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裂解法
SDS碱裂解法原理
SDS碱裂解法原理SDS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溶液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片段。
它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溶解剂和离子表面活性剂,利用其疏水性和高电荷密度,使蛋白质在溶液中呈现带负电荷的形式,从而对蛋白质进行粗化处理和裂解。
SDS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由疏水烷基链和亲水硫酸盐基团组成。
在水溶液中,SDS的烷基链部分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疏水的烷基核。
而硫酸盐基团则向外靠拢,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整个分子呈肥皂状,也就是胶束。
在SDS碱裂解法中,蛋白质溶液被加入SDS缓冲溶液中,并在高温下进行加热。
SDS作为胶束结构的疏水核,可以结合到蛋白质的疏水性残基(如疏水性氨基酸,如苏氨酸、脯氨酸等),通过电荷作用力使蛋白质呈现部分解离的状态。
此时,SDS会插入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将其展开,破坏氢键和其他非共价交联,使蛋白质的整体结构变得松弛。
另外,SDS还具有一定的碱解作用。
在高碱条件下,SDS分子中的硫酸盐基团可以离解出一个负离子,从而形成一个更为疏水的碱性羰基离子。
碱性羰基离子可以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产生酰胺键的亲核取代反应,使蛋白质发生断裂并最终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片段。
除了碱解作用,SDS碱裂解法中的高温加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温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促进碱解反应的进行。
同时,高温还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折叠状态,使其更易受到SDS的作用,实现蛋白质的粗化和裂解。
总的来说,SDS碱裂解法利用SDS的电荷作用和碱解作用,结合高温加热,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片段。
这种方法在蛋白质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例如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结构研究、蛋白质质谱分析等,为对蛋白质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碱裂解发制备质粒DNA原理
碱裂解发制备质粒DNA原理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使用碱性溶液将细菌细胞膜和核酸中的蛋白质进行裂解,从而分离出质粒DNA。
下面将详细介绍碱裂解法的原理和步骤。
碱裂解法的原理是利用强碱溶液(如NaOH或KOH)对细菌细胞进行裂解,同时可去除细胞膜及其上的蛋白质,使质粒DNA从细胞内部释放出来。
此外,碱性环境可以使DNA表现为单链结构,这使得DNA与其他形式的核酸(如RNA和DNA-蛋白复合物)有所区别,有助于后续的提取和纯化。
制备质粒DNA的碱裂解法的步骤如下:1.菌液培养:选取含有质粒的细菌菌株,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合适的生长期。
2.收获细菌细胞:采用离心等方法将细菌细胞从菌液中收集。
通常使用蒸馏水进行细菌菌液的稀释,以确保细菌能够在蒸馏水中悬浮均匀。
3.清洗细菌细胞:使用理化方法(如洗涤剂、EDTA、乙醇等)将细菌细胞洗净。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掉附着在细菌细胞表面的杂质,减少对后续步骤的影响。
4.裂解细菌细胞:将清洗后的细菌细胞悬浮在碱性溶液(如0.2MNaOH)中,使其完全裂解。
碱性溶液的作用是破坏菌细胞膜结构,去除蛋白质,并使DNA变为单链结构。
5. 中和反应:在细菌细胞裂解后,添加中和剂(如2 M Tris-HCl, pH 7.4),将溶液的pH值迅速调整到酸性,以中和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
6.沉淀DNA:通过离心将细菌细胞碎片和其他残余物沉淀下来,将上清液(含有质粒DNA)收集。
7.聚集DNA:通过旋转浓缩、加入盐类或乙醇等方法,将质粒DNA聚集成颗粒状沉淀。
8. 洗涤和纯化:使用缓冲液(如低浓度Tris-HCl或盐溶液)洗涤和纯化质粒DNA,去除残余的盐和杂质。
9.确定DNA浓度和纯度:通过分光光度法或凝胶电泳等方法,测定质粒DNA的浓度和纯度,以确定提取的质粒DNA是否适合下游实验。
总之,碱裂解法通过利用强碱溶液裂解细菌细胞,去除蛋白质,使质粒DNA释放出来,并通过离心、沉淀、洗涤和纯化等步骤,得到高纯度的质粒DNA。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原理和注意事项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原理和注意事项碱裂解法是一种用于提取质粒的常用方法,通过在碱性条件下使细菌细胞裂解,进而释放出质粒。
碱裂解法的原理是利用质粒与细菌细胞核酸的不同碱溶解性,使质粒保留在溶液中,而细菌细胞核酸被沉淀下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碱裂解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碱裂解法的原理:1.细菌细胞的预处理:首先,将含有质粒的细菌菌落接种到LB(琼脂)培养基中,经过适当时长的培养,使细菌菌落扩大到较大体积。
2.收获细菌细胞:将培养基中的细菌细胞收获下来,一般通过离心方法将菌液沉淀。
