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临床12-4-6班)
医学免疫学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
(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T cell
ab TCR
CD4
b1
aa11
bb22 aa2 2
ab TCR Antigenic peptide
HLA II molecules
HLA- II
APC
内容纲要
Ⅰ. 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Ⅱ.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三、抗原的提呈
细胞间的黏附 抗原特异性活化 协同刺激作用 细胞因子信号的参与
下课了!!!
Ii链
以不同的亲和力结合
功能 MHC II类分子与抗原肽的结合
Ii链的降解
去除CLIP,使II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MHC II类分子在 HLA-DM 的作用下与抗原肽结合
MHC II类分子:抗原肽的提呈 胞吐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二、抗原的加工处理
MHC II类途径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FDC B cells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三)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1、前体阶段 •如:髓样干细胞、单核细胞 •维持DC数量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三)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三)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4、成熟期 •分布: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三)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4、成熟期 •分布: •特点: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FDC express high levels of membrane receptors for
antibody and complement. By these, FDC actives the B
cells in lymph nodes.
17
IDC: 外周淋巴组织T细胞区,高表达MHC分子 I、Ⅱ类分子(抗原提呈能力强)
6
APC 的 分 类
名称
MHC
分布 细胞
专职性APC Professional APC
组成性表达 MHC-II类分 子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负责将抗原呈 递给CD4+的 Th细胞
非专职性APC non-Professional APC 诱导性表达 MHC-II类分子
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上皮细胞等
髓系DC大多为未成熟状态,摄取Ag或接受某些刺激(炎性 信号)分化成熟,成熟过程同时发生迁移。
前体阶段
未成熟阶段
迁移期
成熟期.
11
DC的分类——根据分化成熟状态分类
由未成熟到成熟,其表面标志、功能状态的变化 非成熟DC: 抗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强,提呈能力弱 MHC-II分子、AM,协同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低 成熟DC: 抗原提呈能力增强,激发应答能力增强 MHC-II分子、AM,协同刺激分子表达水平高
B细胞提呈抗原功能与mIg有关——浓集抗原, 并使之内化。 再次应答过程中记忆性B细胞作为APC 激活抗原特异性的Th细胞
26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抗原处理(antigen processing)
15
interdigitating DC, IDC
IDC express high levels of MHC molecules, and are more pote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than others.
抗原提呈细胞抗原的加工与提呈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防御D 免疫耐受2 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是由提出的。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3 以牛痘预防天花的发明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4 疫苗(vaccine )一词的创立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5 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A 特异性B 耐受性C 无克隆扩增D 记忆性6 下列是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哪一条是错误的:A 机体内存在识别不同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B 自身反应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C 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不同特异性抗体D 抗体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7下述哪些不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A TCRB Ig分子C 补体分子D 细胞因子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选择题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不是:A 补充淋巴细胞B 捕获抗原C 免疫细胞的产生,发育D 运输免疫效应物质2机体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为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3 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4 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B 脾脏C MALT D淋巴结5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A 接受抗原刺激B 产生免疫应答C 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D 造血和产生免疫细胞第三章抗原一、选择题1 ABO血型抗原是存在于人类不同个体间的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2 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3 胸腺依赖抗原是指A.