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人物、世界与发展
管理学课件第二章管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3)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
• 分工 • 权力与责任 • 纪律 • 统一指挥 • 统一领导 •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 报酬合理
• 集权与分权 • 等级链与跳板 • 秩序 • 公平 • 人员稳定 • 首创精神 • 集体精神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抓住了管理的一般性, 使得这种理论更具有普遍性,为管理理 论的形成构筑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
1898—1901年期间,受聘于伯利恒钢铁公司 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
1901年之后,泰罗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写作和 演讲上,来宣传自己的一套管理理论——科 学管理,即“泰罗制”。
泰勒的代表著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 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 理原理》(1911年)。
由于泰勒对管理学做出了基础性和开创性的 贡献,在他去世后的墓碑上刻有“科学管理 之父”的称号,以此作为后人对他的评价。
•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一些管理学者开始尝试把 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运用到企业管理中 去。
梅奥及其人际关系学说
⒈梅奥的生平
梅奥(George E.Mayo,1880—1949)原籍 澳大利亚,后来移居美国。在1926年,他受聘 于哈佛大学,从事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
由于亲身参与和指导了霍桑试验以及其他 几个重要的研究试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他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 书。
•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年-1932年) : 生产小组中形成了默契的行为规范。
⒊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梅奥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 中对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与古典 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 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工人是“社会人”。
第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世界十大管理学大师
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彼得·圣吉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
彼得·圣吉1947年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旋即被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 )教授的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新观念所吸引。
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至今十余年来,他和戴明(Edwards Deming),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雪恩(Edgar Schein)与熊恩(Donald Schon)等大师级的前辈,以及一些有崇高理想的企业家,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学习型组织的蓝图。
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
∙1947年,生于芝加哥。
∙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航天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1978年,在斯隆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
∙1990年,在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创立“组织学习中心”。
∙1990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出版。
∙1992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获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开拓者奖(Pathfinder Award);《美国商业周刊》称圣吉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1994年,出版《第五项修炼——实践篇》,《第五项修炼——寓言篇》。
∙1997年,《第五项修炼》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中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
∙1999年,出版《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同年,圣吉被《经营战略》评为20世纪对商业战略影响最大的24个伟大人物之一。
古典管理学派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
古典管理学派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古典管理学派是20世纪初定义出有效管理的关键性理论。
这一管理学派在当今世界十分重要,它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方法。
古典管理学派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是:一、弗朗西斯·阿尔伯特·泰勒(1911-1998)弗朗西斯·阿尔伯特·泰勒,古典管理学的先导者,以及世界管理学的先驱人物。
他的著作<<管理>>揭露了许多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比如组织结构、分工、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奖赏系统等。
泰勒的大部分研究想法是基于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他也深刻揭示了科学管理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二、柯克特·范·德·拉·梅耶(1856-1915)柯克特·范·德·拉·梅耶是科学管理和古典管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写了一本关于工厂系统的著作,书名为《管理的艺术》。
在该著作中,梅耶以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工厂流程的标准管理方法,这一方法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他还提出了定制任务和时间表、量化工作,以及配备工具和机械化装置,使企业成为更高效、经济的工厂系统。
三、威廉·詹金斯(1850-1918)威廉·詹金斯被认为是古典管理学派的理论先驱,其代表作《工厂制度与管理》表明了他对古典管理学派的影响。
他强调管理应该依靠分析和科学的方法,他提出科学的工作,明确分工和明确的管理体系。
詹金斯还提出了一整套框架和支持实施管理的有效方法,如适当分配责任、建立角色权威结构以及培训和发展员工。
总之,古典管理学派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包括:弗朗西斯·阿尔伯特·泰勒,柯克特·范·德·拉·梅耶,威廉·詹金斯。
他们的观点和理论在管理学研究和实践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这三位古典代表人是管理学发展史上的领军人物,他们的理论被认为是古典管理学的根源。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全球化与管理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1.请从不同层面解释全球化的内涵。
答: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其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全球化的内涵:(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全球化产业的市场往往由若干个全球化公司所主导。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2.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全球化的一般环境:(1)政治与法律环境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变化。
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不同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内涵与运作方式。
①国家政治体制。
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结构以及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②政治的稳定性。
指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
