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淡化
商标的淡化与反淡化
商标的淡化与反淡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公司或品牌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商标可能会逐渐失去其鲜明性,从而影响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为了保持品牌的竞争力,商标淡化和反淡化成为了一些品牌策略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商标的淡化和反淡化,以及其对品牌管理的影响。
一、商标淡化的概念和作用商标淡化是指将商标从主要品牌元素转变为次要或背景元素,以此来达到减轻商标对消费者注意力的吸引力的目的。
通过淡化商标,品牌可以更好地突出其他品牌属性,如产品特点、价值主张和品牌理念,从而提升品牌认知度和推广效果。
商标淡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其他品牌元素:商标淡化可以使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或品牌的其他重要方面,如标语、形象、口号等。
这有助于更好地传递品牌核心价值,提高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度。
2. 创造品牌印象:商标淡化可以产生独特的品牌印象,使消费者对品牌保持持久的记忆。
当商标变得几乎不可见时,消费者可能更容易记住品牌的其他元素,从而提高品牌忠诚度和认知度。
3. 建立品牌声誉:商标的淡化可以将品牌与其他成功的品牌进行关联,从而利用其他品牌的声誉来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
当商标成为次要元素时,品牌往往能够通过与其他知名品牌的合作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二、商标反淡化的概念和实践商标反淡化正好相反,是指将商标重新强调为品牌的主要元素。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品牌可能会选择通过加强商标的可见性和影响力来实现品牌管理的目标。
商标反淡化的实践方式有以下几种:1. 更新商标设计:通过重新设计商标,使其更加现代化和有吸引力,从而增加消费者对商标的关注和记忆。
2. 品牌合作与推广:与其他品牌进行联合推广,通过将商标与其他知名品牌进行关联,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品牌活动和赞助:通过参与和举办品牌活动以及赞助相关的社会活动,将商标与品牌的核心价值联系在一起,提升品牌的形象和认知度。
商标淡化理论研究——以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为视角的开题报告
商标淡化理论研究——以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为视角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商标淡化是指商标在市场上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特定标识功能的现象,即商标曾经具有的“强商标”特性逐渐消失,容易被认为是普通词汇或常用语。
在商业竞争中,商标淡化会导致商标所有者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知名度下降,从而影响产品销售和商业利益。
因此,研究商标淡化现象及其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商标淡化的认定标准和原因,分析其对商业利益的影响,阐述防范商标淡化的方法和对策,引起社会对商标淡化的高度关注,提高商标所有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对商标价值的认识。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商标淡化的定义、判定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2. 国内外关于商标淡化的法规和保护措施比较研究3. 以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为例,探讨其法律制度和实践操作4. 防范商标淡化的方法和对策探究5. 结合案例分析商标淡化在实践中的应用6. 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商标淡化的现象及其防范策略。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第一年:(1)收集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法规和研究成果,对商标淡化的概念、标准、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2)开展案例分析研究,探讨商标淡化在实践中的应用。
2. 第二年:(1)国内外商标淡化的法规和保护措施进行比较研究;(2)以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为视角,探讨其法律制度和实践操作。
3. 第三年:(1)防范商标淡化的方法和对策进行探究;(2)实证研究商标淡化及其防范策略。
五、预期成果1. 提出关于商标淡化的新认知;2. 向企业提供预防商标淡化的建议和策略;3. 为我国商标保护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4. 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撰写一本研究报告。
关于驰名商标淡化与反淡化保护的思考
20.0幺 1( ) 09
{占 I 缸会 } I J
关 于 驰 名 商标 淡化 与 淡 化 保 护 的 思考
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慧
摘 要 商标淡化是指冲淡驰名商标的显著性 , 削弱驰名商标与其所表彰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 降低商标所承载 的信誉 的一 种新 兴 商标侵 权行 为 。 为侵 害驰名 商标 的重要 形 式 , 作 淡化行 为的 出现使 驰名 商标 的反 淡 化保 护 变得 尤 为迫切