3.细菌细胞裂解:将细菌细胞沉淀后,将其重悬到高浓度的碱溶液中,使细菌细胞在碱性条件下裂解。
4.分离核酸:碱条件下,质粒DNA和线粒体DNA往往会溶于溶液中,而细菌细胞的染色体DNA不溶于溶液中,并随着碱度增加逐渐沉淀。
通过快速离心,将细菌细胞染色体DNA沉淀,而质粒DNA留在上清液中。
5.提取质粒:将上清液取出,通过乙醇沉淀方法使质粒DNA沉淀下来,通过离心收获质粒,即可得到纯化后的质粒DNA。
注意事项:1.使用无菌操作: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
例如,使用无菌器皿和无菌操作工具,避免细菌污染。
2.注意细菌菌落的培养条件和时长:细菌菌落的培养条件和时长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培养条件应符合细菌所需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温度,时长应确保细菌菌落予以充足的生长和扩大。
3.使用高浓度的碱溶液:为充分裂解细菌细胞,需要使用高浓度的碱溶液,通常为pH12的溶液。
4.快速离心:由于细菌细胞裂解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许多细菌细胞碎片和核酸碎片,为避免这些碎片沉淀到上清液中,需要进行快速离心,在最短时间内将质粒DNA沉淀下来。
5.质粒的纯化:通过乙醇沉淀方法提取质粒时,需要仔细控制乙醇的用量和沉淀时间,以避免损失待提取的质粒DNA。
总结:碱裂解法是提取质粒DNA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质粒DNA与细菌细胞染色体DNA在碱性条件下的不同溶解性,通过沉淀法分离出质粒DNA。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碱裂解法抽提质粒原理碱裂解法从大肠杆菌制备质粒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技术,以下碱裂解法制备质粒的原理。
碱法质粒抽提用到三种溶液,溶液I:50 mM葡萄糖、25 mM Tris-Cl 、10 mM EDTA,pH 8.0;溶液II:0.2 N NaOH、1% SDS;溶液III :3 M 醋酸钾、2 M 醋酸。
1、溶液I的作用对于任何生物化学反应,首先要控制好溶液的pH,因此选用适当浓度和适当pH值的Tris-Cl溶液。
加入的葡萄糖可以使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底部。
EDTA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可以抑制DNase的活性和微生物生长。
此步骤菌体一定要悬浮均匀,不能有结块,否则会降低抽提得率。
2、溶液II的作用NaOH是最佳的溶解细胞的试剂,不管是大肠杆菌还是哺乳动物细胞,碰到了碱后几乎在瞬间就会溶解,这是由于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 (双层膜)结构向micelle(微囊)结构的相变化所导致。
SDS也呈碱性,但如果只用SDS,达不到彻底溶解细胞的作用,加入SDS主要为下一步做铺垫。
这一步操作要注意两点:第一,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在这样的碱性条件下基因组DNA片断会慢慢断裂;第二,必须温柔混合,不然基因组DNA也会断裂。
3、溶液III的作用SDS在高盐浓度下发生沉淀,同时SDS能与蛋白质结合,平均两个氨基酸上结合一个SDS分子,所以沉淀也将溶液中的大部分蛋白质沉淀下来。
溶液中的K+置换了SDS中的Na+而形成了不溶性的PDS,高浓度的盐使沉淀更完全。
同时,由于基因组DNA很长,容易被PDS共沉淀。
2 M的醋酸可以中和NaOH,因为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断DNA。
基因组DNA一旦发生断裂,小于100 kb的片断,就不容易与PDS共沉淀。
所以碱处理的时间要短,而且不得激烈振荡,否则最后得到的质粒上会有大量的基因组DNA污染。
这一步操作混合均匀后在冰上放置,可以使PDS沉淀更充分。
碱裂解法提质粒原理详解
碱裂解法提质粒原理详解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提取质粒的方法。
它利用高碱性溶液对细菌的细胞壁和膜进行破坏,释放出细胞内的质粒。
下面将详细介绍碱裂解法的原理及其步骤。
碱裂解法的原理基于细菌细胞壁和膜对碱性条件的敏感性,而质粒较为稳定,可以在高碱性溶液中存活。
在碱性条件下,细菌的细胞壁和膜会发生严重的破坏,释放细胞内的质粒。
此外,高温和刺激性离子(如氢氧根离子)也可以增加细胞壁和膜的破坏效果。
碱裂解法的步骤如下:1.首先,从含有目标质粒的培养基中取得细菌菌落,将菌落转移到含有适当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这是为了确保获得含有目标质粒的细菌。
2.将培养好的细菌转移到含有高盐浓度的溶液中。
高盐浓度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促进质粒的释放。
3.加入碱性溶液,通常使用0.2MNaOH或0.1MNaOH。
高碱性条件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释放质粒。
此外,高温还可以增加细胞壁和膜的破坏效果。
4.在碱性条件下,轻轻搅拌混合物,以促进细胞壁和膜的破坏,并使质粒更易于释放。
5. 加入中和缓冲液(例如Tris-HCl),以中和溶液的pH值。
这是为了避免碱性条件对质粒产生不利影响。
6.将混合物进行离心,以分离细胞碎片和质粒。
离心过程中,较大的碎片会沉淀在离心管底部,而质粒会悬浮在上层液体中。
7.将上层液体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并进行再次离心。
这是为了进一步净化质粒,去除可能残留的细胞碎片。
8.倒掉上清液,并用含有合适抗生素的培养基再次进行培养。
这是为了筛选出仍然带有目标质粒的细菌。
总的来说,碱裂解法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膜,释放出细胞内的质粒。