由胸腺产生的抗原B.相应抗体由胸腺产生的抗原C.不能诱导体液免疫的抗原D.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4 有关TI抗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通常是蛋白质B.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C.不能产生回忆反应D.抗体形成需要APC递呈5 在近亲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属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6 与Epitope同义的是A.HaptenB.SuperantigenC. Antigen determinantD.Carrier7 与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佐剂B.超抗原C.调理素D.半抗原8 下列哪项是佐剂的作用A.降低免疫原的毒性B.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C.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9 下列哪一组特征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A.分子量大小、分子化学结构、应答者的MHCB.分子量大小、异物性、分子的比重C.分子量大小、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比重D.分子化学结构、分子的稳定性、应答者的性别10 抗原特异性决定于A. 抗原分子的可溶性B.抗原分子的结构复杂性C.抗原分子上存在的决定簇D.抗原分子的异物性11 指出下列哪一组是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A.破伤风毒素、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B.HLA抗原、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C.破伤风毒素、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D.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ABO血型物质12 接种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应了A 抗原的特异性B 抗原的交叉反应C 先天免疫D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13 下列哪种不是抗原A 结核菌素B 白喉抗毒素血清C 破伤风外毒素D 葡萄糖注射液14 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 半抗原B 抗体C 即是抗原,又是抗体D 抗原15 关于超抗原的叙述下列哪种正确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 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D 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二、是非:1半抗原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大学免疫学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一、选择题A型题1、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是DA、辅助性T细胞B、杀伤性T细胞C、抑制性T细胞D、B细胞E、NK细胞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功能EA、吞噬并清除病原微生物B、清除衰老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C、抗原呈递作用D、杀伤肿瘤细胞E、以上均是3、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是EA、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B、非特异性吞噬可溶性抗原C、被动吸附抗原D、借助表面IgGFc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E、以上均是4、APC呈递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BA、MHC I类分子B、MHC II类分子C、MHC III类分子D、黏附分子E、协同因子5、专职APC,应排除BA、单核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6、分布在皮肤、表皮的DC称为CA、滤泡样DCB、并指状DCC、郎格汉斯细胞D、间质DCE、隐蔽DC7、分布在体液中的DC是EA、滤泡样DCB、并指状DCC、郎格汉斯细胞D、间质DCE、隐蔽DC8、淋巴组织中的DC是AA、滤泡样DCB、血液DCC、朗格汉斯细胞D、间质DCE、隐蔽DC9、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A、DCB、巨噬细胞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10、初次免疫提呈抗原的APC是AA、DCB、巨噬细胞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11、下面哪个不属于专职APC DA、FDCB、巨噬细胞C、B细胞D、内皮细胞E、LC12、专职APC与非专职APC之间的区别是因为前者组成性表达BA、MHC I类分子B、MHC II类分子C、MHC II类分子D、黏附分子E、CD分子13、能刺激Native T细胞增殖的是AA、DCB、巨噬细胞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14、所有类型的DC均来源于AA、血液B、淋巴液C、骨髓D、唾液E、皮肤15、不在DC表面表达的分子是CA、MHC I类分子B、MHC