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三数学(文)第一轮复习函数的概念及表示公开课教学设计

函的概念与表示

一、

知识梳:(阅读教材必修1第15页—第26页) 1、 函

(1)、函的定义:

(2)、构成函的三要素:函的定义含有三个要素,即定义域A ,值域C ,对应法

则f ,当定义域A ,对应法则f 相同时,两个函表示是同一个函,解决一切函问

题必须认真确定函的定义域,函的定义域包含四种形式:

自然型;限制型;实际型;抽象型;

(3)函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图象法,列表法

2、 映射

映射的定义: 函与映射的关系:函是特殊的映射

3、分段函

分段函的解:函在它的定义域中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上的对应关系不同,则

可以用多个不同的解析式表示该函,这种形式的函叫分段函,分段函是一个函而

不是多个函。

4、函解析式求法

求函解析式的题型有:

(1)已知函类型,求函的解析式:待定系法;

(2)已知()f x 求[()]f g x 或已知[()]f g x 求()f x :换元法、配凑法;

(3)已知函图像,求函解析式;

(4)()f x 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 x 外还有其他未知量,需构造另个等式:

解方程组法;

(5)应用题求函解析式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法等.

二、题型探究

探究一:求函的定义域

例1:

1. 【15年新课标2文科改编】如图,长方形的边AB =2,BC =1,O 是AB 的中点,点P 沿着边BC ,CD 与DA 运动,记BOP x ∠= ,将动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x 的函()f x ,则的图像大致为( )

A .

B .

C .

D .

【答案】B ,本题在解题时,突破点可以抓住定义域。

2、函y=253

x x --的值域是{y|y≤0或y≥4},则此函的定义域为________.解析∵y≤0或y≥4,∴

253x x --≤0或253x x --≥4.∴52≤x<3或3

. 探究二:求函的解析式

例2.

(1).(15年新课标2文科)已知函()32f x ax x =-的图像过点(-1,4),则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三

1.2.1 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1.2.1函数的概念》 ,是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函数及其表示》的第一课.函数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它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把函数看成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最初的函数概念几乎等同于解析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定义域与值域的重要性,而要说清楚变量以及两个变量间变化的依赖关系,往往先要弄清各个变量的物理意义,这就使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只根据变量观点,那么有些函数就很难进行深入研究.例如: 对这个函数,如果用变量观点来解释,会显得十分勉强,也说不出x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但用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函数思想也是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而函数概念是函数思想的基础,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它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虽然函数比较抽象,但是函数现象大量存在于学生的周围,教科书选用了运动、自然界、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分析,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定义函数概念,对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要求比较高,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定义,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个实例共性的分析到函数概念的形成,再对三个实例进行拓展,让学生对函数概念进行辨析,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渗透了归纳推理,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并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二)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及符号“)(x f y =”的含义. ?? ?=.01)(是无理数时,当是有理数时, ,当x x x f

6.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六章一次函数 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二) 成都七中陈中华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探讨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的第五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为第2课时,主要是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前一课时一样,教科书注重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揭示,关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为今后学习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函数图象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3.教学难点 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问题解决;第三环节:反馈练习;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 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的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 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 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试求降价前y与x之间的关系 (3)由表达式你能求出降价前每千克的土豆价格是多少?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 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意图:通过与上一课时相似的问题,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学习。 效果:由于问题与上一课时问题相近,学生很快明确并解决了问题。 第二环节:问题解决 内容1:例1 小聪和小慧去某风景区游览,约好在“飞瀑”见面,上午 7:00小聪乘电动汽车从“古刹”出发,沿景区公路去“飞 瀑”,车速为36km/h,小慧也于上午7:00从“塔林”出发, 骑电动自行车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26km/h. (1)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甸”? (2)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小慧离“飞瀑”还有多少km? 分析:当小聪追上小慧时,说明他们两个人的什么量是相同 的?是否已经过了“草甸”该用什么量来表示?你会选择用哪 种方式来解决?图象法?还是解析法? 解:设经过t时,小聪与小慧离“古刹”的路程分别为S1、S2, 由题意得:S1=36t, S2=26t+10 将这两个函数解析式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上,观察图象,得 ⑴两条直线S1=36t, S2=26t+10的交点坐标为(1,36)这说明当小聪追上小慧时,S1=S2=36 km,即离“古刹”36km,已超过35km,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过了“草甸” ⑵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即S1=45km,此时S2=42.5km. 所以小慧离“飞瀑”还有45-42.5=2.5(km) 思考:用解析法如何求得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小聪、小慧运行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小聪的解析式为S1=36t,小慧的解析式为S2=26t+10)? 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通过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利用该函数图象的特征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说明: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入手感到困难,可用以下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⑴两个人是否同时起步?⑵在两个人到达之前所用时间是否相同?所行驶的路程是否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课程(优秀)

