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总结题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1.试述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

AdRα2 AdRα1 AdRβmAchR ETR Gs Gi Gq

AC PLCβ

↓ ↓

cAMP DAG ←PIP2 →IP3

↓ ↓ ↓

PKA → 靶基因转录← PKC Ca2+

靶蛋白磷酸化CaMPK

1.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cAMP-PKA途径)

2.三磷酸肌醇、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IP3、Ca2+-CaMPK 途径)

3.甘油二酯-蛋白激酶C途径(DAG-PKC途径)

磷脂酶Cβ(PLCβ)

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 )

2.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一)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MAPK(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ERK(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细胞外信号节激酶

MEK (MAPK effective kinase)

△MAPK(ERK)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内,能使底物蛋白分子内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近来发现其主要包括三种同功激酶,分别称为:

①ERKs:包括ERK1~ ERK8,在各种哺乳动物细胞中都有广泛表达。

②p38 MAPKs:包括p38α、-β、-γ和-δ四种异构体亚型,此亚族被发现的第一个代表性成员分子质量为38×103,故以p38 MAPKs命名,未受刺激时它们均分布于胞质中。

③JNKs:全称为Jun N末端激酶/应激激活蛋白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 JNK/Stress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此亚族成员能够使Jun转录因子N末端的两个氨基酸磷酸化而命名。目前已克隆出10个JNK异构体,分别由JNK1、JNK2、JNK3基因编码。

三条通路:

1. 经ras蛋白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ras-MAPK途径)

2.经磷脂酶Cγ激活蛋白激酶C途径(PLCγ-PKC途径)

3.经磷脂酰肌醇3激酶激活蛋白激酶B途径(PI3K-PKB途径)

(二)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Jak-STA T途径)

其调节机制及通路差异较大,配体主要有IL,INF等。以IFNγ为例:

IFNγ→受体(细胞膜)

Jak→STA T(细胞质)

与DNA启动子活化序列结合(细胞核)

靶基因表达

Jak (just an other kinase , janus kinase , jak)

JAK是英文Janus kinase的缩写,Janus在罗马神话中是掌管开始和终结的两面神(JAK蛋白家

族共包括4个成员:JAK1、JAK2、JAK3以及Tyk2)

STA T (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目前已发现STAT家族有六个成员,即STA T1-STAT6)

一种JAK激酶可以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过程,一种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也可以激活多个JAK激酶,但细胞因子对激活的STA T分子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例如IL-4激活STAT6,而IL-12却特异性激活STAT4。

JAK-STAT信号通路传递过程:细胞因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分子的二聚化,使得JAK 激酶与受体连接并相互接近通过交互的酪氨酸磷酸化作用而活化。JAK激活后催化受体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修饰,继而这些磷酸化的酪氨酸位点与周围的氨基酸序列形成“停泊位点”(docking site),同时STA T蛋白被招募到这个“停泊位点”。最后,激酶JAK催化结合在受体上的STA T蛋白发生磷酸化修饰,活化的STAT蛋白以二聚体的形式进入细胞核内与靶基因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

第二章细胞凋亡与疾病

1.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比较

细胞凋亡与坏死比较

凋亡坏死

1.性质生理或病理性,特异性病理性,非特异性

2.诱导因素较弱刺激,非随机发生强烈刺激,随机发生

3.生化特点主动过程,有新蛋白合成、耗能被动过程,蛋白分解、不耗能

细胞肿胀、细胞结构全面溶解、破坏

4.形态变化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

细胞皱缩,核固缩

5.DNA电泳DNA片段化呈梯形

有DAN碎片、无序

(180-200bp的倍数)

6.炎症反应无有

7.凋亡小体有有

8.基因调控有无

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是多阶段的。发生凋亡的细胞,形态上首先变圆,并逐步与周围细胞脱离,表面微绒毛消失。胞浆凝缩,胞膜迅速发生空泡化(blebbing),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出现固缩(condensation)。然后内质网变疏松并与胞膜融合,形成膜表面的芽状突起,称为出芽(budding)。晚期核质高度浓缩融合成团,染色质集中分布在核膜的边缘,呈新月形或马蹄形分布,称为染色质边集(margination)。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这是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凋亡小体形成后迅即被周围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如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吞噬、降解。整个凋亡过程中胞膜保持完整,没有细胞内容物的外漏,因而不伴有局部的炎症反应。

1.细胞膜的变化:细胞突起,表面皱褶消失;胞膜空泡化和出芽。

2.细胞质的变化:胞质浓缩,体积缩小;细胞器变化:线粒体变大,内质网腔扩大。增殖的内质网在凋亡细胞形成自噬体过程中提供包裹膜。

3.细胞核的变化:染色质浓缩、边集,核碎片(核残块)。

4.细胞凋亡小体形成: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质,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这是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凋亡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内的成分主要是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