II类分子C、TCRD、黏附分子E、协同因子16、并指状DC位于BA、淋巴组织的滤泡区B、淋巴组织的T细胞区C、淋巴组织的边缘区D、表皮E、血液17、抗原浓度较低的情况下,B细胞摄取抗原主要是CA、非特异性胞饮B、吞噬作用C、通过高亲和力的抗原受体浓集内化抗原D、通过FcγR介导的内吞作用E、吞饮作用18、内源性抗原肽需经哪种分子转运进入内质网BA、LMPB、TAPC、CLIPD、(α-β-Ii)3E、Ii19、专职APC的特点,应排除 DA、天然表达MHC II类分子B、高水平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激活Th细胞D、提呈伴随炎症发生E、天然表达MHC I类分子20、MHC II类分子与恒定链(Ii)形成九聚体,其中关于Ii的作用,错误的是 DA、促进MHC II类分子αβ二聚体形成B、促进MHC II类分子的转运C、封闭MHC II类分子抗原结合槽D、促进外源性抗原的降解E、阻止MHC II类分子与内源性多肽结合21、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D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E、摄取抗原22、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A、DC是重要的专职APCB、DC提呈抗原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致T细胞凋亡C、DC不能提呈内源性抗原D、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E、DC能诱导免疫耐受23、下列能够提呈抗原的细胞,应排除 CA、肿瘤细胞B、巨噬细胞C、红细胞D、上皮细胞E、内皮细胞24、MHC I类途径中抗原和MHC 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DA、溶酶体B、内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E、线粒体25、MHC II类途径中抗原和MHC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AA、溶酶体B、内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E、线粒体26、MHC I类途径中降解抗原的分子是AA、LMPB、TAPC、CLIPD、(α-β-Ii)3E、Ii27、MHC I类途径中转运抗原多肽的分子是BA、LMPB、TAPC、CLIPD、(α-β-Ii)3E、Ii28、APC激活T细胞需要下列分子,应排除的是EA、MHC分子B、协同刺激分子C、黏附分子D、细胞因子E、BCR29、抗体提呈的过程不包括CA、抗原摄取及加工B、细胞之间黏附C、抗原特异性活化D、协同刺激作用E、细胞因子信号参与30、MHC II类途径中降解抗原的部位是DA、蛋白酶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溶酶体E、核蛋白体31、糖脂类抗原由下面哪个分子进行提呈AA、CD1B、CD8C、CD4D、MHC I类分子E、MHC II类分子32. 参与APC激活T细胞的分子,不包括E A.MHC分子B.共刺激分子C.黏附分子D.细胞因子E.抗体分子33. HLA-DM分子的功能是BA.促进抗原肽进入内质网B. 使CLIP与抗原肽结合槽解离C. 提呈内源性抗原D.提呈外源性抗原E.将li降解为CLIP34. 不在DC表面表达的分子是C A.MHC I类分子B.MHC II类分子C.TCRD.黏附分子E.共刺激分子35. 抗原提呈的过程不包括CA.抗原摄取及加工B.细胞之间黏附C.抗原特异性活化D.共刺激作用E.细胞因子信号参与36. 并指状DC位于BA.淋巴组织的滤泡区B.淋巴组织的T细胞区C.淋巴组织的边缘区D.表皮E.血液B型题A、T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C、NK细胞D、B淋巴细胞E、巨噬细胞1、产生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是A2、能够自然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是C3、抗原呈递能力最强的APC是B4、具有ADCC作用的淋巴细胞是E5、抗体形成细胞是D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B、树突状细胞C、B细胞D、活化的T细胞E、NK T细胞6、呈递抗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B7、即是APC,又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C8、具有吞噬作用但没有Birbeck颗粒的APC是A9、能激活Naitve T细胞B10、糖脂类抗原提呈后能激活的细胞是EA、MHC I类途径B、MHC II类途径C、LMPD、TAPE、内体(吞噬溶酶体)11、提呈内源性抗原的主要途径是A12、提呈外源性抗原的主要途径是B13、可对内源性抗原肽转运的是D14、降解外源性抗原的场所是E15、降解内源性抗原的分子是CA、单核-巨噬细胞B、并指状DCC、B细胞D、滤泡状DCE、LC16、未成熟DC是E17、成熟DC是B18、在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DC是D19、在免疫应答和免疫防御机制中都起重要作用的是A20、能通过膜Ig浓集抗原并内化的细胞是C二、名词解释1、APC :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PPT
39
小结
专职APC包括:DC, MΦ,B 三种抗原提呈方式
40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5
胸腺DC
一、树突状细胞
对DC的性质和功能特点的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通过人为调节DC的功能来增强或者抑制机
体的免疫应答,对肿瘤、移植排斥、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及其免疫防 治具有重要意义。
17
一、树突状细胞
DC的鉴定方法:三方面加以综合判断 形态学、 组合性细胞表面标志:CD1a, CD11c, CD83 在MLR中能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
表达低 表达高
高
低
成熟期 淋巴结、脾及 Peyer结的T细 胞区 提呈Ag肽: MHC复合物给 初始T,并使 之激活
表达高 缺乏
低
高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一)类型与特点:
1.根据来源的分类:
2.根据分化成熟状态的分类:
3.根据组织分布的分类: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 的处理及提呈
1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一、概念:
