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

合集下载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概述
态度的构成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3个因素 譬如,某人对吸烟持反对态度,那我们可以观察到,她能说出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认 知),她不喜欢有人在她面前抽烟(情感),她从来都不抽烟(行动) 这时,她的态度是明确、固定的,她的心理也是平衡的 假设这位女士尚未结婚,她爱上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先生,可他偏偏有吸烟的爱好,那 她的态度就可能要改变了,因为喜欢男友,也就爱屋及乌,认为吸烟也并非不可接受 费斯汀格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作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失调指态度中认知、情感、行为不一致的情况,个体需要进行调整,以达成新的 平衡 这时,认知失调可以被看成态度改变的动机
学习动机一般不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影响,而是以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 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学习意志的提高、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以及学习投入的增加为中介来 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有助于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降低在学习过程 中对事物的知觉阈限,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注意状态的集中有助 于学生将学习活动指向认知内容和目标,克服分心刺激的影响。毅力(grit)反映了学生 学习需要或学习驱力的强弱。毅力是指对长期目标的坚持性及热情(Duckworth,Peter son, Matthews &. Kelly,2007)。毅力强者在完成挑战性任务时,即使在失败、困境或 停滞时期都依然会持续努力,并且保有持久的兴趣,而毅力弱者就会放弃或中断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学习动机。正如 奥苏伯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 性的关系。”教师在强调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学习本身就是下 一步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学习条件,使学习本身起到强化作用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 (一)引发作用 • 动机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提高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 • (二)定向作用 • 动机使个体的行为向一定懂得方向、目标前进,使个体的行为具有明确指向性; • (三)维持作用 •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勤奋还是懒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
动机的水平; • (四)调节作用 • 动机还能使个体的行为继续维持对该目标的指向,并调节着行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 1、根据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 动机。
•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具体的动机。 •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远大理想相联系的动机。
• 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 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太低都不利于学习,而当动机保持在最佳水平时,则可以产生最好的学习效 果。学习动机过低时,个体对学习活动态度冷漠,学习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 • (2)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效率最高。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 机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学习效率随动机水平增强而提高,在动机达到最佳水 平时学习效率最佳,此后随着动机进一步增强而下降。 • (3)任务容易时,中等偏高的动机下,效率最高;任务困难,中等偏低的 动机下,效率最高。
和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动机的内在因素。 • (2)诱因 • 能够激发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机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
(如食物的芳香是饥饿时觅食的诱因)
• 2、内驱力
•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存在于学习任务 本身。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 向。简言之,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求知的需要。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概述

谢谢观看!
耶克斯—多德森定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心理学家耶克斯与多德森研究、归纳出的关于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关 系的规律。
1908年,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在进行了多次动物实验后,发现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 动机水平,在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时,都会导致效率下降,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 形曲线的关系。同时,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在相对容易的任 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 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他们还发现,学习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 水平的干扰。例如,人在高度兴奋或非常愤怒时,无法正常进行难度较大的工作,但是一些没有难度 的工作却能够顺利完成。
引起外部动机的兴趣,是因为 可以得到另外的好处。
例如,晴晴又快又好地完成作 业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奥苏贝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学生渴望掌握相关知识、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它是最重要、最 稳定的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大多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属于内部动机。例如,小威很奇怪为什 么鱼在水里不会被淹死,于是他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每天都拿着生物学的书看。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学生要求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动机倾向。自我提高内驱 力是一种外部动机,它没有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习结果看作自己能够赢得地位的根源。 例如,为了成为“学习标兵”,小春每天都会在完成作业后,主动预习和复习。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倾向,是一种外部动机。例 如,小华为了得到数学老师的表扬,每天都会做好多数学题。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学生如果对学习有兴趣,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信心,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学习动机的功能1、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功能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两类。

2、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功能学习行为是指在学习情境中,由于受到学习动机的调节而采取的与学习有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学习行为也叫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习策略的使用,会促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

例如:有些学生解题喜欢从整体着手,步骤紧凑;有些学生则恰好相反,他们喜欢从条件入手,思维严密。

这样,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学习风格,而学习策略正是导致学生形成不同学习风格的原因之一。

