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意识流小说研究综述 学年论文
王蒙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综述
王蒙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综述王蒙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综述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胡伯仲[摘要]可以说,王蒙是解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个引进意识流的作家,是他让新中国大陆读者知道了什么叫意识流。
王蒙也因其在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1983年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86年至1988年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而备受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
纵观近两年的对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者对王蒙这些作品的技巧特色、非情节化特征和语言特点比较关注。
[关键词]王蒙;意识流小说;近两年研究;王蒙新时期的作品指的是,文革结束后,王蒙以作家身份重返文坛发表的作品。
意识流作品则是指这一时期,作者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如内心独白、非情节化等创作的一系列作品。
总结起来说有《布礼》(1979)、《蝴蝶》(1980)、《春之声》(1980)、《风筝飘带》(1980)、《海的梦》(1980)、《杂色》(1981)、《相见时难》(1982)[5]。
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因其对现实主义的打破和现代派技巧的运用,而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迅速引起了王蒙研究热。
可以说,王蒙是解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个引进意识流的作家,是他让新中国大陆读者知道了什么叫意识流。
王蒙也因其在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1983年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86年至1988年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而备受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
纵观近两年的对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者对王蒙这些作品的技巧特色、非情节化和语言特点比较关注。
一、王蒙特色的意识流技巧尽管评论界都认同上述作品的意识流身份,但王蒙自己却不这样看,“王蒙一直不承认自己的小说是意识流小说,甚至不承认运用了意识流手法”。
在《王蒙漫话小说创作》中王蒙自己说到:“我没有好好研究过意识流”,“我写的是不是意识流,我还不知道呢”[6]。
他甚至说他自己也没有认认真真读过几本意识流作品。
浅论王蒙的“东方意识流”
浅论王蒙的“东方意识流”作者:吴俊奕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0期意识流是现代西方文学重要的学说流派之一,它是以表现意识的流动为主要内容,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为主要方法而得名的。
而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我国著名作家王蒙在新时期的不少作品就被认为是“东方意识流”。
这种“东方意识流”是对意识流的挑选和发展。
王蒙是我国比较成功地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作家,他在中国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之一。
,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王蒙抛出的“集束手榴弹”(由《布礼》、《蝴蝶》、《夜的眼》、《春之声》构成的小说)使得他的“东方意识流”为人们所熟知。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美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但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
西方意识流作家普遍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于是这些意识流作家将人的过去的意识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新的时间感。
可以说意识流打破了长期以来文学主要以客观世界中人物活动为内容的框架,把人类的精神意识活动作为描写对象并视之为文学表现的最高真实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扩大了文学的心理描写空间,丰富与深化了文学的表现力。
王蒙的小说意识流特点浓厚,如在《春之声》中,作品主要写工程师岳子峰访德归来,春节前夕搭乘闷罐子车回乡探亲途中的思绪。
以主人公岳之峰在闷罐车里的见闻及联想为主。
他身子坐在沙丁鱼似的闷罐车里,内心却浮想联翩。
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轨迹成为全篇的结构线。
人物在进行一种放射性的联想,并且已经明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此外、《蝴蝶》、《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都有类似于这样的采用大段的议论和心理独白,带有浓厚思辨色彩的作品。