1、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 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 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指能表达抗原肽-MHC复合物的任何细胞(广义)
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 APC表面的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的复合物与T细胞表 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肽-MHC三元体,从而活化 T细胞的全过程。
免疫学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PPT课件
• 引言 • 抗原提呈细胞概述 • 抗原的处理 • 抗原的提呈 • 抗原提呈与免疫应答 • 抗原提呈细胞与疾病的关系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抗原提呈细胞
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 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抗原处理
指抗原提呈细胞对摄取的抗原进行降解,暴露出 抗原决定簇的过程。
维持免疫稳态
抗原提呈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变异的细胞,维持 免疫系统的稳态。
参与免疫调节
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影响免疫应 答的类型和强度。
03
抗原的处理
抗原的识别与摄取
抗原识别
抗原提呈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抗原,包括微生物、细胞、 蛋白质等。
摄取方式
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吞噬、胞饮、受体介导等方式摄取 进入细胞内。
小分子肽段。
表达MHC分子
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Ⅰ和 MHCⅡ类分子,这些分子能够 与处理后的抗原肽段结合,形
成复合物。
与T细胞相互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通过MHC分子 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形 成紧密接触,将抗原信息传 递给T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触发T细胞的活化、 增殖和分化,进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B细胞的激活与抗体产生白(Ig)与抗原结合,启动B细胞的激活。
抗体产生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免疫记忆的形成与维持
初始T细胞与记忆T细胞 的转化
初始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记忆T细胞, 保留对相同抗原的记忆。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一、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APC)是由两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即MHC类Ⅱ表达细胞和B细胞组成的。
这些细胞具有能够识别、处理和提呈抗原给T细胞的免疫功能。
而MHC类Ⅱ表达细胞则能够将外源抗原处理后的肽段结合到其表面的MHC类Ⅱ分子上,以此作为T细胞的受体。
而B细胞则具有把外源抗原表位结合到它们的表面Ig上的能力,用以把抗原提呈给T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是把抗原从外界细胞的受体中提取出来,并将其处理成适当的形式,以便其能够被T细胞识别。
具体而言,APC会把外源抗原处理成肽段,并将该肽段结合到它们自身表面的MHC类Ⅱ分子上(染色体分子结构免疫学识别),从而作为T细胞的受体。
同时,APC会把抗原结合到其表面的Ig上,以便将抗原给T细胞提呈。
抗原的提取和处理是APC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过程。
抗原提取的第一步是把抗原与APC分散开来,然后将它们的表面抗原与。
表面的共青素交联素(C3)发生结合,以促进抗原的处理。
其次,抗原在APC的细胞质中经历溶解,被酶分解,最终被分解成肽段,这些肽段将结合到APC的MHC 类Ⅱ分子上,以便提呈给T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1、胞质溶胶(MHCⅠ类分子)途径
内源性抗原被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降解为 小分子抗原肽后,与 MHC-I类分子结合,形 成抗原肽/ MHC-I类分子复合物,供CD8+T细 胞识别的过程。
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组织抗原等主要经 此途径提呈。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 的加工及提呈
第十一章 APC和抗原提呈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第二节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第十一章 APC和抗原提呈
【目的要求】 ★1.掌握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
种类; ※2.熟悉抗原的摄取和处理过程,MHC
分子在APC提呈抗原中的作用; 3.了解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脂类抗
(1)抗原的加工、处理与转运 1)泛素化:
内源性抗原+泛素
去折叠,成 螺旋线形
脱去泛素,进入蛋白酶 体降解
(1)抗原的加工、处理与转运 2)蛋白酶体的降解
蛋白酶体β亚单位,PSMB
2)蛋白酶体的降解
蛋白酶体裂解蛋白成小分 子多肽,释放到胞浆。
3)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TAP1 & 2)
伴随蛋白结合
TAP转运
6~30aa进入内质网 + MHC-I类分子组装成二聚体
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转运至APC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
2.溶酶体(MHC-II类分子)途径
