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课文原文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
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
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我说的是真话。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
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
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精品教案(表格式)
8 《灯光》教学设计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
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 多好啊)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
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
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板书:幸福生活)(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积累写作经验。
“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
学课文时,依据文眼,理清脉络,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离于次要内容,围绕文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方法。
引导学生顺着文脉来认知文本,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传授学文的方法,利于出示:【课件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优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8灯光》选自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灯光展开,通过描绘灯光的美丽和作用,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部分,描述灯光的种类和特点;第二部分,介绍灯光在不同场合的应用;第三部分,表达灯光给人带来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灯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途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优美词句,描绘灯光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灯光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灯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灯光,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教师选取部分段落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灯光的魅力。
3. 词语讲解:结合课文,讲解生词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描述灯光的句子为例,分析其表达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技巧,描绘一幅自己喜欢的灯光画面。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8灯光》2. 重点词语:五彩缤纷、熠熠生辉、光影交错、梦幻般等。
3. 描述灯光的句子:月光如水,洒在窗前;霓虹灯闪烁,照亮城市的夜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技巧,写一篇描绘夜晚灯光的短文。
夜晚的灯光璀璨夺目,犹如繁星闪烁。
霓虹灯熠熠生辉,五彩缤纷的光影交错,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世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
文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知识点,例如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对课文主旨的深刻理解等。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背景知识可能了解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当时的环境和人物的情感,同时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皖、歼、郝、钮、堡、凹”等生字词。
-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倒叙手法的作用。
- 学习文中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情感氛围,提高朗读能力。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特别是对郝副营长心理活动的描写。
- 理解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以及灯光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郝副营长在战斗前对灯光的憧憬以及他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 引导学生从灯光这一具体事物中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战争年代的背景音乐、展示战争场景图片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的时代,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在讲解郝副营长带领战士们战斗的场景时,播放枪炮声交织的背景音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战斗的激烈和危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图文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上册第8课《灯光》图⽂讲解知识点⼀、多⾳字钻:zuān钻研zuàn钻⽯埋:mái埋头mán埋怨⼆、近义词照耀——映照宏伟——雄伟激烈——猛烈茂密——茂盛注视——凝视憧憬——向往焦急——焦虑璀璨——灿烂三、反义词赞叹——嘲笑挺进——撤退激烈——和缓茂密——稀疏微弱——强烈焦急——悠闲暴露——隐蔽聚精会神——⼼不在焉四、词语积累ABB式:⿊魆魆⽩花花绿油油红彤彤黄澄澄绿莹莹沉甸甸喜洋洋形容情况危急的词语:千钧⼀发迫在眉睫⽕烧眉⽑危在旦⼣四⾯楚歌岌岌可危兵临城下箭在弦上间不容发⼗万⽕急五、理解词语1.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
皖:安徽省的简称。
苏:江苏省的简称。
2.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
3.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的战⽃。
4.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háo)、⼯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也叫交通壕。
5.倚:靠着。
6.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堆砌起来的矮墙。
7.⿊魆(xū)魆:形容⿊暗。
8.千钧⼀发:钧:古代重量单位,⼀钧等于30⽄。
千钧⼀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根头发上,⽐喻极其危险。
9.璀璨:形容珠⽟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场灯光耀眼。
10.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本课指天安门⼴场的灯。
挺进:指军队直向前进。
11.阻击:指以防御的⼿段阻⽌敌⼈增援、逃跑或攻击。
清明节:⼀年中⼆⼗四个节⽓之⼀,在四⽉四、五或六⽇,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12.漫步:没有⽬的⽽悠闲地⾛。
13.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14.注视:聚精会神,集中精神的看。
15.沙柳: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长在盐碱地的⼀种植物。
其幼枝黄⾊,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强,是固沙造林树种,其天敌为沙柳毒蛾,⽣于河⾕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西、陕西、⽢肃、青海、四川等地。
沙柳⽤于作北⽅防风沙的主⼒,是“三北防护林”的⾸选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课文原文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
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
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我说的是真话。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
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
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教案及板书设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师:读了课文,请你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什么?生1:我觉得天安门前灯光特别漂亮。
生2:我觉得这篇课文写灯光的目的是为了思念郝副营长。
生3: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献出了珍贵的生命。
师:你们都很会读书,发觉的问题真不少。
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自由说。
2.理清课文表达挨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快速扫瞄课文,并说一说: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第1、2自然段和最终一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生1:我们围歼敌人的一次战斗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成功了,他自己却牺牲了。
师:你把关于灯光的往事概括得很精确,但全文可不仅仅写了往事。
生2:每当看到天安门前灿烂的灯光,我就想起郝副营长勇敢牺牲的往事。
师:这两位同学对主要内容的概括都有比拟好的方面。
假如能合在一起说,就比拟全面了。
既说明是从现在想起来的,又具体说明郝副营长是怎样献诞生命的。
3.再读课题,初步把握文章情感。
师: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光明的灯光吗?生1:我仿佛看到了战斗中一位宏大的战士。
生2:我感到很难过,由于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成功,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自己献出了珍贵的生命。
师: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文章题目是灯光,但主要内容却是写郝副营长勇敢献身的事情。
并且,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还听出了你们的感受。
