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三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并繁荣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经济增长理论,相比于传统的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更能解释现实经济中的一些看似矛盾而实际存在的现象。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知识资本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经济体内部的市场和机制也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体不仅能自发地创造新产品和新技术,同时也会自发地创造出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这是与传统的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最大的不同之处。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的积累。

人力资本是指个体的教育、培训和职业经验等因素对个体产生的积极影响,而技术知识的积累则是指在创造新技术和产品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内生的,这意味着技术创新是通过内部的经济市场机制和创业机制来实现的,而且这些机制都是与历史和制度、文化等因素有关联的。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解释经济中存在的很多看似矛盾却实际存在的现象,比如经济体的逆转现象。

在传统的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体在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后,发展速度就会停滞,甚至逆转。

而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这个现象被解释为经济体在某个特定发展阶段出现的投资收益递减效应的结果。

也就是说,当投资回报率降低时,投资额减少,工作效率降低,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水平。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这些理论建构,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正如Solow-Swan模型和Lucas模型在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得到了充分证明一样,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也有了自己的实证研究成果。

其中,Romers、Lucas、Aghion和Howitt的研究对基于知识资本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

他们发现,随着知识资本水平的提高,企业家的创业率和创新能力也在提高,从而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应用文-中美日三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应用文-中美日三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中美日三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以罗默(Romer)、卢卡斯(Lucas)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这个难题找到了答案。

他们认为,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忽视了生产要素的异质性以及它们在质量上的变化,所以无法衡量资本的溢出效应。

实际上,相同数量的生产要素投入不一定能带来同等的产出,因为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并不相同。

产出的增长率应等于生产要素数量增长率与生产要素质量增长率之和。

他们认为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技术因素实际上是内生决定的,所以新兴的经济增长理论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本文拟建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和资本两个生产要素做了进一步的细分,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又分出了劳动力质量要素和资本质量要素。

(一)劳动力质量要素阿罗(Allow)最早用边干边学模型(learning-Ly-doing)来解释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他利用飞机制造的生产率改进的例子来分析,认为技术和知识都是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是传统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罗默借用了阿罗的分析框架建立模型,假设知识的创造就是投资的副产品,而技术是由知识积累决定的。

所以在罗默的模型中,技术是由经济体内生得到的,它,与资本和劳动力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罗默认为,企业在增加投资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产,而且由于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可以克服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本文沿袭了阿罗和罗默的建模思路,并假设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质量得到了提高,而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企业的投资。

在企业增加其资本存量的过程中,也同时增加了知识的存量。

本文还假设每个企业的知识都是公共品,任何其他企业都可以无偿获得,这就是说一个企业的投资会带来整个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所以,劳动力质量要素的增长率与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成比例。

根据上面的两个假设,可以得到劳动力质量(L)与资本存量(K)的函数关系,即:Lq=Kφ(1)式中,φ为资本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系数,在资本存量中,投入到教育和研发等方面的资本比重越高,φ越大。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研究1. 引言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试图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并提出了一种内部决定经济增长的机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

2.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概述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一种延伸和发展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等内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相比,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中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影响因素。

3. 批判性综述尽管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在理论上更为完备,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论和批判。

一些学者认为该模型过于简化和割裂实际情况,忽视了经济增长的复杂性和多因素作用。

另外,该模型在解释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要素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主要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创新和制度环境等核心要素。

其中,技术进步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则是技术进步的关键驱动力。

制度环境则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5.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有效性。

他们使用各种经济数据和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实证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6.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政策启示在实际政策制定中,根据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可以提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例如,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培养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改善制度环境等。

这些政策措施能够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7. 结论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作为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为我们解释经济增长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尽管该模型存在一些争议和批判,但通过实证研究和政策启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模型,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分析经济增长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和规律,各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加大了对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将就其理论、应用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经济学家罗默、鲁默等人提出的,它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发地出现,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受传统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与技术创新、技能积累、资本积累密切相关。

同时,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制度和政策环境等也会影响技术进步的发展,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重要的假设是“知识溢出效应”,即新知识的应用不仅有私人的经济效益,也会对其他企业、行业、地区和国家产生知识的传播和溢出效应,从而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产生联动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的累积和创新购买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也受到重视。