的商标 侵权 相 比, 淡化 具有 特 殊性 : ( ) 害赔 偿 三 损 第一, 潜伏 性 : 淡化 是间接 地 、 逐渐 地 削弱原 商标 的识别 性 , 我 国 《 标法》 5 商 第 6条第 一款 、 二款 规 定 :侵犯 商标 专用 第 “ 这种损 害不 易被 发现 , 具有 潜 伏性 。 权 的赔偿 数额 , 为侵权 人 在侵 权期 间 因侵权 所 获得 的利益 , 或者 第 二 , 期性 : 长 淡化 的潜 伏 性决定 了淡 化损 害不可 能短 时 间 被侵 权人在 被侵权 期 间因被侵 权所 受到 的损 失 , 被侵权 人为 包括 内体现 出来 , 发现侵 权 也需 要一个 过程 。 要 制止 侵权行 为所支 付 的合理 开支 。 ~欠款 所称 侵权人 因侵权 所得 第 三 , 济的不 确定 性 : 于淡化 侵权 , 救 对 因商标法 允许在 不 同 利益 , 或者 被侵 权人 因被 侵权 所受 损 失难 以确 定的 , 由人 民法院 种类 的商 品上使 用 同一商 标 , 一些 引用 民法 、 争法 有关 原 则 根据 侵权 行为 的情节 判 决给 与五 十万 元 以下 的赔偿 。 而 竞 ” 予 以保 护 的措 施多 是发布 禁令 , 依据 的多样性 和复杂 性影 响到救 四、 对我 国建立 和 完善驰 名商 标 反淡 化保 护制度 的构 想 济 的获 得 。 第一 , 善< 完 商标 法》 对于 驰名 商 标反 淡化 保护 的法律 规定 。 二 、 化的 表现 形式 淡 明确 驰名 商标 的定义是 建立 健全驰 名 商标保 护制度 的必 要前提 。 驰 名商标 淡化 与普通 商标 侵权形 式不 同, 其产 生的后 果具有 同时 , 该在 《 应 商标法 》 中科 学定义 “ 淡化 ” 并建 立一 套 明确 而又 , 定 的渐进 性 , 是 “ 不 立竿 见影 ” 。驰 名商 标一 旦被淡 化 , 很 完 善 的反淡化 制度 , 的 就 以规 制 商标 淡化 行 为 。 难补 救 。这与 驰名 商标 淡 化 的特有 形式 相关 。驰 名商 标淡 化 的 第 二 , 大对 淡化行 为 的打击 , 格执 法 。为维 护商标 所有 加 严
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
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商标淡化是指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商标的特征和形象变得模糊或不鲜明。
商标淡化极易导致商标识别和品牌建设上的问题,因此反淡化措施十分重要。
商标淡化的原因有许多,但最常见的包括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产品线的广度以及营销策略的不一致性等等。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充分地推广和宣传其商标。
这样一来,商标就没有得到足够的曝光度,营销目标无法得到满足。
另一个原因是商标过于复杂或设计不当造成的淡化。
如果商标的设计不够简单直观,消费者很难对其形象有深刻的印象,长期使用下来会导致商标的形象淡化。
商标淡化的风险很高,因为商标是企业品牌的核心,商标形象不断淡化,在消费者和市场中的影响力也会逐步降低。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企业必须采取反淡化措施。
反淡化措施的核心思路是提高商标的曝光度,加强宣传和推广,增强消费者对商标形象的识别和印象。
这样,商标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具体的反淡化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增加广告投入:广告是商标宣传的主要手段。
增加广告投入可以提高商标的曝光度和消费者对商标的认识度。
2.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商标形象往往与产品的质量紧密相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可以实现商标和品牌的充分展示。
3. 加强品牌管理:一个强大的品牌管理方案可以帮助企业维护和巩固商标形象。
同时,品牌管理也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
4. 差异化策略:采用差异化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树立独特的商标形象,提高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
商标淡化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如果不防范和及时控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反淡化措施,保持商标形象的鲜明和亮丽。
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应用
1、商标在相关公众中具有较高 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2、商标在使用过程中获得了较 强的区别性特征。
3、商标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及 所带来的商业价值。
4、商标持有人的持续使用和宣 传。
在这些标准背后,存在着诸如商誉积累、消费者认知、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 法律原理。认定驰名商标不仅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维护其商业利益和 品牌形象,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此外,我国企业也需提高自身的商标保护意识,加强对商标的持续使用和宣 传,积极争取和维护自身的驰名商标地位。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 业驰名商标申请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企业的申请成功率,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商 标保护事业的发展。
谢谢观看
三、比较研究
1、商标淡化与商标混淆的和区别商标淡化和商标混淆虽然都涉及到商标的 侵权行为,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和区别。在于,两种行为都可能对商标所有者 的权益造成损害,都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认知。区别在于,商标淡化主 要发生在非竞争性商品或服务上,而商标混淆主要发生在竞争性商品或服务上; 此外,商标淡化行为对消费者产生的是认知混淆,而商标混淆行为则直接导致消 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
1、什么是商标混淆商标混淆是指在他人的注册商标权保护范围内,未经授 权,使用与该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解的行 为。
2、商标混淆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商标混淆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在相同或类 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将注册商标用于非注册商标商品上, 将近似商标用于类似商品上。商标混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侵权者的利益驱动,如 为了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额等。此外,由于商标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一些 侵权者能够逃避法律责任。
反淡化法与商标驰名认定标准的 关系
商标淡化若干问题的法律分析
