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76例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58例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宋广来, 巢志复 , 编 .腹腔 镜 手术 学 . 海: 主 上 复旦 大学 出版 社 ,
2 0 3 6. 0 4. 8
4彭志 万 , 柏 荣 , 克 难 , . 舒 张 等 电视 腹 腔 镜 阑尾 切 除 术 14 18例 临 床 分析 中 国 内镜 杂志 ,0 17 1 :8 9 20 ,( )4 ~4 .
参 考 文 献
1陈潮洪 , 严春 中, 杨照 , 隐蔽三孔 法腹腔镜 阑尾 切除术 8 临 等. 6例
床 分 析 . 江 临床 医 学 ,0 79 4 :6 浙 20 ,()49~40 7.
出血往往较凶猛 , 此时不 宜慌乱 中盲 目止血 , 应以无损 伤钳
提 起 阑尾或 系膜 , 露 清 楚 出 血 点 后 再 以 双 极 电凝 凝 闭 止 显
中脑 肿 胀 情 况 进 行颞 肌 下 去 骨 瓣 减 压 。
2 结 果
治外伤性进展性颅 内血肿 5 , 8例 现就其临床 特点和诊治要
点总结如下。 I 临 床 资 料
I1 一般资料 .
5 8例中男 4 , 1 例 , o例 女 8 年龄 1 ~ 8 7 7 岁
手术 治疗 3 5例 , C S评分标 准 : 按 O 良好 2 5例 , 中残 5 例, 重残 2 , 例 死亡 3 ; 例 保守治疗 2 例 , C S评分标准 : 3 按 O
技 术 , 心 细致 处 理 , 般 都 能 得 到 妥 善 解 决 , 是 如 果 遇 耐 一 但
6 J me a s K.D r c p e d co ie ta p n e tmy .E d s o y 2 0 1 5 n o c p 。 0 0, 5: 9~6 4.
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与对策
3 讨 论
例, 其基本资料见表 1 。
表 1 患者一般资料
病名 n男 / 平均年龄 / 致伤原因 例数 程度 例数 女 岁
本研究表 明 , 本组致残率 2 . %, 41 0 致死率 72 %, . 3 组间 P<00 , 统计学意义 , 术治疗的效果 明显要 好于保守 . 有 5 手 治疗 。手术治疗虽存在一定的风险 ,但效果会好于保 守治
治 疗方法 恢复良 好比例 中 残比 例 重残比例 植物人比 死亡比 例 例
C T扫 描显 示的出血性病灶又扩 大或者是 出现 了新 的出血 性病灶即可诊断为颅脑损 伤后进展性颅 内血肿 , 本组 共 8 3
本组致残 率 2 . %, 41 致死率 72 %。组 间 P<0 5 有 0 .3 . , 0 统计学意义 。说明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保
管 硬 化 和 血 管 脆 性 增 加 , 高 血 压 、 尿 病 、 者 其 他 影 响 且 糖 或
侧病理征 阳性 1 , 3例 双侧病理征 阳性 2 例 , 1 颈强 直 2例。 合并脑脊液漏 l , 0例 合并 四肢 、 脊柱 、 、 胸 腹外伤 2 例 。 7
1 头颅 C . 3 T扫 描 本 组 病 例 均 行 2次 以上 头 颅 C T扫 描 , 首 次 扫 描 时 间 为 伤 后 05 1h . 2 。扫 描 结 果 :硬 膜 外 血 肿 4 — 5
参 考 文 献
[ 崔佳嵩, 江, 1 ] 石传 刘滨, 外伤性进展性颅 内血肿 的临床 分析【. 等. J 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0 9 4 ) 7— 7 . 2 0 , ( : 3 34 163
血管结构的全身性疾病在高龄者中非常常见 ,因此高龄患
外伤性进展性颅内出血病变的诊治分析
按G O S评 分 对 患 者 出 院 时 的 状 态 进 行 评 估 , 其 中 良好为 4~ 5分 ,差 2 ~3 分及 死 亡为 1 分。
2 结 果
2 . 1 P H I 类型 首次 C T扫 描结 果 :颅骨 骨折 4 7例 ,无颅 内 出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资 料
维普资讯
生华急诊医学杂志 2 0 0 7 年1 2 月第 1 6 卷第 1 2 期 C h i n J E m e r  ̄ M e d , ̄ e m b e r 2 O 0 7 , V 0 1 . 1 6 ,№. 1 2
・
经 验 交 流 ・
碍无加 重 ,则 常规 于 1 2 h内再 次 复查 C T 。经 再 次
C T证实 有 P H I 并有 手 术 指 征 者立 即 于全 麻 下 行 开
作者院神经外科
通 讯 作 者 :任 天 剑 5 1 0 2 6 0 ,E m a i l :r e n t i a n  ̄ i i a n @y a h o o . ㈣ . c n
人 院时格 拉斯 哥 昏迷 评 分 ( G C S ) :3~8分 1 O 例 ,9 ~1 2分 2 4例 ,1 3~1 5分 2 2例 ;有 原 发 昏迷 4 8 例 ,伤后进 行性 意 识 障碍 加 重 3 6例 , 中间清 醒 期 l 2例 ,清 醒 8例 ;一侧 瞳孔 散 大 1 6例 ,二 侧 瞳 孔 散大 6例 。首 次 C T扫 描距 外 伤 时 间 : ≤2 h有 2 5例 ( 4 4. 6 %) ,2~4 h 1 6例 ( 3 3 . 9 %) ,4~8 h 9 例 ( 1 6 . 1 %) ,8~1 2 h4例 ( 7 . 1 %) ,1 2~2 4 h 2例 ( 3 . 6 %) ,平 均距 外 伤 时 间 3 . 2 h ;再 次 复查 C T距
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疗体会
( 稿 2 1 - 1 修 回 2 I - 30 ) 收 0 I 0 1 2 0 20 ~ 2
脑 外 伤 后 进 展 性 颅 内血 肿 的 诊 疗 体 △ Z
吴 浩 河南博爱县人 民 医院 博爱 4 4 5 540
・ 5 ・ 8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1 0 2年 3月第 1 5卷 第 6期 C ieeJ uh l f rci l r。 sDsae r2 1 , 11 】6 hn s o ra at a Nevu i ssMa.0 2 Vo. N【 0P c e 5 .