在这种模型中,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技能的不断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此外,政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需要认真考虑。

二、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案例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不仅能够解释各国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而且可以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以中国的发展为例,经济学家们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模型时,也应用了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分析。

这些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缘由之一是科技进步的推进。

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受到劳动力素质、资本积累、教育系统和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机制。

《2024年中、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研究》范文

《2024年中、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美、日三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差异。

通过对三国的融资环境、政策支持、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各国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期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融资结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中、美、日三国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上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各自的融资结构存在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三国的融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为优化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提供理论支持。

二、中、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概述(一)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和政府扶持。

内源融资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利润积累和股东投资。

政府扶持则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以及政策性贷款等。

此外,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二)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较为多元化,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资助等多个渠道。

其中,创业投资是重要的融资方式,为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

(三)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金融机构,如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

此外,日本还拥有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中、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一)融资环境与政策支持比较中国政府在政策支持上不断加强,但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政策支持的渠道和力度仍有待提升。

美国和日本在政府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信用担保等方面均有较为完善的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融资渠道与融资模式比较在融资渠道和模式上,美国最为多元化,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商业银行贷款等。

中_美_日实际均衡汇率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_韩国高

中_美_日实际均衡汇率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_韩国高

中 、 美 、 日实际均衡 汇率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 77 ·
1997 年泰铢贬值使得东南亚大部分国家货币相继出现各种幅度的贬值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 2005 年 7 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之后 ,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更加紧密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 人民币汇率始终盯住美元 , 直至 2005 年 7 月 21 日 , 中 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由长期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政策 。 然而 , 在一揽子货币当 中 , 美元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 , 因此 , 我们必须重视美元汇率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 响 。 近年来 , 日元汇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跌宕起伏 , 极大地影响着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金融 市场 , 从而造成诸多的不稳定因素 。 我国与日本的经济往来日趋频繁 , 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 深 。 因此 , 把握日元汇率在外汇市场上的走势 , 并预测其可能发生的风险 , 可以很好地把握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以及为我国汇率机制改革提供参考 。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 为了能够更 好地捕捉到不同外汇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效应 , 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 考察各个国家汇率 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波动溢出效应就显得十分必要 。 对不同国家汇率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各国汇率本身之 间的关系 。 Ag garw al 和 M ougo ue ( 1998) 实证检验了日元汇率与亚洲 “ 四小龙” 的货币汇 率之间 、 日元汇率与东南亚四国的汇率之间的联系 , 认为日元汇率与这两组国家货币汇率之 间均存在协整关系 。 谢赤 、 刘潭秋 ( 2003) 利用日汇率数据对日元 、 港元和新加坡元以及港 元和新加坡元这两组货币汇率进行了协整检验 , 得出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 。 林 江 、 夏玉松 ( 2004) 运用协整方法 , 分析了港元汇率与其他货币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关系 , 同 时 , 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小规模经济体 , 也经常受到来自贸易伙伴或贸易竞争对手等其 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 二是研究各国汇率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 。 Kearney 和 Pat to n ( 1998) 对包含法国法郎 、 德国马克 、 意大利里拉和欧洲货币单位的欧洲货币体系中 汇率波动传导机制构造了一个多元 GARCH 模型 , 分别利用 1979 年 4 月到 1997 年 3 月的日 数据和周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 , 结果表明 :不同货币之间具有不同的传递性 , 其中马克在波 动性传导机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丁剑平 、 沈根祥 ( 2006) 利用 2000 年 1 月 3 日 ~ 2005 年 12 月 9 日的 12 个币种兑美元的即期汇率数据进行研究 , 对区域汇率波动的特征进行了分 析 , 结论表明 : 2000 ~ 2005 年关键货币中的欧元 、 英镑 、 澳元和日元的波动浮动都很大 , 亚洲 货币汇率从总体上来说日波动低于欧洲和澳洲货币的波动幅度 , 而且欧洲和澳洲的货币波动延 续时间较长 。 此外 , 区域性货币联动性也很强 ,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 不能忽视区域性经 济的发展对地区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 张国梁 ( 2008)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 数 , 探讨了三种主要国际货币汇率 — — —美元兑英镑 、 美元兑欧元以及美元兑日元之间的内在波 动过程 。 得出结论 : 单个汇率的波动可以通过不同汇率之间的连锁反应机制而传递放大 , 在经 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 不同汇率之间的这种连锁反应机制加剧了外汇市场的频繁波动 。 本文采用月度数据 , 利用多元 GA RC H 方法构建了中 、 美 、 日三国实际均衡汇率模型 , 分析了三个国家实际汇率之间的信息传导方式 , 研究了三个国家实际汇率之间的波动溢出效 应 , 三个国家汇率之间的传导不仅可以通过汇率本身实现 , 还可以通过三个市场二阶距之间 的关系得以实现 。 本文在利用多元 GARCH 方法构建实际均衡汇率模型时 , 对其均值方程 中实际均衡汇率的影响因素加以细化 , 引入了影响各国实际均衡汇率的经济基本面因素 。 一 、 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及研究方法述评 1 .行为均衡汇率模型 ( BEER) Cassel ( 1922) 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汇率理论之一 , 也是关于均衡

