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辞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近十年来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研究综述
栏 l
修辞学在我 国已有两千年 多的历史 ,早在先秦 时代 , 就 出现 了修 辞实践和修 辞理论 ,9 2年 陈望道先生 的《 辞学 13 修 发凡 》 开启 了现代修 辞学 的先河 , 此后 修辞 学的研 究一种 持 续不 断。传播学首 先于 2 0世纪 四十年代 形成于 美国 , 2 在 0
近十年 来我 国修辞学 与传播学
结 合研 究综述
赵 丽 华
(河北大学新 闻传播 学院 河北 保 定 0 10 7 0 2)
摘 要 :本文通过 对 20 0 0年至今发表在 学术期- 、 t 学报 方 法和 研 究 理 念 上 有 很 大 差 异 ,这 源 于 东 西 方 修 辞 学 历 史 、 : q
修 辞实践、 社会制度及文化 的差异。在我国 , 修辞学是位于语 言 学下 的分支学科 , 以修 辞格 为中心 的、 是 以加强 表达效 果 为 目的的运用语 言 的方法、 技巧和 规律 , 谭学 纯先 生称 之为 “ 义 修 辞 学 ” ( 在 西 方 , 辞 学 是 一 门 跨 学 科 的 、 至 可 狭 ;而 2 1 修 甚 以 与 哲 学 竞 争 的社 会 科 学 , “ 过 象征 手 段 影 响 人 们 的 思 是 通 想 、 情 、 度 、 为 的 一 门 实践 ”1 学 纯 先 生 称 之 为 “ 义 感 态 行 [谭 3 , 广 修 辞学 ” 。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 的论文涵盖 了以上 两种 修辞学理论 , 究范围比较宽泛 , 比例 差别很大。 研 但 从表 1 以看 出 , 可 近十年修 辞与传播结合 的论文主要 集 中在新 闻传 播修辞和广告传 播修辞两个 方面 , 而且 以研究语
学 的发 展 历 程 中 , 乏传 播 的 成 分 , 不 尤其 是 言 语 传 播 。其 学 理
传播学中的隐喻
传播学中的隐喻
在传播学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于通过比喻的方式传递或表达某种意义。
隐喻可以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知。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中常见的隐喻:
1. 认知隐喻:通过将一个抽象概念与一个具体的感官经验相联系来传递信息。
例如,“时间就是金钱”,将时间和金钱进行比较,表达时间的宝贵和重要性。
2. 空间隐喻:利用空间概念来描述或传达非空间的概念。
例如,“前进”和“倒退”表示向前或向后的行动方向,用以表示进步或退步。
3. 疾病隐喻:通过将一种疾病与某个社会问题相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呈现。
例如,“社会腐败”用来形容存在不道德行为的社会现象,类比于疾病的蔓延。
4. 身体隐喻:利用身体器官、感知或运动等身体部位的概念来描述或表示其他非生理概念。
例如,“眼前一亮”表示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或惊喜。
这些隐喻在传播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能够丰富信息表达,增强表达方式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提高交流效果。
传播学视角下的修辞研究分析PPT课件
三:典型的修辞受体由个别或群集的听者或读者扩大为整个 社区、阶层真火国家的群众。
四:典型的交流方式由以文字为手段面对面直接致辞或书面 简洁致辞逐步多元化,变为通过多种多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和 艺术形式诉诸受众。 修辞并未对外宣布自己嬗变的发生,而将自己改名为“宣 传”“交流”等。“修辞衰亡论”不过是自身的化整为零。
“传播”的基本内核是人类通过符号等媒介进行的 信息交流行为和过程。传播涵盖了一切人类交往模 式。
二、传播的内涵及其属性
“传播”就是广泛散布,使信息在公众中不断扩散。 “传播”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 要是受国外的影响,其中也包含了翻译方面的“误 会”。实际上,作为学术名词的“传播”,确切说是 一种大众交际、交流,不仅包括语言的,也包括非语 言的、电子的;不仅包括口语交际,也包括书面语交 际;不仅包括人际对话,也包括书刊、报纸、影视、 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交际,后者被称为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可以说,传播就是人类交流或 交际,是人类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交换、交流的行 为和过程。
从传播学中的各元素看修辞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最多的最早的传播便是面对面的传播这与修辞学中的演说活动同属于一种性质都是传播信息的人要试图通过人品诉求即树立良好的人格让听众了解演讲者的人格同时还要把观众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让观众觉得你的演讲是为他们而举办的此外还要善于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段让这些听众能够相信演讲者所说的内容传播者与信誉首先传播者必须是具有权威性的人或者机构组织也就是会所要求传播者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专业特长和技术才能除了权威性还要具备一定的可信性也就是传播者必须懂得去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和标准能够做到真实诚信不欺诈受众
修辞学研究概况
修辞学研究概况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旨在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效果。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词汇和句法到篇章结构和整体意义。
本文将对修辞学的研究概况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修辞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修辞学的起源和发展修辞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修辞学主要研究演讲艺术和说服技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学定义为“说服力的艺术”,强调通过语言运用来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辞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欧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修辞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修辞理论和方法。
二、修辞学的基本概念1. 修辞手法:修辞学研究的核心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隐喻、夸张、反问、排比等,它们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和富有感染力。
