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后颅神经损伤
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陈惠;卡力比努尔·吾买尔;邹烈寰【摘要】目的探讨引发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RILBI)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体检中心健康查体的1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然后根据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2组,行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多重回归,筛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然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检出率观察组为63.3%,对照组为1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否高血压病、TC分组及LDL分级是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而性别、血糖、是否患有糖尿病不是相关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及LDL是RILBI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OR=1.121,95%CI:1.001-1.255,P=0.048;OR=1.087,95%CI:1.004-1.177,P=0.039;OR=1.036,95%CI:1.017-1.055,P=0.000).结论鼻咽癌放疗后RILBI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几率较大,年龄与SBP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LDL是相对次要危险因素,要定期随访,以期及时发现迟发性放射性颈动脉损伤.【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3(028)004【总页数】3页(P441-443)【关键词】鼻咽肿瘤;脑放射性治疗;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作者】陈惠;卡力比努尔·吾买尔;邹烈寰【作者单位】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疗科;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2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ate brain injury,RILBI)是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
鼻咽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脑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年第18卷第1期103 DOP10-3969/j.ion.1672-3770-2021.01.023•临床研究-鼻咽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脑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徐志,孙鹏,丁也,葛鹏飞,马小波,李国亮!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发病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既往有鼻咽癌及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为癫痫失神发作;MRI示右侧颖叶类圆形病变,周围大片水肿;经手术切除病变及术后糖皮质激素、脱水、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病情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放射性脑病$结论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常易与脑胶质瘤等相混淆,确诊须依靠病史及病理检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高颅压症状明显时,应行手术切除病变。
!关键词】放射性脑病;鉴别诊断;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中图分类号】R651;R7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3770(2021)01-7103-04Radiation encephalopathy after postoperative radioti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 case reeort andlite+tu+review)XU Zhi,SUN Peng,DUG Ye,e e al.Depagmenh O Neurosurgery,The Firsp Be t h u ne Hospital o/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00,ChinaCo g epionding au hog!GEPengjaeiAbstract:Objective To review the pathogenesis,clinOW chaocteWstics,diagnosis,dOferentiO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radiaVon encephWopathy%REP).Methods The clinOW daW of1case of REP were anWyzed ohospectively,including c/R c/symptoms,imaging maniOstations,treatment process and prognosis,and the related Ueotuo wasreviewed.Reults The patient had a histog of nasophaongeal cancer and odiotheopy.The c/OcW maniOstations wereepileptic absence seizure.MRI showed a round lesion iu the right tempool lobe with large edexix surrounding it.AtersuigcW excision of Ue lesion and postoperaVve glucocoWicoiO,dehydotion,iopovement of circulation and nuthUonW neoodrug heatment,the condiUon was sipnOicantly iopoved.PostopeoVve patholo/cW examinaVon conOioed odioactivo encephlopathy.Conclusions The c/OcW and om/ny manOestaVons of REP are nonspecOo and o/en confuad wiO glioxia.The diagnosis depends on Ue histog and paUolo/cW examinaVon.When Ue eWect of drug hutment is not obvious or Uesymptoms of high inhacraniO pressae we obvious,Ue lesion should be removed by sui/e/\Key wo+s:radiation encephWopathy;ddferential diagnosis;imaging features;treatment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Wopathy,REP)又称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duced brain injury,RICI),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2%-8%⑴。
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的目的:一、根治性放射治疗;二、姑息性放射治疗;三、综合治疗。
姑息性放疗分高度姑息和低度姑息两种。
