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doc
五行相生之五脏六腑
五行相生说明脏腑之间的联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
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
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就五行的相互关系而言,除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胜复外,尚有五行互藏。
五行互藏又称“五行体杂”,“……既有杂,故一行当体,即有五义”(《五行大义·卷二》)。
而明代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类经图翼·五行统论》)。
五行和五脏六腑关系是什么
五行和五脏六腑关系是什么五行与我们人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知道他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吗?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五行和五脏六腑,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五行和五脏六腑关系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腑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是以腑脏为基础,按照其生理特点可以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脏为阴,五脏的共同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所以多虚,属阴。
六腑:胆、小、胃、大、膀、三焦。
另外还有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组成的奇恒之腑中医藏象学说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所以人体的五脏六腑和五行也是相对应的。
木对应着肝;火对应着心;土对应着脾;金对应着肺;水对应着肾,这是五脏,。
我们来看看六腑:木(肝)对的是胆;火(心)呢对的是小肠;土(脾)对的是胃;金(肺)对的是大肠;水(肾)对的是膀胱,还有三焦,三焦又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主进(我们吃的);中焦主存(消化、吸收);下焦主出(排泄)。
六腑的共同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六腑就是府字,有聚集的意思,所以为阳;五脏六腑由经络连接着六腑,互为里表。
五脏六腑对应着五行原因以木而言,木可以曲可以直,枝条发达,有生发的特性,而肝喜欢跳大而恶抑郁,有疏泄和藏血的功能,所以肝属于木。
火性热,其性炎上,心阳有温煦功能,所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呢,也有运化输送水谷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为气血升华之源,所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以肃降为顺,所以肺属金。
那还有啊,金属可以发出来声音,肺也是重要的发声动力,肺是矫脏,怕烟火,金属也怕火。
水性润下,水往低处流,滋润万物,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所以肾属水。
五脏六腑都在面部有表现,了解中医的人望闻问切的功夫了得啊,一看就知道,就好象神医扁鹊一样,要不要来学习一下,简单的了解一下是不是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啊?肝主筋,开窍于目。
中医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
中医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分别纳入五行系统之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特征。
如木性曲直,枝叶条达,具有向上、向外升发、生长、舒展的特性;肝属木,故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亦日肝主疏泄。
火性温热、炎上升腾、光明;心属火,故心主血脉以推动血液循行全身,心阳温煦与肢体寒温相关,心主神明而为脏腑之主。
土性敦厚,生养和承载万物;脾属士,故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物质以营养脏腑形体,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
金性清净、肃杀、收敛;肺属金,故肺气有下降之性,能清除废物,保持人体的洁净。
水性滋润,有下行、闭藏等特性;肾属水,故肾能藏精,滋润全身,并有主水液的功能。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五行学说除以五行特性类比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外,还以五行特性为依据,运用事物的五行归类方法,将人体的六腑、形体、官窍、情志等分别与五脏相联系,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与人体中的五脏系统联系起来,如以肝为例,“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是以知病之在筋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这样把自然界的东方、春季、青色、风、酸等,通过五行中的木与人体的肝、筋、目等联系起来,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表达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有机配合的。
中医学在其理论建构中,充分运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阐释五脏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
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是:肝木生心火,如肝藏血以济心,主疏泄以助心行血;心火生脾土,如心阳温煦脾士,促进脾的运化;脾土生肺金,如脾主运化,化生精气以养肺;肺金生肾水,如肺之阴津下行以滋肾,肺气肃降以协助肾之纳气;肾水生肝木,如肾藏精生血以滋养肝血,肾阴滋养肝阴以防肝阳上亢。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人体得五脏六腑及五行学1、人体得五脏六腑人体得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也就是按照东、南、中、西、北排列得。
五脏所对应得就是五腑,可就是我们都知道就是“五脏六腑”,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一个相表里得关系。
因为五脏之外还有心包络,实际就是六脏。
但因心包络就是心得外围,有保护心得作用,其病理变化大致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
心包络对应得就是六腑中得三焦。
三焦:上焦就是指心与肺、中焦指肝与脾、下焦就是肾,它就是把五脏分为了三块。
2、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就是指木(生长、生法、柔与、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得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得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就是必不可少得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就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得运动变化生成得,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得关系,在不断得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得平衡,这就就是五行学说得基本涵义。
2、1、五行相生相克得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得关系。
五行得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得相互联系,而五行得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得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与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得次序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与相互约束。