2. 修辞效果:修辞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修辞效果,即修辞手法对读者或听众的心理和情感产生的影响。
修辞效果可以是情感共鸣、思维启发、说服力增强等,它们使语言更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
3. 修辞分析:修辞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是修辞分析,即通过对语言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修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可以用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修辞学的应用领域修辞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文学创作:修辞学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技巧。
作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2. 广告和宣传:修辞学在广告和宣传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广告商和宣传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3. 政治演讲:修辞学对政治演讲具有重要影响。
演讲者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目标。
修辞学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网 络 流 行 语 概 述
03 修 辞 学 视 角 下 的 网 络 流 行 语
04 网 络 流 行 语 的 修 辞 效 果
05 网 络 流 行 语 的 修 辞 价 值
06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亲切感:使用网络流行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共鸣感:通过使用网络流行语,表达共同的情感和观点 讽刺感:通过使用网络流行语,表达对某些现象或行为的讽刺 和批评
社会效果
传播速度快:网络流行语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影响范围广泛 影响价值观: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对年轻人影响尤为明显 促进文化交流:网络流行语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反映社会问题: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问题,如网络暴力、虚假信息等
产生与发展
网络流行语的产 生:源于网络用 户的创新和传播
网络流行语的发 展:随着网络技 术的发展而变化
网络流行语的传 播:通过社交媒 体、论坛等渠道 迅速传播
网络流行语的影 响:对语言文化 、社会心理等方 面产生影响
传播与影响
传播途径:社交 媒体、网络论坛、 短视频平台等
影响范围:全国 乃至全球,跨越 年龄、性别、地 域等界限
04
网络流行语的修辞效果
章节副标题
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使用 网络流行语可以 使表达更加生动、 形象,增强语言 的表现力。
幽默风趣:网络 流行语常常带有 幽默、风趣的特 点,可以增加语 言的趣味性。
简洁明了:网络 流行语通常简洁 明了,易于理解, 便于传播。
情感表达:网络 流行语可以表达 出强烈的情感, 如愤怒、喜悦、 悲伤等。
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 [世博语境下国家形象传播的修辞使用]
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世博语境下国家形象传播的修辞使用]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应该“以适应题旨情意为第一要义”。
所谓的“适应题旨情义”就是要使表达的内容符合传播的语境。
结合修辞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笔者认为每一次传播都应包含如下三个部分:特定的语境、传播的内容和表达的方法。
其中,语境的确立是研究修辞的前提条件,而传播的内容和表达的方法是修辞的对象。
在此,我们对“修辞”一词采取的是较广义的范畴:“修辞是对语言进行的一种加工活动,包括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材料,使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
”① 以世博会为契机确立传播语境从1851年万国博览会举办以来,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世博会的主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1851年~1938年,世博会聚焦于“工业化阶段”(industrialization),集中展示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世界各国贸易。
在1939年~1987年,“文化交流”(cultural exchange)取代科技贸易成为核心理念。
纽约世博会首次将民族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作为世博会的主题。
而伴随着现代国际社会的日益成熟,国家形象的传播成为外事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从1988年起,世博会进入到“国家品牌”(National branding)阶段,无论是国家实体,还是国际组织,均将世博会作为展示自己形象的舞台。
调查显示,早在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已经有73%的参展国将推广本国形象作为首要任务。
②依据传播语境组织传播内容“国家形象”这一概念的外延和组成要素都尚未定论。
但是在文化软实力日益重要的当今社会,我们更倾向于“国家形象是国家结构的外在形态,是国家传统、民族传统以及文化传承在当代世界空间的特性化脉动的映像化张力”③。
在此界定下,国家形象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力,是本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时空下映射而产生的影响力,而这种时空又包含了国内和国际两部分。
传统理念的彰显。
国家形象的传播应该首先向国际社会传达本国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传统,“让目标对象了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以及民族性格”④。
传播学视角下公示语译介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公示语译介效果影响因素研究摘要:公示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在社会管理、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播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其译介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更加缺乏。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公示语的翻译效果受到政治、文化、语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因素会影响公示语的翻译方式和内容选择;文化因素会影响公示语的意义传递和文化内涵的保持;语言因素则会影响公示语的语言表达和意义转换。