现在,我们还要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登记来。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察。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抓住“灯光”,品析人物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并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并指导争论沟通和朗读感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8 灯光》教案
8*.一、单元解读《灯光》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牢记历史使命与英雄事迹。
二、文本解读《灯光》一文主要写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即将打响之际,郝副营长从一本书里孩子灯下读书的画面,陷入了美好的憧憬,希望将来可以使用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却暴露了自己,牺牲在战场上。
本文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感人至深。
特别是“灯光”作为全文的线索,联系起过去、现在、将来。
已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学生在五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过“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在本单元前几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体会到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全景画面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也感受了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基于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那么本单元的学习应重点渗透到对概括文章大意方法的总结和应用上来。
在小学高段,字词教学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查找不确定读音的字词,解释不明白的字词。
未知: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略读课文,有大量的学习略读课文的经验。
教学中要尊重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灯光》一课的文本背景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学生所处的和平年代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革命时期人们对明亮灯光下学习与生活的热切盼望。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优秀精彩课件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8灯光》优秀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8灯光》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题,体会灯光的意义;分析课文内容,了解灯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灯光的重要性。
2. 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灯光的意义。
难点: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夜晚灯光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灯光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灯光在生活中的作用。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灯光的意义。
b.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c. 适时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5. 互动环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8灯光》2. 内容:a. 灯光的意义b. 课文结构分析c.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灯光的理解。
b.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以“夜晚的灯光”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a. 灯光代表着希望、温暖、安全感等。
b. 示例作文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灯光的意义,掌握修辞手法。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在以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灯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推荐阅读与灯光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8.《灯光》,教案(优秀范文5篇)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8.《灯光》,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8.《灯光》,教案教学内容 8*灯光第(1-2)课时备课日期月日课型新授执教人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理解文章题目“灯光”的深刻含义,体会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
3.从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题目“灯光”的深刻含义,体会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
(重、难点)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教学资源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一、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
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2.简介作者: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
1944 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52 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探究新知】二、检查预习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
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课《灯光》|人教(部编版)
3.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对家国情怀的认同,培养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朗读、复述和创作,锻炼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举例:在情感理解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作者为什么用灯光来象征美好生活?”、“你是如何感受到作者的家国情怀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教学难点突破上,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注意:由于字数限制,此处仅提供了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框架及部分举例,实际教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灯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灯光的变化和它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比如,夜晚的星光、城市的霓虹、家中的温暖灯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灯光的奥秘。
2.教学难点
-生字词运用:学生需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生字词,如用“璀璨”和“闪烁”造句。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灯光的描绘表达内心情感,把握课文的主旨。
-创作表达: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创作关于灯光的短文或诗歌。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正确把握课文节奏、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生字词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如“璀璨”、“闪烁”等。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八课《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学习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线索,学会抓取线索阅读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学会抓取线索阅读文章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年过年,我们烟台登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有谁知道原因吗?播放视频。
看到这一段视频中的灯光秀,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站在天安门广场前,王愿坚看到那里的的灯光思绪万千,他又会想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灯光》去了解。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到有关灯光的语句,用笔划出来。
2、(学生读有关灯光的语句),灯光在文章中共出现了5次,围绕灯光,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思考后分组讨论)(1)看到天安门广场前的灯光,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看到灯光为什么会感到温暖、光明?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温暖、光明。
(表情感的词语在文中明确出现时我们要果断采用)(2)由此作者想到了曾经的战友郝副营长,他看着插图上的灯光默默地沉思着,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此刻的心情怎样?(学生发言:羡慕)(3)从作者这里没有得到答案的郝副连长,又望了一眼插图上的灯光,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憧憬什么?年轻的战士没有只想到自己,他想到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无私(突出人物形象)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深情”、“咱们”、“都”、“多好啊”重读,“该多好啊”语速适当放慢。
