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
孔子学而时习之生活的智慧
孔子学而时习之生活的智慧孔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智慧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与教育。
其中,他提出的“学而时习之”被誉为生活的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孔子学而时习之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一、学而时习之的含义“学而时习之”来源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大致意思是说学习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学习中不仅要积极获取知识,更要通过不断思考、巩固和运用知识,才能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二、学而时习之在学业中的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知识点和概念,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很快地记住它们,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忘记。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学而时习之的智慧。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在学习数学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先仔细研究题目,理解其解题思路,然后动手尝试解答。
一旦解答完毕,我们不能就此罢休,而是应该多思考这个问题的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接下来,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我们应该多次重复解答这个问题,巩固记忆。
当我们在其他题目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我们就能够迅速想到之前学习过的方法和思路,轻松解决问题。
三、学而时习之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学而时习之不仅在学业中有用,在人际关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亲友之间、同事之间,还是与陌生人的交往,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以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假设我们遇到一个争论的情况,我们往往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说服对方。
然而,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只是简单地争辩和坚持自己的意见,很难真正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
学而时习之的智慧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先学习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然后仔细思考,并归纳总结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对方,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四、学而时习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中,学而时习之的智慧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
学而时习之的而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的而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学而时习之的而是连词,无意义。
学而时习之意思是: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
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论语》学而篇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篇1.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乎h ū?”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上sh àng,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也y ě 。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ǔ?”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英语翻译
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英语翻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2.学而时习之的英语翻译
3.翻译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正文
1.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的一句名言。
其中,“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习之后要不断地温习、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这个观点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学习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学而时习之的英语翻译
将“学而时习之”翻译成英语,可以表达为“Learning and reviewing at appropriate times, is not it enjoyable?”或者“Study and practice at the right time, is it not pleasurable?”两种翻译都能传达原文的意思,但第二种翻译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更为通顺。
3.翻译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在翻译“学而时习之”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表达“时习”的概念。
这里,“时习”指的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复习和实践,而非单纯的“经常复习”。
因此,翻译时需要用一个能够表达这个含义的短语或者句子。
在上面的两种翻译中,第二种翻译使用“at the right time”来表达“时习”的含义,更为准确。
第1页共1页。
学而时习之的意思及故事
学而时习之的意思及故事
导读:【成语】:
学而时习之
【拼音】:
[xuéérshíxízhī]
【解释】:
学而时习之,来自历史典故,全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论语·学而》中有记录,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是孔子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
【出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举例造句】:
学而时习之,所以学者将以行之也。
——宋《二程全书·外书七》【成语典故】:
说: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
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
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论语》学而篇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篇1.子z ǐ 曰yu ē :“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 ?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 ?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 乎h ū?”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 ,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 ,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 也y ě 。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 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ǔ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论语学而篇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篇1.子z ǐ曰yu ē:“学xu é而ér 时sh í习x í之zh ī,不b ú亦y ì说yu è乎h ū?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不b ú亦y ì乐l è乎h ū?人r én 不b ù知zh ī,而ér 不b ú愠y ùn ,不b ú亦y ì君j ūn 子z ǐ乎h ū?”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y ǒu 子z ǐ曰yu ē:“其q í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不b ú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而ér 好h ào 作zu ó乱lu àn 者zh ě,未w èi 之zh ī有y ǒu 也y ě。
