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异同

合集下载

东西方意识流论文

东西方意识流论文

东西方意识流小说异同——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王蒙看东西方意识流意识流兴起背景:西方意识流于20世纪初兴起,它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意识流”原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最初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

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

这是“意识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绵延论”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

他的关于“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于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

代表人物有:马赛尔·普鲁斯特、乔伊斯: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威廉·福克纳。

东方意识流是这一概念进入中国语境经由两条路线:一条由西方先“流”到日本,再由日本“流”到中国;另一条则由西方直接“流”到中国。

在时间上,前者稍早于后者。

因此,我们在考察意识流进入中国之前,首先应当检查意识流是如何进入日本文化语境的。

日本的现代主义思潮的突出代表是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借鉴和吸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盛行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有些作家也开始注意并借鉴西方意识流文学技巧。

横光利一(1899-1941)的小说《机械》(1930)就明显受到过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

浅析王蒙《春之声》与乔伊斯《尤里西斯》

浅析王蒙《春之声》与乔伊斯《尤里西斯》

浅析王蒙《春之声》与乔伊斯《尤里西斯》文章概述了意识流小说的概念及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对比分析了王蒙的《春之声》和乔伊斯的《尤里西斯》的异同:相同的是王蒙的《春之声》和乔伊斯的《尤里西斯》都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

他们在作品中使用了类似的意识流技巧;但王蒙的小说又有和乔伊斯小说不同的地方,它有着中国文学独特的特点,富有中国的时代气息,整个小说富有朝气和希望。

标签:詹姆士·乔伊斯;王蒙;意识流;《尤里西斯》;《春之声》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以各种新颖的表达方式来诠释自己的文学作品。

意识流就是这个时代小说形式的一种。

它最早产生于西方,到“五四”运动时期,被我国的文人所接受。

一、意识流小说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是意识流小说的辉煌时代,它兴起于西方,是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的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

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到“意识就是其本身而言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

‘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呈现出来的样子。

它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

用‘河’或‘流’这样的比喻才能最自然地把它描述出来。

此后再谈到它的时候,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这种新的创作手法伴随着“五四”运动涌入了中国。

在中国的文坛上出现了两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是在新文学开创时期,鲁迅在他的《狂人日记》使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

第二个高峰期是70年代末,在王蒙的倡导下而兴起地意识流创作之风。

詹姆士·乔伊斯和王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

二、王蒙的《春之声》与詹姆斯·乔伊斯的《尤里西斯》王蒙是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最新资料推荐------------------------------------------------------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内容提要】新时期王蒙创作了一系列被称为“东方意识流”的小说,近几年又有评论者认为“东方意识流”并非意识流,甚至有人认为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仍是现实主义小说。

本文不对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定性,只探讨这一系列小说中意识流的特点并指出王蒙小说中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的根本区别。

【关键词】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借鉴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王蒙的“集束手榴弹”----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短篇小说《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以及《风筝飘带》在文坛引起、、不小轰动,并引发了关于“意识流”问题的争论。

那么,王蒙当时文学实践的思想观念与西方文学“意识流” 之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本文从西方意识流产生的背景入手对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作简单分析。

一、意识流的产生及其特点西方意识流产生于“一战”后,属于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荒诞派戏剧等在内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经济的窘迫形态加剧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导致了民众普遍的孤独感与苦闷感。

因此,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转向内心化。

1/ 12为了发泄内心的失望、孤独、彷徨、抑郁、苦闷、恐惧等,知识分子用文学手段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意识生活完整、细致地刻画出来,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满足了这种需要。

另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导致人们对传统信念的动摇,人们开始怀疑过去的一切,认为不确定性才是一种真正的规范。

作家们也在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表现真正复杂的社会人生。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 1919 年发表的《论现代小说》中,是这样评价传统小说家的:“他们写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浪费了无比的技巧和无穷的精力,使琐屑的、暂时的东西变成貌似真实的、持久的东西。

浅谈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浅谈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浅谈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作者:季娅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15期意识流是20世纪欧美文学中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所关注的,主要是意识或潜意识,即不清晰的、不易觉察的、自由的、无逻辑的、纯粹情绪性的心理状态。

王蒙在他的小说里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手法并加以创新,来描绘和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一、原发性联想这种联想不是一般心理小说里的那种联想,而是无序的、没有必然联系的、不正常的、但又是人类的心理可能出现的联想方式。

王蒙的小说中写到了这种联想: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柔柔的歌曲吗,叫做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

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的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