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内生增长模型是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的一种理论框架。

相比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生增长模型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并对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在中国经济中,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经济的不同阶段出发,探讨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的应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首先,中国经济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对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内生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并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中国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为今后提高中国经济质量和效益提供参考。

其次,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研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问题。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内生增长模型提供了一种全面分析经济增长的框架。

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可以洞察经济结构升级的内涵和路径。

例如,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内生增长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三,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内生增长模型核心要素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内生增长模型可以为中国政府制定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具体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具体参考。

最后,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

例如,中国经济当前面临投资效率下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内生增长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同时,内生增长模型还可以提醒我们关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

综上所述,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日三国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比较分析

中、美、日三国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比较分析

相互 关系 , 运用 G agr r e 因果检验 、 n 脉冲响应 函数和 方差分 解比较 了三 个因素具 有的长短 期特征 , 究发 现 : 研
经济增长过快和货 币供 给过 多是 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 因; 通货膨 胀在价格 层面 的经济总量提 高 , 对于推动 经济 的真 实增 长没有效用 ; 币供给 对于通胀 解释 能力在 中国显著 , 货 而在 美国和 日本不 显著 ; 长期看 , 美国和
(9 8一 ) 男 , 18 , 陕西西安人 , 西安交通 大学 经济与金 融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
作 用 ; 纳艾 维 ( uav 基 于通 货 膨 胀 的市 场 自动 杜 D ne) 平 衡 数学 模 型分 析 后认 为 , 的通 货 膨 胀 率 是 经 济增 正 长 的必要 条 件 。从 国 内研究 成 果 来 看 , 部 分 学 者 J 大
[ 收稿 日期 ] 2 1 0 0 1— 3—2 3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0 9 D 2 ) 2 0 Z 0 0
胀达到一定 阈值后 , 对经济增 长会有温和 的正 向刺激
[ 作者简介 ] 李
7 4
成 ( 9 6一 ) 男 , 1 5 , 山东 济南 人 , 安交 通 大学 经济 与 金融 学 院金 融 系 主任 , 授 , 士生 导 师 ; 子伦 西 教 博 李
存货理论模型分析后认为 , 通货膨胀率对于外生的货 币供 给冲击 反应 比较 迟 缓 ; 比( ai等 运 用 V R 达 Tb) A
模 型分析 了喀麦 隆 16 20 90— 07年 间 的数据 , 现 货 币 发
供给增加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 , 但是货币供给的增 加并不一定会 造成通货膨胀 。对于经 济增长率 和 J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人们对经济增长越来越关注,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阐述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现状,希望能够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

第二章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基础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发展起来的,旨在解释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看作是一种内部自发的过程,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是经济成长的内部原动力。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重视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以及知识产权等内部因素的作用,认为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外部因素。

第三章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历程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斯蒂格利茨 - 卢卡斯模型和罗默模型是早期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它们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的概念。

后来,伯纳德·阿姆斯特朗、保罗·罗默等学者在这一建模框架下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如拥有知识门槛的基础设施模型、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模型等。

第四章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研究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研究与发展产出、研究与发展流程、知识产权、技术扩散等领域内,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型。

