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防治方法
02
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1.5×10/L)或粒细胞缺乏(<1.5×10/L)时用CSF至白细胞数再次恢复到10,000/mm3。 部分患者用CSF可能引起骨痛,用镇痛药或停药后可缓解。
治疗:
使用CSF
粒细胞输注标准:
输注粒细胞
粒细胞输注标准: ANC<500/mm3 伴严重感染应用适当的抗菌素24~48小时无效; ANC<500/mm3 伴不明原因发热用广谱抗菌素无效; 骨髓严重抑制时,输注异体WBC可能会出现致命的输血性移植物抗宿主/tGVHD。 粒细胞数>500/mm3或感染控制即应停止输注粒细胞。 输注粒细胞可能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用消炎镇痛药可缓解。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及防治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者:
化疗药物作为细胞毒的药物,选择性不高,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增生活跃的骨髓、胃肠道粘膜、生殖细胞、毛发和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种类
内容
治疗因素
抗肿瘤药物(种类、剂量、应用方式)
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组成、用药顺序等)
患者因素
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并放疗等)
与末次治疗的间隔时间
全身状况、年龄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因素
化疗不良反应的分类
分类方式
类别
内容
按时间
急性
用药后1~2周内的毒副作用
亚急性
用药后2周至3个月的毒副作用
慢性
超过3个月的毒副作用
02
改变给药方法
03
治疗原则
博来霉素——肺损伤
01
丝裂霉素——肺纤维化
抗肿瘤药物简介、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案介绍PPT
适当休息、调整作息时间、进行 适度的运动等。
常见副作血等。
处理方案
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必要时进行输血或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等。
03
处理抗肿瘤药物副作用的方案
恶心和呕吐的处理方案
药物治疗
使用止吐药,如5-HT3受 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 以缓解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饮食调整
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 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 饱。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 其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助 于减轻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疲劳和乏力的处理方案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如B族 维生素、铁剂等,以缓解疲劳和 乏力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运 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分子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靶点,如单克隆抗体、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等。
免疫疗法药物
通过激活或调节免疫系统,增强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如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等。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干扰 蛋白质合成等方式,直接杀死或阻止 肿瘤细胞生长。
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靶向治疗药物
如曲妥珠单抗、厄洛替尼 等,针对特定癌症的基因 突变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药物
如PD-1抑制剂、CAR-T细 胞疗法等,通过激活患者 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 症。
常见副作用:恶心和呕吐
症状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处理方案
使用止吐药、调整饮食、保持水分充足等。
常见副作用:疲劳和乏力
症状
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睡眠障碍 等。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共35张PPT】
迟发性腹泻的处理
? 治疗:如治疗不当,腹泻可危及生命,尤其对于合
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
? 处理:一旦出现稀便、水样便或异常肠蠕动,必须 立即开始洛哌丁胺治疗。首次稀便或水样便后立即 服用 4mg ,以后每 2 小时 2mg ,,至少 12 小时,直
到腹泻停止后服用 12 小时,但总的服用时间一般不 超过 48 小时。
? 现有的化疗药物大多对正常组织也产生一定的毒性
和损害,尤其对增殖旺盛的正常组织如口腔黏膜的
损害较大,导致口腔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可高达
66% ,其中 50% 的患者需要治疗。
黏膜炎发生机理
? 消化道上皮细胞更新受到抑制,可使从口腔到肛门 的整个消化道黏膜变薄,易于产生继发感染,如口
角炎、舌炎、肠炎、直肠炎等,可引起消化道溃疡
吉西他滨使用前、中应用地塞米松可防止皮肤反应。
子宫内膜增厚
