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格律(个人整理版)

合集下载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的格律五律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平仄由五律而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如果一联中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就叫“合掌”,是律诗的大忌。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五律的四种格式:(诗谱中的符号意义为:○平、●仄、◎宜平可仄、⊙宜仄可平、△平韵、▲仄韵。

所举例诗,皆选自高步瀛先生的《唐宋诗举要》)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此格唐人极少见)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王维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

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

⊙●○○●,○○⊙●△。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

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

⊙●○○●,○○⊙●△。

2、仄起平收,首句押韵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

3、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

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

⊙●○○●,◎○⊙●△。

◎○○●●,⊙●●○△。

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

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

⊙●○○●,○○⊙●△。

◎○○●●,⊙●●○△。

4、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牛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

⊙●◎◎●,○○⊙●△。

床敷每小息,杖屨亦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

⊙●◎○●,○○⊙●△。

七律的四种格式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

⊙●◎○○●●,◎○⊙●●○△。

长风吹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唐诗(近体诗)的格律

唐诗(近体诗)的格律
唐詩(近體詩)的格律

分為” 「絕句」、「律詩」、「排律」
句式
絕句(四句)
律詩(八句)
五言
七言 五言 七言
共20字
共28字 共40字 共56字
排律(十句以 上)
押韻

句子的最後一字 偶數句句末必押韻 奇數句不可押韻 只有第一句可押,也可不押韻 押韻需ㄧ韻到底,中間不可換韻
詩體: 五 言 絕 句




詩名: 下 江 陵 作者: 李 白 詩文: ( 押 ㄢ 韻 )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 ㄏㄨㄢˊ。 , 。
詩體: 七 言 絕 句



詩名: 黃 鶴 樓 送 孟 浩 然 之 廣 陵 作者: 李 白 詩文: ( 押 ㄡ 韻 )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 , , ,
東 蠟 夜 青
風 炬 吟 鳥
無 成 應 殷
力 灰 覺 勤
百 淚 月 為
花 始 光 探
殘 乾 寒 看
。 。 。 。
詩體: 七 言 律 詩


詩名: 黃 鶴 樓 作者: 崔 顥 詩文: ( 押 ㄡ 韻 ) 昔人已乘黃鶴去 黃鶴一去不復返 晴川歷歷漢陽樹 日暮鄉關何處是
, , , ,
詩體: 七 言 絕 句



詩名: 逢 入 京 使 作者: 岑 參 詩文: ( 押 ㄢ 韻 )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 。 , 。
對仗(對偶)

句式相同、詞性相對(如名詞對名詞) 律詩必對仗(8句) 第三、四句必對仗 第五、六句必對仗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格律
——苏轼《前赤壁赋》
诗词格律
学会押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音节结构类型
调 声韵
声母 + 韵 母
韵头 + 韵腹 &#
江j
I
a ng
慷k
a ng
七律的句式也只有四个类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
仄起仄收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
平起仄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汉赋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五言律诗(五律) 七言律诗(七律) 五言绝句(五绝) 七言绝句(七绝)
中国诗句式演变
二言: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弹歌》 三言: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桓灵时童谣》 四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五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二箫 翠对管,斧对瓢。水怪对花妖。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臣五 代,事三朝。头柄对弓腰。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风定落花 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 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弄清平仄
古四声
例字
平平 山黑 阴
明白 阳
普通话四声
上 水笔 上
仄去 秀墨 去
入 黑白笔墨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其格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韵律:近体诗的韵律主要包括平水韵和双调韵。

平水韵是指字母在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中押韵,韵尾相同,声调不同,如“田、先、见、便”;双调韵是指字母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中押韵,韵脚相同,声调相同,如“静、景、清、征”。

2.字数:近体诗每行一般由五个或七个字组成,共计四句。

3.对仗:近体诗的对仗一般采用对称对仗或破体对仗。

对称对仗指两
个词语意义相同或相似,构成平衡的句子,如“千里共婵娟,一时同幽梦”;破体对仗指两个词语意义形式不同,但能够产生美感的句子,如
“游子吟,黄河远上白云间”。