前者是为了延长生命,经治疗后可能带瘤存活多年甚至正常工作。
后者主要是为了减轻痛苦,往往达不到延长生命的目的,用于消除或缓解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压迫症、脊髓压迫等)、梗阻(如食管癌)、出血(如宫颈癌出血)、骨转移性疼痛以及脑转移的定位症状等。
术前放疗:因此需掌握放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一般以2---4周为宜。
辐射剂量以根治量的2/3左右(约40 ~50 Gy/ 4 ~5周)为好。
放射线的基本特性:一、物理效应:(一)穿透作用;(二)荧光作用;(三)电离作用;二、化学效应:(一)感光作用;(二)脱水作用;三、生物效应。
放射诊断学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及使胶片感光的特性,而肿瘤放疗则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生物细胞电离的特性。
X线是由特征辐射(作用于内层电子)和韧致辐射(作用于原子核)产生的。
光电效应:光子与被照射物质原子的内层电子相遇,并把能量全部传递给该电子,电子从轨道上飞出,外层电子向内补充,产生特征辐射。
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飞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而该原子本身变为正离子。
康普顿效应:光子将其部分能量转移给外层电子,电子被击出,击出的电子称反冲电子或康普顿电子,光子本身以其残余能量向另一个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当光子能量>1.02MeV,在其通过原子核附近是,收到原子核电场影响,突然消失而变成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组成的电子对。
这种现象称为电子对效应。
一般认为电离辐射对细胞杀伤的基本机制是破坏DNA,而细胞膜和微管等其他损伤是放射细胞毒作用的辅助机制。
(一)直接作用;(二)间接作用。
.低能时(单能50 kV以下——相当于X线管电压峰值150 keV)以光电效应为主,在单能10 kV时,骨吸收比肌肉吸收多6倍能量。
光子能量升高时,逐渐出现康普顿效应,在单能达60~90 kV(即管电压180 ~300 keV)时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同等重要。
放射肿瘤学习题【附答案】@南医大
1. 对放射治疗正确的说法是:A. 优于手术治疗B. 仅仅是治疗恶性肿瘤C. 单独放射治疗适应症很广泛D. 可治疗部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E. 只用于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2. 下列哪类恶性肿瘤对放射抗拒:A.鼻咽癌B.淋巴瘤C.乳腺癌D.胶质瘤E.前列腺癌3. 临床放疗中允许出现的放射反应是:A.放射性脊髓炎B.放射性脱发C.肠穿孔D.骨坏死E.脑坏死4. 术前放射治疗的缺点:A.损伤血管B.降低放射敏感性C.可能增加手术困难D.延迟手术E.增加正常组织损伤5. 术后放疗不能够:A.提高无瘤生存率B.提高远期生存率C.提高生存质量D.提高肿瘤的局控率E.减少肿瘤细胞播散6.放化综合治疗对下列哪类肿瘤疗效不确定:A.鼻咽癌(中、晚期)B.乳腺癌C.早期喉癌D.非小细胞癌E.淋巴瘤7. 姑息治疗的照射剂量为:A.根治剂量B.亚临床病灶剂量C.根治剂量的1/2D.根治剂量的4/5E.根据病情决定1. 近距离治疗可分为:A.大剂量率、中剂量率、小剂量率B.超低剂量率、低剂量率、中剂量率C.超高剂量率、高剂量率、低剂量率D.低剂量率、中剂量率、高剂量率E.超高剂量率、中剂量率、超低剂量率2. 近距离治疗中,模照射技术是指:A.体模内照射B.水模内照射C.模具照射D.蜡模照射E.敷贴3.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适合于:A.永久性植入治疗B.后装治疗C.体积大的肿瘤D.治疗时间长的肿瘤E.碘-125 植入治疗4. 单一高活度放射源需要保证的是驻留点及驻留时间的:A.连续性B.准确性C.间歇性D.不确定性E.永久性5. 巴黎剂量学系统种源活性长度AL 与靶区长度L 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 AL =LB. AL <LC. AL >LD. AL ≮LE. AL ≯L6.钴60 治疗时,骨和软组织吸收剂量:A.骨大于软组织B.软组织大于骨C.无规律可言D.两者相同E.因不同骨和软组织而异7.吸收剂量1Gy 等于:A. 10 J ? Kg-1B. 5 J ? Kg-1C. 100 J ? Kg-1D. 25 J ? Kg-1E. 1 J ? Kg-18.源皮距对百分深度量的影响是:A.源皮距大,百分深度量高B.源皮距大,百分深度量低C.源皮距对百分深度量无影响D.源皮距与百分深度量关系无规律可言E.源皮距与百分深度量关系符合反平方定律9.气腔对高能射线剂量的影响与下列因素有关:A.气腔大小B.射线能量C.气腔周围组织D.照射方式E.射野面积与气腔截面的比例10.钴60 全挡时所需铅的厚度是:A. 10cmB. 8cmC. 6cmD. 5cmE. 4cm11. 零野的TMR (d.0 )代表:A.表面散射剂量B.最大剂量深度的测量C.模体散射剂量D.有效原射线剂量E.准直器散射剂量12. 不同源皮距下的X (γ)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之间的换算取决于:A.源皮距B.源皮距和深度C.源皮距,深度,能量D.源皮距,深度,取野大小E.源皮距,深度,取野大小能量13.TMR 称为组织最大剂量比,它是以下哪个物理量的一个特殊情况:A. PDDB. TPRC. TARD. SPRE. SAR14. 在同一深度处,百分深度剂量随X (γ)射线的能量的增加而: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降E.不定15. 放射治疗中,关于组织补偿器的论述,正确的是:A.必须用组织替代材料,且必须放在患者皮肤上B.必须用组织替代材料,不必须放在患者皮肤上C.不必用组织替代材料,不一定放在患者皮肤上D.不必用组织替代材料,且必须放在患者皮肤上E.不必用组织替代材料,但必须离患者一定距离16. 组织空气比是指:A.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 处吸收剂量率与参考深度d0 处剂量率之比B.模体中射野中心轴等中心处,其组织深度为d 时的吸收剂量率,与同一空间位置空气中一小体积软组织内吸收剂量率之比C.模体中射野中心轴等中心处,其组织深度为d 时的吸收剂量率,与空间同一位置处于参考深度d0 的吸收剂量率之比D.模体中射野中心轴等中心处,其组织深度为d 时的吸收剂量率,与空间同一位置最大剂量点处有效原射线剂量率之比E.模体中射野中心轴等中心处,其组织深度为d 时的吸收剂量率,与空间同一位置一小体积软组织内有效原射线剂量率之比17.X (γ)射线总散射因子SC.F 随射野大小的变化为:A.随射野的增大而增大B.随射野的增大而减小C.随射野的增大而保持不变D.随射野的增大无规律变化E.随射野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18. 下述关于对称性的规定中,错误的是:A.可定义在等中心处位于10cm 模体深度B.可定义在标称源皮距下10cm 模体深度C.最大射野L 的80% 宽度内,偏离中心轴对称的两点剂量率差值与中心轴剂量率的比值D.对称性应好于± 3%E.对称性应好于± 5%19. 关于楔形野的应用,描述错误的是:A.常用于两楔形野的交叉照射中B.常用楔形板对人体曲面作组织补偿C.常用楔形板对缺损组织作组织补偿D.常用楔形板增加辐射质E.常用楔形板改善剂量分布20. 关于等效射野的概念,正确的是:A.面积相同B.周长相同C.面积/ 周长相同D.原射线贡献相同E.对中心轴上诸点的散射贡献之和相等21. 与X (γ)刀相比,不属于高能电子束的剂量学特征的是:A.可有效地避免对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B.皮肤的剂量相对较高,且随电子的能量增加而增加C.百分深度剂量随射野大小特别在射野较小时变化明显D.输出剂量按平方反比定律计算E.主要用于治疗表浅或偏心的肿瘤和侵润淋巴结问答题:22.钴治疗机的优缺点:23. X 线等剂量曲线的特点:24.一定能量电子线的PDD 曲线特点1. 超分割放射治疗可使:A .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的效应差别进一步分开B .早反应减轻C .晚反应增加D .总照射剂量减少E .总治疗时间延长2. 与放射敏感性无关的主要因素是:A .肿瘤细胞的固有敏感性B .是否乏氧细胞C .肿瘤的转移D .乏氧克隆细胞所占的比例E .肿瘤放射损伤的修复3. 放疗敏感性说法正确的是:A .放疗敏感性仅受组织来源的影响B .放疗敏感性仅与贫血关系重要C .感染导致放疗中断,影响敏感性极为重要D .“慧星”技术分析是准确的检测方法E .多种因素影响放疗敏感性4. 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性的关系是:A .