利率为基准利率增加5%㊂原则上,此处法定的迟延利息是最低限额的损害赔偿,债务人不能主张债权人的损失少于迟延利息㊂在‘德国民法典“中,一般债务不履行责任的承担须存在故意或过失要件,而金钱之债不履行时债务人须承担不以故意㊁过失为要件的严格责任,该无过错责任不限于迟延利息的损害赔偿,也包括超过该范围的其他损害赔偿请求[9]㊂德国民法还根据法律行为有无消费者参与作出区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没有消费者参与的法律行为中,有偿债权的迟延履行利率由基准利率增加5%,甚至增加8%;二是在消费者作为债务人的消费借贷合同中,‘德国民法典“第497条对迟延利息作出特别规定,存在不动产担保的消费者,迟延利息降为基准利率以上2.5%㊂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欧盟出于保护商业金钱债务切实履行的重要性而采纳了‘支付迟延指令“,‘德国民法典“基于此作出了修正,规定了前述第288条第2款以调节企业之间商业往来的有偿债权[10]㊂在迟延利息方面,政府草案说明对第288条关于迟延利息规定的修改作出了以下说明:第288条除了以转换‘支付迟延指令“为目的新设第2款,并没有进行本质性的变更㊂虽然‘支付迟延指令“会出现计算利率公式,但起草者认为可以给予债权人与‘支付迟延指令“相同或更高利率的保护,此为第2款为不存在消费者的法律行为设立高法定利率且将其作为最小限度损失的原因㊂2000年3月30日以来,支付促进法律已经实施并且提高了迟延利息,对此,债务人须证明债权人只能发生低于此的损失,这是值得检讨的㊂因为就消费者而言,若其为债务人,那消费者不可能成功证明前述内容,因为经营者会提供应以相应利息收回的信用;反之,消费者为债权人时,例如标的物存在瑕疵而请求返还价款时,商家往往能证明消费者损失较小从而使得消费者不能要求按照高迟延利率支付㊂因此第288条第1款仍然维持以往做法未作修改㊂而第288条第2款则为对‘支付迟延指令“内容的转换[11]㊂第三,在一些国际文件中,迟延利息存在其他标准㊂例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9条第2款规定: 利率应为付款地银行对优惠借款人借贷支付货币时适用的短期平均贷款通行利率㊂若该地无此利率,则为支付货币国家的此种利率㊂若上述两地均无此利率,则为支付货币国法律规定的适当利率㊂对于除迟延利息以外的其他损失,比较法上常见规定迟延利息不排除其他损害的赔偿,②但在日本民法上,该问题存在较大争议㊂对于超过法定利息之损害是否可赔偿,日本传统观点认为债权人不可通过证明损失高于法定利率而要求更高赔偿㊂该观点形式上继承了法国民法的立场,博瓦索纳德(Boissonade)在该规定的前身旧民法财产编第391条的起草过程中,认为实际损害赔偿会使赔偿额难以控制而较为危险,故采纳了否定说[5]㊂否定说观点主要存在以下理由:一是金钱用途广泛,承认超过利息的损害将导致滥诉;二是不承认超过利息的损害在消费者作为债务人的场合是合理的;三是超过法定利率损害可预测时,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四是直接按照法定利率赔偿有利于抑止金钱债务迟延履行有关纠纷;五是防止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律师费等过于严苛的请求;六是破产程序中,超出迟延利息的损害赔偿要求会增加破产程序的时间㊂而持肯定说观点学者亦不在少数,其理由主要如下:一是‘日本民法典“第419条第2项是针对最小限额损害的规定,对应第416条第1项的通常损害,若能证明第416条第2项的特别损害,超过利息的损失应当予以赔偿;二是适用信义原则应当赔偿;三是赔偿额上限是与第419条第3项的无过失责任相均衡的,利息超过损害以债务人过失为要件,应适用第415条㊁第416条进行处理;四是债权人的该利益如果纳入了合同内容,则应予支361第1期陈安然:论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失认定㊀①②参见我国台湾地区1998年台上字第951号判决书㊂参见我国台湾地区 民法 第233条第3款㊁‘德国民法典“第288条第4款㊂461浙㊀江㊀工㊀商㊀大㊀学㊀学㊀报2023年持[6]515-520㊂该问题在2017年债法修正后仍未明文规定,故争论尚未停止㊂由此可见,比较法上常见将 利息损失 和其他损失分离讨论的方式,并存在金钱之债迟延利率的统一规定㊂ 利息损失 往往采取法定利率或某一基准利率的计算方式或以此为基础上浮一定比例的方式,部分国家在利率认定上考虑当事人是否存在特殊身份㊂而对于其他损失,日本对于可否赔偿问题存在较大争议㊂比较而言,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释(一)“第26条㊁现‘买卖合同解释“第18条采取的计算方式分别与第一种㊁第二种立法模式相似,这些同样基于合同产生的金钱之债目前缺乏统一的 利息损失 赔偿计算方式㊂在约定利率方面,我国也缺乏规则指引或统一的裁判标准㊂关于其他损失,我国在司法解释中并未区分 利息损失 和 其他损失 ,从司法实践来看,对于当事人明确主张的其他损失,法院多持否定态度㊂以下参考比较法上的规定,将金钱之债迟延履行损失分为 利息损失 和其他损失,以进行进一步探讨㊂三、数种逾期付款利息损失计算方式之评析司法实践中存在多种逾期付款利息损失的认定方式,此与金钱之债迟延履行损失的特殊性不无关联㊂‘民法典“合同编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最直接地体现在第583条㊁第584条中,即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仍有损失的,应当赔偿,违约赔偿的范围 