4.末句押韵:近体诗的最后一句必须押韵,并且要与前三句押的韵相同。

总体来说,近体诗的格律非常讲究,需要诗人有扎实的诗歌技巧和灵
活的表达能力。

近体诗押韵规则范文

近体诗押韵规则范文

近体诗押韵规则范文近体诗,又称七言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也是唐诗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韵律规则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纳为一种押韵规则。

以下是关于近体诗押韵规则的详细介绍。

一、押韵要求:1.七言诗共分四声,一平、二仄。

押韵时,同一韵的两个字必须处在同一声调,称为“平起仄入”。

2.近体诗要求每句押七韵,也就是每句的倒数第二个字和倒数第四个字必须押韵。

3.近体诗一般要求以双调为主,也就是每句的平、仄声出现的次数要相同,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

二、韵脚的分类:1.平韵:又称阴韵,声调为一平的韵脚,如“之、之、丝、悲”等。

2.仄韵:又称阳韵,声调为二仄的韵脚,如“愁、流、风、秋”等。

三、韵脚的组合:1.近体诗的押韵通常采用“仄起平入”的方式,前一字是仄声,后一字是平声。

2.韵脚的组合有多种形式,例如:仄平、平平、仄仄、平仄等等。

不同的组合形式会产生不同的韵味和节奏感。

四、注意事项:1.近体诗不要求必须每句都有押韵,但是一般会保持一定的押韵度。

有些诗人也会采用断韵的方法,即在段落开头或结尾处押韵,而中间部分不押韵,以增加诗歌的变化和趣味。

2.在押韵时,字音受到语言发音的变化和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也产生了一些差异。

因此,在韵脚的选择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近似的韵脚。

3.近体诗的押韵可以选用一个字、两个字、甚至多个字来押韵,这取决于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要表达的意境。

总结起来,近体诗的押韵规则相对灵活。

在一般情况下,近体诗要求每句押七韵,采用“仄起平入”的方式,前一字是仄声,后一字是平声。

但是在实际创作中,并不要求每句都必须有押韵,可以根据需要和情感来调整。

同时,为了增加诗歌的变化和趣味,诗人还可以运用断韵和选择近似的韵脚等技巧。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规则。

近体诗的格律虽然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要求,下面将介绍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及其应用。

格律的基本要素近体诗的格律包括句式、韵律和字数等要素。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要素的规则和应用。

句式近体诗的句式要求每行都是完整的句子,不允许出现断句或断句不成章的情况。

句子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但要保持整齐划一的排列。

韵律近体诗的韵律是诗歌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使诗歌具有韵味和音乐感。

韵律是通过平仄和押韵来实现的。

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分为平声、仄声和平仄不分的三种。

在近体诗中,每个字都必须符合平仄的要求,以保持整体的韵律和节奏。

押韵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词语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似。

近体诗的押韵有多种形式,如仄韵、平韵、交韵等。

押韵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诗歌的表达效果。

近体诗的字数要求每句正好为5个字。

这是近体诗的基本规则,也是其与其他诗歌形式的区别之一。

每句5个字的要求使得诗歌更加紧凑,表达更加精炼。

近体诗的例子下面是一首典型的近体诗,用来展示格律规则的具体应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正好为5个字。

句式规整,没有断句或断句不成章的情况。

平仄要求得到了满足,每个字都符合平仄的要求。

同时,第一句和第二句押韵,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押韵,使得整首诗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近体诗的创作技巧创作近体诗时,可以借鉴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对仗对仗是指相邻的两句之间的平仄和押韵相对应。

通过对仗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平衡、和谐。

比如,可以使用仄韵对仗、平韵对仗或者交韵对仗等形式。

换韵是指在诗的过程中改变押韵的方式,增加诗歌的变化和变化。

通过换韵的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一种常用的创作方法,通过借用古代人物、事物或事件来表达对现实的看法和批判。

这种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寓意深远,内容丰富。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体诗通常只押平声韵,而且要求一韵到底。

这是近体诗最基本的要求。

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
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近体诗格律简介