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以及政治主张的改变。
③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这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1 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 EMERSON)是美国早期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者,他从1903年起就与泰勒有个人交往,并独立地发展了泰勒科学管理的部分原理。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即:(1)明确目的;(2)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虚心请教;(4)严守规章制度;(5)公平;(6)准确、及时、永久性的记录;(7)合理调配人、财、物;(8)定额与工作进度;(9)条件标准化;(10)工作方法标准化;(11)手续标准化;(12)奖励效率。
2 亨利·劳伦斯·甘特(Gantt.Henry L,1861—1919)是泰勒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
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亨利·劳伦斯·甘特是在泰勒指导下开始从管理研究的,并为帮助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原理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他后来离开了泰勒的研究行列。
他要比泰勒更关心工人的利益。
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3 弗雷德里克·泰罗出生在美国费城,18岁进费城的一家工厂学习制作模具,4年之后到费城钢铁厂工作,由于他工作刻苦,表现突出,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杂工开始干起,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师、工长、维修组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1881年,泰罗25岁那年开始进行工人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1898-1901年受雇于宾西法尼亚某钢铁厂进行咨询工作,主要完成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铁铲实验,这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1901年他退休,开始从事无偿地咨询和演讲活动,宣传他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是他的代表作,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发展趋势
(8)跨文化管理---管理文化的升华 (9)“四满意0)没有管理的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 二十一世纪管理的趋势
(一)从管理科学到管理艺术 (二)从硬管理到软管理 (三)从“手段人”到“目的人” (四)从强调个人间的竞争到重视组织成员间的协作
四、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的概念:即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 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管理简单地说是以知识为核 心的管理.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从而人力资源管理 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目 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一般步骤:⑴风险识别;⑵风险预警;⑶构 筑预防体系;⑷制定预防对策;⑸建立风险管 理组织;⑹临时指挥中心;⑺紧急处置对策。
(五)从集中(集权)到分散(分权) (六)从强调理性到重视直觉 (七)从外延式管理到内涵式管理 (八)从重视个别和局部到强调系统和整体
三、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一)从适应产品经济的封闭型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开放型管理转变。
(二)从行政官员管理向专家管理转变。 (三)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四)从看重对物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 (五)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转变。 (六)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管理学发展趋势
一、世界管理的趋势
(1)创新---未来管理的主旋律 (2)知识---最重要的资源 (3)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 (4)快速应变能力---时代的新要求 (5)权利结构转换---变正“金字塔”为倒“金字塔” (6)弹性系统---跨功能、跨企业的团队 (7)全球战略---下一世纪企业决战成败的关键
⑵由纵向管理转向横向管理。扁平式组织 ⑶信息流支配物质流 ⑷从命令控制到集中协调
管理学的代表人物
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1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 1886一197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
巴纳德1886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幼聪慧,酷爱音乐,勤于读书。
他曾在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统计部任职。
1927年,就任佐冶亚·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洛克菲勒财团理事长,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把帕雷托和韦伯的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应用于管理学,创立了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论。
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经营者的职能或者管理者的职能,是组织的一个专门职能。
在组织中担任谋求组织的形成和维持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
为了闸明经营者的职能,必须阐明组织的性格和本质。
(2)现代管理论不是单纯的技术论,而是对组织的本质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3)现代管理论不是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而是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
(4)现代管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
巴纳德还著有《经理的职能》(1956)等书。
2布莱克和穆顿罗门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是美国行为科学家。
1964年两人合著了《新管理方格》一书,提出了管理方格法,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
他们克服了以往各种领导方式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提出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员关心二者之间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格图,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纵横各分为九小格,共成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图所示)。
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是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管理,即图中“9.9”方格,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求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因此,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企业领导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逐步改造成为“9.9”型的理想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管理学在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管理学在全球化时代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管理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化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和管理困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管理学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全球化对管理学的挑战全球化加速了信息传播和商业交流的速度,使得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中。
