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十三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5.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知”字如译为“知道”或“了解”,或解释为 通假字“智”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知道” 与“不了解”是不可能“皆为尽哀”的,这里 只能翻译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 解),也“皆为尽哀”,可见李广深得人心, 这6.怀样王翻使译屈才原合造情为理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7.襟三江而带五湖。
砺: 磨刀石。 “带”,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 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 为腰带”的意思。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 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九)以音猜义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 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 原则,大胆逆推。
我们根据“乞丐”一词,就可推出“乞求”之意。
3.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我们由现代汉语“信使”一词就可推出“使者” 之意。 4.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 5.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 6.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
函梁君臣之首。
用为动词,可译为“用匣
2、庭除甚芜,堂屋甚残子。句 均装中 作”“ 句。庭 子除主”语“,堂应屋译”为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推。“断水台它”阶是处”动在。词谓“语游位泳置”,之可
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 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六)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实际上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课件
“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
“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
4、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谓语不能是名词只能判断为通假字, 通“伸”,“伸张”的意思。
(2)看搭配例如: “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 “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 动词“炊爨”,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 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
为国奋力之时。
(202X年全国卷3)翻译: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译: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
3.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 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根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 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 副词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
)不裹粮(
),长子孙
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塌无侵削之虞
(
),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
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
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
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
译:天台生热得难受。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着扇子在前面给他扇凉, 舒舒坦服地就睡着了。 (2)2008山东省试题
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lí颈以塞责耶!”
译:他母亲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脖颈来搪塞吗?”
2.邻字推断法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如下:
结构对称,词性相对;
成分搭配,语义相配;
字音字形,通假异义;
邻字帮助,同义反义;
联想迁移,前后联系;
古今对比,各有所异;
先分后总,寻找规律;
结合语境,突出重点。
以上口诀仅供参考,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章内容来理解记忆。
另外,还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1. 形声字推义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可根据形旁推知字义。
2. 通假字推义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通假字,可根据通假字推知本字的含义。
3. 偏旁部首推义法: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提示其所表示的意义类别,可根据偏旁部首推知字义。
4. 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句子结构、词语搭配等推断词义。
5. 联想迁移法:根据已知的词语含义,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词语的含义。
6. 古今对比法:通过古今词义的对比,了解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的不同之处。
7. 字典查阅法:通过查阅字典,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文言文复习总结——实词推断九种方法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 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色彩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结 合上下文,前有“云”“异色”,若下文提及“神 采”“文采”,不合理。从读音上寻找通假字“彩” (音同形近),语意通顺。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推断】“蚤”——“跳蚤”,无法理解。推测,在句 中通“早”(音同形异),代入,语意顺畅。
(6)2009年全国卷2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 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形声。从心,敃( 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译: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 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 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二、通假字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故事,
武从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
人表持示戈两行人进, 表前示后要相动随武。
本义:勇猛; 猛烈。
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香草 )
【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根据“岸芷 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 相应。“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 为“香草”。
2、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 买入粮食)
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 副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
文言实词推断十法
• • • •
4.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zhuó可以组词为“擢升”。 5.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
十、邻字借推法
• 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 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 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 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 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 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 • 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 “强”的意思 •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 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 之意。 • ⑤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由成语“行将就木”推知是“靠近”之意。
• 4.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 “少”字联系成语“少安毋躁”,可推知为 “稍微”义 • 5.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 有的放矢, 的:箭靶 •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狐假虎威,假:借助 • 7.其文约,其辞微。 • 我们可和成语“微言大义”相联系,就可解 为“精微,含蓄”之意
• 8.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jīn • “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 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 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 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 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 9.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 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 “以”处于同一位置,那么语法功能应该一 致,并且词义相近。那么“以”也解释为 “任用”,这种解释虽不常见,但却可以据 此推断出来。