近体诗格律简介

近体诗(绝句、律诗)格律简介我们明白了近体诗格律结构规则后,要掌握它就容易多了。

一、一句之中的平仄是按两个字为一顿来排列的。

五言三顿,七言四顿。

其中,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有一个字为一顿的。

即: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来排。

一句之中的平仄按顿说是对立排的。

当一句的末字要押一个平声字或者要是一个仄声字时,如按这样排列不符要求,我们就把前后的顿调一下。

如:平平│仄仄│平,这句的末字需要是一个仄声字时,我们变为:平平│平│仄仄。

这里要注意的是调换顿。

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有平起式和仄起式。

因为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我们分辨时只看第二字,一句的第二字是平声就是平起式,是仄声就是仄起式,然后按上面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去排。

平起式仄起式还有首句押韵或不押韵之分。

也就是说五、七言各有四种格式。

仄起式两种,平起式两种。

另有一个准律句。

二、一联之中,上句和下句(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也是对立的。

例如:平平│仄仄│平(出句)仄仄│仄│平平(对句)对句末字一般为平声,前后调换一个顿。

其实,我们看上下句的第二字的平仄按规则排就可以了。

三、讲究“粘”。

就是第二联的出句要和第一联的对句上下平仄要相同。

第三联的出句要和第二联的对句平仄要相同。

第四联的出句要和第三联的对句平仄要相同。

例如:平平│仄仄│平(出句)相对仄仄│仄│平平(对句)相同仄仄│平│仄仄(出句)第三句不押韵,要用仄声字。

平平│仄仄│平(对句)依次往下类推。

绝句两联四句,律诗四联八句,排律按上方法一直写下去。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保证一句诗里不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平角的句子不出现两仄夹一平(孤平)的现象。

《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一段话可给我们启示。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2 、古体诗不般不对仗,即使由于修辞上的需要,偶尔出 现对仗句,但也是纯任自然,没有严格要求。律诗则每篇 必须有对仗句,而且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即三四句对、 五六句对)。
常见的对法: (1)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的” 是确切、工稳之意) (2)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着眼于种类不同)
2 、要避免三平调和三仄调 。所谓三平调是说 , 五律 “仄仄仄平平”和七律“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中,其 中五律的第三字,七律的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字,如果 变成平声字,那就成了三平调。
所谓“三仄调”就是指不能出现“平平仄仄仄”这样的 句式。
试分析下面两首诗的格律,并标出其平仄:
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常见的拗救格式有三种:
(1)丙句型的拗救。即五律“平平平仄仄”,第三字, 本来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那么就必须,将第四字本 来该用仄声字,改为平声字,这样,就形成“平平仄平 仄”。这种拗救格式,可以简称为“三拗四救”。如杜甫 《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 同样,如果是七律,”仄仄平平平仄仄“,改为”仄仄平 平仄平仄“,可以简称为”五拗六救“。比如:记取江湖 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1、律诗的二、四、六(五律为二、四)位置上的字,是 诗句的节奏点,平仄必须分明,不可随意变动。至于一、 三、五位置上的字,由于不是节奏点所在,对其平仄要求 可以从宽处理。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 论,二四六分明。 2、拗救。诗句中某个字出现不符合平仄规定的情况,这 就叫做“拗”,“拗”便破坏了平仄的协调性。在这种情 况下,为了寻求诗句的协调性,便必须采取补救措施,这 就叫“救”。
(3)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近体诗格律入门大全

近体诗格律入门大全

近体诗格律入门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山中王勃⊙平平仄仄,长江悲已滞,⊙仄仄平平。

(韵)万里念将归。

⊙仄平平仄,况属高秋晚,平平仄仄平。

(韵)山中黄叶飞。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静夜思李白平平仄仄平,(韵)床前明月光,⊙仄仄平平。

(韵)疑是地上霜。

⊙仄平平仄,举头望明月,平平仄仄平。

(韵)低头思故乡。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南行别第韦承庆⊙仄平平仄,万里人南去,平平仄仄平。

(韵)三春雁北飞。

⊙平平仄仄,不知何岁月,⊙仄仄平平。

(韵)得与尔同归。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塞下曲卢纶⊙仄仄平平,(韵)林暗草惊风,平平仄仄平。

(韵)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明寻白羽,⊙仄仄平平。

(韵)没在石棱中。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南游感兴窦巩⊙平⊙仄平平仄,伤心欲问前朝事,⊙仄平平仄仄平。