两者没有一定的相关性B .放射敏感性高,放射治愈性就高C .放射敏感性高,放射治愈性就低D .放射抗拒,放射治愈性高E .放射敏感性中等,放射治愈性低5. 细胞存活曲线的Do 值表示:A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B .细胞的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C .在2Gy 照射时细胞的存活分数D .细胞内所含的放射敏感区域数(靶数)E .细胞存活曲线的肩区宽度名词解释1 .亚临床病灶2 .微小癌巢3. 临床病灶4. 亚致死损伤(SLD )5. 氧增强比 6. 相对生物效应(RBE )⒈可直接损害生命中枢(呼吸、心跳)的脑疝为A .小脑幕切迹疝B .枕骨大孔疝C .大脑镰疝D .蝶骨嵴疝E .脑中心疝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肿瘤采用的是A .源皮距照射B .等中心照射C .术中照射D .近距离照射E .内照射⒊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与传统放射治疗相比可减少正常脑组织剂量,故肿瘤的照射剂量可A .显著提高B .无变化C .降低D .显著降低E .减少30%-50%⒋垂体瘤术后常规分割放疗的肿瘤剂量为A .35-39GyB .40-44GyC .45-50GyD .51-55GyE .56-60Gy⒌多发脑转移瘤,全脑放疗后对可见病灶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照射,单次推荐量A .10-15GyB .20-24GyC .25-29GyD .30-34GyE .35-39Gy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射治疗中,与放射毒性反应无关的症状是A .恶心B .呕吐C .腹泻D .头痛E .乏力名词解释1 、密集肿瘤区(GTV )2 、计划靶区(PTV )问答题简述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的照射方法1.鼻咽癌首程放疗后70-80% 的肿瘤复发在放疗后A. 0.5-1 年B. 2-3 年C. 4-5 年D. 6-7 年E. 8-9 年2. 头颈部肿瘤术后不需要行放射治疗的是A.淋巴结包膜外侵犯B.转移淋巴结超过4 个C.软组织侵犯D.切缘阴性E.周围神经受侵3.1978 年的WHO 鼻咽癌病理分型中的A.Ⅰ型为低分化鳞癌B.Ⅰ型为中分化鳞癌C.Ⅰ型为高分化鳞癌D.Ⅰ型为非角化鳞癌E.Ⅰ型为未分化鳞癌4. 我国鼻咽癌1992 年福州分期,正确的是A.Ⅰ期T1N 1M 0B.Ⅱ期T1N0 -1M 0 ,T1-3N 1M 0C.Ⅲ期T3N1 -3M 0 ,T1-3N 3M 0D.Ⅳa 期T4N0 -3M 0 ,T1-4N 3M 0E.Ⅳb 期任何T ,任何N ,M05. 鼻咽癌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受损的综合征是A.眶上裂综合征B.眶间综合征C.垂体蝶窦综合征D.岩蝶综合征E.颞静脉孔综合征6. 鼻咽癌临床表现的三大体征包括A.鼻咽肿物、颈部肿块、颅神经损害症状B.颈部肿块、颅神经损害症状、头痛C.颅神经损害症状、头痛、鼻咽肿物D.面麻、复视、鼻咽肿物E.面麻、复视、颈部肿块7. 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急性口腔、口咽粘膜反应,多在哪一个照射剂量期出现A. 10-20GyB. 20-30GyC. 30-40GyD. 40-50GyE. 50-60Gy8.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前最重要的检查为A.血常规B.肝肾功能C.心电图D. VCA-IgAE.病理9.鼻咽咽旁间隙中的茎突后间隙内通过的神经有:A. VII. VIII 支颅神经B. VIII. IX 支颅神经C. VII. VIII. IX. X 支颅神经D. IX. X. XI. XII 支颅神经E. IX. X. XI. XII 支颅神经和交感神经10.咽旁间隙的底相当于哪一个平面A.软腭平面B.第二颈椎下缘平面C.下颌骨平面D.舌骨平面E.喉结水平面2.1. 声门上区癌最容易转移到A .颈深上淋巴结B .颈后链淋巴结C .颌下淋巴结D .锁骨上淋巴结E .颈前淋巴结.2. 手术治疗喉癌不适合于A .Ⅲ、Ⅳ期手术+ 放射综合治疗B .放疗后肿瘤复发C .早期喉癌D .喉梗阻病人E .颈淋巴结转移3. 常规放射治疗喉癌,单次剂量最好的是A .1.6GyB .1.8GyC .2GyD .2.5GyE .3Gy4. 放疗后喉软骨坏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A .抗炎治疗B .高压氧治疗C .加热治疗D .手术切除E .对症治疗5 .声门上区喉癌(T1N0 )的治疗方法可选用:A 、放射治疗B 、手术治疗C 、化疗D 、生物治疗E 、中药治疗3.简答题⒈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⒉上颌窦癌的放射治疗原则、剂量、设野?4.1. 肺门体表投影前方约对:A.胸骨角B.胸骨柄C.胸骨角下方D.剑突E.第六胸肋关节水平2. 根据WHO1997 年肺癌分期:A. T2N 1M 0 为Ⅰb 期B. T3N 1M 0 为Ⅱb 期C. T2N 3M 0 为Ⅲa 期D. T3N 3M 0 为Ⅲb 期E. T4N 3M 0 为Ⅳ期3. 根据WHO1997 年肺癌分期,N2 为:A.同侧肺门区淋巴结转移B.对侧肺门区淋巴结转移C.同侧纵隔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D.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E.同侧斜角肌淋巴结转移4. 肺癌转移至同侧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最高的是:A.右上叶B.右中叶C.右下叶D.左上叶E.左下叶5. 肺癌组织学分类(WHO.1999 )中,腺癌有:A.唾液腺型癌B.梭形细胞癌C.肺母细胞癌D.多形性癌E.粘液性细胞癌6. 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可非常规进行的检查是:A.拍摄胸片B.胸部CT 检查C.痰中脱落细胞检查D.纤维支气管镜检查E.经皮或CT 导向下针吸活检5.1. 胸段食管癌最常累及的邻近器官是:A.气管及支气管B.肺门C.心脏D.肺泡E.喉2. 食管癌对放射线敏感的类型是:A.髓质型B.缩窄型C.溃疡型D.蕈伞型和腔内型E.中间型3. 中、下段食管癌以哪种照射方法为好:A.非等中心前后对穿照B.非等中心三野照C.非等中心四野照D.等中心三野照E.两前斜野等中心照4. 食管癌腔内放射治疗适合于肿瘤最大外侵深度为:A. ≤ 1.5cmB. 2cmC. 2.5cmD. 3cmE. ≤ 3.5cm5.位于哪一段的食管癌容易侵及气管A.颈段B.上段C.中段D.下段E.贲门6.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适应症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B.无远处转移C.声带麻痹D.无穿孔前X 线征象E.食管病变长9cm7. 60 岁女性,食管胸中段鳞癌切除行颈部吻合,T2N 1M 0 ,其淋巴结侵及左支气管部未能彻底切除。
放射性脑损伤 1H-MRS研究进展
月 到数年后 , 为进行性 、 不可复性 , 至是致命性 甚 的; 它构成 了限量 照射 后 的主要 并 发症 。根 据 累及
的范 围 , 期 又 可分 为 2种 类 型 : 限性 放射 性 坏 此 局 死和弥漫性脑 白质损伤。两者可分别或同时存在。 2 颅脑 波谱分 析 中的主要 代谢物 及其 意义
是 神 经元 和轴 突是 否完 整 的标记 物 , 其水 平 的下 降 往 往 提 示 神 经 元 和 轴 突 的 丢 失 和 破 坏 。 胆 碱 (hl eC o , 细 胞 膜 转 换 的标 记 物 , 水 平 的 C on ,h )是 i 其 升 高 常见 于 细 胞 的增 殖 ( 恶性 肿 瘤 ) 细胞 膜破 如 或 坏 的增加 ( 如脱髓 鞘 ) 肌 酸 (raieC)是脑部 新 。 Cet ,r, n 陈 代谢 的标 记 物 , 常将其 作 为 内标准 来 比较 变动较 大 的 N A和 C o 。但在 组织 坏死 其他 代谢 产 物 A h值 有 较大 变化 时 ,r 平 也可 以 出现 下 降 .它 的升 高 c水
血性坏死 ; ②胶质细胞损伤 , 引起 白质脱髓鞘 和白 质 软 化 ; 放 射刺 激 , 胶 质 细胞 抗 原 形 成 自身免 ③ 使
疫。 导致 过 敏 性 血管 炎 : 氧化 自由基 引 起 细胞 膜 ④
胞 内外 物质 代谢 速率 和 清除率 。 坏死 或囊 变 区的清 除 率 下 降可 提 高 Lc水 平 ,a 高 见 于缺 氧 、 a Lc升 缺 血 、 粒体 功能 障碍 和 一些 肿瘤 。脂质 (iisl ) 线 Lpd,p i
脂质损伤 。
一
般根据放疗后症状出现的时间将放射性脑
与细胞破裂所释放的膜磷脂及坏死碎片相关 , 常见 于肿 瘤及坏 死 区域 。
