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目的:比较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9年
2~11月收治的4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疾病种类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组33例和
克罗恩病组15例,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比较。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明显多于克罗恩病患者,前者的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更为常见,其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克罗恩病,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标签: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炎性肠病是(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专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UC),病因机制都不很明确,应早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笔者比较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2~11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48例,均符合2000年成都全国IBD 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1],其中,溃疡性结肠炎33例,克罗恩病15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15~60岁,平均(38.2±2.9)岁。将患者按照疾病种类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组33例和克罗恩病组15例。
1.2方法
总结记录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对两组患者的以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明显多于克罗恩病患者,前者的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有所升高,其中以溃疡性结肠炎更为突出,与之相关的临床挑战也相应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病毒的原因也未明确,因为疾病不会传染,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多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以自身免疫机制为根本,感染、神经因素为诱因,病变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2]。病变开始时为黏膜基底Lieberkülin隐窝有圆细胞和中性多核细胞浸润,形成隐窝脓肿,光镜下可见覆盖的上皮细胞染色过浅和空泡形成。电镜中可见线粒体肿胀,细胞间隙增宽以及内浆网质增宽。随着病变进展,隐窝脓肿联合和覆盖上皮脱落,形成溃疡。溃疡邻近则有相对正常的黏膜,但有水肿,成为息肉样外貌,在相邻的溃疡间变得很孤立。溃疡区被胶原和肉芽组织放纵地生长所占领,并深入溃疡,但罕有穿透肌层者[3-4]。在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和中毒性巨结肠时,这些病变可穿透整个肠壁,导致穿孔,这种类型的病变不多见。病理变化为临床表现提供了清楚的解释。几乎每天有20次以上的血便。因为肠壁光剥、明显变形的黏膜已不能吸收水和钠,每一次肠蠕动都将从暴露的肉芽组织面上挤出大量血液,因此该疾病黏液脓血便较克罗恩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了此特点。
克罗恩病的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和痰管形成期(穿孔期)。本病的病变呈节段分布,与正常肠段相互间隔,界限清晰,呈跳跃区(skiparea)的特征[5]。急性期以肠壁水肿炎变为主;慢性期肠壁增厚、僵硬,受累肠管外形呈管状,其上端肠管扩张。黏膜面典型病变有,溃疡:早期浅小溃疡,后成纵行或横行的溃疡,深入肠壁的纵行溃疡即形成较为典型的裂沟,沿肠系膜侧分布[6]。肠壁可有脓肿;卵石状结节:由于黏膜下层水肿和细胞浸润形成的小岛突起,加上溃疡愈合后纤维化和瘢痕的收缩,使黏膜表面似卵石状;肉芽肿:无干酪样变,有别于结核病。肠内肉芽肿系炎症刺激的反应,并非克罗恩病独有;瘘管和脓肿:肠壁的裂沟实质上是贯穿性溃疡,使肠管与肠管、肠管与脏器或组织(如膀胱、阴道、肠系膜或腹膜后组织等)之间发生粘连和脓肿,并形成内瘘管[7]。如病变穿透肠壁,经腹壁或肛门周围组织而通向体外,即形成外瘘管。本研究结果显示克罗恩病患者并发腹部炎性包块、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以上病理情况的叙述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笔者的结论为: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更为常见,其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克罗恩病,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2]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2-416.
[3]Shiobara N, Suzuki Y, Aoki H, et al. Bacterial superantigens and T cell receptor beta-chain-bearing T cells in the immunopathogene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J].Clin Exp Immunol,2007,150(1):13-21.
[4]陈耀明.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86.
[5]Lewis B, Goldfarb N. Review article: The advent of capsule endoscopy-a not-so-futuristic approach to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3,17(9):1085-1096.
[6]Steele SR. Operative ma nagement of Crohn’s disease of the colon including anorectal disease[J].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7,87(3):611.
[7]钱家鸣,吕红,李巍,等.克罗恩病肠外表现和并发症[J].中华消化杂志,2004,25(7):3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