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解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新岗
2016-6-15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 起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尾端 节段性
外形
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重约30g 长约42-45cm 上接延髓,下端在成人平L1下缘 31对脊神经 颈膨大、腰骶膨大 末端为圆锥 圆锥以下为终丝
外形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后外侧沟 前索、后索、侧索 前柱、后柱、侧柱
止于灰质7-8层的中间神经元 调控伸肌的肌张力,身体平衡其重要作用
下行纤维束
顶盖脊髓束 起始于中脑上丘,发出纤维交叉下行,在脊髓行于前
索(仅在颈髓),止于颈髓灰质7-8层的中间神经元 调控颈部肌肉的活动以完成视听反射
下行纤维束
网状脊髓束 起始于延髓和脑桥的网状结构,发出纤维组成延髓网
脊髓丘脑束在脊髓定位明确,由外向内依次为骶、腰、
胸、颈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下端,90%交叉至对侧,形成锥
体交叉,走形于脊髓外侧索的后部,形成皮质脊髓侧 束,直达骶髓。10%不交叉,,走行于前索的最内侧, 形成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中胸部。 皮质脊髓侧束:支配四肢肌
皮质脊髓前束:在下行过程中,通过白质前连合逐节
交叉至对侧,少部分不交叉,支配躯干肌 由外向内排列:骶腰胸颈 损伤后表现:锥体束征
下行纤维束
红核脊髓束 起始于中脑红核,发出纤维交叉后,下行于脊髓外侧
索,止于灰质板层5-7层中间神经元。
调控屈肌的肌张力,与脊髓皮质脊髓束仪器对肢体远
端肌肉的运动调控起重要作用
下行纤维束
前庭脊髓束 起始于前庭神经外侧核,发出纤维在同侧侧索下行,
后索病变: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上行传导受阻,闭目
时可出现站立不稳、踩棉感、不能正确辨别物体等。
上行纤维束
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分别位于外侧索周边
的后部和前部。 脊髓小脑后束:C8-L3的背核,主要在同侧上行并经 小脑下脚止于旧小脑皮层。 脊髓小脑前束:L2-S3的脊髓边缘细胞,主要交叉至对 侧上行,并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层。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前角 后角 侧角 中央管
内部结构
灰质前联合:中央管前的灰质部分 灰质后联合:中央管后的灰质部分 网状结构:后角基部外侧一些灰质向外侧突入白质内,
与白质相互交织形成
板层结构
板层结构(Ⅰ-Ⅹ层)
Ⅰ-Ⅵ层主要组成脊髓后角 Ⅰ 层内含后角边缘核,是脊髓丘脑束的起始细胞。 Ⅱ层贯穿脊髓全长,成为胶状质,与三叉神经脊束核
板层结构(Ⅰ-Ⅹ层)
Ⅹ层:中央管中维的灰质,包括灰质前连合、后连合
内部结构
白质:主要由纤维束组成。 白质前连合:在灰质前连合前方的横跨纤维 前索:前正中沟与前外侧沟之间 后索: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外侧索:前后外侧沟之间 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固有束
后根进入脊髓时分为内外侧两部分,
上行纤维束
脊髓丘脑侧束河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外侧索前半部后
前索,合称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传递由后根内侧部传入的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后根传入的粗触觉、压觉等 脊髓丘脑束: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上升1-2个节段, 交叉至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脊髓丘脑前束小部 分不交叉),进入脑干后两束合并,称脊髓丘系。
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
运动觉和震动觉)和精细触觉(皮肤的两点辨别觉和 物体的纹理觉),上行至延髓,终止于薄束核和楔束 核。
薄束位于脊髓后索内侧,见于脊髓全长(T5以下占据
整个后索),楔束位于外侧,(仅见于T4以上)。 在T4以上后索:由内向外:骶、腰、胸、颈排列
脑后束的起始细胞。 腹内侧有中间内侧核,接受后根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 外侧(侧角)有中间外侧核,含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 元(其中支配眼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T1-2 节段)。 在S2-4节段, Ⅶ层外侧部有骶副交感核,含有副交感 神经的节前纤维。
板层结构(Ⅰ-Ⅹ层)
Ⅷ、 Ⅸ、 Ⅶ层(颈、腰骶膨大处):脊髓前角 L2-S3节段, Ⅶ层外侧有脊髓边缘细胞,是脊髓小脑
同源,调控脊髓丘脑束的传入。 Ⅲ、Ⅳ层:贯穿脊髓全长,后角固有核,其中Ⅳ层的 后角固有核是脊髓丘脑束的起始细胞。 Ⅴ层:分为内外两部分,外侧部细胞参与形成网状结 构。 Ⅵ层:仅见于颈、腰骶膨大处。 Ⅴ层、 Ⅵ层均含有脊髓丘脑束的起始细胞,并接受皮 质脊髓束的下行纤维。
板层结构(Ⅰ-Ⅹ层)
Ⅶ层:脊髓中间带。 在颈、腰骶膨大处与前角联系。 在T1-L3节段有背核,与延髓的副楔核同源,是脊髓小
前束的起始细胞。 脊髓胸段:Ⅷ层位于前角基底部。该层主要为中间神 经元,接受临近板层和一些下行纤维束(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和内侧纵束),并发出显微 到Ⅸ层而影响运动神经元。 Ⅸ层主要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成,位于前角最腹侧。 颈、腰骶膨大分为前角内、外侧核,支配躯干和四肢 肌。
板层结构(Ⅰ-Ⅹ层)
状脊髓束,走行于脊髓外侧索和脑桥网状脊髓束,止 于脊髓7-8层的中间神经元 调控肌张力
下行纤维束
内侧纵束 主要来自前庭神经核群,发出纤维下行于前正中裂底
的两侧(仅至颈髓),止于脊髓7-8层的中间神经元 完成头、颈姿势的反射性调节
脊髓功能
传导功能:由上、下行传导束完成
反射功能:包括内脏反射和躯体反射
在C1-6脊髓节段, Ⅸ层有脊髓副核(发出副神经脊髓




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和隔核(C3-6节段, 支配膈肌)。 前角运动神经元包括大型的α -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 骨骼肌)和小型的γ -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骨骼肌)。 α -运动神经元:骨骼肌收缩 γ -运动神经元:调节肌张力 颈、腰骶膨大处前角运动神经元:躯干-四肢,腹侧背侧(伸肌-屈肌)
内侧部较大,由粗大的有髓纤维组成,沿后角的内侧
进入后索或后角,传导本体感觉和触压觉;
外侧部较小,由细的无髓纤维或薄髓纤维组成,这些
纤维在后角尖和脊髓表面上升或下降1-2节段形成背外 侧束源自文库入后角,传导皮肤痛温觉和内脏感觉。
上行纤维束
薄束和楔束:位于脊髓后索,由同侧后根内侧脊神经
节细胞中枢突上升形成。 薄束:T5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形成 楔束: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
内部结构
灰质:由神经元胞体和突

起、神经胶质和血管组成。 白质:主要由纤维束组成。 神经核或板层:灰质内大 多数神经元的胞体集聚成 群或成层。 中间带:前后角之间的移 行部分。 前角:灰质前面扩大部分 后角:灰质后面较细部分 侧角:T1-L3节段中间带向 外突出形成
内部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