? 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对绝经后的子宫内膜表现为雌
激素受体激动剂,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但不引起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升
高,其对绝经前妇女乳腺组织和子宫内膜表现出抗 雌激素作用。
子宫内膜增厚的处理
? 治疗: 使用上述药物治疗乳腺癌时,应每 3 月复查子宫内膜
迟发性腹泻的处理
? 处理:如迟发性腹泻为Ⅳ度或使用洛哌丁胺已超过 48 小时,除住院补液、抗生素预防、胃肠外支持治 疗外,还需改用其他抗腹泻治疗,如生长抑素。
? 预防:洛哌丁胺不应用于预防给药。出现严重腹泻 的患者,在下一周期用药应减量 20%-25% 。
胃肠道穿孔的治疗与预防
? 药物治疗可使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胃肠道穿孔,特 别是治疗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抗 VEGF 的 靶向治疗药物易引起穿孔,如贝伐单抗,发生率在
抗肿瘤药的副作用
抗肿瘤药的副作用在临床应用时,考虑目前的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大,就像一把“双刃剑”,应在慎重选择有效药物的基础上密切观察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那抗肿瘤药的副作用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肿瘤药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抗肿瘤药的副作用骨髓抑制作用多数抗肿瘤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
通常依次影响到白细胞(尤其粒细胞)、血小板的数目减少,最后影响血红蛋白,出现全血性减少。
白细胞减少的后果多较严重,应及时进行积极处理:①减量或停药。
当白细胞减少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防止过度抑制。
②使用升白细胞药。
瑞血新、吉粒芬、惠尔血、吉巨芬和利血生等。
③补充血液成分。
小剂量多次输新鲜血,输白细胞、血小板或白蛋白。
④预防感染。
对严重骨髓抑制的病人,应严密保护性隔离,抗生素应用等。
胃肠道毒性①恶性呕吐。
是肿瘤化疗最常见的早期反应,发生率65-85%。
这不但影响病人的情绪和进食,甚至造成营养、代谢障碍和其他并发症。
化疗所致呕吐包括急性呕吐、持续性或迟发性呕吐和可预现的呕吐。
治疗:目前以5-HT3受体拮抗剂效果最好,常用药物格拉司琼(欧智宁、康泉)、昂丹司琼(恩丹西酮、枢复宁)及托烷司琼(欧必停、赛格恩)等。
②黏膜炎。
化疗药物可引起口腔、舌、咽喉、食管等粘膜的炎症反应,出现红斑、溃疡、出血和疼痛。
护理很重要,要保持口腔温润和清洁。
可口服制菌毒素,用5%碳酸氢钠,3%双氯水漱口。
严重口腔炎应停用化疗,积极应用抗菌素和支持治疗。
③其他。
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和便秘等,处理主要是调整剂量方案,必要时停药,并及时对症处理。
其他器官毒性①皮肤毒性。
最常见的是脱发,与应用药物、给药剂量和时间及个体差异有关。
停药后可再生,且头发较前更黑更好。
主要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其他皮肤副作用,如血管外渗所致的局部皮肤坏死,色素沉着及皮疹等要注意观察和预防。
②肝脏毒性。
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暂时升高,常见的肝损害组织学改变则有脂肪浸润、肝细胞坏死、肝内胆汁淤积,甚至肝硬化。
化疗副作用分级及处理措施指引
化疗副作用分级及处理措施指引肿瘤化疗是目前常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药物靶点存在非绝对特异性,肿瘤细胞被杀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无法逃脱化疗药物的“误伤”,患者出现化疗副反应。
常见的化疗药物副作用主要有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骨髓抑制、胃肠毒性、免疫抑制、肾毒性、心脏毒性、脱发。
一、胃肠毒性胃肠毒性的表现大多数化疗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口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腹泻、胃肠出血及腹痛。
恶心呕吐是常见的、可预见和可预防的胃肠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根据催吐潜能可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轻微4个催吐风险等级,是指不予预防处理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0%、30%~90%、10%~30%和<10%。
不同的化疗药物催吐效应不同,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提前了解药物的催吐潜能,根据病情和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有效且能耐受的化疗方案。
恶心呕吐的药物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案除了恶心呕吐,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diairhea,CID)也是一种常见胃肠毒副反应。
C1D会导致水电紊乱、脱水、感染,严重可致休克、死亡。
氟尿喀咤、伊立替康,羟基喜树碱、卡培他滨等是常见导致C1D的药物。
国际抗癌协会将C1D 分为0-5级,相应的治疗方案见下表:如果使用伊立替康,可在使用前检测UGTIA1基因致预测腹泻的发生率,纯合子突变型UGT1AI7/7、杂合子UGTIAI6/7、野生型UGTIA16/6导致3〜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7.6%、18.5%、6.9%o二、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的表现分级骨髓抑制在早期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严重时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多数患者会表现为乏力、抵抗力下降、出血等表现。