(韵)惟见江流去不回。

⊙仄⊙平平仄仄,日暮东风春草绿,⊙平⊙仄仄平平。

(韵)鹧鸪飞上越王台。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出塞王昌龄⊙平⊙仄仄平平,(韵)秦时明月汉时关,⊙仄平平仄仄平。

(韵)万里长征人未还。

⊙仄⊙平平仄仄,但使龙城飞将在,⊙平⊙仄仄平平。

(韵)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仄⊙平平仄仄,独在异乡为异客,⊙平⊙仄仄平平。

(韵)每逢佳节倍思亲。

⊙平⊙仄平平仄,遥知兄弟登高处,⊙仄平平仄仄平。

(韵)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从军行王昌龄⊙仄平平仄仄平,(韵)青海长云暗雪山,⊙平⊙仄仄平平。

(韵)孤城遥望玉门关。

⊙平⊙仄平平仄,黄沙百战穿金甲,⊙仄平平仄仄平。

(韵)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送友人李白⊙平⊙仄仄青山横北郭,⊙仄仄平平(韵)白水绕孤城。

⊙仄⊙平仄此地一为别,平平⊙仄平(韵)孤蓬万里征。

⊙平⊙仄仄浮云游子意,⊙仄仄平平(韵)落日故人情。

⊙仄⊙平仄挥手自兹去,平平⊙仄平(韵)萧萧班马鸣。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晚晴李商隐平平⊙仄平(韵)深居俯夹城,⊙仄仄平平(韵)春去夏犹清。

⊙仄⊙平仄天意怜幽草,平平⊙仄平(韵)人间重晚晴。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如何掌握近体诗的格律(1)一、近体诗的形制不少人都觉得近体诗的格律很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

其实不然,只要明白了七律的形制,其他几种近体诗(五律、七绝、无绝)的格律就可以顺手牵羊般地解决了。

七律就是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两联对仗的七言八句,这八句诗遵循规定的粘对关系,根据固定的平仄要求排列组合,构成两式四体:1、仄起式甲体(首句入韵)《无题》仄仄平平仄仄平来是空言去绝踪平平仄仄仄平平月斜楼上五更钟平平仄仄平平仄梦为远别啼难唤仄仄平平仄仄平书被催成墨未浓仄仄平平平仄仄蜡照半笼金翡翠平平仄仄仄平平麝熏微度绣芙蓉平平仄仄平平仄刘郎已恨蓬山远仄仄平平仄仄平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乙体(首句不入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仄仄平平平仄仄剑外忽传收蓟北平平仄仄仄平平初闻涕泪满衣裳平平仄仄平平仄却看妻子愁何在【看,读平声】仄仄平平仄仄平漫卷诗书喜欲狂仄仄平平平仄仄白日放歌须纵酒平平仄仄仄平平青春作伴好还乡平平仄仄平平仄即从巴峡穿巫峡仄仄平平仄仄平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2、平起式甲体(首句入韵)《隋宫》平平仄仄仄平平紫泉宫殿锁烟霞仄仄平平仄仄平欲取芜城作帝家仄仄平平平仄仄玉玺不缘归日角平平仄仄仄平平锦帆应是到天涯平平仄仄平平仄于今腐草无萤火仄仄平平仄仄平终古垂杨有暮鸦仄仄平平平仄仄地下若逢陈后主平平仄仄仄平平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乙体(首句不入韵)《客至》平平仄仄平平仄舍南舍北皆春水仄仄平平仄仄平但见群鸥日日来仄仄平平平仄仄花径不曾缘客扫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门今始为君开平平仄仄平平仄盘飧市远无兼味仄仄平平仄仄平樽酒家贫只旧醅仄仄平平平仄仄肯与邻翁相对饮平平仄仄仄平平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七律的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一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所谓两式,是根据首句第二字的声调而划分的,第二字是仄声,就叫“仄起式” ;第二字是平声,就叫“平起式” 。

近体诗的格律(5篇)

近体诗的格律(5篇)

近体诗的格律(5篇)近体诗的格律(5篇)近体诗的格律范文第1篇一、看朝代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说法始于唐代。