因此,要提高公示语的译介效果,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示语;传播学;译介效果;影响因素1.引言公示语是政府、组织、企业等机构用于传达信息、宣传政策、发布通知等目的而在公共场所发布的文字。
它具有鲜明的宣传性和激励性特点,用于引导公众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当代社会,公示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然而,由于公示语的特殊用途和特定受众,其翻译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公示语往往具有紧迫性和权威性,需要准确传达相关信息,以避免信息传递的误解和偏差。
另一方面,公示语受到政治、法律、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保持其原意和意义。
因此,传播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研究,对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相关理论2.1传播学视角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传媒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包括社会建构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媒介效应等。
在公示语的研究中,传播学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公示语的传播功能、传播效果和公众接受程度。
2.2翻译理论翻译理论探讨的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化过程。
翻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涉及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传递和理解。
传播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研究,则强调公示语在跨语言和跨文化传播中的翻译效果。
3.影响因素3.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指公示语的翻译和传播受到政治制度、政策目标等因素的影响。
论修辞学研究的全球化趋势
论修辞学研究的全球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修辞学研究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修辞学的研究,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修辞学研究领域。
全球化趋势下,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和视野得到拓展。
传统上,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和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展到了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流中。
例如,翻译中的修辞学、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修辞学等等。
此外,全球化也促进了相互交流和合作。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修辞学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已经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
学术会议、研究项目、学术交流等活动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跨国合作和交流。
总之,全球化趋势下的修辞学研究不仅在范围和视野上得到了扩展,而且促进了跨国合作和交流,为修辞学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 1 -。
浅谈新闻图片的视觉修辞论文
浅谈新闻图片的视觉修辞论文•相关推荐浅谈新闻图片的视觉修辞论文摘要:视觉修辞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是对所有视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取得最佳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
本文通过对视觉修辞的定义、发展的论述,以图像视觉修辞为研究重点,结合新闻图片,分析视觉修辞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与语言修辞的对比,探索视觉修辞的发展前路。
关键词:视觉修辞;新闻图片;图像修辞;修辞手法“修辞”(rhetoric)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是指人们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1]。
最近几十年,西方学者开始把修辞研究的视角拓宽到图像和实物上来,并将其名为“视觉修辞”(visual rhetoric),这是修辞学发展的新领域,具有时代意义。
我们以图像修辞为研究重点,以新闻图片为研究材料,对视觉修辞进行分析和认识,为更好的达到新闻效果提供有益建议。
一、视觉修辞的内涵与发展视觉修辞是一个舶来品,国内对其的研究尚属探索时期,对其含义的界定也没有完整明确的观点,从传播学角度讲一般认为“视觉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
[2]”下面论述是以新闻图片为样本,分析其视觉修辞的形式、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视觉修辞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修辞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量的不断增大和媒介技术的进步,图像已经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已经卷入了“读图时代”。
图像的巨大作用让修辞也与时俱进,从文字扩展到图像等一切视觉因素,出现视觉修辞。
关于视觉修辞的研究,最早是以法国的著名文学理论家与评论家、结构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 与其弟子、传播学专家杰克斯·都兰德(Jacques Durand)为代表,他们提出了视觉修辞的概念和理论内涵,为以后视觉修辞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第五章 视觉修辞
(5)视觉修辞功能的发挥还应该置于一个综合体系中进行研究,不 仅要注重视觉符号,而且包括语言、听觉等在内的整个符号系统 都必须考虑,尤其是在今天的数字化语境中,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中, 单独考虑任何一个领域都是片面的。
延伸阅读
视觉修辞研究什么?