(又一次作者明确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感)(4)这位年轻的战友如此渴望灯光,他有没有见到灯光呢?他是怎么牺牲的?引导学生回到8--10段(学生回答)这时你对先烈充满怎样的情感?敬佩(我们齐读第10自然段以此表达我们对英雄的敬意)(5)师总结:灯光是他的渴望,他憧憬千万的孩子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因此灯光成为他战斗的动力,灯光自然而然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皖”、“歼”等9个生字,理解“璀璨、千钧一发”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理解“灯光”的含义,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相关的语句,并深入理解。
3.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关于灯光的一段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灯光的一段视频。
2.教师小结,导入。
这千万盏灯是和平的象征,让人们感到很安宁,很温馨。
但这灯光的背后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灯光》3.板书课题8.灯光王愿坚是当代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曾担任《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编剧。
5.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围歼(jiān)豫皖苏(wǎn)电钮(niǔ)千钧一发(jūn)璀璨(cuǐcàn)黑�q�q(xū)(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豫皖苏:豫,河南省。
皖,安徽省。
苏,江苏省。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憧憬:向往。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教案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学生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文章的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是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郝副营长是一-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示例: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案模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案模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案模板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以“灯光”为题,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继而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郝副营长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把火柴充当灯光看书,书中画的正是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情景;战斗打响后,郝副营长点燃手中的书本,帮助战士们找到了突破口,他也因暴露位置而牺牲。
最后又从回忆转回到现实,回到天安门前那璀璨的华灯下。
“灯光”在文中具有多种作用,首先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其次,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新生活的缩影。
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感人至深。
课文之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这个阅读链接围绕革命文化主题展开,安排了4份阅读材料,同时还布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
这些题材材料丰富,是对单元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
我们可以安排课文学习之后,小组学习“阅读链接”,让学生在体会单元主题的同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相关的语句,深入理解,并理清他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小组学习“阅读链接”,借助资料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1.出示一组“天安门的灯光”。
用1-2个词说说看到的情景:()的灯光璀璨、绚丽、微弱……借机学习“璀璨”。
2.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教材内容入手,让学生关注“灯光”,并使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感受,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梳理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学习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中讲到几处“灯光”“火光”,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读反馈,整理课文内容。
第1-2自然段——现在的“灯光”;第3-11自然段——回忆中的“灯光”“火光”;第12自然段——现在的“灯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2023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 灯光》教案
8*灯光【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关注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情、行为,理解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1.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今天,我们同作家王愿坚一起,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灯光)2.介绍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曾任报社编辑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电影编剧之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灯光导入课文,既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简介作者经历,为学习革命题材的课文作铺垫。
板块二自读课文,梳理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
预设:课文主要讲战斗前郝副营长划火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书,战斗中点燃书本为战士们找突破口,却因此英勇牺牲的事。
3.梳理顺序。
(1)引导:这是一篇写往事的回忆性文章。
说说文章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预设:现实(1~2)→回忆(3~11)→现实(12)(2)浏览课文,说说作者的回忆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预设:整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来写,以“灯光”引起回忆,再回到“灯光”,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首尾呼应。
(3)文中哪句话反复出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多好啊!”这句话也是这篇回忆性文章的线索。
4.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章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
(交流反馈:天安门广场上温暖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设计意图】文本的阅读,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第八课《灯光》教学设计【课标内容】2.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安康审美情趣,逐步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3.培育宠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加学习语文的自信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把握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
【设计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课教学重在借助教材传授学生语文学问,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气。
鉴于此,在阅读中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根本表达方法。
鼓舞学生在沟通和争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推断。
【教材分析】《灯光》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第八课。
本组课文以革命岁月为主题来编排的。
《灯光》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局部是对往事的回忆。
从我在璨绚烂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到我对惊奇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日幸福生活的愿望。
本文以“灯光”为题,“灯光”在文中具有多种作用。
首先,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他人的赞美而引发回忆。
其次,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时代、生活的象征。
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向往并为之奋斗的生活的缩影。
全文构思精巧,构造紧凑,人物形象鲜亮,感人至深。
【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战斗年月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境况,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教学重点】 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去关注整个场景,又引领学生注 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描写。
从而感受革命先 烈宠爱祖国、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我照旧承受“小学高年级语文‘测读导写’ 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来指导课堂教学,不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力气,而且让学生通过默读、精读,抓住文本中人物的言行进展来感悟英雄形象和爱国主义教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8课《灯光》优秀教案
11.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地读这段描写特殊 “灯光”的文字。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2.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9.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了吗?