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并遵循可预见性原则㊂上述两个条文为违约损害赔偿的基础的规定,但在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情形,仅适用该条文确定损失则存在困难㊂金钱之债也称货币之债,是以货币一定额之给付为标的之债㊂货币具有一定的购买力,而为价格之标准,其数量之单位,依抽象的观念之价额而定,故金钱之债又称为价格之债[12]㊂一般来说,货币之债仅指金额货币之债,如以特定货币或者特定种类货币作为标的物,则其分别属于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13]㊂金钱之债原则上不存在履行不能的问题[14]262[15][16]320,故仅存在金钱之债的迟延履行㊂与一般的债务迟延相比,金钱之债的迟延履行损失难以计算㊂一般来说,债务迟延履行带来的损失可包括以下几种:(1)如果没有迟延则债权人应当取得的利益;(2)债权人因债务人的迟延而增加支出的费用;(3)合同标的物的价格变动造成的差额损失;(4)迟延履行而导致的专卖标的物机会丧失[17]㊂但就金钱之债而言,其重金钱之价值㊁数额,且在价值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上述损失都缺乏清晰的界定或定额标准㊂就根据价格变动来计算损失而言,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失难以像标的物迟延交付一样通过市场价格变动来计算差价,因为金钱本身即计算其他事物价值的衡量标准,而且一般来说,金钱之债系金额之债,适用名目主义,重数额而非重价值,金钱价值变化不影响给付数额[15]㊂就没有迟延时债权人可得利益和迟延增加支出的费用而言,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其用途广泛并且具有极强的可替代性,当事人很难证明某一笔价款的迟延支付与后续的融资支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或与该笔款项按原本计划使用可得的收益之间存在因果关系㊂司法实践中不少当事人也试图证明存在替代融资损失㊁对第三人违约损失等以寻求损害赔偿,法院对此持支持态度的并不多见㊂①并且,结合‘民法典“第584条可预见性原则的规定,多数债务人对债权人后续资金的明确用途及成本收益的确切数额无从知晓,债务人完全可以通过损失不可预见予以抗辩㊂金钱之债的特殊性导致其迟延履行损失难以界定,以下从我国司法现状出发,结合金钱之债的特①四川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㊁某香料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再307号民事判决书㊂该案中出卖人提供其与案外人的‘借款合同“‘采购合同“等以证明其因买受人逾期付款所导致的融资损失和对外超期支付货款的损失,最高法认为上述证据不足以证明上述损失与买受人逾期付款存在因果关系㊂性,逐一分析各类常见的逾期付款损失认定方式的内在逻辑与合理性,试图寻找合适的路径㊂(一)参考合同标的额认定损失之质疑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少量判决以合同标的额为基数,按照标的额的一定比例认定逾期付款损失或在当事人约定按一定利率支付违约金时将违约金调整为标的额的一定比例㊂根据‘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以及原‘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的规定,违约金的调整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至少在利息损失层面,逾期付款的实际损失难以与合同标的额直接联系㊂一方面,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利息损失与迟延履行的时间密不可分㊂无论是从债务人使用资金所应支付代价的角度,还是通过债权人无法使用资金的损失,抑或是资金本身会产生的收益的逻辑认定债权人的损失,该损失都是持续性的,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即迟延履行期间的长短是损失计算不可缺少的要素㊂将损失的认定与欠付款项的金额进行绑定忽略了损失发生的延续性,欠付金额与损失亦无法直接比例关联㊂司法实践中,案件若经历一审㊁二审㊁再审,往往耗时较长,如果始终认定损失为以欠付款项为基础的某一定额或将违约金根据损失调整至该数额,则将存在债权人损失持续扩大而所获赔偿不发生变化的矛盾㊂另一方面,对于前述逾期付款可能造成的 利息损失 