经济与法商标淡化若干问题的法律分析□卢毓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中心湖北武汉430060)摘要商标淡化是冲淡驰名商标与其核定使用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削弱驰名商标识别性和显著性的行为。
商标淡化有三种表现形式,具有多重法律属性,危害极大。
须从立法和实践两方面予以规制。
关键词驰名商标淡化反淡化保护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046-02商标可以用来区别不同商品生产经营者或服务者所生产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有助于企业进行市场竞争。
尤其是驰名商标,因其商业价值巨大,早已成为商家追逐的对象。
随之而来也就产生了利用他人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搭便车的淡化行为。
针对淡化行为,美国、德国、希腊、荷兰、日本等国的商标法中均将其作为商标侵权行为而加以禁止。
但在我国,还未将反淡化纳入商标保护体系。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首次将商标淡化理论以立法形式确定,但对商标淡化界定不完整,其概念甚至不为大众知晓。
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没有关于商标淡化的明确规定。
而现实中出现了大量的商标淡化案件,为我国商标淡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立法提出了现实要求。
本文试就商标淡化的概念、法律属性、表现形式、危害和我国反淡化保护的对策做一粗浅的探究。
一、商标淡化的概念淡化(dilution),意为“稀释”。
所谓商标淡化行为,是指一种冲淡驰名商标与其核定使用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削弱驰名商标识别性和显著性的行为。
美国1996年《联邦商标反淡化法》(Federal Trademark Anti-Dilution Act)将商标淡化定义为:“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的行为,不管在驰名商标所有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存在竟争关系,或者存在混淆和误解或欺骗的可能性。
”①驰名商标(well-known trademark)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品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
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早在1927年,Frank Schechter教授在哈佛法学评论发表《商标保护的理性基础》的著名论文,为商标淡化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至今近80年来,世界各国对其的研究逐步深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许多可贵的尝试,如1923年德国法院有关“4711”香水案的判例,1947年美国马萨诸斯州首先进行了有关反商标淡化的立法,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TRIPS的有关条款,直至1995年《美国联邦反商标淡化法》横空出世,无不意味着国际上对商标淡化认识的深化和重视。
作为WTO的一员,商标淡化的研究热潮同样波及到了我国,2001年修订后的《商标法》第13条第二款“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这是我国目前层次最高的有关反商标淡化的立法。
但我国反淡化立法目前仍过于粗线条,不足以适应目前商标淡化的复杂情况,也不足以保护国内外著名商标所有人的权利。
一.商标淡化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商标淡化是指冲淡或者逐渐减弱消费者或者公众将商标与特定的商业来源之间联系起来的能力[1]。
商标淡化的构成通常包括三个要件。
第一,行为人实施了淡化行为。
如何实施淡化行为?国内多数论者认为,商标淡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其一、弱化,其二、玷污。
其实,淡化的手段多种多样,有些还颇具“中国特色”,现把实践中常见的几种归纳如下。
1.弱化,又称暗化,是指将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淡化行为[2]。
例如,“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商标之一,普通公众看到这个商标的第一反映,通常会把它和“可乐”这种碳酸饮料联系起来,同时会把它和可口可乐公司联系在一起,因为“可口可乐”这种商标具有显著性和识别性,能够标示和识别商品的来源。
如果有人注册并生产“可口可乐”牌电视机、洗衣机等,尽管实际生产者和可口可乐公司没有任何联系,但消费者却很可能以为它们也是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
论商标淡化的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
商标淡化是指对于他人驰名商标的商业性使用,降低了
该驰 商 示和区 有关 和 务的 名 标指 别 商品 服 能力。 标淡化 商 理
论起源于德国判例, 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商标淡化理论最为完 善的国家。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商标立法都有反商标淡化 的规定, 一些国际条约和立法也采纳了商标淡化理论。因此可 以说, 对驰名商标采取反淡化保护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为 了更好地保护驰名商标及其所有人的利益, 有必要加强对商标 淡化理论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商标淡化行为的构成要件。 商标淡化行为的构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 商标淡化行为的侵害对象。 2.损害的认定。 3.何种行为构成商 标淡化。4.是否要求有过错。 一、 商标淡化行为的侵害对象是驰名商标 ( 一)驰名商标的界定