(2)影响学习过程。

如何选择学习策略,将会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学习者对学习的满意度。

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策略,如认真审题、提纲挈领、总结反思等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方式,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并通过课堂示范、引导、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0、外部奖励的作用。

外部奖励能加强人们的学习动机,但过多过滥的外部奖励却使学习动机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11、多重需要的特点(1)学习成绩的归因:一般说来,高成就动机者把学习成绩的高低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即能力而非运气,认为成绩好是自己刻苦学习的结果,是自己头脑聪明,学习轻松等造成的。

(2)身心状态的归因:高成就动机者的身心状态不太稳定,易受到成败经验的影响。

当考试失利时,他们往往怨天尤人,认为都是外界的原因造成的。

(3)人际关系的归因:高成就动机者的人际关系不太协调,主要是指与父母、教师的关系紧张。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兴趣、渴望和努力的程度。

它可以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

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于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和乐趣,他们愿意从事学习活动,不需要外部的奖励或者激励。

内在动机会促使个体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相反,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者避免惩罚,才进行学习活动。

外在动机通常往往是短暂的,一旦外部奖励或者惩罚消失,个体可能会立即停止学习。

学习动机与个体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密切相关。

当个体对于学习任务持有积极的期望和目标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因为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反,当个体对于学习任务持有消极的期望和目标时,他们可能会缺乏动力去学习,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目标。

此外,学习动机还受到个体的认知评价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个体对于自己的能力和能否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价,会影响他们对于学习的动机。

当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果持有积极的评价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

相反,当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果持有消极的评价时,他们可能会缺乏动力去学习。

情绪状态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积极的情绪,如兴奋和喜悦,会促使个体对学习任务更感兴趣,从而增加学习动机。

相反,消极的情绪,如焦虑和厌倦,会降低个体对学习的动机,甚至抑制学习行为的展开。

总而言之,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兴趣、渴望和努力的程度。

它可以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

个体的学习动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学习目标和期望、认知评价和情绪状态等。

对于个体来说,理解和激发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学习动机的三种分类

学习动机的三种分类

学习动机的三种分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根据学习动机的不同功能,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效能动机三类。

一、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指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学习动力,它是由学习者自身的内心愿望和内在压力驱动的。

内在动机的来源是个体内心的渴望,可能是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或好奇心,也可能是想要满足自身的欲望,如必须胜过别人或自己的某种强烈愿望。

因此,内在动机可以帮助学生更有积极性、投入性和专注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指的是一种外部驱动的学习动机,它可以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和其他人的期望,或者来自社会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外部因素。

这种外在动机可以促使学习者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障碍、惰性和缺乏信心等内在因素,从而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动力和激励,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三、自我效能动机自我效能动机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能力的认知。

当学习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时,就会产生自我效能动机,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自我效能动机不仅能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因此对学习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三种: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效能动机。

内在动机主要来源于学习者内心的强烈愿望,可以帮助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外在动机可以来自家长、老师、朋友等外部因素,可以克服学习者的恐惧、心理障碍等内在因素;自我效能动机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帮助实现学习目标。

因此,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父母及学校的过度强调考试分数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培养学习动机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家长和老师都要珍视孩子学习的成就,不仅要强调学习的效率而且要强调学习的乐趣,让孩子看到学习还是一件有趣且有意思的事情。

其次,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孩子们发挥自我,让孩子们通过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实现目标,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才是最好的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价值观
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知识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个人的学习动机。当社会普遍认为教育和学习重要时,人们更有可 能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育政策
政府的教育政策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社会环境因素。例如,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对不同类型教育 的支持等政策都会对个人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3
建立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提高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晋升、奖励等,以激发员工的内在 工作动力。
团队建设与合作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凝聚力,激发团队整体的 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更 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如好奇心、求知欲等。
外部动机
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动机,如奖励、惩罚等。
近景性动机
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远景性动机
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02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来源于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刺激,通过正向和负向的强化来激发学习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
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观和 需求,强调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需要和诱因3.学习动机的作用: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美国阿特金森发现,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比),调节功能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5.学习动机的分类:⑴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⑵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⑶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6.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说: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关系。

