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篇一: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到电功率)于一体的综合性制作活动。
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滑动变阻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也为后面电功率知识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
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较易得的,关键是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片滑动效果是这一制作中的难点。
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目标]1.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个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长度以及滑片滑动效果、接触性等。
2.电源电压的选择及起保护作用的定值电阻大小的确定。
3.模型外观、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电路的布局。
[教具和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
学具:小灯泡(2.5V0.3A)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各种铅笔、电阻丝、导线、金属回形针、干电池若干节、带有各种图案的硬纸片、各种工具、电烙铁等。
[课前准备]为为制作可连续调节亮度的调光灯的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以往学生在小制作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设计的,因此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评析]通过本节课教学实际来看,初步达成了教学的目标。
在此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迸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例如,有的同学将两根铅笔芯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滑道,这样既保证了滑片与铅笔芯的良好接触,又使得滑片在滑动过程中方便,可靠;又例如有的同学就直接利用电位器调节台灯的亮度;有的学生觉得电池所提供的电压不够,消耗得快,就利用废旧电器上的变压器,将家庭电路的电压降到小灯泡能够正常工作的电压,整个装置,只要往插座上一插就可演示,已初步体现出实用性;再例如,不少学生在整个装置的外观上,选择了富有各性背景,有的是一个充满温馨小木屋,有的是一个猫头鹰的双眼等。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案例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案例《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案例》“哎呀,这灯怎么又不亮啦!”我嘟囔着。
那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突然头顶的灯就灭了。
我赶紧喊来妈妈,妈妈看了看说可能是灯泡坏了。
“这可咋办呀,作业还没写完呢!”我着急地说。
妈妈安慰我别着急,然后去找爸爸来帮忙换灯泡。
爸爸来了后,搬来梯子,准备爬上去换灯泡。
我在下面仰头看着,心里充满了好奇。
爸爸一边换着灯泡一边说:“这换灯泡也是有物理知识在里面的哟,你知道不?”我摇摇头,好奇地问:“啥物理知识呀?”爸爸笑着说:“这电流呀,电压呀,就和换灯泡有关系呢。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换好灯泡后,房间一下子又亮堂起来了。
我突然想到,这物理知识还真是无处不在呀!第二天到了学校,我就和同学们说起了这件事。
“嘿,你们知道吗?昨天我家灯泡坏了,我爸换的时候还跟我说有物理知识呢!”我兴奋地说道。
“真的呀?那是什么物理知识呀?”同学小明好奇地问。
“我爸说和电流、电压有关呢。
”我回答道。
“哇,那是不是和我们上的物理课有关系呀?”同学小红说。
“肯定呀!”我接着说,“我就在想,这物理综合实践课要是能研究一下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该多有意思呀!”“对呀对呀!”同学们纷纷附和。
于是,我们一起去找了物理老师,说了我们的想法。
物理老师非常支持我们,还帮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家庭电路的综合实践课案例。
在实践课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有的小组去研究家里各种电器的功率,有的小组去了解电路的布线,还有的小组去做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
我们忙得不亦乐乎,一边做一边讨论。
“嘿,你看这个电器的功率好大呀!”“哇,原来电路是这样布线的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求知欲。
通过这次实践课,我们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我也明白了,物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那些公式和定理,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不就像我们的人生吗?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其实蕴含着无数的奥秘和惊喜,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那些隐藏的美好。
所以呀,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初中物理教学实习教案
初中物理教学实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应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折射定律的内涵。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兴趣。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折射率的概念。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三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题
一、活动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既能传递信息,又能表达情感。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1. 实验器材:钢尺、桌面、橡皮筋、闹钟、空气、玻璃瓶、水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报告、笔记本、白纸、铅笔等。
3. 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室等。
四、活动过程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1)实验目的:观察物体振动时是否产生声音。
(2)实验步骤:① 将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② 用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
③ 观察钢尺振动时是否产生声音。
(3)实验现象:钢尺振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4)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原理(1)实验目的: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实验步骤:① 将橡皮筋紧绷在桌面上。
② 用力拨动橡皮筋,使其振动。
③ 观察橡皮筋振动时,在空气、水和玻璃瓶中声音的传播情况。
(3)实验现象:① 在空气中,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
② 在水中,橡皮筋振动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③ 在玻璃瓶中,橡皮筋振动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4)实验结论:①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②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实验三:探究声音的响度与距离的关系(1)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响度与距离的关系。
(2)实验步骤:① 将闹钟放置在教室的一端。
② 学生站在教室的另一端,用耳朵倾听闹钟的声音。
③ 逐渐增加闹钟与学生的距离,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闹钟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初中物理课外小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初中物理课外小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初中物理课外小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外小制作活动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初中物理课外小制作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设计1、活动目标:通过课外小制作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活动内容:以初中物理知识点为基础,设计一系列的小制作活动,如制作简易验电器、自制望远镜、制作电池等。
3、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安排在周末或放学后,共计4周时间。
4、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或物理教室。
5、参与人员:全体初中物理学生。
三、活动实施1、安全注意事项: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遵守实验室或教室的安全规定。
2、教师指导:安排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参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鼓励他们发挥创新思维,共同完成任务。
四、活动成果展示1、成果展示时间:活动结束后,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成果展示。