为更进一步理解视觉修辞的含义,以下提供一些学者的视觉修辞研究课题。案例来自《定义视觉 修辞》(Defining Visual Rhetorics),虽从书名上看,这本论文集旨在探讨视觉修辞的定义,但由 于视觉修辞现象发生在不同的领域,这本论文集将目标设定于展示多元的学术成果,让研究者从各 自不同的角度对视觉修辞现象予以解读。
西方的修辞概念也有一个变化过程,其概念发端于古希腊的论辩 术,当时智者学派将其定义为“说服的技巧”。
最早将修辞学理论系统化的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 中,他给修辞下的定义是“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 说服方式的才能”。
二、修辞的视觉转向
修辞研究一直是在语言学领域展开,甚至一度否定视觉与修辞的 关系,一些修辞学者曾提出这样的看法:“人类行为有交际性的、 有非交际性的(如睡觉),交际性行为又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修辞 正是人类的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有的修辞研究者的态度很明确, 在语言交际行为中可以产生修辞,而非语言交际行为,比如肢体语 言、借助图像的传播行为等,都不是修辞研究的对象。
(7)贾尼斯·爱德华兹(Janis L.Edwards)研究经典影像带来的联想,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人们记忆
里被重新赋予意义的。她通过一张肯尼迪小时候的照片来支持自己的想法,这张照片在肯尼迪自己 去世时曾出现,在杰奎琳去世时再次被提及。她使用了戴维·珀尔马特(David Perlmutte)的照片
11个容易激起情感反应的标准来展示为什么这张照片能够引起观者的悲伤情绪。这些元素包括名 人、显著性、惯常性、利益、及时、主角的名声、事件的重要性、互换性、象征性、普遍性、文 化认同。
传播学视角下公示语译介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公示语译介效果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研究公示语的译介效果影响因素。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分析了公示语的特点,探讨了传播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阐述了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论部分对公示语译介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启示与展望。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公示语的翻译效果和影响因素,为公共信息传播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关键词】传播学、公示语、翻译、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视角、分析、实证、综合分析、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播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公示语的特点和独特之处,还可以探讨公示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效果。
对公示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关于公示语的翻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比较片面,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
通过传播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公示语的翻译与传播过程,可以为解决公示语翻译中的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公示语翻译的效果与影响因素,为公示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公示语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语言现象,其具有重要的传播功能和影响力。
通过对公示语的翻译和传播进行研究,可以深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机制,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交融。
研究公示语的译介效果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和传播效果,促进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从传播学视角探讨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化传播学理论,拓展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公示语译介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公示语的特点分析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特点包括简洁明了、直观易懂、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等。
公示语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减少冗长的文字,使信息传达更加直接有效。
公示语通常采用常见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学科融通视角下的修辞研究——中国修辞学会2009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展等问题。他主张建立韵律文体学 , 即通过萨丕尔所谓“ 仔细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 , 特别 是 它 的动力 特点 ”来 了解汉语 曾发展 过什 么样 的诗 歌 和文章 , 当代韵 律 构 词学 和韵 律 句法 , 用 学的理论来研究中国文学史上文体形成与发展 的内在机制, 努力为文学历史的研究奠定语言 科 学 的基础 。付伊 、 君则从 社会 语 言学 和传 播学 的角 度讨论 了“ 毓 去元 音 化 ” 辞 术何 以跻 身 修 “ 0 8年度最 佳发 明” 20 ,认 为这 一修 辞术 的根 本动 因是 化解话 语 权冲突 与维 护话 语权 平 衡 , 进 而 探讨汉语 网语 “ 去元 音化 ” 能否得 以承认并 推广 。郑 庆君从 篇章 语言学 视角讨 论 了谐音 对语
制 约句 法 。盛 若菁 列举 大量 口语 实例 , 用关 联 理论 分 析修 辞关 联 , 出言语 交 际 中既 有追 求最 指 佳 语义 关 联 的一 面 , 有诱 导 推理 失 误 , 向关 联 , 是 有 意 违 反最 佳 语 义 关联 原 则 , 也 偏 或 追求 最 佳 修辞 效果 关联 的一 面。李 军 《 汉语 邀 请行 为 的话 轮 结构 模 式 》运 用话 语 语 言 学理 论 描写 了 , 汉 语邀请 行 为话轮 结构 的 3种基 本模 式 和 5 扩 展模 式 。 种 语体 视 角是 近 年汉语 研 究 的一 大趋 向。王 景 丹描 写 了现 代汉 语 口语 反 问句 的类 型 、 口语 常用 反 问 句与其 他 语体 反 问句 的 主要差 异 , 为 口语 反 问句 主要 有 四种 语 用 功 能 。邵 长超 描 认
修辞学对广告的影响文献
