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1.3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遵循科学、规范、严谨、高效的原则,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与安全。
二、组织管理2.1 建立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组织,由院长、分管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消毒供应室主任组成。
2.2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制定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监督实施质量管理措施,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价和改进。
2.3 消毒供应室主任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2.4 建立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小组,由消毒供应室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质量管理措施。
三、质量管理内容3.1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管理3.1.1 制定完善的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包括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环节。
3.1.2 对工作流程进行定期审查、优化,确保流程合理、高效。
3.1.3 对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3.2 人员培训与管理3.2.1 制定消毒供应室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在岗员工培训、继续教育等。
3.2.2 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知识、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3.2.3 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3.3 设备、设施管理3.3.1 定期检查、维护消毒供应室设备、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3.3.2 制定设备、设施使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3.3.3 建立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档案,记录设备运行情况。
3.4 消毒剂、灭菌剂管理3.4.1 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灭菌剂,并建立采购、验收、储存、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3.4.2 定期对消毒剂、灭菌剂进行质量监测,确保产品质量。
3.4.3 建立消毒剂、灭菌剂使用记录,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消毒供应室中心灭菌质量监测
消毒供应室中心灭菌质量监测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对相关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性。
在消毒过程中,灭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为了保证消毒中心的灭菌质量,需要进行常规的监测和评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消毒供应室中心灭菌质量监测。
一、灭菌质量监测的意义灭菌过程是消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杀灭被消毒物品上的有害微生物。
一个合格的灭菌过程应该能够让消毒物品上的微生物完全死亡,从而保证消毒的效果。
灭菌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检测消毒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证消毒的质量,从而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性。
二、灭菌质量监测的方法灭菌质量监测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一下。
1、物理监测物理监测主要包括温度监测和压力监测。
在常见的灭菌方法中,如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等都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
在灭菌前和灭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温度和压力的监测,并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以备后续评估和处理。
2、化学监测化学监测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来监测灭菌剂的浓度,从而判断灭菌是否达到了要求。
常见的化学监测方法包括使用化学指示剂和使用生物指示剂。
化学指示剂是一种易于使用且经济的方法,它能够快速地告诉你灭菌是否成功。
化学指示剂一般采用颜色变化来反映灭菌的情况。
常见的化学指示剂包括热敏性印迹纸、化学指示针、化学指示条和化学指示邮票等。
生物指示剂使用活的细菌样品来监测灭菌剂的效果。
这种方法更加精确,但也更加麻烦和昂贵。
生物指示剂主要有生物监测试纸、生物监测针和生物监测孢子等。
3、微生物监测微生物监测是一种非常直观和准确的方法,它可以直接地监测灭菌剂的效果。
使用该方法时,需要将消毒过程中的样品采集出来,送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检测。
常见的微生物监测方法包括空气采集、表面采样和液体采样等。
三、灭菌质量监测的注意事项1、监测的频率。
灭菌质量监测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测,达到规定次数才能证明其合格。
最新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要求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械、敷料的制备、包装、消毒、保养、登记和分发、回收工作,定时下收下送。
2.经常检查医疗器械质量,如有损坏及时修理、登记,并向护士长报告。
3.协助护士长请领各种医疗器械、敷料和药品,经常与临床各科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预防差错事故。
5.做好物品清点工作,定期交换班次。
6.各班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本室各项任务,并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7.物品发放、领取、使用等应有严格的手续,供应室有统一帐目,各科室有分户帐,每周清点一次,每月总记一次。
8.严格执行器械物品破损报销工作制度。
9.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每日二小扫,每周一大扫,以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干燥、无尘。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1.专人负责,定期、定时监测消毒质量,并随时进行抽查。
2.每季用指示剂监测高压锅的灭菌性能,每锅有大于5个点的化学监测指标,并有操作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3.每周二次抽检注射器的洗涤质量,包括澄明度测定、酸碱度测定,均需阴性,并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4.购进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每批抽样监测热原试验及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发放。
