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组织的外部环境)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

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

复习篇: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组织行为学:概念: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从五个方面理解: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则;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两个基本问题(双向问题);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组织行为学不是孤立地而是系统地研究一个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2、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认识→理解→预测→引导→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 .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 .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 .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 .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的变革和组织发展。

3、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内容性质&特点: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环境,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4、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基础: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基础学科基础: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人际关系学说,正式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行为科学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就是从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组织行为学是把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运用于各种组织管理上的产物(如政治行为学、教育行为学、消费行为学、犯罪行为学等)。

理论基础: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为核心,由一切与研究行为有关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

方法基础:1.心理分析技术;2.群体动态分析方法:关注内在需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社会测量方法:根据图表测量人际关系。

5、人际关系学说的新观点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学说)是行为科学产生的基础。

(完整word版)名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名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组织(organization)是由一定的人群构成,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开放性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组织内部的个人和群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自身的运行状态。

组织环境(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环境和现象就构成了组织环境。

利益相关者(party interested)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他组织与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与组织直接作用的其他组织和各人称为利益相关者。

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技术技能包括专门知识和技能水平。

是指管理者对业务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人际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是指与人共事、理解别人、激励别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conception skill)管理者必须具备心智能力去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

是指管理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通过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洞察事物,分辨各种因素的作用,认清主要矛盾,抓住问题实质,形成正确的概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是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需要(need)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motivation)是一种驱使人们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对个体而言,动机往往是一以愿望、兴趣、意图、信念、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推动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资料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01-0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004/1-1)参考答案: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的成员,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并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的人的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不仅研究组织的成员单个个体行为,而且研究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组织的沟通方式、决策过程、组织结构、工作设计、组织文化和变革等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影响。

01-0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004/1-1)参考答案:组织运行过程表现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组织成员的行为又是个体与群体、组织系统交互作用的产物,组织行为学就是以组织系统内部个体、群体、组织及其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01-0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004/1-1)参考答案:组织行为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它的根本的目的是把研究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因此,无论是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还是研究组织设计、管理伦理和工作压力,最终都是要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策略和成功模式,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高组织运作效能。

第二章、组织的外部环境02-01.管理伦理及其内涵(031~032/2-4)参考答案:管理伦理是企业在通过提供产品或获取利润的全部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及其对外部伦理规范的反应。

其内涵包括: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管理伦理是关于对他人利益会产生影响的行为的规范;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及其认识和反应;管理伦理是企业在既有的社会伦理基础上,根据既有的社会法律和行业规范,关于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判断标准。

02-02.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032/2-4)参考答案:一个组织的文化是有若干要素构成,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每个要素的影响。

其中,对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形象与形象性活动。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
归因的概念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 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把他人 或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和推测。 归因理论 F•海德的归因理论 B•维纳的归因理论 H•凯利的归因理论
F•海德的归因理论 海德认为,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其原因或者决 定于外界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如果判断 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周围 的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对个体行为的 强制作用、外部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的难易 等,称为情景归因。如果判断个体行为的根本原 因是个体本身的特点,如人格、品质、动机、情 绪、心境、态度、能力、努力及其他一些个体所 具备的特点,称为个人倾向归因。
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 比较固定的看法。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常 根据某人所在团体的知觉为基础对其进行判断。 刻板印象的作用:刻板印象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 但在很多情况下刻板印象是一种社会偏见。
对比效应:对一个人的知觉和评价不是孤立进行 的, 往往受到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这种 现象叫做对比效应。
实验操作
洛钦斯把这两段相反描述的材料给予不同的组合: (1)描写热情外向的一段先出现,冷淡内向的一 段后出现。 (2)描写冷淡内向的一段先出现,热情外向的一 段后出现。 (3)只出示一段描写热情外向的材料。 (4)只出示一段描写冷淡内向的材料。 洛钦斯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织阅读一组材料, 然后要求各组被试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怎样的 一个人?
凯利认为,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十分复杂,仅凭一 两次观察难以判断,必须在类似的情境中做多次 观察,根据多种线索做出内部或外部归因。
三度归因理论的归因维度 区别性:指个体在不同情景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 为。 一致性:指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人是否一致。 一惯性:指个体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组织行为学课件二

