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作者:————————————————————————————————日期:

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版本人教实验版

内容标题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编稿老师范历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二. 教学步骤:

(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

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包括六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

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

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

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考纲的具体表述是: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复习建议

1. 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提高文言语感。

2. 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

3. 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

11题,文言实词,这是文言文拿分的关键。

12题,文言虚词,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课、卷对照,逐项比较,由易到难。

13题,人物性格评价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看清几个方面,逐句结合上下文判断。

14题,设题点主要在内容上着眼,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等方面。手法是前后错位、东事西做、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只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选项、原文仔细对照。

15题,翻译。可沿下列步骤操作。

①见到句子先回原文,弄清上下语境。这一步是基础,决定翻译的思考方向。

②再运用确定实词词义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保障做到“信”,不漏采分点。(留、配、换)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使一句话完整通顺做到“达”。

(调、补、删、并)

④力争在准确、通畅的基础上讲求点凝练、生动(如用上成语),注意标点和语气。这就是“雅”了。

(三)实词

1. 实词词义的确定原则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仔细斟酌,揣摩语气。这是翻译的原则,也是确定词义的原则,“词不离句”,关键字词,前后联系。也就是说在语境中推想判断。

古语单音词居多,兼类活用现象多,一词多音多义现象多,但一旦纳入语境,它的意思就被确定下来,所以,在语境中推想判断,是明确实词词义的基本原则。

2. 实词词义的确定方法

(1)熟字迁移法:这是基本功夫,学以致用。课内一些常见的、多义的、异义的、活用的实词如:相、见、说、事、师、耻、知、朝、书、请、徐、许、负、属、示、适、信、北、背、谓、遗、卒、私、爱、遇、语、王、名、生、引、传、假、绝、军、贾、谢、举、胜、顾、独、会、薄、间、拔、使、让、庭、将、治、白、奉、修、疏、趋、妻子、小学、作息、山东

★见到较熟的字,先考虑迁移,回忆所学。

[例1]

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例2]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有时熟字出现在成语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成语也可以作为迁移的根据。

例:孙膑期.曰“莫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 语法分析:明成分,定词性、知意义。

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

脱身独骑.(《鸿门宴》)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布囊

..其口(《童区寄传》)

有势者朱丹

..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

自放驴,取樵.炊爨(2000年全国高考题)

3. 知情达理,依据生活逻辑情理确定义项。

语法位置明确之后,词性已定,但同一词性下可能有多个义项,不管它有多少义项,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有一个明确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根据生活逻辑选定的,生活逻辑不仅包括那个多义词所在的短语、句子,而且还涉及该句的上下文,乃至全篇文章以及时代背景。

例:焚百家之言.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廉颇蔺相如列传》)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96年高考题)

词义具有时代逻辑。

例:朕王人

4. 对称并举,由已知推不知。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5. 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

[例1]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

公受珠,内所著皮袄中,纫.之。(《记王忠肃公翱事》)

zhūn xī)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例2]“傥窀穸

..(

A. 墓穴

B. 棺材

C. 财物

D. 山洞

6. 邻字帮衬法

文言文中,有的复合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

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只要不是偏义复词,就可据同义复用推断另一字义。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出师表》)

7. 先本后引猜读法

例:师

①师道之不复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

8. 单音提醒法

汉语词汇中,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这一点要形成语感,时时自我提醒,切不可以今解古,望文生义。

例:实欲连兵南面

..而王齐(2001年全国高考题)

9. 读音辨别法。主要适用于通假字以及意义破读的一些词。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记王忠肃公翱事》)

10. 代入排除推断法

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既可单用,也可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把题中选项所给的或自己列举的词义代入原句,讲得通暂时过关,讲不能就排除掉,由易到难,逐步确定。

(四)通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