外源性抗原被APC摄取、加工、处理 为抗原肽,与MHC-II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 供CD4+T细胞识别的过程。
免疫学试题库 (11)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一、单项选择1.MHC II类途径中提呈对象是:A.Th B.CTL C.B D.MφE.NK2. 以下哪种分子不参与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A. MHC-Ⅰ类分子B. TAP1C. TAP2D. IiE. 蛋白酶体3. 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 巨噬细胞B. 树突状细胞C. 朗格汉斯细胞D. 内皮细胞E. B细胞4. MHC II类途径中降解外源性抗原的部位是:A.蛋白酶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溶酶体E.核蛋白体5.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最强的树突状细胞是:A. 成熟DCB. 前体DCC. 未成熟DCD. 迁移期DCE. 骨髓内DC6. 树突状细胞有别于其他APC的特点是:A. 刺激活化的T细胞增殖B. 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C. 刺激记忆性T细胞增殖D. 刺激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E. 刺激活化的CD8+T细胞增殖7. 关于DC细胞,正确的说法是:A. DC成熟后摄取抗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B. DC细胞均来源于髓样干细胞C. 在各种APC细胞中,只有DC组成性表达MHC-II分子D. DC可以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B细胞和巨噬细胞不可以E. CD80/CD86与DC刺激T细胞活化无关8. APC上B7的配体是:A. CD2B. CD4C. CD8D. CD28E. CD169.MHC I类途径中结合了抗原的MHC I类分子由下列哪个细胞器转运到细胞膜上?A.内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溶酶体E.核蛋白体10.糖脂类抗原由下面哪个分子进行提呈?A.CD1 B.CD8 C.CD4 D.MHC I类分子E.MHC II类分子11. 能分化为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是:A.单核细胞B.B细胞C.T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红细胞12.糖脂类抗原被提呈后激活:A.Th B.CTL C.NK T D.MφE.Treg13. APC呈递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FcRD.黏附分子E.协同刺激分子14. 专职APC,应排除:A.单核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15. 初次免疫提呈抗原的APC是:A.DC B.Mφ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16. 专职APC与非专职APC之间的区别是因为前者组成性表达: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MHCⅢ类分子D.黏附分子E.CD分子17. 能刺激初始T 细胞增殖的是:A.DC B.Mφ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18. 不在DC表面表达的分子是: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TCRD.黏附分子E.协同刺激分子19. DC和Mφ共同的前体是:A.单核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B细胞D.T细胞E.粒细胞20. 非成熟DC的特点是:A.高表达协同刺激分子B.不表达甘露糖受体C.有很强的免疫激活能力D.摄取抗原能力较强E.不表达FcR21. 抗原浓度较低的情况下,B细胞摄取抗原主要是:A.ADCC作用B.吞噬作用C.通过高亲和力的抗原受体浓集内化抗原D.通过FcγR介导的内吞作用E.以上都不对22. 一般不经MHCⅠ类分子提呈的抗原是:A.乙肝病毒抗原B.肿瘤细胞合成的蛋白C.葡萄球菌抗原D.HIV gP120 E.内源性抗原23. 内源性抗原肽需经哪种分子转运进入内质网:A.蛋白酶体B.TAP C.CLIP D.(α-β-Ii)3 E.Ii 24. 专职APC的特点是:A.均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B.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只能激活CD8+T细胞D.天然表达MHCⅡ类分子E.天然表达MHC I类分子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B.内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C.外源性抗原经专职APC提呈D.内源性抗原可被非专职性APC提呈(MHC1途径,所有有核细胞都可以)E.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均可直接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E.摄取抗原27. 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DC提呈抗原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致T细胞凋亡C.DC不能提呈内源性抗原D.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E.DC能诱导免疫耐受28. 以下哪个是B细胞独有的摄取抗原的受体:A.CR B.FcR C.PRR D.BCR E.TLR29. 提呈低浓度抗原最有效的APC是: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上皮细胞D.B淋巴细胞E.内皮细胞30.A.肿瘤细胞B.巨噬细胞D.上皮细胞E.内皮细胞31. MHC I类途径中抗原和MHC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溶酶体B.核质C.高尔基体D.内质网E.线粒体32. MHC II类途径中抗原和MHC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溶酶体B.核质C.高尔基体D.内质网E.线粒体33. MHC I类途径中降解抗原的分子是:A.蛋白酶体B.TAP C.CLIP D.(α-β-Ii)3 E.Ii34. MHC I类途径中转运抗原多肽的分子是:A.蛋白酶体B.TAP C.CLIP D.