同时,跨国公司的兴起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
以下是全球化时代对管理学的主要挑战:1. 跨文化管理全球化使得企业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涉及到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
跨文化管理成为管理学面临的重要挑战。
管理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协调能力,建立尊重和包容的工作环境,有效地处理跨国团队的冲突和合作。
2. 全球人才招聘和培养全球化时代,企业需要吸引和培养具备全球眼光和跨文化背景的人才。
管理学需要关注人才招聘和培养的策略,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员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
3. 创新管理全球化时代,技术和市场的变革速度越来越快,创新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管理学需要研究创新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抓住机遇,实现持续创新。
4. 风险管理全球化带来了更加复杂多变的风险,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管理学需要关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风险,提高组织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管理学策略为了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管理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升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能力管理学应该加强对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研究,培养管理者具备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协调、沟通和领导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员工的跨文化培训和交流,增强员工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背景,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2. 构建全球人才招聘和培养体系管理学可以研究全球人才招聘和培养的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吸引和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管理学教育的国际化,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管理人才。
管理学经典文献之五——管理理论的丛林
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作者简介】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当代著名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3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1950年以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并于1962年担任该校的米德•约翰逊讲座管理学教授。
1963年任美国管理科学院院长,1965至1971年兼任行政管理研究公司总裁,1957至1972年兼任捷尼斯科公司董事会主席。
1962年获“米德•约翰逊奖”,1971年获美国“空军航空大学奖”,1974年获“泰罗金钥匙”,1975年获“福特•芬雷奖”。
他的主要著作有《企业的政府控制》(1941年)、《管理原理:一个管理职能的分析》(与O'Donnell合著,1955年)、《经营的实践入门》(与Fulmer 合著,1978年)、等十余部。
其中,《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地位,被译成了16种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管理学专业的学生都欣然同意这样的观点,即:从组织化的生活开始出现的那天起,管理问题就已经存在了,但同样少有例外的是,绝大多数人也认可这种说法,即:关于管理的系统考察只不过是这个世纪的事情,尤其是过去20年的成果。
而且,直到近些年,几乎所有试图分析管理过程并寻找理论支撑以帮助提升研究、教学和实践的人,都是那些拥有管理艺术而又善于反思多年管理经验的实践者。
因此,至少在将一般管理视为一项以脑力为基础的艺术时,最早有价值的著作都是由像Fayol, Mooney, Alvin Brown, Sheldon, Barnard 和Urwick等这样一些有经验的实践者撰写的。
可以肯定地说,即使是那些学术化实证研究的顶礼膜拜者,也不能忽视由这些眼光敏锐的实践者从他们数十年管理经验中所提炼出来的基本原则。
管理学全球化管理
管理学全球化管理引言全球化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其影响几乎触及各个领域,包括管理学。
管理学全球化管理是指跨越国界进行管理活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全球化管理的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类资源和信息得以更加快速地流动,企业面临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下,全球化管理成为了企业追求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全球化管理的意义拓展市场全球化管理使企业能够进入更广阔的市场,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和扩大客户基础,实现销售增长和利润最大化。
跨国合作全球化管理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进行互利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获取国际化经验全球化管理使企业有机会获得国际化经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提升企业的全球化运作能力。
全球化管理的挑战跨文化沟通在全球化管理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信念,这给企业跨国合作带来了艰巨的挑战。
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文化适应能力成为了全球化管理中必备的能力。
法律和政策全球化管理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并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市场竞争全球化管理意味着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不仅需要面对来自国内竞争对手的挑战,还要应对来自全球各地的竞争对手。
企业需要具备持续创新和灵活的竞争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全球化管理的策略国际化战略企业可以选择国际化战略,通过海外市场开拓、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全球化管理。
跨国合作企业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全球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
跨文化培训为了应对全球化管理的文化差异,企业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沟通和全球化管理能力。
全球化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其意义和挑战不可忽视。
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全球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并取得长期可持续发展。
影响世界的100位管理学大师
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出自 MBA智库百科()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主要贡献:劳动分工、“共同利益”的观点,提出分工理论,着有《国富论》2.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主要贡献: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
人本管理的先驱3.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主要贡献: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体力和脑力劳动分工主张;劳资关系协调;发明计数机器。
着有《论机械和制造业的经济》4.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主要贡献:理论集中在科学管理方面,制订工作定额;选择第一流工人;标准化管理;差别计件工资;精神革命。
着有《科学管理原理》等。
5.卡尔·巴思(Carl G. Barth,1860-1939)主要贡献:执行泰勒制的正统的忠实信徒。
着有《作为泰罗管理制度一部分的机械厂计算尺》6.亨利·甘特(Henry L. Gantt,1861-1919)主要贡献:发明了甘特图,着有《甘特图表: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工业领导》7.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B. Gilbreth,1868-1924)主要贡献:主要贡献是时间和动作研究、计时轨迹摄影技术。
8.莉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主要贡献:吉尔布雷斯的妻子。