理工作。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或者采取其他变产权法典》 和美国《 联邦商标反 淡化法》 则将商标淡化的侵害对象界定为“ 著名商标” TRIPS 。 协议中商标淡化的对象则为驰名商标,但对于如何认定驰名 商标又未做具体回答。 学术界对商标淡化的对象也存在分歧, 有学者认为是驰名商标, 有学者认为是著名商标, 还有学者认 为美国《 联邦商标反淡化法》 所规定的著名商标就是指驰名商 标。总之, 对于驰名商标、 著名商标甚至还有声誉商标都缺乏 精确的内涵,各国商标法及国际条约几乎都不对驰名商标进 行定义,而只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一个商标是否构成驰 名商标。 但有二点是确定的, 这些商标实质上都是指具有较高 的声誉, 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 都是相对于普通商标而言。之 所以将这些商标与普通商标相对照,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强化 对这些商标的保护, 扩充这些商标的权利范围。“ 驰名商标的 意义不在于其本身是一种特定的商标 ,而是在于对它的特殊 保护方法。” 因此, 笔者认为对以上这些商标应统一称为驰名 商标, 其他商标则为普通商标, 只能享受商标法的普通保护。 其实国际条约, 巴黎公约》 如:《 ,TRIPS协议、 世界知识产权组 织的《 示范规定》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大会和世界知识产 、 权组织大会 《 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以下简称 ( 《 联合建议》, ) 都采纳的是驰名商标的概念,即W know elln trademark。 而且根 《 巴黎公约》 的规定, 驰名商标由一国主管 机关判定, 因此, 判断一个商标是否在该国驰名, 可由该国主
知识产权法——商标淡化
国内外立法国际上对驰名商标保护通常采取两种不同的保护模式,一种是相对保护主义,一种是绝对保护主义。
《巴黎公约》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采取的是相对保护主义,即禁止他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在与商标所有权人相同或近似的行业中注册或使用,至于在非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则是被允许的;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简称TRIPs 协议) 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采取是绝对保护主义,即禁止他人在任何行业,包括在与驰名商标商品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行业中进行注册和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对于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现在大多数国家采取绝对保护主义。
国内立法2001 年我国《商标法》修订后增加了相关条款,明确了对驰名商标实行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虽然没有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明确规定,但是其明确了对已注册的驰名商标进行跨类别的保护,即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作出了“不予注册并不能使用”的明确法律规定;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反向假冒”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填补了以前我国立法上的空白;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 条第2项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淡化”两字,但是内容确实是反“淡化”的。
该条款以“知名”取代了“驰名”,扩大了反淡化的保护范围,且反淡化对象不仅仅限于商标,而且还包括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等。
除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外,有关的司法解释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也作出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 条第 1 项规定:他人将与驰名商标或相似的文字作为该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时,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该条第2项同时又规定: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也属于《商标法》第52 条第5 项规定的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商标淡化现象是指商标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逐渐失去消费者认知程度、记忆度和关联性等商标特征的现象。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标的淡化现象也日益突出,对商标价值保护和商标法律规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商标淡化在商标司法实践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各类商标纠纷案件中也多次出现商标淡化情况。
同时,商标淡化现象对于商标注册、商标侵权等商标法律问题的判断和处理,也产生了影响。
因此,研究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本研究主要围绕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商标淡化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商标淡化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包括商标认知程度、记忆度、关联性等商标特征的失去与弱化的原因及影响,以及商标淡化现象与商标功能变更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 商标淡化现象的法律意义本部分主要探讨商标淡化现象对于商标注册、商标侵权等商标法律问题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在商标纠纷案件中,如何判断商标是否存在淡化情况、如何承认淡化商标的权益等问题。
3. 我国商标淡化司法实践状况本部分将对我国商标淡化司法实践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消费者调查、证据采集、淡化商标的认定标准及应用等问题。
4. 商标淡化的应对策略本部分将探讨商标淡化的应对策略,包括商标的有效管理、监督和维护,商标设计的优化、创新及变更等。