该方法简单、快速,并且适用于大多数质粒的提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碱裂解法也会破坏部分目标蛋白质的结构,因此在选择提取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
碱裂解法原理及步骤总结
碱裂解法原理及步骤总结碱裂解法是一种用碱性溶液将有机化合物切断成低分子量的碱式盐和碱相应的酸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具有羧基、酰基、酮基或亚胺基等反应活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下面将对碱裂解法的原理及步骤做详细总结。
一、原理:碱裂解法通过与碱溶液反应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切断,并生成碱式盐和碱相应的酸。
当有机化合物中存在可被碱性溶液中的碱捕获的反应活性基团时,碱裂解反应往往会发生。
碱裂解反应原理示例:RCOOH+NaOH→RCOONa+H2O二、步骤:1.准备实验物质:将待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准备好,以及所需的碱性溶液、溶剂等。
2.溶解有机化合物:将有机化合物溶解于适合的溶剂中,以便与碱性溶液充分反应。
3.加入碱性溶液:将溶解好的有机化合物溶液缓慢地滴加到已经准备好的碱性溶液中,同时进行搅拌。
4.调节反应条件:根据具体的化合物和反应条件要求,可以调节反应的温度、时间、pH等参数。
5.反应完成后处理:反应结束后,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如中和、等温或冷却结晶、萃取等操作。
6.产物分离与收集:根据需求,可将产物进行分离和收集,如过滤、蒸馏、提取等操作。
7.产物液相分析:对分离和收集的产物进行液相分析,可采用纸层析、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验证和鉴定。
8.产物固相分析:对于产物为固体的情况,可采用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
9.结果记录与总结: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10.实验后处理:对实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将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总结:碱裂解法是通过碱性溶液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切断,生成碱式盐和碱相应的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反应活性基团与碱性溶液反应,从而发生裂解反应。
具体的步骤包括溶解有机化合物、加入碱性溶液、调节反应条件、处理反应产物、分离和收集产物、分析产物等。
碱裂解法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于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提取质粒DNA(plasmid DNA)纯化。
以下是具体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碱裂解法利用碱性溶液将细菌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溶解,使细菌细胞内的质粒DNA被释放出来。
接着,使用中性化剂中和碱性溶液,使DNA带正电荷,而细胞中的蛋白质则带负电荷,从而能够通过离心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最后,通过浓缩、洗涤和纯化,得到高质量的质粒DNA。
操作步骤:1.培养细菌:选取含有质粒DNA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
在含有适当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菌株。
2.收获细菌:当菌液呈现较稠的浑浊状态时,收取细菌培养物。
使用离心机将菌液离心,分离菌体沉淀和上清液。
将上清液倒掉,保留菌体沉淀。
3.碱裂解:将菌体沉淀溶解于碱性溶液中,如盐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
轻轻混合并将溶液放入水浴中加热,使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被溶解。
4.中和:使用中性化剂,如醋酸,使溶液中的酸性物质中和。
这样可以确保DNA带正电荷,而蛋白质和其他污染物则带负电荷。
5.离心:将溶液离心,在离心过程中,DNA会与细胞内其他分子分离,形成一个DNA沉淀。
上清液中含有蛋白质和其他污染物。
6.洗涤:使用洗涤缓冲液,如乙酸盐缓冲液,洗涤DNA沉淀,去除残留的污染物。
7.纯化:用去离子水溶解DNA沉淀,使其溶解在水中。
将溶解的DNA沉淀通过滤纸等过滤装置过滤掉残余杂质。
8.浓缩:通过酒精沉淀法或其他方法,将DNA溶液浓缩到所需的浓度。
9.检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方法,测定提取的质粒DNA的纯度和浓度。
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操作环境和仪器无菌。
2.碱裂解法中使用的溶液需准备新鲜,并避免受到污染。
3.操作过程中需要低温处理和离心操作,以保护DNA的完整性。
4.质粒DNA的提取可以根据实验目的进行进一步的扩增、测序或转染等应用。
总结:通过碱裂解法,可以从细菌中提取纯化的质粒DNA。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原理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原理
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提取质粒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碱性溶液将细菌细胞膜溶解,从而释放出质粒。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培养含有目标质粒的细菌菌株,并收集足够数量的细菌细胞。