组织行为学课件二
行为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01
人的行为的特点:适应性 ;多样性 ;动态性 ;可控性 ;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员工对组织的 认同感与对工作的参与度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性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独特性。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
05
倾向性。
性质:1、组合性。是一组心理特性的有机组合。
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它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所组成。
主观内在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方面因素。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又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环境因素。
01
02
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
行为规律的模式
所谓行为就是人的不同反应主要取决两个大类的影响:一类是人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各种特征,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的外部环境等。因此用函数关系式高度概括为一个行为的理论模式: 行为=f(人的主观特性·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B=f (Pa、b、c·Em、n、o­­…) 公式中:B表示人的行(Behavior); F表示函数关系(function); P表示人员的主观特征个性(Personality); a、b、c……表示人的知觉、能力、性格、价值观、气质等主观特征; E表示所处的客观环境(Environment); m、n、o……表示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世界大环境等。
气质及其差异与类型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性。

《组织行为学》主干课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主干课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主干课复习大纲南开远程主干课复习大纲(组织行为学)一、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最基本的基础课程之一,为进一步学习工商管理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的课程打下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高组织运作绩效的科学。

本课程从导论(主要包括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组织的外部环境)、个体行为(主要包括第三章、个性和情绪、第四章、知觉和归因、第五章、工作态度和第六章、工作环境中的激励)和群体行为(主要包括第七章、群体行为的基础、第八章、团队、第九章、沟通、第十章、冲突和第十一章、领导)三个方面探讨组织管理中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以及组织行为的经典原理和一些研究成果。

与管理学科中以职能管理为研究范围的课程(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不同的是,组织行为学是在众多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多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经过百年的发展,其理论和应用价值,随着学科自身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和研究者的承认和重视。

特别在今天,组织的内外部情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灵活性、扁平化这些二十一世纪“新组织”的特点,表现在组织行为的各个层面,带来了组织行为管理的重大变革。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应对员工流动性增强和忠诚度减弱、改善道德行为、跨文化沟通和冲突、平衡工作—家庭冲突、激发组织变革和管理工作压力等都成为组织行为学在新的情境下所面临的新课题,这就为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

本课程试图通过任课教师的上课讲授、案例分析、定期的课程报告、在线练习和课程考试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所涵盖的范围,以及进行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而对其规律性和可操作性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加以运用。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劳动力多元化的挑战
• • 3、员工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会降低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缺乏共同的观点会导致在一个问题的讨论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沟通会成为一个问题,特别是当存在语言障碍时;寻求多元 化的意见,会觉得过程更复杂和具有更大的模糊性;对决策的理解和工作方式的差别会使决策执行的很难落实到统一行动 上去。
孟学农
• 2003年1月后任北京年9月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 会办公室副主任(2007年9月免)、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 2007年8月30日任山西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同年9月3 日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省长。9月被免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 员会副主任职务。2008年1月22日,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山西省省长。同年9月辞去山西省省 长职务。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 组织行为 • 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 •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1.组织及其性质 组织是通过群体努力完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创造物,它要求人而不是物的 和谐。 2.组织特点 组织由个人和群体组成;组织适应于目标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协作 来实现目标。 3.组织的三个层次 个体、群体、组织。
劳动力多元化的特征
• • 1、多元性。 现代企业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有不一样的信仰、性格和教育背景,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价 值观,因此,由各成员的不同价值观整合而成的企业文化就不可避免带有各成员价值观的痕迹。 2、整合性。 经济全球化是企业成为跨文化人类群体组织的催化剂,企业通过全球化把各种多元化的员工集中在自己手里,通过整 合突破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商业运作。

国开[课程号01883]《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自测》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课程号01883]《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自测》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课程号]01883-组织行为学复制 1-
【题目】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
A. 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B. 心理因素
C.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 生理因素
正确答案是: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题目】人的行为特征有()
A. 自发的
B. 有原因的
C. 有目的的
D. 持久性的
E. 可改变的
正确答案是:自发的, 有原因的, 有目的的, 持久性的, 可改变的
【题目】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

()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正确答案是:晕轮效应
【题目】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A. 对人知觉
B. 人际知觉
C. 角色知觉
D. 因果关系知觉
E. 自我知觉
正确答案是:对人知觉, 人际知觉, 角色知觉, 因果关系知觉
【题目】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A. 气质。

