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税会差异
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法核算差异
新税法下如何把握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一、固定资产的范围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
差异分析:虽然会计与税法对于固定资产定义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两者的实质应当是一致的。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一)计量原则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实施条例》规定,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
其中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差异分析:由此可见,会计和税法对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二)外购固定资产新准则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实施条例》规定,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差异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外购固定资产的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是一致的。
但对于"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税法对于固定资产的计税成本的确定并无特殊规定,因此,对于会计确认为当期损益的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此时,企业应当记载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异,再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或者处置出售固定资产时,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及其调整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及其调整[摘要]由于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发点不同,使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产生了差异。
本文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减值准备、后续支出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二者的差异并提出纳税调整的方法,以期有助于财务人员正确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减值准备;后续支出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非货币性资产。
它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财政部专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用以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也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由于二者的出发点不同,使固定资产的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产生了差异,系统地分析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将有助于财务人员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差异由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不同,常常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 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差异在会计准则中规定,除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但是,在企业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部分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其中包括“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等。
企业会计上通常将这些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减少当期的利润,因此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调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2.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而税法规定除了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外,其他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税前扣除。
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收处理差异
二、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收的差异分析及调整(一)固定资产的界定与确认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而且只有当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时才予以确认。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在税务处理上,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在会计处理上,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
在税务处理上,企业应当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第一,外购的固定资产,按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
第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竣工结算前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计税基础。
第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孰低者,加上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作为计税基础。
第四,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作为计税基础。
第五,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按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
【税会实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财税的差异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财税的差异
摘要:由于企业所得税法不采用现值计量属性,因此,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或者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1.外购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如果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施条例规定,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因此,外购固定资产在延期支付的情况下,入账成本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
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租赁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由于企业所得税法不采用现值计量属性,因此,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或者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所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所确定的入账成本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固定资产。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且不具有商。
会计经验:固定资产折旧税会差异案例解析
固定资产折旧税会差异案例解析
由于现行税法对固定资产分类规定了最低折旧年限,而财务会计制度对此没有具体规定,因此,税会差异在所难免。
在税收征管实务中,如何处理此类税会差异?本文通过两个案例加以解析。
案例一
宏利公司2011年12月购置价值15万元的电脑等电子设备并开始使用,2012