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与进展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 January 2020372020年1月第10卷第2期·综 述·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与进展马 龙 陈绍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滨州 256603[摘要] 目前,颅脑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RBI)是影响颅脑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晚期的放射性脑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目前大量研究认为,血管与血脑屏障损伤、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可能参与了RBI 的发病。
近年来,随着对RBI 的研究及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对RBI 的治疗与预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本文归纳了当前对RBI 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研究,对其做一综述。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颅脑放疗;预防[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02-37-05Research and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MA Long CHEN ShaoshuiDepartment of Onc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Shandong,Binzhou 256603,China[Abstract] At present,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RBI) caused by craniocerebral radiotherap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craniocerebral te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is often irreversible.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studies suggest that various mechanisms such as vascular and 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immun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oxidative stres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BI.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esearch on RBI and accumulation of more and more clinical experience,there has been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RBI.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esis,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BI.[Key words]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Pathogenesis;Craniocerebral radiotherapy;Prevention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RBI)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疾病,是肿瘤患者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偶发于电离辐射事故中[1]。
综述放射治疗引起颈动脉损伤的研究进展
综述放射治疗引起颈动脉损伤的研究进展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方案不断优化,患者放疗后五年生存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的过程中,放疗后的并发症也逐渐显现。
头颈部放疗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有颈部组织纤维化、张口受限、粘膜坏死、颅神经病变、颞叶坏死、耳聋和中耳炎等[1]。
放疗后颈动脉狭窄,可引起一系列脑缺血症状,如一过性黑蒙、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者可引发脑卒中,而放疗后颈动脉破裂是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
因此及早发现放疗相关性颈动脉损伤,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死亡率。
1 放疗与颈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梁志等[2]研究选取接受放疗的4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放射治疗前1~3 d、治疗2.5~3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发现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即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个月仍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善。
Muzaffar等[3]前瞻性研究结果与上述实验相似,36名患者放疗结束后一年的颈动脉内中膜较放疗前增厚,其中12名患者随访至24个月,他们的颈动脉内中膜较一年前显著增加。
王振华等[4]运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对42例颈部放疗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相比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数周内颈总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弹性系数、僵硬度明显升高,顺应性明显降低 (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放疗后颈动脉早期损伤为血管弹性功能的改变。
孙健等[5]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类似的结果,放疗结束初期颈动脉管壁弹性发生变化,但不同的是放疗结束后1-5天与放疗前相比IMT之间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疗后3个月和放疗前相比IMT明显升高(P<0.05),提示放疗后颈总动脉血管弹性功能降低,并且早于内中膜的变化。
质子治疗适应症
质子比常规射线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它进入人体后形成尖锐的Bragg峰,在蜂之前为低平坦段,峰后是一突然减弱陡直的尾。
可根据肿瘤大小调整质子束的能量来扩展其峰达到肿瘤高剂量,而肿瘤前后的正常组织受到非常低的照射剂量,从而达到高剂量治疗肿瘤而保护正常组织的目的皮肤癌治疗适应症质子治疗皮肤癌:(1)质子是新型放射源,其物理特性适合皮肤癌的治疗。
(2)治疗照射野要超过病变外0.5-1cm。
(3)治疗效果与浅部x线和电子线治疗效果是一致的。
美容效果好,能保护正常组织的功能。
(4)经过5-7年随诊未发现严重的皮肤损伤,治疗是安全的胃癌治疗适应症质子治疗目的在于弥补手术切除的不彻底,提高切除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同时,质子治疗还用于因心肺功能不佳等原因而无法手术的患者。
国外曾报道两例因心肺功能不佳而无法手术的早期胃癌老年患者(分别为70岁和85岁)质子治疗的初步结果。
在照射区域只出现了无需特殊治疗的皮肤红斑。
血液及生化检查未发现异常。