5.每天对清洗室、包装室、手套间、无菌室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并做好记录,每月对无菌室进行一次空气培养。
一、包装制度1.物品应分类包装,同一品种或类别的物品应按顺序摆放整齐,以便于使用。
2.空针筒装配时,必须严格检查是否配套、清洁、有无裂缝、漏气管,并按需要放上针头,贮盛于带有通气孔、筛孔的方盘中,在物品放入后应将筛孔密闭(到灭菌时再打开),写上有效期,签名。
3.对要保管的金属器械上油,尤其是器械的关节处,以防生锈,检查刀、剪是否锐利,其他器械功能是否良好,按各包装所需配齐器械,经第二人核对后进行包装,挂上小牌,注上名称、有效期,并签名。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制度
1. 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2. 定期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按要求进行质量检查。
3. 定期对监测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
4. 清洗质量监测:清洗后的器械、器具、物品应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并有记录,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3-2009的规定要求。
5. 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应对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进行日常监测,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和运转情况,并记录存档。
6. 灭菌效果监测:每日对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空锅B-D 试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环氧乙烷灭菌器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并记录存档。
7. 质检员每日随机抽查灭菌包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情况和物理监测记录,确认设备运行中各项参数的正确性。
8. 定期对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9. 按照要求定期对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测与验证。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监测管理制度
制定时间:2016.6 1、清洗质量监测(结果保存半年以上):
1)每日器械、器具和物品包装时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定期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
2)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行情况,每年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
3)清洗消毒器的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时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监测.
2、消毒质量的监测(结果保存半年以上):
1)湿热消毒: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性能参数.
2)化学消毒:每日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时间.
3)消毒效果监测:每季度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符合消毒卫生标准。
3、压力蒸汽质量监测(结果保存三年以上):
1)工艺监测:每锅进行。
2)化学监测:每包进行,高度危险性器械必须进行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3)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每周监测,灭菌植入物时每锅监测。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每天至少监测一次. 4)B-D监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空锅监测.
5)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进行物理、化学监测合格后进行空载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并进行B-D监测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 4、消毒物品监测(结果保存三年以上):
每进行消毒物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
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一次,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灭菌区空气和物体表面、工作中手等).。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1、回收时:查物品的品名、数量、有无损坏及清洁情况。
2、清洗前:对回收物品再次清点,根据物品的污染程度、污物种类、物品的材质选择洗涤方法及洗涤程序。
3、清洗时:观察各种清洗设备、制水机运行情况。
4、清洗后:查清洗质量、清洗消毒器打印记录。
5、包装时:四查四对:一查物品清洗质量,二查物品的功能,三查物品配套,四查物品包装材料质量;一对物品的名称,二对物品的规格,三对物品数量,四对包外标识六项信息是否齐全。
6、灭菌前:六查:一查包装材料,二查包的体积和重量,三查包装松紧度和完整性,四查包外标识六项信息是否齐全,五查灭菌器的性能是否完好及BD试验是否正常,六查物品装载。
7、灭菌时:查灭菌器、蒸汽发生器运行情况。
8、灭菌后:三查:一查监测包是否合格(内外化学指示物、干燥质量),二查每个包的包外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三查有无湿包。
9、无菌物品存放区:三查五对:放时查、存时查、发放查。
一对科室,二对物品的品名,三对数量,四对包装完整性,五对包外标识(六项信息: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
10、发放:二查五对:领取无菌物品时查,在使用科室发放时再次查。
四对:一对科室,二对物品的品名,三对数量,四对包装完整性,五对包外标识(六项信息:物品名称、包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
11、双人查对:回收时、清洗前、包装时、灭菌后、发放时双人查对。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制度一、压力锅蒸汽灭菌监测:1、工艺监测:每锅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灭菌操作者签名事项。
2、化学监测:灭菌包外均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测量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的,化学指示卡只放包内即可。
3、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必须进行物品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品监测和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空载连续监测3次合格后才能使用;脉动真空压力锅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投入使用后,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灭菌可使用。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及方法进行灭菌时,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监测效验。