年1月开始以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残值6000元,会计折旧年限定为2年,2012年~2013年已提折旧144000元;而按照税法规定,电子设备的折旧年限最
低为3年,2012年~2013年允许税前扣除折旧共96000元,每年产生的24000元税会折旧差额相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共48000元。
宏利公司会计折旧年限为2年,税收折旧年限3年,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那么该公司应当在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内,每年就会计折旧大于税法允许扣除的折旧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该部分调增的差额该如何处理呢?
解析:
29号公告规定,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其按会计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高于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部。
固定资产的税会差异
固定资产的税会差异宜昌市国税局所得税科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得税核算中的一个重点,本章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4、固定资产的期末处置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理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1、固定资产的定义会计上的定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
增值税上的定义: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
(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1条)所得税法上的定义: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所得税法税法实施条例57条)从三者的定义中可以发现,税收与会计之间关于固定资产确认的差异正在逐渐减小,原来那个2000元的标准现在作废,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对使用寿命的确认不同,会计以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为标准,税法以超过12个月为标准。
为什么有些企业购买了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也不纳入固定资产核算?2、固定资产的特征:(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管理而持有。
将其于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分开,强调持有的目的性。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分开,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
(3)、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
将它于无形资产分开3、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2)、成本能够可靠计量4、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在这有个关键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也就是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以前发生的同固定资产有关的支出全部都是其成本。
这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税法规定的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M公司2013年2月开始建造一幢办公楼,工程于2014年8月7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0月1日验收合格,12月1日正式入驻启用,工程竣工决算于2015年2月1日完成,办公楼的建造成本为3000万元。
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李 明
20 0 6年 2月 1 5日,财政部出 台了 1 项基本会计 准则和 比较 固定资产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可 以发现 ,自行建造
3 8项具体会计准则 , 实现 了我 国会计准则与 国际会计 准则的
趋同。 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 增强会计信息 的
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 ,并计提折 旧 ,待办理竣工决算
固定资产准则第十三条规定 , 固定资产成本时 , 当 确定 应
考虑 预计弃置 费用因素 。 固定 资产 准则应用指 南规 定 , 弃置 费用通常是指根据 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 、国际公约等规定 , 企业 承担 的环境保 护和生态恢复等义 务所 确定的支 出 , 如核 电站 核设施等 的弃置 和恢 复环境 义务等 。 业应 当根据 《 企 企
费 、 固定 资产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 发生的可归属于该 使 项资产的运输 费 、 卸 费 、 装 费和专 业人 员 服务 费等 。 装 安 固
定资 产 准则还规定 , 企业购人 固定资产等资产超过正常信用
《 企业所得 法实施 条例》 二十五条规 定 , 发生非货 第 企业
币性 资产 交换 , 以及将 货物 、 产 、 务用 于捐赠 、 财 劳 偿债 、 赞 助、 集资 、 告 、 品、 广 样 职工福利和利润 分配等用途 的 , 当视 应
的 固定 资产计提折 旧的时 间是 固定 资产达 到预定 可使用状
态的下月起 , 而税法允许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时扣除折 旧的
可 比性 , 起到 了很 大的促进作用 。 就《 企业会计准则第 4号—— 固定资产》 简称 “ ( 固定资产 准则 ” 而言 , ) 其关于固定资产核算 的规 定与《 业会 计制度》 企
固定资产损失的税会差异案例分析
当 一笔 业 务变 成有 问题 业 务和 现 实地 发 生损 失 后 , 企业 的 审 计部 门首 先 要检 查业 务 的审 批过 程 是 否符 合规 定 的程 序 , 如 果 有程 序上 、 手续 上的 差错 , 则是 哪一 环节 的差错 就 由哪 一级 负 责。 是, 但 即使 是 一 笔不 需要 任 何个 人承 担 责 任 的业 务 , 当损 失 发 生后 , 相关 责 任部 门都要 做 出相 应 的检 讨 , 吸取 足 够 的教 要 训, 要拿 出 日后 避 免类似 损 失发 生的办 法来 , 且要将 这 一案 例 并 告 知全 企 业 , 大 家都 能警 醒 。 让 ( ) 审计项 目的整个过 程 。 八 对 应建 立一 套 自我 约束 、 层把 层 关 的质 量控 制机 制 , 实施 审计 质量 考核 。 按照 过错 原 则追 究有 关人 员 的责 任及 领 导的连 带 责任 , 即 谁的 过错 谁负 责 , 管领导 负连 带 责 任。 审 计人 员对 各 自分管 主 的工作 负责 , 主审 对整个 审计项 目负责 , 并将 奖金与荣 誉挂 钩。 口 ( 者单 位 : 作 张杰, 江西瑞 昌市 审计 局 ; 李娟 . 西农 村信 用 江
损益 的相关 税 费 。
从 20 、0 8 度 起 . 的 会计 准则 和新 的 企业所 得 税法 0 7 20 年 新 和实 施 条例 相继 开 始 实施 , 然而 , 企业 会 计人 员 由于对 税 法理 解 不透 彻 , 只关 心 会 汁帐 面损 失 , 固定 资产 报废 时有 的只 申报 会 计帐 面损 失, 的 申报 的是 固 定资产 原值 减 去 累计折 旧减 去 有 减 值准 备 : 务机 关人 员 由于 缺乏 会 计方面 的 经验 企业 会计 准 税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税会处理差异分析
ACCOUNTING LEARNING165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税会处理差异分析文/欧阳弘毅摘要: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业务会计处理十分复杂,与税法的处理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从初始成本、租赁期间着手进行税会差异分析,并列举实例探讨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纳税调整。
关键词: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税会差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业务会计处理十分复杂,与税法的处理方式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当纳税人发生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业务时,应根据税法与会计处理方式之间的差异,及时进行纳税调整。