2. 将细菌细胞离心沉淀,去除上清液。
3. 使用含有碱性成分的溶液,如含有氢氧化钠和EDTA的碱
裂解液,将细菌细胞重悬。
4. 碱性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会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并且EDTA会螯合钙离子,进一步增强细菌细胞膜的脆弱性。
5. 经过一定时间的碱裂解作用,细菌细胞膜将被溶解,质粒被释放出来。
6. 使用中性化溶液,如盐酸或磷酸,可以调整溶液的酸碱度,使其接近中性,从而停止碱裂解的作用。
7. 利用离心的方法,将碱裂解液中的细菌残渣和其他杂质分离,得到含有质粒的上清液。
8. 最后,可通过柱层析等方法对上清液进行纯化,以获取纯净的质粒。
这种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是利用碱性溶液破坏细菌细胞膜,从而释放出质粒。
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并且适用于大规模提取质粒。
碱裂解法抽提大肠杆菌质粒
移液器及吸头 漩涡混合器
03
实验步骤
菌体培养
菌体培养是碱裂解法抽提大肠杆菌质 粒的第一步,需要将大肠杆菌接种在 适量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 行培养,使菌体生长至对数生长期。
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pH和培 养时间,以确保菌体生长良好且无杂 菌污染。
菌体收集
当菌体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需要将 菌体收集起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 步骤。
碱裂解法抽提大肠杆 菌质粒
目 录
• 实验原理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讨论
01
实验原理
碱裂解法介绍
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质粒抽提 方法,通过改变细胞壁和细胞膜 的性质,使质粒DNA从染色体
DNA中分离出来。
在高pH值条件下,细胞膜和染 色体DNA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对于较小片段的质粒,可采用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检测,该方法分辨 率更高。
质粒结构与功能分析
01
质粒电泳图谱分析
通过比较标准质粒和提取质粒的 电泳图谱,分析提取质粒的分子 量大小及可能缺失的片段。
02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03
基因测序验证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酶 切,通过电泳检测酶切产物,判 断质粒的结构。
形成不可逆的变性,而质粒 DNA则保持稳定。
通过离心分离,染色体DNA和 细胞膜等大分子物质被沉淀,而
质粒DNA则留在上清液中。
大肠杆菌质粒介绍
01
大肠杆菌质粒是一种小型环状DNA分子,可以自主 复制和遗传。
02
质粒携带特定的基因,赋予宿主细胞某些表型特征, 如抗生素抗性或代谢特性。
03
大肠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用于克隆 和表达目的基因。
实验一-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实验一-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质粒DNA提取方法。
下面是进行碱裂
解法提取质粒DNA的实验步骤:
1. 培养细胞:选择所需的质粒含有目标基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使其达到对数生长期。
2. 收集细菌:将培养好的细菌菌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并进行离心,以沉淀细菌。
3. 溶解细菌:加入一定浓度的碱液(例如0.2N NaOH)使细
菌溶解。
通常使用细菌菌液总量的1/5体积的碱液,并轻轻摇
晃混合。
4. 添加中和液:将等体积的中和液(例如3M乙酸酸化乙酸钠
溶液)加入到溶解好的细菌溶液中,并迅速而轻轻地混合。
5. 离心:将混合液进行离心,以除去沉淀的细菌残渣和碱液。
6. 提取DNA:将上一步离心得到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冷乙醇,并轻轻摇晃,使DNA沉淀。
7. 沉淀DNA:进行高速离心,使DNA沉淀。
8. 弃去上清液:弃去上清液,保留沉淀的DNA。
9. 洗涤DNA:使用70%乙醇洗涤沉淀的DNA,以去除残留的盐类和碱液。
10. 干燥DNA:使用洗涤干净的乙醇或空气干燥DNA沉淀。
11. 溶解DNA:用适当的缓冲液(如TE缓冲液)溶解DNA。
12. 储存DNA:将溶解好的DNA储存于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用于后续实验。
碱裂解法提取dna
碱裂解法提取dna
DNA 可以被定义为“类状分子”,因为它有单线螺旋结构并且具有机械强度。
DNA 是
一种只能在细胞内发现的未被加入任何外来结构的化学物质。
它在某些农业和工业应用中
被用做原料。
要提取DNA,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叫做碱裂解法。
碱裂解法是一种常见的提取 DNA 的方法。
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运用高浓度
的碱性物质来破坏细胞结构以释放DNA,破坏细胞成份里的膜结构,使其包含的 DNA 可以被释放出来。
通过使用碱性物质,原本嵌入在细胞中的DNA将得到释放,而不被特定的细
胞结构所结合。
首先,采用速溶碱来悬浮样本,比如人体细胞或细菌。
然后,加入抗性染料,以防止DNA和染料结合,赋予染料光学性质,这样便于后续分拣。
