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增塑剂
增塑剂的英文缩写为DEHP,其作用是让塑胶材料变软可塑并具有耐热和耐寒的特性。塑胶制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从食用油瓶、饮料瓶、纯净水瓶、塑胶地板、塑胶拖鞋到塑料雨衣、浴帘、塑胶软管,可谓应有尽有。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塑剂会慢慢从塑胶制品中逐渐逸出,进入空气、土壤、水源乃至食物中,逐渐积累在人体内,对人体健康形成潜在的威胁。
两年前,德国埃尔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增塑剂对人体的危害比预期要高得多。研究人员进行的动物试验表明,该物质会影响人体激素系统,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男孩睾丸生长和发育十分不利。为此,欧盟将其列为影响生物繁衍的有害物质。德国有关专家就增塑剂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柏林环境署在勃朗登堡州和下萨克森州采集了550户家庭灰尘进行分析,发现每公斤灰尘中含有数百毫克的增塑剂物质,有的竟可以以克来计算。如此高的含量对于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孩子十分不利,如果每公斤灰尘中含有775毫克这种物质,那么一个体重13公斤的孩子每天的吸入量就是每公斤6毫克。当然,婴儿的吸入量更大,达每公斤0.1克。而欧盟基于动物试验规定的极限值为,人体每天每公斤体重的吸入量为48毫克,这样才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美国环境部门规定的标准是,每公斤体重每天吸入量不超过20毫克。
从德国科学家对水、空气和食物的检测结果看,人们每天所吸入的增塑剂量还不至于危及人体健康。但是,埃尔根大学环境医学研究
所的科学家发现,对人体尿样中增塑剂分解物的检测与空气分析结果相矛盾,而人体体液检测结果肯定比空气检测结果更可靠。他们对350份尿样的检测结果是:部分超过增塑剂规定值,其中2%超过欧盟规定值,11%超过美国规定值。从受害者受害的程度看,儿童高于成人,男孩高于女孩,年龄越小,每公斤体重的吸入量就越高。
以德国为首的欧盟立即制定了限制塑料制品中增塑剂含量的法规,严格禁止在儿童玩具及保育用品中使用增塑剂。虽然各国限制增塑剂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基本遵循两个原则:其一,限制塑料中增塑剂的使用量;其二,限制向食物中迁移的最大允许量。
中国情况触目惊心
中国年产增塑剂4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生活中增塑剂污染的现象随处可见。其中以塑料袋和塑料桶的增塑剂污染最为严重。中国某权威机构的首席专家和他的专题科研组对此进行了缜密的调查取证,得出的结论令人触目惊心。
目前,多数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这两种增塑剂,而铁桶装的食用油几乎没有。尤其是家庭厨房的抽油烟机上积累的食用油残渣中,增塑剂的含量非常高,说明人们在烹饪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增塑剂随着油烟被吸入肺中。
该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还对市场上出售的畜禽类食品,如猪肉、猪肝、鸡肉、鸡肝等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食品全部含有“邻苯二甲酯”类化合物,其中猪肉产品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鸡肉产品。
此外,在西红柿、土豆、青菜、香菇、木耳等26种蔬菜、水果和干货中,也均检测出各种“邻苯二甲酯”类化合物。甚至在人体的血液中也含有增塑剂成分。在对130多位老年人的血清检测中发现,半数以上的样品都含有“邻苯二甲酯”类化合物。由此可见,中国的增塑剂污染是水、陆、空全方位的立体式污染,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免。
增塑剂污染蔓延的主要原因,涉及增塑剂的化工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丰厚,虽然部分公众隐约知道它有害健康,但从未听说谁因使用塑料制品而损害健康的案例,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情况。当然,我们科普宣传警示的力度不够,没有做到大张旗鼓,家喻户晓。殊不知,增塑剂这东西摄入人体后虽不会令人产生急性中毒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其安全,相反它缓慢的毒性对人类的危害更大。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增塑剂可导致动物存活率降低、体重减轻、肝肾功能下降、血中红细胞减少,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通过动物的胚胎毒性研究还发现,它还能导致动物仔胎的腭裂、脊柱畸形、心脏变形、眼睛缺陷、指或趾畸形、肢变形等严重后果。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增塑剂污染几乎无所不在,其使用范围之广,污染面积之大,影响人数之多,比农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还很少有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趋势,如果再不给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我们势必将为这一现象承担严重的后果,并付出极大的代价。
最新研究数据,目前全世界年产增塑剂近200万吨,其中约95%用作塑料,其余5%则用作农药载体、驱虫剂、燃料助剂、化妆品和
香料的调配剂以及涂料、润滑剂等。专家建议,控制增塑剂污染的第一关是有毒或难以生物降解的增塑剂品种一律停止使用,更不得用来制作医疗器械。在食品包装容器、自来水管道,以及直接接触皮肤的护肤品、化妆品的生产中也避免使用增塑剂,严格把住人体直接接触的第一道屏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街头巷尾的早点餐桌上,小贩们以方便卫生自居,将含有增塑剂的白色拟纸膜套在盛放食物的器具上,然后把滚烫的汤汁浇洒其上,糊涂的食客也自认为干净利落,吃得是津津有味。殊不知增塑剂渗出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温度成正比的。可以肯定的是,假如吃一顿早点的时间是半小时,而你就此吃下的增塑剂等有害物质,对你寿命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半个小时。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增塑剂对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长期接触增塑剂酞酸二异辛酯,会对外周神经系统有损伤作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和感觉迟钝、麻木等症状。增塑剂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抑制和麻醉作用。实验证明,肾脏病人使用的人工肾透析装置,在5小时运转期间可进入体内150毫克酞酸二异辛酯。心脏病人使用的体外循环装置,一次手术期间可进入人体内33毫克酞酸二异辛酯。医疗上使用的聚氯乙烯贮血袋所含有的增塑剂酞酸酯极易溶入血液,从而大量进入输血病人体内。血浆用这种贮血袋冷藏保存21日后,酞酸二异辛酯的含量高达50%~70%,有可能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肺原性休克等症状。
据说卫生部已组成专家组,对增塑剂污染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将在短期内拿出准确数字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