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9.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主要贡献:效率的大祭司,提出效率的十二个原则,着有《十二个效率原则》10.莫里斯·库克(Morris Cooke,1872-1960)主要贡献:主要贡献是在大学和市政管理方面11.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主要贡献:古典组织理论,提出了职能原则和管理原则,着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等。
管理学概述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
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F.W.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
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在管理学中,存在以下两条公理:第一条公理是:管理是一种行为。
第二条公理:管理的行为主体是组织。
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
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
而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F .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
8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
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将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全球化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1.请从不同层面解释全球化的内涵。
答: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其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全球化的内涵:(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全球化产业的市场往往由若干个全球化公司所主导。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2.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全球化的一般环境:(1)政治与法律环境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变化。
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不同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内涵与运作方式。
①国家政治体制。
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结构以及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②政治的稳定性。
指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
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以及政治主张的改变。
③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这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
影响世界的10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
影响世界的10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用人、创新、营销、执行一、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威法则(重定向自奥格尔维定律)奥格威法则(Ogilvy's Law),也称奥格尔维定律、奥格尔维法则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提出者: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2。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
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3。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4。
蘑菇管理定律蘑菇管理定律(Mushroom Management)“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心态,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出更加实际。
5。
贝尔效应贝尔效应是由美国布道家、学者贝尔提出: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
他天赋极高,曾经不止一个人预计说,如果他毕业后进行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泰罗科管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这一阶段.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时间,主要执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
3)管理理论丛林;在此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
4)战略管理;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
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被推广和学习,持续改进等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6)学习型组织理论。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的历史文章提要:本文在描述管理学发展的三个主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学理论发展和知识积累的“钻石模型”,进一步从历史角度具体分析了科技进步、文化环境、制度变迁、管理创新者和战争等因素是如何影响管理学理论发展和知识创新的,从而揭示了管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关键词:管理学发展历史逻辑人类管理实践活动几乎是与人类文明曙光同时出现的,探索管理活动规律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中国和古希腊;在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着作中可以找到有关管理规律的一些论述,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着作;但牵芾碜魑幻畔低车目蒲а芯慷韵蟊蝗鲜丁⒀芯浚⑶夜芾硎导芄坏玫焦芾砜蒲е兜闹傅迹蚴窃诟崭展サ00年中才发生的;一般认为,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罗开始使用秒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而法国人法约尔一直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100年中,管理从一种不可言传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的普遍性——管理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这也难怪有人说,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1 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学科分支的复杂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知识宝库中占有了重要地位;一、管理学发展的三个线索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诸多流派,形成了庞大的管理学知识体系;面对百年形成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众多的流派,管理学和管理思想史的研究者一直试图归纳出管理学发展的逻辑主线;但是,由于百年来管理经典着作所关心的主题过于复杂,包括管理与管理者、领导、组织与人事、效率、市场与顾客、竞争与战略、创新与变革、现代公司的组织逻辑和管理的国际化等诸多方面;2 而从管理学的学科分类角度而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等构成管理学的经典内容,而且这些学科还在不断地丰富、细化、交叉和发展,管理学的新学科、新分支还在不断地产生;因此,迄今为止,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管理学发展历史逻辑主线;从现有文献看,研究者所总结的管理学发展线索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根据管理学的内容构成进行划分,例如将管理学发展路径划分为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从古典组织理论、组织行为学、组织社会学、领导科学到企业文化等、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从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理论、决策理论到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等、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从厂商理论、产业组织、市场学、消费者理论到战略管理;3 