分别于质子治疗后2年及7个月行内窥镜检查,虽然在愿肿瘤位置仍存在溃疡,但病理活检未找到癌细胞,因而单纯质子照射可用于早期胃癌的根治性治疗乳腺癌治疗适应症近年来,由于放疗技术的进步,调强适形放疗,特别是质子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常规放疗存在的缺陷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研究证实,常规治疗技术靶区剂量严重不均,只有质子治疗才有可能在靶区剂量均匀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双肺、心脏及对侧乳腺的剂量。
质子的突出优点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肾癌治疗适应症肾癌属于对放射线不敏感肿瘤,另外,周围组织器官如小肠、肝脏和脊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可能限制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
因此,单纯放射治疗不易取得根治效果,随放射技术的发展,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强调放射治疗和质子放射治疗的应用,能更好的达到保护正常组织和提高肿瘤剂量的要求,将会增加肾癌的放射治疗效果。
由于质子具有常规射线无可比拟的物理优点,能得到更好的剂量分布,使病灶区剂量增加和正常组织减少照射量,从而使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肾癌目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放射治疗是头颈部原发及转移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疾病,是肿瘤患者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偶发于电离辐射事故中。
近年来。
放射性脑损伤的确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可能包括以下方面:(1)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发展,肿瘤发病率、确诊率增加,综合治疗率也较前提高;(2)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推广、各种放射治疗新技术的应用,使肿瘤患者在生存率得到提高、生存期延长的同时,其生活质量也受到重视;(3)先进的影像诊断、检查手段的使用,使得脑部病灶的发现率升高、发现时间提早。
据相关报道总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膜瘤后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为28%-50%;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4年累计发生率为1.9%-5%;低分化胶质瘤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4年累计发生率为1%-24%;脑转移瘤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1年累计发生率为8%-20%。
在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仅次于生存率评价放射治疗疗效的今天,该类放射性损伤愈来愈受到关注。
为促进放射性脑损伤相关的放射治疗学、神经病学等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关注和认识,针对诊断与治疗做出正确决策,中国放射性脑损伤多学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与脊髓损害专委会联合相关的肿瘤放疗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现有研究和临床证据,就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诊疗相关原则达成共识。
一、放射性脑损伤分型分级和临床表现(一)放射性脑损伤的定义放射性脑损伤是指电离辐射后出现的脑部损伤,可以发生在电离辐射后的任何时间,以照射结束后6-47个月最为常见。
从广义上来说,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后神经细胞和颅内血管受损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可有影像学可见的脑部病灶。
(二)放射性脑损伤的分型根据出现时间分为急性型、早迟发反应型、晚迟发反应型。
1. 急性型:急性型放射性脑损伤常为急性放射综合征(acute radiation syndrome,ARS)中多器官损伤的一部分。
放射性脑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放射性脑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1. 引言1.1 放射性脑病的背景及概述放射性脑病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辐射剂量、照射体积和个体敏感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放射性脑病主要包括放射性脑炎、放射性脑软化、放射性血管病变等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治疗难度较大。
1.2 放射性脑病手术治疗的意义放射性脑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在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手术可以切除放射性损伤导致的病变组织,减轻颅内压增高,缓解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此外,手术治疗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病理诊断,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研究放射性脑病手术治疗策略,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放射性脑病的病因与病理2.1 病因分析放射性脑病主要是由于脑部受到电离辐射的影响而引发的疾病。
常见的原因包括癌症放射治疗、核辐射暴露、放射性物质职业接触等。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脑组织受到辐射线的损伤,导致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细胞膜损伤、DNA断裂、蛋白质功能异常等,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此外,放射性脑病的病因还与辐射剂量、辐射类型、辐射暴露的时间长度、个体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例如,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若治疗过程中未能精确控制辐射范围,邻近的正常脑组织也可能受到损伤。
2.2 病理特征放射性脑病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的炎症反应、血管损伤、神经元损伤和胶质细胞增生等。
具体来说,炎症反应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的浸润,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释放炎症介质,加剧组织损伤。
血管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影响血管的完整性和脑组织的灌注,从而引起脑缺血缺氧。
神经元损伤表现为神经退行性变,包括神经元死亡和神经纤维退变。
胶质细胞增生则是放射性脑病的典型病理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形成胶质瘢痕。
放射性损伤
放射反应损伤的规范化处理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已毫无疑问,但也要看到放射反应和损伤的存在;放射反应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如鼻咽癌放疗中的咽痛、口干;肺癌放疗后的肺纤维化等;放射损伤是不允许的,尤其是一些重要脏器如脑、眼、肾、脊髓等,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应避免发生。
早反应组织:更新快的口腔及消化道粘膜、造血系统等,总治疗时间影响大,其损伤在放疗期间即可发生,常可恢复;晚反应组织:更新慢的肺、肾、心脏、CNS等,其损伤在放疗后较长时间才发生,分次剂量影响大,是实质细胞耗竭后无力再生而最终导致的纤维化,常不可逆;同一器官可以顺序发生不同类型的损伤。