二、对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每日采用目测或常用带光源放大镜对清洁后的器械、物品进行监测,坐到清洁后的器械物体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洁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对消毒质量的监测:1、湿热消毒检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与温度。
2、化学消毒监测:根据物品性能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四、对灭菌质量的监测1、物理温度和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合格。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通知相关科室停止使用,并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使用。
3、灭菌植入性器材,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灭菌物品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
五、环境微生物监测:1、每月对无菌物品的存放间进行安全监测一次。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Ⅰ目的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监测要求和标准,保障无菌物品合格。
Ⅱ范围消毒供应中心Ⅲ制度一、规范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卫生部行业标准要求,对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建立操作过程记录,正确判断清洗、消毒及灭菌检测结果,规范书写或打印。
二、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要求监测人员工作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慎独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工作过程及终末质量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并记录。
三、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完善的各项监测项目,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规范落实日常监测与定期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清洗剂、消毒剂的配置浓度监测、清洗消毒器运行参数监测、清洗消毒后的器物逐个检查保养、灭菌运行中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等。
定期监测包括清洗效果监测,一年一次;消毒物品监测,三个月一次;灭菌物品效果监测,一月一次;生物监测,一周一次,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监测,每批次一次;物体表面、手卫生效果监测,一季度一次;空气培养,一季度一次。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消毒灭菌效果和供应质量。
四、定期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检查结果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等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清洗消毒器、低温灭菌器等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度进行检测校验,确保合格使用。
六、在监测中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护士长,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跟踪监控。
Ⅳ参考依据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监测制度
一、认真遵守各项消毒技术规范,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记录。
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物理监测:应每批次进行物理监测,记录温度、压力、灭菌时间、装载的主要物品。
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化学监测: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结果合格灭菌器方可使用。
每批次进行化学监测,检查包内外的化学指示物变色情况。
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
四、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一次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不合格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植入物每锅次行生物监测…
五、灭菌器XX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试验并重复3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六、低温灭菌的监测:
1、应每灭菌批次进行物理监测,灭菌参数应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每个灭菌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要求。
2、环氧乙烷灭菌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测,检测方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七、定期抽查灭菌物品的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
第三条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细致的原则,确保消毒供应工作的安全、高效、优质。
二、质量管理组织架构第四条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设立质量管理小组,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组成。
第五条质量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第六条质量管理小组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推进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质量管理内容(一)人员管理第七条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学历和职业资格,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消毒供应工作的安全、高效。
第九条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二)设备管理第十条消毒供应中心应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清洗设备、灭菌设备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第十一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等情况。