以上研究内容将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式展开,旨在深入探讨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为商标法律规制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意义商标淡化现象在商标法律规制和商标司法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将从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进商标法律规制和商标司法实践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商标法律规制和商标司法实践的水平,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一、引言驰名商标是商标权人在商业竞争中形成的宝贵资产,它代表了商誉、信誉及商业价值。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驰名商标面临了来自多方面的威胁,尤其是商标的淡化现象。
商标淡化是指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使用与驰名商标相似或相同的标识,以降低驰名商标的影响力、混淆消费者、损害商标权人的利益。
因此,对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必要性(一)驰名商标的社会价值驰名商标不仅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商品或服务,还代表了一种品牌的文化、企业的形象以及消费者的信任。
在商业竞争中,驰名商标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保护驰名商标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一环。
(二)淡化行为对驰名商标的危害淡化行为使驰名商标的影响力减弱,消费者可能因此产生混淆,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解。
此外,淡化行为还可能损害商标权人的声誉和利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三、反淡化保护的法律框架与实施(一)法律框架目前,我国在《商标法》中已经确立了反淡化保护的法律制度。
该制度旨在保护驰名商标的独特性和影响力,防止其被弱化或淡化。
此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为反淡化保护提供了支持。
(二)实施措施1. 强化执法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打击各类侵权行为。
2.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驰名商标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完善法律制度: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反淡化保护的法律制度,以适应新的挑战。
四、反淡化保护的挑战与对策(一)挑战1. 认定标准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驰名商标及其被淡化的标准尚不明确。
2. 侵权行为多样化: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侵权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加大了反淡化保护的难度。
(二)对策1. 明确认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和被淡化的情形。
2.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侵权行为。
如何防止商标淡化
浅议如何有效预防企业商标淡化一、什么商标淡化所谓商标淡化,是指以一定的方式使消费者将他人商标误认作有关商品的通用名称,从而减损其显著性,最终导致商标权的丧失。
商标淡化的情况主要源于商标所有人对商标未能正确适当的加以使用,客观为他人的规避提供了条件。
有的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投人了大量广告宣传其产品的商标,但却没有说明新产品的通用名称,或虽有通用名称,但过于专业化或冗长,难以取得广告受众的认同感,其结果是消费者只好用该商标指代商品的通用名称,从而导致商标淡化。
同时,商标持有者在使用过程中未能及时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往往会导致商标淡化的发生。
例如近日朗科科技与华旗资讯的“优盘”之争,朗科科技在使用中即未充分表明其商标“优盘”与商品名称的区别,也没能在“优盘”成为该商品通用名称前及时应对维权,终而商标委认定“优盘”为商品通用名称,对朗科所申请的商标予以撤销注册。
此外,虽然商标权利人在使用商标过程中没有过失,但是由于社会公众对产品的商标与通用名称存在“误读”,也有可能会造成商标淡化现象。
例如,“JEEP”(吉普)几乎成为越野车的代名词,但是商标权利人通过积极主张权利,逐渐使其回归商标的本质。
二、如何预防商标淡化的发生商标淡化是商标温柔的“杀手”,在看似荣誉风光的背后慢慢蚕食着商标的灵魂。
因此,企业在商标管理上,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避免商标淡化的情况。
(一)防御性的措施1、选择显著性强的标识使用的商标标志要有显著特征,能够很好的体现企业的内涵,是树立企业的品牌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
若商标的含义与所指商品的特点和用途,密切相关,如使用不当,很容易会变成商品的通用名称。
而且,显著性不强的商标容易被他人以合理使用为抗辩事由,使用在自己的商品上。
所以,在注册申请时应选择显著性较强的商标,从而防止被淡化使用。
一般而言,商标与产品的特征联系越少显著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2、商标注册的防御性考虑在商标注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的注册保护。
论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
论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1. 引言1.1 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背景及意义中国驰名商标保护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标制度的完善而逐渐被提上日程的。