• 5.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 • “居”有的同学译为“居住”,有的同学译 为“待过”,放在全文语境中考查都不太确 切,应为“做官”才合理 • 6.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 “遇”解为“优待”,“遇”在句中处于谓 语的位置,“优待”虽为动词,但从语境来 看是译不通的,只能是“对待”。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而80%以上的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尤为密切。
常见形旁多有它的词义指向,如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多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多与兵器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多与人的行为有关,从“禾”者多与五谷有关,从“贝”者多与金钱有关,从“皿”者多与器具有关,从“纟”者多与丝有关,从“宀”者多与房屋有关,从“月”者多与肉有关,从“页”者多与头有关。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推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解析】“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②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解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解析】“信”,会意字,一“人”一“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由“真实”引申为“可靠、忠诚”。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解析】“组”,以“纟”为形旁,可以知道词义和丝麻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绳索”。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通假的语言现象,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进行推断。
例如: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兰亭集序》)【解析】“趣”,形声字,借助声旁“取”的读音推断其同“趋”,意为“趋向”。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解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
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6、句式推断法 (互文对举法)
• A、同义对应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从句式结构来看, 属 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 相对;“忠”和 “贤”同义,那么“用”和“以” 也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 意思。 例2、”通五经,贯六艺“贯”和“通”对应, 也是“通晓”义。 • 例3、《谏太宗十思疏》中“戒奢以俭”的“以” 字的含义,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奢”与“俭” 相对,“以”与“戒”相对,“戒”为动词, “以”也应当为动词,我们再根据上下文,可推 测出“以”为“行,用”之意。
• 有些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 • 如①“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 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苏轼《石钟山记》 •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 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 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②句联 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 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因此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 能理解为“说”。
文言实词推断
1、字形推断法
• 例1、《陈涉世家》中“适戍渔阳九百人”, “适”从“辶(辵)”,表行走之意。 • 例2、《庖丁解牛》:“今臣之刀十九年 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一句中的“硎”是“石”字旁,并且这种 东西还能够“发刀刃”,可以推知是“磨 刀石”。
• 小结: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 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 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 (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 器具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 “系”与捆绑关;“歹”与死亡关……“月” 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 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 知。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发军饷
试试看: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烤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打
3抚军亦厚赉成名 赏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财
二通假字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 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 手牵耳而割取之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 功的凭据 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 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3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买入粮食
推断籴由入和米组成 整合推知;籴为买入粮食 即使 是平价;贫民也没有能力买粮2001北京卷
会意字: 籴dí—— 买入粮食 粜tiào—— 卖出粮食
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木氵火土 ——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汉字是表意—的—与文兵字器;有一关定 马辶牛走羊彳豕行忄犭要旁心鸟注哟讠虫意言 字形—和—与表动意物的有关形
诚应是副词;意为的确实在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推断诚在代词其的后面;诚是谓语动词感 的宾语 诚应是名词;意为诚意诚心
2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提示:炊爨:烧火做饭
2000年 这个选项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
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是它的宾语;名词 词义应该是木柴 打柴显然不当
3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09年重庆卷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
绳索
约束制裁
推断纟与丝织品有关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这里应该 是绳索 当他们用绳索把燕父子捆绑起来 推断绳是用来捆绑东西的;这里引申为约束制裁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因果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过分析“井蛙”与“海”的对比,可以推断出“井蛙”表示的是局限于狭小范围的人或事物。
2. 类比推断法:根据文言文中的类比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夫人之相与俛仰一世也。
”通过类比“相与俛仰”与“夫人”的关系,可以推断出“相与俛仰”表示的是对人的尊敬与敬仰。
3. 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朝闻道,夕死可矣。
”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断出“道”表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原则。
4. 反义推断法:通过寻找上下文中的反义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蜀将何以待之?”通过对照“蜀将”与“待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待之”表示的是应对、对待的意思。
5. 对比推断法:通过对比上下文中的其他实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通过对比“参差荇菜”与“左右流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左右流之”表示的是水流的方向。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并准确推断出其具体的含义。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 由此, 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 当“无”讲。另外, 有时亦可借 助整齐的句式, 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 进而推断出这个 词的正确意思。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 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全
国I)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解答: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比——靠近,挨着;((比肩接踵,比邻而居,鳞 次栉比)
结论: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抚军亦厚赉成名。
(赉lài: 赏赐)
《六
国论》
号呼靡②﹙及穷购。饿:无悬聊赏(,依重赖金,寄收托买)﹚,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伏”通“服”,佩服)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 分间合的成关的系意合义成, 这一种个造字字, 法综从人据合叫止持甲表会,戈骨示意从 行文这。戈 进,些。 ,构字成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fǔ)”与地名或高地有 关;
实词推断十三种方法
导读: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字(一般都是实词),或者没有见过,或者是见过而不能确知其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题的第一个题目,就是考察实词含义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