10.聚焦“灯光”。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更具可见出示内容,思考并回答:
(1)“千钧一发”能用拆词法说说它的意思吗?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来说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导入
1、谈话: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今天我们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2、王愿坚在解放战争期间,当过战地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8课《灯光》
难点名称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通过重点语句,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郝副营长英雄壮举的意义,在细节描写上体会三次“多好啊”联系,这在教学程度上有所加深。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课文原文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
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
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我说的是真话。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
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
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原文及教案我爱到*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淸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
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
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 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我说的是真话。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
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
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黑魁就的围墙。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髙髙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火光暴靂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
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本文作者王愿坚。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明。
灯光,不仅驱散了黑暗, 而且为身处困境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看看他眼中的灯光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示例: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
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
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2.通读课文,认识生词,遇到重要的或难懂的词语做个标记。
3.学生推荐要注意的词语,给大家一些温馨的提醒。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
皖,安徽省的简称。
苏,江苏省的简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战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也叫交通壕。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广场上灯光耀眼。
4.寻找灯光:在文中画出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
预设: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引导学生勾画,同桌轮读,依据这些语句,学生能大概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学生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文章的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这是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预设: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一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2.自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课件出示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借着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 ____ o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突击连马上,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________ ,在这________ 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 ,________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学习,可郝副菅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_______ 。
预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照亮了那本书,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自读课文,弄清三个“多好啊”之间的关系。
(1)学生从文中找出三个“多好啊”,标上序号,再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出示引导文字)“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次是(谁)在这一情况下说的。
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会想 ____________ O(2)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明确:第一次说“多好啊”的人是在欣赏*广场上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未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书本上插图中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 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教师可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多好啊”是"果”,第二个、第三个"多好啊”是"因”。
因为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看到了“孩子们能够在灯下读书”,因为他们对''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的憧憬、理想,并且他们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奋斗、不畏牺牲,才有了现在*广场上璀璨的灯光,使人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4.自主学习,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1)出示语句,教师点拨思考方向。
①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抓住神态)②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体会这句话与前面情节的呼应,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问了。
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可从写法和情感上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自主发言。
交流示例:生1:第一句话写了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
我觉得"陷”这个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地写出了郝副营长完全进入了他憧憬的世界,正是这种憧憬和理想成为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
生2补充:在这句话中,我还留意到了"漆黑的夜空”,这描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了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生3:我来说说我对第三句话的理解。
这是本文的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凑。
生4补充:我还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作者寄托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少时间,我们都不应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回顾,升华主题。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当我们再次看到带给我们温暖和光明的灯光时,心里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
是啊,如果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我们怎么能有今天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呢?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大家能把那份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藏心中,并让它们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今天的这篇略读课文,我们抓住文眼、线索和重点词句进行了学习,同学们自主学习、积极交流,表现都很不错。
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想象说话。
过渡: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把郝副营长埋在了茂密的沙柳丛里。
战友们脱下帽子,向这位英雄致敬,眼中溢满了泪水。
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却涌动着无数的话语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
你听见了吗?想象一下,说一说。
(2)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过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
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请说一说。
3.教师推荐书籍或影片,学生课下观看。
(1)推荐书籍:《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2)推荐影片:《长征》《太行山上》预设:此处设计让同学们与郝副营长做最后的告别,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宣泄口。
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时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阅读书籍,观看影片,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受到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