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授课教师:王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概念,初步掌握利用 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了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及证明. 【教学难点】归纳抽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以及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方法】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 【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下图是北京市今年8月8日一天24小时内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引导学生识图,捕捉信息,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 (1)当天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何时达到; (3)哪些时段温度升高?哪些时段温度降低? 在生活中,我们关心很多数据的变化规律,了解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归纳:用函数观点看,其实就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是变大还是变小.〖设计意图〗由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归纳探索,形成概念 对于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是变大还是变小,初中同学们就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没有严格的定义,今天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系统地学习这块内容. 1.借助图象,直观感知 问题1:分别作出函数1+=x y ,1+-=x y ,2)(x x f =的图象,并且思考 (1) 函数1+=x y 的图象从左至右是上升还是下降,在区间_____上) (x f 的值随x 的增大而_______ (2) 函数1+-=x y 的图象从左至右是上升还是下降,在区间_____上 )(x f 的值随x 的增大而_______ (3) 函数2)(x x f =在区间_____上,)(x f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 函数2)(x x f =在区间_____上,)(x f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设计意图〗从图象直观感知函数单调性,完成对函数单调性的第一次认识.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问题:你能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第(3)(4)题吗? 任取2121),,0[,x x x x <+∞∈且,因为0))((21212 221<-+=-x x x x x x ,即2 221x x <,所以()()21x f x f > 任意的x 1,x 2∈(0-,∞),x 1 任意的x 1,x 2∈(0-,∞),x 1

高一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x A .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课题名称 函数及其表示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 学校 雷锋中学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 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能理解函数与映射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于求值域问题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题

区间表示: {x|a≤x≤b}=[a,b]; ;; . 知识点二、映射与函数 1.映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 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叫做b的原象. 注意: (1)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象,且唯一; (2)B中的元素未必有原象,即使有,也未必唯一; (3)a的象记为f(a). 2.函数: 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若f:A→B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这个映射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 的函数,记为y=f(x). 注意: (1)函数一定是映射,映射不一定是函数; (2)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B中的元素未必有原象,即使有原象,也未必唯一; (4)原象集合=定义域,值域=象集合. 三、规律方法指导 1.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1)当函数是以解析式的形式给出时,其定义域就是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集合.具体地讲,就是考虑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号的被开方数、式大于或等于零,零次幂的底数不为零以及我们在后面学习时碰到的所有有意义的限制条件. (2)当函数是由实际问题给出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考虑使其解析式有意义,还要有实际意义. (3)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是转化为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问题,注意定义域是一个集合,其结果必须用集合或区间来表示. 3.函数值域的求法 实际上求函数的值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给定了函数的定义域及其对应法则以后,值域就完全确定了,但求值域还是特别要注意讲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观察法:通过对函数解析式的简单变形,利用熟知的基本函数的值域,或利用函数的图象的"最高点"和