接着,加入高浓度的碱性物质
进行破坏膜,使DNA可以释放出来。
碱性物质会将DNA从其原始嵌入的细胞中抽出,形成
一液状溶液。
最后,使用冷冻凝固来将 DNA 陆续从液体中物理抽提出来,并确认 DNA 的
几何结构、纯度和其他特性以完成 DNA 的提取。
碱裂解法被广泛应用到细胞和细菌的 DNA 提取,因为它是一种高效、可靠、经济、
安全可操作性强的 DNA 提取技术。
然而,由于有时碱性物质会与 DNA 本身发生氢键结合,可能会使 DNA 的活性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另外,由于 DNA 结合的流体的物理
性质和碱性物质的性质都有影响,因此必须要进行精确测试才能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
碱裂解法原理及电泳后可能出现的dna构象
碱裂解法原理及电泳后可能出现的dna构象1. 引言1.1 概述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在碱性条件下将DNA链分离为两条单链,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DNA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联。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碱裂解法原理及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DNA构象变化。
具体而言,文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碱裂解法原理、电泳前DNA处理方法、电泳后DNA构象分析方法以及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碱裂解法在DNA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其对DNA结构及构象变化方面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对于电泳技术前后的实验处理方法以及相关构象分析技术进行介绍和比较,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关于使用碱裂解法时如何进行样品预处理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指导。
最后,通过总结文章内容并讨论存在问题和改进空间,展望未来在该领域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方向。
2. 碱裂解法原理:2.1 碱性条件下DNA的裂解:在碱性条件下,DNA分子可以被裂解成单链。
这是因为DNA分子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而这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当处于高碱性环境中时,碱性溶液中的羟基离子(OH-)会与DNA磷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羟基根离子(O-)。
这种环境中,O-与DNA磷酸根离子结合的反应速率大于O-与水分子结合,从而导致大量的O-附着到DNA上。
2.2 碱裂解过程中的碱基酸性转变:随着碳酸氢盐浓度的升高,溶液碱度也会增加。
这种提高溶液pH值的方法称为缓冲作用。
碳酸氢盐可以将氢离子接收并释放以维持所在环境的pH值稳定。
而在电泳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特殊设计的缓冲溶液来控制pH值。
在碱裂解过程中,溶液中存在剧烈变化的碳酸氢盐浓度和pH值。
因此,DNA 分子中的碱基也会发生酸性转变,从而影响DNA的结构和相关特性。
碱裂解过程中,DNA中含有大量的酸碱标志物,例如负荷磷酸根离子、OH-、O-等。
2.3 DNA碱裂解机制及其应用:碱裂解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碱裂解法ab液鼠尾鉴定
碱裂解法ab液鼠尾鉴定
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方法,用于鉴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ab液和鼠尾作为试剂在该方法中扮演重要角色。
- **碱裂解法**:碱裂解法是指使用碱性溶液对待测物进行加热处理,以将其分解成各种离子、气体或其他化合物,从而鉴定物质的成分。
这种方法常用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鉴定。
- **ab液**:ab液是指具有碱性的溶液,在碱裂解法中被用作裂解试剂。
它通常由一种强碱(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和水组成,可以提供足够的碱性条件来分解待测物。
- **鼠尾**:鼠尾是指带有特殊形状的试管,其底部像鼠尾一样细长。
鼠尾试管主要用于高温反应的操作,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过程,并减少试剂的损失。
因此,使用碱裂解法时,你可以将待测物与ab液混合,然后在鼠尾试管中进行加热处理。
通过观察产生的气体、离子或其他反应产物,可以对待测物进行鉴定。
请注意,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遵循安全操作规范,并使用适当的防护措
施。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碱裂解法
1、取1.5ml培养液倒入1.5ml离心管中,4℃下12000g离心30秒。
2、弃上清,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数分钟,使液体流尽。
3、菌体沉淀重悬浮于100μl溶液Ⅰ中(需剧烈振荡),室温下放置5-10分钟。
4、加入新配制的溶液Ⅱ200μl,盖紧管口,快速温和颠倒离心管数次,以混匀内容物(千万不要振荡),冰浴5分钟。