王蒙小说研究资料综述
王蒙小说研究资料综述
杨晓娜;孙素梅
【期刊名称】《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2)004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
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
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总页数】6页(P5-9,20)
【作者】杨晓娜;孙素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新时期王蒙小说研究综述
2.王蒙小说研究资料综述
3.天津《大公报》郭沫若研究资料综述
4.上海《大公报》郭沫若研究资料综述
5.《新蜀报》郭沫若研究资料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创作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可以称得上既具有鲜明的 现代性又具有“ 东方” 特色。其现代性主要表现
在:
1842一 0) , 流水” 喻 191 借用“ 比 人的 意识流动的状
态, 称之为“ 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
流’ 〕 识流” 说家主 直接 人物 识流 , “ 。 意 [‘ 小 张 记录 意
的本质, 强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 其描述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当中国重新打
开国门, 实行改革开放, 进行伟大的历史变革之 际,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不断繁荣、 发展、 更迭的 的焦点是人物的主观感受, 而不是外部的客观现 实。它充分展示全新的时空观念, 遵循柏格森," tijL 理时间” 的原则, 否定事件发展的线性因果关系, 蝎力淡化小说的故事情节。 中国新时期文坛最早借鉴西方“ 意识流” 手法 进行创作的是茹志鹃与王蒙, 然而影响力之大, 自 然当推王蒙。王蒙是同代人最富有艺术探索精神 的作家之一, 新时期王蒙甫回文坛便迅速推出《 布
动的轨迹,把变化多端、 “ 无人知晓、 不受限制的精
神表现出 。 从 斯、 斯特、 芙和 来” 乔伊 普鲁 0[21 伍尔 福
克纳等人的意识流小说看, 意识流小说深人地透 视现代西方人的处境, 反映现代意识和现代经验
首先, 把对社会现实反映的焦点集聚在人物 心灵世界的塑造上, 着意于心理描写, 剖析人物的 精神世界。在王蒙看来, 略过外在的细节写心理, 写感情, 写联想和想象, 写意识活动, “ 它能探索人
些” 《 。 夜的眼》 题便是如 作者说:“ ] ’ [ 的主 此。 我觉
得《 夜的眼》 包含的东西是比较多的。它里边“ ” 既 有负担, 又有希望; 既有伤痕, 又有跨越伤痕向前 进的努力; 既有思考, 又有感受; 既有想不清的地
论王蒙《春之声》
论王蒙《春之声》摘要:分析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春之声》的主题,重点解读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春之声》的话语蕴藉,通过对《春之声》作品本身的阅读,以及王蒙的相关作品、对王蒙的先关作品的评价的阅读,从而进行此番评论。
主要讲述《春之声》对旧的审美的观念的冲击和阅读《春之声》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闷罐子车、意识流、话语蕴藉、前言王蒙是一个站在时代、社会、历史最前沿的作家,“其创作见证了共和国六十余年的社会巨变和文化转型”[1],八十年代中期,西方现代精神,西方现代文艺、西方美学和哲学思潮在“五四“后再一次涌入中国,而王蒙则是在此之前便开始运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以及创作。
所以说“他总是在每一文学的发展的紧要关头第一个打开局面,处在先锋位置。
”[2]王蒙是七八十年代的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反思性强烈,敢于说话、会说话是王蒙的特性。
在创作上,王蒙有一条基本原则,即在“艺术上的求新和求异。
”[3]正因为王蒙在艺术上追求新、追求异,所以王蒙的作品在当时评论界也常常引起不小的争议,通常会给就得审美观点,审美习惯带来巨大的冲击。
八十年代初,王蒙便运用新的写作手法,“带来了一股令文坛幡然震悟的”意识流“旋风,扫去了长期以来裹罩在文坛上的沉闷、僵化的大一统的禁壳”[4]。
而意识流小说中,我认为最具带表的便是《坚硬的稀粥》、《蝴蝶》、《杂色》、以及《春之声》。
本文将以《春之声》的为主,展开较为浅显的解读以及评论。
一、《春之声》的主题王蒙的《春之声》的中心细节是“闷罐子车”即岳之峰乘坐的回家乡的“火车”。
《春之声》写了八十年代初始,个人认为就是改革开放之初,人们争先恐后地要挤上,破旧的、稍落后于西方的,但是在进步、在向前的、改革开放的列车,以“我”,一个海归的工程物理学家的眼光来描写自己回到故国的所见所闻,在处处落后、处处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的“闷罐子车”,即中国的土地上,看到了许多祖国进步发展的地方。
例如,“我”让“位”给“女同志”时得到的礼貌的感谢;没有铁路到有铁路;由战争到解放“大家发出了使国民党特务胆寒的强音”到“那是解放了的,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首都。
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最新资料推荐------------------------------------------------------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内容提要】新时期王蒙创作了一系列被称为“东方意识流”的小说,近几年又有评论者认为“东方意识流”并非意识流,甚至有人认为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仍是现实主义小说。