同时,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也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支持,例如,利用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鼓励家庭和企业创新、加大对人力资本和技术研究的投资等。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总之,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理论和模型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深入研究经济增长机制以及指导宏观经济政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解析及实证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解析及实证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解析及实证研究随着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逐渐被揭示,除基础理论模型之外,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逐渐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理论解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政策应用。

一、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概念及特征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得到充分发展。

相比于传统的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将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外生因素转化为内生因素,如技术进步、创新投资等,并将其视为一个端到端的系统,不仅可以解释经济增长的显著变化,而且可以推导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还具有以下特征:(1)区分资本、劳动和技术的品质;(2)利用人类资本和技术进步相互作用的增长机制,以及政策因素对技术进步和人类资本的影响。

二、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解析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思想在于将技术进步看作是内生变量,而非受外部因素数量限制的外生变量。

技术进步在该模型中通过研发投资和学习的过程来实现。

在这个背景下,三种因素如下:(1)资本的品质:资本的品质是指物理资本的生产虽然需要原材料和资本投资,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产品只高质量的资本品才能被制定,它由多层次的生产和劳动生产率随着技术发展逐渐提高产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劳动的品质:相比于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劳动投入的增长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包含了人类资本的概念。

人类资本指的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技能和经验。

人类资本的增长对劳动过程的提高呈正相关。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也是模型中最难以解释的变量之一。

传统理论中的技术进步都是由外部因素推动的,比如自然科学的发展、技术交流等,而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技术进步则主要取决于研发投资和技术迁移,是一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三、实证研究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在解释和预测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证研究价值。

内生增长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内生增长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内生增长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内生增长模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它主要用于研究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因素。

内生增长模型通过揭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内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即内生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经济发展国家如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基础是认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生产资源的投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更取决于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因此,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内生增长模型的核心要素。

在中国,内生增长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如很多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赖于内生增长模型的有效运用。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人力资本投入等措施,促进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发展。

同时,中国在国内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的积极性,这一举措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实现。

此外,内生增长模型的适用性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具有更广阔的传播、社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社交网络中,人们可以通过分享知识和信息,促进彼此的互助和成长。

这种社交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内生增长的方式。

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一个人的创新或创造可以对他人的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通过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分享,产生更大的价值。

总之,内生增长模型在中国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和行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因素。

它的具体应用和研究需要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掌握其本质和实质,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

首先,我们将讨论经济增长的概念和重要性,之后,我们将简要概述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历程,并详细探究Solow-Swan模型和Romer模型两个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

在模型讨论之后,我们将探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优缺点,并说明其在现实经济增长中的应用。

第一章经济增长的概念和重要性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产量的增长。

这种增长可以发生在多个经济活动领域中,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经济增长对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带来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均收入、促进技术创新等好处,并且可以让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更加竞争力强大。

第二章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历程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Solow模型的出现。

Solow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物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但是,Solow模型大大低估了某些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因此Romer模型随后出现,强调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作用。

除了这两个经济学模型,另外还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其他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如AK模型、Bornea模型、Lucas模型等等。

第三章 Solow-Swan模型根据Solow-Swan模型,经济增长取决于三个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指能够合理使用资本和劳力以及创新、技术进步等综合影响的因素。

Solow-Swan模型在诠释经济增长方面有很高的解释力,对现实经济增长也有配套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 Romer模型相比Solow-Swan模型,Romer模型更强调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

Romer模型中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由企业升级、专利等技术形式来表现的,而Solow-Swan模型中只考虑了生产因素的增长。

Romer模型认为,国家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产权保护法律、加大科技投入和优化创新环境等措施,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增强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研究随着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发展,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成为了研究经济增长的热门话题。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指的是将知识和技术创新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积累,更是技术、知识等因素的创新和应用。

从传统的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到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转变,是经济学界对于经济增长规律认识的重要突破,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现代社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理念是“知识经济”,即经济增长不仅仅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知识、技术和创新的发展和应用。

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应用新的技术,经济体能够实现长期的稳定增长。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不同在于,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将创新、技术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考虑的范畴,强调了技术和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传统的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积累,而技术和创新只是在外部提供的一种因素。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来源于资本,这意味着经济增长依赖于内部的经济因素,而不是外部的因素。