5、加入150μl预冷的溶液Ⅲ,盖紧管口,并倒置离心管,温和振荡10秒,使沉淀混匀,冰浴中5-10分钟,4℃下12000g离心5-10分钟。
6、上清液移入干净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1:1),振荡混匀,4℃下12000g离心5分钟。
7、将水相移入干净离心管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振荡混匀后置于-20℃冰箱中20分钟,然后4℃下12000g离心10分钟。
8、弃上清,将管口敞开倒置于卫生纸上使所有液体流出,加入1ml70%乙醇洗沉淀一次,4℃下12000g离心5-10分钟。
9、吸除上清液,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使液体流尽,真空干燥10分钟或室温干燥。
10、将沉淀溶于20μl STE缓冲液(pH8.0,含20μg/mlRNaseA)中,储于-20℃冰箱中。
[注意]1.提取过程应尽量保持低温。
2.提取质粒DNA过程中除去蛋白很重要,采用酚/氯仿去除蛋白效果较单独用酚或氯仿好,要将蛋白尽量除干净需多次抽提。
3.沉淀DNA通常使用冰乙醇,在低温条件下放置时间稍长可使DNA沉淀完全。
沉淀DNA也可用异丙醇(一般使用等体积),且沉淀完全,速度快,但常把盐沉淀下来,所以多数还是用乙醇。
碱裂解法原理及步骤总结
实验原理
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
该方法提取质粒DNA是基于
线性染色体DNA与共价闭环质粒DNA在拓扑学上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在pH12.0~ 12.5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线性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共价闭环的质粒DNA虽然变性但仍处于拓扑缠绕状态。
当pH调至中性并在高盐及低温条件下,大部分染色体DNA、大分子量RNA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为可溶状态。
通过离心可除去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留在上清中,然后用有机溶剂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是基于线性染色体DNA与共价闭环质粒DNA在拓扑学上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
●在pH12.0~12.5的碱性条件下
●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破坏,基因组DNA和质粒DNA被释放出来,线性DNA双螺旋
结构被破坏而发生变性。
●共价闭环的质粒DNA虽然变性但仍处于拓扑缠绕状态
●pH调至中性并在高盐条件下,大部分染色体DNA、大分子量RNA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
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为可溶状态
三种溶液
平均结合两个氨基酸,钾钠离子置换所产生的大
量沉淀自然就将绝大部分蛋白质沉淀了
醋酸:
是为了中和NaOH
75%酒精:
主要是清洗盐份和抑制Dnase;同时溶液III的强
酸性也是为了使DNA更好地结合在硅酸纤维膜上
步骤
具体步骤参见对应试剂盒
DNA提取基本步骤:
●材料准备
●破碎细胞或包膜——内容物释放
●核酸分离纯化
●沉淀或吸附核酸,并去除杂质
●溶解核酸于缓冲液或水中。
碱裂解法名词解释
碱裂解法名词解释
碱裂解法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也称为碱水解或碱解。
它是指使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水解反应。
在碱裂解过程中,碱性溶液会与有机物中的酯、醚、酰胺等官能团发生反应,将它们分解成相应的醇、酸、胺等化合物。
碱裂解法常用于有机化学领域,用于分析、合成或转化有机化合物。
它在酯水解、醚水解、酰胺水解等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碱裂解法可以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实现有机化合物的水解,常用于合成醇或酸的反应中。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碱性溶液的强碱性质,碱裂解反应通常具有较高的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因此,在进行碱裂解反应时,需要根据具体反应体系和目标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适当的碱浓度,以确保反应的有效进行和产物的良好选择性。
碱裂解法中三种溶液的成分
碱裂解法中三种溶液的成分
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碱性溶液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裂解,从而得到所需的成分。
在碱裂解法中,常用的三种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和氨水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强碱性溶液,其化学式为NaOH。
在碱裂解法中,氢氧化钠溶液常用于裂解有机物和无机物中的铝、铁、锰等元素。
氢氧化钠溶液的裂解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强碱性会对实验人员的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和伤害,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氢氧化钾溶液是一种强碱性溶液,其化学式为KOH。
与氢氧化钠溶液相比,氢氧化钾溶液的裂解效果更好,但同样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氢氧化钾溶液常用于裂解有机物和无机物中的铜、铅、锌等元素。