第二类是根据管理知识的产生方法来进行划分,例如将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三条线索,即应用管理学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理论管理学以基本的人性假设出发构造的管理理论和实验管理学以管理案例为主的管理学;4 第三类则是根据管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来划分;在着名管理史学家雷恩看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文化环境紧密相联,管理理论发展既是文化环境的一个过程,也是文化环境的产物;5 基于此,有的学者认为存在三条管理学发展轨迹,一是以科学文化为基础的科学主义线索,由泰勒科学管理开始,包括社会系统理论、管理过程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决策管理理论等;二是建立在对现代人性基础的人本主义线索,从梅奥对“社会人”的研究开始,包括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管理伦理理论等;三是建立在文化模式基础上的文化主义的线索,由德鲁克管理实践理论开始,包括组织文化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变革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等;6 同样基于对于文化环境对管理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认识,还存在另外一种管理学发展的线索的划分,即以资本主义精神为文化基础的古典组织管理理论、以环境地域文化主要是美国文化为基础的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和基于东西方文化渗透的当代管理理论;7显然,第三类从管理理论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角度来分析管理学发展的线索,与前两类从管理内容和从管理知识产生方式角度划分管理学发展线索相比,具有时间上的前后继承性,而前两类的管理学发展线索在时间上具有并行性;从管理学发展历史角度考察,无疑从管理理论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角度分析管理发展的线索更有价值;但是,仅仅将环境影响因素归结为文化环境是过于泛泛而又不全面的; 二、管理学知识发展的“钻石模型”庞大的管理学知识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纵观整个管理理论的发展史,我们认为管理理论和管理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持续作用的长期因素,这主要有制度变迁、科技进步与文化传统三方面因素,体现了制度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作用;8 另一类是短期作用的临时因素,例如战争和其他重大突发事件比如经济危机;这两类因素作用于管理理论和知识创新的能动主体,包括企业家和其他管理实践人员或者团队、专业管理研究人员或者团队、专业管理咨询人员或者团队等,这些人员提出管理理论和方法,创新管理知识,实践新的管理思想,从而促进管理学的不断发展;这个过程可以表述为如下图图1所示的管理学知识发展影响因素的“钻石模型”;图1 管理学知识发展的“钻石模型”“钻石模型”试图表明的是,科技进步、制度变迁和文化传统与管理创新者的创新活动相互作用最终推进着管理理论发展、管理学知识的创新与积累,而战争和其他一些临时重大事件对整个过程也有短期的推动作用;这里科技进步因素具体包括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改造世界的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创新,科学发展不断为人类提供正确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而技术进步则不断为人类提供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方法;制度变迁是指有关宏观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和微观具体经济组织运行等方面正式规则的变化,这些规则变化会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选择;而文化传统要描述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人们行为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的非正式的规则,与制度变迁中的正式规则可以较快地发生变化不同,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变化往往是长期的渐变过程;这里管理理论发展和管理学知识的积累,既包括管理思想、理论、方法等以各种形式体现的管理知识的丰富发展以及管理学的发展,也包括解决各种现实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发展;这对应到管理科学化进程的内涵上,包括管理实践层面、管理理论问题研究层面、管理学科发展层面三方面的管理科学化进程;也就是说,上述“钻石模型”既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学理论与管理知识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也是管理科学化进程的影响因素模型;这个模型是基于管理科学化历史进程建立起来的,因此从管理科学化的历史上看,该模型基本描述了管理科学化发展的逻辑关系,可以认为是一个管理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图;三、管理学知识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述“钻石模型”,我们需要逐一分析模型中各个因素是如何具体影响管理学知识发展和管理科学化进程的;1.科技进步因素尽管探索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提高管理活动效率的尝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管理科学化进程却真正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于企业组织的结果;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一般认为技术进步周期可以划分为5个周期,每个周期或者阶段长约半个世纪,也就是经济学中的康德拉季也夫长波,伴随着连续的技术进步周期,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不断推进;1在第一次18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和第二次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长波周期中,与科学技术进步水平和工业化进程相适应,只出现了科学管理的初步实践和早期的科学管理思想,企业管理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2到了第三次技术进步长波周期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和40 年代,即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以牛顿力学为主题的经典力学体系和以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核心的经典电磁理论都已经建立,这些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科学前提,尤其是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动力革命,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由技术革命产生的社会大生产必然对规范管理提出要求,原来的经验管理显然无法满足社会化生产和大公司发展的需要,于是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科技进步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这方面,还体现在由于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成功产生了的巨大社会和知识效应,使得科学方法在管理问题研究和管理理论产生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泰勒试图通过科学实验方法寻求优良的管理方法,把管理提高到科学层次,从而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则是通过对组织管理普遍性原理的追求,把管理提高到理性层次;而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也是以实验方式研究人类管理行为的;3进入到第四个技术进步周期20世纪30年代和40 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科技进步进一步推进了工业生产力的发展,由福特公司开创的流水生产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方式,而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和发展,对管理科学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产生了计算机管理学派;而该阶段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自然科学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又为管理理论丛林的产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4人类社会正处于第5个技术进步周期中,该阶段主要技术特征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该阶段的管理创新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管理信息化成为该阶段管理创新的主线和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6西格玛管理、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网络营销等依靠信息技术的新管理思想或方法得到发展和应用,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核心能力理论、流程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广泛传播;归结起来,科技进步对管理科学化进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科技进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产生了对管理科学化进程的需求;二是科技进步直接为管理科学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支持;三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还为管理学理论和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2.