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
二.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依形推义法(一)依形推义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及并州未安,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西顾之忧,所以得专精山东,终成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光武谓恂曰:“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
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光武于是复北征燕、代。
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
《后汉书寇恂传》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启听淮北取籴d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8大方法与技巧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8大方法与技巧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B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2,声训推断法:(通假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A,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B句“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3,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A,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C,变姓名,诡踪迹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A句为对仗句,“据”对“拥”,“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B中借助“良”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的、强有力的”。
C句中借助“变”推断“诡”应为动词,解为“隐蔽”。
D句中借助“戴”将“腰”解为“腰上佩戴着”。
4,语法结构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
A,楚王贪而信张仪B,信义著于四海在A句中“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在B句中“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5,联想推断法: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互相比照,确定其实词的含义。
A,金人曳出,击之败面(1998年高考)B,使老弱女子乘城(2001年高考)在A句中,我们联想到《口技》中“曳屋许许声”,《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还有成语“弃甲曳兵”中的“曳”都是“拖、拉”的意思,进而推断这句中的“曳”作“拉”讲,省略了宾语“之”。
5B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败北”,现代汉语词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3年11题)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讽:劝告。 哂:讥笑。 遇:优待。
C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堪”即为“人们不能忍受那些命令”, 释为“忍受”
②金就砺则利
三径就荒 臣请就汤镬 辞不就职
接近,靠近
将要,近于
接受
担任
高考链接 2006全国一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09四川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课:与“讲章句”相对应,“讲授”。
四、语法推断法(根据词在句中 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 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 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 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 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 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族”字义同“灭”字) 6、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13法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被重用 腰戴
②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③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太平之国
(三)
⑴沛公军坝上 ⑵将军身披坚执锐
谓语动词 驻军
宾语,名词
坚硬的盔甲 锐利的兵器
问题—— 你能推断出“军”“坚”“锐” 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方法三:语法、词性分析推断
2、因文定义 学会推断
2、错题回放
(1)希得好引善人,不要虚誉,盖有诵荐 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姚希得传》
引荐
联系上下语境推断
(2)此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姚希得传》
谓语动词, 考虑
借助语法词性推断
二、以题悟法
(一)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节拍
随着、和着
问题: ——你能解释出 “应”字在句中的含义吗?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褒贬)
3、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 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 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 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词性推断法
3、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冯梦龙《古今谭概》)
问题: ——你能推断出“弄璋”和“弄瓦”的意思吗?
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璋 ”是好的玉石,顶端作斜锐角形, 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 所用的礼器。给儿子“璋”玩,一方面 是希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 望他成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后 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 。 “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儿“瓦” 玩,是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gōng) 之意。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4
练习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2
3
4
5
6
6、结合课文内容推断词义
如果这个实词的表面意思在这个语境里理解不通,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联想它在其他场合特别是教材上出现过的意思。
如今年高考卷四川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 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 宥:宽恕。 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答案:A。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这几种推断方法能灵活运用,还是要依赖于比较好的语词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单独运用或者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来解题,就比只凭识记来应对显得聪明多了。
考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一共有120个,而每个实词都是多义词,要把这些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全部识记基本上不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作法可以减少这种难度,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就需要培养对实词的推断能力。
01
“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
02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爱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4、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 “使……灭亡”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词义相反 安逸享乐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 臵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 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 这样通过 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 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 句等此类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抬高
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
眼力,视力
宾语
4.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 《鸿门宴》
主语
动词,料想
主语
5.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 《促织》 名词,神态 6.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宾语
心意,意图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名词,神态
二. 辨析下列一组“绝”字的用法: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③ 以为妙绝 (副词作补语,到了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作状语,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渡过)
链接高考
例1:
(2000年全国题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指出下列句中红字的意义: 1. 金就砺则利 (《劝学》) 2.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生而眇者不识日
(《日喻》)