本文不对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定性,只探讨这一系列小说中意识流的特点并指出王蒙小说中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的根本区别。
【关键词】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借鉴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王蒙的“集束手榴弹”----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短篇小说《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以及《风筝飘带》在文坛引起、、不小轰动,并引发了关于“意识流”问题的争论。
那么,王蒙当时文学实践的思想观念与西方文学“意识流” 之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本文从西方意识流产生的背景入手对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作简单分析。
一、意识流的产生及其特点西方意识流产生于“一战”后,属于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荒诞派戏剧等在内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经济的窘迫形态加剧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导致了民众普遍的孤独感与苦闷感。
因此,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转向内心化。
1/ 12为了发泄内心的失望、孤独、彷徨、抑郁、苦闷、恐惧等,知识分子用文学手段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意识生活完整、细致地刻画出来,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满足了这种需要。
另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导致人们对传统信念的动摇,人们开始怀疑过去的一切,认为不确定性才是一种真正的规范。
作家们也在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表现真正复杂的社会人生。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 1919 年发表的《论现代小说》中,是这样评价传统小说家的:“他们写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浪费了无比的技巧和无穷的精力,使琐屑的、暂时的东西变成貌似真实的、持久的东西。
从《春之声》看王蒙意识流小说
从《春之声》看王蒙意识流小说从《春之声》看王蒙意识流小说【摘要】:《春之声》是王蒙新时期意识流表现手法的代表作之一。
在结构上,以放射式心理为主,加以蒙太奇表现效果,领略社会生活翻天覆地变化。
在语言上,肆意铺陈的语言尽显强烈的扩张感,具有纵横衍生的气势。
在内容上,是对文革无情的鞭挞和反思,彰显生命的美学价值,及对改革春天的美好祝愿与向往。
【关键词】:意识流,蒙太奇;语言特征;时代气息在中国文坛里有许多为小说风格而不懈努力奋斗的,但是像王蒙这样能够在不同时期都能够始终站在艺术革新之巅却是少之又少。
王蒙以一篇《青春岁月》震撼文坛,那时候他年仅19岁,又一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描绘了年轻人林振对工作积极热情,对党和国家忠心耿耿,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也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可以在写作大展宏图的他却因为中国文化大革命而断送美好青春,成为政治革命的牺牲品,下放到新疆乌鲁木齐甚至更为偏远地区劳动改造。
这段经历对王蒙来说并非是坏事,他没有像刘少奇那样被打到,相反,在劳动中领悟了很多,积聚了写作创作的源泉,把二十多年苦行僧作为磨练期坚持写作,把文学当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直到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再次登上中国文坛,并将改造时期积攒的文学功底成功运用到改革开放大解放当中去,成为文学领域举足轻重的代表作家。
在80年代文学中,王蒙文坛地位不仅仅表现在文学作品的数量上,更在于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文化方面显示的厚度上。
对于文革他没有像伤痕文学那样仅仅停留在感性批判层次上,而是更加理性思考,深层次地对文革进行鞭挞,将文学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并创造运用大跨度的时空转换,主客观交织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加以揭露文革给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伤害,更加关注人的心理、情感,这与文革时期小说主题大相径庭,用作品表现人的思想,将人的内心想法表现在作品上,本文就其在《春之声》这篇文章进行加以阐述。
一、突破狭隘政治束缚彰显生命的美学价值王蒙经历过文革时期黑暗年代,了解中国不仅在经济上饱受摧残,同样在文化上也一片凋零。
论意识流小说的东方化--以王蒙为例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新论,,论意识流小说的东方化———以王蒙为例苏黄菲菲(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意识流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后波及至欧美各国,属于现代派小说的一类,注重描述人的心理活动。
五四时期,意识流小说进入中国,不少中国文人也开始了该类小说的创作。