根据临床血液学检查,骨髓抑制由轻到重分为4级,如下表: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不同药物或化疗方案引起骨髓抑制的程度不同,患者因素如高龄且接受全量化疗、骨髓受侵、肝肾功能异常、免疫抑制状态、近期进行手术、既往放化疗等都是出现骨髓移植的高危因素。
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米托蒽醌 安全系数为表阿霉素的2倍
6.肝功能损伤
病理改变
机制
代表药物
肝细胞损伤坏 死
肝纤维化
抗肿瘤药物或其代谢产 物对肝细胞的急性、直 接作用
不明
L-ASP、MTX、、 MTX(小剂量长期应用)
静脉闭塞
抗肿瘤药物引起肝静脉 内皮细胞损伤,导致非 血栓性静脉闭塞,进而 发生小叶中心出血,肝 细胞坏死
1988年;NCI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 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及其他众多小 组成立了NCI-CTC修订委员会;对CTC标准 进行修订和更新;制订了CTC v2.0&
2003年;美国NCI对CTC v2.0进行了 修订;发布了CTCAE v3.0;共包含1059项不 良反应条目&CTCAE v3.0增加了不良反应 的简称;并对每一种不良反应的严重度从1~ 5级进行了特定的临床描述;新增了“死亡” 这一级别&
1200mg/m2和1100mg/m2; ●BLM、MMC等肺毒性发生率高的药物避免联合使用或与放
疗同时应用; ●一旦发生肺毒性应立即停药;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逐
渐减量并维持足够长时间;配合有效抗生素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 以及低氧流量吸入均有助于肺毒性的治疗&
药物 DDP CBP BCNU CTX IFO MTX MMC
3级不良反应是指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通常症状复杂;需要进行 外科手术或住院治疗等积极的干预治疗;
4级不良反应是指可能对生命构成潜在威 胁的不良反应;这类反应往往可致残;甚至导 致器官损害或器官功能的丧失;
5级不良反应是指死亡&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抗癌药物的不断研制,肿瘤化疗的广泛应用,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目有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具有损害作用。
成为限制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主要问题。
因此,尽早地预测毒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及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骨髓抑制大多数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且常为剂量限制性毒性。
由于血细胞半衰期不同,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
1.粒细胞减少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
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
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
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
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
当粒细胞降低于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啬,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
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基因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配合舯瘤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G-CSF和GM-CSF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成和向外周血释放,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外周血象的恢复。
2.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当血小板低于2万,内脏出血的危险性加大;当血小板低于1万时,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胃肠道大出血,对于化疗引起的血小板显著减少,可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例如强的松10mg,每日1~2次),并给予血小板悬液输注。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处理
腹泻的处理
¾ 停止化疗 ¾ 应用止泻药 ¾ 抗感染治疗 ¾ 营养支持,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开普拓 所致腹泻的处理原则
急性胆碱能综合征
¾在静注开始后24小时内出现急性腹痛、腹
泻、出汗、流泪、流涎、结膜炎、鼻炎、低 血压、血管舒张、寒战、全身不适、头晕、 视力障碍、瞳孔缩小等
¾处理方法:阿托品*,0.25
¾ 5-HTR3拮抗剂(口服或静脉)+激素是标准治
疗
高致吐性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呕吐
¾ 迟发性呕吐:
z
发生机制与急性呕吐不同,与5-HTR3关系不密 切, 5-HTR3拮抗剂效果不佳。
• • • • • DXM单药>安慰剂 5-HTR3拮抗剂+DXM=DXM单药 5-HTR3拮抗剂+DXM> 5-HTR3拮抗剂单药 灭吐灵+DXM >DXM单药和安慰剂 灭吐灵(20mg qid)+DXM(8mg bid) d2-5控制率=50%
z
DXM标准剂量=20mg/次
J Clin Oncol 1998;16:2937–42.