以外的其他损失,常见的损失如替代融资的支出㊁停工复工损失㊁导致其他合同的违约而承担的赔偿责任等,均与欠付款项的金额无直接关联㊂如果承认这些损失为债务人应当赔偿的损失,虽然这些损失部分是一时性的㊁部分是持续性的,但均取决于债权人与第三人的约定或其他要素,并非欠付款项金额㊂因此,逾期付款损失就无法与逾期付款金额直接挂钩㊂在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情形下,除非当事人约定以欠付金额比例为违约金计算方式,否则亦不应当以此作为调整的标准㊂(二)参考借款合同利率认定损失之质疑司法实践中,大量判决确定的赔偿利率标准实质上参考了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规定,学理上对此也存在肯定观点,理由主要为:第一,逾期利息为最直接的损失,故参照借款合同相关规定[18];第二,借款合同属于商事合同,其对于利息上限的规定对其他商事合同纠纷逾期付款违约金上限具有参考价值;第三,考虑商事主体在融资困难时融资成本上限[19];第四,逾期付款损失不限于银行贷款利息,经济领域的资金流转会产生大于贷款利息的利益,年利率24%是对资金使用带来收益的综合考量结果[20]㊂还有学者主张,年利率24%的赔偿仅能达到损失弥补的效果,违约金调整应以此损失为基础按1.3倍(即年利率31.2%)计算[20]㊂然而,参照适用民间借贷利率规定既不符合逾期付款损失的实质,也忽视了借款合同与非借款合同金钱之债的区别㊂1.利息与 利息损失 的差异㊂借款合同属于消费借贷的一种,金钱本身即为合同标的物,而利息则是借用该笔借款所须向贷款人支付的资金使用费㊂借款合同中归还本金及支付利息均属于借款合同的主给付义务㊂借款人逾期返还借款的,‘民法典“第676条直接对于借款人须支付逾期利息作出规定㊂相较于其他非借款合同的金钱之债,借款合同的内容即为资金使用,在借款人逾期不返还借款的情形下,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存在拟制为债务到期前借款关系的可能㊂2011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33条曾对此作出规定,当事人仅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没有约定逾期利率的,出借人以借期内的利率主张逾期还款利息的,应予支持㊂原‘民间借贷解释“沿用上述规定,将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的逾期利息定为年利率6%,现该解释规定为一年期LPR㊂而就非借款合同的金钱之债而言,在计算迟延履行损失时缺乏前述利息标准,是否可将迟延阶段拟制为借款合同关系也尚需论证㊂在逾期付款所造成的损失中, 利息损失 主要为损害赔偿之功能,561第1期陈安然:论金钱之债迟延履行的损失认定㊀。
论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与效力

论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和效力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活跃,民事主体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逐渐的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怎样解决好这些债权债务纠纷也成为民事法律所关注的对象。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货与款可能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同时交付的,伴随着商业的风险和个体的信用差别,产生了各种债权债务的纠纷,解决纠纷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完善法律规定以及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做好法律的界限,以期能更好的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债的纠纷。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对于解决多个当事人之间的相互欠款的解决提供了法律的支撑。
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以致影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时,债权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之权利。
债务人是否行使其对第三人的权利,债权人不得随意干预,但是债务人因怠于行使自身的权利而使债权人的利益受损或可能受损时,就有必要对债务人的漠视行为加以法律的拘束。
债权人代位权即是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以及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后所设立的制度。
债权债务关系成立后,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也应加入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中,作为债务履行的一种保证。
因此,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债务人应当及时行使其对第三人的权利,以确保能够及时偿还对债权人的债务。