组织行为学复习

组织行为学复习

组织行为学复习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群体和组织(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P3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①全球化②多元化③组织结构的变化④应对“临时性”⑤新型雇佣关系⑥面临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困境⑦互联网与大数据P12—14第二章知觉: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P20社会知觉: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P22选择性知觉: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P23知觉防御:我们的情绪过滤掉大量威胁我们信仰和价值观的信息。

P23知觉偏差(9个):①选择性知觉②知觉防御③首因效应④近因效应⑤刻板印象⑥参照框架⑦虚假同感效应⑧晕轮效应⑨期望效应P23-24晕轮效应:指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P24归因: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的原因。

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外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

)P25归因的三要素: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

P25归因错误:①自利性偏差:人们倾向于更好地表现自己②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在归因时往往忽视情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因素(如智力、能力、动机、态度或人格等)的影响。

P26情绪: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客体的反应。

P27情绪智力: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P28情绪劳动:指在人际交流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的努力、计划和控制。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二、观察法 定义: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 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 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分类: 第一种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 可分为参与分析法和非参与分析法. 第二种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分为自 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其优缺点可以参考书P29-30)
四、相关分析 这种方法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 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五、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方法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 响的现象。
一、集中趋势分析:
*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 X= 加权算术平均 X=
∑X n ∑j X n
*中位数 中位数用M表示:它是把全部测量数值按大小次序 排列后,最中间的点的数值。 两种情况: 1.n为奇数
N+1 2
项的数为中位数
2.n为偶数 须将数列最中间两项数据相加,除以2
二、离中趋势分析 为了要了解一组测量结果靠近算术平均值或中位 数分布状况,需要分析他们离中趋势。 度量离中趋势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d=
五种 一、案例研究法 定义: 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 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优点: 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 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它提供了许 多研究建议,为解决未来的实践和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做了许多准备. 缺点: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研究成果的信度,效 度和普遍性无法得到确切说明,另外工作人员本身的主 观性也会影响对案例的不同分析.
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任何一门以 某种客观规律性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都有其与之相 适应的一套合乎科学的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与其 他科学一样,也具有作为揭示其客观规律性手段的 科学方法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内控者绩效佳 外控者绩效佳
内控者绩效佳
工作并不需要极大的努力,也没有及时 奖励,通过合同决定小时报酬率
外控者至少和内控者绩效一致
人格特质在管理上的应用
人格是较稳定和难以改变的 组织要注重人员的选拔和工作的分配 不能企图通过培训改变员工的性格
人格与工作匹配
❖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的人格-工 作适应性理论(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他指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 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 境的匹配程度。他划分了六种职业兴趣类型。
职业兴趣的类型
机械型
调研型
常规型
艺术型
企业型
社会型
类型
偏好
人格特点
机械型
害羞、真诚、持久、稳定、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顺从、实际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调研型
分析、创造、好奇、独立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 理论的活动
社会型 常规型
社会、友好、合作、理解
顺从、高效、实际、缺乏 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 人的活动
霍氏六种职业兴趣类型
机械性兴趣(Realistic) 调研性兴趣 (Investigative) 艺术性兴趣 (Artistic) 社会性兴趣 (Social) 企业性兴趣 (Enterprising) 常规性兴趣 (Conventional) 兴趣与人以往经验有关,可以培养
归因
❖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认为我们对 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 种意义。
❖ 归因过程:人们理解他们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 的方式。
知觉者的内部因素:信息、信念、动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课件
研究领域和目标
研究员工行为、工作满意度、团队合作、领导力等,旨在提供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 理策略。
个体行为
个体行为的定义
个体在组织中展现出的行动和 决策,受到个体心理学和生理 学的影响。
个体的心理学和生理 学影响个体行为
认知、情绪、动机、人格特质、 生理需求等因素对个体行为产 生重要影响。
个体行为的类型和应 用
决策制定
1
决策制定所需的信息
2
决策者需要获取和分析各种信息,包括
内部数据、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情报。
3
决策制定的基本步骤
问题识别、信息收集、评估选择、方案 实施和后续评估等是决策制定的基本步 骤。
决策制定的评估和修正
为了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决策者需要对 决策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
领导与管理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PPT课件
介绍《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的PPT课件,包括组织行为学的概述、个体行为、 组织与环境、组织模型、决策制定、领导与管理等内容。
组织行为学概述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研究员工个体和集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以及如何影响员工绩效和组织效果的学科。
为什么学习组织行为学?
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原则,能够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促进员工的发展和满意 度。
包括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 工作压力等,用于评估和提高 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幸福感。
组织与环境
1
组织对环境的依赖
组织需要依赖外部环境中的资源、支持和市场机会,才能生存和发展。
2
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组织的战略、结构和绩效。
3
如何优化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评测1-4答案