于 缺 血 半 暗 带 血 流 的再 通 , 肿 和 向 肿 的 吸 收 , 经 系 统 的 水 . 神
可 塑性 和 患 者 通 过 学 习 后 其 他 神 经 功 能 的 代 偿 。 B b t o ah技 术 强 调 以姿 势 控 制 、 衡 反 应 、 护 性 反 应 、 手 、 握 、 松 平 保 伸 抓 放 等 基 本 要 求 为 基 础 , 且 体 会 传 人 的 运 动 及 感 觉 , 会 控 制 并 学
t o reo eoeyi srk [] ArhP y d R h bl i c us frcv r n to eJ . c h sMe e a i me ,
1 9 7 5) 3 9 5, 6( : 9 . 9
[ ] 郭 国 际 .脑 卒 中 患 者 瘫 痪 肢 体 的 康 复 治 疗 [ ] 8 J .中 国 康 复 ,
血 管 病 人 的 病 死 率 逐 渐 下 降 , 由 于 脑 卒 中 患 者 没 有 得 到 根 但 本 性 的 治疗 , 部 分 情 况 下 不 能 早 期 同步 康 复 , 大 因而 , 血 管 脑 病 的致 残 率 逐 年 上 升 。 据 文 献 报 告 , 国 脑 血 管 病 致 残 率 达 我 到 8 O ] 。脑 血 管 病 早 期 部 分 功 能 能 够恢 复 , 要 原 因是 由 主
颅脑外伤进展性出血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的人,才有预防作用。
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3a~5a,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目前乙肝疫苗已经作为计划免疫进行接种,乙肝的患病率在青少年人群中已经明显下降,但本研究发现乙肝仍是青少年ALT异常主要原因,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或保护性抗体丢失所致,所以对青少年儿童应进行HBV2 M检测,如果接种未成功,要进行复种,并且定期进行加强注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许多青少年受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膳食结构不科学,过多摄入高能量食物,通常热量过多就会转成脂肪,储存在皮下或内脏周围,除了脂肪层过厚,还有脂肪包住心脏或形成脂肪肝。
本研究表明脂肪肝已经成为青少年ALT异常的重要原因,脂肪肝发病明显低龄化,初中生、高中生脂肪肝患者屡见不鲜。
脂肪肝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迅猛上升,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青少年脂肪肝问题,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收稿日期:2008205216)颅脑外伤进展性出血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侯德文,罗雪梅(遂宁市中医院,四川遂宁629000)[摘 要]目的:总结和提高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PH 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PH 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CS),伤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类型与PH I发生的关系,PH I部位分布情况及治疗,预后等因素分析PH I临床特点。
结果:颅脑原发损伤越重,伤后首次CT抢救时间越早, PH I的发生率越高;PH I出血类型中,脑内血肿(I CH)35例占40.7%,硬膜外血肿(E DH)24例,占27.9%,硬膜下血肿(SDH)14例,占16.3%,蛛网膜下腔出血(S AH)13例,占15.1%。
结论: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首次CT检查伤后2h以内者,要在之后的6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 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以 均数- 4 - 标准差 表 示 , 使用 L gs c回归 分析 对结 果 的相 关 性 oit i
21 0 2年 6 月第 5 O卷第 1 7期
・
调 查 与 实 验研 究 ・
进 行分 析 。所 有 的数 据 的处理 均 采 用 S S 1 P S 1 . 计 软 件进 5统 行 . P<00 以 .5表示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如 下
间 ( T1及 其 H T ) ( ) 院 时 的 凝 血 功 能 指 标 , 包 括 HC C 2 ;4 入 共
以下 几项 :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间 ( P Y , 血 酶 原 时 间 (r) 部 K T )凝 fr 、
国际标 准化 比率 (N 、 维 蛋 白降解 产物 ( D )D一 聚体 I R)纤 F P、 二
・
调 查 与 实 验研 究 ・
22 6 第0 第 7 0年 月 5 l 1 卷 期
创 伤性脑损伤 后颅 内进展性 出血 危险 因素调查分析
李国庆 1宁波 市第 七 医 院急诊 科 , 江宁 波 . 浙 刘金 成 孙华山 詹永洁 2 35 0 12 2 3 5 0 ;. 12 2 2宁波 大学 医学 院 附属 医院 急诊科 , 江 宁波 浙
nf a t P<00 )L gsi rges na ayi so e h th i f nrcail le igi rgesicu etefl w icn i f . . o i c e si n ls h w dta ter ko t rna be dn po s ld l — 5 t r o s s i a n r n h oo
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内血肿28例
动 态 观 察 证 实 的进 展 性 脑 内 血 肿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 结 果
手 术 组 良好 1 (00 ) 中残 3例 (07 )重 残 5例 (79 。 结 论 4例 5 .% , 1.% , 1 .%)
用 的 结 果 , 进 行 动态 观 察 和 C 应 T复 查 , 据 血 肿量 和 意识 变 化 及 时调 整 治 疗 方 案 。 根
【 摘要 】 目的