驰名商标不仅代表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是企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的象征。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驰名商标保护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因此,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对于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商标淡化现象的概述商标淡化是指未经授权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使得该商标的显著性减弱或者消失,从而导致商标权益受损的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淡化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损害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公平竞争。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本文围绕“论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主题,从法律法规体系、认定及类型、现状与问题、司法实践、行政保护与执法实践、预防与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力求为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2.1 国内法律法规概述中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自1982年《商标法》颁布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商标保护体系。
其中,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主要体现在:明确规定了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对驰名商标的侵权行为进行了详细列举,并对淡化行为给予了一定的法律制裁。
2.2 国际法律法规对比分析在国际上,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有着更为丰富的实践和经验。
如《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等国际公约,以及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对中国反淡化保护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较于国际上的反淡化保护规定,我国在立法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对驰名商标的界定、淡化行为的类型等方面的规定尚需进一步完善。
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探析
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探析1500字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商标使用的普及,商标淡化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了法律界关注的话题。
商标淡化是指商标在其所代表的商品或服务领域中的功能逐渐减弱或失去了其原有的商标性质。
商标淡化的原因主要是商标注册人或使用人对商标的管理不当或商标本身的局限性导致的。
商标淡化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商标淡化给消费者带来识别商品或服务的难度,导致商标的识别性降低,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商标权利人的利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商标淡化导致商标权利人的商标权利受到侵害,可能会对商标的保护带来影响。
商标淡化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法律层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来加以解决。
其中,商标法是商标淡化问题的主要法律规定。
在商标淡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商标法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加强商标的使用和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是商标维护制度,商标维护制度要求商标权利人在商标注册后需要积极使用和管理商标,如果商标注册人在规定时间内不对商标进行使用或管理,则有可能导致商标的失效;第二,加强商标保护力度,对于商标淡化后的商品或服务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工作,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利益;第三,加强商标的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对商标的认知度和识别性。
除此之外,商标淡化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广泛开展商标宣传、加强商标适用领域的升级和促进商标设计的创新等措施。
同时,在商标淡化问题的解决中,也需要考虑商标淡化问题存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市场竞争的剧烈程度、前沿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发展等因素,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商标淡化的问题。
总之,商标淡化作为现代市场竞争的一种现象,其法律问题必须得到合理的解决。
商标淡化问题涉及到商标注册人、消费者以及社会各方权益,因此,加强对商标淡化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将有助于实现商标保护和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
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探析
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探析摘要:商标淡化是一种可能引起商标退化或失去保护的情况,对商标从业者和消费者都会产生影响。
本文旨在对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进行探析,包括商标使用不当、商标滥用、商标失去独立识别力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商标淡化;商标使用不当;商标滥用;独立识别力;解决方法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探析商标是一种注册在商标局的标识,具有独立识别力,是商家在市场中区分自己和其他商家的一种重要手段。
商标淡化是指商标在经营活动中逐渐退化或失去了其独立识别力,对商标从业者和消费者都会产生影响。
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标使用不当商标使用不当是一种可能导致商标淡化的后果,如过度使用、频繁改变商标等,都可能使消费者失去对商标的准确认识和记忆,进而影响商标的独立识别力。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商标持有人应当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合理使用商标。