中高度致吐性药物引起的急性呕吐
¾ 5-HTR3拮抗剂(5HTR3 antagonist)组合
z z z z z
单用5-HTR3拮抗剂=70% 5-HTR3拮抗剂>单用灭吐灵 5-HTR3拮抗剂+激素=95% 各种5-HTR3拮抗剂疗效相似 静脉用药与口服用药疗效相似
化疗导致呕吐的治疗的新进展
¾ 神经激肽-1 (neurokinin-1, NK-1)受体的抑
制剂
z
z
z
P物质 (Substance P, SP)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 统常见的神经递质 在消化道P物质能选择性与 NK-1受体结合诱导 出现呕吐反应 阻断NK-1受体与SP结合能阻断呕吐的发生。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清洁和湿润,每日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睡前及晨起用软毛牙刷仔细清洁口腔,动作轻柔,避免口腔黏膜及牙龈的机械性损伤。
(2)若有真菌感染应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制霉菌素含服,同时给予5%碳酸氢钠漱口。
(3)若疑有厌氧菌感染可以用3%过氧化氢溶液漱口。
(4)若已发生溃疡可用甲紫溶液、锡类散或养阴生肌散涂于患处,还可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或取15ml含漱30秒钟,每隔3小时1次,或用奴弗卡因2支、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16万单位配置于生理盐水500ml中,分次含漱,都可用于餐前止痛。
7)输液前宣教:在输液前应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通畅,教会患者关闭输液器水止阀,及时呼叫护士,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渗出量。
1.2.2发生外渗,应及时给予处理: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通知医生,通过原输液针给予相应解毒剂(若针已穿出血管则通过皮下注射给予解毒剂),拔针,避免不适当的压力;建议抬高病变肢体至少48小时。
(5)便秘、食欲减退等可对症治疗,如给予麻仁润肠丸治疗便秘,孕酮类药物促进食欲等。
(6)持续性腹泻需要治疗,密切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时做常规检查,监测水电解质,及时给予止泻、补液治疗,减少其脱水、热量摄取不足的发生。
(8)若出现腹胀或肠鸣音减弱,疑有肠梗阻发生者,应及时行胃肠减压。
参考文献
[1]李晓玲;舒适护理对高龄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2]宋红荣;白凤枝;霍海燕;李小青;师艳平;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防护[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7期.
(5)患者发生呕吐时应给予帮助,如轻拍背、递给容器及漱口溶液等,帮助其取舒适体位,保持床单位及衣物整洁。
抗肿瘤内科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紫杉醇 多西他赛 (iv & 口服)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培美曲塞 CPT-11 VP-16 5-Fu 阿糖胞苷 (低剂量) 100-200 mg/m2 甲氨蝶呤 50-250 mg/m2 丝裂霉素 氨磷汀≤300 mg/m2 多柔比星脂质体 贝沙罗汀 米托蒽醌 尼罗替尼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 Vorinostat Ixabepilone
24小时内发作2~5次;需要静脉输液<24小时
24小时内发作1次
呕吐
死亡
危及生命的后果
口腔摄入的卡路里或液体不足;需要静脉输液、管饲饮食或TPN ≥24小时
口腔摄入量减少,没有明显的体重下降、脱水或营养不良;需要静脉输液<24小时
食欲丧失,饮食习惯没有改变
恶心
5
4
3
2
1
不良事件
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的化疗药物
Granisetron
与5-HT3受体亲和性特别高 起效快,可在呕吐期间使用 对强致吐性药物有很好的抗吐作用 可连续使用多周期,耐受性高 剂量单一,不需调整,使用方便 病人愿意选择 无锥体外系反应 不良反应:头痛、便秘、皮疹、肝酶
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的特点
与5-HT3受体的亲和力较已有的其它5-HT3拮抗剂强30-100倍 药物血浆半衰期长达40小时 临床疗效: 对急性恶心/呕吐的控制率并不优于第一代拮抗剂, 对中度和重度致吐性化疗药物所致迟发性呕吐的控制率明显好于第一代拮抗剂 副作用与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相似 FDA批准的适应症 2003.7.25 中高致吐性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呕吐 中重度致吐性化疗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呕吐 2008.2.9 术后恶心呕吐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14
HIGH (高度致吐风险)
AC方案(蒽环类+环磷酰胺) 顺铂 ≥ 50 mg/m2 环磷酰胺 > 1500 mg/m2 卡莫司汀 > 250 mg/m2 六甲蜜胺 氮烯咪胺 氮芥 丙卡巴肼(口服) 链脲霉素
MODERATE (中度致吐风险)
顺铂 < 50 mg/m2 卡铂 奥沙利铂 > 75 mg/m2 伊立替康 长春瑞滨 (口服) 阿霉素 表阿霉素 环磷酰胺≤1500 mg/m2 环磷酰胺 (口服) 异环磷酰胺 白消安 > 4 mg/d 阿糖胞苷 > 1 g/m2 阿扎胞苷
4
.