氨水溶液是一种弱碱性溶液,其化学式为NH3·H2O。
在碱裂解法中,氨水溶液常用于裂解有机物和无机物中的银、汞、镉等元素。
氨水溶液的裂解效果较弱,但其对实验人员的刺激性较小,使用时相对较为安全。
碱裂解法中常用的三种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和氨水溶液。
这些溶液在裂解不同元素时具有不同的裂解效果和安全性,实验人员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注意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粒DNA的碱裂解法提取与纯化细菌质粒是一类双链、闭环的DNA,大小范围从1kb至200kb以上不等。
各种质粒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的自主复制的遗传成份,通常情况下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质粒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克隆的载体分子,重要的条件是可获得大量纯化的质粒DNA分子。
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可用于质粒DNA的提取,本实验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纯化质粒DNA的方法通常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及共价闭环两个性质。
例如,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聚乙二醇分级沉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相对昂贵或费时。
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DNA,经过苯酚、氯仿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和RNA,所得纯化的质粒DNA已可满足细菌转化、DNA片段的分离和酶切、常规亚克隆及探针标记等要求,故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
一、试剂准备1. 溶液Ⅰ: 50mM葡萄糖,25mM Tris-HCl(pH 8.0),10mM EDTA(pH 8.0)。
1M Tris-HCl(pH 8.0)12.5ml,0.5M EDTA(pH 8.0)10ml,葡萄糖4.730g,加ddH2O至500ml。
在10 lbf/in2高压灭菌15min ,贮存于4℃。
2. 溶液Ⅱ:0.2N NaOH,1% SDS。
2N NaOH 1ml,10%SDS 1ml,加ddH2O至10ml。
使用前临时配置。
3. 溶液Ⅲ:醋酸钾(KAc)缓冲液,pH4.8。
5M KAc 300ml,冰醋酸57.5ml,加ddH2O至500ml。
4℃保存备用。
4. TE:10mM Tris-HCl(pH 8.0),1mM EDTA(pH 8.0)。
1M Tris-HCl(pH 8.0)1ml,0.5M EDTA(pH 8.0)0.2ml,加ddH2O至100ml。
15 lbf/in2高压湿热灭菌20min,4℃保存备用。
5.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6.乙醇(无水乙醇、70%乙醇)7. 5×TBE:Tris 碱54g,硼酸27.5g,EDTA-Na2?2H2O 4.65g,加ddH2O 至1000ml。
15 lbf/in2高压湿热灭菌20min,4℃保存备用。
8.溴化乙锭(EB):10mg/ml9.RNase A(RNA酶A):不含DNA酶(DNase-free) RNase A的10mg/ml,TE配制,沸水加热15min,分装后贮存于-20℃。
10. 6×loading buffer(上样缓冲液):0.25%溴酚蓝,0.25%二甲苯青FF,40%(W/V)蔗糖水溶液。
11. 1% 琼脂糖凝胶:称取1g琼脂糖于三角烧瓶中,加100ml 0.5×TBE,微波炉加热至完全溶化,冷却至60℃左右,加EB母液(10mg/ml)至终浓度0.5μg/ml(注意:EB为强诱变剂,操作时带手套),轻轻摇匀。
缓缓倒入架有梳子的电泳胶板中,勿使有气泡,静置冷却30min以上,轻轻拔出梳子,放入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0.5×TBE),即可上样。
二、操作步骤1. 挑取LB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单菌落,接种于2.0ml LB(含相应抗生素)液体培养基中,37℃、250g振荡培养过夜(约12-14hr)。
2.取1.5ml培养物入微量离心管中,室温离心8000g×1min,弃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使液体尽可能流尽。
3.将细菌沉淀重悬于100μl预冷的溶液Ⅰ中,剧烈振荡,使菌体分散混匀。
4.加200μl新鲜配制的溶液Ⅱ,颠倒数次混匀(不要剧烈振荡),并将离心管放置于冰上2-3min,使细胞膜裂解(溶液Ⅱ为裂解液,故离心管中菌液逐渐变清)。
5.加入150μl预冷的溶液Ⅲ,将管温和颠倒数次混匀,见白色絮状沉淀,可在冰上放置3-5min。
溶液Ⅲ为中和溶液,此时质粒DNA复性,染色体和蛋白质不可逆变性,形成不可溶复合物,同时K+使SDS-蛋白复合物沉淀。
6.加入450μl的苯酚/氯仿/异戊醇,振荡混匀,4℃离心12000g × 10min。
7.小心移出上清于一新微量离心管中,加入2.5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混匀,室温放置2-5min,4℃离心12000g×15min。
8.1ml预冷的70%乙醇洗涤沉淀1-2次,4℃离心8000g×7min,弃上清,将沉淀在室温下晾干。
9.沉淀溶于20μl TE(含RNase A 20μg/ml),37℃水浴30min以降解RNA 分子,-20℃保存备用。
三、质粒DNA的电泳检测观察琼脂凝胶中DNA的最简单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
