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研讨论文——史记中司马迁对将领成败的评价

内容提要:

在《史记》中,有许许多多的将领们都是战功卓著的,然而能被君王圣主所真正理解、被朝廷之臣尊敬、被士卒们爱戴的将军究竟有多少,立下战功但是不得能的天之骄子们,在君王的猜忌、宫廷的尔虞我诈中能功遂身退、保住丰功伟绩的大将军们又有几何?司马迁对于这些为国家奔走效劳、出生入死的大将军们不无崇敬,但是对于那些依然留有遗憾的将军们或多或少有着褒贬与惋惜。

战火纷飞、烽烟四起,无论是战国争霸,还是楚汉相争,抑或是匈奴狼烟,都出现了许多的沙场英雄,那么,在这篇论文之中所列举的几位将军们,最终能保卒余年、善始善终的大将军们究竟如何呢?冲锋陷阵、攻城略地、身先士卒、深谋远虑、出奇制胜是这些能被载入史册的将领们的卓越之处。那么,司马迁是如何评判这些将军们的呢。在司马迁而言,将军的成败绝非在于他们的战功抑或是封爵,而是他们对于国家做的最大贡献以及他们的品行如何。

正文:

【志向】

之所以要提到志向,是司马迁在开篇时总会提及

如韩信、卫青,他们出身贫寒,但是在年轻之时都很有志向,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正是因为他相信自己今后必有所成就;卫青出身更加低贱,但是他任劳任怨、并未自暴自弃,抓住偶然的机会能够凸显自己的能力。如王翦、李广在也是在年少之时便喜好军事,有了武艺和兵法的积淀,才为志向的实现奠定基础。少年的志向是日后能有所成就的基础,少年的志向往往决定了这些未来将领们在战场上的品格。

【战功】

对于赵国而言,廉颇的战功可以说是很高的,渑池之会中在后方掩护赵惠王。为赵国攻城掠地,尽管史记中收录的文字甚少,但是对于当时的赵国而言可谓是四面出击,成就了赵国的稳定和繁荣,在负荆请罪后他和蔺相如相互配合,“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廉颇和赵奢的存在对于赵国而言是赵国最后的辉煌。

白起、王翦的战功也是相当之高,在开篇便写到白起的地位不断升高,封官加爵的同时与韩国、魏国、赵国、楚国交战,屡战屡胜。“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後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不仅让秦国的版图扩大、威震天下,同时长平之战更终结了赵国廉颇和赵奢的辉煌时代,白起一生“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王翦作为秦国的又一个名将,和蒙将军共同为秦国打下了江山,“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翦遂定燕蓟而还。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先后灭掉了赵国、魏国,在之后的战役中,有接替李信、与蒙恬共同灭了楚国,秦国的版图由此扩大了一倍多。王翦对于秦朝战功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将领,太史公曰中“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王翦攻取诸国、是一个能被秦始皇尊为元老将军的人,可见其功绩巨大。二者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人物,是秦朝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在天下大定之前,他的战功主要是灭封魏、破代兵、击封赵、下封燕、定封齐、于潍水杀龙且、垓下灭项羽,这都在于他一人之功绩。在灭齐之后,天下的局势完全扭转,更有了“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的状况。韩信的战功在史记之中都可谓是极高的,但是综合来看他并非成功的将领,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会更详细的解释。

李广守卫汉朝的边疆,“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多次面临匈奴大举进攻而深陷于险境“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从他经历的几次战争来看以少胜多、防守反击是李广的长项,然而也正因如此,

李广常常是损兵折将,因此两次被贬为庶人,正是“子不遇时”啊。李广战功并无卫青霍去病那样大,但是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和卫青霍去病是相同的,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亦是高于另外二人。

卫青能征善战,史记中对于他的概括是“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馀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万五千七百户。”他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人物,之后的将领的功绩基本都是在其基础之上的。

霍去病跟从卫青将军,18岁就锋芒毕露,与卫青有着几乎相同的功绩“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馀级。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其校吏有功为侯者凡六人,而后为将军二人。”霍去病对于汉朝而言称得上是第三代战将,是汉朝稳定基业的关键。

能够立下战功的将领,很多都能够出奇制胜,韩信以少胜多灭赵王、李广率领几百人面对匈奴上千人仍然临危不惧、霍去病的800人马攻入匈奴的内部“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出奇制胜便是战场的转折点、是这些历史人物的关键之处。

【品格】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些将军们能够一展风采之时也都是战乱之时,他们的战功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在出师远征或者危难紧急之时获得大胜,立下汗马功劳。

那么,这些英雄们都有什么样的品格呢。换言之,英雄们的品格是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另一种内在表现。韩信在天下平定前在齐国踌躇和天下平定后密谋造反是对权力的渴望、李将军与士卒同进同退关心爱护士兵是大将风范、他不受刀笔之吏侮辱是对于人格尊严的捍卫、卫青带领部下艰苦跋涉于茫茫大漠追击匈奴时是一种坚韧和对国家的忠诚、霍去病领兵在外浪费粮食补给使有些士兵饥饿“不能自振”是不体察士卒。

将领固然可以有汗马功劳,但是这不是评判其成功的唯一要素。品格,或者说是其价值观与人生追求是其成功与否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白起坑杀赵国俘虏事出有因,但是其残忍之手段掩盖了他征战四方的功劳,引来了无数非议和批评。

且看韩信,人生的两次踌躇足以显现出他不忠诚的事实,他在天下定的前后都曾想过谋反,这是他一切功绩被抹消的原因,他的死被司马迁直接略带嘲讽地评为“不亦宜乎?”。但是他也有可取之处,如他在打败了赵国之后,请教对方阵营的谋士以征讨策略,体现了他尊重对手、崇尚智慧。

对比汉朝的三位将领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迁对于李广的评价是显然高于卫青和霍去病的,原因不仅在于对李广的同情惋惜,也在于对李广的品格节操的肯定。李广的自刎使士卒和边疆知与不知的百姓们都为其哭泣,可见他在抗击匈奴、保护一方百姓方面有着巨大成就。卫青拒绝授给下一代的爵禄,又做好了一且能做的本职工作,低调为人、顺成主上“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霍去病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爱国思想。但是带兵时只是追求战功而不顾下属的疾苦,在功绩建成后射杀李敢(李广后代)为舅卫青报不平,可见其极其自我的一面。

何为高尚,对于一介武夫而言。忠于君可谓高尚、忠于国可谓高尚。然而并非所有的忠诚都可以被朝廷君臣理解,也并非忠于君的同时可以忠于国。

【结局】

樊哙是有着最好结局的一位,《高祖本纪》中,他一生追随刘邦出生入死,几次救刘邦于危难,最终放弃一切官爵而回乡,可以说是善始善终。与其完全相反的一位人物是韩信,同样为刘邦建功立业,他的用兵如神为刘邦逆转天下,但是他最终的追求不是颐养天年而是拥有更大的权力甚至是夺取政权,最终他被夷灭了三族。

任何一位名将都希望能被重用、被人理解。李牧被赵王怒斩、廉颇客死他乡、李广命途多舛都是令人遗憾的。李牧、廉颇和李广他们在对国家的忠心是很相像的,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决定取缔李牧的兵权但他不受王令而被斩、廉颇因为在魏国的时候渴望带领赵国的士兵“我思用赵人。”、李广一生经历了汉朝三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