皮肤反应与损伤急性I度(干性皮炎):20Gy时可有红斑、充血、潮红,伴烧灼和刺痒感,30Gy后逐渐变成暗红,有表皮脱屑;II度(湿性皮炎):40Gy后可见充血、水肿、水泡形成、糜烂,有渗出液;III度(放射性溃疡):75Gy后可发生边界清楚、底部光滑的火山口型溃疡,表面可有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伴剧痛慢性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表皮萎缩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有色素沉着、脱屑、皮肤搔痒,易受损溃破;易发生蜂窝组织炎,表现为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等,抗炎治疗有效,易复发;晚期放射性溃疡:照射区皮肤保护不利或损伤未愈发展而成,可破坏深部组织,甚至累及骨组织,出现坏死性骨髓炎。
预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理化刺激:放疗中禁用湿敷、热敷、化妆品及有刺激性的药膏,避免烈日曝晒和严寒冷冻,不要剃须,衣领要软;禁忌搔抓、按摩,避免外伤。
处理原则干性反应:可不处理或1%冰片滑石粉涂抹;湿性反应:暂停放疗,局部清洁暴露、涂抹龙胆紫、2%硼酸软膏等,避免感染,一般10~14天即能愈合;放射性溃疡:局部VitB12外敷;伴感染者作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湿敷;反复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和愈合;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切除皮损,行皮片或皮瓣移植等。
口咽粘膜反应一般在放疗2~3周时最严重,多数可自行缓解;表现:充血-白斑-融合成片-浅表溃疡,可有伪膜;症状:口咽部不适或疼痛、吞咽疼痛和声音嘶哑等。
放射性脑病
左侧颞顶见较大异常密度影,大部分呈低密度影 大小约6.2cm*5.4cm,边界清晰,周围见指状低 密度水肿影,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结构明显右偏, 偏离中线约1.2cm,左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小。
二、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颅内 幻觉、癫痫
言语不清
高压 性格改变 精神症状 记忆力下降 智力减退
放射性脑病
脑外二区
学习目标
了解放射性脑病的病因、病理
知道放射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
治疗 掌握放射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病例
潘凤霞,女,50岁,因“鼻咽癌放疗后 5年,2周前出现头晕,反应迟钝,记忆 力下降,计算能力下降,间有精神症状, 情绪消极。MR示:左颞部囊性病变 。 入院诊断: 1、左颞叶放射性脑病 2、鼻咽癌放疗后
右侧 左 偏颞 颞 ,顶 占 较叶 位 前低 、 有密 放 所影 射 缓范 性 解围 脑 ,明 病 左显 术 侧缩 后 侧小 : 脑, 对 室中 比 受线 前 压结 片 变构 左 小仍
“
三、放射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心理护理:安抚情绪、加强陪护、抗抑郁药
专科护理:
神志、瞳孔、肌力、颅内压增高 的表现 安全护理:防走失防自杀、防跌倒、防误吸 用药护理:激素类副作用的观察 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 消化
声音嘶哑
走路不稳
呛咳
乏力
放射性脑病的治疗
保守治疗
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 脱水剂 神经营养药及脑细胞活化剂 使用抗凝剂 应用免疫调节剂 高压氧治疗 手术治疗★
符部细脑 送 合分胞组 检 放血增织 脑 谢管生出 组 性壁,现 织 脑增部较 病厚分弥 改并细漫 变伴胞的 。 有变微 玻性囊 璃,变灰 样血性白 变管,, 性充胶囊 ,血质性 , 4.5*2.5*1.5cm
放疗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治疗
放疗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治疗,}.吕;珩车?}1系{j伤94论着摘要?,陕西肿瘤医学2000年6月第8卷第2期放疗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治疗堡(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放疗科北京100037)f摘要肿瘤放疗引起脑,脊髓厦脑血管的损伤,井可诱发脑瘸.本文对这些损害的发痛,病理改变,4占牵表现,辅助挂查厦治疗与预防等作一讨舌}肿瘤放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病人,晚期反应组织的放射损伤逐渐显现,下面具体谈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1.放射性脊髓损伤1.1短暂性放射性脊髓病为放疗诱发脊髓损伤的最常见类型何杰金氏病的放疗时本病发生率为lO~15,与放疗剂量超过40GY呈正相关.一般认为是脊髓后柱脱髓鞘所致潜伏期1~30个月,4~6个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或沿脊柱向肢体放射的触电感(Lhermitt征),并因屈颈或用力而加剧. 无脊髓功能障碍的客观体征.CT检查及脊髓造影均正常.经l~9个月逐渐恢复,愈后良好1.2退发性运行性放射性脊髓病脊髓受照射剂量在4000cgy时,发生率小于5.若单次剂量大,总剂量大,总疗程短,照射野大时,则发生率增加发病高峰9 ~I8个月少数可短至3个月,其病因可能与血臂损害和胶质细胞直接损伤有关]以腿麻或感觉迟钝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无力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受累平面上升至照射野.尸检发现受照射的脊髓肿胀变软切面蝴蝶形结构消失].临床上表现应与椎体转移或髓内转移相鉴别:前者多有局部疼痛或神经根疼痛表现,有局部压叩痛或骨性隆起X片或CT可见有骨破坏,ECT可见放射浓集.而后者(脊髓转移)发病率低腰穿或椎管造影有梗阻征象表现.而放射性脊髓病上述检查则一无所获.病程呈上行性,渐进性发展,最后截瘫平面与受照射脊髓支配部位相一致].而转移所致截瘫多突发,截瘫与椎体破坏部位或髓内占位病变一致. 2.放射性脑损伤按发病时间不同,可分为以下3型:2.1急性型急性放射性脑病为颅脑放疗的急性反应.常见于患有大的颅内肿瘤且每日全脑放疗剂量超过300cgy的患者脑水肿的加剧是可能引起症状的主要原因,但很少被影像学所证实通常于放疗后几天发生头痛, 恶心,发热,嗜睡和原有的局灶症状加重大剂量皮质激素有较好疗效.2.2退发性通常于全脑放疗后1~4个月发病.表现为头痛,嗜睡.CT表现为脱髓鞘或脑水肿的加重,原发性脑瘤患者放疗后发生本病时与肿瘤复发或恶化不易区别另外,接受1800~2400cgy预防性全脑放疗的白血病患者,特别是3岁以下者,大约有半数在3~8周后出现嗜睡,恶心,易怒等症状,上述症状在3~6周内可完全改善,皮质激素可预防发病和加速恢复].2.3晚发型颅脑放疗后数月至1O多年问,可发生@陕西肿瘤医学2000年6月第8卷第2期晚发性神经毒性作用,包括局灶性放射性脑坏死和弥漫性放射性脑损伤.(1)局灶性放射性脑坏死: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脑瘤局部放疗或全脑照射后,或者在治疗重体腺瘤或头颈部肿瘤时脑部被附带地照射后,发生率约3~5,多见于剂量大于5000cgy者其发病与脑血管损害或胶质细胞和各种神经元损伤有关.该病潜伏期约4个月~7年,发病高峰15~l8个月,临床上常呈亚急性颅内占位病变的表现,如颅内压增高,偏瘫,失语,癫痫发作Ⅱ]. 对脑瘤患者来说,不易与肿瘤复发或恶化相鉴别,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皮质激素可使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所见改善. 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坏死脑组织预后尚好.坏死灶广泛,经减压术可使症状缓解.(2)弥漫性放射性脑损伤:为颅脑放疗常见的晚发性神经毒性作用.见于①成人脑瘤作全脑放疗4000~6000cgy后存话l8~24个月以上者;②作全脑放疗的脑转移瘤, 总发生率2~5,而放疗后存活1年以上者,总发生率为l9.③为防止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而行预防性全脑放疗后;④接受2500~4000cgy全脑放疗的儿童原发性脑瘤;⑤急淋患儿所作的全脑预防性照射-.