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密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密度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密度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课件、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提问,带出密度的概念。

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看过很多关于金银岛的故事吧?那么,在寻宝的过程中,有没有听说过密度这个词呢?学生:没有听说过。

教师:那么,如果我告诉你密度是一种描述物质“浓稠程度”的量,你们能理解吗?学生:懂了。

所谓密度就是表示物体有多“胖”,多重的吧?教师:很好,是的。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 密度的定义教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呢?学生: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很好。

那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密度,就是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这个公式如何表示呢?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3. 密度的计算教师: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实例来演示如何计算密度。

假设有一块铁块,质量为200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请问这块铁块的密度是多少?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所以密度 = 200克 / 50立方厘米。

教师:对了。

把计算出来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密度 = 4克/立方厘米教师:很好。

通过这个例子,你们是不是对密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呢?4. 密度的影响因素教师:密度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因素吗?学生:是质量和体积。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优秀篇〕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优秀篇〕

§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密度》说课稿10篇密度说课稿教学重难点,以供借鉴。

《密度》说课稿1各位老师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教科版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教科版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第一课时)秦家雄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特征,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通过比值的方法引出密度概念,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自己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亲身体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4、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期知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

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

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学习专用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内容简析《探究——物质的密度》是北师大初中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的内容。

科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同时,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更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过程、方法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应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过渡语:《探究——物质的密度》,即学习物质的“密度”,对刚刚学习初中物理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就可以实现难点突破。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密度,建立密度概念。

2.认识密度公式、单位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密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方法阐释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来学习密度的概念,不仅达到理解密度概念的目的,而且体验探究过程的程序和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实验、讨论、展示等形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达到领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悬念情境,激活物理课堂教师以讲故事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故事发生在2019多年前。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材分析密度是表现物质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以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的知识基础,更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考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但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其意义,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初步培养学生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交流与合作的意义、方法,以及让学生知道密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以及单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中交流与合作的意义、方法。

五、教法、学法启发引导、点拨设疑、学案导学、自主合作、分组实验等。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人以“破铁块换血汗钱”的一个小故事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环节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让学生鉴别并获得成功体验后,引导学生小结:通常我们可以用气味、软硬度和外观的颜色等来区分常见物质。

然后出示体积不等的两个铝块,比较质量的多少;出示体积相同的一块铝、一块铜,比较质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单凭质量或体积来鉴别物质是不行的。

提出问题:该怎样利用体积和质量来鉴别物质呢?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可以比较相同体积物体的质量。

(猜想的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要放慢节奏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利用速度知识进行类比))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组织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讨论得出:分别选取2个大小不同的的铜块和铝块,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测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也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质的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浮力、压强等知识做好铺垫。

本节课主要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等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概念,并且能够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但是,对于物质的特性以及如何用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特性,学生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来理解密度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单位换算。

(3)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对密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密度在生活中应用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5.2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5.2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探究物质的密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探究物质密度》是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有: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建立密度概念、学习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本节内容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生活与物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交流能力。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的生活经验,但缺乏深刻的认识,同时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

这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很强,刚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和前概念支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或者生活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我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

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和观察,体验用比值不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是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分组讨论法为辐的教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本节课的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更好的理解本节的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导入环节,铁的质量与棉花的质量那个大?有的学生说铁质量大,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这样表述不准确,从而导入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二环节:新知讲授然后我将分为两部分进入探究新知环节第一部分是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是本节重点我将做两个演示实验,1 将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放在天平两端,2 将体积相等的正方体木块、铁块,放天平上,结果两次天平都失去平衡。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是18号选手,某某某。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课。

第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通过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感念,并介绍了密度的单位以及常见物质的密度。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体积、测量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学习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密度的测量、压强和浮力的有关计算提供依据。

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物理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正是我在课堂上所强调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说学情本节课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很多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如;第一次接触比值定义法,复合单位,计算公式,物质的特性等。

八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不高,数学工具不完整,比如,正比例函数都没有接触到。

但他们对于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对于物理概念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最好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思考、交流讨论,才能完成对学生密度概念的更好建立,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根据以上,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4.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的应用。