制度变迁因素没有人会否认,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的前提是以分工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在经济学家看来,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重要的是一场制度创新,“产业革命的实质就是用竞争取代以前控制生产和财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9 工业革命在西方彻底摧毁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工厂制度,工厂中实施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亚当斯密在其名着国富论中曾详细分析了分工制度专业分工和职业分工能够提高企业效率的原因;工厂制度的产生对科学管理提出了要求:如何解决高度分工条件下的协作问题,如何解决工厂制度下工人的培训和激励问题,如何改善由于工厂制度的发展而逐步恶化的劳资关系;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产生的;制度变迁对管理创新和管理科学化进程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需求牵动”方面,而且从企业制度的演进看,企业制度变迁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谁来承当管理创新主体的角色和管理创新和科学化的方向和内容;制度创新与变迁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还为管理创新和管理科学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激励约束机制;所有的创新行为都是有风险的,而现代产权制度和专利制度的产生,保证了承担创新风险的创新者能够获得创新收益;如果将企业的创新活动分为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那么可以认为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呈相互“支撑”的三角关系,企业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物质技术条件、形成相应的技术能力保障机制,企业管理创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制度创新提供了组织管理方面的保证,而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形成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企业制度不同,提供的管理创新激励机制是不同的;总之,制度变迁,尤其是产权制度变革,对管理创新和科学化进程的影响是全面的,对管理创新主体的选择、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都具有强有力的激励约束作用;3.文化因素文化传统体现为社会认可的价值信念、伦理规则、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此文化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往往又是根深蒂固的,不同的文化模式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具体从管理科学化进程看,科学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是有其文化背景和基础的;具体而言,可以分别分析文化对管理研究活动和管理实践活动的影响;从管理研究层次看,管理科学化进程开始和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文艺复兴以后,科学主义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流文化,科学主义所包括的逻辑主义、分解思维、规范形式、精确原则和实验原则被广泛地应用到世界各个领域的问题分析研究中,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管理问题自然也不例外;泰勒首先将科学价值观念和科学主义的研究规范引入到生产作业管理领域中,通过追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来提高人类生产制造活动的效率;而法约尔则试图应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寻求整个企业管理活动的一般性规律;韦伯、巴纳德等人是在探索一般组织和社会领域中管理活动的科学管理原则;而行为科学是按照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来分析人的行为的科学规律;现代管理理论则是应用运筹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等科学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来分析和研究管理问题;没有追求科学和理性的价值观,没有应用科学原则研究管理问题的信念,没有科学的文化基础,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也就无从谈起;从管理实践活动看,文化可以在民族文化和组织文化两个层次影响管理实践活动和管理科学化进程;一是在民族文化层次,二是组织文化层次;前者是宏观文化环境层次的影响,而后者是指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可以通过影响管理者的知觉、思想和判断进而影响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水平和各项管理职能执行的科学水平;4.管理创新者影响管理科学化进程的显要因素;科技进步、文化传统和制度变迁对管理科学化的影响属于环境因素,而直接的管理创新者则在管理科学化进程中,在管理学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这些管理创新者包括从事管理实践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和教授、从事管理咨询工作的团队和专业人员;但是,随着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实践者兼管理理论研究者的作用越来越小,专业的学者和管理咨询人员对管理知识的创新越来越起到主导作用;许多着名管理创新者被一些管理史研究者称为管理学大师,管理学各个领域中的知识体系往往是与这些管理学大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5.战争因素企业管理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从孙子兵法与克劳塞维兹战争论中汲取了很多战略管理的智慧,但战争与管理学的发展关系并不仅仅停留在战略管理领域上;在管理学发展史上,有很多管理的科学方法是和战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有关战争对管理学发展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列举很多例子;1939年美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成立运筹学,应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城市防卫与进攻、雷达网络的优化配置、轰炸敌方潜艇飞机的有效高度以及配合等问题,这标志着运筹学——狭义的管理科学的诞生;战争与质量管理的发展也密切相关,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保证军需物资的质量,规定生产军需物资的厂商必须采用统计抽样检查方式;美国标准协会颁布了美国战时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控制指导书、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制造工序中的质量控制用控制图;战后,这些标准被美国工业企业广泛采用,质量管理进入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能够促进管理科学发展,具有其必然性;战争能够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属于一种巨大的临时的突变因素,这种临时的、巨大的、整个环境的突变必然会对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战争会对管理创新产生巨大的需求;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看,一门科学发展的途径可以划分为互相关联的两类,一是“实践需求拉动”,一是“理论供给推动”;所谓“理论供给推动型”是指研究者在自己的理论王国里按照这门科学内在的理论逻辑进行探索,从而发现和提出一些新的理论,然后再通过实践去检验,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最终逐步推进这门学科的发展;这是一种先有理论,再研究其实际应用,从而推动学科发展的知识创新积累方式;现代科学发展和庞大的科学知识库已经使这类途径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实践需求拉动型”则是指现实中已经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门学科现有理论和方法无能为力,这促使人们针对解决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去寻求新的理论和方法;随着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新理论和方法的产生,这门科学取得了发展;这是一种实践超前理论、先有实际需求、再有理论和方法创新的知识积累方式,这类途径一般比较适合应用学科的发展;显然,管理科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这种“实践需求拉动型”,而战争一旦爆发,往往会对管理科学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场战争就是一场重视管理和不惜一切代价改善管理、发展管理的运动;。