唐初,人们开头对诗的字数、声韵、对仗等有了严格的规定。

为了区分过去的诗,人们把唐以后写的要求严格的诗是一种格律诗,唐人统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后人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后要求严格的诗称为近体诗,也叫做格律诗。

这种说法沿用到今日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那么相对而言,唐以前制造的诗只能是“古体诗”了。

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晋时期陶渊明写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后人也多沿用唐人的这种说法。

所以,唐以前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那么是不是说唐以后写的诗都是近体诗呢?当然不是的。

唐代以后的人可以写近体诗,当人也可以仿照古代人写古体诗。

比如,李白的《行路难》都应当属于古体诗。

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诗。

所以只看朝代推断是不够的。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看上去像绝句。

实际上吴均是南朝梁人,这首诗也只能是一首古体诗。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这首诗看上去是不是像五言律诗?实际上看的朝代汉代,就知道它也只能是古体诗。

二、看句数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

所以只要按这个方法排解,大部分的诗还是可以一下子推断的。

而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所以只要不是四句诗或者八句诗,就应当归于古体诗的范畴。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8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句、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4句,从句数上就能推断这些属于唐人写的古体诗。

三、以字数分类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古体诗还有少数三言、六言。

李白的《行路难》中的大多数句子都是七言,但是中间“行路难,行路难。

近体诗格律表

近体诗格律表

近体诗格律表绝句、律诗,都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按照严格的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字数、行数、句式、音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种规定就是所谓的绝句律诗格律。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区分明显。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

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对仗。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只押平声韵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押韵借邻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近体诗格律——精选推荐

近体诗格律——精选推荐

近体诗格律一、近体诗的韵格律,第一就是押韵。

不只是近体诗、词要押,可以说只要是诗歌,都是要押韵的,甚至有些赋、文都是押韵的。

因为诗歌是用于吟诵或歌唱的,只有押了韵,才能有很好的音乐上的韵律感。

当然有不押韵的诗歌,但那是新文学运动(1920s)之后才出现的。

新文学运动之前,所有诗歌(语句用文言文的)都是押韵的。

之后出现的用白话文的现代诗歌,其中的自由体是不押韵的。

现代歌词是现代诗歌的一部分,其中大多也是押韵的。

虽然歌词不押韵,音乐旋律也能让歌唱出感觉,但很明显,同一旋律,歌词押韵要比不押韵的动听得多。

虽然各种体裁的诗歌都押韵,但严格程度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类的诗歌用的韵书不同,比如近体诗一般用《平水韵》,宋词一般用《词林正韵》,而《词林正韵》总体上是要比《平水韵》宽的。

为免造成理解困难,咱们先说说“韵书”。

韵书是一个工具书,用于学习发音或者作诗填词。

韵书中收集常用字,把这些字按不同声调分类,再按不同韵母细分,分成好多“韵部”,于是这一个韵部中的所有字都是同声同韵(声母、韵头可能不同)。

但因为语言随着时间慢慢发生变化,隋-清代有多部韵书,这些韵书在声调、韵部划分上不尽相同,甚至区别很大。

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当时正式场合作诗押的应当是《切韵》(隋代韵书),但《切韵》韵部划分太细,有些韵部中的字太少,难以作出一首诗来。

于是诗人们通常邻韵混押,所谓邻韵,就是韵音接近的两个韵部(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歌、锅”的关系)。

到南宋,出了一部《平水韵》,把《切韵》中韵音相近的韵部合并,使韵部数量基本减了一半,这样同韵字多了,更方便作诗了。

自南宋之后,至国民政府制定“国语”发音标准,出现《中华新韵》(1930s)之前,《平水韵》一直是作近体诗指定的韵书,又称《诗韵》。

而唐-北宋的近体诗虽然存在按《切韵》的邻韵混押,但因为《平水韵》合并了韵部,所以押韵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

于是,要品鉴一首古代诗歌,你得先知道他用的哪部韵书,否则按今天的发音,你可能还会说他韵押错了。

近体格律诗

近体格律诗

近体格律诗近体格律诗: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近体诗律平仄表

近体诗律平仄表

近体诗律平仄表【平韵格律诗词16种格式】1、五绝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五绝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五绝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五绝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5、五律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6、五律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7、五律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8、五律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9、七绝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0、七绝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七绝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2、七绝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3、七律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4、七律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近 体 诗 写 作规则