一、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成本计量差异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应以租赁期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未来各期支付的款项(包括租金、担保余值、 优惠购买选择权价格,但不包括初始成本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长期负债,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在租赁谈判和签订合同过程中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如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应当计入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根据税法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二、租赁期间主要业务的税会差异(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处理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应采用实际利率法在未来租赁期间将“未确认融资费用”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根据税法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计税基础不计算现值,即将会计准则中确认的未实现融资费用直接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然后分期计提折旧。
因此,在租赁期间,对于会计上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税前不可以扣除,按照每年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作纳税调增处理。
(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计提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折旧时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一样的折旧政策。
固定资产的会计及税收制度差异
固定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由产。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本质上基本是一致的。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差异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是指固定资产的改造、改建、扩建等支出,这种支出有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
如延长厂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等等。
关于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税法和会计制度基本是一致的,都是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材态前发生的支出,减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此外,税法规定企业融资租赁收入,应按改良支出减改良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差额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的减值和处置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税法则不承认这种减值,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税法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一致的,都要求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汇集。
最后记人“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科目。
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差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的价值,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
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缴纳的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税法没有对固定资产的确认作出理论性的规定,主要采取了列举法的定义方式,基本可以总结为“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人账的价值,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
固定资产税务处理和会计差异台账
固定资产税务处理和会计差异台账你看,固定资产的处理,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税务和会计处理常常是两码事。
啥意思呢?就是在会计账面上,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来算,比如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之类的,可是税务上可不一样。
税务局看重的是你用啥折旧方式,按啥速度折旧,能不能给他们交个好看的税款报告。
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了——你账面上显示的利润和你实际交的税款不一定是同一个数字。
呃,听起来有点复杂,对吧?不过咱们慢慢理清楚。
这就牵扯到了什么?对,没错,就是会计差异台账。
这个台账呢,说白了就是用来记录会计和税务两者之间差异的工具。
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要详细记录下,固定资产在会计和税务处理上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这就好比你在家整理一个账本,里面标清楚哪些钱是你花的,哪些钱是别人借给你的,虽然账上看起来一样,但其实心里清楚,钱的来源不同。
这种差异台账就像是两个不同阵营的战争记录,每一笔折旧,税务上和会计上怎么处理,它都一一列清楚。
你想啊,如果没有这个台账,企业一不小心就可能忘了把某个税务差异记录下来,结果报税的时候一头雾水,最后税务局可就不答应了。
这样不仅影响税务合规,连会计的账面也可能被质疑。
这样一来,企业就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这个漏洞,简直就是麻烦事上身。
说白了,固定资产税务和会计的差异处理,就是在做一场“小心翼翼”的平衡术。
你看,有的企业为了减少税务负担,可能选择使用快速折旧法,那就是让固定资产在最短时间内折旧多一些,这样短期内公司交税少一些。
但是会计上嘛,却是希望固定资产折旧慢一点,账面上能显示出更多的资产价值,让公司看起来更加“稳”。
这种情况在一些企业里常常见到,特别是那些想要通过调整账面数字,达到某种税务或财务目的的公司。
如果真要说,税务处理和会计差异台账就是一个企业在与税务机关和会计报表之间,玩的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大家都知道,税务局和会计部门的工作重点不一样,税务部门注重的是怎么让企业交上应该交的税款,而会计部门关心的是怎么让公司账面看起来更加健康,留足空间给投资人和管理层看。
新准则固定资产会计与税法差异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财政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从及时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谨慎性原则出发,制定了具体的会计核算办法;税收法规从历史成本和收入与成本相配比原则出发,制定了相应的税务处理方法;会计与税法是不同的领域,因此,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收处理存在较多的差异。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差异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税法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从不同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义。
准则只规定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税法不仅规定年限还规定了价值。
二、取得固定资产时入账价值的差异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具体差异,一般说来有下面几种情况:1、按准则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不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在税务处理上,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期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
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解析
者投入 、 资租人 、 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等。 本
文仅 以外购 、 自行建造方式取得 的固定资产 为例进行 比较和分析。 ( ) 一 正常信 用条件下 购买的 固定资产 , 初始计 量与计税基础
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 础的差异 。 会计准则规定 : 固定 资产折 旧 ,