五行得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就是密不可分得,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与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得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得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得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中医学认为,人得有机整体就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得一个极为复杂得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就是中医学系统论得一部分。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论文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字:确定治疗功能关系五行适用于五脏治法又称心火(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木性喜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属木,故肝喜条达恶抑郁,有疏泄功能。
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具有温煦的功能。
土性敦厚,可化生万物,脾属土,故脾具有运化水谷,产生精微,供养全身的功能。
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有肃降的功能。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有主闭藏,主水的功能。
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1)五脏之间的滋生关系:木生火――肝藏血的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脾能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功能正常。
金生水――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的功能。
水生木――肾精可化肝血,以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2)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水克火――肾水上济,可防心火过亢。
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防止肺气清肃太过。
金克木――肺气清肃可防止肝阳上亢。
木克土――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防其壅滞。
土克水――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影响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如肾病及肝;子病及母如心病及肝。
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木旺乘土: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土虚木乘:头晕乏力、纳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相侮――木火刑金: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咳逆上气、咯血土虚水侮:脾土不能制肾水,出现全身水肿(三)用于疾病的诊断1、用于指导四诊五脏通过五行与五色、五音、五味构成了特定的联系。
通过观察色音味的变化来了解内在脏腑的病变。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诊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苦,脉洪数,可诊为心火亢盛。
2、用于推断病情(1)内脏疾病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可从面部色泽的变化表现出来。
可据主色与客色的五行关系,来推测病之顺逆。
主色:五脏的本色。
中医五行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五行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说明了各脏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是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五脏之间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
(1)说明五脏间相互资生的关系:木生火,即肝能生心(又称肝木以济心火);火生土,即心生脾(又称心火能温脾土);土生金,即脾生肺(又称脾土生肺金);金生水,即肺生肾(又称肺金养肾水);水生木,即肾生肝(又称肾精以滋养肝木)。
这是以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的关系。
(2)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五行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水克火,即肾水制约心火,以防心火亢盛。
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以抑制肺之气清肃太过;金克木,即肺金制约肝木,以抑制肝阳上亢;木克土,即肝木制约脾土,以疏泄气机,以防脾土壅滞;土克水,即脾土制约肾水,以防肾水泛滥。
运用五行学说的脏腑归类及相生相克的理论,说明了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生克制化关系。
使每一脏在功能上既受他脏资助,亦可抑制其他脏,不至于虚损;既受他脏制约,亦可资助他脏,不至于亢盛。
如脾(土)之气虚,则心(火)生之,以助其虚;若脾(土)之气亢,则肝木克之,以抑制其亢;同时肺(金)之气不足,则脾(土)生之,以助其虚。
肾(水)泛滥,脾(土)克之,以制其亢。
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
从而保证了人体内外环境的对立统一,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水木金火土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的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这是五色。
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五行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关系是什么
五行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关系是什么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其中五行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也有着清晰的对应和体现。
首先来说说肝与木的关系。
肝在五行中属木,就像树木一样,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
肝主疏泄,能够调节人体的气机,让气血运行顺畅。
如果肝气郁结,就好比树木生长受阻,人会感到心情压抑、胸胁胀痛。
肝还藏血,能够调节血量,为身体的各项活动提供充足的血液支持。
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等原因,容易导致肝气不舒,进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心在五行中属火。
火具有温热、向上的特性,心就像一团火焰,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温暖。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营养全身。
同时,心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都与心密切相关。
心阳不足时,人体会出现畏寒肢冷、心慌气短等症状;而心火过旺,则可能导致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问题。
脾五行属土。
土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的特性,脾就如同大地一样,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能够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处。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脾还主统血,能够控制血液在脉管内运行,防止出血。
肺在五行中属金。
金具有清肃、收敛的特性,肺就像一把精巧的过滤器,主气司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将清气吸入,浊气排出。
同时,肺主宣发肃降,宣发将津液和卫气布散至周身,肃降则使清气和津液向下运行。
如果肺失宣降,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肾五行属水。