君j ūn 子z ǐ务w ù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而ér 道d ào 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也y ě者zh ě,其q í为w éi 人r én 之zh ī本b ěn 与y ǔ?”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愠:音yùn,恼怒,怨恨。
8、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论语《学而时习之-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学而时习之-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学而时习之-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一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鉴赏〕这里的说同悦。
《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1.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乎h ū?”【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上sh àng,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也y ě 。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仁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ú!”【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论语·学而》原文注释及翻译
《论语·学而》原文注释及翻译《论语·学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之一,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并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下面是《论语·学而》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1、学而:学习后又经常熟记和重复。
2、时:每时每刻。
3、习之:不断练习。
4、说乎:喜欢、高兴。
5、有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6、自远方来:从远方来到,指朋友的交往距离。
7、乐乎:高兴、快乐。
8、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习的内容,经常记住并重复,这样不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即使别人不认识你,也不生气,这不是君子的举止吗?”《论语·学而》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学习和交友的重要性,还提出了什么是君子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要学习呢?学习可以为人提供知识、技能、思想和文化的积累,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价值和素养。
而时习之,并不是简单的学过就够了,还应该在学之后反复记住和练习,使所学的知识深化,更好地应用于生活中。
有朋自远方来,正是指要交朋友,而且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就算距离遥远也不妨碍交往。
这样可以拓宽人的交际圈,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以互相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君子不因别人不认识自己而生气。
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在他们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体面应该由内而外地表现出来,不因他人的姿态影响自己的情绪。
这是一种胸怀大度、气度宽广的素养。
总之,《论语·学而》是一篇关于学习和交友的经典篇章,让我们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气度。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学而的而文言文翻译
孔子答曰:“学而时习之,是说学问之道,非一蹴而就,需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时习’者,随时而习,随时而用也。
学问之事,无时无刻不在,故需随时学习,随时运用。
‘不亦说乎’,是说学有所成,心得所愿,自然心生欢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句言朋友相聚,共谈学问,共议时事,其乐融融。
‘有朋’者,指志同道合之人,‘自远方来’者,言其相隔遥远,然能不远千里而来,可见友谊之深。
‘不亦乐乎’,是说与朋友相聚,畅谈心得,何其乐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言人虽不知己,己亦不怒,此乃君子之风。
‘人不知’者,指他人不了解自己,‘不愠’者,不生气,不怨恨。
‘不亦君子乎’,是说君子不以己之得失为念,心胸宽广,不以他人之无知而怒,乃真君子也。
子路听后,恍然大悟,曰:“善哉乎哉!”孔子又曰:“夫学,如登山,非一日之功;友,如树木,需岁月滋养。
君子之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以诚为本;齐家,以和为贵;治国,以仁为重;平天下,以义为纲。
此四者,君子之德也。
”子路拜谢曰:“弟子受教矣!”孔子又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三句,言学问、友谊、君子之风,乃人生之至宝。
吾辈当以此为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不负此生。
夫学而时习之,非止于读书识字,更在于修身养性,提升道德修养。
学问之道,如登山,需步步为营,方能登顶。
故学而时习之,方能不断进步,成就非凡。
有朋自远方来,乃人生一大乐事。
友谊如树木,需岁月滋养,方能茁壮成长。
故与朋友相处,当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方能友谊长存。
人不知而不愠,乃君子之风。
君子之道,在于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不以己之得失为念,不以他人之无知为怒,方能心胸宽广,成为真正的君子。
总之,《学而》篇所言,学问、友谊、君子之风,乃人生之至宝。
吾辈当以此为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负此生。
学而时习之知识点总结
学而时习之知识点总结学而时习之是一句古语,出自《论语》中的一则关于学习的格言。
这句话传达的意思是,学习不仅仅是一时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在现代社会,学而时习之的意义更为深刻,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面是学而时习之的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学习可以使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此外,学习也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知能力,拓展视野,增强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的来说,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学而时习之,是每个人应该牢记的生活哲学。
二、学习的方法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学到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其次,要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再次,要注重积累,不能只在学习的时候去获取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阅读、思考、实践等方式不断地积累知识。
最后,要注重巩固,通过不断地反复学习、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它们。
三、知识的获取途径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首先,书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我们可以获取到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其次,互联网是另一个重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获取丰富的资源和信息,比如各种学习视频、学习网站、学术论文等。
再次,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比如参加各种讲座、培训课程、交流会议等。
最后,和他人交流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和他人交流,我们可以学到他人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更快地提高自己。