(α-β-Ii)3 E.Ii35. 脂类抗原在内体内与下面哪个分子结合进行提呈?A.CD1 B.CD8 C.CD4 D.MHC I类分子E.MHC II类分子36. 关于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提呈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合成的抗原为内源性抗原B.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抗原属内源性抗原C.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属于内源性抗原D.外源性抗原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菌等E.内源性抗原通常被以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37. 抗原提呈的过程不包括:A.抗原摄取及加工B.细胞之间黏附C.ADCC作用D.协同刺激作用E.存在交叉提呈现象38. MHC I类途径中提呈对象是:A.Th B.CTL C.B D.MφE.NK39. 哪种细胞既是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又是适应性免疫细胞:A. BB. NKC.CTLD. MφE. 中性粒细胞40. 关于抗原提呈,错误的是:A. 外源性抗原主要经MHC II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与提呈B. 内源性抗原主要经MHC I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与提呈C. 存在交叉提呈现象D. 脂类抗原主要由CD1分子提呈E. T细胞和B细胞都只能识别由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二、不定项选择1. 树突状细胞成熟过程中表达上调的膜分子是:A. MHC分子B. 甘露糖受体C. FcRD. CD80和CD86 (和CD40)E. CD8三、名词解释1. DC2. 抗原提呈3. 交叉提呈四、简答与论述1. 外源性抗原是如何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2. 内源性抗原是如何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答案:一、单项选择1. ADDDC 6. BDDBA 11. ACBBA 16. BACAD 21. CCBDE 26. ACDDC 31. DAABA 36. ECBAE二、不定项选择1. AD。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第一节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一、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1.通过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APC此类APC能够摄取、加工外源性抗原并以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CD4+T细胞,即通常所称的APC。
又分两类:①专职性APC(professional 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具有直接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功能;②非专职性APC(non-professional APC):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它们通常不或低表达MHCⅡ类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或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被诱导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故加工和提呈抗原的能力较弱。
2.通过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APC 此类APC能够降解、加工细胞内(内源性)抗原并以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CD8+T细胞,属广义的APC。
此类细胞通常被胞内寄生病原体感染而产生病原体抗原或细胞发生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抗原,提呈抗原给CD8+T细胞而自身被识别、杀伤,故又称为靶细胞,即被CD8+T细胞杀伤的靶细胞。
二、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一)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类成熟时具有许多树突样突起的、能够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初始T细胞并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DC不但参与固有免疫应答,还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单核/巨噬细胞和B 细胞与DC不同,它们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同时本身被T细胞激活,发挥更强的作用。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成详解演示文稿
一、抗原加工和提呈概述
第二十八页,共54页。
1、抗原加工[概念]:
APC将细胞内的Ag降解成适当大小的多肽 片断,使Ag肽适合与MHC分子结合,Ag 肽-MHC复合物再转运到APC表面的过程。
第二十九页,共54页。
2、抗原提呈[概念]:
是表达于APC表面的Ag肽-MHC分子复合 物被T细胞识别,从而将Ag肽提呈给T细 胞,诱导T细胞活化的过程。
共刺激分子表达
低
高
功能 存在部位
Ag摄取加 工
Ag提呈
非淋巴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
第十七页,共54页。
未成熟DC高水平表达FcR和PRR 抗原摄取能力强
细菌
APC
FcR CR
PRR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第十八页,共54页。
成熟APC高水平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
一、抗原提呈细胞分类
【包括两类】
-专职性APC -非专职性APC
【提示】教材中根据Ag的分类方法 易造成理解混乱,可作为 了解内容学习。
第四页,共54页。
1、专职性APC
(professional APC)
【组成】①树突状细胞
②单核-巨噬细胞
③B淋巴细胞