2.商标滥用商标滥用是指商标持有人在维护商标权益时过度利用商标,凌驾于消费者利益之上的行为。
商标滥用最常见的表现是滥用专有词汇、行业习惯用语等,以谋求商业利益。
商标滥用也可能使消费者对商标的真正含义和品质越来越无感,最终导致商标退化或失去保护。
商标持有人应当遵守商标法相关规定,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商标失去独立识别力商标失去独立识别力是商标淡化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
商标在经营活动中逐渐与其他商标混淆,或变得常规化,都会使得消费者对该商标的记忆和辨识减少,最终导致商标失去保护。
商标持有人应当及时调整商标的使用方式,使之符合商标法规定的独立识别标准。
总之,商标淡化是一种可能引起商标退化或失去保护的情况,需要商标持有人和消费者共同努力避免。
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商标使用不当、商标滥用、商标失去独立识别力等方面,商标持有人应当合理使用商标,并避免商标滥用,以保护自身的商标权益。
消费者应当加强对商标的认知和辨识,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解决商标淡化的问题,商标持有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优化商标设计商标设计应当符合商标法规定的独立识别标准,突出商标图案和商标文字等特征,使消费者能够一眼识别。
商标淡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商标淡化的若干问题研究摘要: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
它突破了传统商标权的保护范围,有自己独特的构成要件。
从性质上说,商标淡化既是一种侵权行为,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还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及一般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关键词:商标、商标权、商标淡化目前研究商标淡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三大支柱之一的TRIPS,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就专门规定了商标淡化的内容。
我国早已加入的《巴黎公约》也有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的相关规定。
从国际上看,美国有专门的商标反淡化立法,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商标法或其他相关法律也有商标淡化的规定。
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第13条已涉及到商标淡化的内容,[1]但与我国即将加入的WTO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入世的日益临近迫使我们不得不加紧研究商标淡化这一课题。
事实上,目前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大量的涉及到商标淡化的案件,有的甚至已经审结。
理论和实践都在呼吁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因此,研究商标淡化在目前具有非常紧迫、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商标淡化商标是指“一种商品、服务的标记或标记的组合”[2].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
美国1996年《联邦商标反淡化法》(FederalTrademarkAnti-DilutionAct)将商标淡化定义为:“减少、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的行为”[3].商标淡化是通过对他人商标的淡化使用,来影响商标权人的商标权,降低该商标的知名度。
从表象上看,商标淡化表现为将与他人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的行为,它具体表现在:(1)将与被淡化商标相同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的行为;(2)将与被淡化商标相似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的行为;(3)将与被淡化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做商标以外的其他使用,如将他人商标作为某类商品的通用名称使用的行为。
商标淡化的案例
商标淡化的案例那我给你讲个可口可乐的案例吧。
你知道可口可乐那可是超级有名的商标,大家一看到那几个字或者独特的瓶子形状,就知道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
可是呢,有一些小商家啊,就开始搞事情。
比如说有个小作坊,生产了一种超级廉价的汽水,这汽水味道和可口可乐那是天差地别,但是他们在包装上用了一些和可口可乐很相似的字体,还把瓶子也做成有点像可口可乐那种曲线瓶的样子。
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是只要你稍微一眼扫过去,就会觉得,“诶,这是不是和可口可乐有点关系啊?”这就是一种商标淡化的行为啊。
可口可乐花了大量的钱去做广告,建立品牌形象,让大家一想到那种独特的口感、快乐的感觉就想到可口可乐。
但是这些小商家这么一搞,就会让消费者慢慢地觉得,“好像那种类似的标识也不是只有可口可乐能用啊”,时间长了,可口可乐这个商标在大家心中那种独一无二的、很强烈的印象就被淡化了。
就好比一个超级明星,本来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结果突然冒出来一堆模仿者,虽然模仿者不咋地,但是老是晃悠在旁边,也会让这个明星的独特光芒被遮掉一些呢。
再说说小米的例子吧。
小米手机在国内可是很火的,它以性价比高、设计简洁等特点赢得了很多粉丝。
然后呢,有一些小厂生产那种不知名的小电子产品,像什么小米外观的充电宝,但质量非常差。
它们在宣传的时候还故意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让消费者以为是小米旗下的产品。
这样一来,小米这个商标所代表的高品质形象就可能被淡化了。
本来大家一听到小米就觉得靠谱、性价比高,结果老是被这些山寨品混在一起,就会让一些消费者开始疑惑,“小米是不是也有不靠谱的产品了?”这就像一个好学生,老是被一些坏学生冒充他的名义去干坏事,时间久了,好学生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他的那种优秀形象就会被慢慢淡化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商标淡化
商标淡化,就其法律含义而言,是指商标显著性及其商标的内在价值,因他人的使用而弱化,影响了该商标在公众中的形象,削减了商标权人商品的销售力。