第十二条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三)物料管理第十三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物料采购、验收、储存、发放等制度,确保物料质量。
第十四条物料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
第十五条物料验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物料质量合格。
第十六条物料储存应按照规定条件存放,防止过期、变质。
(四)消毒灭菌管理第十七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制定完善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第十八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校验,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第十九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定期对消毒剂、灭菌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追溯制度(5篇)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追溯制度1、院感科每月1—____次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进行指导、质量监督,有记录,每月评价一次。
2、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依照标准,每周至少两次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有记录。
3、对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及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均应记录存档。
记录要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为≥____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为≥____年。
4、消毒供应室供应的各类物品均要符合质量标准,每月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必要时召开相关人员讨论,追溯相关原因,提出改进意见,有记录。
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召回制度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
5、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
6、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7、对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以便跟踪观察。
供应室与临床科室沟通制度1、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
2、沟通方式(1)下收下送过程中征询意见(不定期)。
(2)电话交流(不定期)。
(3)发放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每月一次)。
3、对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信息,做到件件及时落实,样样都有回音,使供应室的工作处于内外部的监督机制之中。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追溯制度(4篇)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追溯制度一、概述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内重要的消毒物品储存及配送中心,负责管理、供应各种消毒剂、器械及防护用品等消毒用品。
为保证医疗设施的消毒工作质量及安全性,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及追溯是必不可少的。
二、质量控制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消毒物品供应质量控制监管部门应定期对消毒物品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等相关证件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分为A级、B级和C级,根据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等方面评估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信誉度。
2.消毒物品质量检测对每批进货的消毒物品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产品外观、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产品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生物学指标等方面的检测。
每批次的进货需要报告及时上交给质量管理部门,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要立即退回供应商,确保所供应的消毒物品符合质量要求。
3.物品储存管理消毒物品需要储存在符合要求的库房中,要求库房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阳光直射,避免物品受潮或变质。
库房应按照物品类别,合理分区存储,标注清楚名称和日期,严禁混存不同种类的消毒物品。
库房内温度、湿度和灭火设施要符合相关要求,库房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巡查、检查库存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及时处理过期或破损的物品。
4.消毒物品配送管理消毒物品的配送需要在质量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制定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配送要求有专人负责,保证物品数量的准确性和配送路线的合理性。
在配送过程中要定期对物品进行抽检,确保配送物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追溯制度1.追溯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追溯管理体系,包括追溯信息管理系统、追溯码管理系统和追溯事故管理系统。
追溯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各批次消毒物品的生产、供应和配送信息,追溯码管理系统用于生成和管理消毒物品的追溯码,追溯事故管理系统用于记录和管理追溯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处理过程。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
1.所有新包装材料应用生物指示剂验证 合格后方可使用。
2.纸质、无纺布的包装材料应符合((GB /T--19633 200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要求,其微生物屏障性、抗水性、与人体 组织的相容性、透气性、抗盐水性、表面 吸收度、毒理学实验、最大等效孔径、悬 垂度、拉伸强度、湿拉伸强度和耐破度等 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应一次性使用。
纯水的氨离子监测:
用无色玻璃量筒取水50ml,用滴管加入碱 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于试管架上,15 分钟观察颜色,不显色为合格;
纯水的氯化物监测:
用无色玻璃量筒取水50mi,用滴管加入硝 酸银试液lml,充分摇匀后,观察颜色不发 生混浊为合格。
二、包装质量监测
包装质量包括包装材料合理的选择、包装 方法的科学规范以及包内物品质量,包装 质量、包内容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能 否有效安全使用灭菌物品。