函数的概念 省优质课

函数的概念 河南师大附中 司艳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感悟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函数概念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归纳过程,体会运用函数的思想探索现实世界中某些变化的规律,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培养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领会“数学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本质.通过体验成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一、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且了解函数是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高一学生已初步具备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但是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尚有不足,这些因素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信心不足. 二、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函数的概念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所学概念的完善与深化.在初中,从变量的物理背景入手,用函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刻画函数.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再认识,也是学生在函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的概念,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函数的概念及符号() y f x =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准备环节 分发导学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及相关知识,并预习新知. 二、学习环节 1.联系生活 引入新课 实例1: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26s 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 ,且炮弹距地面的 高度h (单位: m )随时间t (单位: s )变化的规律是2 1305h t t =-. 实例2: 近几十年来,大气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

完整word版,2017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 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2.分段函数及其应用 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知识点一函数与映射的概念 函数映射 两集合A, B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 对应关系 f:A→B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 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 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 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 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名称 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 个函数 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 个映射 易误提醒易混“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不一定是函数,从A到B的一个映射,A、B若不是数集,则这个映射便不是函数. [自测练习] 1.下列图形可以表示函数y=f(x)图象的是()

知识点二 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在函数y =f (x ),x ∈A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数集A )叫作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作函数的值域. (2)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 3.分段函数 (1)若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因对应关系不同而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并集,其值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值域的并集,分段函数虽由几个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 易误提醒 (1)解决函数的一些问题时,易忽视“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误把分段函数理解为几个函数组成. 必备方法 求函数解析式的四种常用方法 (1)配凑法:由已知条件f (g (x ))=F (x ),可将F (x )改写成关于g (x )的表达式,然后以x 替代g (x ),便得f (x )的表达式; (2)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可用待定系数法;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多用此法; (3)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解析式,可用换元法,此时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 (4)解方程组法:已知关于f (x )与f ????1x 或f (-x )的表达式,可根据已知条件再构造出另外一个等式组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f (x ). [自测练习] 2.(2016·贵阳期末)函数f (x )=log 2(x +1)的定义域为( ) A .(0,+∞) B .[-1,+∞) C .(-1,+∞) D .(1,+∞) 3.f (x )与g (x )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f (x )= x 2-1与 g (x )=x -1·x +1 B .f (x )=x 与g (x )=x 3+x x 2+1 C .y =x 与y =(x )2 D .f (x )=x 2与g (x )=3 x 3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1)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课题:19.1.1变量 知识目标: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 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

律,如果弹簧原长

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 (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与金额y的关系为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1)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 之间的关系式.

1.2.1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2.1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 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 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 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问题1:1=y (R x ∈)是函数吗? 问题2:x y =与x x y 2 =是同一函数吗? 观察对应: 300450600 90212 22 3941 1-12-23-3 3-32-21-1 149 123 123456 (1) (2)(3)(4) 开平方 求正弦 求平方 乘以2 A A A A B B B B 1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一)函数的有关概念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记作 )(x f y =,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A x x f ∈|)((?B )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高一教案2.1.1 函数-函数的概念

课题:2.1.1 函数-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 分析,包括极限理论、微分学、积分学、微分方程乃至泛函分析等高等学校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无一不是以函数作为

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等学科也是以函数的基础知识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函数的教学内容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好素材 数学的全过程和其他学科中 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及其图象”就属于函数的内容,高中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内容的主体,通过这些函数的研究,能够认识函数的性质、图 后续内容的极限、微积分初步知识等都是函数的内容 )都分布在直线y=kx+b的图象上,等差数映的点对(n,a n 列的前n项和公式也可以看作关于n(n∈N)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等比数列的内容也都属于指数函数类型的整标函数 学的其他数学内容也都与函数内容有关