组织行为学评测1-4答案

组织行为学-阶段测评11.单选题1.12.0组织行为学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您没有作答∙ a系统分析∙ b整体分析∙ c个别分析∙ d1.22.0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的划分方式是( ) 您没有作答∙ a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b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人的行为模式∙ d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1.32.0“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

提出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您没有作答∙ a霍莱特∙ b霍兰德∙ c薛恩∙ d罗斯1.42.0认为能否达到某种目标或结果,主要受个人主观努力和能动性的发挥与否所控制的理论是( )您没有作答∙ a外因控制论∙ b内因控制论∙ c控制方位论∙ d归因论1.52.0事业生涯的主观方面不包括( )您没有作答∙ a工作职务的选择∙ b价值观∙ c态度∙ d动机1.62.0( )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您没有作答∙ a事业生涯设计∙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管理∙ d事业生涯规划本题主要考察事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事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事业生涯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等方面的开发性活动。

事业生涯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合资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计和计划的过程。

故选C。

1.72.0( )是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

您没有作答∙ a动机∙ b需要∙ c理想∙ d信念1.82.0组织内部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是职业生涯的( )您没有作答∙ a纵向变动∙ b横向变动∙ c向核心变动∙ d斜向变动X理论是由哪位社会心理学家对古典的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 )您没有作答∙ a海德∙ b道格拉斯·麦克里格∙ c霍兰德∙ d薛恩1.102.0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这是态度的( )您没有作答∙ a社会性∙ b针对性∙ c稳定性∙ d协调性1.112.0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有机组合是指( )∙ a个性∙ b性格∙ c态度∙ d气质1.122.0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作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错觉,这是哪种知觉错误?( )您没有作答∙ a知觉防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1.132.0一个人要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从事那种工作,这是与( )相联系的。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能力与人格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能力与人格ppt课件
责任心 conscientiousness :这一维度是对信 誉的测量。
情绪稳定性 emotional stability :这一维度刻 画的是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经验的开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 :这一 维度针对个体在新奇方面的兴趣和热衷程度。
21
大五指标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课堂提问:所有的行为都是学来的
斯金纳把他的理论概括为环境对行为塑造的 力量。他说:“给我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我 能按自己的意愿把他变成任何类型的人。” 你同意这句话吗? 请举出支持这句话和反对这句话的证据。
12
一、什么是人格
1.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人格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
上个世纪晚期,西方心理学家在逐渐摸索 区分个体人格差异的过程中,发现了人格 的“五维模型说”。它假定,人的行为和人 格最终能够由五个基本人格因素加以解释。
20
2.大五指标 big five
外倾性 extroversion :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体 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
随和性 agreeableness :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 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
第二章 能力与人格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人把所有事情 都做得同样好,那他一定是一个庸人。
1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格 第三节 能力
2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特点及影 响因素
一、个体行为的特点
主观因素: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
客观因素:组织内部 环境、组织外部环境
Values and Attitudes 价值观/态度
Ability 能力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 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兴趣和能力、气质、 性 格。
•个性心理 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 • 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 •理特征
『思考题』:归因理论对我们企业管理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重点: 个性特点以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
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等。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 做出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 仍然保持不变。(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你看见是什么?
看见六个杯子还是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
•你看到了老人深邃的眼睛,我却看到了一对男女桀傲不驯的长发; 你看到了老人紧抿的双唇,我却看到了他们交缠的双臂;你惊叹老 人胡须的茂密,我却在欣赏他们长长的披风和飘逸的长裙。
外在的

稳定性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归因理论的现实意义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 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
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 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理解组织环境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理解组织环境