管理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
管理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表现为集体的协作劳动形式,有集体协作劳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随之形成各种管理思想。
应该说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与人类社会一样历史久远。
作为管理理论的管理学的形成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前这一阶段;二、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三、管理理论丛林是指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是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四、战略管理阶段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剧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五、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学习,198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颁布的ISO 9000系列标准为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了实施指南,2000年修改颁布的ISO 9000系列标准提出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该遵循的八项原则;六、学习型组织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90 年代以后,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管理理论——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管理理论出现了,并形成了许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6))、业务流程再造(BPR)、标杆超越法(benchmarking)等。
从管理理论百年发展历史来看,质量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而全面质量管理也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90年代以后的理论和方法,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等都可以看成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有关人的认识和假设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从最初古典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到人际关系学说的社会人假设,以及后来的“复杂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等。
管理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综述
管理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综述本文把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分为传统管理、理论形成、现代管理理论、后现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论述了管理学理论的历史溯源,并对管理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管理学在概念引进、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后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丛林管理学理论的传统管理阶段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突出特点是经验型管理。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是《国富论》。
他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有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理论形成阶段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学者更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化。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与标准化,其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 形成的主要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理论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3
亚当·斯密(Adam Smith )
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 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 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 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1776年3月出 版。影响了英国、欧洲大陆和美洲,被世人尊称 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在爱丁堡定居 ,1987年担任格 拉斯哥大学校长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19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 韦伯(Max.Weber) 韦伯 )
• 设计管理学的代表著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 织理论 》 • 主要观点:
行政组织的内在要求是稳定、严密、有效、精确, 采取的最优方法是科层制 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 来管理 他的理论是对泰勒和法约尔理论的一种补充,对后 世的管理学家,尤其是组织理论学家有重大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13
亨利•法约尔( 亨利 法约尔(Henry•Fayol) 法约尔 )
• 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 1841年,法约尔出生在法国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 1860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科门特里富香博公司 担任工程师,并显示出他的管理才能。1868年, 当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极为困难,公司几乎濒于破 产时,法约尔被任命为总经理。而到1918年法约 尔77岁退休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已极为良好。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6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 代表著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 涉及的管理学观点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 动量 工资理论:劳动者维持自身生活以及供养家庭的能力, 不应取决于其工资的货币数量,而应取决于这笔货币所 能购买的实物和必需品的数量,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一、管理学理论萌芽阶段
•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亚当·斯密 斯密 -
经济学之父,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创 始人之一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 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 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 和伦理学等课程; 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 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 缺乏的书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14
亨利•法约尔( 亨利 法约尔(Henry•Fayol) 法约尔 )