一般说来,过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更高;反之,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则会降低。

二需要层次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观察和对一些人物传记的考察,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到高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在这些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四种需要又被称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被称为“生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体生活的更加美好。

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

一般说来,低级需要只要有部分满足,较高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就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三)归因理论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 趋向成就任务 增强成功期望
失败 望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三)归因理论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 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类型
(一)含义
1、动机: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 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引起行为的内部动力或原因 )
2、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
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 心理状态。
LOGO
学习的动机
课程大纲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念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LOGO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念及种类
请分析下面的话是否妥当? “今天我们将学习火山爆发的原因,以便在明天的考试中 得高分。” “你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今天发愤读书,明日光宗耀祖。” “你前一段在学习中表现不错,今后继续努力。” “不想考第一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
对成功的期望
(三)归因理论
消极的归因模式可能导致习得性无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Seligman,1975): ——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和失败,便会产生无能为力、放弃 努力的心态。 获得体验:努力却没有结果导致失败与挫折感。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 形成期待:“将来结果也不可控。” 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降低学习动机、认知出现障碍、 情绪失调。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状态。

由五种成分组成: 1.认知内驱力(指导自己学习的愿望、观念), 2.自我提高内驱力(指维持现有学业地位的愿望、动机), 3.附属内驱力(指使自己顺从、听从教师或家长的愿望、动机), 4.外部奖励内驱力(指由他人赞许、奖励而产生的愿望、动机), 5.自我服务内驱力(指为社会或他人做事情的愿望、动机)。

对学习结果的期待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调节学习动机水平。

学习结果期待对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把学习动机转化为实际行为;同时,对学习动机也起到一定的消退作用,当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结果期待不能实现时,便会出现消极的学习动机。

自我概念这是指个体对自身特性和心理状态的意识和评价,包括个体对自己身体形象、人格、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被称为非正式群体,是存在于正式群体中,没有正式编制,但是存在于成员间亲密的心理联系之中,其目的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一类群体。

大量研究表明,小群体具有与正式群体不同的一些特征:(1)每个成员对小群体都有高度的忠诚;(2)小群体领袖具有较高的威信;(3)小群体中有较好的人际关系;(4)成员们关注群体的目标,小群体中一旦发生分歧或争执,人们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求和解。

在小群体中成员之间往往有着一种亲密感,群体规模越大,成员就越分散,越分散,越依赖于成员之间相互的情感连接,而这种情感连接就越来越依赖于成员之间共享的规范和价值观念。

学校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们不仅面临多种多样的任务,还要面临来自校园文化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对学习的要求、学习成绩的竞争、考试的焦虑、教师及同学的态度、朋友关系以及健康与安全等。

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并决定了他们将来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

一般认为,低自尊的学生,缺乏主动性、自我效能感低下、更有可能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分析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

分析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

分析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持续过程,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都是重要的推动力,它们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就。

本文将分析我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并探讨它们对我的学习经验和发展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我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愿望。

对我来说,学习动机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 成就感:我对于取得学习成就和获得认可的需求驱使着我不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的进步都会给我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心,这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学习的动机。

2. 兴趣和好奇心:我对某些领域或者课程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兴趣和好奇心驱使我主动去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

比如,我对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因此我会主动选择相关课程来学习。

3. 自我提升:我渴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渴望促使我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相信通过学习,我可以不断发展自己的技能和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4. 实用性:学习对于我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我认识到学习可以帮助我掌握各种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有着学以致用的动机。

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指我在学习过程中所希望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愿景。

我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我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全面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者学科。

我相信只有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我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2. 学习方法的提升: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我希望通过学习,能够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比如,我会主动寻求学习技巧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学习任务。

3. 情商和社交技巧的培养:除了知识和技能,我也认识到情商和社交技巧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同样重要。