立即停止注射,制动并保留注射针头
尽量回抽残留药物
注入皮质激素,并拔掉针头 可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止痛药 物、相应解毒剂,避免局部按压
据所用抗癌药物 疼痛剧烈者可用2%利多卡因局封, 进行冷敷或热敷 可反复多次直至疼痛消失
抬高患肢
密切观察及随访,出现溃疡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锻炼
LOW (轻度致吐风险)
紫杉醇 多西他赛 (iv & 口服)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培美曲塞 CPT-11 VP-16 5-Fu 阿糖胞苷 (低剂量) 100-200 mg/m2 甲氨蝶呤 50-250 mg/m2 丝裂霉素 氨磷汀≤300 mg/m2 多柔比星脂质体 贝沙罗汀 米托蒽醌 尼罗替尼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 Vorinostat Ixabepilone
高度 中度
AC 非AC
低度
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阿瑞 地塞米松 d2.3+阿瑞吡坦 d2.3 吡坦
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阿瑞 阿瑞吡坦 d2.3 吡坦
抗肿瘤药物肝脏毒性患者的健康教育
抗肿瘤药物肝脏毒性患者的健康教育
1.发病机制
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毒性主要途径有三:①直接损伤肝细胞。
②导致肝脏基础疾病加重,特别是病毒性肝炎。
③由于潜在的肝脏疾病改变抗肿瘤药物的代谢,导致其体内代谢时间延长,副作用增加。
2.主要表现
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轻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大、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严重者出现黄疸甚至急性重型肝炎。
3.主要药物
MTX、CTX、氮芥、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等。
4.处理措施
(1)化疗患者应预先了解病史,包括用药史,有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或减量使用抗肿瘤药。
化疗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包括AKP、GT等酶学测定。
(2)一般而论,肝细胞损伤,特别是用药后短期内出现的转氨酶升高,多属一过性,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联苯双酯、谷胱甘肽、易善复、甘草酸二铵、葡醛内酯等有助于转氨酶恢复正常。
(3)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休息,饮食应清淡,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人,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加重肝脏负担。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抗癌药物的不断研制,肿瘤化疗的广泛应用,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目有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具有损害作用。
成为限制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主要问题。
因此,尽早地预测毒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及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骨髓抑制大多数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且常为剂量限制性毒性。
由于血细胞半衰期不同,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
1.粒细胞减少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
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
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
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
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
当粒细胞降低于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啬,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
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基因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配合舯瘤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G-CSF和GM-CSF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成和向外周血释放,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外周血象的恢复。
2.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当血小板低于2万,内脏出血的危险性加大;当血小板低于1万时,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胃肠道大出血,对于化疗引起的血小板显著减少,可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例如强的松10mg,每日1~2次),并给予血小板悬液输注。
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和管理策略
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和管理策略中文摘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针对不同的副作用,需要有相应的管理策略。
本文将探讨抗肿瘤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及其管理策略,以提高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副作用,管理策略。
英文摘要The use of antitumor drugs may lead to a series of adverse effects. These adverse effects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patients.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required for different adverse eff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on adverse effects of antitumor drugs and their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titumor drug treatment.Keywords: antitumor drugs, adverse effects, management strategies.小标题一:消化系统副作用及管理策略抗肿瘤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采取一些措施可以减轻或预防这些症状。