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

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杨子荣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吗?从车轮的撞击声,到对《泉水叮咚响》这支歌曲的联想,到对火车是否也能叮咚叮咚响起的联想,到对广州三角形瓷板的联想,到对美国抽象派音乐的联想,到对基辛格听杨子荣咏叹调是何感觉的联想,再到对京剧锣鼓的噪音和噪音是否都是令人不愉快的联想,这之间,显然没有必然的逻辑,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但这又的确是一种自然真实的心理流动状态。

王蒙在《蝴蝶》《风筝飘带》等小说中,都运用了这一手段。

二、打破时空秩序王蒙的《春之声》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非秩序”的写法,打破了时空的秩序。

火车从起点到主人公目的地,只需运行2小时47分。

作品中的时间却大大地延伸了——从50年前的童年到渺茫的无限。

作品有意识忽略时间标志,突然进行转换:“车身在轻轻地颤抖。

人们轻轻地摇晃。

”下面既不另起一行,也不作时间转换暗示,接着就是一句:“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摇篮啊!”一声招呼不打就将现实时间甩开,进入了已逝的历史中。

与时间秩序打破相联系的是空间秩序的打破。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做法被推开,代替它的是空间距离的消失。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中题库及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中题库及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中题库及答案1、“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的三层含义是什么?2、通常当代文学是如何分期的?3、50年代末敢于干预生活的小说有哪些?4、50年代末敢于反映爱情的小说有哪些?5、《青春之歌》表现的内容是什么?6、《青春之歌》表现的主题是什么?7、林道静性格的典型意义是什么?8、林道静思想性格的发展在小说中被描述为几个阶段?9、小说的现实教育作用是什么?10、林道静形象的局限性是什么?11、柳青的创作历程是什么?12、梁生宝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13、梁三老汉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14、怎样理解梁三老汉性格的双重性?15、《创业史》的艺术结构上特点是什么?16、《创业史》在心理刻画和细节描绘方面有什么特点?17、《创业史》乡土气息是如何体现的?18、《创业史》中《题叙》的作用是什么?19、严家炎是如何评价《创业史》的?20、茹志鹃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什么?21、茅盾先生怎样评价茹志鹃的小说风格?22、《百合花》的题旨是什么?23、《百合花》的艺术特点是什么?24、《百合花》的叙述视角是什么?25、如何理解《百合花》精彩的细节描写?26、如何理解《百合花》多角度的叙述方式?27、如何理解《百合花》由远到近、由浅入深的写人手法?28、如何理解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29、郭小川叙事诗的内容主要有哪两个方面?30、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特点是什么?31、什么是“新辞赋体”?32、郭小川在50、60年代的代表作有哪些?34、贺敬之的代表诗集有哪几个?35、贺敬之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6、什么是“政治抒情诗”。

37、贺敬之诗歌创作阶段分为几段?38、贺敬之抒情短章的特点是什么?39、贺敬之诗歌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40、老舍建国后的话剧作品主要有哪些?41、《茶馆》的3幕戏各发生在什么年代?42、《茶馆》主题是什么?43、《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哪几个人物表现的?44、《茶馆》写作特点是什么?45、《茶馆》的结构特点是什么?46、怎样理解《茶馆》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47、《茶馆》艺术上的开拓性是什么?48、“集束手榴弹”指什么?49、王蒙意识流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方式的突破是什么?50、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不同在哪里?52、王蒙的《蝴蝶》表达的主题是什么?53、王蒙的《来劲》在写作形式方面做出哪些探索?54、高晓声对农民的性格认识的两个层面是什么?55、什么是“陈奂生系列”?56、陈奂生形象的文化意蕴是什么?57、什么是高晓声文体?58、高晓声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什么?《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中作业答案1、“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的三层含义是什么?第一,它是一个时间范畴的概念,特指1949年以来这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历史。

王蒙与西方意识流小说

王蒙与西方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兴起于西方,发端于英国,上世纪20~4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盛行于西方各国。

在不同作家的共同努力下,意识流小说在创作上逐渐形成为广大评论家所认同的三大艺术特征,即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语言形式;时空跳跃的叙事结构;音乐化、蒙太奇的表现技巧。

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维吉尼亚·伍尔夫。

发表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

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

伍尔夫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

她的文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作品,给读者以美感。

我国大陆较早受到西方意识流小说影响的重要作家王蒙认为,西方意识流文学在表现人的心理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意识流能够逼真地“写人的感觉”;他还认为,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能增大跨度和容量,可以使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的事情能让人感到更广阔、更长远、更纷繁的生活。

于是王蒙开始使用意识流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思想,使用放射性结构和跳跃的节奏来缩短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描写人物复杂细微的意识流动。