我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自我发展和成长: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我希望通过学习,能够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我,成为一个逐渐完善和进步的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 养
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 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 2.学校教育
学校的知识教育、教师本身的模范作用、学 校及班集体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育技巧以 及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态度等,都极大地影响 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
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对学生往往有着潜 移默化的影响。
个体在某一行为上趋向成功的倾向(用Ts表示) 取决于他的稳定的趋向成功的倾向性(用Ms 表示)、他对行为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用Ps表示)与取得成功的诱因价值三者之间 的乘积,用公式可表示为: Ts=Ms×Ps×Is
同理,个体避免失败的倾向性(用Taf表 示)取决于他的稳定的避免失败倾向(用 Maf表示)、他对行为失败可能性大小 的主观估计(用Pf表示)与失败的消极 诱因价值(用If表示)三者之间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为: Taf=Maf×Pf×If 其中,If=1-Pf
个体在某一行为上的成就动机等于他趋向 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 强度,即: Ta=Ts-Taf=(Ms×Ps×Is)-(Maf×Pf×If)
教育意义:
对追求成功者:任务难度→挑战性 任务情境→竞争性 结果评定→严格性 对避免失败者:任务难度→适当容易 任务情境→非挑战性 结果评定→适当放宽,多鼓励 少指责
四、成败归因理论
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 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 自信心和内归因,成功更增强了使他们 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 认为是自己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 付出足够的努力,而不会将失败视为是 缺少能力,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 务。避免失败的学生正相反,他们的自 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稳定因素
把失败归于 不稳定因素
降低
可能提高
• 归因论在教育上的涵义
– 根据学生自我归因可预测此后学习动机
– 学生的自我归因未必正确,但却重要
– 长期消极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人格成长
– 教师的回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 表现的评定
教师对学生的印象
教师归因
教师的反馈 语言的
(错误改正)
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最佳动机水平
•任务性质对最佳
动机水平的影响
耶基斯-多德森法则 (Yerkes-Dodson Law)
评价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 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对学习本身的
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 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由外部诱因所
三、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具体建议 1、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学 • 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努力克服, 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克服 • 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
2、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新异性
• 教学内容的新异性、差异性、悬疑性、不确定
性、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 教学提供的信息量应符合学生信息加工的最佳 水平 3、及时、具体的学习反馈
• 失败→ → / →
消极 • 成功→ → / →
•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 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 评价
– 贡献: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有助于推断个体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
助于推测个体可能的学习行为
– 局限:仅仅归因难以完全符合实际

学习动机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名词解释学习动机是指促使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继续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或要求。

它是学习行为背后的重要动力因素,能够驱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努力、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学习动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面对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的意愿和热情的度量。

个体的学习动机高低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持久性、积极性和成就。

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内心的兴趣、好奇心、成就需求等自身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关注和投入主要来源于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和舒适感,以及获得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权、成就感和满足感。

内在动机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个体的内在需求,因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励、处罚或压力等外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关注和投入主要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可、奖励、避免惩罚或避免产生负面后果。

外在动机的学习动力往往不持久,存在外在激励消失后学习动力下降的风险。

学习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挑战性、教育环境的支持等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此外,个体的性格特质、各种社会心理需求(如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归属需求等)以及个体对学习后果的期望也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动机。

优秀的学习动机对个体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能够驱使个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追求知识、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使个体主动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体的学习成就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习动机还可以增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并促使个体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因此,个体和教育者应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个体应努力培养自我认知,并根据个体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为自己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以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教育者则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积极、激励性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学习动机的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的名词解释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引言:学习动机是指人们参与学习活动时内在的驱动力和兴趣,它对学习的效果和成就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动机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展现的积极心理状态和行为,它包括对学习任务的主动参与、努力付出以及对学习结果的持久关注。

无论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动机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且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方面。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于学习活动本身感到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出于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去主动参与学习,不受外界奖励或惩罚的影响。

而外在动机是指人们出于外界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他们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人的期望或物质回报。

二、学习动机的内在驱动力1.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中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当学习者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将得到增强。