该物质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的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平面基团,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染料与DNA结合并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染料溶液有所增加。
DNA吸收254nm处的紫外辐射并传递给染料,而被结合的染料本身则在302nm和366nm有光吸收。
这两种情况下,被吸收的能量可在可见光谱红橙区的590nm处重新发射出来。
因此,当凝胶中含有游离溴化乙锭时即可以检测到少量的DNA。
取制备的质粒DNA 1-2μl,加适当loading buffer混匀上样,采用1-5V/cm 的电压,使DNA分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至合适位置,取出凝胶置紫外灯下检测,摄片。
四、注意事项本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重复性好,一般无麻烦。
若所提取质粒DNA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可通过酚/氯仿再次抽提,以清除杂质来解决问题。
------------------------------------------------------------------------------------------λ噬菌体DNA提取λ噬菌体是最早使用的克隆载体,λ噬菌体的基因组是一长度约为50kb的双链DNA分子,它在宿主细胞有两种生活途径,其一是裂解生长,环状DNA分子在细胞内多次复制,合成大量噬菌体基因产物,装配成噬菌体颗粒,裂解宿主菌再进行下一次感染;其二是溶源性生长,即感染细胞内λ噬菌体DNA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DNA中与之一起复制,并遗传给子代细胞,宿主细胞不裂解。
平板培养时,裂解生长形成噬斑。
液体培养时,裂解生长使菌液中宿主菌最后全部被裂解而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颗粒。
经过改造的λ噬菌体克隆位点可插入几到几十kb的外源DNA。
许多cDNA和基因组文库是以λ噬菌体作为克隆载体构建的。
因此,在经文库筛选得到目的克隆后,我们常常需要利用λ噬菌体裂解生长的特点,培养获得大量的噬菌体颗粒,并提取λ噬菌体DNA来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一、试剂准备1. LB液体培养基:胰化蛋白胨(细菌培养用)10g,酵母提取物(细菌培养用)5g,NaCl 10g,加ddH2O 至1000ml,完全溶解,分装小瓶,15lbf/in2高压灭菌20min。
2. 1.5%琼脂LB固体培养基: 称取1.5g琼脂粉放入300ml锥形瓶,加100mlLB,15 lbf/in2 高压灭菌20min,稍冷却,制备平皿。
3. 20%麦芽糖:麦芽糖20g,加ddH2O 至100ml,0.22μm滤膜过滤。
4. SM液:NaCl5.8g,MgSO4?7H2O 2g,1M Tris?CL(PH7.5)50ml,2%明胶5ml,加ddH2O 至1000ml。
15lbf/in2高压灭菌20min。
5. RNase A 10mg/ml,TE配制,沸水浴15min,分装后贮存于-20℃。
6.DNase I 10mg/ml,TE配制,分装后贮存于-20℃。
7. PEG 80008. 10%SDS9.EDTA: 0.5M pH8.03.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4.异丙醇5.无水乙醇、70%乙醇二、操作步骤1.λ噬菌体平板培养⑴用SM液10倍梯度稀释λ噬菌体原种。
⑵取0.1ml各梯度稀释离心到一消毒微量离心管中,加0.2ml新鲜培养的宿主菌,加麦芽糖(0.2%),MgSO4(10mm),37℃温育20min,使噬菌体颗粒吸附于细菌。
⑶取熔化(47℃)0.7%琼脂LB固体培养基3ml与上述管混匀,立即倒入预备(2-4天)的含凝固1.5%琼脂LB固体培养基的平板内,轻轻晃动平板使均匀分布。
⑷37℃培养6-8hr后,观察噬斑形成。
⑸用剪去部分头部的吸头挖取单个噬斑到0.5ml的SM液中,加0.05ml氯仿,震荡。
37℃温育10min。
⑹重复⑴-⑷,获得单个噬斑滴度。
2. λ噬菌体液体培养⑴取2ml新鲜培养的宿主菌,离心,0.4ml LB培养基重悬,加λ噬菌体0.1ml (新鲜获得的单个噬斑,依滴度使之与宿主菌比约1/500-1000)。
⑵加麦芽糖(0.2%),MgSO4(10mM),37℃温育20min,使噬菌体颗粒吸附于细菌。
⑶加到100ml LB液体培养基中,加麦芽糖(0.2%),MgSO4(10mM),37℃摇震培养9-12hr后可见裂解发生。
⑷加0.1ml氯仿,37℃继续摇震培养10-20min。
(二)λ噬菌体DNA提取1.将上述裂解液转移至离心管,离心8000g×10min,去细菌碎片,取上清液。
2.加RNase A、DNaseI 至1μg/ml,37℃温育30min。
3.加9.3g PEG 8000,5.8g NaCl,摇匀至溶解,冰浴1hr或4℃过夜。
4.4℃离心10000g×20min,去上清液。
5.加2ml SM液,充分洗溶管壁及沉淀,移到新微量离心管,加20μl 10%SDS,20μl 0.5M EDTA,68℃15min。
6.加等体积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混匀,离心12000g×5min,取上层液到一新微量离心管,加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混匀,离心12000g×5min。
7.取上层液到一新微量离心管,加等体积异丙醇,混匀,-20℃1hr,4℃离心12000g×10min,去上清液。
8.1ml预冷的70%乙醇洗涤沉淀1-2次,4℃离心8000g×7min,弃上清,将沉淀室温下晾干。
9.沉淀溶于20μl TE,-20℃保存备用。
三、注意事项1.用于裂解的噬菌体、宿主菌为新鲜培养获得时,裂解好、裂解噬菌体收获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