管理策略包括:早期干预、口服液体以及饮食调节。
小标题二:皮肤反应及管理策略某些抗肿瘤药物可能引起皮肤损伤和变化,包括皮疹、干燥和瘙痒等。
对于不同的皮肤反应,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保湿霜、减少皮肤受刺激等。
小标题三:神经系统副作用及管理策略某些抗肿瘤药物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包括失眠、疲劳、头痛等。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探讨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探讨【摘要】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但其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本文以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探讨为主题,从紫杉醇的主要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合理用药探讨和剂量调整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结论部分将探讨紫杉醇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临床应用中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为临床医生在使用紫杉醇时提供参考依据,有效增强其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抗肿瘤药,紫杉醇,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剂量调整,抗肿瘤治疗,挑战,未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属于微管聚合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紫杉醇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造血抑制、神经毒性、肝功能异常等。
这些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引起治疗的中断和剂量的调整。
为了减轻紫杉醇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医生需要注意一些用药要点,如合理选用药物剂量、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等。
针对不同患者的特殊情况,还需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围绕紫杉醇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总结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并探讨如何进行合理用药。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应对紫杉醇的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合理用药策略。
通过整合已有研究成果,探讨紫杉醇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借此机会讨论紫杉醇在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用药指导,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抗癌药物的不断研制,肿瘤化疗的广泛应用,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目有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具有损害作用。
成为限制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主要问题。
因此,尽早地预测毒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及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骨髓抑制
大多数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且常为剂量限制性毒性。
由于血细胞半衰期不同,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
1.粒细胞减少
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
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
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
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
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
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
当粒细胞降低于 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啬,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
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基因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配合舯瘤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G-CSF和GM-CSF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成和向外周血释放,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外周血象的恢复。
2.血小板减少
临床上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当血小板低于2万,内脏出血的危险性加大;当血小板低于1万时,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胃肠道大出血,对于化疗引起的血小板显著减少,可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例如强的松10mg,每日1~2次),并给予血小板悬液输注。
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些能促进血小板生长的细胞因子,例如TPO、白介素-III和白介素-XI。
二、消化系统毒性
1.恶心呕吐是抗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而常见的并发症,几乎所有的化疗药有致吐潜能。
严重的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甚至使患者拒绝再次治疗,呕吐的机理为:①化疗药物直接刺激
胃肠道引起呕吐;②化疗药物可引起肠壁嗜铬细胞释放5-HT,后者作用于小肠的5-HT受体,通过迷走神经传至位于第四脑室的化学感受诱发区(CTZ)(5-HT也可直接激活CTZ的5-HT3受体),CTZ再将神经冲动传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
化疗引起的呕吐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①立即呕吐:使用化疗后24小时以内发生的呕吐;②延迟呕吐:是指化疗24小时以后至第5~7天所发生的呕吐;③先期呕吐:是指病人在第一个治疗周期经历了难受的急性呕吐之后,在下一次化疗给药之前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性呕吐。
