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
内容
第六单元23课:马说(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
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2.理解文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体会
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重难点: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
埋没的可悲情况,体会本文托物寓意
的写法。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学
习流
程
学案导案(学法指导)
一、温故知新
二、文本探究。
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课文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什么?
【交流点拨】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
感情?
【交流点拨】对千里马的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4.文中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交流点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马也!
5.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交流点拨】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三、主题探究。
6.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交流点拨】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来对埋没
人才的社会现状做了揭露。
7.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交流点拨】“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
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
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一、情景导入
在唐风的天空里,韩
愈的“伯乐”“千里马”
给世人带来震撼,激起古
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
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温故知新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
温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做
好两节课之间的衔接工
作。
8.作者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交流点拨】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四、语言品析。
9.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特点。
【交流点拨】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
文章语言简练,三个“也”字举足轻重。七个“不”字别有蕴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七个“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
五、写法探究。
10.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交流点拨】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11.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交流点拨】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修饰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将来也遭遇到怀才不遇的情况,你会认同以下哪一种情况呢?也可以谈谈这几种情况以外的认识。
①毛遂自荐:锥在囊中,脱颖而出
②苏秦:悬梁刺股,发奋再学
③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④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⑤诸葛亮:三顾茅庐方出山
⑥姜子牙:垂钓等待,80岁遇文王三、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四、课堂小结
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也在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要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增大成功的希望。
板书设计:
教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