2、展示内容:各小组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评价机制:设立评价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总结通过初中物理课外小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活动的成功实施也为其他学科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教育改革的趋势,设计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力的认识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和分类,培养学生对力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2)介绍力的分类,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3)进行力的实验,如拔河比赛、抛物线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和作用;(2)介绍力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力;(3)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和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惯性的理解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惯性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2)介绍惯性的应用,如汽车安全带的作用等;(3)进行惯性的实验,如硬币跳跃实验、小车滑行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惯性的存在和作用;(2)介绍惯性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惯性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3)组织学生进行惯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惯性的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摩擦力的探究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介绍摩擦力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系统等;(3)进行摩擦力的实验,如滑轮组实验、摩擦力计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和计算方式;(2)介绍摩擦力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3)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和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四章:简单机械的使用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认识。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实践教案一、活动背景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设计了这次初中物理电学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电学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掌握简单的电路连接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掌握简单的电路连接方法。
2. 活动难点: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能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四、活动准备1. 器材准备: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灯泡、导线、开关等。
2. 场地准备:实验室或教室。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电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讨影响电流、电压、电阻的因素。
4. 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如灯泡亮度的调节、电路故障的排查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供指导。
5.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
2. 同伴评价:同伴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报告撰写、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综合评分。
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
4.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征3. 声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声音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产生的理解。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
三、学习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老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声音传播的现象。
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四、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三个特征。
五、综合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声音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活动心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
3. 学生能独立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合作,分享活动心得。
初中八年级物理:“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教材定制/提高课堂效率/内容可修改Desig n and Impleme ntati on of Cases for Comprehe 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Safe Electricity and Home Circuit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教材说明: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主要用途为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包含电学、光学、力学的应用,使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能严谨地思考,有更多良好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在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自主的、开放的、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活动过程一般包括:选择课题、制订方案、实施、总结、交流五个阶段。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从历年农村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
因此当前农村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因此我们设计了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让学生列举家庭用电与农业用电的事实:列举常见的触电现象,并加以归纳分类;寻找农村用电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归纳出当前农村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培养学生自觉的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分享学习成果的态度。
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探究与创新的欲望。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元件的作用,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教学内容1.电路元件的认识:灯泡、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等。
2.电路连接方法:串并联电路。
3.实验操作: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电路元件的认识,电路连接方法,实验操作。
2.难点:电路连接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展示一盏普通台灯,提问:这盏台灯的亮度能否调节?如何调节?(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盏可调节亮度的台灯?2.电路元件的认识(1)展示电路元件,介绍各元件的作用及特点。
(2)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电路元件的认识。
3.电路连接方法(1)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示范如何连接电路,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电路图。
4.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完成实验后,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5.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2)如何提高小台灯的亮度?(3)如何降低小台灯的能耗?(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电路元件的认识程度。
2.学生电路连接的准确性。
3.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4.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电路元件的认识较为深入,电路连接方法掌握得也比较熟练。
2.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3.学生在问题与讨论环节,表现出较高的思维活跃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掌握不够,导致电路连接错误。