具体环境
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 要素。 要素。
顾客
组织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 组织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主要包括所有处于直接使用目的而购买以及再 加工或再销售目的而购买本组织产品或服务的个体和组织。 加工或再销售目的而购买本组织产品或服务的个体和组织。
供应商
组织活动所需各类资源和服务的供应者。例如,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 组织活动所需各类资源和服务的供应者。例如,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 工具、能源及土地和房地产的各类供应商,为企业提供资本金和信贷资金 工具、能源及土地和房地产的各类供应商, 的股东、银行、保险公司、福利基金会, 的股东、银行、保险公司、福利基金会,以及提供人力资源的个体和中介 机构等。 机构等。
政 会 治


政治
一般环境
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会面对的环境, 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会面对的环境, 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自然 技术 社会文化 经济 政治法律
政治和法律环境 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 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 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令、法规等。 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令、法规等。
法律环境要素 1)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 2)立法的完备与稳定 状 立法的完备与稳定 况 3)对外资的法律态度 对外资的法律态度 4)商贸政策与法规 商贸政策与法规 5)待遇标准 待遇标准 6)工业产权保护 工业产权保护 7)税收协定 税收协定 8)国际商务争端 国际商务争端
根据国际透明组织2008年最新的廉洁排名,中国名列72 根据国际透明组织2008年最新的廉洁排名,中国名列72 2008年最新的廉洁排名

《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参考答案《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P72.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3.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4.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5.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 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7.工作团队:工作团队是由少数为达到共同目标具有互补技能和整套工作指标及方法并共同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人群集合。

8. 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9.社会助长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

也就是说,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个体和别人一起做往往做得又快又好,比一个人单独做时效率高。

10.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

那些基本权利受到了损害的群体,就是弱势群体。

11. 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12.职权: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

《组织行为学》第16版(斯蒂芬·罗宾斯)第2章 组织中的多元化

《组织行为学》第16版(斯蒂芬·罗宾斯)第2章 组织中的多元化
– 招聘渠道覆盖特殊人群(比如少数民族学校) – 遴选时客观公正 – 与多元化组织、机构保持联系
• 2.4.2 群体中的多元化
– 多元化有助于群体绩效。拥有不同技术专长和教育背景的成员的团队更有效率。 – 过分强调掌控欲,或都只想领导别人,效率更低 – 利用差异的优越可达到更好的业绩。 – 变革型领导在管理多元化团队时更有效率。
维度 算术 语言理解 知觉速度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空间视知觉 记忆力
12
描述
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 理解读到和听到的内容,理解词汇之间关系的能力 迅速辨认视觉上异同的能力 确定一个问题的逻辑后果,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能 力 运用逻辑来评估某种观点的价值的能力 当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能想象处物体形状 的能力 保持和回忆过去经历的能力
工作范例 会计:计算一系列物品的营业税 工厂管理者:推行企业聘用政策 火灾调查员:鉴别纵火者责任的证据和线索 市场调查员: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某一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进行预测 主管:在员工提供的两项不同建议中做出抉择
室内装饰师:对办公室进行重新装修
销售人员:会议顾客的姓名
心理能力
13
智商指数
14
智力能力的4个亚成分
• 行 充分了解组织的反歧视政策,并与你的员工分享 • 评估和反思你对刻板印象的看发,以此提高你的客观性 • 在绝对是否雇用某个人时,不以个体的传记特征来评定他人,只去
考量个体的能力。 • 充分评估残疾人入职后需要得到安置,然后根据个人能力安排时宜
的工作。 • 努力理解并尊重员工个体独特的传记特征;知道公平而个性化的方
织行为的其他方面。
5 01
2.1.3 歧视
• 【歧视】(discrimination)
– 有辨别和区分之意。通常指管理者行为”被人们的刻板印象所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与组织行为 一、科学技术发展 二、对组织行为产生的影响
二、对组织行为产生的影响
●选择性工作安排 ●管理工作性质的变化 ●工作内容的适应
第三节、劳动力多元化 一、劳动力多元化的概念 二、劳动力多元化成因 三、劳动力多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一、劳动力多元化的概念
劳动力多元化也称多样性。不同的学者对多样 性及多样性的构成进行了概括。 多样性既包括人口统计特征方面的要素,也包 括不能够用人口统计特征反映出来的其他方面的要 素组成,如职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行为方式等。 根据个人对这些主要特征因素拥有的影响力的 大小,可以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主 要是个人影响相对较小的那些因素组成,次要因素 主要与个人决策相关的一些因素组成,个人对这些 因素影响也相对较大。
一、劳动力多元化的概念