探讨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 内血肿 的临床 特点 ,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 断治疗 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经 头颅 C T
按 伤 后 6个 月 G S评 分 作 为 判 断 预 后 标 准 , 手 术 组 6例 恢 复 均 良好 (1 %) O 非 2. 4 , 颅 脑 外 伤 后 易 出 现 脑 内血 肿 进 展 性 变 化 , 多 种 因 素 相 互 持 续 作 是
【 关键词】 颅脑 外伤 ; 内血肿 脑
【 中圈分类号】 R6 11 5 5 .+ 【 文献标识码】 A
外 伤 后 进 展 性 脑 内血 肿 是 指 经 再 次 瞳 孔 散 大 提 前 行 C T复 查 , 在 伤 后 3 内压 增 高 , 血 流 下 降 , 液 流 速 变 慢 , 9例 脑 血 C T扫 描 或 手 术 证 实 , 内发 现新 的 出 血 小 时复 查 中血 肿 明显 增 大 , 在 伤 后 6 血 肿 形 态 便 趋 于 稳 定 及 规 则 ;⑤ 甘 露 醇 脑 5例
临 床 研 究 发 现 ,颅 脑 外 伤 后 3 %~ 在 3ml , 2 5 0 内 但 4小 时 内复 查 已有 2 2例
11 一 般 资 料 : 组 男 1 例 , 9 例 ; 6 % 的患 者 因 继 发 性 脑 缺 血 、出 血 和 水 血 肿 大 于 3 m 。 . 本 9 女 5 0l 年 龄 1 - 7岁 ,平 均 4 . ,其 中 5 肿 而导 致 进 行 性 临床 表 现 加 重 。其 中进 22 发 生 机 制 : 展 性 脑 内血 肿 多 在 伤 37 59岁 0 . 进
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影响观察
•42•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3月第21卷第5期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影响观察陈宝辉(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灵宝472500)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12月就诊的9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洽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洽疗。
比较两组洽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和出血率。
结果:观察组洽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P C0.05);两组洽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洽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上升,且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 V0.05);两组洽疗后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洽疗前下降,观察组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V0.05);两组出血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抑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替罗非班;神经功能;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PCI)是指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发生后48 h,甚至7d内,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仍呈现进行性加重,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叭抗凝、抗血小板是目前临床治疗PCI的主要手段,而替罗非班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已经得到有效证实[2],但目前关于该药物用于PCI治疗的相关报道仍较少。
本研究旨在分析PC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
颅脑外伤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患 者 出现进展 性脑 出血 ,处 理不 当 ,影 响患 者 的预后情 况 。 通 常在 临床上 ,对 于脑外 伤患者 需进行 脑部 C T强化 复查 监 测 ,以及 对 患者 进行 微 循环 治 疗 ,减少 患 者 发生 进展 性 脑
出血 ,降 低脑 出血对 患 者 预后 的不 良影 响。 同时 手术 清 除 脑 血 肿 可 以降低 脑 损 伤并 发症 的发展 ,减 少 其他 器 官并 发 症 的发生 ,改 善 患 者脑 部 缺 血 、缺 氧情 况 ,降低 了脑 部 损 伤 后 继发 的病理 性 改 变 。总之 ,手 术治 疗 出血 以及 清除 血 肿 疗 效较 好 ,可 预 防并 发 症 ,保 持 内环境 稳 定 ,降低 患 者 的死亡率 和致残率 】 。 参 考 文 献
1 3 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 卷第 1 4 期
・
临床研究 ・
颅脑外伤后 出血的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疗体会
( 新疆库车县人 民医院 神经外科 , 新疆 库 车 8 4 2 0 0 0 )
罗 文 党
喜 褰 需 、
胁 患 者 的 生 命 安 全
。
力 言
曩 塞 力 篓 萋
:
,
= 自 夫
。
蚕 嚣
篆 磊 翥 粟 吾
¨ 。
璧 曼 发
斋 釜
”
笔 者 就 我 院 收 治 的 颅 脑 外 伤 伴 脑出 血
: 。
伺
表 1 两组 患者进行 止血后 的效果 ( 例)
3 讨 论