这个特点与传统的外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所设计的政策不同,需要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实证研究中,大多数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关注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

其中,斯托默—罗梅尔(Solow-Romer)模型是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经典案例。

该模型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就越大。

斯托默—罗梅尔模型证明了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通过此类研究,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技术和知识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除此之外,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也有不同的应用方式。

例如,对于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所以在科技领域中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更具有实际意义。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成为研究经济增长的重要理论工具。

本文将介绍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一、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概念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罗默和卢卡斯等学者提出的内生性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技术进步产生于人力资本和研发活动的积极投资。

他们认为,如果国家投资人力资本和研发活动,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在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与资本、劳动投入等因素一样,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力量。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源。

在人力资本和研发方面的投资是内生的,因为这些投资本身能够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率。

人力资本和研发的积极投资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也强调了制度和政策的重要性,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二、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在中国,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主要是在研究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并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此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投入、支持创业等,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人力资本是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中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得到了很高的关注。

中国大量投资于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方面,这些投资是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池,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支持。

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国企业对技术转化的能力不足,往往导致很多科技成果无法建立起商业模式和经济利益。

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强技术转化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平衡。

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质量比较:基于技术进步的角度

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质量比较:基于技术进步的角度

步对 于不 同国家则有 不 同的影响 。尤其 是对 于 日本经 济 而言 ,资本 质量对 日本经 济发展 发挥 了关
键 性的作用 , 日本经 济 的资本 质 量 状况 长 期 阻碍 了 日本 经 济 的发展 ,这 一点 能 够为 日本 经 济 自 2 0世纪 9 O年代 以来 的长期低 迷提供 一种 可能 的解释 。为 了进 一步分 析 三 国的技术 进步 与经 济增 长之 间 的关 系,本 文 同时又将 整个考察 期划分 为三个 子 时期 ,并对 三个 子时期 内不 同要素对各个 国家 的经济发 展贡献程 度进行 了考察 ,分析结果 进 一步确认 了前面 的结论 。
① 具 体 论述 可见 于 赵 志 耘 等人 的 《 资本 积 累与 技 术 进 步 的动 态 融 合 :中 国经 济增 长 的一 个 典 型 事 实 》一 文 。
感 谢 匿 名评 审 人 的 意 见 ,笔 者 已作 了相 应 的修 改 ,本 文 文 责 自负 。
2 4
经济 理论 与经济 管理 2 1 0 0年 第 6期 ( l n 首先 在 增 长模 型 中引 入 资 本 质 量 ,他 认 Nes ) o 为 ,新资 本投 资促 进 的技 术 改进将 增加 经济 增长 率 对于 资本 要素投 入 的弹性 ,因而 资本对 于经 济增 长 的 弹性 要 高 于资 本 性 收入 在 国民 收入 中的份 额 。 [ 。 赫尔 藤 ( l n Hut )正 式将 技 术 进 步 内含 到 资 本 中 6 00 期
中美 日三 国经济增 长质量 比较 基 于技术 进步 的角度
曹 平
( 西大学商 学院 ,南宁 5 0 0 ) 广 3 0 4
[ 摘 要] 本文通 过构造 一个包含 资本质 量 的柯布一 道格 拉斯 形式 的总量 生产 函数 ,对 中美

我国外资利用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

我国外资利用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

我国外资利用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战明华【期刊名称】《统计研究》【年(卷),期】2003(000)006【摘要】The flowing of foreign capital is related with the economic security of one countries. The experiencesand lessons of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the foreign capital to the domesticeconomic is often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So it is important to a analysis theforeign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effect. Based on the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model, this paper firstdistricts the three cases of the foreign capital impact and give the three factors of the foreign capitalaffecting to the economic path. The using the sample data of China, we analyze the three factors. The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three factor effets are all positive, which means that the foreign capital utility ofChina is efficiency.【总页数】5页(P47-51)【作者】战明华【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相关文献】1.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动态分析——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研究 [J], 肖泽群;祁明;黄瑞东2.污染物排放强度与我国经济增长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研究∗ [J], 曾望军3.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EKC假说的分析 [J], 邹庆;陈迅;吕俊娜4.家庭资产配置行为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内生增长模型与金融效率的经济分析 [J], 王骥5.河南经济内生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传统要素和内生要素的多要素经济增长模型 [J], 杨玉珍;许正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