但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中国的意识流小说出现了一些东方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东方意象的选用以及对意识流动的理性主导上,且中国意识流小说的情节性更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也更密切,更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情趣。
本文以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为例,探讨了意识流小说东方化的成因以及具体表现,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意识流小说;东方化;王蒙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007-01一、意识流小说东方化之成因1.文化语境的影响。
意识流小说的最大特点即是打破时空顺序,以人物的心理时间来构建作品,将过去、现在、将来的心理活动杂糅在一起,混合运用倒叙、循环、闪回、预见等多种方式进行叙述,而意识的流动则是非理性、动态且无逻辑的。
西方意识流小说进入中国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小说中的怪诞体验和神秘感知减少,中国作家更注重的是借用意识流小说的形式来描写现实社会,表现了创作的理性取舍,突出了小说创作的功利性,是一种拿来主义的表现。
究其缘由,这无不与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息息相关。
意识流小说传入之时正值中国革命时期,“红色叙事”以及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是当时的主流,意识流小说的无序化、随意性、非理性等与当时中国的文化环境具有较大差异性,为了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获得民族认同,意识流小说必须迎合特定的文化环境,以能被读者所接纳。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意识流小说的泛意识、非理性等特点被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理性主导式的表达。
2.文人创作的取舍。
西方意识流小说具有迷茫、怪诞、绝望的色彩,而中国意识流小说更具理性与节制,这除了文化语境的影响外,还与文人创作的主动取舍与选择有关。
《春之声》等创新小说利西力‘意识流小说之不同
《春之声》等创新小说利西力‘意识流小说之不同-大学语文论文《春之声》等创新小说利西力‘意识流小说之不同摘要:本文应用西方意识流理论,从“采用意识流手法的目的”和“意识流在小说中呈现的不同特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春之声》等所谓的东方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不同之处。
关键词:东方意识流小说西方意识流小说差别1978到1980年间,王蒙先后发表了《春之声》等六篇创新小说。
这些小说没有采用现实主义小说惯用的叙述方法,比如描述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个性突出而复杂的典型人物,以及描绘人物性格生成的典型的社会环境等,而是尝试采用了意识流等新的表现手法。
这一举动在文艺界引起轰动,并引发了有关意识流的讨论。
但是,有人很快发现这些创新小说和西方的意识流小说有本质的不同。
于是,评论界就把王蒙的六篇创新小说,称为“东方意识流”小说。
下面,我们就以《春之声》为例,分析王蒙的创新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不同之处。
要认识二者的不同,首先得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识流。
从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佛吉尼亚·沃尔夫以及普鲁斯特等一批小说家,在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的启发下,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即通过描述人物的想象、联想和回忆,来展示人物的意识流动。
所以,严格来说,意识流不是一个理论流派,只是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
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在西方曾风靡一时。
它对拓展文学描述的范围(传统小说擅长表现外部世界,而意识流小说则深入到了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学的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
《春之声》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不同之处,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比较:(一)使用意识流手法的目的不同。
《春之声》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这是确定无疑的。
这一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主人公岳之峰的一连串的意识流动。
从进入闷罐子车那一刻起,岳之峰就浮想联翩:由天真而甜蜜的童年、落后而淳朴的黄土高原,联想到改革开放后广州人丰富多采的生活;由落后的中国联想到科技发达的美国、德国;由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繁华,联想到之前中国的落后;由回家过春节,联想到1956年因回家探望地主身份的父亲,而检讨了22年。
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内容提要】新时期王蒙创作了一系列被称为“东方意识流”的小说,近几年又有评论者认为“东方意识流”并非意识流,甚至有人认为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仍是现实主义小说。