临 床 上 常见 的脑 损 伤 分为 开 放性 脑 损 伤 和闭 合性 脑 损 伤 。开 放 性脑 损 伤 多 由利 器直 接作 用 患 者脑 部 ,常伴 有 硬 脑 膜破 裂 、颅 骨 骨折 以及 头皮 裂伤 ; 后 者 多 因钝 器或 间 接 作 用 于患 者脑 部 引 起伤 害 ,患 者 的颅 骨或 头 皮不 发 生或 发 生 轻 微 损 伤 ,一 般 患 者 脑 膜 完 整 ,无 明 显 的漏 出脑 脊 液 。 脑 损 伤患 者 出现 轻 度或 中重度 出血现 象 ,主要 由于 大脑 皮 层 损 伤 ,脑血 管 破裂 引 起 的 ,可发 生单 发 或 多发 病灶 出血 现象 ,形 成颅 内血 肿 ,可 以引 起 患者 颅脑 内压 升高 。颅 内 血肿 一般来 源于脑 内血肿 、 硬脑 膜下血 肿 、 硬脑 膜外 血肿等 , 可 以引起 患 者 出现 意 识 障碍 、瞳 孔 改变 、心 率 减慢 、血 压 升 高 以及体 温升 高等 临床表 现 ,严重 时可 导致脑 疝 的发生 。 有 研 究表 明 ,对 脑 损伤 颅 内 出血 进行 早 期及 时 的处 理 ,很 大 程度上 可 以改 善患者 预后 J 。 笔 者就 我 院收治 的 5 8 例 脑外 伤 患者 出现 脑 出血 的临床 治 疗 效 果进 行 探讨 ,甲组 患者 进 行手 术 治疗 止 血 ,效果 显 著 ,总有 效率 为 8 9 . 5 %。与 乙组 患者 采用按压 止血 的疗效 比 较 ( P < 0 . 0 5), 差异 存在 统计 学 意 义。在 治疗 过程 中 ,部 分
氨基己酸防治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
98中国处方药 第19卷 第3期·疗效评价·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是指颅脑伤后再次CT检查或手术证实原有出血病灶扩大,或出现新出血性病灶[1]。
这些出血性病灶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发生率为35%~65%[2],涵盖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等[3]。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可导致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防治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最近研究表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降解产物,其升高可反映纤溶亢进,因此纤溶亢进是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的重要原因[4]。
氨基己酸是抗纤溶药物,本研究拟对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氨基己酸,观察该药防治进展性出血的效果和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东莞市寮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0例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及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8岁者,受伤时间≤2 h者,颅内血肿≤30 ml者。
排除标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8者、颅内血肿>30 ml者、入院时需要立即手术者、蛛网膜下出血或幕下血肿者、CT显示中线移位者、14 d内使用过氨基己酸者、受伤前已知出凝血功能障碍者、有氨基己酸禁忌证者、多发伤者、孕妇。
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患者来院时即行CT检查,明确为颅脑外伤,收入神经外科。
所有患者根据诊疗规范给予对症治疗(如止血、脱水)、护理和密切观察(如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入科时登记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收缩压、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首次CT检查时间、CT图像特点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和血肿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有可比性。
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 3 7‘ 20
患 者感 受 到 真 诚 和 安 慰 , 相 信 护 士 是 真 心 实 意 地 帮 助 其 解 并 决 问题 。对 于 一 个 年 轻 又 身 患 如 此 危 重 疾 病 的 患 者 来 说 , 护 理 人 员 的一 句 话 、 个 点 头 、 个微 笑 对 其 都 是 一 种 安 慰 。 一 一 22 4 发 展 积 极 的 情 绪 患者 情 绪 随 病 情 变 化 时 有 反 复 , .. 为 防止 消 极 情 绪 , 设 计 一 个 可 以 表 达 情 绪 的 方 式 , 静 思 、 应 如 书
知 识 讲 解 , 他 们 能 正 确 对 待 疾 病 治疗 的 过程 及 愈后 , 使 理智 平 静 地 面 对 各 种 情 况 的 发 生 , 鼓 励 家 人 或 亲 友 做 好 患 者 的思 并 想 工 作 。患 者 家 人 经疏 导 , 医 护 人 员关 系融 洽 , 患者 心理 与 对 健 康 的 恢 复 起 到 了促 进作 用 。 3 体 会
医 结合 杂 志 ,09,8 2 :9 2 0 1 ( ) 12—13 9
[ 收稿 日期 ] 2 0 0 9—1 0—0 9
外伤 性 进展 性 颅 内血肿 的观 察与 护理
郑 端 桑
( 建省厦 门市第三 医院 , 建 厦 门 3 10 ) 福 福 6 10
[ 键 词 】 进展 性 颅 内血 肿 ; 察 ; 理 关 观 护 [ 图分 类 号 ] R 7 .4 中 43 7 [ 献标 识 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0 1 20 0 文 0 8— 89 2 1 ) 8— 3 7— 3 察 中 发 现并 确 诊 7 O例 , 术 治疗 5 手 2例 , 手 术 治疗 1 非 8例 , 本 组治 愈 6 7例 , 亡 3例 。 死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90例分析
【1 dwa , az A W.h oeo tlmeoetl xio ntema ae 2 Rig yP F D ri T erl foa srca cs ni h ng- t e i
m r c l a c ̄] a cr o t l20 ,03:0 — 1. e t r t c 1C ne n o,0 3 1( 25 2 1 io e a c f n . C r )
’