本节的函数是用初中代数中“对应”来描述的函数概念,高一学生的数学知识较少,接受能力有限,用原始概念“对应”一词来描述函数定义是合适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的值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 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新版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函数的概念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本质是从一个非空数集到另一个非空数集的特殊对应,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节课在高中数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初中运动观下的函数定义出发,过渡到使用集合语言描述了更为确切的函数定义,本节课渗透的函数思想将被应用到数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是:函数概念及对符号的理解。 教学目标设置 知识与能力:理解函数的集合观定义,并会使用符号表示;理解函数符号;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对应法则;使学生提高抽象概括、分析总结、数学表达等基本数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函数实例和运动观定义去解析函数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集合观定义,进而理解法则,培养学生类比与联想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亲身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了学生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也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市重点高中学生。学生对函数概念并不陌生,初中的函数概念教会学生认识变量间的依存关系,并且掌握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已经基本具备建模的能力。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善于表达,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和教师交流分享他们的解题心得。但高一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弱,由实例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需要教师的引领。 教学策略分析 在短短的45分钟要让学生经历函数定义发展史上100年的探究历程,学生不可能独立完成,这需要教师用材料铺好一条路,要了解学情并对学生的疑问做好预设,难度大的地方搭好梯子,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教学原则来设计,着重解决了学生的几个疑问。 1、怎么从初中概念出发得到高中函数概念?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很薄弱,这使得用集合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很有难度,如果直接归纳定义学生会失去刚刚燃起的探究欲望,所以我选择从生活中的三个实例入手,用问题串引领学生完成实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体会每个例子的“变化过程”就是对应法则,初中定义的”某一区间”用集合语言描述就是定义域A,自然过渡到集合语言描述函数概念。师生共同研究得到函数定义;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思辨能力,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2、对应法则是指什么?

1.2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 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函数的定义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区间的概念 ①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一次函数的概念教案

18。3。1一次函数的概念 10级数教一班陈静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背景 《一次函数的概念》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三节第1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常量和变量、函数的基本概念及的基础上学习的,并在上节课中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同时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学将为接下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特点(自变量的系数不等于零)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概述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概念判断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 和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名言警句,引入新课 老师问1: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诗句或者词? 学生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老师最喜欢的有两句:学而不思则罔,思i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复习,思考。好,接下来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老师提点)我们学习了函数以及函数解析式的求解。 回顾:1,函数的概念:表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常量之间的关系的式子. 2,求解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1)找自变量,因变量 (2)找关系 应用: 练习1,现在有一位同学叫小张,小张准备把自己的零用钱存一部分,现在已经存了50元,并且以后每个月他准备存12元,请同学们找出小张同学存款y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

《函数的奇偶性》公开课优秀教案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材: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主要特点:这本教材注意与初中有关知识紧密衔接,注重基础,增加弹性,使用教材可以根据有关专业的特点,选用相关的章节,教学要求和练习内容分A、B两档,适应分层教学。练习A的题目主要是基础练习,供全体学生学习,也是最低的要求;练习B的题目为拓展延伸的练习,供学有余力并且准备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学习。 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主要是探究用奇、偶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奇、偶函数的性质(课本不要求证明)是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给予辅导。教材已经分层编写,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时可以不分班教学。 任教班级特点:会计072班共有学生62人,男生6人,女生56人。学生数学平均入学成绩为58.3分,上课纪律良好,学生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使用了这本教材后,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学数学,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的对称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 教 学重点 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 学难点 弄清的关系. 教 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较多的函数图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从感性认识入手,为学生认识奇偶函数的图像特征做好准备] 对称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美丽的蝴蝶是左右对称的(轴对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以对称形式呈现的事物,如汽车的车前灯、音响中的音箱,汉字中也有诸如“双”、“林”等对称形式的字体,这些都给以对称的感觉。函数里也有这样的现象。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1、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提醒学生:中心对称——图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任课教师:周老师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 姓名年级:高一教学课题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阶段基础()提高(√)巩固()计划课时第()次课共()次课 教学目标知识点:考点: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函数的基本概念 1.映射:设B A、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B A f→ :.(包括集合B A,及A到B的对应法则) 对映射概念的认识 (1)B A f→ :与A B f→ :是不同的,即A与B上有序的.或者说:映射是有方向的. (2)集合B A、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它类型的集合. (3)集合A中每一个输入值,在集合B中必定存在唯一输出值.输出值的集合是集合B的子集.即集合B中可能有元素在集合A中找不到对应的输入值. 即:(i)不允许集合A中有空余元素; (ii)允许集合B中有剩留元素; (iii)允许多对一,不允许一对多. 2.函数:设B A、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x f和它对应。称B A f→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A x x f y∈ =,) (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 {}A x x f∈ ) (的集合B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i)函数符号) (x f y=与) (x f的含义是一样的;都表示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x f是函数值,连接的纽带是法则f。f是单值对应。 (ii)定义中的集合B A,都是非空的数集,而不能是其他集合;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一