3.金属气管导管由外管、内管、管芯组成; 检查时应将内管插入外管,其内管长度比外管长 度短1~2mm,管芯的尖端要求椭圆形,插入外 管内椭圆部分应突出外管0.5cm,其周围必须 完全闭合,内外管上的固定器必须灵活、易转动, 但不可太松,以免脱落。
4.持针器 其颚夹面之咬合无磨损,取一根与 持针器相称的缝合针,用持针器夹住缝针,将卡 锁在第二锁齿的位置,试着摇动缝针,如果缝针 可以用手轻易地抽出,则表示持针器功能不佳, 需要更换。
5.剪刀的检查 剪刀应锋利,不可有钝、卷曲、 缺口的现象。需要检查剪刀在闭合时有无空隙, 主柄是否对称,关节松紧度合适不应自动弹开, 螺丝无松动;5cm以上的剪刀必须能够以刀尖处 一次剪齐四层纱布;5cm以下的剪刀,则应以刀 尖处一次剪齐两层纱布;眼科剪不用此法检查, 以防损伤精细器械。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质量管理。
第三条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消毒供应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组织,由院长或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第五条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协调消毒供应中心各部门的工作;(三)监督、指导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四)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五)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改进。
第六条消毒供应中心应设立质量管理小组,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人员担任成员。
第七条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问题进行排查和处理;(三)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四)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五)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三章质量管理内容第八条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一)人员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设备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物品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物品进行分类、标识、储存、发放,确保物品安全、有效。
(四)消毒灭菌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灭菌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五)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九条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相关专业学历或职称;(二)接受过消毒供应专业培训;(三)熟悉消毒供应中心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消毒供应室监测工作制度
消毒供应室监测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提高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制定本监测工作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消毒供应室监测工作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以指导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规范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任务1. 对消毒供应室的设备、设施、环境、操作流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和医院的相关规定。
2. 对消毒供应室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包装材料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3. 对消毒供应室的灭菌物品进行生物学监测,确保其达到灭菌效果。
4. 对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
三、监测内容1. 设备设施监测:监测消毒供应室的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如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紫外线灯等,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2. 环境监测:监测消毒供应室的环境卫生状况,如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确保环境符合消毒工作的要求。
3. 操作流程监测:监测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如物品的接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等,确保操作流程规范。
4. 消毒剂监测: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有效日期、使用方法等,确保消毒剂符合使用要求。
5. 包装材料监测:监测包装材料的质量、规格、有效期等,确保包装材料符合要求。
6. 灭菌物品监测:监测灭菌物品的灭菌效果、有效期等,确保灭菌物品达到灭菌效果。
四、监测方法1. 设备设施监测:采用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的方法进行监测。
2. 环境监测:采用定期采样、检测的方法进行监测。
3. 操作流程监测:采用现场查看、随机抽查的方法进行监测。
4. 消毒剂监测:采用定期采样、检测的方法进行监测。
5. 包装材料监测:采用定期检查、抽检的方法进行监测。
6. 灭菌物品监测:采用生物学监测方法,如细菌培养、生物指示物等。
五、监测要求1. 监测工作应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的人员负责,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工作应按照国家和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性。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制度一、引言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全院提供安全、高效、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和器械的任务。
为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质量管理要求,特制定本质量监测制度。
二、目的1. 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2.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内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
3.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安全。
三、监测内容(一)人员管理1. 员工健康管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及皮肤破损等影响工作的情况。