如果债务人客观上能够行使对于第三人的权利而怠于行使,从而危害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时,法律即应允许债权人代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使自己的债权得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从而确立了我国合同法上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但该条规定比较狭窄,将债权人可代位行使的权利局限于债权,而且要求是对债权造成损害的,方可行使代位权,适用范围较窄,为了能够使该项制度在实务操作中更加可供操作,有必要对该项制度做进一步探讨。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债务人不积极行使自身权利,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很不利,然而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也会损害债务人和第三人的利益。
评析债权人受领的性质

、
我国法律对债权 ^ 受 ’ “ 的规定
“ 债权人迟延” 须有履行上需要债权人受领之债务 , 才能
所谓受领, 乃为完成债务之履行, 债权人应予必要之 协力是也。其协力 , 有为事实行为者 , 如静立以待照相 :
发生。故本文所讨论债权人受领的性质, 主要是在需要
债权人积极配合履行的前提下进行讨论。
务, 其认为债权人不当拒绝债务人的履行 , 系违反法国民
法典第 1 4 条及第 1 5 条关于债务不履行的规定, 16 13 应 当负损害赔偿责任 ; 如果因拒绝受领而给予债务人以损
判例 , 直接将受领作为为债权人之法定给付义务, 受领迟 延则为债务之不履行 , 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佟柔、
应证了该观点。
领为义务。只有在买卖( 德民A 3 ) 4 3 以及承揽合同( 德民
一一 一 ~
46
A 4 ) 认为有 受领义务( b a m p ] h ) 6 0 中, a n e f 1 t。∞ h C
在当今的德国学说 中, 学者在谈及债权人受领的性质时
严格 区分 P l h 与 0 1 g n e , f C t 1 b e e h 1 将受领作为债 1 t
王利明教授也持此观点 ; 也有学者, 例如张广兴教授认为“ 受领” 一般而言是
害时, 则应以侵权行 为之规定( 参见法国民法典第 l 8 2 3 条) , 对债务人负损害赔偿责任。 德国普通法时代 , 德国普通法旧学派多倾 向义务说 ,
新学派则倾向权利说。德国民法典颁布后 , 并不认为受
。对于债权人迟延责任的法律效果如何 , 能否作为一种
违约形态而存在 , 取决于受领的性质。如果受领是权利
的话 , 那么受领迟延为权利的不行使, 其结果最多只能减
论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

论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内容提要:债权人之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以致影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时,债权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之权利。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七十三条明确规定了债权人之代位权:“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第11条至22条对代位权也作了详细的规定。
代位权是债权人权利的扩张,是对传统合同法债的相对性理论的突破;将“入库规则”变为“直接受偿规则”的做法成为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一大特点。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债权人所固有的实体法上的一种权利。
它的效力及于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
本文试图就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及其完善作些浅见。
关键词:代位权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法律适用债权人的代位权起始于罗马法中的代位请求权(或称间接诉权)。
在罗马法中的代位请求权制度,其含义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不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影响债权人权利实现时,债权人得以自己的名义代替债务人行使权利的权利。
现代意义上的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最先出现于1804年《法国民法典》,该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规定:“债权人得行使债务人的一切权利及诉讼,但权利和诉讼权专属于债务人的,不在此限。