该损伤的临床表现为记忆减退和认知障碍. 儿童可有智商下降.CT显示弥漫性脑萎缩.3.放射性脑血管病放疗所致脑血管损伤,以诱发颅外或颅内血管闭塞性病变最常见.其发病机制是射线损伤血管内质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该损伤一般潜伏~l9年,临床上可出现一过性黑朦,癫痫发作,短暂性脑缺血.4.放射诱发脑瘤放射线可诱发肿瘤已为临床及实验所证实,长期存活的垂体瘤,鞍上肿瘤等病人g5放疗后,可出现良性或恶性神经胶质瘤',平均潜伏期10年,原发肿瘤的病理性质和部位与诱发肿瘤之间无明确关系. 一般认为放射诱发脑瘤与放射剂量有关,大剂量放射引起细胞水平的突变,多诱发恶性肿瘤,小剂量放射后,在产生局部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基础上,发生组织错生而形成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放射诱发脑瘤的诊断标准是一]:①第二个肿瘤发生在先前的照射野内;②第1个和第2个肿瘤组织学不同;③从照射到发生第二个肿瘤有一定的潜伏期;④可除外有关肿瘤的家族史.放射诱发肿瘤可采用手术切除,间断性短程放疗或外厢射.5.放射性脊髓病的治疗与预防(1)治疗:大量维生素,神经营养药如胞二磷胆碱T一铬氨酸,A TP,细胞色素C,血管舒张剂,脱水剂和激素荨.早期大量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脑病有效率1/3,用地塞米松的有效剂量在16mg以上/日,分3~4谈服,连服4~6周后逐渐减量,维持口服达4 ~6个月以上.统计其完垒缓解率达l9%,部分缓解率达l5,CT复查脑白质水肿区缩小jO以上的有35.已有局限性脑坏死灶形成或伴囊性变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放射性脊髓病尚处于感觉麻痹阶段者,高压氧治疗有效.已截瘫者应加强护理,防治截瘫并发症口].(2)预防:放疗方案及照射野设计要合理,及时缩野,时刻注意控制脑脊受量在可耐受范围内疗中,疗后注意补充营养和维生素,防治感冒感染荨诱发因素有Lher mittes征出现时应注意休息,少走动,勿故意重复低头动作,补充大量维生素B,BB'.,给血管舒张剂和活血化瘀药物,必要时加适量激素治疗"一.(下转第108页)lO8?惠若舒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基因突变菌中研制成的生物因子,是一种生物活性强,靶细胞作用范围广的造血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促造血因子,能刺激多能干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G—csf, GM—csf,可促进髓系造血干细胞集落和脾集落细胞的形成,还有促进Ⅱ一S,7一干扰索等细胞因子生成的功能,增加杀伤T细胞活性,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应用惠若舒,能有效预防及治疗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缩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时问,降低因骨髓抑制所致的严重感染的发生率.过去,对惠若舒治疗无效的病例,通常是改用进口的集落刺激因子,如: 惠尔血或升白能,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不尽合理.造血过程是个多阶段多环节的生产过程,需要多种造血原料及辅酶的参与我科曾对100余倒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经升自治疗效果不显着的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发现约有30的患者骨髓增生良好,但细胞核发育迟缓,因此,我们考虑惠若舒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可能与某些造血原料及辅酶的缺乏引起幼稚粒细胞成熟与陕西肿瘤医学2000年6月第8卷第2期释放障碍有关.对于这部分患者,若能及时补充这些辅助因子和造血原料,常可改替患者的一般状况,使升白药较之单用更易快速见效.本组实验所用的叶酸,维生索B都是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业已证明,二者缺乏,DNA合成受阻,蛋白质的合成也受影响,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停滞,粒细胞无效生成,而肌苷(at黄嘌呤核苷)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各种辅酶的活性,常用于改善肝功能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肿瘤患者由于其需要量增加,化疗可能使甩影响叶酸代谢的药物,加之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摄入不足,如此反复,有可能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缺乏血细胞生成所需的一些原料或辅助因子.尽管有学者认为叶欧, B有促癌生长的潜在危险,但我们认为短期应用,对患者的病情应无太碍本组实验显示:31倒单药治疗无效的病例,在伍用叶酸,B.,肌昔后有半数以上恢复正常,另外14倒,虽然补充了上述辅助因子,外周血白细胞仍未恢复正常,其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尚需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略)(上接第95页)参考文献1王顺宝,沈瑜.正常组羁的堪殖动力学和放射反应.见:谷铣之,股蔚伯.刘泰福等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北京压科大学中国挤和医科大学联台出版社,1993.242~252.2严洁华,潘国英,鼻胭癌.见:各铣之,股蔚伯,胡泰福等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北京压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台出版社. 1993.473~475.3张框#,马国钧,方军,放射性脑(或脊髓)坏死.见:蒜忠军.沈铭昌,郭慕依主编.实用外科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22.4申文江,放射性脑栓伤,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t 1994.6(3):第2期,139~140.5DropeheEJ.NeurolC1in.1991t9:769.6阁东,蒜永清,曼德化等.磁先振戚像对鼻胭癌放射性脑病的观察.中国放射肿瘤学t1991,5 (1):53.7郁志龙等.放射性脑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华放射肿癌学,19976(4):244.8Murr0口KEeta【.ArehNeLirol,1989t46:449. 9ShapiroSetaI.JNeurosurg,1989,71:77.10KitanakaCeta1.JNeurosurg,1989,70:46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一化疗药物会引起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已观察到化疗药物可致颅神经损伤[7] ,Frustaci等曾报道63例头颈部肿瘤动脉灌注DDP数天后,其中4例发生颅神经损伤,化疗药物也可以引起或加重正常组织纤维化,因此,放化疗的联合
应用会增加神经组织损伤概率。
放射敏感性在放射性颅神经损伤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放射生物学研究认为不同种属间存在明显的放射敏感性差异,同种生物的个体间也存在差异,Hall等认为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不同不仅与照射后产生的DNA损伤有关,而且更可能与
细胞对放射导致损伤的反应有密切关系,特别是DNA的修复过程,若修复基因丢失,那么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增加。
2 临床表现
鼻咽癌初诊时有13%~25%的患者伴有颅神经侵犯,以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最为多见,Ⅸ~Ⅻ颅神经侵犯相对少见,
而放射性神经损伤则以Ⅸ~Ⅻ颅神经损伤最为多见[3]。
从目前资料来看,任何一支颅神经均可发生放射性损伤,舌下神
经损伤发生率最高,迷走神经损伤次之[8,9]。
放射性颅神经损伤可以发生于放疗后任何时间,但以3~7年为多见。
各支颅神经损害潜伏期有所差异,视神经损伤潜伏期最短,中位潜伏期为1~2年,Ⅸ~Ⅻ颅神经较长,为5~6年。