2. 员工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人员配置: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环境管理1. 环境卫生:保持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清洁、整齐,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 设施设备:确保消毒供应中心设施设备齐全、完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3. 环境安全:加强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等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三)物品管理1. 采购与验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采购的消毒灭菌物品和器械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2. 存储与管理:对消毒灭菌物品和器械进行分类、分区存放,确保储存条件适宜,防止过期、变质。
3. 发放与回收:对发放和回收的消毒灭菌物品进行详细记录,确保物品去向明确,防止丢失。
(四)消毒灭菌管理1. 消毒方法:根据物品材质、用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2. 灭菌效果监测:定期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灭菌合格。
3. 消毒剂管理:对消毒剂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消毒剂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五)感染控制1. 感染监测: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监测,分析感染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消毒灭菌物品监测: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无菌合格。
3. 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感染防控水平。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监测准备及要求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监测准备及要求一、原则与要求(1)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和湿包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植入物的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6)使用特定的灭菌程序灭菌时,应使用相应的指示物进行监测。
(7)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8)灭菌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硬质容器、超大超重包,应遵循厂家提供的灭菌参数,首次灭菌时对灭菌参数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并进行湿包检查。
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是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器室内形成负压,抽出冷空气,使蒸汽得以迅速穿透物品内部进行灭菌。
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工作程序较复杂,常受到温度、高压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严格质量管理,才能确保灭菌效果。
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监测通过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监测操作实践,要求掌握物理、化学、生物等评价方法的器材要求、具体操作方法、监测频率、结果判定、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等。
(一)B-D测试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小型灭菌器一般无需进行B-D测试。
1.操作方法灭菌器每天开始运行前,在空载的情况下,将一次性或自制的B-D测试包水平放于柜内灭菌车前底层,靠近腔体排气口正上方。
2.结果判定灭菌过程结束后取出B-D测试包,打开包装取出B-D测试纸,按照产品说明书观察其变色情况,并与标准色块进行比较,如达到标准色且变色均匀一致,表明冷空气排除效果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要求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械、敷料的制备、包装、消毒、保养、登记和分发、回收工作,定时下收下送。
2.经常检查医疗器械质量,如有损坏及时修理、登记,并向护士长报告。
3.协助护士长请领各种医疗器械、敷料和药品,经常与临床各科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预防差错事故。
5.做好物品清点工作,定期交换班次。
6.各班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本室各项任务,并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7.物品发放、领取、使用等应有严格的手续,供应室有统一帐目,各科室有分户帐,每周清点一次,每月总记一次。
8.严格执行器械物品破损报销工作制度。
9.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每日二小扫,每周一大扫,以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干燥、无尘。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1.专人负责,定期、定时监测消毒质量,并随时进行抽查。
2.每季用指示剂监测高压锅的灭菌性能,每锅有大于5个点的化学监测指标,并有操作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3.每周二次抽检注射器的洗涤质量,包括澄明度测定、酸碱度测定,均需阴性,并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4.购进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每批抽样监测热原试验及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发放。
5.每天对清洗室、包装室、手套间、无菌室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并做好记录,每月对无菌室进行一次空气培养。
一、包装制度1.物品应分类包装,同一品种或类别的物品应按顺序摆放整齐,以便于使用。
2.空针筒装配时,必须严格检查是否配套、清洁、有无裂缝、漏气管,并按需要放上针头,贮盛于带有通气孔、筛孔的方盘中,在物品放入后应将筛孔密闭(到灭菌时再打开),写上有效期,签名。
3.对要保管的金属器械上油,尤其是器械的关节处,以防生锈,检查刀、剪是否锐利,其他器械功能是否良好,按各包装所需配齐器械,经第二人核对后进行包装,挂上小牌,注上名称、有效期,并签名。
4.器械包装重量不超过7Kg,纤维类织物应按使用的顺序折叠排放,其外形尺寸不大于30×30×25cm,重量不超过5Kg。
5.盘、盒、器、皿类物品应单件包装,若按需要将不同类型的盘、盒、器、皿包装在一起时,则有盖的应打开,所有器皿口子应朝一个方向,器皿之间用吸湿毛巾隔开,以便蒸汽流通。
6.包布应一用一清洁一消毒,大小合适,禁用破损包布和无孔铝饭盒。
7.打包可捆扎,需松紧合适;包内放132℃压力蒸汽灭菌标记,包布补贴指示胶带。
二、物品管理制度1.供应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性能及清洁、消毒、灭菌、保养的方法,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常规。
2.污染、清洁、灭菌的物品要严格分开,各种器械包和治疗包应有操作常规及物品卡,装备完毕的各种器械包、治疗包应有专人核对,防止差错。
3.各种灭菌治疗包应注明名称、灭菌日期或有效日期、签名和灭菌标记。