年 龄 、 拉 斯 哥 昏 迷 评 分( CS、 压 、 伤 部 位 、 血 功 能 等情 况进 行 分 析 。 果 男性 、0岁 以上 、 GCS评 分 、 压控 制 不 良、 颞底 挫 伤 、 格 G )血 损 凝 结 4 低 血 额 早 期 有凝 血 功 能 异 常 者发 生进 展 性 脑 出血 的 可 能性 大 。 论 微 循 环 障碍 可 能 是 颅 脑 外 伤后 进 展 性 脑 出血 重 要 的 病理 生理 基 础 . 过 改善 微 循 环 结 通 治 疗和 及 时的 脑 CT 复 查 。 利 于 减 少进展 性 脑 出血 对 机 体 带 来 的 伤 害 有
入 院前均行头颅 C T检 查 ,损 伤 至 首 次 脑 C T检 查 时 间 平 均 l lm n h 4 i ,并于人院后 4 8 h内至少行脑 C 复查一次 ,平均 2 : . T .t 8 0O - 次。 记录入院时 G S E 评分作为评判早期伤情为标准。 0 h 每 . 2 测神 5 志、 瞳孔 、 、 血压 脉搏一次 。 1 实验室检查 所 有病人入 院后 2 h 内至少进 行一次凝 血功能 . 2 4之 检查 , 抽血查血小 板计 数( T、 血酶原时间(D、 P ) L 凝 F 部分凝血 活酶时 r 间( , r 纤维蛋 自 r r} a 、 分解产物( P等指标。 F ) D 1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 t - 3 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 检验 , < .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l 0
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损伤29例分析
・医护 论 坛 ・
外伤 后颅 内进展性 出血 损伤 2 例 分析 9
田 义 江 樊 华 冉 羽
1贵州 省 铜仁 地 区第 二 人 民医 院神 经 外科 , . 贵州 铜 仁 5 4 0 2贵州 省 铜仁 地 区 医院肿 瘤 科 , 州铜 仁 5 3 0;. 贵
颅 脑外 伤 后 进 展 性 颅 内 出血 性 病 变 ( rges eh mo— porsi e r v raeiir , H ) 型 上有 脑 内血 肿 、 膜 外血 肿 、 膜 下 血 h g nuy P I类 硬 硬 肿 及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等 几 种 l 而 P 形 成 机 制 可 能 与 外 伤 1 ] , H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选择 20 0 8年 1月~ 0 1 1月 本 院 脑 外 科 收 治 的外 伤 21 年
后 进 展 性 颅 内 出血 患 者 2 9例 ,均 经 临床 表 现 和 C T检 查 确
诊 , 中, 2 其 男 3例 , 6例 , 女 年龄 1 ~ 6岁 , 均 ( 1 ± .) , 87 平 4 . 46 岁 5
(38 , 死 4例 , 死 率 为 1 .% , 组 2 1 .%) 病 病 38 本 4例 行 开 颅 血 肿
清 除 ,9例 同时行 去 骨瓣 减 压 , 1 4例 行二 次 开颅 手术 。
3讨 论
致 伤 原 因 : 祸伤 1 车 7例 , 落 伤 9例 , 倒 伤 2例 , 物 击伤 坠 跌 重 1例 , 院 时格 拉 斯 哥 评 分 ( C )8分 以上 1 人 GS 1例 , 及 以 8分
的内源 性 雌激 素水 平 变 化有 关 ,其 中血 小 板 聚集 的减 少 , 脂 质 过 氧 化 反应 的减 轻 , 细胞 凋 亡受 到 抑 制 , 而 阻 止 继 发 的 进 脑 出血 和 神 经细胞 损 伤H 本 组 中男 2 I 。 3例 , 6例 , 女 比率 女 男
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介绍
颅脑创伤
颅脑创伤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平安,重型颅 脑损伤患者在我们ICU较为多见 。因脑外伤死 亡的病人中很大比例死于伤后数天至数周,约 有40% 患者住院后继续恶化。除了在受伤时刻 所造成的损害,伤害事件发生后的数分钟至数 天可发生继发性脑损伤。
Sauaia A, Moore FA, Moore EE, et al.Epidemiology of trauma deaths: A reassessment. The Journal of Trauma 38 (2): 185–93.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使用小剂量甘露醇(0.2~ 0.5g/kg) 降低颅内压作用与大剂量相似,且可防止严重脱 水、渗透失衡以及在大剂量时发生甘露醇外渗。
用药时机
1 不推荐甘露醇用作预防脑水肿。 2 对甘露醇的使用时机还没有统一的观 点,还有待于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 3 活动性颅内出血,甘露醇禁忌。
巴比妥----控制颅内压增高
3.长时程过度通气疗法,并不能改善病人预 后,还可能增加病人死亡率。
颅内压〔ICP〕增加的治疗
A 渗透性利尿剂 B 巴比妥药物治疗 C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D 控制体温 E 癫痫发作,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F 保守措施无效,紧急开颅减压手术
颅内高压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线治疗: 1.早期一线治疗,包括控制体温、防治抽搐、抬高头 位,防止颅内静脉回流受阻、镇静、维持正常动脉血 氧分压(Pa02)、补充血容量维持CPP>70mmHg 2.ICP监护,并作脑室csf引流。 3.应用甘露醇。 4.排除外伤性颅内占位病变。 二线治疗: 一线治疗不能控制ICP增高,可选二线治疗。巴比妥疗 法、亚低温疗法、过度通气(PaCO2<30mmHg)、开颅减 压性手术和提高血压的疗法。
高原地区外伤性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
●临床医学●
高原地区外伤性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与 D- 二聚体的相关性