《风筝飘带》在文革动荡的那个年代,女人公素素本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经历又很曲折的姑娘,但在成长过程中丢失了许多各种颜色的梦,失去理想的素素犹如被抽去了精神支柱,加之周围庸俗的环境也使她看不出多少人生意义。

佳原也同样经历过心灵的苦旅,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追求,放弃做人的真诚,他把被他人撞伤的老太太送回家,虽然遭人误解,但无怨无悔。

他用他独特的善良和"憨"感化、影响着素素,唤回了素素的多彩的梦想。

小说通过佳原和素素这段热恋情人谈恋爱时所遇到的麻烦反映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

小说以人物的心理流动来结构全文,以内在的心理时间取代了客观的现实,素材如浮出"意识"水面的冰块,随着主人公心绪的流动而呈现跳跃性分布。

浅析王蒙《春之声》与乔伊斯《尤里西斯》

浅析王蒙《春之声》与乔伊斯《尤里西斯》
浅析王蒙 《 春之 声》与乔伊斯 《 尤里西斯 》
他 山 之石
浅析王蒙 《 春之声 》与乔伊斯 《 尤里西斯 》 院
【 摘
陕 西西安
7 1 0 0 3 8 )
要 】 文章概述 了意识流 小说 的概念及在 中国和 西方 的发展 , 对 比分析 了王蒙 的 《 春之 声 》和乔伊 斯的 《 尤里 西斯 》的异 同: 相
他的 《 心 理学 原理 》一 书 中 , 提到 “ 意 识 就是 其本 身而 言并 非是 许 多 截 成一 段一 段的 碎 片 。‘ 链 条 ’或 ‘ 系 列 ’之 类 的字 眼都不 能 恰 当 地 描述 意识 最初 呈现 出来 的样 子 。它不 是片 断 的连接 , 而 是流 动 的 。用 河 ’或 流 ’这 样 的 比 喻 才 能最 自然 地 把 它 描 述 出来 。 此 后 再谈 到它 的 日 寸 候, 我们 就称 它 为思 想流 、 意 识 流 或者 主观 生 活 之流吧。 ”法国 哲 学家 柏格 森 强调 并 发 展 了这种 时间 感 , 提 出 了心 理 时 间的 概念 。奥 地利 精神 病 医生弗 洛伊 德肯 定 了潜意 识 的存在 , 并 把 它看 作生 命力 和意 识 活动 的基础 。他 们 的理论 观点 , 促 进 了文 学 艺 术中意 识流 方法 的形成 和发展 。 “ 意 识流 ”这种 新的创 作 手法伴 随着 “ 五四 ”运动 涌入 了中 国 。 在 中 国 的 文坛 上 出现 了 两个 高 峰期 。第 一 个 高峰 期 是在 新文 学 开 创 时期 , 鲁 迅在 他 的 《 狂 人 日记 》 使用 了 “ 意 识 流 ”的创 作 手 法 。 第 二个 高 峰期 是 7 0 年代末, 在 王蒙 的倡 导 下 而兴 起 地意 识 流创 作

比较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异同

比较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异同

比较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异同意识流小说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

其创作原则强调感性,反映直觉,充分揭示西方的现代意识。

王蒙,因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几篇“集束手榴弹”式小说的问世,一时引起中国文坛的轰动,当时,其新作曾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

伍尔夫被认为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理论的阐述者,其创作背景、理念和手法等与该派作家大同小异,其著作能大体反映该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所以,我认为比较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可以从王蒙意识流小说和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异同中得出结论。

一、王蒙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手法之同王蒙的小说之所以在80年代被称为意识流小说,多因为他与伍尔夫等西方意识流小说家们在艺术手法上的选择上存在一致性。

1、有意淡化情节。

在伍尔夫看来,英国小说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历代小说家都试图用它来讲故事,而故事是文学有机体中最低级的一种,她取消情节或把之降至最低限度。

她的《墙上的斑点》就毫无情节可言。

《达罗卫夫人》表面上讲的是达罗卫夫人和精神病患者赛普蒂默斯在街上的经历,但它终不成“情节”,顶多为事件。

《海浪》更无故事情节而言,只有像汹涌的海浪一样此起彼伏的意识的波涛。

我们不难看出,在她的小说里,故事情节和外部世界的描述一降再降,取而代之的是飘忽不定、连绵不绝的意识流。

王蒙小说多为主人公的一段经历:素素与男朋友会面、(《风筝飘带》)、科级干部探亲在车上(《春之声》)等只做事件叙述从而串联全篇,意不在编织曲折离奇情节。

相对而言,《布礼》《蝴蝶》中的故事多了一些,但未产生错综复杂的吸引力,重在人生的体验。

2、以有限物理时间表现无限心理时间。

两人的创作目的反映到时间的处理上,一个旨在呈现人物心理意识,一个意在跨越历史的维度,获取沧桑之生命体验,他们找到了心理有穿梭时空之自由的切合点。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里的时间跨度仅从上午九点到午夜时分约15个小时;《到灯塔去》象征性地建立在一种类似于从傍晚到上午的时间顺序上;《海浪》仅涉及从黎明到黄昏一个白昼的物理时间。