【特点】①表达MHC II类分子
②提呈外源性Ag
第三十页,共54页。
二、被提呈抗原的分类
1、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g):
被APC摄入的由其它细胞产生的Ag。 如,细菌、真菌等产生的Ag分子。
2、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g):
由APC内合成的Ag。 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合成 的A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髓系DC从其前体细胞分化为具有显著免疫活化功能的DC,需经一 个从未成熟到成熟阶段的发育过程,对于DC的功能特点至关重要。DC 在成熟过程中同时发生迁移,由外周组织(获取抗原信号)通过输入 淋巴管和/或血循环进入次级淋巴器官,然后完成其激发T细胞应答的 任务。
经典DC的成熟过程:未成熟DC(LC及分布于心、肝、肾、肺等实质器官 间毛细血管附近的间质性DC)→迁移期DC [隐蔽细胞(veiled cell):指在输 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迁移的DC]→成熟DC (外周免疫器官T细胞区的IDC)
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
依据:表面膜分子表达的特点与功能差异。
专职性APC:
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能组成型表达MHCⅡ类分 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具有显著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
非专职性APC:
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间皮细胞等,它们通常不表 达或低表达MHCⅡ类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或IFN-γ等CK作用下,也可表 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以及粘附分子,并具有一定的抗原处理和提 呈能力。表达MHCⅠ类分子的靶细胞属于一类特殊的非专职性APC,属广 义的APC,称为CD8+T细胞的靶细胞。
③体液中的DC :包括存在于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的隐蔽细 胞和血液DC 。
非成熟DC与成熟DC的特点比较
非成熟DC
Fc受体表达 甘露糖受体的表达 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半衰期 约10小时
~106
成熟DC
-/+ -/+
++ ++
大于100小时
~7×10
6
细胞膜表面数目
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抗原提呈的能力 迁移的倾向性 主要功能
DC:即树突状细胞,细胞呈树突状,膜表 面高表达MHC II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 官并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有相对特异 性表面标志的一类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 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主要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DC 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MΦ、B细胞 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故DC是机体适应性 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DC还表达丰富的免疫识别受
体,能敏感地识别入侵的病原体,通过快速地释放大量
CK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故DC也被视为连接固有免疫和 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Dendritic cell,DC
Dendritic cell can activate naive T cells
(一)类型与特点
1. 根据来源的分类 将DC分为经典DC(conventional DC,cDC)和浆细胞样 DC(plasmacytoid DC,pDC)。cDC主要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 pDC活化后可快速产生大量的Ⅰ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免疫应答,在 某些情况下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2. 根据分化成熟状态的分类
(一)类型与特点
3.根据组织分布的分类
① 淋巴样组织中的DC:包括IDC、FDC。IDC在启动和激发初次 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 FDC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激活过程 和诱导、维持免疫记忆。 FDC:形态与DC相似,但并非来源于骨髓,与不表达MHC II类分子,因此不具备抗原提呈能力。但FDC高表达Fc受体 和补体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或抗原-抗体-补体复合 物后可形成串珠状小体供B细胞识别和内吞。 ②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间质性DC和LC。
→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
至细胞膜上→供CD8+T细胞识别,完成抗原提呈过程。
蛋白酶体
HLA-DM分子 使MHC-II类分子的抗 原结合槽与CLIP解离 →与抗原肽结合
(二)MHCⅡ类分子途径
• 1.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外源性蛋白抗原被APC摄入后在胞内形成内体 (endosome),进入内体的蛋白质被水解为多肽片段,并随 内体转运至溶酶体或融合为内体/溶酶体。溶酶体及内体是 APC加工处理外源性抗原的主要场所。溶酶体可将蛋白抗原 降解为适合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含有10~30Aa的短肽。
蛋白酶体:通常以20S形式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