王永建 1 吴科学 *2 仁增 2 曹旭东 2 1 西藏大学医学院 2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西藏拉萨 8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外伤性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 ,PHI)与 D- 二聚体(D-dimer) 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从 2016 年 1 月  ̄2020 年 12 月因颅脑外伤收治的患者 74 例, 按 CT 结果分为 PHI 组(19 例),非 PHI 组(55 例),全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 24h 内均进行头颅 CT 检查及 D- 二 聚体检测。比较两组资料中 D- 二聚体与 PHI 发生的关系。结果 复查后 D- 二聚体浓度,PHI 组( 21.40±11.08)mg/L, 非 PHI 组(7.24±7.98 )mg/L,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D- 二聚体是 PHI 发生的 独立危险因素(OR=0.912,95% CI 0.854-0.973,P=0.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D- 二聚体浓度对 PHI 的发生具有 显著的预测意义(曲线下面积 =0.810,95% CI=0.704-0.915,P<0.001),D- 二聚体最佳临界值为 9.145mg/L,此时敏 感度为 78.9%,特异性是 74.5%。结论 高原地区 PHI 的发生与 D- 二聚体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在高原地区颅脑外伤后 及时监测 D- 二聚体对 PHI 的发生具有早期检测和预警的重要意义。
D- 二聚体数据经 T 检验分析,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
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2 2例 ( 0 8 ) 2 4 h2 2 . % ,> 4 h4例 ( . % ) 0 3 8 。16
例 中年龄 ≥5 岁 3 0 6例 ( 0 O ) 4 . % ,<5 0岁 7 0例 ( 0 o ) 两 者相 比 = . 2 P< . 5 纤 维 蛋 白 6 .% , 4 1, 00 ;
者 是否 发生 P 密 切 相关 , 与 S n s HI 这 au 等 的报 道
一
伤后 6h常规 复查 C 二 次 C T, T均 发现 出血灶 较 首 次C T扫 描 时 明显 扩 大 或 出 现新 的出血 灶 。P I H 发
生于额颞部 8 ( 1 1 )颞 顶部 l 6例 8 . % , O例( . %) 枕 94 ,
致 。分析其 原 因可 能是 中老 年 人 常 罹患 高 血压 、
糖 尿病 及动脉 硬化 等疾 病 的风 险 愈 高 , 些影 响 血 这
管结构 的疾病 易导 致血 管 脆 性 增 加 , 致使 老年 人容 易发生 P I H 。② 血 浆纤 维蛋 白原 : H 患 者 中 , 浆 PI 血 纤维蛋 白原低 于正 常 (<2 g L 所 占的 比例较 高 。 / ) 当发 生车祸 、 意外 伤 害 时 , 体发 生 应 激 反应 , 液 机 血 呈高凝 状 态 , 大量 消耗纤 维蛋 白原 , 导致 血浆 中纤维
蛋 白原 降低 。高 凝 状 态 后 的纤 溶 亢 进 具 有 双 重 意
义, 一方 面 , 高凝 状态所 形成 的血 凝块 或微血 栓可 以
原 ≥2 gL者 5 / O例 ( 7 2 ) 4 . % ,<2g L者 5 / 6例
( 2 8 ) 两 者相 比, = . 1 P<0 0 ; 现 S H 5 .% , 97 , .5 出 A
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的法医临床学鉴定研究
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的法医临床学鉴定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的法医临床学鉴定。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室受理的40例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临床资料,根据结果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
结果:经法医临床学鉴定,35例颅内出血与脑外伤有直接的关系,5例与脑外伤无关,其中重伤20例,轻伤15例,由自身疾病诱发的颅内出血5例。
结论:内、外因素均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法医临床上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症状、基础病史、影像学检查等提升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外伤;颅内出血;法医临床鉴定颅内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凶险的情况,严重时会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导致脑血管破裂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头部创伤、高血压、动脉瘤、血液病等均是常见的原因,因此在法医临床鉴定外伤后颅内出血时需要排除患者自发性出血的可能性以为司法机关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鉴定报告,鉴于此本室对近两年受理的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对鉴定方法进行经验性的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室近两年受理的40例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临床资料,本组案例年龄区间(18—71)岁,均龄(42.13±5.24)岁,男女比例(27/13),纳入标准:在外伤后均接受颅内CT检查确认存在出血情况。
排除标准:具有严重心理、智力、精神障碍及无法主动配合完成此次实验患者。
两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法医仔细询问患者受伤经过(致伤方式、致伤工具、致伤时间等),患者需要主动配合调查,不得存在隐瞒或者误报的情况,在掌握患者案情资料后,法医需要对患者头部损伤的程度进行体格、影像学、实验室等综合诊断,同时需要寻找相关案例资料,调取其中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同时需要查找患者的基础病史进行全面分析,除此之外,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后期需要患者配合复查以补充资料,同时对已有的影像学资料需要由多名法医进行反复的审查、核查以及复查,对患者的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以及损伤诱发的并发症进行鉴别,参照外伤评定相关标准出示鉴定结果[1]。