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英语翻译
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英语翻译
(原创版)
目录
1.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2.学而时习之的英语翻译
3.英语翻译的启示
正文
1.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知识后,能够按时温习和实践,不是很快乐吗?在这里,“时”表示适当的时间,“习”表示复习和实践,强调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按时复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2.学而时习之的英语翻译
那么,这句话如何翻译成英语呢?一个较为贴切的翻译是:“Learning and reviewing at appropriate times, is not also enjoyable?”这个翻译传达了原文中关于学习时机和乐趣的含义。
3.英语翻译的启示
从这句话的英语翻译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学习知识不仅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复习和实践的时机。
只有适时地复习和实践,才能使知识更加牢固,真正为我们所用。
其次,学习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时机,会发现学习原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最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应该只是一时的热情,而应该是持之以恒的过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
总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
复习和实践所学知识,并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长期的追求。
学而时习之习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习的意思
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习”字可解释为“演练、试验、实践”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字面上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见解:
⒈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见解是: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⒉部分小学语文教材的解释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
⒊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解释是: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⒋部分学者的解释是:学到了(知识或本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采,也不一定获得成功,何况自负固执。所以, 要坚决杜绝这四种毛病,客观对待现实和社会上 发生的变化,争取使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更为合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 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 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 的。又好比在平地上,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 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坚持啊。”
学而时习之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
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得官职俸禄的方法。
孔子说:“多听,把不明白的事情放到一 边,谨慎地说出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少 犯错误;多观察,不明白的就保留心中, 谨慎地实行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减少懊 悔。言语少犯错误,行动很少后悔,官职 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贵在坚持
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的过程。不管是学习也好,修养也罢, 抑或是追求成功,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还 要懂得坚持。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积土 成山,最终达于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在本章中,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 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 恒的深刻道理。而且,他还一再鼓励自己和学 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 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 尽弃,留下终身遗憾。
真正为学的人,是永远走在路上,不知满足的 人。当他们走了一段路程,看到很多的风景时,他 们也不会满足。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所走过的这段 距离,只不过刚刚起步而已,前方还有更长的路在 等着他呢。而且,真正为学的人,对于那些用自己 的努力所换来的学问,也是倍加珍惜,还时常加以 温习,唯恐自己得而复失。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 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为‘文’ 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 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 给他‘文’这个谥号。”
学习要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身份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学问为耻,两 千多年以来,无数学者、先贤一直在践行着这一点。 泰山不让寸土而成其大,江河不捐细流而就其深,学 习也是一样,唯有不让寸土、不捐细流,最终才能取 得一方成就。
其实,做学问最难的地方也在于此。无论你在这条
路上踏过了多少个台阶,你离前头那一个,总是还有一 些距离。这就像是一场追逐游戏,好学的人永远都是追 赶者,而至高至深的学问则是最终的目标。但是,求学 总是会有困难的,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这就像俗语 所说的那样,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学最重要就 是要勤学不辍,只要不给怠惰之情留有喘息之机,就能 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进。
其次是“毋必”,即不要主观武断。有
的人自以为是,行事武断,根本听不进别人的 意见,或者不许别人发表意见。这样做非常容 易犯错误,引发严重后果。这种人如若不是领 导还好,即便是做错了事情也不会波及他人。 但若让他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那他害的可就不 止一人了。南北朝时期,前秦王苻坚不听群臣 劝阻,执意发兵征伐东晋。结果淝水一战,百 万大军灰飞烟灭。此时,隐藏在内部的野心家 慕容垂、姚苌等人又乘机发动叛乱,强盛一时 的前秦土崩瓦解。苻坚本人也被姚苌擒杀,落 得个可悲的下场。
从此,华佗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虚心好学,终于
获得了治头风病的绝技。当华佗满师归来时,这位老中 医才明白眼前这个徒弟就是名医华佗,他一把拉住华佗 的手说:“华佗啊,你已是名扬四海,为何还要到我这 里受苦?”华佗把来意告诉了老中医,并说:“山外有 山,学无止境。人各有所长,我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向您 学习。”
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揣测,不绝 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人生四戒
人是种很自我的动物,从起心动念处,喜 欢无根据妄加猜测,表达观点时主观武断,一 旦行动起来则喜欢固执己见,做事的过程中更 是自以为是。这四种毛病,可以说是人人都有 的,它涉及到了人的本能心理和行为习惯问题, 会对人们认知客观世界和行为做事有着深刻的 影响。为了纠正这几项错误,孔子提出了人生 四戒,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元代诗人萨天锡有两句诗:“地湿厌闻天
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很多人都赞誉有加, 唯有一个不知名的老者含笑摇头。萨天锡求教, 老者说:“此联虽好,只是‘闻’‘听’二字 意思重复,‘闻’宜改为‘看’。”并说唐人 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名句。萨天锡即俯身 叩首拜为“一字师”。“闻”改为“看”,不 但避免了重复,而且“看”比“闻”更直观, 因而更能表现“厌”的情绪,妙!