修辞学对广告的影响文献一、修辞学与广告语言的艺术性修辞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研究领域,对于广告语言的艺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广告能够更好地传达品牌信息,塑造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
修辞学在广告中的应用,使得广告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了广告的艺术感染力。
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应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广告中广泛应用,能够使广告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产品与消费者所熟悉的事物相提并论,能够突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拟人手法则可以将产品赋予人类的特征,使广告更加有趣味性和亲和力。
三、夸张、对比等修辞技巧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夸张、对比等修辞技巧在广告中能够突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和记忆点。
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产品的优点放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对比手法则能够突出产品的独特性,强调产品与竞品的区别和优势。
这些修辞技巧的应用,能够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营销效果。
四、隐喻与广告中的品牌形象塑造隐喻是一种含蓄的修辞手法,在广告中能够有效地塑造品牌形象,传达品牌理念。
通过隐喻的手法,将品牌与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相联系,能够赋予品牌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和情感认同,增强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段与广告信息的传递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段在广告中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强调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排比手法通过列举多个相似的事物或概念,增强语势和说服力;反复手法则通过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式,突出重点和加深印象。
这些修辞手段的应用,能够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六、反语、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广告创意中的作用反语、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广告中能够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创意性。
反语手法通过使用相反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以达到幽默或讽刺的效果;双关手法则通过同音异义或多义的词语,创造出多重意义和歧义的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广告的记忆点。
修辞研究报告
修辞研究报告修辞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修辞在文学、语言和传媒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和功效,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实例,深入分析修辞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运用,并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三、修辞的概念和分类1. 修辞的概念:修辞是指通过特定的文字表达和语言手法,达到说服、感染、赋予意境或艺术效果的一种表达方式。
2. 修辞的分类:修辞可以分为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比、描写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四、修辞在文学中的应用1. 修辞在诗歌中的应用:修辞是诗歌表达情感、描绘意象和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法,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修辞在小说中的应用:修辞可以用来刻画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和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对比、描写等修辞手法,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3. 修辞在戏剧中的应用:修辞是戏剧表达剧情、塑造角色和争取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手段,通过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戏剧对话更加生动有力。
五、修辞在语言中的应用1. 修辞在演讲中的应用:修辞是演讲者表达观点、引起听众共鸣和增强演讲效果的重要工具,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
2. 修辞在广告中的应用:修辞是广告塑造产品形象、吸引消费者注意和激发购买欲望的关键手法,通过对比、描写等修辞手法,使广告语言更具吸引力。
3. 修辞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修辞可以用来增强新闻报道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通过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
六、修辞在传媒中的应用1. 修辞在电影中的应用:修辞是电影表达情感、传递主题和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电影更具艺术魅力。
2. 修辞在电视剧中的应用:修辞可以用来刻画角色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和激发观众共鸣,通过对比、描写等修辞手法,使电视剧更加引人入胜。
媒介建构现实的三种研究范式-新闻传播学论文-文学论文
媒介建构现实的三种研究范式-新闻传播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媒介建构现实已经成为传播学界的一种共识,然而对于媒介如何建构现实的说法存在很大的争论。
这种争论一方面是因为传播学理论基本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直接导致了传播研究中不同的理论范式; 另一方面,传播学往往被视为社会学科,学者们更为关注具体问题的解决,例如媒介效果、传播语言等等,而对一些理论问题经常缺乏刨根究底的兴趣。