从《春之声》看王蒙的意识流和西方意识流的差异

从《春之声》看王蒙的意识流和西方意识流的差异

摘要:20世纪20至40年代,在西方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现代流派――意识流小说。

但作为一种单纯的技巧借鉴,王蒙意识流更显著的特点却是它和西方意识流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现仅以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春之声》为例,试加以分析。

关键词:意识流;差异20世纪20至40年代,在西方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现代流派――意识流小说。

到80年代初,随着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的到来,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劲的求新变异之风。

借鉴西方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首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的就是以王蒙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作为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王蒙意识流自然与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用心理时间结构小说、作家退出作品、有意淡化情节上,确实显示着意识流小说的诸多特点。

但作为一种单纯的技巧借鉴,王蒙意识流更显著的特点却是它和西方意识流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现仅以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春之声》为例,试加以分析。

现代主义文学之出现于西方,是有着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

它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产物。

自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则是无数的灾难和人性的“异化”――社会环境动荡不安,人们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根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传统的理性无法帮助他们理解现实,找到出路。

传统的文学也无法表达他们的焦虑和危机感。

于是他们打出反理性的大旗,创造、寻觅新的理论和新的文学形式。

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就是本世纪流行于西方的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在这个非理性的哲学思潮中,叔本华认为宇宙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是一种盲目、神秘的非理性的本能冲动,它控制支配一切,因此外在世界也是非理性的,不可知的。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两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又分为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是人们在清醒状态下的明晰的心理活动,但只是心灵的次要的表面现象;无意识是隐藏在人类心理的核心,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意识流小说的五大特征- 王蒙和他的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的五大特征- 王蒙和他的意识流小说

三.弥漫的情绪
没有情节,只有情绪,意识流小说往往是这样 , 它写外部世界引起的任务的不确定的情绪飘忽。
意识流小说写情绪时,其情绪程度大大减轻了, 轻到似有似无的程度,而且情绪与情绪之间的过渡 是感觉不到的,情绪的边缘是模糊的。它更注意惶 惑、惆怅、假设有所失的失落感、烦躁等一类不很 剧烈的情绪。
另外,在 意识流小说中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是 很难说得特别清楚的。甚至让人有原因就仿佛来自 自身的内心深处,与外部没有关系之感。
中国当代小说与前代相比出现质的飞跃,应该是在新
时期以后。对小说从思维到技巧,从选题到表现,从个性 气质到群体倾向,其中种种与前代小说表现出迥然相异的 特质,大概应回溯到当代小说1980年前后去考虑、探究。
当新时期初期,一批现实主义的作品开始以实绩,在 废址中拯救小说艺术时。〔刘心武的?班主任?,?人民文 学?77年第11期、卢新华?伤痕?,?文汇报?78年8月11、? 枫?,丛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相继发表〕这些“伤痕 〞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赞誉。然而,这些对前代小说的恢复 仅仅在于不同题材的环境下更加开放的重复。正因如此, 中国小说也开始酝酿着一场革命性地突破,而翻译文学使 人们在一种新奇的阅读中感到了突破的必要和可能。
二.梦境
意识流小说写了许多梦。这种梦不同于 以往传统小说所写到的梦——那种梦往往是 完整的,人工的,带有明显倾向的,是让它 起衬托、陪衬作用的。而意识流小说中的梦 却往往是破碎的,模糊的,更缺少有机联系 而象征意味更浓。
eg :
这天夜里,素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放风筝。 不是在绿草地上,不是在操场上,而是在马背上 放风筝。天和地非常之大。“农村是一个广阔的 天地〞,孩子们齐声朗诵。原来放风筝的并不是 她,而是一位一顿吃了六两炒疙瘩的小伙子。俗 名叫做屁股帘儿的风筝毕竟飞起来了,比吊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的汽球还高。 飞呀,飞呀,一道道的山,一道道的河,一行行 的青松,一队队的红卫兵,一群群的马,一盘盘 的炒疙瘩。这真是有趣!她也跟着屁股帘儿飞起 来了,原来她变成风筝上面的一根长长的飘带儿 〔?风筝飘带?〕