不同的颅神经损害临床表现各异。
嗅神经是体内惟一有再生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放射线较敏感,但由于嗅觉检查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不高,因此,嗅神经损伤的临床报告并不多。
视神经对放射线较敏感,在常规分割照射中,剂量
45Gy~50Gy即可以出现视神经损伤。
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初期症状为视野缺损、突发或进行性失明,可以合并眼眶周围
和眶后的疼痛,它可分为前部充血性和球后部视神经损两种类型。
前部充血性视神经损是由于血管损伤影响了视神经头部,检查可见视神经盘水肿,伴有三角形的火焰状出血。
球后部视神经损是由于视神经轴组织的放射性损伤造成的,它没有视神经盘水肿或出血的表现,眼底检查可无异常发现。
两种类型视神经萎缩发生的时间一般在发病后6~8周内。
胡伟汉等[10]研究认为放射线对视觉神经系统所造成的延迟性损伤存在着性别的差异,女性较男性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
长的延迟性,这还有待于今后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听力下降临床上很常见,但引起的原因较多,可分为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及混合性耳聋,但有时很难判断究竟是由神经损伤引起,还是由其他原因所致,故鼻咽癌放疗后听神经损伤临床报道也不多。
舌咽神经的放射损伤发生较少。
吞咽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为舌咽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中枢在延髓,传出神经纤维为迷走神经,仅舌咽神经损伤,一般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度的吞咽困难,临床上要确定舌咽神经是否受损比较困难,同时也难以与其他神经损伤相区别。
迷走神经是一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混合性脑神经,它起源于延髓的前外侧面,经颈静脉孔出颅,在颈部的结状神经节发出喉上神经,喉上神经受损时会出现呛咳、误吸,单侧喉返神经受损,患侧声带麻痹会出现声音嘶哑,如双侧喉返神经受损,双侧声带麻痹,如声门裂小于3mm,会出现窒息或吸气性呼吸困难。
第Ⅹ颅神经损伤还会出现软腭瘫痪及
悬雍垂偏向患侧。
副神经虽然也长距离经过颈部,但发生损伤远远少于迷走神经及舌下颅神经,这可能是副神经主要从后颈部通过,颈前野照射时后颈部所接受的剂量相对低一些所致。
副神经损伤时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萎缩、无力、肩下垂,有时伴有慢性手臂疼痛。
一侧病变,头向健侧转动困难,不能耸肩;双侧病变,头向下垂,仰卧时不能抬头。
舌下神经从延髓发出,经舌下神经管出颅,出颅后它先位于颈内动、静脉的深方下行,至舌骨水平上方由颈内动、静脉之间浅出,呈弓形向前内经舌骨舌肌表面前行穿颏舌肌入舌支配舌肌。
舌下神经损伤的早期表现为患侧舌肌松驰、无力,患侧舌面反而高于健侧,体积也大于健侧,继而出现舌肌萎缩、瘫痪,舌活动障碍,影响言语、咀嚼和吞咽活动。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对上颈部及下颌区有肿物患者,常用电子线小野局部加量,使局部接受较高的剂量,而舌下神经从这些区域通过,这可能是舌下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的一个原因。
3 诊断
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诊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与肿瘤复发相鉴别。
放射性颅神经损伤以Ⅸ~Ⅻ颅神经损伤为多见,常不伴有头痛,病情进展缓慢,鼻咽及颈部未见肿物,颈部纤维化明显,常与其它放射损伤并存。
对前组颅神经损害,同时伴有剧烈头痛,病情进展较快者,首先考虑为肿瘤,因为CT不能显示咽、颅底筋膜,对眶尖区小的病灶常易漏诊,而MRI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多参数成像及多方向断层,对颅底骨质侵犯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CT[11],故对疑诊病例应行MRI检查。
CT因受颅骨亨氏暗区的影响,对脑干小的放射损伤病灶难以显示出来。
MRI较CT更能显示小的隐匿性病
灶,因此,疑为脑干损伤所致颅神经损伤亦应首选MRI。
有人在关于放射性视神经损伤的研究中指出,MRI增强扫描可见视神经的损伤段和视交叉的病理性增强,T1WI和T2WI通常表现正常,也可有视神经受损段的水肿征象。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在临床上有时很难鉴别,仅凭CT及MRI亦难作出诊断,据文献报道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检查及1H-MRS对两者区别有一定的作用[12]。
4 治疗及预防
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治疗缺乏特异性的手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逆转的方法。
对重度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患者要及时行鼻饲、胃造瘘及气管切开,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鼓励患者长期坚持功能锻炼并结合活血化淤、软坚散结中药治疗,这对控制放射性损伤进展有一定的作用。
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设野时应尽量避免照射野重叠,注意控制照射总量及分次剂量,对必须行高剂量照射及二程放疗患者,要与患者及家属讲明并征得他们的同意,以防日后发生医疗纠纷。
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治疗较困难,因此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预防较治疗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已经很少采用耳前野+全颈前切线野照射技术,因此,预防颈部纤维化对减少放射性Ⅸ~Ⅻ颅神经损伤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放射性纤维化包括早期活动性纤维化和成熟的纤维化,其形成机制可能与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肌纤维母细胞过量增殖,转移生长因子-β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表达增多,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沉积增多是引起纤维化的重要因素,据文献报道已酮可可碱可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扩张血管、抑制炎症反应和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维生素E可清除活性氧,保护细胞膜,抑制转移生长因子-β1,已酮可可碱与维生素E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放射性纤维化[13]。
γ-干扰素可能是终止纤维化反应的生物调节因子,它能抑制胶原合成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地塞米松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Ⅲ型胶原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地塞米松还能通过胶原基因启动和转录机制影响胶原基因mRNA生成,进而抑制胶原合成;并通过降低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酶水平而影响胶原合成。
崔玉芳等[14]研究表明一定浓度γ-干扰素和地塞米松对正常和白细胞介素-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AgNORs合成和Ⅲ型胶原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早期应用皮质激素及γ-干扰素对预防颈部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
面颈部蜂窝积炎可加重颈部纤维化,因此,及时治疗照野内及邻近组织的炎症,对减少放射性颅神经损伤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