但是媒介建构现实作为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从研究范式的视角来深入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媒介现实作为一种建构的社会现实媒介建构现实之所以成为共识,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媒介化语境下的现实只是一种建构的媒介现实。
建构一词来自英语Construct,具有构造、建筑、创造、生产、结构等意义。
也就是说,媒介所建构的现实与我们亲身体验的现实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复制关系,而是再度创造或生产的关系。
媒介建构的现实有别于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的现实世界,它是一种高度依赖个体经验的意义世界。
媒介建构论者认为这是一种以虚拟为特征的社会现实。
沃尔特李普曼( Walt Lipp-mann) ( 1922 ) 很早就注意到了媒介现实的虚拟性。
他认为,新闻媒介对现场的表达经常是错误的: 它所创建的形象经常是误导的、歪曲的,也错误地描画了我们头脑中对外部世界的形象。
他同时又认为,人们经常不是按照实际的事实与来作出决定,而是按照他们从新闻媒体中感知到的他们自认为真实的环境中发生的一切来做决定[1]。
李普曼所提到的新闻媒体所构建的环境就是媒介现实。
C 怀特米尔斯( C WrightMills ) ( 1967) 提出了二手世界的概念。
他认为,理解人类处境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人们生活在一个二手世界中。
他们关于世界以及自身的印象是由他们从来不曾遇见将来也不会遇见的众多的目击者所给予的[2]。
不管是媒介现实,还是二手世界,虚拟性构成了它们的根本属性。
媒介修辞研究方法论初探
摘
要: 以传播 为视角 , 借鉴 广义修 辞学及媒 介表达技 巧、 媒介 美学 的研 究方法 , 把媒介各组 成要素作 为
叠 加在 一起的整体对象来探讨 媒介修辞研 究方 法 。媒介 修 辞研 究把对 象 放在 传播 的动态 系统 中进行研 究 。
目前还没有一种媒介是全能媒 介 , 即能全面地 作用人 的听觉 、 视觉 、 味觉 、 嗅觉 、 觉等所 有感觉 器官 的媒介 , 肤
息;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 路过这个地方的人一定巴不得一下子 回到温暖的家 ; 在秋风萧瑟的时候 , 人们踩 着落叶, 凄清之情 由然而生 ; 春风春雨催绿满 山花木 , 人们站在这儿心旷神怡 , 的冲动勃然而起 。只有 生 在特定 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与媒介感相似的感觉 。从上面这个例子最容易看 出两种感知 的不 同点就 是: 自然感是易变的、 媒介感是稳定 的。但这只是表层的不同, 它的深层不 同是 : 媒介感是媒介人制定后 定格在作品中, 并作用于受众 , 而且作用 于受众 的感觉器官数也较少 , 因此媒介感 比起 自然感较稳定 。
媒介修辞研究一方面注意理论上 的研究 , 一方面又注意媒介操作层面上的研究 , 力求使媒介表达研 究既有理论深度 , 又能对媒介实践有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的是媒介修辞 的研究方法 , 即如何建立媒介修
辞模式 , 把修辞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一
、
媒介修辞研 究存在 的 问题
尽管媒介修辞研究的发端时间很早 , 但一些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理论 的发展 。
到镜头语言。而媒介修辞研究就要以传播为视角把 电影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 除了上面的内容要 涉 及外 , 还要研究录音技术、 不同摄像设备 的不 同效果 、 映环境、 放 上座率 , 等等 。传 统修辞 与媒介修辞有 时是矛盾的 , 如琼瑶的电影 , 从传统 的修辞分析看 , 是幼稚 的, 称不上是上乘 的艺术品。但琼瑶的电影上 座率很高 , 而且对受众是无害的 , 因此从传播的角度看 , 琼瑶的电影是成功的 。
论公关传播中的修辞作用与方式
论公关传播中的修辞作用与方式
公关传播中的修辞作用与方式
一、修辞作用
1、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修辞策略,塑造有利于企业获取所需资源的良好印象,向社会公众投射出诚信、公平、和谐的形象。
2、引发群众共鸣:有效运用修辞可以帮助群众了解并认可企业发布的信息,打动群众的心灵,引发群众的共鸣。
3、促进社会合作: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企业发布的信息,从而促进社会合作,增强企业的合作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搭建有力的平台。
二、修辞方式
1、采用排比:排比对句子构造具有节奏感,可以唤起公众对企业发布的信息的积极关注,提高传播效果。
2、多样化句式:有效结合句子的结构,发挥多样化句式的优势,创造多样的作用,增强企业传播的效力。
3、植入婉转的语气:植入婉转的语气,表达出企业自身文明、谦逊的态度,能够拓宽群众的思路,让群众互信的能力,也有助于档案的传播。
4、运用弹性的表达方式:用一种弹性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信息转变为简洁、健壮的内容,以便社会公众快速理解,起到衔接和支撑传播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公关传播中修辞作用与方式的全部内容,来之不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公关传播中的修辞作用必须充分发挥,以使传播更有效,社会形象更加正面面貌。
当新闻遇上修辞:媒体外交的传播智慧——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分析
的 意 识形 态 和 权 力 运 作 过 程 的研 究 ,并 将 视 角 从传 统意 义 的政 治活 动 拓 展 到 一 切 以 语 言为 主 的 象 征 交 流 活动 。推 动 了修 辞 学 向传 播 学 的转 向 与 融 合 。新 修辞 学更 着 重 用 对 话
行 为 而 言 , 国政 府 若 能 成 功 运 用 新 闻 修 辞 , 有助 于 完 成 一 将
预 期 的外 交 目标 并增 加 自身 的 软 力量 。
一
问 题 的 提 出及 视 角 框 定
在 语 言 学里 , 辞 狭 义 上 指 语 言 的 文 字修 辞 。 义 上 包 修 广
括 文 章 的 谋篇 布 局 以 及 遣 词 造 句 的 全 过 程 。 修 辞 学 则 是 研 究 提 高 语 言 表达 效 果 规 律 的 科 学 。 亚 里 士 多德 指 出 ,修 辞 “ 学 是 分 析 学 科 和 伦 理 方 面 的政 治 学 的结 合 ” “ 以 纳 入 政 ,可 治 学 的框 架 。” 治 修 辞 是 政 治 主 体 围 绕 政 治 利 益 , 用 一 政 运 定 的政 治 语 言技 巧所 进 行 的修 辞 行 为 , 目的 是 说服 受众 、 其 达 到政 治 主 体 的政 治 目标 。新 闻修 辞 是 新 闻 传 播 活 动 中 寻
实 并 提 供 有 真伪 的命 题 。 在 语 言 行 为理 论 里 , 一看 法 遭 但 这 到了挑战 , 者对 听者的思想 、 情和行为施加 了影响 , 言 感 从 而 导致 了行 事 行 为 与 取 效 行 为 。 言本 身 就 是 一种 行 为 , 语 即
言 语行 为 。 类 语 言 交 际 的 基本 单 位 不 应 是 词 、 子 或 其他 人 句
传播学研究视角分析方法
• 通过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广告传播的效果和受众反应
• 通过定性分析方法探讨广告传播的意义建构和品牌塑造
探讨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