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对驰名商标的淡化视为侵权行为,且对商标淡化行为加以限制,还通过立法和判例确立与完善了商标淡化理论和法律制度。
一、商标反淡化保护与商标的知名度
是否只有驰名商标才有资格获得商标反淡化保护,这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
对此,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驰名商标说。
尽管美国州法律不认为商标驰名是反淡化救济的前提,1996年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FederalTrademarkAnti一DilutionAct)却将商标淡化定义为“降低、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能力和区辨能力,而这不论驰名商标所有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或者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
该法明确规定了“驰名商标”这一要素。
美国2006年商标淡化修正法案进一步明确了商标淡化中商标必须驰名的构成要素,规定冲淡造成淡化是因商标或商号与驰名商标相似而损害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而污损造成淡化是由于商标或商号与驰名商标相似而损害驰名商标的信誉。
第二,著名商标说。
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7卷“制造、商业及服务标志和其他显著性标记”第L.713一5条规定:“在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著名商标给商标所有人造成损失或者构成对该商标不当使用的,侵害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该条第2款接着规定:“前款规定亦适用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6条之2意义上的驰名商标。
”此处的“著名商标”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驰名商标。
类似规定还见于1998年7月16日修改并于1999年1月1日生效的德国商标法,该法在第14条第2款之(3)规定:“未经商标权人同意,应当禁止第三方在商业活动中,在不相近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商标权人的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任何标志,并且毫无正当理由地、不公平地利用了或损害了该商标的显著性或声誉;但是,该商标需在德国范围内享有声誉。
”可见,在德国法中,商标淡化的范围不局限于驰名商标,只要某个商标“在德国范围内享有声誉”都可能成为被淡化的对象。
只有著名商标或者驰名商标才能获得商标反淡化保护,这首先是一个逻辑问题,因为如果无名无誉,自然不会有什么被淡化的,也就没有被淡化的“资格”。
但从根本上说,这里存在一个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即商标法在保护商标广告宣传功能上能走多远。
商标反淡化旨在保护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这首先违背商标法的产生基础。
商标法之祖是反不正当竞争,商标保护的基本宗旨是保障消费者能够确定他要购买的商品是谁生产的。
起初,商标直接保护的只是消费者,并不赋予商标所有人一种财产权利。
商标法最初保护的主要是商标的识别来源功能,因为商标只是承载了消费者内心世界对于某种符号所代表的商誉的认识,只是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标签。
但是,随着商标功能的发展变化,商标法也不得不开始关注存在于商标本
身的财产权。
淡化对原告造成的损害在于名称作为广告工具使用时发挥的功能。
这样,商标法就有了两个相互作用的目标:保护消费者不被欺骗以及保护商标持有人对商标的财产权利。
前者保护的是商标的识别来源功能。
笔者认为,可以将反淡化保护限定在著名商标的范围内,而普通商标不能享受反淡化保护;同时,把商标的知名程度作为判断淡化是否成立的一个重要要素,这样商标是否驰名就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因此,也可以说,即使是采著名商标标准,也不可能完全否定驰名商标在反淡化保护中的意义。
能,后者保护的是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
另外,尚有观点认为商标反淡化保护与商标显著性的获得方式相关。
斯凯特在提出商标淡化理论时认为,只有具有内在显著性的那些臆造的(coined)、任意的(arbitrary)词汇才能获得反淡化的扩大保护。
这样,暗示性词汇和叙述性词汇构成的商标都被排除在外。
但是,后来的学者提出,没有必要把保护商标的“商业磁力”限定在臆造商标和任意性商标范围内,不论是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还是商标内在具有显著性,只要商标具有独特的特征即应受反淡化保护。
我国构建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需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适合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规定。
从保护范围来看,如果我国商标法律制度把驰名作为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前置条件,就会把很大一部分尚不构成驰名商标、但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排除在反淡化保护之外,这对我们本国产业的发展不利。
因为我国本民族品牌的发展历史较短,不像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它们已经拥有很多国-际驰名商标。
尤其是考虑到驰名是一个不断获得的过程,品牌的养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打造能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竞争的品牌是需要时间和制度支持的,不能让过多的品牌在发展中期夭折。
因此,从支持民族工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笔者倾向于采著名商标说。
鉴于淡化保护并不局限于驰名商标,笔者认为,通过改造我国商标法第13条的规定来规范淡化行为的思路并不可取,而应该在商标法第52条之外单独规定商标淡化问题。
从体系上说,商标法第52条主要规范商标侵权行为,而新的淡化规定专门规范导致商标淡化的行为,具体条文设计如下:他人在非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著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损害该商标显著性或污损该商标信誉的,著名商标权利人有权制止该类行为,并有权就由此受到的损害获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