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篇1】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感知重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力方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了解重力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建构知识;(2)通过体验和观察,感知重力方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能力;(3)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设问释疑,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2)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重力”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
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物理课堂必须承担的责任这节课,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不同或认知匹配的情境,培养学生发问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及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环节,得出结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应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
教学难点:(1)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3)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活动内容:(1)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如提重物、抛物等。
(2)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如摩擦生热、水沸腾等。
(3)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影子、镜子等。
3.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二、活动主题:简单的机械制作1. 活动目的:通过制作简单的机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活动内容:(1) 学习并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种简单机械进行制作。
(3) 展示并介绍制作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活动步骤:(1) 讲解并演示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机械进行制作,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3) 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4) 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体会。
三、活动主题:家庭物理实验1. 活动目的:通过家庭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活动内容:(1) 学习并理解家庭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在家中进行物理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活动步骤:(1) 讲解并演示家庭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发现。
四、活动主题:环境保护与物理1.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物理知识水平。
2. 活动内容:(1) 学习并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物理关系的知识。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综合实践活动-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综合实践活动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以及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掌握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法,以及如何调节亮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小台灯、滑动变阻器、导线、灯泡、开关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相同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台灯,了解小台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 讲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解释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和应用。
3. 讲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接线方法: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灯泡的亮度。
讲解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法,包括连接电源、小台灯、灯泡和开关。
4.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例题讲解:通过实际操作,讲解如何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调节灯泡的亮度,并观察亮度的变化。
7.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述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及其应用。
答案: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
串联适用于小电流、高电压的场合,如照明电路;并联适用于大电流、低电压的场合,如电脑电源。
题目2:请解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其接线方法。
答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灯泡的亮度。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法包括连接电源、小台灯、灯泡和开关。
题目3:请演示如何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
答案: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位置,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调节电流的大小,实现灯泡亮度的调节。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实践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实践教案我设计这节声现象综合实践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现象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和声音的特征,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实验器材和相关的学习资料。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
我会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一个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让学生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闹钟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观察音调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音调的变化规律后,我会引导他们进行一个实践活动,让他们用手拍打桌子,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听辨,区分不同乐器的音色。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了解到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在这节课的活动中,我会特别强调声音的传播过程和声音的特征,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通过观察和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在课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少噪音污染,如何选择合适的乐器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节声现象综合实践课,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声现象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及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掌握光速的测量方法,能运用光速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光速的测量方法4. 光速公式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二、探究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光速公式v = fλ 分析光速与频率、波长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常数的原因。
3. 教师总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三、探究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介质的光密度有关?2.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光速的测量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光速的测量方法,如: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光纤通信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意见。
五、光速公式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光速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义?2. 学生举例说明光速公式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3. 教师总结:光速公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下次活动的期待。
