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 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 括。 ①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孙权: 可以为援 ③荆州、益州:夺取、占领 ④诸戎、夷越: 和、抚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 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 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 对内革新政治等
【考点透视】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 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 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 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解题指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1)保留,即 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 词语。(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 的句子成分等。(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4)
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5)调整,即 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透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 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 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 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 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 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 【解题指津】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 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 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 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
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 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 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
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 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解题指津】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 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 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 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四、文言文句子翻译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如“先帝 不以臣卑鄙 ”应划为“先帝╱不以臣卑 鄙 ”。一是主谓之间应加停顿,二是在 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三是介 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 应稍加停顿 ,四是在转折连词“而”前 一般要稍加停顿 ,五是提前的状语在朗 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 七、根据文意确定停顿。如“予尝求古 仁人之心”应划为“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
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先帝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Zhòu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 ;“身” 亲自 的意思是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不长庄稼(的地方),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 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的话概括均可) 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兴复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 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 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天下计” ,乙段中最能 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 亭;气周瑜等等 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 要写出三个即可)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一、阅读“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天下苦秦久矣”一句中“苦”“久”二字,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点明了起义的必然性。 B.文中详引陈胜的话,写出了起义策划的过程和斗争策略。 C.本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写起义原因,第二层写谋划起义,第三层写制造舆 论。 D.本段在写法上以人物动作描写为主,揭示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社会根源和阶 级根源。
2、对本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B ) A.叙述陈胜、吴广起义过程。 B.叙述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C.写起义背景和陈胜、吴广谋划起义。 D.写陈胜、吴广的威众之策。 3、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 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4、陈胜、吴广起义准备时用了哪两种方法来“威众”?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 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 为测试重点,只要求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 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 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 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语句 翻译一般是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 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 查三点:(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2)分析作者观点态 度;(3)鉴赏写法。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 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 汉所以倾退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 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 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亲自(亲身) 询问 1咨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___ 2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 2.将选文第二段空缺的文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顾茅庐 3.从选文第二段画曲线句子中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 ___ 。 这一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 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5.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大意。 第一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第二段: 叙述自己的志向,追想先帝的三顾之恩
六、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 【考点透视】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 读考查的重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 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 【解题指津】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 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 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 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 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一二”的节奏 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 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 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痹。”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如“盖竹柏影也”应 划为“盖/竹柏影也”。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如“欧阳 公四岁而孤”应划为“欧阳/公四岁而孤”。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如 “卒于鲁也传之 ”应划为“卒于鲁也/传之”。
5、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 6、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的诸多谋士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 利益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战国蔺相如。你还知道哪些能人轶 事?任选一个,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事迹。 如“晏子使楚”等,事迹略。
三、阅读“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至“汉室可兴矣”,回答 问题。 B 1.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利尽南海 (物资)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国都) 此用武之国 (地方) (C)贤能为之用(他)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图也(表示转折关系) 2.句子翻译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你呢?
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文学常 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 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 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一、划分朗读节奏 【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我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 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 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 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一是“鱼腹中书”,二是“篝火狐鸣”。
5、陈胜分析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时,得出了“宜多应者”的 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哪两条?
秦二世杀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满;楚人 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二、阅读“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色含义 ①秦王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②免冠徒跣( 赤着脚 ) ③休祲降于天( 吉凶的征兆 )④天下缟素( 戴孝,穿孝衣。)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 如果有志气的人一旦发怒,就要使两人的尸体倒下,使血流五 步远,天下人民都要穿孝衣,今天就是这样。 3、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 又有什么言外之意? 气势汹汹。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不堪设想。 唐雎以平民之怒与天子之怒对比,以专诸、聂政、要离之怒为 4、面对秦王咄咄逼人的气势,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榜样,不畏秦王的淫威,拼死一搏,使秦王色挠,从而使安陵 国自保求存。
七、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考点透视】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 感受。主要考查方式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和感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 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 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 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 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来自百度文库
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 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 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 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 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 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 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 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