”我国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
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0条对代位权也作了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债权人的申请,通知第三人向申请人履行债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发展,各种市场主体之间的债务纠纷也随着增加,再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债务案件的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尤其表现在不少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故意不主张自己的债权,甚至放弃自己的债权,这样不仅使债权人的权利得不到实现,债务案件的判决也难以得到执行,从而对社会经济秩序和商业道德构成了更深层次的的危害。
债权人的受领迟延

债权人的受领迟延债权人迟延又称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已经提供的给付,未为受领或未为其他给付完成所必须的协助的事实。
债权人迟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受领迟延,另一是债权人未尽其他协助义务。
其中,受领迟延是债权人迟延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那么关于债权人的受领延迟的法律有哪些呢?相关法律《合同法》第10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抄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一)债权人无正当理袭由拒绝受领;(二)债权人下落不明;(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四)百法律规定的其度他情形。
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知者变卖标的物,提道存所得的价款。
根据本条规定,债权人受领迟延,债务人可以依法将标的物提存或者变卖后将价款提存,提存费用由债权人承担。
构成条件债权人迟延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须债务人的履行需要债权人的协助;2、须债务已届履行期;3、须债务人已经履行;4、须债权人不为或者不能受领;债权人不为受领,包括债权人拒绝受领和需要债权人协助而债权人不为协助两种情形。
不能受领,指债权人因为自身的原因,客观上无法受领,如债权人下落不明等。
相关后果债权人通常没有受领的义务,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合同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时,债权人才有受领的义务。
当债权人负有受领的义务时,债权人违反此义务构成迟延的,债权人应负债的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以下主要介绍债权人没有受领义务时,债权人迟延的法律后果。
1、债务人的注意义务减轻。
在没有债权人迟延的情况下,债务人应依债的内容履行债务,原则上对轻过失也应负责。
而在债权人迟延时,债务人的注意义务减轻。
2、债务人可自行消灭债务。
债权人迟延后,债的标的物为动产的,债务人可以以提存的方式消灭债务。
标的物不适于提存的,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价款。
3、债务人解除合同。
债务人解除合同须要在法律的规定下进行。
债权人对申报债权中迟延履行金有异议的申请

债权人对申报债权中迟延履行金有异议的申请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债权人对申报债权中迟延履行金有异议的申请在债务人申报破产程序中,债权人若对债务人对其应付款项申报的迟延履行金有异议,可以依法提出申请。
债务人延长到期债权的协议效力认定

债务人延长到期债权的协议效力认定代位权虽然在法律上得以确认,但是代位权诉讼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
如在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与次债务人订立协议,延长次债务人的债权履行期限,致使债务人的债代位权虽然在法律上得以确认,但是代位权诉讼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
如在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与次债务人订立协议,延长次债务人的债权履行期限,致使债务人的债权未到期,代位权诉讼能否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作出了明确的解释。