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课题照相机(模型)滨海县八巨镇初级中学王琳惠[活动意图]1. 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身边容易找到学生们能够配合。
2.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照相机原理和成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外形设计,性能等方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物理的兴趣。
3. 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部形状,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上的满足。
[活动目标]1.会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作一个照相机模型。
知道照相机的原理及成像性质。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活动重点和难点]1.照相机镜头的选择;镜头的固定,如何成像清晰,成像的性质。
2.相机的长度如何确定。
3.模型外观。
[教具和学具]教具:多媒体。
学具:各种透镜,各种图案的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半透明塑料膜或蜡纸。
[课前准备]为制作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半成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照相机,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做一个简单的照相机?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模型。
大家看到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创意,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找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学生由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
对创造性的想法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鼓励。
)二、设计与制作:现在请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
1.你选用哪种透镜来做相机的镜头?(怎样测出手中透镜的焦距)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作相机底片?3.如何使“底片”上像清晰?(像距如何确定)4.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如何使像仍能清晰的出现在“底片”上?5.学生讨论:决定产品名称和应具有的功能。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教案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风能的利用和转换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学习风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2. 制作小风车,观察风车的工作原理。
3. 分析风车转速与风力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1. 学生:提前了解风能相关知识,准备制作小风车的材料。
2.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视频等。
3. 器材: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牙签、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PPT或视频介绍风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1.2 引导学生思考风能如何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制作小风车(15分钟)2.1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制作方法,用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小风车。
2.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观察风车工作原理(10分钟)3.1 学生将制作好的小风车放在桌子上,观察风车在风力作用下的转动情况。
3.2 学生描述风车转动的过程,并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
4. 分析风车转速与风力的关系(10分钟)4.1 学生用自己的小风车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风力下风车的转速。
4.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风车转速与风力的关系。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实验结果。
5.2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和实验情况进行点评,给出改进意见。
六、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大型的风车,观察其在工作中的性能。
2. 学生可以调查风能在家乡的应用情况,了解风力发电的相关知识。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物品伤害自己或他人。
2.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通过本次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风能的原理及其应用,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自制霜主题综合实践的主题
很高兴获得您的指定主题:初中物理自制霜主题综合实践。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富有探索性的主题,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逐步深入探讨的方式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简介在初中物理课程中,自制霜实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这个主题,学生将能够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
这种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践步骤1.准备材料:在进行自制霜实践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如盐、冰块、塑料瓶等。
2.制作霜: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学生们将材料进行组合,生成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并记录下整个过程。
3.观察与总结:当霜生成后,学生需要详细观察其特点,并且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产生霜的物理原理。
三、实践意义通过自制霜实践,学生们能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初中物理自制霜主题综合实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知识所描述的现象,这种体验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这种实践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我个人认为这种综合实践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本次自制霜实践,学生们充分了解了霜的形成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物理知识的乐趣。
这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如果您还有其他需要更深入了解的主题或概念,也欢迎随时告诉我,我会竭尽所能地为您撰写高质量的文章。
初中物理自制霜实践是一项非常有趣和富有启发性的活动,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还可以锻炼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我将从实践步骤、实践意义和个人观点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江都区 @@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物理教案2013.9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到电功率)于一体的综合性制作活动。
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滑动变阻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也为后面电功率知识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
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较易得的,关键是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片滑动效果是这一制作中的难点。
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目标]1.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个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长度以及滑片滑动效果、接触性等。
2.电源电压的选择及起保护作用的定值电阻大小的确定。
3.模型外观、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电路的布局。
[教具和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
学具:小灯泡(2.5V0.3A)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各种铅笔、电阻丝、导线、金属回形针、干电池若干节、带有各种图案的硬纸片、各种工具、电烙铁等。
[课前准备]为为制作可连续调节亮度的调光灯的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教学目的: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自行车的构造和它对应的物理原理。
2、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动力。