• 通过混合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 通过关系建立视角分析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商业合作
传播学研究视角分析在社交媒体与网络传播领域的应用
• 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大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 传播学研究视角分析将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和分析数据
• 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传播学研究视角分析的未来展望
传播学研究视角分析的未来展望
• 传播学研究视角分析将继续拓展研究领域和应用场景
• 传播学研究视角分析将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 分析广告传播的效果和策略
• 探讨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
传播学视角分析在社交媒体与网络传播领域的应用
• 分析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和影响力
• 探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播和关系建立
02
传播学研究视角的分类与方法
传播学研究视角的主要类型
传播学研究视角的主要类型
信息传播视角
• 信息传播视角
• 关注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传递和接收
• 意义建构视角
• 研究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 关系建立视角
意义建构视角
关系建立视角
• 关注传播过程中意义的生成和解读
• 关注传播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 研究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机制
• 研究关系建立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传播学研究视角的分析方法
传播学研究视角的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的解释力和普遍性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应约即将刊于一大学学报。
论修辞研究的传播学视角*陈汝东(北京大学,北京100871)[关键词]修辞;传播;研究;方法[摘要] 本文从修辞与传播的关系出发,在追溯两门学科的学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修辞与传播本质上的差异性与统一性,探讨了两门学科研究中理论与方法相互渗透的学理渊源,揭示了两门学科进一步结合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认为,修辞与传播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学科属性等也具有统一性,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渗透甚至融合。
两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该相互借鉴。
修辞学研究应能动地吸收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向人类传播的各个领域拓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示码] [文章编号]On the Research of Rhetoric——An Approach of CommunicationChen Ru-dong(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Key words: rhetoric;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pproachAbstract:On the asce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of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atures of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n the paper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research object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systems of the two disciplin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are consistent in nature. They are all symbolic acts of human being. In the process of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the two disciplines have been infiltrated and syncretized to some extent. Their academic natures, research objects, approaches and outcome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on some sides. The studies of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should benefit from each other. Rhetoric studies should use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s for reference and open up research fields in every human communication form.20世纪以来,我国现代修辞学发展迅速,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加深,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更新,研究成果显著。
这些,一方面来自学科内部,另一方面来自对相邻学科理论方法的吸收、借鉴乃至融合。
修辞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
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传*本文为中国修辞学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12日浙江·金华)论文,作者曾就此作大会发言。
[作者简介]陈汝东,男,山东利津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修辞学、传播学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语言伦理学》、《认知修辞学》等。
播学,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其后出现蓬勃发展之势。
其研究范围不但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而且广涉一些传播实际领域,比如新闻、广播、影视、广告、编辑出版、网络以及其他媒体等。