《解释(二)》第十八条规定:“债务人放弃其未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担保,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即债务人与次债务人协议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
笔者认为,如果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协议应认定有效,债权人的代位权诉讼请求应予以驳回。
[关键词]:代位权延长到期债权协议效力一、由真实案例引出的问题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公司负责供货,货到付款。
甲公司履约后,乙公司只付部分货款,余款以种种理由拒付。
甲公司知道乙公司对丙公司享有债权,一直未行使权利,为了保障自己权利的实现,甲公司行使代位权以丙公司为被告、乙公司为第三人提起诉讼。
庭审中,乙公司答辩称与丙公司续签补充协议 [1],乙公司对丙公司的债权尚未到期,甲公司代位权诉讼不成立,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债务人乙公司与次债务人丙公司订立补充协议延长到期债权的期限,债权人甲公司的代位权诉讼请求是否成立?在这个问题的评析前,笔者试图从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入手进行分析,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认定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是否到期?如何认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涵义、目的及构成要件1、债权人代位权的涵义。
论债权人受领迟延——评《民法典》合同编589条

作者: 赵天[1]
作者机构: [1]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9
出版物刊名: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5-11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受领迟延;债务人利益;提存;风险转移;证明责任
摘要:在《民法典》出台以前,我国虽有债权人受领迟延情况下保护债务人利益的相关救济措施,但毕竟过于零散,对债务人的保护力度不足,也使得在法律实务中争议较大,处理较难。
《民法典》在合同编总则中加入了债权人受领迟延制度,解决了我国立法的空白,为保护债务人相关利益提供了依据。
本文立足于《民法典》条文,对该条文的规范意旨、构成要件、证明责任分配以及受领迟延后的法律效果进行分析解释,并在《民法典》视角下提出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履行过程中债权人的受领义务与协助义务
如前所述,关于“受领”的法律性质,素有争论。在罗马法,一派学者绝对认为债权人有受领义务。一派学者认为惟于债务人有特别利益时,有此义务。第三派学者,则认为受领为债权人的权利,而非义务。
在法国民法学说及判例上,多以受领为债权人的义务,法国的判例认为债权人不当拒绝履行的提供,系违反法国民法典第1146条及第1153条关于债务不履行的规定,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即以受领义务为债权人的债务,其不当之受领拒绝为债务不履行。在法国的学说上,有的认为履行不仅为债务人的义务,实为其权利。民法使债权人负担现实履行提供及提存的费用(法民第1260条),乃是因为债权人违反此种义务的缘故。债权人拒绝受领清偿时,债务人可以作出现实的提供,拒绝受领现实的提供时,可以提存其已提供的款或物(法民第1257条)。如果因拒绝受领而予债务人以损害时,则应依侵权行为的规定(法民第1382条),对于债务人负损害赔偿责任。亦有些学者认为,债权人恶意或以苦债务人为目的拒绝受领时,除负担提存费用外,并有赔偿损害的义务。(注: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第407页。)
笔者认为,债权的本质体现为一种利益、一种自由,因而债权人对于给付的受领首先体现为一种权利行使的结果,换言之,受领是债权权利效力的直接表现,不然即无从解释放弃给付受领权进而抛弃债权的现象。对于这点,无论是受领迟延法定责任说者还是债务不履行说者都不会有什么不同看法。分歧在于债权是否同时附有义务,在支持权利绝对思想的理论上,通常认为债权人并不一般性地负有受领义务,除非习惯或者合同约定另有要求,受领迟延责任被理解成是基于诚信原则的法定责任,比如日本学者鸠山秀夫即持此见解。而另一派学者认为,在债之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构成了有着共同目的而应相互协助的一种协同体,基于这种协同体理论,认为债权人在诚信原则要求的程度上负有协助义务,债权人迟延责任实即此种协助义务的不履行责任,比如日本学者我妻荣即持此见解。如此,我们讨论的焦点也就集中在了债权人是否有依诚信原则协助、配合的义务?如作肯定回答,那么这种义务的性质如何?违反这种义务的性质及效果如何?