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观察及护理
期 征 象 就 是 瞳 孔 变 化 。表 现 为 瞳 孔 不 等 大 , 起 时 血 肿 侧 瞳 初 伤后有时 间不等 的原发 昏迷 8 9例 ,
孔 略缩 小 , 反 应 稍 迟 钝 ; 着 血 肿 增 大 , 眼 神 经 麻 痹 , 光 随 动 出
期 收 治 颅 内血 肿 的 l . , 将 其 病 情 观 察 和 护 理 要 点 总 结 13 现
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l1 临床 资料 _ 本组 9 3例 , 中男 6 其 8例 , 2 例 ; 龄 7 3 女 5 年 ~6
非 昏迷 状 态 转 为 昏迷 状 态 , 昏迷 程 度 加 深 等 , 提 示 迟 发 或 均 血 肿 的 可 能 。应 及 时 汇 报 病 情 , 取 尽 早 复 查 C 明 确 诊 争 T,
断。
岁, 均 3. 平 6 7岁 。 1 2 致 伤 原 因 交 通 事 故 5 . 1例 ( 4 8 ) 打 击 伤 1 5. , 9例 ( 0 4 ) 坠 落伤 1 2 . , O例 ( 0 8 ) 跌 伤 7例 ( . ) 其 他 伤 1 . , 75 ,
6例 ( . ) 65 。
维普资讯
・
5 ・ 6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2 0 0 7年 7月 . 4 7 2 ( A)
外 伤 性 进 展 性 颅 内血 肿 的 早 期 观 察 及 护 理
辛 燕 飞
( 放 军 第 2 1 医院 神 经 外 科 , 北 张 家 口 0 5 0 ) 解 5 河 7 0 0
血 肿 是 指 外伤 后 首 次 头 颅 C 扫 描 即 已 存 在 , 过 一 段 时 间 T 经
进展性颅内血肿诊治
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治【摘要】本文对89例外伤性颅内血肿中,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l 例,非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8例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得出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进行动态观察和监测,根据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神经外科;临床;进展性颅内血肿1资料分析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颅脑外伤后gcs30ml;③血肿位于一侧,中线移位>1 cm,或血肿位于双侧,中线移位>o.5 cm;④环池受压明显。
手术方法为开颅清除血肿,根据术前瞳孔及术中颅压情况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
本组中进展组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16例,非进展组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28例。
2结果对进展组的出血部位进行分析,其中脑内血肿23例(占56%),硬膜下血肿5例(占12%),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占5%),硬膜外血肿1l 例(占27%)。
非进展组出血部位脑内血肿11例(占23%),硬膜下血肿21例(占4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占lo%)硬膜外血肿ll例(占23%)。
进展组的手术率为61.o%,非进展组为41.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为外伤后2 一4月,平均2.5个月。
进展组获随访33例,死亡17例(41.5%),其中2 w内死于脑外伤原发病10例,后期死于肺部感染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各l例,重残6例,生活自理10例。
非进展组获随访38例,死亡l0例(20.8%),2 w内死于脑外伤原例,生活自理16例。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发病6例,后期死于肺部感染2例,另2例死因不详。
3讨论3.1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除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外,还取决于血肿的量、部位和形成速度等。
早期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有或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随着血肿量的逐渐增加和继发性脑损害的不断加重,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以及肢体运动障碍、抽搐、视乳头水肿、尿失禁等[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76例
发表时间:2013-06-04T08:34:05.9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陈正楼
[导读] 患者入院立即行头颅CT检查(HCT1),分别在12小时内及24小时后复查。
检测凝血功能。
陈正楼(江苏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2400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断预防。
方法:对本病区76例颅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颅脑损伤后PHI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HA)颅骨骨折关系紧密。
低血压,缺氧,凝血功能障碍,是引发进展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因。
结论:年龄、GCS评分重型、CT检查有蛛网下腔出血、颅骨骨折者应加强监测,纠正低血压、低氧血症,警惕凝血功能障碍,对减少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外伤进展性脑出血危险因素 GCS评分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12-01 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是指颅脑损伤后CT扫描或手术证实,与伤后首次CT扫描结果相比所显示的出血灶明显扩大或出现新的出血灶[1]。