在本章中,孔子还想告诫我们,做学问要不
断地追求探索,不能浅尝辄止,产生骄傲自大的 心理。而且,在努力获取新知的同时,还应及时 地复习旧知识,保持着迫切之心,不应产生厌倦 与满足。以不知为耻,肯定能在学业上有所收获。 倘若大家只是浅尝辄止,不但难有寸进,说不定 还会大步后退,最终只能是半途而废。
在现代的社会,不少人都是这样。对于一门学 问,在他们自己还没搞明白的时候,就急于著书立 传,到处宣讲。这样一来,不仅会误导他人,还会 令自己的学问停滞不前,最终只能是害人又害己。 但是,孔子不一样,他在《八佾》中就曾说过,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殷礼吾能言之,宋不 足征,文献不足故也”。他并不是不给学生们讲夏 礼和殷礼,而是没有足够的文献可以让他进行透彻 研究,他害怕自己会误导弟子们的思想。故而,他 只给学生们讲解自己所熟知的周礼。
孔子这段话是回答子张怎样能够做好官。 孔子教导学生要慎言慎行,言行不犯错误。他 认为,身居官位者,要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 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 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 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是立身于社 会的基本原则。这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 关系问题上的观念。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 求官职,但是主张要把官做好,还要做好官。
学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代智者通过
不断追求与探索所得,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和永 恒价值,学习、理解和把握这些学问,绝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若想领悟其中的奥妙,就得怀 着持久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方能取得成功。 譬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年他在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时,不仅遭受到了无尽的讽 刺与挖苦,同时还要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但 他没有放弃,在狭小的房间里,仅凭着一盏昏 暗的煤油灯和一支笔,他坚持了下来。在耗尽 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后,他最终完成了研究,创 造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
首先是“毋意”,即不要凭空猜测。孔
子这是在告诫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 真凭实据,不能胡乱揣度。生活中我们都有这 样的经验,听到有人说三道四,问他从哪得来 的,有何凭据,则哑囗无言。这种妄加猜测危 害很大,会在无形中损害一个人的名声,进而 制造出种种矛盾。如果做领导的妄加猜度,就 可能冤枉好人。宋高宗怀疑岳飞不忠,纵容秦 桧构陷,制造了千古冤狱,自毁长城。现代生 活也是如此,若是没有事实依据而对他人乱加 猜测,就很容易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 成人际摩擦。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 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本章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
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 紧迫感。“学如不及”,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学不知满足 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学习也确实 是一种追赶,既有勤奋的学习劲头,也有着探寻新知的 迫切心情。对于好学的人而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他 们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
中,孔子为求新知表达出了迫切的心 理,而在本句中,孔子为守旧知则表现出了恐惧 心理。当然了,这种恐惧并非是心理上的害怕, 而是恐有遗漏之处。比方说,孔子在《述而篇》 中就曾言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体现 的就是他对学问的严谨。他害怕自己的精力不够, 在研读《易》的时候,无法穷究其理。
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著名医学家。一生行医 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精通内、 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
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在他功成 名就之后,仍然谦虚好学。
一次,华佗给一个年轻人看病,经望、闻、问、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虽没怎么受到诸侯
国君的重用,但他论为政为官的言论却还是 为从政者所重视和推崇的。他弟子三千,其 中有好些就是专门向他学习求官为官之道的。 在学有所成的七十二贤人中,就有不少在政 治上很有作为,子张就是其中之一。子张比 孔子小四十八岁,正是年轻有为、意气昂扬 的时候,便很坦率直接地问老师怎样求得官 职。孔子也不迂腐,耐心地教他该怎样做, 因为年轻人容易果敢有余而不够细心,所以 孔子一再强调要慎言慎行,做到言语少错误, 行动上少有懊悔,官禄自然在其中了。
最后是“毋我”,即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这
是在告诫我们,做人不能过于自大,要懂得低调 行事,谦虚做人。孔子提倡谦恭有度的待人方式, 无论对方是谁都要恭谦有礼。正所谓“敬人者, 人恒敬之”,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别人的 欢迎。不过,人都是有劣根性的,非常容易产生 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 们可以对他人的感情、尊严等肆意践踏。像这种 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人,不仅是孔子所鄙薄厌 弃的,就连我们普通人对其也是不屑一顾。
学海无涯,所有以学问和知识为目标的人,
都应该以得到老师指点为喜,至于老师的身份 地位,真的不重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 老师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对照 自己,有则改正。
孔子这句极为著名的话,已经成为历代有志之士、 好学之士的座右铭。凡有一点特长的人,他都认为有可 资借鉴取法之处。就是有错误的人,他也认为可以作为 反面教材,观照自己的言行有无同样的不足。他喜欢以 别人为师,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