论债权迟延
作者:韩世远
一、债权人迟延的意义及问题点
债权人迟延(default of the creditor),或称受领迟延, 是指债权人对于已提供的给付,未为受领或未为其他给付完成所必要的协力的事实。
债务的履行,因作为债务内容的给付的性质之不同,有时可以无须债权人的协助配合,仅债务人单方即可以完成,比如不作为债务,只要债务人不为义务违反之行为,即可以完成债务的履行。然除此之外,更多的情形则会是要求债权人的积极配合,债务人才能够完成债务的履行。比如,加工债权人所提供的材料场合材料的提供、居室装潢作业期间债权人应容许债务人进入其居室、诊疗债务场合患者应配合医生的医疗检查并按医生的指示行为、依雇用合同及劳动合同发生劳动给付债务场合使用者对劳动者提供劳动所须作出的必要指示或提供劳动场所、依买卖或承揽合同债务人履行标的物或所完成作业的交付义务场合买主或定作人的受领等等,诸此场合,债务人如欲完成其债务履行,均需要债权人的协助和配合,尽管这些协助和配合的具体内容会因事而异。如果在这些场合债务人因得不到债权人的协助和配合,进而无法实现或完成履行,如果不为债务人提供某种债务解放的途径,又使债务人不得不承担履行迟延所致生的负担或不利益,这对于债务人未免过于苛刻。有鉴于此,为了调整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对债务人有必要创设合理的救济制度,这便是债权人迟延制度。(注:参见(日)于保不二雄:《债权总论》(新版),有斐阁197 2年版,第117页;(日)奥田昌道:《债权总论》(上),筑摩书房1982年版,第218页以下。)
日本旧民法仿法国民法,除“清偿的提出与提存”制度外,并未另设一般的债权人迟延制度;日本民法典借鉴德国民法改变了此种做法,于第413条规定:“债权人对债务的履行拒绝受领或不能受领时, 其债权人自有履行的提供时起,负迟延责任。”该条在解释论上颇多问题,总的说来,日本多数学者受法国法影响,以受领为债权人的义务,受领迟延为债务不履行。少数学者则主张权利说。
接下来的问题是债权人所负义务的性质如何?笔者认为,债权人有受领、协助、配合等的义务,这种义务的根据在于诚信原则,在这点上与附随义务相象,但附随义务的义务人为债务人(从附随义务的语义分析来说,既言“附随”,当然是以“基本”义务为前提,可知附随义务的主体应为债务人,而非债权人),而此处受领义务的义务人则为债权人,因而这种义务尚不便归入附随义务。(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受领为债权人的附随义务,比如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第171—172页;隋彭生:《合同法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 363页。)而应当归入“不真正义务”或曰“间接义务”的范畴。
德国普通法时代,关于“受领”的性质曾有相当的争论,德国普遍法旧学派多倾向义务说,新学派则倾于权利说。德国民法典颁布后,一般解释论上认为受领并非债权人的义务(pflicht),换言之, 债权并不伴有义务。惟依其特别规定,对于买卖(德民第433 条)及承揽(德民第640条),认有受领义务(abnahmepflicht)。 (注:参见(日)椿寿夫、右近健男:《德国债权法总论》,日本评论社1988 年版, 第167页。)现今德国学说说明上认为, 尽管债权人并不一般性地负担有受领义务,但却负有受领的“obliegenheit”(译为间接义务或不真正义务),在违反上种obliegenheit而不予受领之场合,则会承受“债权人迟延”诸种法律效果的不利益。不过,在根据法规(德民433 条第二款,第640 条)或者合同(明示地或默示地)可得认有“受领义务”之场合,作为违反此种义务的效果,可得认有损害赔偿或者合同解除。(注:参见(日)前田达明:《口述债权总论》(第三版),成文堂1993年,第290页。)
受领义务作为一种不真正义务,其存在是债权效力的体现,那么,受领迟延应否作为一种债务不履行形态或者说违约形态呢? “ obliegenheit 为一种强度较弱之义务 ( pflichte geringerer intensit@①t),其主要特征在于相对人通常不得请求履行,而其违反亦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仅使负担此义务者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之不利益而已,”(注:王泽鉴:《民法债编总论》(一),第34页以下。)如此,笔者认为如果说债权人迟延是一种债务不履行,那么充其量不过是对于这种不真正义务的不履行,是对于这种强度较弱的义务的不履行,虽然逻辑上并没有什么不当,但是也应当明白,不真正义务的特征在于没有真正的权利人,债权人不受领给付,债务人虽然可以通过提存、抛弃占有等方式消灭债务,但却不能够说其拥有要求债权人须予受领的权利。