近 体 诗 写 作规则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感谢您的关注
近体诗写作
一、近体诗的概念 与古诗相对而言,南朝萌生,唐代定型成熟,主要是五 七言绝句与律诗,也有六言律。
二、近体诗起句格式 1、(仄仄)平平 — 仄仄 — 平 2、(仄仄)平平 — 平 — 仄仄 3、(平平)仄仄 — 平平 — 仄 4、(平平)仄仄 — 仄 — 平平
三、近体诗平仄规则 对:上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平仄相对,平 对仄,仄对平 粘:相邻联(二三、四五、六七)开头音步平仄相同, 平平承平平,仄仄承仄仄 错:即平仄不完全相对,相对可相错,相粘必相错。 1、(仄仄)平平 — 仄仄 — 平—3—4—2—1—3—4—2 2、(仄仄)平平 — 平 — 仄仄——4 3、(平平)仄仄 — 平平 — 仄——1 4、(平平)仄仄 — 仄 — 平平——2
四、近体诗病犯 1、平头:连续三句以上开头第一字均为平声 2、孤平:收平生韵的句子,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仄平仄仄平 3、三平尾:收尾三字皆为平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杜甫《玩月呈汉中王》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溜常阴阴。落花游丝白日静, 鸣鸠乳燕青春深。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杜甫《题省中壁》
五、诗韵与诗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草色随骢马,悠悠共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在四邻。青门一分首,难见杜陵人。 ——皇甫曾《送人往荆州》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 日翻成送故人。 ——司空曙《峡口送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平平仄仄平
⑴、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七绝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⑵、
Ⅲ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①仄仄平平仄 Ⅰ②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
Ⅱ ⑤仄仄仄平平(同④) ②平平仄仄平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6(韵)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7 (尾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8(韵)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⑵
①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2、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⑵
①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十一真:
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槟缤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 苹颦濒银垠筠巾囷民岷泯[轸韵同]珉贫莼淳醇纯唇伦轮沦抡匀旬巡驯钧均 榛莘遵循甄宸纶椿鹑屯呻粼嶙辚磷呻伸绅寅姻荀询峋氤恂嫔彬皴娠闽纫湮 肫逡菌臻豳
上平十二文:
文闻纹蚊云分[分离]氛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醺芸耘芹欣氲 荤汶汾殷雯贲纭昕熏
下平四豪:
豪劳毫操[操持]髦绦刀萄猱褒桃糟旄袍挠[巧韵同]蒿涛皋号[号呼]陶 鳌曹遭羔糕高搔毛艘滔骚韬缫膏牢醪逃濠壕饕洮淘叨啕篙熬遨翱嗷臊嗥尻 鏖螯獒敖牦漕嘈槽掏唠涝捞痨芼
下平五歌:
歌多罗河戈阿和[和平]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荷花]何过[经过]磨[琢 磨]螺禾珂蓑婆坡呵哥轲沱鼍拖驼跎佗[他]颇[偏颇]峨俄摩么娑莎迦疴苛 蹉嵯驮箩逻锣哪挪锅诃窠蝌髁倭涡窝讹陂鄱皤魔梭唆骡挼靴瘸搓哦瘥酡
五律
七律
①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⑴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1、
①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⑴
③平平平仄仄 Ⅲ、 联)
④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1 (首联)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2(韵)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3 (颔联)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4(韵)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5 (颈联)
由于情况 A 和 B 都以②为同联对(下)句,所以,常常和情况 C 同时运用,
以下句兼救上下句的拗。即变为:
AC、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BC、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
情况 D、③、平平平仄仄
③、平平仄平仄
这是一种特殊的拗救,第四字变为平声,由第三字改为仄声救之,相当于是
第三、第四字互换位置。这种句式在古诗中很常见,可说成为了一种常规句式,