本文不对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定性,只探讨这一系列小说中意识流的特点并指出王蒙小说中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的根本区别。
【关键词】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借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王蒙的“集束手榴弹”----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短篇小说《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以及《风筝飘带》在文坛引起不小轰动,并引发了关于“意识流”问题的争论。
那么,王蒙当时文学实践的思想观念与西方文学“意识流”之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本文从西方意识流产生的背景入手对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作简单分析。
一、意识流的产生及其特点西方意识流产生于“一战”后,属于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荒诞派戏剧等在内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
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经济的窘迫形态加剧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导致了民众普遍的孤独感与苦闷感。
因此,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转向内心化。
为了发泄内心的失望、孤独、彷徨、抑郁、苦闷、恐惧等,知识分子用文学手段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意识生活完整、细致地刻画出来,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满足了这种需要。
另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导致人们对传统信念的动摇,人们开始怀疑过去的一切,认为不确定性才是一种真正的规范。
作家们也在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表现真正复杂的社会人生。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1919年发表的《论现代小说》中,是这样评价传统小说家的:“他们写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浪费了无比的技巧和无穷的精力,使琐屑的、暂时的东西变成貌似真实的、持久的东西。
”可见,传统小说的按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叙事的线性结构模式,以及着力刻画人物性格的表面真实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时一些作家们认为应该把单一的、物质的、简单的、客观的外部真实“转向内心的、复杂的、特殊的、主观的真实”。
论王蒙《蝴蝶》的意识流结构与理想主义精神
论王蒙《蝴蝶》的意识流结构与理想主义精神作者:窦宏芳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5期摘要:王蒙的《蝴蝶》被认为是中国东方意识流的佳作,其时空艺术的精彩和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借鉴,使小说结构别具一格。
此外,小说中流露着浓重的理想主义精神,但同时作品也冷峻地指出了实现理想的艰难性与反复性。
关键词:王蒙;《蝴蝶》;意识流;理想主义精神一、意识流结构中国传统叙事学认为,时间是空间的潜在形态,空间是时间的外在表现。
“物之现于空间皆并立,现于时间皆相续。
”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具体的时间意味着截断,而具体的空间则起着框定作用。
故而在小说创作中,具体时间总把漫长的人生缩于“相续”的“动作”中,构成所谓情节;具体空间则将众多生相集于“并列”的“动作”中,组成所谓的场面。
从结构的外在意义上讲,小说就是情节的“相续”与场面的“并列”相结合。
但是西方的意识流文学却认为,文学不按照客观现实的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结构作品,而是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来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
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
这种意识的随意流动自于意识本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
王蒙的《蝴蝶》便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时空艺术处理上的一个创新之作。
小说打破三维空间和时间的直线延续铺陈的传统观念,穿插了很多回忆、穿插、倒述,并且同一个场面在人物的记忆中反复出现,地点的前后跳跃和不同组合,突破了固定的时空秩序的局限,呈现多时空交错的格局。
《蝴蝶》一共有13个小标题,可以说就是13段生活,它们以交错排列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
每一部分不仅从时间上着眼,而且从空间上着眼;不仅以命运的因果关系为经纵向延伸,并且兼以环境的对应关系为纬横向拓展;不仅求情节的曲折而寻找奇特的人物性格,而且在场面的充分展开中让人物去推动情节。
小说以十年文革为背景,是一部讲述主人公张思远由张书记变成老张头再变成张副部长的人生回忆录。
王蒙与意识流小说