3、让学生亲身参与,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变为有趣的综合实践。
4、结合自行车的构造和交通案例,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找出自行车中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找出自行车中的压强。
难点:找出自行车中的压强。
引入新课师: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是公认的“自行车王国”。
作为一种最普及最方便的代步工具,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就我们中学生而言,也与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骑车,或许我们都会,但要系统、详尽地解释其中的物理知识,未必人人都能够做到。
为了明确这些问题,也为了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选择此课题作为本节综合实践课的课题。
当然,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本节课重点针对我们初二物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现在同学们打开书本和开动脑筋,让我们一起进入探索之旅。
教学过程认识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师:观察自行车,说说其结构。
生:(1)车把、前叉、前轮、前轴和后轴、后轮组成执行部分,起导向和行驶的作用。
(2)脚蹬、中轴、链条、飞轮等部件组成传动部分,推动车子前进。
(3)前后闸部件组成控制部分,骑行者可以随时操控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或停止。
这三部分通过车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师:请同学现场演示,并做示范动作。
生:部分同学现场演示。
二、认识自行车中的摩擦(1)增大有益的摩擦师:自行车中的摩擦很多,有的是有益摩擦,有的是有害摩擦,比如:轮胎表面的粗糙不平、橡胶紧套车把、刹车系统等等都是有益摩擦,同学们找一找并感受一下。
生:同学现场演示,并做示范动作,教师在旁边引导为辅,并找出更多的有益摩擦。
要求:学生能具体指出它的对应部件,并说明它的物理原理(2)减小有害的摩擦师:有害摩擦叶很多比如:车轮设计成圆形、各转动部件都要加注润滑油等等,请同学们找出更多的有害摩擦并说明它的物理原理。
生:现场演示,并做示范动作,找出有害摩擦,并说明原理,找出解决方案。
三、认识自行车中的压强师:行车中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压强就在自行车中有很多应用和防止,比如:车座为何设计成宽大的形状?螺丝和螺栓之间为何要增加垫片?现在就请同学们找出更多的这方面知识。
(这个问题比较难,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根据情况要适时给予表扬)生:几位同学一组,互相讨论认识自行车中的压强,并说明原理。
四、结合自行车的构造和交通案例,进行安全教育师:请同学们找出自行车中有关行驶安全的部件设计生:前后车架和脚踏板上的反光镜、车铃、轮胎上的限载标志等等。
师:结合交通案例、法规让同学们指出自已平时骑车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改正的措施。
生:分组讨论。
五、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必需的工具,让学生分组比赛装卸自行车的前后轮等一些简单的部件,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变为有趣的综合实践。
六、师生总结老师相信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一定会对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学习物理有了更大的兴趣。
同学们,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要你们去留心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你们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的痕迹,当你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时候,你们会感到很快乐,学习也就更有动力了。
最后,祝同学们学有所成!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
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
2.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敢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新课教学:教师引导一、导入师: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为了能够学以致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并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二、实践应用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阅读部分的内容。
了解简单机械的发展史。
2、提问:吊车实质上是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3、探究:绞车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组合?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4、提问:你还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简单机械的知识?三、实践操作1.要求学生自行探究、设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出示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1)达到活动的基本要求的程度(2)模型设计新颖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时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3)模型制作的工艺水平(4)活动成果展示2.学生小组合作,自由探究出示活动评价表格:(1)提问:你们准备用哪些简单机械进行组合?需要用到哪些器材?画出设计方案图。
(2)自行设计表格,测出用该机械提升重物所需的拉力与物重之比以及机械效率。
3.班上展示各组的工作成果。
4.根据全班拟定的评价标准,为各组的表现打分。
讨论: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设计思路,你们制作的机械模型有什么特点?还存在什么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业布置: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制作水果电池科技实践活动科技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课程组织形态。
让学生从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进行科学方法启蒙。
依据我校的现实条件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具有一定的初中物理学电学基础),本着充分挖掘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切合实际的青少年科学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以下就是某次制作水果电池科技实践活动的报告材料。
【实践目的】1、请学生收集有关电池的种类、应用、危害、和制作方面的相关材料;2、让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将不同水果或蔬菜作为实验对象,测量电压,了解它们可当做电池的现象。
3、课内外结合,通过对周围生活世界现象或事件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经验。
培养勇于探索、创新、动手动脑的科学实践能力。
【器材准备】1、关于电池的种类、应用、危害、和制作方面的相关资料;2、水果(柑橘、苹果、猕猴桃、土豆、蕃茄、蔬菜等)、铜条(2CM×4.5CM)、锌条或镁条(2CM×4.5CM)、铅笔芯(3-5CM)、电压表(准确到0.01V)、小电珠(额定电压2.5V)、砂纸、电烙铁、松香、焊锡、导线若干、鳄鱼夹2只。
3、教师用:万用表、电子表、小起子【实践过程】1.学生交流对电池的认识学生C谈电池的种类:。
目前我国市场上每年大约销售70亿只电池;所使用的电池种类也越来越多,如铅酸蓄电池、碱锰干电池、碱性干电池和镍氢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镉-氧化银电池、锌-氧化汞电池、燃料电池、钠硫电池、固体电解质电池、热激活电池、水激活电池等等。
我国电池生产的主要产品是锌锰电池和镉镍电池。
学生S谈有关电池的应用领域:(1)日常生活中:手电筒,电子表,电动玩具,电视机、VCD、DVD、空调器等电器的遥控器等一般用干电池和纽扣电池;(2)随身听,复读机,手机中的可充电电池;(3)电动车、汽车、摩托车中的蓄电池等。
(4)用于科学实验,如航空航天中的氢氧燃烧电池。
2. 学生制作柑橘电池的实践步骤1). 磨焊用砂纸将各种金属、导线接头、铅笔芯(石墨)等磨亮去锈;并将一些导线焊接到金属条、铅笔芯上。
2). 滚压先用手掌把一只柑橘在桌面上滚压以破坏其内部组织。
用力要适当,既要达到破坏其内部组织的目的,又不要让柑橘表皮破损以至于汁液渗透出来。
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滚压时的用力感受。
3). 插条将铜条和锌条平行插入柑橘中深约3CM左右,两金属条平行间距小于5mm为宜。
插入动作要慢一些,以避免柑橘汁液大量溢出(插金属条时以斜插入为好)。
4). 连接将电子表串联入学生做好的电池中,让学生们观察电子表的工作情况。
现象:有的小组的水果电池,使电子表略有数字闪烁,时有时无;而有的小组所制电池,电子表根本不工作。
5). 探究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电子表数字时有时无,或根本不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代表:原因可能是:电子表本身有损坏或极性接反;导线焊接不牢或电路中有断路发生;电压不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是电压不足。
电子表的工作电压一般要1.5V左右。
用电压表测出让电子表数字时有时无的电池,电压是0.92V;而电子表不工作的供电水果电池电压只有0.53V。
(培养勇于探索、创新、动手动脑的科学实践能力。
)学生:那么我们可以用串联电池的方法来解决电压不足问题。
于是学生们很兴奋地进行实践,果然发现用两到三只柑橘电池串联作供电电源后,电子表正常工作起来。
大家顿时情绪激动起来。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是以质疑、研究、发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或规律为目的的活动。
在参与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好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