而当学习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他们可能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2. 成就需求:人们天生具有成就需求,追求成就感是推动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者在取得进步和成功时,会获得内在的满足感,这将进一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 兴趣与好奇心: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推动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当学习者对某一学科或话题感到兴趣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这将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学习动机的外在激励1. 奖励和惩罚:外在奖励和惩罚对学习动机有明显的影响。

当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获得奖励,他们会将奖励与学习行为联系在一起,进而增强其学习动机。

相反,当学习者面临惩罚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或动力。

2. 教师和家长的期望: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学习者感知到教师或家长的期望时,他们会努力地去满足这些期望,从而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结论:学习动机作为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包括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期待以及学习信念等。

学习动机一般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

内在学习动机是由个体自身需要引起的,对个体学习活动具有持久而稳定的推动力。

内在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所学内容本身的兴趣,具体表现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内在学习动机一般通过教师和学习材料来激发,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兴趣和意志努力程度。

外在学习动机主要指外部奖赏、成就需要、争胜动机等。

这些外在奖赏不是随便能够满足的,必须与学习目标相结合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具有直接联系。

在中等难度的学习情境下,如果学习者认为某种外在的奖赏会比内在的学习动机更为重要时,他们将会降低内在的学习动机,而去寻找外在的奖赏。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强化物时,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

相反,学习动机的强度越低,学习效果越差。

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就不可能好。

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关于外在奖励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小量的外在奖励确实会促进内在的学习动机;二是内在的学习动机可能会抑制外在奖励的作用。

这种研究结论主要针对那些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的学生,或者那些因缺乏学习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特殊条件下,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同一外在刺激会降低内在学习动机的水平,而对外在的奖赏却无影响。

因此,内在学习动机是否存在以及高低,完全是由学习任务的内容决定的。

这是内在学习动机与外在学习动机不同的根本原因。

由于内在学习动机是自身学习需要和内部动机,因此它能够调节人的行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

而外在学习动机则是社会对个体的外在奖赏和他人对个体的评价所引起的。

由于学习者并不关心自己的学习效果,也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所以这类动机只能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转移。

学习动机的三种

学习动机的三种

学习动机的三种
1、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一种不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来自自身以实现个人目标和野心的力量。

在学习领域,自我激励可能是由于欲望获得成就感(如掌握知识、实现学习成效等)来提高学习动机。

善于激励自己的人,更容易把自己想要做的事儿,做到更好,有更大的精力。

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给自己定激励的期望,把给自己的方向,想办法按照设定的方向,努力朝着那个方向进发。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其他人的鼓励、认可和帮助中获得的动机。

在学习中,社会支持可以来自家庭环境、朋友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来自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考核和帮助。

社会支持会给学习带来有益的影响,改变学习者的行为倾向,提高其学习动机。

3、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可以激发学习的动机。

通过尝试和摸索,孩子们可以掌握真正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成就感,激发出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和影响。

孩子们需要从旁人身上得到积极的激励和正面的情感交流,而这些正面的影响有可能为他们构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经验,这种经验可以持续地激发他们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解析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解析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解析学习动机是指一个人产生、维持和调控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它对个体的学习成就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学习动机的相关概念、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任务中所表现的积极性、探索性和持续性的内在心理状态。

它涉及到个体对学习任务的期望、兴趣和目标设定等心理过程。

学习动机可以通过个体内在的需求、认知、态度以及外在的奖惩等因素而被激发和调控。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机制学习动机对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学习动机能够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

当个体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动机能够调节个体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策略。

高动机的学习者更加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和实现,他们会更加有意识地采取积极、灵活和深入的思维策略来解决问题,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最后,学习动机还能够影响个体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当学习者对学习任务充满信心和满足感时,他们会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从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需求、外在奖惩、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等。

首先,内在需求是学习动机的基础。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会引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如满足自我实现、自尊和社交认同等需要。

其次,外在奖惩是学习动机的外在激发因素。

个体通过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来增强学习动机,如获得好成绩或赢得他人的认可。

再次,个体差异对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个体在学习动机上存在着差异,包括学习目标的多样性、动机水平的高低以及自我效能的不同等。