东西方意识流论文

东西方意识流论文

东西方意识流小说异同——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王蒙看东西方意识流意识流兴起背景:西方意识流于20世纪初兴起,它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意识流”原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最初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

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

这是“意识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绵延论”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

他的关于“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于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

代表人物有:马赛尔·普鲁斯特、乔伊斯: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威廉·福克纳。

东方意识流是这一概念进入中国语境经由两条路线:一条由西方先“流”到日本,再由日本“流”到中国;另一条则由西方直接“流”到中国。

在时间上,前者稍早于后者。

因此,我们在考察意识流进入中国之前,首先应当检查意识流是如何进入日本文化语境的。

日本的现代主义思潮的突出代表是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借鉴和吸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盛行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有些作家也开始注意并借鉴西方意识流文学技巧。

横光利一(1899-1941)的小说《机械》(1930)就明显受到过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

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里程碑——王蒙

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里程碑——王蒙

透, 增大 了作品 的跨度和容量 。以 《 蝴蝶 》 为例 , 蝴蝶 》 《
的 1 个 小 标 题 就 是 主人 公 的 1 生 活 ,它们 以 交错 排 3 3段
它能使鸟变成 鼠,马变成虫 ” 这 种对感官 印象 的描写 。 传达出 了主体瞬 间的感受 ,使得读者可 以更好地感悟 主
的活跃和深化 ,引发 了创作主体思想 的活跃和深化。以
此为契
收稿 日期 :2 1 -70 0 00—4 作者简介:陈斌 ( 9 6 ) 17一 ,男 ,安徽 怀远 人,安徽建筑工业 学院 ( 区)外语系助 教,硕士 ,研究方 向: 南 比较 文 学 与 世 界 文 学 。 王琴 (9 O ) 18 一 ,女 ,安徽霍山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 南区)外语系讲 师,硕 士,研究方 向: 英美文学 。
鉴并非简单 的 “ 移植 ” ,而是植根 于中国本土文化 ,在很 多方面呈现 出东方化的特征 。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相 比,王蒙
的意识 流小说 主要 宣扬积极 向上的精神 ,对人物的意识描 写没有 完全退 缩到人的潜意识之 中,而是与外部世界 有或
多或 少 的 关 联 。 而且 ,王 蒙笔 下人 物 的 意 识 流 动 受 到 一 定 逻辑 关 系 的制 约 , 不似 西 方意 识 流 那 样 随 意跳 跃 。 王 蒙 对
意识 流 文 学 东方 化 的里 程碑
陈 斌 王 琴 ( 安徽 建筑工业 学 院外 语 系 ,安徽 合肥

土 巷 工 豕
200 ) 36 1
要 :王蒙是新 时期 中国意识 流小说的重要 的实践者 。在他的作品 中能发现很 多具有意识流特征 的写作手 法,
如 :以心理 时间来结构作 品; 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 ;丰富的感 官印 象描 写等等。 可贵的是 ,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借

王蒙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差异性比较

王蒙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差异性比较

王蒙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差异性比较作者:张妤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7期摘要:伍尔夫作和王蒙作为东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二者的意识流小说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主题思想的把握、人物情节的处理和意识流动的表现上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通过这三个方面将王蒙和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进行对比,并由此初看中西方意识流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意识流;王蒙;伍尔夫[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潮流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将文学的创作由外视角转向内视角,将人物的主观世界放到了第一位,表现人物由表及里的复杂多变的意识流动,而非人物的行为语言,伍尔夫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流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而王蒙作为新时期以来小说变革的先锋者,率先将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引入中国,却又不是照搬,《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布礼》、《蝴蝶》六部“集束手榴弹”小说的问世,走出了一条“东方意识流”的路线。

东西方的意识流小说在发展变化中,虽然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通过王蒙和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的小说的比较分析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主题思想的差异性文学作品是对不同社会、时代的艺术再现,不同的社会背景带给作者的是不同的生活体验,因而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的主题和感情基调也是各不相同的。

20世纪初,维多利亚王朝的结束也是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的年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科技的发达带来了工业的高度机械化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对自身价值的怀疑,战争更是给人们打来了物质与精神上的严重的伤害,人性受到扭曲和压抑,混乱不安,困顿孤独,焦灼恐惧还有梦想的幻灭感是人们的普遍感觉和情绪。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大多是反映理想和价值观受到冲击之后,迷失无措、惶惑抑郁的心理境况,那些病态的、神秘的和孤独的心理描写相对较多。

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关系

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关系

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关系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关系意识流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里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解释: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