水具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就像一个储存能量的宝库,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中所藏之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肾精能够化生肾气,肾气又分为肾阴和肾阳,肾阴具有滋养、濡润的作用,肾阳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土→金→水肝→ 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阴阳五行学在我们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那么阴阳五行与中医中的养生是怎样的呢?五行和五脏最主要的区别还是什么下面店铺分享了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一起来了解吧。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木与肝木多指植物,植物最大的特性就是生长、条达,肝脏主要的特性为条达,疏泄气机,受人情绪的影响,情绪好肝脏舒畅,情绪暴躁肝气郁阻,故肝属木。
肝位于胁部,主要的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火与心火最大的特性是温热上升、火苗上长,只要具有温热上升特性的都属火,心脏主管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保持人体体温的必要条件,故心属火。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
土与脾土最大的特性是生化、承载、收纳,意思是说:植物种在土里,从土里吸收一切营养,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万物之母。
脾胃有消化吸收的作用,脾胃把食物的营养吸收进人体各个器官,二者的特性都是供应营养,故脾属土。
脾位于中焦,主要的功能是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金与肺金泛指金属,古代多属兵器,兵器必须保持清洁锋利不能沾染一点尘土,肺为娇脏,非常娇贵不能受到一点影响,故肺属金。
肺位于胸中,上通咽喉,肺主要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
水与肾水的特性是寒凉的,滋润下行,人体的体液都归属与肾,体液对人体有滋润的作用,体液下行入肾,故肾属水。
肾位于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前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大肠相表里。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土→金→水肝→ 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行 五色 五味 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土→金→水肝→ 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概述)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
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
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
比如怒则伤肝。
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五行的生克关系实线表示相生;虚线表示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两者都很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
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
五脏之间的关系(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但必须指出,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和五脏六腑
志.把魂赋予肝,魂是伴随精神而活动叫灵魂.如:痰迷
心窍---癫痫(西医);
• 3、心主汗,汗为心之液.过多旳流汗 会造成心
脏衰竭.自汗,盗汗,手足潮湿也阐明心脏有病 变;
4、心开窍于舌,心有病变在舌反应出来.舌 为心之苗.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火旺 (上)则
舌质红,甚至舌体糜烂.心血淤滞舌质紫暗或现 瘀点,瘀班;
•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份之间旳合适平衡,一种
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 然界)当中。
五行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 五色来体现:
• 五窍—— •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旳人影响中枢神经,
吐字不清。
•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
无泽。
下焦阳气,而为尿排 除体外。
5、三焦:三焦总司人体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养,
水液代谢。上焦司呼吸主血脉,谓气。中焦熟水谷,吸精
养通肺化生营血。下焦分清浊。
五脏旳病变反应
• 1、肾: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顺,下肢浮肿,
头晕,耳鸣,性淡漠,高血压,不育症,结石, 炎症,关节痛,呵喘不止;
2、肝:口干苦,耳鸣,聋,偏头痛,手脚 抽筋肝区痛沉,易怒,多疑,恶心,呕吐,易感 冒,经期不正常,行走不稳等;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 和五脏六腑
什么是五行呢?
• 五行学说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
金、水五类物质旳特征及其生克制化规律 来认识、解释自然旳系统构造和措施论利 用到中医学而建立旳中医基本理论,用以 解释人体内脏之间旳相互关系、脏腑组织 器官旳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 旳关系。“
五行相生相克
• 从相克旳理论得出这么一种结论,当一种脏器有
五行与五脏
五行与五脏相生人的五大脏器之间彼此依存,相辅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
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中医学上的“肝”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部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功能,“心”实际上包括了部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功能,“脾”实际上包括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肺”实际上包括了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等的功能,“肾”实际上包括了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
可以这么说,中医所称的五脏,实际上就是五个有着各自功能特性的系统,五脏的相生构成了人体完整的生命系统。
“虚”不是大病,是“未病”而不是无病,是反映出了身体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社会无人不“虚”!中医常讲的“虚”是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表现为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退,出现各种虚弱不足的现象。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一旦人的正气不正了,或者正气不足了,不能克制邪气,人就会生病。
繁忙、高度紧张的生活,容易使身体发生病变;出入都以车辆代步,户外运动总量减少,使身体的抵抗力减低;大量地应用化学物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污染了食品,给人体带来潜在的危害;肉类中的脂肪太高,易引起多种疾病;吸烟、喝酒、喝茶、喝咖啡,损失体内多种营养素;……今天,已经很难有人拥有一个完全健康的身体,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而这种种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人体五脏的正常功能造成了损伤甚至是破坏,维持一个健康的机体仿佛正在成为一个难解的谜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阴阳五行学在我们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那么阴阳五行与中医中的养生是怎样的呢?五行和五脏最主要的区别还是什么下面我分享了,一起来了解吧。
木与肝木多指植物,植物最大的特性就是生长、条达,肝脏主要的特性为条达,疏泄气机,受人情绪的影响,情绪好肝脏舒畅,情绪暴躁肝气郁阻,故肝属木。
肝位于胁部,主要的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火与心火最大的特性是温热上升、火苗上长,只要具有温热上升特性的都属火,心脏主管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保持人体体温的必要条件,故心属火。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