4.无菌物品应专室存放,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打扫、消毒,并每月进行空气采样培养,每日严格检查有效期(一般治疗用品7~10天,输液器具7天,霉季应酌情缩短),过期或有污染可疑时应重新消毒灭菌。
5.对灭菌物品每月抽样作细菌培养检查,输液器具每日作致热源测定,每种灭菌包(盒)均应放苯甲酸等指示剂测定灭菌效果,未达到灭菌要求者应重新灭菌。
6.对高压铅,应定期保养检修并进行效能测定。
7.岗位明确,各岗一卡,相互检查督促。
8.每日工作完毕,做好清洁整理工作,每周大扫除,每月对室内空气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各种搪瓷器皿应每月擦洗一次。
各种布类用品每次用后应换洗。
9.各科室用过的输液器具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供应室不定期抽样送检,测定含糖量,并做到及时洗涤、包装、消毒灭菌(包装后2~4小时内完成),防止致热源产生。
10.每月下科室核对各种治疗器材的贮备基数,征求意见。
11.供应室、洗涤室严禁洗涤非供应范围的一切物品,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12.无菌物品贮藏室不得存放任何杂物,非本室人员不得擅自入内,取放无菌物品时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13.收发各种供应器材时,必须填写清单,双方认真查对,签名。
三、物品洗涤制度1.凡是曾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浸泡30分钟),然后进行常规清洗。
2.常规清洗时,先用洗洁精浸泡、擦洗,以去除物品上的油污、血垢,然后用流水冲净,具有关节、齿槽和缝隙等的器械和器械皿,以及注射器的外管和内芯,都应尽可能张开或拆卸洗刷干净。
3.用流水冲净的物品,需用蒸馏水冲洗一次,测PH值中性后,方可包装、消毒、灭菌、供应临床使用。
4.各种穿刺针头清洗时,注意针套与针芯配套、斜面一致。
5.清洗手套时,先用消毒剂浸泡,取出后用适量洗衣粉在洗衣机中,正反面各洗涤10~20分钟,再用流水洗涤,甩干水分,自然晾干上粉。
6.各种导管经常规处理后,用加压器冲洗各导管15分钟,沥干水分,检查各导管,用松节油去胶布痕迹及污迹。
7.敷料、布类、纤维类织物,应在洗涤后予以晾干。
四、环境管理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
2、室内环境整洁,无蝇、无虫,墙上无裂缝、无灰尘、无霉点、无蜘蛛网,地面无垃圾死角,每天一小扫,每周二大扫。
3、每室工作前后均用消毒液擦抹物体表面一次,无菌室、包装间及其他各室抹布,拖把应分开固定放置,并有标志,地面用消毒液拖擦,每月二次。
4、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行通行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污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
五、人员管理1、供应室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得着工作服进食堂、幼儿园和离院外出。
2、注意认真洗手,操作前洗手,操作后洗手。
3、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年做一次体检,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供应室工作。
如乙肝三系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4、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5、供应室工人须培训方可上岗,消毒工人应持有上岗证。
6、定期深入临床科室,检查无菌物品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并提出改正意见,应有记录。
六、污染物品处理1、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无菌区和污染区。
2、下收下送应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有明显标志,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污染物品,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车子,每周彻底擦洗,车轮上油。
3、收回的污染物应在回收间分类,进行初步消毒后再作处理。
4、凡经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物品,应先做初步消毒处理,包扎后送供应室,对有红色标志的传染物,应先用压力蒸气灭菌后,再做常规处理。
七、无菌物品管理1、加强对注射器、针头等物品洗涤质量的监控,按常规含糖耐量测定和热源测定及细菌监测,每月一次。
澄明度、PH值每周测定二次。
2、各种消毒标记明确、完整、必须有名称、有效日期、责任人、核对者。
标记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每包应粘贴胶带和132℃压力蒸气灭菌指示管,测定灭菌效果,未达到要求者,重新灭菌。
3、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管理,消毒员应严格执行高压灭菌操作程序,保证消毒效果,及时检查并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指示剂显示结果,并按规定保留7天,每晨每台预真空压力锅灭菌前进行一次13-0试验。
供应室应有质量监测员,随时督促检查。
4、保证高压锅灭菌结果,每季度一次用嗜热嗜酸脂肪杆菌作为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
5、经高压灭菌后,无菌物品在传递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消毒室车子(分为灭菌物品车、清洁物品车)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并有标志。
八、无菌室管理1、无菌室通风干燥,应向外排风。
2、室内、柜内清洁、无杂物、无积尘,清洁工具(拖把、抹布等)专用,有标志,应每月用消毒液湿擦抹二次。
3、专职人员相对固定,入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换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4、接收无菌物品时应检查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针筒盒的孔有无关闭,监测每包3M胶带是否达到灭菌效果。
物品应按顺序放置。
每月检查,不得有过期物品。
有效期通常为7天,霉季为5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者应重新消毒灭菌。
5、无菌室消毒合格,空气培养细菌菌数<500cfu/m3,每月有监测记录。
6、无菌室及各包装间紫外线灯管每天用95%酒精擦拭灯管,并记录照射时间,每60天(2个月)用紫外线强度卡自测强度一次,低于70μw/cm2时报告医院感染科,得测后确实低于70μw/cm2时,更换灯管。
九、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1.由供应室统一向设备库房领取一定数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在进货的同时,认真检查产品的三证是否齐全,同时,检查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消毒日期、外包装消毒标记等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方可领用。
2.对每一批号的一次性输液用品均应抽样检查热源反应、细菌培养,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发放给各临床科室。
供病人使用。
3.随时征求各使用科室的意见,如发现有输液器漏水、漏气等现象,及时与设备科联系,或作退货处理。
4.各种输液用品由供应室统一以一对一调换的方式给各临床科室,及时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用品。
5.回收后的一次性用品统一浸泡在1:100的施康等消毒液中,半小时后捞出沥干,固定放置,并毁形。
6.每月由卫生厅(局)指定的回收单位统一回收一次性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