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

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叫它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

其后意识流在 20 世纪 20年代至 40 年代开始进入文艺学领域,据瞿世镜在《意识流概论》中提出,英国小说家梅辛克莱在其评论文章中首次使用了意识流这个术语。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意识流,除了把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说作为哲学基础外,还直接吸收了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等概念,直接表现社会人物的心理和潜意识,打破了由作家出面介入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心理活动的传统文学的创作方法。

意识流创作方法的艺术特征与现代主义作家的基本文艺观——重主观表现,重艺术表现,重形式创新——互相吻合,因此现代主义各种文学流派在不同程度上都运用了意识流创作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意识流是现代主义的基本创作方法,在中国当代文艺思潮范畴内,现代派创作流派,如朦胧诗、意识流、荒诞派、黑色幽默、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都刻上了意识流创作手法的烙印,其中当然以意识流小说与意识流创作手法的联系最紧密。

西方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人的意识结构是一种三层复合式结构,即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弗洛伊德将意识描述为海洋冰山上冒出洋面的顶端,或是一个有浓淡层次的光环里的中心亮点;而无意识则是冰山潜于水下的更多部分,或是光环中心亮点以外的逐渐浑然了的领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意识流概念以描述整个意识结构的动态特征;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一篇题为《现代小说》的论文里说:头脑接受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而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镌刻下来的。

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然一阵阵坠落的微尘……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车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

浅谈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浅谈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王蒙的小 说 中写到了这种 联想 : 车 轮撞 击 铁轨 的噪 音 …… 目前 不是 正 在 流行 一 支 柔柔 的 歌
曲吗 , 叫做什 么 来着——《 泉水 叮咚 响》 。如果 火车 也 叮咚 叮咚 地 响 起来 呢? ……广 州人 的凉 棚 下面 , 垂挂 着许 许 多 多三 角 形的 瓷 板, 它们伴 随 着清 风 . 出叮叮 咚咚 的清音 , 悦 着心 灵。 美 国的 发 愉 抽 象派音 乐却 叫人 发狂 。 真不 知道 基辛格 听我 们的杨 子荣 咏叹 调
的效 果 。

原 发性联 想
这种 联想不 是一般心 理小说 里 的那种联 想 , 而是 无序 的 、 有 没 必然联 系 的、 不正 常的 、 又是人 类 的心 理可 能 出现 的联想 方式 。 但
颤 抖 。人们轻轻 地摇 晃。 ” 下面既 不另起一 行 , 不作 时间转 换暗 也 示 , 就是~ 句 :多么甜 蜜的童 年的摇篮 啊 !” 接着 “ 一声招 呼不 打就
维 , 教学效 果 以及 开启学 生心智 的一种 基本手 段。 高 中生物 评价 在
课 堂教学 中 , 有效 的课堂 提问能 激发学 生思维 效提高 课堂教 学效率 。 人现结 合 多年 来 有 本 的教 学实 践 , 谈如何提 高课 堂提 问的有效 性。 来谈
人 的头发 会 变白 , 脸上 会长老 年斑? ” 这些 问题能 激发学 生 的学 习 三 、 物课 堂提 问要注重循 序渐进 生

生物课堂提 问要 注重针对 性
在 生 物课 堂 教 学 中 , 师提 出 的 问题 不 能 漫 无 边 际 或者 没 教 有 思 考价 值 , 能 随 口就 问 “ ” “ 不 是 或 不是 对 ” “ 或 不对 ” 的肤 浅 性 问题 。有 经验 的教 师 常 常这 样提 出问题 :这 个 问题 你 是 怎样 “ 表现 , 随机 提 出一 两 个 有 针 对 性 的 问题 , 往 能 收 到 意 想 不 到 往

《春之声》公共课大学语文

《春之声》公共课大学语文
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
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 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
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 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
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
《春之声》写作手法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 而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 法的代表作,更是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 的开山之作。
这种意识流小说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 了深远的影响,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
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于“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
王蒙创作简介
1953年,19岁的王蒙 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 小说《青春万岁》。1956 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 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 说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 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 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 的《夜的眼》、《海的 梦》、《春之声》《风 筝飘带》和《布礼》等, 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 手榴弹”。
过去
大空间
未来
中国——外国 城市——农村
社会生活 的新转机
社会生活剪影 人民的欲望
结构梳理
难点分析:
文章第四段写到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 工厂和西门子公司有什么作用?
中德差别。 对中国现状的不满, 但又充满信心与期待。
阅读文章第十五段: 请问:作者批评什么,赞美什么?
批评指手画脚总批评别人的人 赞美忍辱负重埋头苦干的人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邓 小 平 讲 话