2、第二、四、六字平仄固定,用红色突出 其他字平仄亦固定,需要注意。 3、押韵字,用紫色标出 4、可押相邻韵部(如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三部)的字,即通押的字, 用绿色标出。 韵脚字最固定,但首句可押邻韵部的韵。(首句入韵与不入韵的格式只有首 句尾字不同,如 1 和 3 两式,只有首句末字,一平一仄,2 与 4 也一样。)
下平二萧:
萧箫挑貂刁凋雕迢条髫调[调和]蜩枭浇聊辽寥撩寮僚尧宵消霄绡销超 朝潮嚣骄娇蕉焦椒饶硝烧[焚烧]遥徭摇谣瑶韶昭招镳瓢苗猫腰桥乔娆妖飘 逍潇鸮骁祧鹪鹩缭獠嘹夭[夭夭]幺邀要[要求]姚樵谯憔标飚嫖漂[漂浮]剽 佻龆苕岧噍哓跷侥了<明了>魈峣描钊轺桡铫鹞翘枵侨窑礁
下平三肴:
肴巢交郊茅嘲钞包胶苞梢姣庖匏坳敲胞抛蛟崤鵁鞘抄蝥咆哮凹淆教 [使也]跑艄捎爻咬铙茭炮[炮制]泡鲛刨抓
下平六麻:
麻花霞家茶华沙车[鱼韵同]牙蛇瓜斜邪芽嘉瑕纱鸦遮叉奢涯[支佳韵 同]巴耶嗟遐加笳赊槎差[差错]蟆骅虾葭袈裟砂衙呀琶耙芭杷笆疤爬葩些 [少也]佘鲨查楂渣爹挝咤拿椰珈跏枷迦痂茄桠丫哑划哗夸胯抓洼呱
下平七阳:
阳杨扬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妆常凉霜藏场央泱鸯秧嫱床方浆觞 梁娘庄黄仓皇装殇襄骧相湘箱缃创忘芒望尝偿樯枪坊囊郎唐狂强肠康冈苍 匡荒遑行妨棠翔良航倡伥羌庆姜僵缰疆粮穰将墙桑刚祥详洋徉佯粱量羊伤 汤鲂樟彰漳璋猖商防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当裆珰沧纲亢吭潢钢丧盲簧忙茫 傍汪臧琅当庠裳昂障糖疡锵杭邙赃滂禳攘瓤抢螳踉眶炀阊彭蒋亡殃蔷镶孀 搪彷胱磅膀螃
上平十五删:
删潸关弯湾还环鬟寰班斑蛮颜奸攀顽山闲艰间[中间]悭患[谏韵同]孱 潺擐圜菅般[寒韵同]颁鬘疝讪斓娴鹇鳏殷[赤黑色]纶[纶巾]
下平一先:
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燕[地名]莲怜连田填巅鬈宣年颠牵妍研[研 究]眠渊涓捐娟边编悬泉迁仙鲜[新鲜]钱煎然延筵毡旃蝉缠廛联篇偏绵全 镌穿川缘鸢旋船涎鞭专圆员乾[乾坤]虔愆权拳椽传焉嫣鞯褰搴铅舷跹鹃筌 痊诠悛先邅禅婵躔颛燃涟琏便[安也]翩骈癫阗钿[霰韵同]沿蜒胭芊鳊胼滇 佃畋咽湮狷蠲蔫骞膻扇棉拴荃籼砖挛儇璇卷[曲也]扁[扁舟]单[单于]溅 [溅溅]犍
近体诗格律,最简化版:
组合规律:句
联 五绝
五律 七绝
七律
格律诗的基本要素:句、联(一联二句)
一、句:(以五言为基本考察,七言即在五言的基础上加两个字前缀)
有四种基本格式: ①、仄仄平平仄
⑤、仄仄仄平平(同④)
②、平平仄仄平
③、平平平仄仄
⑥、平平仄仄平(同②)
④、仄仄仄平平
当以仄声结尾的首句入韵时,则尾字仄声与倒数第三声互换。其实就是变成另外
上平八齐:
齐黎犁梨妻[夫妻]萋凄堤低题提蹄啼鸡稽兮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赍迷 泥溪蹊圭闺携畦嵇跻奚脐醯黧蠡醍鹈奎批砒睽荑篦齑藜猊蜺鲵羝
上平九佳:
佳街鞋牌柴钗差[差使]崖涯[支麻韵同]偕阶皆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 斋槐[灰韵同]睚崽楷秸揩挨俳
上平十灰:
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韵同]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韵 同]诙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贿韵同]莓开哀埃台苔抬该才材财 裁栽哉来莱灾猜孩徕骀胎唉垓挨皑呆腮
以上是格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律,非常简洁明了,即依据开始所讲的组合规律, 由句到联,再到绝句,再到律诗的层级递进关系组合而成。基本遵循“一三五不 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但也有特殊情况“三五要论究”,即触犯禁忌时。
禁忌有三:即孤平、尾三平和尾三仄、和拗(拗详下节)。 (拗和孤平有交叉关系,这里姑且分而论之。)
上平三江:
江缸窗邦降[降伏]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蛩[冬韵同]
上平四支:
支枝肢移[竹移]为[施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 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 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湄篱兹差[参差]疲茨卑亏蕤骑[跨马]歧岐谁斯 澌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夔祗涯[佳、麻韵同]伊追蓍缁萁箕 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国]骊綦怡尼漪牺饴而鸱推[灰韵同]陲魑锤缡璃羸 帔蘼芪畸羲曦欹猗崎崖筛狮蛳绥虽粢瓷嫠痍惟唯机耆逵岿丕毗枇貔楣霉辎 蚩嗤媸飔埘莳鲥鹚笞漓贻禧噫其琪祺麒栀鹂累踟琵祁骐訾咨睢馗胝鳍蛇 [委蛇]陴淇丽[地名]厮氏[月氏]僖嘻琦怩熹孜罹磁痿隋逶郦嵋椅[音漪,木 名]
孤平:在②、平平仄仄平格式中,第一字变成仄声,则除韵脚外只剩下一个 平声。(七言则在②’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中,第三字。)
尾字三平:①、仄仄平平仄句如果要入韵,则变成了仄仄平平平是结尾三个 平声,所以要改为⑤、仄仄仄平平。反之,⑤句第三字不可再改为平声。(七言 类推)
尾字三仄:③、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不可改,如果该成仄声,结尾就成三个 仄声了。(七言类推)
平平平仄平
出(上)句第四字由平变为仄,或第三第四字都变为仄,则下句第三字由仄
改为平。(七言则是第六字,或第五第六字,下句第五字。)
情况 C、②、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第一字由平声变成仄声,是孤平(仄平仄仄平,除韵脚外,只一个平声字),
用第三字救之。相当于是第一、第三字互换位置。(七言则第三、第五字。)
⑶ 3、