颅内血肿属于继发性的脑损伤,多继发发生于颅骨骨折,硬脑膜以及脑的出血。
是脑损伤最严重最常见的继发病变,占10%和重型的40%—50%。
进展性脑出血(PHI)常隐匿进展,为治疗带来不稳定因素,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病情恶化、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近年来在国际上光受关注。
笔者选取本病区2011年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颅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共76例,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本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选取本病区自2011年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颅外伤患者,共76例病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20~72岁之间,平均43.7岁。
其中硬膜外血肿13例,硬膜下血肿21例,脑内血肿35例,脑室内血肿2例,多发性血肿5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HA)15例,颅骨骨折17例。
受伤至就诊时间22 min至36h,平均68 min。
人院GCS评分:轻型13~15分16例,中型9~12分42例,重型3—8分16例。
首次颅脑CT 均在入院后立即进行。
全部病例未行急诊手术治疗。
1.2 方法
患者入院立即行头颅CT检查(HCT1),分别在12小时内及24小时后复查。
检测凝血功能。
患者的基本情况做详细记录。
记录项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评分),首次CT检查情况,受伤部位、致伤因素,治疗情况、治疗效果评估、12小时复查CT(HCT2)有无脑出血进展,24小时后复查CT(HCT3)结果,其他伴发症状如低氧血症,低血压。
必要时行凝血功能检测。
对统计结果汇总到表格,进行分析比较。
2.结果
76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不同程度PHI。
3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50~72岁间发生20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6例;30~49岁之间发生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20~39岁发生3例,均为男性。
HCT1:显示硬脑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11例,脑内出血13例,脑室内血肿2例,多发性血肿2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HA)8例,颅骨骨折10例。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跌倒5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锐器钝器伤3例。
GCS评分:轻型1 3~15分3例,中型9~12分18例,重型3—8分13例。
HCT2:显示脑出血进一步扩大者11例,出现其他部位血肿3例。
3.讨论
通过,本组资料比较分析年长者,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HA)、颅骨骨折,GCS评分重型者是发生PHI的高危人群。
年龄是影响PHI发生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约占58%(20/34)。
与Oertel等研究结果相吻合。
考虑与患者心脑血管弹性减退相关。
颅脑损伤后PHI的发生与患者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HA)颅骨骨折关系紧密,颅骨骨折伤及静脉窦或者通过脑膜血管沟时,可导致硬脑膜外血肿,甚至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3]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CT检查,及时早期发现颅内变化。
PHI的诊断应依靠多次脑CT检查,动态观察分析,因其发生多在伤后24小时,建议分别在伤后24h,36h再次复查CT。
避免延误病情,尤其对合并SHA、颅骨骨折者。
GCS评分重型者亦是PHI的高危人群,在本组发生PHI的34例患者中GCS评分重型者13例,占全部GCS评分重型者的
81%(13/16)。
本类患者预后均较差,应及时与家属做好沟通,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颅脑损伤后低血压,缺氧,凝血功能障碍,是进展性出血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4]。
严密检查纠正危险因素。
制定合理动态的治疗计划,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梁玉敏,包映晖,江基尧.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2),157—159.
[2]Oretel M,Kelly DF,McArthur D,et a1.Progressive hemoellage e/-ter}m8d trauma:predicto玛and consequences of the evolving injury [J].Neurosurg,2002,96(1):109一116.
[3]马辉,钱远志。
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
山东医药,2009,49(2),60-61.
[4]黄文飞,黄启锐,郭祚国,黎岳强,程巍,黎源。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的临床分析[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9,37(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