十 四 个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春之声》等创新小说利西力‘意识流小说之不同

《春之声》等创新小说利西力‘意识流小说之不同

《春之声》等创新小说利西力‘意识流小说之不同-大学语文论文《春之声》等创新小说利西力‘意识流小说之不同摘要:本文应用西方意识流理论,从“采用意识流手法的目的”和“意识流在小说中呈现的不同特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春之声》等所谓的东方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不同之处。

关键词:东方意识流小说西方意识流小说差别1978到1980年间,王蒙先后发表了《春之声》等六篇创新小说。

这些小说没有采用现实主义小说惯用的叙述方法,比如描述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个性突出而复杂的典型人物,以及描绘人物性格生成的典型的社会环境等,而是尝试采用了意识流等新的表现手法。

这一举动在文艺界引起轰动,并引发了有关意识流的讨论。

但是,有人很快发现这些创新小说和西方的意识流小说有本质的不同。

于是,评论界就把王蒙的六篇创新小说,称为“东方意识流”小说。

下面,我们就以《春之声》为例,分析王蒙的创新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不同之处。

要认识二者的不同,首先得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识流。

从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佛吉尼亚·沃尔夫以及普鲁斯特等一批小说家,在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的启发下,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即通过描述人物的想象、联想和回忆,来展示人物的意识流动。

所以,严格来说,意识流不是一个理论流派,只是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

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在西方曾风靡一时。

它对拓展文学描述的范围(传统小说擅长表现外部世界,而意识流小说则深入到了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学的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

《春之声》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不同之处,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比较:(一)使用意识流手法的目的不同。

《春之声》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这是确定无疑的。

这一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主人公岳之峰的一连串的意识流动。

从进入闷罐子车那一刻起,岳之峰就浮想联翩:由天真而甜蜜的童年、落后而淳朴的黄土高原,联想到改革开放后广州人丰富多采的生活;由落后的中国联想到科技发达的美国、德国;由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繁华,联想到之前中国的落后;由回家过春节,联想到1956年因回家探望地主身份的父亲,而检讨了2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异同
意识流小说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

其创作原则强调感性,反映直觉,充分揭示西方的现代意识。

王蒙,因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几篇“集束手榴弹”式小说的问世,一时引起中国文坛的轰动,当时,其新作曾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

伍尔夫被认为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理论的阐述者,其创作背景、理念和手法等与该派作家大同小异,其著作能大体反映该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所以,我认为比较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可以从王蒙意识流小说和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异同中得出结论。

一、王蒙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手法之同
王蒙的小说之所以在80年代被称为意识流小说,多因为他与伍尔夫等西方意识流小说家们在艺术手法上的选择上存在一致性。

1、有意淡化情节。

在伍尔夫看来,英国小说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历代小说家都试图用它来讲故事,而故事是文学有机体中最低级的一种,她取消情节或把之降至最低限度。

她的《墙上的斑点》就毫无情节可言。

《达罗卫夫人》表面上讲的是达罗卫夫人和精神病患者赛普蒂默斯在街上的经历,但它终不成“情节”,顶多为事件。

《海浪》更无故事情节而言,只有像汹涌的海浪一样此起彼伏的意识的波涛。

我们不难看出,在她的小说里,故事情节和外部世界的描述一降再降,取而代之的是飘忽不定、连绵不绝的意识流。

王蒙小说多为主人公的一段经历:素素与男朋友会面、(《风筝飘带》)、科级干部探亲在车上(《春之声》)等只做事件叙述从而串联全篇,
意不在编织曲折离奇情节。

相对而言,《布礼》《蝴蝶》中的故事多了一些,但未产生错综复杂的吸引力,
重在人生的体验。

2、以有限物理时间表现无限心理时间。

两人的创作目的反映到时间的处理上,一个旨在呈现人物心理意识,一个意在跨越历史的维度,获取沧桑之
生命体验,他们找到了心理有穿梭时空之自由的切合点。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里的时间跨度仅从上午九点到午夜时分约15个小时;《到灯塔去》象征性地建立在一种类似于从傍晚到上午的时间顺序上;《海浪》仅涉及从黎明到黄昏一个白昼的物理时间。

但在有限的网络世界里却反映了人物从青年到中年或从童年到老年等几十年的人生历程。

而王蒙的《夜的眼》从华灯初上写起到下夜班为止,仅三个小时左右的钟表时间,却涉及到20年前的人生改造;在《风筝飘带》中,“一个多么愉快的夜晚”里重现了两人从初识至今的整个过程;《蝴蝶》里的张思远回城路上追忆了几十年的沉浮变化。