王蒙与意识流小说——王蒙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之比较[内容摘要]意识流既不是小说流派,也不是理论流派,而是一种艺术手法或叙述方式。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实际一个重要的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伍尔夫被认为是意识流的重要代表作家,王蒙在20世纪70年代的几篇新作曾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
两者在艺术手法的选择上确有不谋而合之处,但在创作背景、思想价值取向、叙述策略、内部结构存在明显不同。
[关键词]王蒙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意识流”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所使用的一个词组。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和“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
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原则强调感性,反映直觉,充分揭示西方的现代意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学思潮的直接催化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但是西方思潮真正能产生影响,却是由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作用,即中国文化的需求与传统的制约。
卢卡契说过:“事实上,任何一个真正深刻重大的影响是不可能由任何一个外国文学作品所造成的,除非在有关国家同时存在着一个极为类似的文学倾向——至少是一种潜在的倾向。
这种潜在的倾向促成外国文学影响的成熟。
因为真正的影响永远是一种潜在的解放。
”【1】用这句话来说明西方意识流小说在中国产生影响的过程最为恰当。
伍尔夫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王蒙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几篇新作曾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
两者的小说在艺术手法的选择上确有不谋而合之处,但在创作背景、思想价值取向、叙述策略、内部结构等方面存有显豁的不同。
浅谈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王蒙的小 说 中写到了这种 联想 : 车 轮撞 击 铁轨 的噪 音 …… 目前 不是 正 在 流行 一 支 柔柔 的 歌
曲吗 , 叫做什 么 来着——《 泉水 叮咚 响》 。如果 火车 也 叮咚 叮咚 地 响 起来 呢? ……广 州人 的凉 棚 下面 , 垂挂 着许 许 多 多三 角 形的 瓷 板, 它们伴 随 着清 风 . 出叮叮 咚咚 的清音 , 悦 着心 灵。 美 国的 发 愉 抽 象派音 乐却 叫人 发狂 。 真不 知道 基辛格 听我 们的杨 子荣 咏叹 调
的效 果 。
、
原 发性联 想
这种 联想不 是一般心 理小说 里 的那种联 想 , 而是 无序 的 、 有 没 必然联 系 的、 不正 常的 、 又是人 类 的心 理可 能 出现 的联想 方式 。 但
颤 抖 。人们轻轻 地摇 晃。 ” 下面既 不另起一 行 , 不作 时间转 换暗 也 示 , 就是~ 句 :多么甜 蜜的童 年的摇篮 啊 !” 接着 “ 一声招 呼不 打就
维 , 教学效 果 以及 开启学 生心智 的一种 基本手 段。 高 中生物 评价 在
课 堂教学 中 , 有效 的课堂 提问能 激发学 生思维 效提高 课堂教 学效率 。 人现结 合 多年 来 有 本 的教 学实 践 , 谈如何提 高课 堂提 问的有效 性。 来谈
人 的头发 会 变白 , 脸上 会长老 年斑? ” 这些 问题能 激发学 生 的学 习 三 、 物课 堂提 问要注重循 序渐进 生
、
生物课堂提 问要 注重针对 性
在 生 物课 堂 教 学 中 , 师提 出 的 问题 不 能 漫 无 边 际 或者 没 教 有 思 考价 值 , 能 随 口就 问 “ ” “ 不 是 或 不是 对 ” “ 或 不对 ” 的肤 浅 性 问题 。有 经验 的教 师 常 常这 样提 出问题 :这 个 问题 你 是 怎样 “ 表现 , 随机 提 出一 两 个 有 针 对 性 的 问题 , 往 能 收 到 意 想 不 到 往
论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现实关怀与世俗化内涵--兼论“人文精神论争”中的世俗化精神
论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现实关怀与世俗化内涵--兼论“人文精神
论争”中的世俗化精神
张勇
【期刊名称】《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王蒙在新时期之初的意识流小说属于“伤痕文学”,但他的意识流小说与“伤痕文学”的主流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一般性地展示苦难和表达忠诚,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世俗化理解。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的这一精神意向在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论争”中得到了体现,他所肯定的世俗化潮流具有对一元化意识形态的消解意义,但却忽视了世俗化可能具有的消极影响。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张勇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4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论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现实关怀与世俗化内涵——兼论“人文精神论争”中的世俗化精神 [J], 张勇;
2."躲避崇高"与"二元对立"思维的消解——论王蒙在"人文精神"论争中的意义 [J],
王平
3.《论语》与图书馆人文精神——兼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 [J], 宋军风;姜继业