传播学不但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与相邻学科相互借鉴。
传播学在基本理论方面,与修辞学、言语交际学等关系密切,甚至有交叉。
为此,本文将从修辞与传播的属性出发,考察两门学科之间的学理渊源以及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两门科学理论建设中的互补与互动。
一、修辞的内涵及其传播性质学术研究是时代的、历史的。
学术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也同样是时代的、历史的。
修辞的内涵和外延,同样具有时代性。
公元前5世纪是修辞学的初创时期。
古希腊早期的诡辩派给修辞所下的定义是:“修辞术是说服的艺术。
”[1]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定义为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
[2]他认为,“修辞术的功能不在于说服,而在于在每一种事情上找出其中的说服方式”。
[3]尽管如此,在后世的修辞研究中持劝服观的依然很多,比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修辞学家Everett Lee Hunt就主张“修辞学是研究人劝服他人以做出自由选择的学问”。
[4]显然,此处的“修辞”,用今天的观点看,就属于人际传播或者言语传播(speech communication),说服或劝服只是传播的一种功能。
修辞学在19世纪末衰落,20世纪初开始复兴并进入鼎盛期,以至有人把20世纪称为修辞世纪。
[5]20世纪中叶后,修辞“成了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关键词,不仅在其传统的学科英语和言语传播系,而且是在几乎每一个社会科学领域。
”[6]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修辞学家I. A. 瑞查兹(Ivor Armstrong Richards 1893-1979)曾指出,修辞学“应该是一门研究误解及其补救的学科”,[7]修辞学应该着重研究误解,研究消除误解的策略,应该解决交际过程中失误的控制以及成功的交际与失误的交际之间的差别。
[8]而美国当代修辞学家则认为,修辞既是人类运用符号相互交际的独特能力,[9]也是“一种用以协调社会行为的交际活动”,[10]“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
[11]今天,修辞已经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概念。
正如Larry Rosenfield所指出的“至今,‘我可以说’,修辞现象这个概念‘涵盖了浪潮之外的一切’。
”Richard McKeon回应说:“浪潮又何尝例外呢?”[12]这说明,修辞无处不在。
不言而喻,上述的言语交际修辞观,实际上就是言语传播。
至于说“修辞是一个由说写者和听读者参与的交际过程”,[13]也可以说是一个传播过程。
在我国,人们对修辞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我国古代的修辞观主要是炼词炼句即“修饰”。
1926年王易在《修辞学》一书中提出:“修辞学乃研究表现文章内美之学也。
”这种观点反映了我国修辞观念上悠久的美辞观传统。
这一观点实际上是由修饰观而来,炼字炼句、精雕细琢的结果就是使语言美。
这一观点在20世纪60年代张弓的修辞主张中被延伸:“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14]这一观念与美学融合,到80年代逐渐形成了修辞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修辞美学。
与此不同的是,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提出的“修辞”广狭之分。
他认为:“(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15]他把狭义和广义交叉,得出四种含义:修饰文辞、修饰语辞、调整或适用文辞、调整或适用语辞。
实际上,就是修饰、调整或适用文辞和语辞。
据此,陈望道得出了“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的结论。
[16]20世纪中叶,人们把修辞纳入语言运用的大视野来认识。
因此,有了许多更为深入的论述。
比如,“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的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
”[17]“修辞,这里指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加工,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18]“修辞现象是言语交际中表达一方力求获得最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表达现象……修辞手段是言语形式的最佳组合。
”[19]到了20世纪末,这种观点被延展到言语交际行为及其整个过程:修辞就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
[20]比较上述修辞观念演变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各种修辞观中都蕴涵了传播的成分。
无论是古典修辞学中的说服观、修饰观,还是现代修辞学中的言语交际行为观,都是人类交际,也都是人类的传播行为之一。
因此说,修辞本身就具有传播的属性。
二、传播的内涵及其属性在汉语中,“传播”的日常语言意义就是“广泛散布”。
[21]它并没有英语“communication”中所包含的“通信”、“通讯”、“传达”、“交换”、“交流”、“交往”甚至于“交通”等意义。
“传播”就是广泛散布,使信息在公众中不断扩散。
“传播”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受国外的影响,其中也包含了翻译方面的“误会”。
实际上,作为学术名词的“传播”,确切说是一种大众交际、交流,不仅包括语言的,也包括非语言的、电子的,包括口语交际,也包括书面语交际,包括人际对话,也包括书刊、报纸、影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交际,后者被称为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可以说:传播就是人类交流或交际,是人类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交换、交流的行为和过程。
在中外传播学研究者的笔下,“传播”有各种各样的界定,比如“所谓传播是人际关系借以成立的基础。
又是它得以发展的机理。
就是说它是精神现象转换为符号并在一定的距离空间得到搬运,经过一定的时间得到保存的手段。
”[22]“从最普通的意义上来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
”[23]“所谓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甲的精神内容(知识、判断、感情、意志等等)传播给乙等等,或者说,甲的动作、语言、记录等符号效果作用于乙或乙以外的他者。
”[24]“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大类型。
”[25]“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6]等等。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语言表述差异多大,这些界说本质并没有多大区别。
传播在本质上就是人类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