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一、引言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是指描述经济增长过程中内部因素的经济模型。

它区别于传统的外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变迁、人力资本积累、创新等内部因素纳入模型分析。

该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领域。

同时,实证研究也是评估经济学模型优劣、探究真实现象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特点及实证研究现状。

二、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特点1.技术进步的内生性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视作内生发展,即通过人类的劳动和资本积累,推动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提升。

例如罗默模型中的“学习经济”,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体内部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推动了技术进步。

2.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性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教育、培训、科研等手段推动人力资本积累,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

例如博马模型中的“教育经济”,即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3.创新的内生性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强调创新是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通过专利、创新研究等手段不断推动经济技术的发展。

例如罗默模型中的“思維會計學”,即创新研究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三、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现状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在实证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博马模型为例,研究表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其他因素如政府干预、外部环境等对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而罗默模型的实证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上,研究表明两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亚于其他外生因素。

在国际经济学领域,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主要应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瓶颈所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四、总结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作为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强调了经济增长中内部因素的作用,也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但其模型结构复杂、分析方法繁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目录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

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

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

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

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

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

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

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

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其次,引入有关出生率的选择。

这是容许人口和劳动力的内生决定的另一条渠道;最后,另一条与在一个增长框架中劳动供给的内生性有关的研究思路则涉及迁移及劳动/闲暇的选择——劳动力与人口不再相等。

Becker,Murphy and Tamura(1990年),Ehrlic h and Lui(1991年),Rosenzw eig(1990年)讨论了劳动供给、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技术进步把技术变迁理论包括进新古典框架中是困难的,因为这样做的话标准的竞争性假设就不可能得到维持。

技术进步涉及新观念的创造,而这是部分非竞争性的,具有公共品的特征。

对于一种给定的技术,换言之,在给定有关如何生产的知识水平的情况下,假定在标准的竞争性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和土地中规模报酬不变是合理的,则以相同数量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来复制一个企业从而得到二倍的产出是可能的。

但是,如果生产要素中包括非竞争性的观念,那么规模报酬则趋于递增。

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质量比较:基于技术进步的角度

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质量比较:基于技术进步的角度

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质量比较:基于技术进步的角度
曹平
【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包含资本质量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总量生产函数,对中美日三国1980-2007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考察期内,不同要素对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在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体现在资本质量上的技术进步对于不同国家则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日本经济而言,资本质量对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日本经济的资本质量状况长期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一点能够为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期低迷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为了进一步分析三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同时又将整个考察期划分为三个子时期,并对三个子时期内不同要素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程度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前面的结论.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曹平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2
【相关文献】
1.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基于技术进步角度的分析 [J], 叶晓东;杜金岷
2.中美日三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J], 胡乃武;刘睿
3.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研究——基于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的角度 [J], 樊亚妮
4.中美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比较分析\r——基于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角度[J], 陈亚平
5.韩、日、美三国公共财政支持产业技术进步的经验、启示 [J], 石耀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日三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首先建立了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决定产出的主要生产要素是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并且两种生产要素之间是可以替代的,而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

1957年,索洛又在自己关于经济增长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技术的概念,他认为单位产量的变化、劳动力的教育程度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都属于“技术变化”因素。

遗憾的是,在他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却只是通过时间因素t来反映技术变化,并没有具体分析各因素是如何对技术产生影响的。

根据索洛的模型分析,由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将最终使得经济增长停滞。

那么如何克服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效应而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就成为继索洛之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以罗默(Romer)、卢卡斯(Lucas)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这个难题找到了答案。

他们认为,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忽视了生产要素的异质性以及它们在质量上的变化,所以无法衡量资本的溢出效应。

实际上,相同数量的生产要素投入不一定能带来同等的产出,因为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并不相同。

产出的增长率应等于生产要素数量增长率与生产要素质量增长率之和。

他们认为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技术因素实际上是内生决定的,所以新兴的经济增长理论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一、模型的建立
本文拟建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劳动
力和资本两个生产要素做了进一步的细分,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又分出了劳动力质量要素和资本质量要素。