第三,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以及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并且物理新课标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并与提问法、讲授法、及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归纳建立密度的概念。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物质的质量等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二、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同时,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三、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与应用,学会用密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并结合初中科学教学指导意见,由于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到密度概念,既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需掌握的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定义方法,所以我将通过比值定义获得密度的概念与定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生活中所说的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指铁的密度 比木头的密度大,而不是质量。
内容四:密度的应用




应用一、物质鉴别 应用二、间接测量质量 应用三、间接测量体积 应用四、其他应用 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生活建材常采用高 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 料 发现新物质:阅读氩气的发现。
返回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在教师指 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 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 方法,培养能力。主要教法有:提问法、谈 话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铁钉、铁块、 20m³ 、30m³ 的正方体铜块、细线、烧杯、水。
返回
⑴密度概念的建立。 ⑵密度概念的理解,知道密度的公式,并 会进行简单计算。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返回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 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八年级 学生认识能力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学 习过程需要以感受体验作为依托,逐步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更应当引 导学生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
返回
学以致用:
① 有一枚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g, 体积为1.8cm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 成的?
返回
② 一桶金龙鱼的油5l,油的密度是0.92g/cm3 求这桶油的质量? ③已知ρ 铝=2.7g/cm3,v=30cm3,m=54g,中间 是空心的,求v空=?
回放反思:

单位体积
内容二:实验探究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塘湖中学葛旺年一、教材分析探究物质的密度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经常在考试中考查,也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等问题的必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然而在学生的认知体系形成过程中,本节课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很多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如:第一次接触比值定义法、第一次接触复合单位,第一次遇到计算公式,第一次遇到物质的特性等等。

而且八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不高,数学工具不完整,比如: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八年级的学生都没有学到。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因此根据我对物理学整体知识体系的理解,结合课标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展示)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和单位;②通过对密度公式得出过程的学习,初步体会比值定义法,体会数学之美;③通过数据测量,形成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的科学作风④通过密度的应用,感受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人长期坚持的“以数学为基础、以实验为依托、以科学探究为理念、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针对常规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课件展示)1.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说教学过程
• ㈠引入新课
• 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 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 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 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 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 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 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 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学情
•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 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 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 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 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 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 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 ”。㈡新课教学: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⑴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 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⑵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 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 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 结论。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 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 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 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⑷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 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通 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 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 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 。

八年级物理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不同密度的液体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2.多媒体资源: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展示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密度知识。
3.技术工具:如互动白板、答题器等,实现课堂实时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1.实验探究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操作,能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1.教学重点
(1)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密度单位及其换算。
(3)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密度单位换算的掌握。
(3)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概念的本质,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密度的物理意义,同时加强密度单位换算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密度现象,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初中物理中“物质的密度”这一主题的说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并结合具体的实例来阐述如何有效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学生在完成本节课后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掌握不同物质的密度特性,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密度的定义: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即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 密度的计算:学习并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即ρ= \frac{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浮沉等。

4.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物体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以下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密度的测量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如铁块、木头、塑料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差异,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

2. 讲解概念: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

3. 实验操作:在讲解完理论部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沙田广荣中学王晶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沙田广荣中学的王晶,我说课的课题是粤沪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

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质量学习的深化和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是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的基础。

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一节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渗透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比值定义法。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许多利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新物理量,如压强、功率、热值等。

2、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

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密度前,已初步掌握测量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在生活中已具备应用物质的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在数学中也学了浅显的比例知识。

这些都是当前学习中较有利的因素。

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利用比值定义法探究实验结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及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找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教学策略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教法上采用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学法采用分组探究、小组协作、共同讨论。

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先统计班级学生哪些有赛车,再提问有赛车的学生“你感觉骑赛车与普通单车的区别是什么?”学生会回答“赛车快,质量小”,从而引入新课。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实验探究:分析对比、提出问题不同种物质对比:我抛出生活中的两种说法,“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油比水轻”问同学科学吗?再从同种物质对比:我演示提问“一块泡沫,我截去一部分,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什么?如何变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凭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想假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探究—物质的密度》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XX中学,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物质的密度》,对于这一节课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把课堂还给学生。