解析: 1.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 关,据上下词意“金”和“利”可知,“砺”:“磨 刀石”。 2. “昳”,从“日”,有光,联系“形貌”及” 丽”,“昳” 可以理解为“光彩”。
(玉上的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音推断法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
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2、或至涂而反。
3、以身徇国,继之以死4、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6、昌宗从旁趣说7、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8、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9、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10、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11、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二、依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形义相关的特点为我们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提供了条件。
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从字形可推知字义。
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2、傥窀穸(zhūnxī)不为盗所发。
3、刑天舞干戚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5、居一岁,入觐,卒于京6、启听淮北取籴7、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8、门前植槐一株,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三、语法推断法1、追亡逐北因利乘便2、道芷阳间行3、拔剑撞而破之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5、烟涛微茫信难求6、庭除甚芜7、自放驴,取樵炊爨8、沛公军霸上9、范增数目项王9、将军身披坚执锐10、庭除甚芜,堂屋甚残四、语境推断法语境分析法是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的一种技巧。
例1、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句中“责备”是重点,也是得分点。
前文大意是说圣人也有缺点,抓住这一点,就可以推断出“责备”就是“要求完备” 。
当然,亦可用联想比照法由成语“求全责备”来推断其含义。
例2、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句中“迫”字的含义。
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
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五、联想推断法在学习特别是考试时,我们总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词,这时如果能够联想到它在所学课文有关语句或者相关成语中的意义用法,也许就好办了:你可以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推断出含义来。
例1、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欺侮、侵犯)之。
C 畜妻而育子,同也畜:养联想: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齐桓晋文之事》例2、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
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A 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联想: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例3、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联想: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境《烛之武退秦师》例4、远本倜傥,尚轻侠联想:课文《促织》中,“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尚:崇尚。
例5、远与恢素善联想:课文《鸿门宴》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章良”。
善:友好。
六、前后加字法文言词语多由单音节形式出现,翻译时先将其组成多个多个双音节词(也就是组词),再根据语境从中选取恰当者替换,这是最常用的做法之一.2008年高考试题选肢摘录B.刚遣长子迟喻贼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A.除著作郎,不就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B. 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B、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七、对称推断法结构分析法就是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⑴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⑵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⑶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⑷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⑸去郑而之许⑹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⑺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⑻变姓名,诡踪迹。
⑼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⑽请息交以绝游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⑿通五经,贯六艺⒀求全责备山明水秀言简意赅例1、“齐人追亡逐北”(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追亡”“逐北”对应整齐,“亡”是“逃跑者”的意思,可以推断“北”也是此意。
例2、“去郑而之许” (2002年高考北京卷)D项要求判断中“去”与现代汉语的异同,“郑”和“许”同为地名,都作宾语,“之”为动词“到”,“去”与“之”相对,可见应为“离开”,刚好与现代汉语相反。
例3、“选置师傅,铨简秀士”(2002年试题)两句结构整齐对称,“选置”是“选拔”的意思,可推断“铨简”也是“选拔”的意思。
八、复词推断法邻字帮助法是指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的方法。
依靠的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3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4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5 成益愕,急逐趁之《促》6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屈》九、常识逻辑法例1、1989年广东:惠王即位(燕惠王)译为:燕惠王做了皇帝(错)应译为:燕惠王做了国王例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译为:(成名)从事孩子的行业(错)应译为(成名)正在求学参加科举考试。
例3、2004年辽宁卷11题中的“投”为例来看:“轨遂投城遁走。
”从后文看,“遁走”为“逃跑”之意,按逻辑,“逃跑”当在“投奔”之前,倘若“投”真是“投奔”之意,那么,语序就该是“遁走投城”,显然不合原句。
其实,“投”应该是“放弃”的意思。
例4、福建卷第11题D项“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题目解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这需要我们的知识积淀:如有关官职升贬的:迁、除、谪、擢、转、调、升等;有关拜见的:觐、拜、晋、诣、造、访、谒等。
常见的文化常识短语,如弃市、坐罪、坐法、黥劓、用事(掌权)、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等。
自己注意分类归纳,必得捷径!十、代入验证法代入检验法就是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的一种方法。
将其多个义项一一代入句中,联系上下文逐步排除来确定.这方法虽然有点笨,却也必不可少。
例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句中“引车避道”的“引”字,有“拉开弓”“引导,率领”“避开、退却”“取过来,引用”等多个义项,但在句中,应该取“避开、退却”之义,即让车退后的意思。
例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十一、汉语比照法1、委命下吏《过》(委托)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记录:记)3、足以极视听之娱。
《兰》(娱乐)4、晤言一室之内(会晤:会面见面)5、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过》(区区小事,何足挂齿)6、追亡逐北《过》(美国队败北)(溃败)7、沛公今事有急《鸿》(有请有劳有幸)8、内立法度,务耕织《过》(务农)(从事)十二、成语推断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汤池—护城河)2、每薄暮下管键(日薄西山—迫近)3、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不速之客—招致)4、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5、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运斤成风—斧头)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竭尽)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践,踏)8、足以当项王乎(螳臂当车—阻挡)9、披帷西向立(披荆斩棘—打开)10、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清楚)11、不能喻之于怀(家喻户晓—明白)例1、“善才绳之”(全国高考试题)“绳”字的意思可以根据成语“绳之以法”中“绳”的意思“制裁”,推断为“按法律处置”的意思。
例2、04年江苏卷“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句中的“更”便可参照“少不更事”来作判断。
例3、“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如果能马上想到成语“恪守不渝”,即可判断此项“恪”解释为“谨慎而恭敬”是正确的。
十三、望文反推法“望文生义”的选项通常是错的。
从考查目的讲,高考主要是看你能不能理解它在文言句中的意思,所以用现代汉语去解释文言实词的选项通常是不正确的。
例1、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08江西)“贿”在现代汉语中是“贿赂”的意思,我们就会怀疑此项不正确,结合上下文,正确地意思应该是“钱财”。
例2、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
公坚不回。
鞠愈急,二子服。
”回:返回。
(08湖南)“回”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回来、返回”,此项是以现代汉语的意思去解释的,我们有必要怀疑它,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应为“反悔”。
例3、人不敢干以私云。
干:为,做。
此项也是以现代汉语去解释的,很可能不正确,结合上下文,正确解释应该是“求、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