土与脾土最大的特性是生化、承载、收纳,意思是说:植物种在土里,从土里吸收一切营养,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万物之母。
脾胃有消化吸收的作用,脾胃把食物的营养吸收进人体各个器官,二者的特性都是供应营养,故脾属土。
脾位于中焦,主要的功能是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金与肺金泛指金属,古代多属兵器,兵器必须保持清洁锋利不能沾染一点尘土,肺为娇脏,非常娇贵不能受到一点影响,故肺属金。
肺位于胸中,上通咽喉,肺主要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
水与肾水的特性是寒凉的,滋润下行,人体的体液都归属与肾,体液对人体有滋润的作用,体液下行入肾,故肾属水。
肾位于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前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大肠相表里。
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人分五脏,和于五行”,五脏之间也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相生关系: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之热以温脾土生金脾土的运化水谷精微以充肺金生水肺的清肃以助肾水的下行水生木肾水的滋润以养肝木相克关系:木克土肝的疏泄以克制脾土的壅郁土克水脾的运化以控制肾水的泛滥水克火肾水的下行以控制心火的上炎火克金心火的上炎以控制肺金的清肃太过金克木肺金的清肃以控制肝木的过胜中医五脏五行及养生人体五脏五行属性:人体内共有五脏六腑,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六腑则为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而五脏则是藏精气神。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跳: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五脏在阴阳上都属阴,主藏而不泻;而六腑为阳,主泻而不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行在五脏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根据五行中相生相克角度,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关系,利用调整五脏间生克乘侮关系来治病。
如:1.肝木盛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
2.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可以得到改善。
3.肾助脾火生土,脾的运化功能需要肾阳的帮助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肾阳虚导致脾阳虚,临床上出现脾肾阳虚证,产生腹泻、水肿等证。
治宜温补肾火,资助脾阳温肾健脾的方法。
4.脾益肺土生金,脾气健运,将饮食精微运输给肺,从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虚精微不升,废浊不降,容易产生痰湿,出现痰多,咳嗽等肺的症状,治疗则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的方法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
5.肾济心水火相济,肾主水,心主火,肾藏精。
正常时,心肾互济,心助肾以阳,肾助心以阴,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状态,中医叫“心肾相交”。
如肾水不足,则不能滋润心阳,就会引起心火亢盛的症状,出现“心肾不交证。
”治疗应当滋肾水阴降心火,使病证得以痊愈。
5、肾藏金。
一般骨折的人在断骨生长时吃些补肾的食物或药物,骨骼的生长比较快,比较好。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五行与五脏的关系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胆囊是由肝脏包裹起来的,胃脏和十二指肠也是连在一起。
不过,一些在人体结构中相去甚远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脏、肺脏和皮肤还有大肠,它们之间有关联吗?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体系很少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
肺脏就是肺脏,皮肤就是皮肤,大肠和前两者也不挨着。
因为三者从解剖学上看,其关联程度并不高。
肺脏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皮肤则自成一个系统。
如果用西医的方法来看,与其关注肺脏和大肠的关联,倒不如去研究大肠和小肠的联系。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们小时候就应该听说过:“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等等说法。
不光是五脏对应五官,实际上,在中医中,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
比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等。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中医的说法对吗?我们不妨先看看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结论。
很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皮肤、大肠都是呼吸器官。
在鱼类中,我们常吃到的黄鳝,其鱼类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经高度退化,它们主要利用皮肤和喉部来呼吸。
还有,甲鱼和乌龟,在水中是利用泄殖腔也可以称之为直肠来呼吸。
在两栖类动物中,蝾螈、青蛙的皮肤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动物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在子宫内都要完成一部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全部历程。
在某个阶段,胎儿就像是一条鱼,有腮裂,还有尾巴。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胎儿的发育标本。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肺脏、皮肤、大肠,在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同样的例子还有,比如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心开窍于舌”。
从表象上来看,汗水和心脏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它是由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的。
舌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和属于循环系统的心脏也不挨着。
但是,看看家里养的狗,它皮肤上没有汗腺,散热要靠舌头,难道这仅仅是巧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尽管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体实在过于复杂和玄妙,我们还不能为每一条中医理论找到足够的生物学和医学证据。
当然,不能拿到足够多的证据,不等于我们就彻底放弃。
如果无视一些客观事实,一味等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问题,无疑将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先怀着谦虚的心态来学习和了解中医的五脏学说。
在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我们或许可以从养肝的角度来防治近视和白内障,或者用养肾的方式来防治耳聋。
考虑到篇幅的缘故,我们不大可能一次就把中医五脏理论给说清楚。
没关系,先易后难,一步步深入,在接下来的稿件中,我们就谈谈五脏和五官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中的哲学道理。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
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
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两者都很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
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
第 11 页 / 总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