4.当代文坛的世俗化趋向──世纪末人文精神讨论之重要一环 [J], 陈丽贞
5.人文精神与世俗化——关于90年代文化讨论的对话 [J], 陶东风;金元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姜亚菁
【期刊名称】《世界文学评论》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王蒙在七八十年代之交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采用一种类似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方法,以主要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织情节,结构作品。
本文通过将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进行比较,分析这一系列小说中的“意识流”特征,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同时简要叙述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
【总页数】3页(P174-176)
【作者】姜亚菁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论意识流对王蒙小说创作的影响 [J], 董亚钊
2.浅谈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J], 季娅
3.新疆经验、苏联文学影响与"意识流"小说r——重读王蒙小说《歌神》 [J], 王玉
4.意识流东方化之我见——由王蒙小说看东方意识流的创新 [J], 周颖斌
5.王蒙小说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J], 张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题目:王蒙意识流小说研究综述
所属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班级:文秘1102班
姓名:徐飞燕
学号:3111003025
2014 年 6 月
王蒙意识流小说研究综述
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有着“故国八千里,风雨三十年”的特殊经历的王蒙,在新疆伊犁度过了16年的几乎和文化隔绝的生活之后,重新执笔,写下了一系列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意识流小说,受到了文坛和评论者的高度关注。
从对意识流手法的争论到挖掘这些作品的艺术真实性,从小说语言特色的探究到作家创作观念的深入挖掘,无不显现出其意识流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王蒙意识流手法的研究
早期对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主要是对意识流的艺术手法进行具体分析,阐述其意识流手法的创新和突破的意义。
陆贵山的《谈王蒙小说创作的创新》中提出王蒙小说的意识流手法是各种艺术因素的复杂的集合体,是各种艺术成分的融铸和凝聚。
方顺景在《创造新的艺术世界》一文中具体分析了王蒙在小说中如何汲取和运用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认为王蒙小说注重探索人物的心理,抒写人物的内心生活,但同时又重视抒写外界的物质环境和人物行为。
郑波光的《王蒙艺术追求初探》进一步从不同的侧面高度评价了王蒙小说的意识流手法,同时又指出王蒙的“意识流既是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的继承,它剔除了西方意识流的阴暗的、消极的、直觉的因素”。
不过早期人们对于王蒙意识流手法的探索和试验的争论肯定的多,否定的少,大多数评论者对王蒙的意识流手法都持肯定态度,认为意识流小说是对传统小说写作方式的一个突破,是新时期文学走向开放自由的先声。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比如蓝田玉虽然承认王蒙在标新立异方面的成绩,但是也认为其作品立意难懂,读来如湖中击水捞月。
新世纪以来,评论者继续探讨其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但是比以前更为深刻和深入,既有对意识流方法本身的研究,也有从王蒙的思想观念出发挖掘意识流手法的成因。
王蒙主张形式上、技术上的为我所用,以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从现实的感受出发来规范意识的流向,所以可以称王蒙的意识流为“东方意识流”。
二、对王蒙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真实性的研究
王蒙曾经在这样评价自己的小说:“我的大部分小说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夜的眼》、《风筝飘带》、《春之声》、《海的梦》乃至《布礼》、《蝴蝶》都带有一种激情,有时这种激情甚至妨碍了我更客观地从容不迫地有序地叙述生活”。
意识流小说是王蒙创作里程中的一个高峰,然而在小说发表之初,一般的读者却很难适应这种新奇的表现手法,觉得意识流小说晦涩、神秘、难以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
慢被它们强烈的艺术真实性所吸引,并随着作品中人物思绪的流动,感受到“在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处于转机之中的中国人民的激情之流”。
时曙晖、曹晓丽《论王蒙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真实性》一文中认为,文学不是生活的机械摹仿,小说的最高任务在于表达艺术家对现实人生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小说的最高真实,并不仅局限于对生活逼真的描摹。
生活的真实性和艺术的真实性在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中相辅相成,所以他成功了。