换言之,债务人不能够请求法院强制债权人受领给付;债务人虽然可以在因债权人受领迟延而受有损失之场合可得请求损害赔偿,但这种损害赔偿与因债务不履行或违约之损害赔偿尚有不同,在法国此种损害赔偿的请求基础被认为是基于侵权行为,由此可见其间不同,这样,从义务违反的效果上看,此种不真正义务的不履行与真正意义上的债务不履行仍有不同。故此,笔者以为似乎不以之为债务不履行为妥(把握事物特征时可以抓其主要方面而忽略其次要方面),如果非得称其为一种债务不履行,那么它也是一种不真正债务不履行或间接债务不履行。总之,笔者认为,原则上说债权人迟延的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而非债务不履行责任,但是,如果法律另有特别规定或者当事人有特别约定,以债权人迟延负债务不履行之后果(比如损害赔偿、合同解除等),仍不妨承认在这些特别场合的债权人的债务不履行责任。另外,由于债权人迟延场合会发生所谓“迟延责任”,而这种“迟延责任”近似于违约责任,而且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当事人有特别约定场合,可以是违约责任,所以不妨我们将债权人迟延放在违约形态论中加以研究。
我国台湾民法基本上追随德国民法,依学者通说见解,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债权人的受领应解释为其权利而非义务。
在我国大陆民法学说上,有持受领权利说者,比如梁慧星先生在其著述中便没有将债权人受领迟延视为违约行为,实即采受领权利说。(注:参见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梁慧星执笔),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页。)有持受领义务说者,比如佟柔先生、王利明先生等,认为受领是债权人的一种法定义务,将受领迟延作为一种违约行为对待。(注:参见佟柔主编:《民法原理》,第201页; 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以下。)
关于受领迟延,存有争议的是:受领是债权人的权利拟或义务,对此问题所作的回答不同,直接决定着能否将债权人受领迟延作为一种违约形态来看待,就此问题向来存有争议。
债权人迟延通常会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有人称此为债权人迟延责任,这种法律效果在性质上属于什么?对此学说历来存有分歧,大致为三类:法定责任说、债务不履行责任说和折衷说。法定责任说通常认为,债权人迟延并不以债权人的归责事由为构成要件,苟有迟延的事实,即发生迟延责任,这种责任是法律为了救济诚实的债务人、公平调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而规定的责任,属法定责任,德国民法解释论多持此说, 债务不履行责任说认为债权人负有一般性的受领义务(annahmepflicht),以此为前提,在债权人具有归责事由的情况下,即发生债务不履行责任,日本学者多主张此说。(注:参见(日)梅谦次郎:《民法要义之三债权编》,有斐阁1912年版,第57页;我妻荣:《新订债权总论》,岩波书店1964年版,第235页; 松坂佐一:《民法提要债权总论》,有斐阁1982年版第4版,第138页,星野英一:《民法概论Ⅲ》,良书普及会1978年版,第133页,铃木禄弥:《债权法讲义》,创文社1992年二订版,第149页;几代通:《民法研究丿一卜》, 有斐阁1986年版,第145页,前田达明:《口述债权总论》(第三版), 第296页;潮见佳男:《债权总论》,信山社1994年版,第161页。)折衷说认为,尽管债权人并非一般性地负有受领义务,但在一些例外场合可以根据合同或者诚实信用原则认有引取义务,主要表现在买卖和承揽场合,仅于此例外的场合,可以发生债务不履行责任的效果(损害赔偿或解除)。(注:参见(日)远田新:“买主的受领迟延与卖主的解除权(Ⅰ—Ⅲ)”,《政经论从》(广岛大学)1962年第12卷1号、 2号、4号;远田新一:“因债权人受领迟延的债务人的解除权”,载《契约法大系》1,第286页,奥田昌道:《债权总论》(上),第226页。 )法定责任说与债务不履行责任说的对立可以表现在要件论和效果论两个方面,在要件论方面的对立表现在债权人迟延的构成上是否要求债权人的归责事由,法定责任说作否定的回答,而债务不履行责任说则作肯定的回答。在效果论上,法定责任说所认有的责任相对较弱,通常包括债务人的不履行责任的免除、注意义务的减轻、约定利息发生的停止、收益收取义务的免除、对价危险的移转、增加费用的赔偿等;与此不同,债务不履行责任说则认有更强的责任效果,包括损害赔偿和合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