(一)劳动力质量要素
阿罗(Allow)最早用边干边学模型(learning-Ly-doing)来解释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他利用飞机制造的生产率改进的例子来分析,认为技术和知识都是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是传统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罗默借用了阿罗的分析框架建立模型,假设知识的创造就是投资的副产品,而技术是由知识积累决定的。

所以在罗默的模型中,技术是由经济体内生得到的,它,与资本和劳动力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罗默认为,企业在增加投资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产,而且由于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可以克服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本文沿袭了阿罗和罗默的建模思路,并假设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质量得到了提高,而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企业的投资。

在企业增加其资本存量的过程中,也同时增加了知识的存量。

本文还假设每个企业的知识都是公共品,任何其他企业都可以无偿获得,这就是说一个企业的投资会带来整个社会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所以,劳动力质量要素的增长率与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成比例。

根据上面的两个假设,可以得到劳动力质量(Lq)与资本存量(K)的函数关系,即:
Lq=Kφ(1)
式中,φ为资本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系数,在资本存量中,投入到教育和研发等方面的资本比重越高,φ越大。

(二)资本质量要素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人们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劳动力质量上,关于资本质量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内尔森(Nelson)在他的经济增长模型中首先提到了资本质量的概念,他认为新资本投资促进的技术改进将增加经济增长率对于资本要素增长的弹性。

内尔森在他的模型中假设不同时间投入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

他还提出了质量权数的概念,认为新投入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要大于以前投入的资本,其质量权数较大。

资本的使用时间越长,它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的权数就越小。

最后,内尔森通过推导得出结论,由于存在资本质量的提高,所以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要超过其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但是,内尔森只是在理论上推导出这一结论,并没有在他的论文中通过实际的数据拟合得到确切的资本对产出的弹性系数。

本文建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参考了内尔森的建模思路,在模型中加入了资本质量要素。

模型假设新投入的资本要比以前投入的资本有更高的质量,资本的质量与资本存量的平均使用时间成反比。

根据推导可以证明(限于篇幅,推导过程略),资本存量的平均使用时间与资本存量的增长率成反比例关系。

所以,在本文的模型中用资本存量的增长率(△K/K)来表示资本质量(Kq)。

(三)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建立
综合上面的两个假设,本文在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了劳动力质量要素和资本质量要素,所构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
数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Y表示总产出;A表示中性技术变化;Kq表示资本质量;K表示资本数量;Lq表示劳动力质量。

L表示劳动力数量;α表示劳动力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相对份额;β表示资本质量对产出的影响系数;φ为资本存量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系数。

不同于原有的索洛模型,本文的模型把索洛模型中的技术分解为中性技术变化(A)、资本质量(Kq)和劳动力质量(Lq)等三个生产要素的乘积,而其中的资本质量(Kq)和劳动力质量(Lq)是由经济体自身内生出来的,所以本文建立的模型是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二、模型的估计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中、美、日三国1994年第1季度-2004年第1季度的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分别估计各国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参数。

此外,资本存量的数据根据式(3)累积计算得到。

式中,Kt表示当期资本存量;Kt-1表示前一期资本存量;δ表示固定资本折旧率;It表示当期投资。

本文设定三个国家的年固定资本折旧率为5%。

在进行模型估计之前,首先对总产出、资本存量和劳动力进行标准化,没定2000年平均值为100,以统一各变量的量纲。

(二)模型估计
首先,对式(2)的左右两边取对数,得到:
由于是已知的,所以可以将式(4)右边αlog(L)移项到等号左边,并令△K/K≈log(Kt)-log(Kt-1)。

这样我们分别用中、美、日三国的数据对{log(y)-αlog(L)}、{log[log(Kt)-log(Kt-1)]}和{log(K)}三个变量做回归,由于中国和日本的部分数据没有进行季节性调整,所以在回归过程中分别加入了季节性哑变量Seasona11,Seasona12,Seasona13来加以调整。

中国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
估计方程的标准误差为:0.0403864;
拟合优度R2为:0.985833;
F统计量为:F(5,38)=528.9[0.000];
对数似然估计统计量为:81.9995。

美国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
估计方程的标准误差为:0.00447219;
拟合优度R2为:0.996404;
F统计量为:F(2,41)=568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