控制呕吐的药物按其机制可分为: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胃复安、氟哌啶醇、氯丙嗪;②5-HT3受体拮抗剂:如司琼类;③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④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⑤抗焦虑药:如安定、氯羟安定。
此外,甲孕酮或甲地孕酮对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和食欲不振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提出的是,频繁的恶心、呕吐可使病人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
极个别的剧烈呕吐还可引起胃喷门部粘膜撕裂出血,使病人出现呕血,进而导致出血性休克,此外长时间剧烈呕吐降低了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并对化疗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中断治疗。
因此,呕吐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正确的护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的价值,控制呕吐的药物通常需要联合应用,其原则是:联合药物通常需要联合应用,其原则是:联合的药物应用不同的作用机理,疗效能相加而不是毒性重叠。
如地塞米松和胃复安、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
应用能增加疗效;安定和胃复安联用,既可减少病人的焦虑,又能减少胃复安的锥体外系症状。
2.粘膜炎、腹泻、便秘化疗药物容易引起口腔炎、口腔溃疡、唇舌损害、食道炎。
最常引起粘膜炎的药物是甲氨喋呤、抗生素类和氟脲嘧啶,治疗上以对症为主,如口腔溃疡疼痛可用局麻药止痛等等。
化疗药物还常引起腹泻和便秘。
化疗药物所致腹泻程度,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轻度为发生在两天以内的暂时性腹泻;中度为虽然腹泻已超过两天,但病人仍能耐受,不需要治疗;重度为病人由于腹泻已不能耐受,需要立即给予治疗;严重度腹泻为发生血性腹泻。
最常引起腹泻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类(包括优福啶,嘧福啶,氟铁龙和希罗达),氨甲喋呤,阿霉素,阿糖胞苷和顺铂等,尤其是当药物剂量提高时,更容易发生严重腹泻;氟脲嘧啶大剂量或连续用药可导致严重腹泻甚至血性腹泻。
因此,病人在化疗期间发生腹泻应及时与经治医师联系。
医师应该根据腹泻程度,大便性质,尤其注意是否为血性或肠粘膜排出,所应用的化疗药物种类,剂量,化疗所进行的阶段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等综合考虑,做出是否需要停止化疗以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等决定。
无论如何,在化疗期间出现中度以上腹泻者,应考虑为药物不良反应,是暂停化疗的指征。
对接受氟尿嘧啶类静脉注射化疗期间,特别是剂量较大时,应严防严重腹泻发生。
当腹泻伴有腹痛,或血性腹泻或肠粘膜排出者,应立即停止化疗。
治疗上以对症为主,明显腹泻可给予易蒙停、思密达等肠道粘膜保护剂;补充足够的液体达到满足机体需要和加速药物
排出目的,补充足够营养和电解质,必要时暂时禁食和应用抗生素防治肠道感染,以利肠粘膜恢复正常。
长春碱类可影响肠道运动而产生便秘,症状于用药后3天内发生,不一定伴有周围神经损害。
便秘可适当给予轻泻剂。
3.肝脏毒性许多抗肿瘤药物在肝内代谢转换,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多数以ALT(SGPT)升高为主, 一般情况下为一过性,发生于化疗后7~14天,停药给予保肝治疗后很快恢复。
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因此在化疗前、中、后应定期作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异常病人应慎用或禁用肝损大的药物,并根据损伤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中毒性肝炎:由于药物或代谢物直接引起急性肝细胞功能障碍,表现为SGPT升高,可产生胆汁淤积和脂肪浸润,常见的药物有氨甲喋呤、左旋门冬酰胺酶、阿糖胞苷、足叶乙甙等;②静脉闭塞性肝病:由于肝静脉内皮细胞受损,血栓形成和肝细胞坏死,造成肝小叶小血管闭塞、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SGPT升高、腹水、肝肿大和肝性脑病,常见的药物有氮烯咪胺、6-巯基嘌呤、放线菌素等;③肝纤维化:甲氨嘌呤如长期应用可导致纤维化,尤其是牛皮癣患者和老年病人多见,这种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长期小剂量给药较大剂量脉冲治疗更易发生。
化疗中尤其应注意饮食,合理营养、充足营养,以期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保证化疗顺利完成,促进康复。
化疗病人多口渴心烦,宜多吃水果,西瓜等清凉健胃、消渴除烦的食品,不宜过食辛辣及油腻之物。
食物以清淡些为佳,此时不适于食生冷食物及水果。
一般而
言,癌症病人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主张食谱的多样化,以补充化疗对身体的消耗。
(三)、泌尿系统毒性
1.肾毒性许多抗肿瘤药物及其代谢物以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可在用药时即刻发生,也可在长期应用中或停药后延迟发生。
容易发生肾毒性的药物有顺铂、大剂量甲氨喋呤和链脲霉素。
长期应用容易发生肾毒性的有丝裂霉素、亚硝脲类。
顺铂的肾毒性最为突出,肾脏毒性是此药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间质水肿,临床表现为用药后3~14天血肌酐升高,剂量低于100mg/m2通常很少引起肾损害,但是超过此剂量则需要水化。
常规剂量的甲氨喋呤很少引起肾毒性,在大剂量用药时,其原形及代谢物可沉积于肾小管而产生急性肾毒性,故在用药期间应给予碱化尿液用水化。
丝裂霉素的肾毒性低于顺铂,临床上可表现为缓慢发展的血肌酐升高或暴发性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MAHA),其发生与药物的累积剂量有关,有报告丝裂霉素的累积量超过70mg/m2时,MAHA的发生率可高达25%~30%。
MAHA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溶血性贫血,1~2周后出现肾功能障碍,输血可促发或加重MAHA,所以丝裂霉素给药时应避免或尽量减少输血。
2.膀胱炎引起膀胱炎的主要药物是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酸胺,这二种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丙烯醛是引起膀胱上皮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
通常在静脉给药,尤其是大剂量的给药后早期发生。
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膀胱炎。
故在大剂量应用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时,除大量饮水和碱化尿液外,还需给予泌尿道保护剂,常用药物为巯乙磺酸钠,其能与丙烯醛形成无毒性化合物硫醚,一般在给予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的0时、4时、8时分别给予上述药物剂量的20%的巯乙磺酸钠。
另外,膀胱炎还可出现在膀胱内灌注化疗或生物调节剂、骨髓移植预处理时。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