一次函数(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通过例题的讲解,向学生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因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是学生接触到的具体函数中最简单的,以后学习其它函数的基本思路都按照研究一次函数的方式,而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是从其解析式出发的. 2.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因为现在的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是很重要的一点,而现在的学生往往缺乏实际经验,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训练又不多.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与函数有关的知识点,它们都是一些一般性的问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来研究几个特殊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首先,我们来研究一次函数.(板书) (二)整体感知 提问: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你能否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若学生举的例子正是一次函数,就把它写在黑板上,用于讲解;若学生举的例子不适合,可采用书上给出的例子讲解.

提问:(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函数关系)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 这个问题主要是使学生明确函数就是等号左边的s和y;而自变量是x和t 之后,明确等号右边其实是一个代数式的形式,以便回答下一个问题. (3)在这些函数式中,含有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子? 这个问题是给出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关键问题,若学生没有想到用“一次式”这种方式表示,教师可直接向学生提出“是关于自变量的几次式”这个问题,再由学生回答. (4)结合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你能否说出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样的? 由学生讨论回答,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加以总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上面的问题结果综合得到:(板书)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提问:(1)k、b是常数的含义是什么? 答:对于一个特定的函数式,k和b的值是固定的. (2)对于函数y=2x+3和y=-2x-5,你能否指出其中的k和b? 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为了向学生进一步说明k和b是常数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充分体会一次函数标准形式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分清其中的k和b,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强调学生在回答时,注意k和b的符号. (3)k≠0这个条件能否省略不写? 由学生讨论回答,指出若k=0,则y=kx+b变形为y=b,b是关于x的0次式,因此不是一次函数,不必向学生交待常函数的意义. (4)上述一次函数的定义中,限制了k≠0,那么b能否为0呢?若b=0,上述式子变形为什么样?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优质教案7:2.1 函数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2.1 函数及其表示 一.课标要求 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5.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二.命题走向 函数是整个高中数学的重点,其中函数思想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从近几年来看,对本部分内容的考察形势稳中求变,向着更灵活的的方向发展,对于函数的概念及表示多以下面的形式出现:通过具体问题(几何问题、实际应用题)找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再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进而研究函数性质,寻求问题的结果。 高考对函数概念与表示考察是以选择或填空为主,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本节知识作为工具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命题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三.要点精讲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1)解决一切函数问题必须认真确定该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包含三种形式:

一次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数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数学分支(如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实变函数、复变函数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展开研究的。 一次函数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是本章的重点。 教材在前面首先安排了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内容,讨论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等,接着本节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和函数解析式,它既是对函数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又是特殊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到一般的一次函数的拓展,它还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也是将来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 (2)体会函数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及类比思想 (3)积累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和类比学习的经验.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以类比的思想方法为主线,研究什么是一次函数.这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并初步了解了如何研究一个具体函数(从定义到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原有知识与学习经验对本节课的类比学习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在前后知识的类比学习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函数的知识,体验研究函数的基本思路,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不断的完善,进而发展学生的类比、抽象与概括能力.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必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探究、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让在学生在类比中学习、在类比中思考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