• 人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0—1872年间的十二年。在这一阶 段,法约尔作为一个等级较低的管理人员和技术 人员,主要关心的是采矿工程的事情,特别是防 止火灾危险的事。在此期间,他于1866年被任命 为科芒特里矿井矿长; 第二阶段1872—1888年的十六年,他被提升为经 理,领导一批矿井。在这个阶段,他主要考虑的 是决定这些矿井的经济情况的因素。这样,他不 仅要从技术方面考虑,更要从管理和计划方面考 虑,促使他对管理进行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5
一、管理学理论萌芽阶段
•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 大卫·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1772年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 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 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拥有 200 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 1799年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 经济问题,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 物法的讨论,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 赋税原理》; 1819年选为下议院议员。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15
亨利•法约尔( 亨利 法约尔(Henry•Fayol) 法约尔 )
第三阶段是1888—1918年的三十年。此时期开 始时该公司财政状况极为困难,几乎濒于破产。 法约尔在这时立刻被任命为总经理,并改组了 公司,成立了新的被称为“科芒博”的煤铁联 营公司。 第四阶段是1918—1925年的七年。致力于普及 自己的管理理论工作,对他30年事业上的惊人 成就加以总结。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7
二、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 费雷德里克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 费雷德里克·泰勒
一个在死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一个 一个在死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 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 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的人; 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 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 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工人称为野兽 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 般残忍的人;一个与工会水火不容,被迫在国会上作 般残忍的人;一个与工会水火不容, 证的人;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 证的人;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8
费雷德里克·泰勒( 费雷德里克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 泰勒
•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 父”; • 1874年,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不久,因眼疾辍学; • 1878年,转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Midvale steel Works)工 作,并于1881年,开始在米德维尔钢铁厂进行劳动时间和工 作方法的研究,进行了著名的“金属切削试验”; • 1898年后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著名的“搬运 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 搬运生铁块试验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 了工人,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11
费雷德里克·泰勒( 费雷德里克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 泰勒
• 《科学管理原理》主要思想:
工作定额原理 挑选头等工人 标准化原理 计件工资制 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 建立专门计划层 职能工长制 例外原则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1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4
亚当·斯密(Adam Smith )
• 著作
《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国富论》: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 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 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 节约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9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 费雷德里克 泰勒( 泰勒
铁锹试验是系统地研究铲上负载后,研究各种材料能够 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以及各种原料装锹的 最好方法的问题 • 1906年,当选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获得宾夕法尼亚 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 1909年泰勒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院长盖伊(Edwin F.Gay)的邀请,到哈佛讲授科学管理,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 1910年,洲际贸易委员会举行东部铁路公司运费听证会, 科学管理开始广为传播。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20
小 结
• 古典管理学派的理论不但在当时起了重要 的作用,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着深 远的影响,其中许多原理和做法至今仍被 许多国家参照采用。当代西方有些管理学 者还提出“回到泰勒去”的口号,表示要 对古典管理理论重新深入研究。
管理学:名人、世界与名著 管理学:名人、
陈 超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cchen@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1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阶段
• 管理理论萌芽阶段 •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10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 费雷德里克 泰勒( 泰勒
• 代表著作
1895年《计件工资制》 1903年《工场管理》 1906年《论金属切削技术》 1909年《制造业者为什么不喜欢大学生》 1911年发表《效率的福音》,同年正式出版《科学管理原 理》 1912年正式出版《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
费雷德里克·泰勒( 费雷德里克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 泰勒
• 20世纪以来,科学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90 多年来,科学管理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 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 但科学管理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 于生产作业管理,而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市 场、营销、财务等都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是他对 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 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超 cchen@
16
亨利•法约尔(Henry•Fayol) 亨利 法约尔( ) 法约尔
• 研究过程与代表著作:
1900年,他向“矿业和冶金协会”的会议提交了论行政管理 的论文,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行政管理的思想。 1908年提交了论文《论管理的一般原则》; 1916年,发表著名的管理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阐 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和控制。 在1924年国际联盟代表大会期间,他接受了一项邀请,向日 内瓦国际大学联合会发表了题为“管理要义的重要性”的演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