然而又有学者认为“意识流”被王蒙用滥了,这种看法有夸大的成份,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成功的背后或许真的隐藏了危机,“刻意追求突破条条框框本身就有可能变成新的条条框框,刻意求新的新转眼也可能变成老套套”。
陆贵山《谈王蒙小说的创新》中认为,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像钻机一样打入生活的深处”,王蒙的小说不是停留在追求事物表层真实上,而是深入人物心灵及社会生活的深层中,通过主人公的意识流动折射出生活斑澜的光彩。
这一研究突破也使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研究开始呈现出新的特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另外,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他把现实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超越了生活具有强烈的艺术真实感。
三、对王蒙意识流小说语言特色的研究
王蒙意识流小说中的语言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长于运用通感,比较注意节奏感。
陈孝英《论王蒙小说的幽默风格》认为王蒙的小说语言是一种黑色的幽默有着对相声手法的借鉴。
曹布拉《王蒙近期小说的语言风格简论》中认为王蒙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叙述和描写语言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原则,同时也指出“王蒙语言的铺陈也损害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伍洪涛在《王蒙小说创作得失论》一文中有选取王蒙意识流小说语言特色这一角度分析了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与传统现实小说的不同,认为王蒙意识流小说“不可避免地带有蜕变时期所特有的幼稚和粗糙”,过度的主观语言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剥弱了其艺术影响力。
以上研究主要是比较辩证地指出王蒙意识流小说语言的得失,研究视角也比较传统。
至王成君《从“来劲”到“失态”——王蒙小说语言侧论》一文,评论者开始从王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前后不同的特点出发,描述了其小说语言从理性运用向非理性运用的转变,并把作家的语言表述与作家的文化心态联系起来。
认为王蒙的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稍后的一系列意识流小说的语言探索是成功的,是王蒙理性地运用他的语言,能帮助王蒙表达一些现实的东西,体现了一种崇高的文化心态。
而这一系列作品之后的王蒙小说的语言则是非理性
的,是失败的,导致王蒙小说文本内在意义的枯萎。
此外鲁非的《健笔一支,触出生春——王蒙作品中的幽默》,祝克懿的《春之声的语言解读》等也做了一定的思考。
四、对王蒙意识流小说研究的期待
王蒙意识流小说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说对于王蒙的这一系列意识流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的探讨还不是很足够,它对新时期小说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它的借鉴和改进的意义在哪里,这也是可以关注的问题。
还有王蒙这样一个特殊的作家,其意识流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和叙述语,将是一个很有必要分析探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的探讨必将给王蒙小说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观点。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评论界关于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一定会出现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陆贵山.谈王蒙小说创作的创新[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0(4)
[2] 方顺景.创造新的艺术世界[N].文艺报,1980(4)
[3] 郑波光.王蒙艺术追求初探[J].文学评论,1982(1)
[4] 时曙晖,曹晓丽.论王蒙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真实性[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1)
[5] 刘芳森.试论王蒙小说的表现手法[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3(1)
[6] 蓝田玉.王蒙近作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J].文学评论,1982(1)
[7] 费振钟,王干.论王蒙的小说观念[J].当代作家评论,,1985(3)
[8] 陈孝英.论王蒙小说的幽默风格[J].文学评论,1983(2)
[9] 马珍荣.王蒙文学语言浅谈[J].运城学院学报,1985(2)
[10] 曾镇南.王蒙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1] 伍洪涛.王蒙小说创作得失论[J].中国文学研究,1990(5)
[12] 王成君.从“来劲”到“失态”——王蒙小说语言侧论[J].通化师院学报,1998(1)
[13] 鲁非.健笔一支,触出生春——王蒙作品中的幽默[J].阅读与写作,1994(4)
[14] 祝克懿. 春之声的语言解读[J].贵州大学学报,2000(1)
[15] 曹布拉.王蒙近期小说的语言风格简论[J].浙江学刊,1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