图2—1 多样性的构成
一、劳动力多元化的概念
●多样性的主要特征 年龄、种族、民族及民族相关因素、性别、 身体素质、性及情感取向 ●多样性的次要特征 教育、工作经历、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 仰、地理位置、家长地位、行为方式
二、劳动力多元化成因
劳动力多元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技术推动 ●人口老龄化 ●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态度 ●劳动力的全球化
第四节、管理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 一、管理伦理 二、管理伦理与组织文化 三、企业社会责任
一、管理伦理
管理伦理是企业在通过提供产品或获取利润的全部活 动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及其对外部伦理规范的反应。其内 涵包括: 第一,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 第二,管理伦理是关于对他人利益会产生影响的行为 的规范。 第三,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的善与恶,应该 与不应该的规范及其认识和反应。 第四,管理伦理是企业在既有的社会伦理基础上,根 据既有的社会法律和行业规范,关于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 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判断标准。
本章目录
本章包括: 第一节、全球化的经济及管理 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与组织行为 第三节、劳动力多元化 第四节、管理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
第一节、全球化的经济及管理 一、全球化管理中的问题 二、国际商务和跨国企业 三、区域性合作
一、全球化管理中的问题
美国企业的CEO们列出了四个极为重要 的问题:①经营全球化,竞争全球化;②管 理多元化的员工,③技术变革及与技术变革 对应的管理变革;④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第二章、组织的外部情境
本章提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 “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做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 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 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一方 面促进了生产要素全球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 方面又必然要求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 本章除了对全球化要有一个基本认识,要重点学习 全球化对组织变革产生的影响及对组织变革的一些新要 求,如劳动力多元化与组织管理、全球化与企业的社会 责任等。
本章小结
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寻求优势地位,企业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全球化的背 景下重新审视自己资源,而要谋求和保持竞争力,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全球化 挑战中四个重点问题:①经营全球化,竞争全球化;②管理多元化的员工; ③技术变革及与技术变革对应的管理变革;④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商业贸易的发展导致跨国公司的出现,反过来跨国公司进一步推动了商 品和劳务在全球更大范围内的流动,这些都对我们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信 息技术已经和其他技术一样,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正在冲击着科学管理框架下的工作结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 变化,也促使企业管理上极大的变革。 劳动力多元化也称多样性。多样性既包括人口统计特征方面的要素,也 包括不能够用人口统计特征反映出来的其他方面的要素组成,如职业背景、 文化背景以及行为方式等等。管理者需要认清利用劳动力多元化所带来的问 题。 管理伦理是企业在通过提供产品或获取利润的全部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 规范及其对外部伦理规范的反应。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 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
三、劳动力多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多元化对组织变革的挑战 ○劳动力多元化要求重新审视组织内公平观念 ○多元化要求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体系 ○多元化要求重新审视组织中的价值观和信念 ●有效的多元化管理提高了组织竞争优势 ○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获取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员工潜能,提高组织的灵活性 ○刺激了企业的创新,增加了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敏感性
二、管理伦理与组织文化
一个组织的文化是有若干要素构成,并在不同 程度上受到每个要素的影响。其中,对企业文化影 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形 象与形象性活动。
三、企业社会责任
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既定社会 中从社会和企业两个方面出发,为了全面和长 远利益而必须关心、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企 业对社会的发展在道义方面的积极追求。
本章思考题
1.全球化过程中,企业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些 问题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的吗? 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什么是劳动力多元化?什么因素引起劳动力多元化? 4.劳动力多元化对组织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5.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主要观点,思考在我国企业与 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上为什么存在差异?
二、国际商务和跨国企业
国际商务导致形成跨国企业。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即同时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它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区域性合作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否定区域性合作,在全球化过程 中,区域性合作倾向更加明显,也具有更大的成效。国家 与国家展开的区域性合作的典型形式有欧共体、以行业为 典型特征的有石油输出口国组织;而在一个国家内,则是 以产业集群、板块经济为典型特征,例如在中国有珠三角、 长三角等区域性经济板块。 我们今天看经济全球化时候,不能忽视全球化发展过 程中还有区域化,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对立,全球化过程中 存在区域化合作倾向,区域化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全 球化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创建健康企业——企业赢得长期成长的关键[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张应行,黄寅.企业伦理: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王佑.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 第一财经日报.2006-06-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