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讲解及美国史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朝贡贸易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展示了天朝威仪,故 A项正确;朝贡国需要得到明朝的特许,才能来华贸易,故B 项错误;各朝贡国贡期并不一致,故C项错误; 政府在朝贡贸易中坚持“厚往薄来”,因此政府不以获利为 目的,外国获利甚多,故D项错误。
典例6 (201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
解析 根据“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 国会员国的看法”可以判断,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 有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冷战”政策是由美国发起 的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仅针对中国, 中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体现西方“冷战” 政策的彻底破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 除;C项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D
史料型选择题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 法解答,其具体做法如下: (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 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 (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 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4)析: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 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解析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 出,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 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 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 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
、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
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
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
信息,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具有史料来源
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
的特点。
文字材料是选择题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其主要是 通过一段材料或一组材料来承载信息,要求学生能够组 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判断或概括其材料所包含的 所有信息,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性信息阅读能力。
典例4 下图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图,从中可以看出( )
A.全球性物产交流的雏形出现 B.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 C.工业品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 D.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印度洋
典例5 (2015·上海单科,11)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 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 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 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 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 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
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 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 干或选项中引入所学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 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 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这类题目具有情境新、结论新的特 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问 题的能力。
典例3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 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 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 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三纲五常”、“以农兴业”,故 可排除A、C项。B项中“去恶从善”只是材料反映的部分内容; 材料的主题围绕着朱熹的“理”,即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 的生活秩序。D项所描述的生活秩序包含着B项中的要素,较 为全面表达了题目的内容,故D项为最佳选项。
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题型 讲解及美国史专题复习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讲解
•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是把材料解析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
选择题延伸的结果,其特点是由一段材料(文字、图画、
图表等)与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
料表明含义的正确理解。史料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
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
解析 本题选B,但很多考生会首先把B排除掉,因为七月流 血事件已经宣告布尔什维克和平过渡的希望破灭了,此后已 着手武装起义了,怎么在十月革命前夕还有和平过渡的设想 呢?很明显这是受教材知识的影响而得出的认识,与材料所 述并不相符。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争取农民选票”“获 得多数”“选进立宪会议”,这些都说明列宁并没有完全放 弃和平过渡的设想。本题就是典型的新材料、新情境题,它 提供的信息是与教材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带着教材的“思维 定式”来理解就会错选。答案 B
典例1 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 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 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在十 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 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党——布尔 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C.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D.实践了《和平法令》的精神
典例2 (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 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 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 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典例6 (201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
解析 根据“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 国会员国的看法”可以判断,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 有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冷战”政策是由美国发起 的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仅针对中国, 中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体现西方“冷战” 政策的彻底破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 除;C项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D
史料型选择题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 法解答,其具体做法如下: (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 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 (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 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4)析: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 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解析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 出,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 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 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 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
、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
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
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
信息,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具有史料来源
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
的特点。
文字材料是选择题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其主要是 通过一段材料或一组材料来承载信息,要求学生能够组 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判断或概括其材料所包含的 所有信息,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性信息阅读能力。
典例4 下图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图,从中可以看出( )
A.全球性物产交流的雏形出现 B.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 C.工业品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 D.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印度洋
典例5 (2015·上海单科,11)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 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 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 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 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 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
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 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 干或选项中引入所学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 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 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这类题目具有情境新、结论新的特 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问 题的能力。
典例3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 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 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 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三纲五常”、“以农兴业”,故 可排除A、C项。B项中“去恶从善”只是材料反映的部分内容; 材料的主题围绕着朱熹的“理”,即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 的生活秩序。D项所描述的生活秩序包含着B项中的要素,较 为全面表达了题目的内容,故D项为最佳选项。
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题型 讲解及美国史专题复习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讲解
•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是把材料解析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
选择题延伸的结果,其特点是由一段材料(文字、图画、
图表等)与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
料表明含义的正确理解。史料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
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
解析 本题选B,但很多考生会首先把B排除掉,因为七月流 血事件已经宣告布尔什维克和平过渡的希望破灭了,此后已 着手武装起义了,怎么在十月革命前夕还有和平过渡的设想 呢?很明显这是受教材知识的影响而得出的认识,与材料所 述并不相符。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争取农民选票”“获 得多数”“选进立宪会议”,这些都说明列宁并没有完全放 弃和平过渡的设想。本题就是典型的新材料、新情境题,它 提供的信息是与教材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带着教材的“思维 定式”来理解就会错选。答案 B
典例1 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 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 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在十 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 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党——布尔 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C.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D.实践了《和平法令》的精神
典例2 (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 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 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 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