体细胞内,在内源性抗原的降解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主要负责将溶酶体外的蛋白抗原降解为多 肽。
TAP:即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是由TAPl和TAP2
组成的一种异二聚体。TAPl和TAP2各跨越内质网 膜6次,共同形成一个“孔”样结构,依赖ATP对 多肽进行主动转运。
3.抗原多肽与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与多肽的提呈
在伴侣蛋白参与下, MHCⅠ类分子组装成二聚体,其α链的 α1和α2功能区构成抗原肽结合槽,在ER内与已被降解的8~12Aa 抗原肽结合,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提呈给CD8+T细胞。
小结:MHC Ⅰ类分子提呈过程 内源性蛋白抗原→蛋白酶体降解→TAP转运至ER内
抗原摄取-处理
表达 提呈 (二元体) (三元体) 抗原肽-MHC TCR∥抗原肽-MHC
外源性抗原:MHC-Ⅱ类分子 → CD4+ T细胞
(细菌、蛋白质抗原、被吞噬的细胞等)
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 → CD8+ T细胞 (病毒/肿瘤、某些胞内的自身成分)
APC进行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的四条途径:
抗原来源 内源性抗原 抗原降解场所 胞质蛋白酶体 抗原与MHC分子结合部位 内质网 参与的MHC分子 MHCⅠ类分子 伴侣分子 TAP、钙联蛋白 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 所有有核细胞 识别和应答细胞 CD8+T(主要是Tc)
MHCⅡ类分子途径
外源性抗原 内体、溶酶体 溶酶体及内体中MⅡC MHCⅡ类分子 Ii链、钙联蛋白 专职APC CD4+T(主要是Th)
B淋巴细胞(光镜) (电镜)
B淋巴细胞
Markers of B cells
第二节
基本概念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抗原加工或抗原处理(antigen procisssing):APC将胞质内自 身产生或摄取入胞内的抗原分子降解并加工处理成一定大小的 多肽片段,使多肽适合与MHC分子结合,然后以抗原肽-MHC 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表面。 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在APC与T细胞接触的过程 中,表达于APC 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细胞所识别, 从而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其实质是APC表面的抗原肽与 MHC分子结合的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 肽-MHC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DC是专职性APC中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DC还能诱导Ig的 类别转换和释放某些可溶性因子等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免疫调节作用
DC 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4.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非成熟DC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胸腺DC参与种属免疫耐受的诱
导。
各类DC的特点:Fra bibliotekThe process of M activation
3
suppressor M
抑制免疫功能
1
rested M responsive M
2
stimulated M
LFA-1
PGE
activated M
过度活化 适度活化
signal
病原体
细胞增生 趋化,杀菌
MHC-II
提呈Ag, 激活LC, 结合TC,
Langerhan’s cells
郎格汉斯细胞
吞噬加工抗原能力强,提 呈抗原能力弱
刺激B细胞增殖
interdigitating DC
滤 泡 树 突 细 胞 FDC
并指状树突细胞
提呈抗原能力极强
二、单核/巨噬细胞
M表达多种受体介导M内的信号转导或介导M对颗粒状 物质或细胞的摄取与加工处理。 M产生多种胞内酶和胞外酶能杀灭和消化异物。 M产生多种生物活性产物可发挥相应的作用。 M表达丰富的MHC I和MHC II类分子起到抗原处理和提 呈作用。
•2.MHCⅠ类分子的生成与组装
MHCⅠ类分子α链和β2m在ER中合成, MHCⅠ类分子中的α链即刻与伴侣 蛋白(chaperone)结合,伴侣蛋白(包括钙联蛋白、钙网蛋白和TAP相关蛋白)参 与α链的折叠、保护α链不被降解,参与α链与β2m组装成完整的MHCⅠ类分子 及MHCⅠ类分子与TAP的结合。
IDC:高表达 MHC I/II类分子,缺乏FcR及补体 受体 ,主要发挥免疫激活作用。 FDC:不表达MHC II类分子,高表达 FcR及 C3bR,激发免疫应答和产生免疫记忆。 LC:分布于表皮及胃肠道黏膜上皮中。高表达 FcR、补体受体、 MHC I/II类分 子,有较强的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 免疫激活能力弱。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许礼发 ahhnlfxu@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 第一节 • 第二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基本概念
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s):在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T、B淋巴 细胞的协同作用,还需要另一类细胞的协助,遂 将该类细胞称为辅佐细胞。 APC:即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够加工抗原并以 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淋巴细 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 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杀瘤,杀菌
First signal: MAF/IFN-, MSF
second signal: LPS/IFN-, MSF,CK,
Biologic effects of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