往事以回忆的形式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演”一遍。

3、内心独白、象征暗示与“蒙太奇”手法的组合运用。

伍尔夫小说中的内心独白是不言而喻的,在《墙上的斑点》和《海浪》中达到了不可复加的地步。

王蒙作品也多用内心独白,《布礼》第五章中间标明“1951年到1958年”很长一节中以“我们”自称,写出心中想的没说出来的话。

他们还同时使用象征来揭示主题。

在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中,不仅“灯塔”“浪”“窗”等许多事物有象征性,而且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具象征意义。

《到灯塔去》第一二三章长短不一,且对应黄昏、黑夜和黎明,暗示人生悲欢交替,象征人的生与死变化。

王蒙小说中的“风筝飘带”“海的梦”“春之声”等都被赋予了象征之意。

蒙太奇手法具有时空转换的自由度。

在《布礼》《蝴蝶》等反映历史跨度的小说中,镜头时而停在1957年8月,时而飞至1966年6月,随即又回到1949年1月;画面此刻在回城的路上,
顷刻置换为10年前的山村。

而在《达罗卫夫人》中,则表现为空间的转换,随着汽车巨响,闪出达罗卫夫人惊跳的镜头,忽而转为赛普蒂默斯恐慌的场面。

显然,他们用蒙太奇技法,或为顺利展现历史变迁,或为成功实现人物在同一时刻内意识活动的交替并置,不过都强化了小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然而,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与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在创作背景、思想价值取向、叙述策略等方面存有迥异之处。

正如郭宝亮先生在《王蒙小说文体研究》中所说:王蒙(小说)与西方“意识流”的区别是根本的。

二、王蒙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手法之同
1、创作背景之别。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任何艺术形式的创新并非空穴来风,它必定脱颖于一定社会现实与文化背景。

伍尔夫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这是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和国度。

她认为作家应抛弃“物质主义者”着力描写“躯体”等外部环境的一贯技法,选用新的小说模式窥测人类心灵的真实。

意识流小说是她不断探索而寻求到的现代小说模式,它以“主观性”“内倾性”之优势真切反映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王蒙,与新中国一起经历了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反右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风暴。

要想如实反映“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大起大落、大伤大悲的生命历程,真切地反映历史断裂时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把历史的巨大裂隙修补接续起来,必须选用合适的小说表现形式。

他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又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兴”体,庄子、李白、李商隐等人超凡的想象力以及《红楼梦》、鲁迅作品中的联想方法进行整合,创造了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意识流小说”。

2、主题基调之异。

伍尔夫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试图以艺术的形式来探寻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与本质。

通观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它们与西方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感情基调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反映人类失去理想和价值观念之后,迷失自我、抑郁无望、恐惑不安、茫然不知所措的生存境遇。

王蒙,在政治风云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在浮出后所写的“意识流小说”中,虽发出了不解的拷问,痛楚的呻吟,却仍保持着“少共情结”。

王蒙作品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思想情感基调与新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主调色彩相一致,与他的共产党身份不无联系。

同时,中国长期以来政治强权压制文学,使中国文人在重获新生后虽有锐意改革之势,却还不能从阴影中彻底走出,采取趋步妥协之举以迎合时代潮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不能说这不是王蒙创作时思想情感的真实取向。

他说:“我们搞一点意识流,不是……而是为了塑造一种更深沉、更美丽、更丰实也更文明的灵魂。

3、内在情理之殊。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在实践着她的“非个人观念”,其主旨之一便是“作家退出小说”,采取不介入态度,使其人物的意识流动呈自由性。

而王蒙在创作中却无这种自觉性,他在写心理、感觉、意识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它们是生活的折光,没有忘记它们的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嵌入“意识流小说”,一定程度上会有叙述者的介入,人物的意识流动也被过滤和逻辑化了。

作家表现人心理意识的自由度以及使用的叙事策略,从文本的内部分析可窥见一斑。

伍尔夫与王蒙作品中叙述方位多为第三人称有限主角人物角心,但在单复上存在显豁差异。

伍尔夫多用复式,叙述视角随着所叙述主人公的改变而变化,读者随这一变化而感知不同人物的意识流动,从而了解多个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

王蒙也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却用了双重性身份主角人物角心的单式形式。

他的几部作品都围绕单个主人公的行为而展开,其他人物则成了附属于主人公的次要人物,叙述的视角多集中于主人公一人之身而呈单式形式,意识的流动不存在多人间的置换,只限于一人意识流动的自由。

以上即是我认为的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