最后,环境因素也可以调节学习动机。

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如合作学习、奖励激励和反馈等。

总结起来,学习动机是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和积极性,对个体的学习成就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调节认知过程和思维策略以及影响情绪和情感体验来促进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1.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2.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3. 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以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

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

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4. 一般说来,动机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5.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

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6.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7.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8. 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编辑本段]四. 学习动机的分类1.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A. 内部动机: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B. 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C.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D. 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2.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A. 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最稳定最重要,主要是获得的B.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的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成就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C. 附属内驱力: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需要a. 学习者和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b. 学习者从长者方面博得的赞许或认可中将获得一种派生地位c. 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借此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编辑本段]五. 学习动机理论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对学习动机作用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面1. 强化论A. 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

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B. 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事实上,教师表扬所起的强化作用,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C. 例如,教师对学生说:"好好干!我知道你们努力做的话,是能够做好的。

"对那些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这番话是种鼓励或强化;而对那些轻而易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说来,这实际上类似于惩罚,因为教师这番话意味着,他们必须经过特别努力才能完成任务。

D.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仅凭学生的行为来推断学生的动机往往是困难的,因为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动机影响学生的行为。

2. 需要层次说A. 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B.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

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

C.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是生长需要D. 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E. 但一般说来,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

F. 这个理论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考虑对行为的推动作用,是有一定科学意义的。

但忽略了人们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始动作用,有些学习活动并不一定都是由外部动机所激发和引起的。

3. 自我效能感理论A.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B.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

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C. 班杜拉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效能期望)D. 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E.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a.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但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b. 替代经验。

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c. 言语劝说。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d. 情绪唤醒。

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F.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a.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b.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c.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d.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G. 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

但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4. 成就动机论A. 默里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

B. 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意向。

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

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

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C. 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②失败的可能性Pf;③失败的消极式为:Taf=Maf×Pf×IfD. 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Ta=(Ms×Ps×Is)-(Maf×Pf×If)E. 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F. 研究表明,这种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G. 麦克里兰的实验研究证实:追求成功的学生选择了距离木桩适中的位置,然而避免失败的孩子却选择了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近,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远的地方。

麦克里兰这样解释道:追求成功的孩子选择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保证了具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

因此,他选择了与木桩距离适中的位置。

避免失败的孩子关注的不是成功与失败的取舍,而是尽力地避免失败和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

因此,要么距离木桩很近,轻易成功,要么距离木桩很远,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任何人都达不到的,因此也不会带来消极情绪。

H. 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与量紧密相关。

高成就动机者在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好的表现,在经历失败的过程中,高成就动机者在任务的坚持性上比低成就动机者强。

另外,追求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心,有高的成就动机水平和内归因。

[编辑本段]六、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规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当态度的对象针对学习活动时,这种态度就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起因是什么?除了上述分析学生学习动机以外,还有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问题。

若学生处在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环境之中,受身边学生刻苦学习、学风浓郁的感染,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和良好的学习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的动因;与上进心强的学生同座位,学生内心有一种趣同的倾向,从而产生发奋学习、自觉模仿的主观愿望;学生在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后,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增强了自信心而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势,进而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2、导致学习行为指向某一目的原因?在上述各种动机中,例如学生奋发学习,挑灯夜战,“闻鸡起舞”,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始终处于亢奋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学生,这些学习行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考取名牌大学的梦想;有些学生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学习上被动应付,学习任务难以完成,这些学生学习行为折射出的原因的就是因为一次次在学习上受挫折、丧失了自信心后,放弃了上名校的愿望,学习处于放弃状态,家长或许对自己的孩子“听之任之”;有些学生严重偏科,特别喜欢某一学科,可能是将来上大学时选择该专业等。

3、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学生,为实现某一目标的初始动机,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能不断获得成功,品尝了学习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更能自觉维持这一学习行为的持久与落实,甚至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导致信心不足,如果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及亲友或同学能及时做有针对性的工作,那么学生就能坚定学习信念、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反思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