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基因。
⑶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
补充: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现象:
复等位基因:IAIBi
基因型与表现型:IAIAIAi--A型血
IBIBIBi--B型血
IAIB--AB型血
遗传学上把同源染色体相对位置具有相同基因的基因型叫做纯合体。纯合体体内无等位基因,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是由两种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的合子发育而来的,其自交后代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同源染色体相对位置具有不同基因的基因型,叫做杂合体。杂合体体内至少含有一对等位基因,至少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是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的合子发育而来的,其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d
Dd
dd
F2DD Dd dd
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3、验证:(测交)
P高茎×矮茎
Dd dd

F高茎矮茎
Dd dd
1∶1
(实验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说明解释正确)
4、分离规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杂合体体内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即:等位基因独立分配)
5、分离规律的应用:
⑴选种
AA正常
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基因致病Aa
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都是以分离规律为基础的。分离规律也是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规律的基础。自由组合规律是基因重组导致变异的遗传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附1: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非等位基因连锁或互换
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
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的分离规律
附2: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⑵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独立存在)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⑶同源染色体的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互换组合。
㈢基因的分离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现象:
P高茎×矮茎

F1高茎

F2高茎矮茎
3∶1
2、现象的解释(假说性):
P DD×dd

F1Dd



D
d
D
DD
Dd
基因的分离定律
周次
第3、4周
教学时间
2008-3-6、10
星期
四、一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2
累计课时
1~2




知识
目标
使学生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使学生理解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中的相关概念
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实验现象、解释、实质及应用
能力
目标
提高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
(性状分离)
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对应关系
1、图式关系:
⑴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
⑵等位基因:Aa,Bb,Cc。
⑶非同源染色体:1和3,1和4,2和3,
2和4
Aa和Bb(同源染色体上)
⑷非等位基因:
Aa和Cc Bb和Cc
(非同源染色体上)
2、行为对应关系:
⑴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连锁。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及对动态变化过程的理解能力
德育
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
帮助学生建立学科内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理念
学法
指导
目标
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强化知识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学科绘图、识图辨别等能力培养
学科动态变化过程的理解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程序图示分析法
4、基本程序:现象→假说性解释→验证→结论→应用
P(♀、♂)
F1
5、基本图式:F F2
×

6、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与DNA(基因)变化行为相平行伴随)
7、基本概念:
非遗传性状
性状
遗传性状基因
相对性状等位基因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测交)
表现型基因型
体细胞基因型配子基因型
杂合体纯合体
aa白化病
⑵人类遗传病
AA多指
多指:常染色体显性基因致病Aa
aa正常
Ⅲ、重难点分析: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⑴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豌豆)。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天然的豌豆都是纯种)
⑵ 研究方法采用由单列因素到多列因素。
(即:先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在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间的遗传规律)
㈠概述: 基因的分离规律
(孟德尔)
1、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摩尔根)
2、基本思想: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实质就是基因在代间传递的基本规律,即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的一种行为特征。
3、基本方法:
杂交实验法: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做亲本进行杂交,观察性状在子代中的表现,分析推断出基因的遗传规律。
ii--O型血
3、基因型和表现型、纯合体和杂合体:
遗传学中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它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鉴定。表现型是指基因型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总和,是可以直接观察到或通过物理、化学、生理学方法测定的。不同的基因型有不同的表现型。,不同的基因型也可以有相同的表现型。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性状蛋白质
显性性状
相对性状表现型———显性的相对性人
隐性性状类
显性基因纯合体遗携带者
等位基因基因型测交传
隐性基因杂合体性状分离病近亲结婚
基因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基因重组
常染色体
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伴性遗传——色盲
Ⅱ、知识要点:
(遗传规律的认识程序:实验――假设――验证――总结规律――应用)
⑶ 用统计学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⑷ 实验程序科学严谨。
2、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⑴等位基因:生物体的每一对相对性状都是有相对的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是对等的。所以,相对基因就是等位基因。子一代体内的两个基因是等位基因。如Dd、Aa等。等位基因是由于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
教学
重点
难点
纯合体与杂合体、相对性状与等位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测交的概念、比例与意义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学生
活动
复习遗传的基本定律,构建知识体系
简明教程
Ⅰ、本节内容地位及概括:
生物的遗传规律是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具体性状的传递而被人们认识的。经过了实验、假设、验证、提出理论和应用等过程。
遗传的基本规律揭示的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基因在世代传递中的规律。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基因的活动规律是一致的,遗传的三个规律的实质是性细胞形成时(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彼此分离、位于该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连锁或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