Ⅱ、
⑤仄仄仄平平(同④) ②平平仄仄平
⑤’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Ⅲ、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Ⅰ、
①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Ⅲ、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⑥平平仄仄平(同②) 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平八庚:
庚更[更改]羹盲横[纵横]觥彭亨英烹平枰京惊荆明盟鸣荣莹兵兄卿生 甥笙牲擎鲸迎行[行走]衡耕萌甍宏闳茎罂莺樱泓橙争筝清情晴精睛菁晶旌 盈楹瀛嬴赢营婴缨贞成盛[盛受]城诚呈程酲声征正[正月]轻名令[使令]并 [并州]倾萦琼峥嵘撑粳坑铿撄鹦黥蘅澎膨棚浜坪苹钲伧檠嘤轰铮狰宁狞瞪仄仄仄平平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仄仄平平仄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4、
③平平平仄仄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仄仄平平仄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1、可平可仄的字,用黄色突出,其中所显示的平仄是指在理想状态下的平 仄格式,即百分百的格律。
两种基本格式如上图:
二、联,由平仄相对的两句有机组合,遵循“二四六分明”,即上下句二四六字 平仄各相对的规律。也有四种基本格式:(每联句首添加两个字,即成七言。)
Ⅰ、
①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Ⅱ、
⑤仄仄仄平平(同④) ②平平仄仄平
⑤’ 平平仄仄仄平平(同④’)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乃至于不认为是拗救了。(七言则第五、第六字。)
注:平仄发生改变的字,用灰色突出
格律诗的额外要求:对仗
对仗的严格要求只是对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而言,这两联必须对仗工整。其 他的联,则可对仗,可不对仗。一般,绝句的第一联更多对仗,律诗的首联也常 常对仗,尾联对仗的比较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