◎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情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打破教材局限,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形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质量和密度》的第三节。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液体压强、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密度是表现物质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现物质的这种特征。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渗透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许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来定义的新的物理量。

例如,电阻、热值、比热容等,它们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物体或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又都是用“比”的形式来表达的。

学习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以后,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今后学习其他物理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把数学中的较浅的比例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
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有些困难。

但是,学生在学密度前已具有测量等知识的基础,而且在学习速度这一物理量时初步掌握了比值定义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在生活中已具备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这些都是当前学习中较有利的因素。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
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得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使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认识;
使学生在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密度的测定,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难点:我把密度概念的建立作为本节难点,因为初二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理论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征,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较高的要求。

六、教法、学法
教法:我采取讨论、启发、设计实验探究的教学和生活中的实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学法:
1、应用实验探究
研究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研究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因此,设计此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将测得的结果填人事先设计的表格中,然后引导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物质的辨别与鉴定,生活中材料的灵活选择与应用。

设计此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等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

教学资源:
天平、量筒、水、酒精、橡皮、细线、铝块、铜块、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我对本节教材的处理如下:首先从物质的气味和颜色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原有经验出发,分析是否还有其它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同时设置书上的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仅用质量(或体积)可以区分不同物质吗?(2)怎样用质量和体积一起来区分不同物质呢?然后通过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得密度概念。

采用这种模式的依据:(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效果更好。

(2)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3)在学习的全过程渗透"S-T-S"教育,使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1.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为了引入新课,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以美国9.11事件恐怖袭击死伤无数与影视剧“世贸中心”中楼房倒塌实际上并无伤亡作比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导入对密度知识的学习。

2.提出问题,奠定创新基础
我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让学生鉴别并获得成功体验后,引导学生小结:利用物质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

拿出体积不等的两杯水,比较质量的大小;出示大小不等的两个铝块,比较质量的多少;出示体积相同的一块铝、一块铜,比较质量的大小。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大的体积也大;不同物质,质量大的体积不一定大,可见单凭质量或体积来鉴别物质是不行的。

再想一想:该怎样利用体积和质量来鉴别物质呢?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之间是否有一定关系呢?
3.制定探究计划
组织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讨论得出:应取相同和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天平和量筒等工具测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在比较单位体积的质量看一看是否会有什么发现?
(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放慢节奏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利用速度知识进行类比)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由于初二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教师可事先设计表格进行引导。

质量体积质量/体积
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作者:凤呜大王*
(V/cm³
)
(g/cm³)
(m/g)
铜块大

铝块大

5、交流与合作寻找规律,引出密度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寻找规律。

引导学生理解: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

从表中看出,铝块的质量增大到几倍,体积也增大到几倍但铝块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而铜块和铝块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

由此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因此,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物质的特性叫密度,类比速度的定义很容易得出密度的概念。

这里,要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来,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不是简单地将密度的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引出概念,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认真实验,仔细分析,积极思考,善于追根求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层层设疑、步步解疑,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直达目标,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对于密度的公式、物理意义、单位等引导学生仿照确定速度单位的方法,得得出密度公式:ρ = m/V,确定密度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这些重点知识都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对于密度表的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总结出一些规律,从而达到能运用知识解释题目的目的。

6.知识应用,加深理解概念
[例1]想鉴别某种物质你有什么好办法?
[例2]满杯水倒出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密度怎样变化?
[例3] 一个实心金属块质量54g,体积20cm³,该金属密度多大?由什
么材料制成?
通过该例题,加深理解。

7. 呼应导入,知识生活化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电影中的“房屋,建筑物”倒塌人却安然无恙?选用了什么样的材料制成的道具呢? 你可以解释了吗?
用所学知识解决这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八.课堂小结,完善知识体系
通过“你有什么收获?”来对这节课进行小结。

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概括。

九.课后作业:
用所学的密度知识揭开阿基米德破解王冠之谜。

板书设计: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 密度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ρ)
二、 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
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 3) 四、 密度知识的应用
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V
m =
=ρ体积
质量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