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要籍
《隋书》及《牛弘传》
一.作者
《隋书》,由魏征、长孙无忌等人共同编撰,参加修撰的有颜师古、孔颖达、于志宁、李淳风等人,由魏征“总知其务”。
《隋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纪传,由魏征主编;二为史志,是由长孙无忌监修的,前后共历时三十五年而成。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四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
史书修撰质量高的原因:
(1)集中当时有才之士:如孔颖达、许敬宗、于志宁、颜师古、李淳风等。(2)修史离隋亡时间较近,史料尚可资证。如王劭《隋书》、《开皇起居注》等。(3)魏征号为“良史”,修史据事直书。
二.内容与体例
《隋书》记事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隋恭帝义宁二年(隋亡)(618年),记载了隋朝三十八年历史。
《隋书》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共85卷。
三.修撰特点
1.弘扬秉笔直书的史学传统。
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这是《隋书》胜于其它史书的地方。
2.以史为鉴,注重总结兴亡教训。对隋帝禅代则采取隐讳书法,以掩饰唐篡夺事实。
3.保存了大量丰富的史料。
(1)东夷、南蛮、西域、北狄为民族史传,记载了外族及国内各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物产风俗及与隋朝的关系,为民族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2)十志多达三十卷,以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五种最重要,史料价值很高,向为学者所推重。
(3)其中,《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的一部十分重要的史志目录,是对我国古代书籍和学术史的第二次总结,是研究汉唐间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文献。
《隋书•经籍志》在中国历史上首创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著录书籍,四部分类法在目录学上价值很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新旧两《唐书》
《旧唐书》
一.作者与成书
《旧唐书》原名《唐书》,自北宋欧阳修、宋祁所撰的唐书问世后,为区别方改
称《旧唐书》。
《旧唐书》,五代后晋官修,题刘昫撰,作者实为赵莹、张昭远、贾纬等人。
后晋石敬瑭天福六年(941年)下诏:有唐远自高祖,下暨明宗,纪、传未分,书、志咸阙。今耳目相接,尚可询求,若岁月寝深,何由寻访?
石敬瑭即诏令张昭远、贾纬等人编修唐史,以宰相赵莹监修。
二.内容及体例
《旧唐书》所记,起自武德元年(618年),终于907年朱温灭唐,记载了唐代290年的历史。
有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共200卷。
本纪:共记载了21个皇帝的事迹,包括《则天皇后本纪》,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志:有11种名目,有关当时的典章制度,均有记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礼仪志》、《职官志》、《五行志》、《地理志》、《食货志》、《天文志》、《经籍志》
列传:记载了唐代1100多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保存了珍贵的史料。还有不少“专传”、“类传”,而且内容很丰富。
三.优缺点
《旧唐书》全书前后很不平衡。前半部分写的较好;后半部分缺少事实,还有不少重复缺漏。
《旧唐书》的优点:
(1)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资治通鉴》就采用了《旧唐书》的许多资料。
(2)条理清晰,列传文笔也较简净。
“本纪惟书大事,简而有体;列传叙述详明,赡而不秽。”(《总目提要》)
《新唐书》
一.作者及成书
《新唐书》是北宋的一部官修史书,欧阳修、宋祁撰。
北宋仁宗时,人们对《唐书》很不满意。遂下令设立书局,诏欧阳修、宋祁等重撰《唐书》,由曾公亮监修。参加编修的还有范镇、宋敏求等人。
二.体例
《新唐书》共225卷,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
本纪:比《旧唐书》要简省得多,但也增加了一些重要和有意义的资料。
志:多因袭前史,有志五十卷,目十三,而《仪卫志》、《兵志》、《选举志》是其首创,为后世所取法。
表:设有四种,《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
列传:大多因袭前史,多为合传、类传。新创《奸臣》、《藩镇》、《藩将》、《公主》等。
三.优缺点
优点:
1.体例更完整。《新唐书》有表四种;新创三志;新创四种类传。
2.“事增于前”。志传部分增加了史实,特别是许多名人的文章。
3.文省于“旧”。《新唐书》比较简洁,文字较为严谨简明,重复现象很少。
缺点:
本纪过于简略,很多史实被删掉。有时不载年月,看不出史实的时间关系。
《新唐书》没能取代《旧唐书》,两《唐书》各有所长,都被皇家钦定为正史。
史评体及《史通》
史评体介绍
一.什么是史评
史评体,是指就史事、史书或史家进行评论的史学理论著作。
二.史评的源流
先秦时期已经萌芽,散见于史书篇章,只言片语,就事论事。
两汉以后发展有限。
南北朝以来,史籍大增,为史评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唐代,史学得到空前的发展,史家多,史籍多,问题也多。这就需要对前代史学进行深入研究,史评体就出现了。
《史通》的出现,标志着史评体产生。刘知几是我国史学史上全面总结和系统评论古代史学的第一人。
“史评”作为史部的一个类目,最早出现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总目提要》史部分类中有了“史评类”。
三.史评的分类
史评体史籍,又分为三类:
1.评史事。最早出现的一种史评形式是评史事。《十代兴亡论》、《唐鉴》、《读通鉴论》及《宋论》等。
2.评史书。
3.评史学。
评史书和评史学,比较有名的有:《史通》、《新唐书纠缪》、《文史通义》(清代三大考史名著)。
《史通》
一.作者及成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刘知几。
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人,唐朝有名的史学家。曾入史馆修史,后“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史通•自叙》)
除《史通》,还有《刘氏家乘》15卷,《刘氏谱考》3卷,《睿宗实录》10卷,《刘子玄集》30卷。
与人合修的有:《唐书》80卷,《高宗实录》20卷,《中宗实录》20卷,《则天实录》30卷,《姓族系录》200卷,《三教珠英》1313卷。
关于《史通》的命名:“昔汉世诸儒,集论经传,定之于白虎阁,因名曰《白虎通》。予既在史馆而成此书,故便以《史通》为目。且汉求司马迁后,封为史通子,是知史之称‘通’,其来已久。博采众议,爰定兹名。”
刘知几对《史通》的期许甚高:“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天道,下掞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反映了司马迁以来“自得之学”的传统。
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