是企业会 计准则 和税收法规制度规范 的重要 内容 。固定资产的取 得 、 旧 、 等会计处理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 折 减值 信息质量 , 正确认识 、 分析 固定资产在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
法 中的差 异 , 对于企业正确进行会计实务操作 , 具有重大的现实指
技术 探索IE H IA O E C NC L R B T P
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解析
烟 台职业 学院 孙 玉静
固定 资产 作为企业生产经 营过程 中的重要劳动资料 ,是企业
非 流动资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企业资产 负债表 中占有重要地位 ,
就固定资产折 旧 、 减值准备的提取等处理的不同 , 可能造成 固定资
法也各不相同 , 固定资产 的取得方式主要包 括购买 、 自行建造 、 投资
产( 包括融资租入 的固定 资产 ) 计提折 旧 , 但是 已提足折 I4 继续 HJ ] 使用 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 所得税法规定 : 已足 额提取折 旧仍继续使用 的固定资产和单独估价作为 固定 资产入 账
限、 预计净残值 、 旧方法 、 折 会计估计 变更等 。 由于会 计目标和税收
自行构建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税会差异
固定资产取得时的税会差异一、外购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税会差异《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由此可见,如果外购固定资产不存在延期付款情况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初始入账价值一致,不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延期付款情况的,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和计税基础就产生差异。
下面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其差异的产生和处理。
【案例1】甲公司2009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合同规定:该机器设备总价款为2000万元,分3年支付,2009年12月31日支付1000 万元,2010年12月31日支付6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假定折现率为6%。
该设备使用年限为5年,企业采用直线法折旧,净残值为0,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与会计规定一致。
(一)甲公司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00/(1+6%)+ 600/(1+6%)A2 + 400/(1+6%)A3= 1813.24 万元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2000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 - 1813.24 = 186.76万元 1.取得时借:固定资产1813.24未确认融资费用186.76贷:长期应付款20002.2009年末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2010年、2011年摊销分录科目与2009年摊销分录科目一样,金额见表1)。
汇算清缴固定资产折旧税务差异计算和调整
汇算清缴固定资产折旧税务差异计算和调整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在每年度结束后对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并根据税法规定缴纳相应的所得税。
固定资产折旧税务差异计算和调整是
指在汇算清缴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差异及相关税务调整的计算。
在税务差异的计算中,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即在会计核算
和税务核算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差异。
根据税务法规定,纳税人在税
务上的折旧费用总额应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和期限计算,而在会计核
算上的折旧费用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
首先,需要计算折旧费用的差异。
计算方法如下:
差异=税务折旧费用-会计折旧费用
其中,税务折旧费用是根据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和期限计算得出的,
会计折旧费用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得出的。
其次,根据税务差异的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税务调整。
根据我国税
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差异应当进行调整,将税务折旧费用调整为会计
折旧费用。
具体调整方法如下:
调整后的税务折旧费用=税务折旧费用-差异
最后,将调整后的税务折旧费用作为汇算清缴的依据,计算当年度的
纳税所得额,并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额。
总之,汇算清缴固定资产折旧税务差异计算和调整是在纳税人进行汇
算清缴时,需要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差异进行计算和调整,并根据税法规定
缴纳相应的所得税。
这样可以确保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避免错
误纳税导致的税务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资产的税会差异宜昌市国税局所得税科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得税核算中的一个重点,本章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4、固定资产的期末处置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理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1、固定资产的定义会计上的定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
增值税上的定义: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
(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1条)所得税法上的定义: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所得税法税法实施条例57条)从三者的定义中可以发现,税收与会计之间关于固定资产确认的差异正在逐渐减小,原来那个2000元的标准现在作废,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对使用寿命的确认不同,会计以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为标准,税法以超过12个月为标准。
为什么有些企业购买了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也不纳入固定资产核算?2、固定资产的特征:(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管理而持有。
将其于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分开,强调持有的目的性。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分开,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
(3)、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
将它于无形资产分开3、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2)、成本能够可靠计量4、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在这有个关键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也就是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以前发生的同固定资产有关的支出全部都是其成本。
这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税法规定的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M公司2013年2月开始建造一幢办公楼,工程于2014年8月7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0月1日验收合格,12月1日正式入驻启用,工程竣工决算于2015年2月1日完成,办公楼的建造成本为3000万元。
基于以上资料,判断如下论断中正确的是()。
A.M公司办公楼的入账时间为2015年2月1日,入账成本为3000万元B.M公司办公楼的入账时间为2014年12月1日,入账成本先暂估,决算完成后调整为3000万元C.M公司办公楼的入账时间为2014年10月1日,入账成本先暂估,决算完成后调整为3000万元D.M公司办公楼的入账时间为2014年8月7日,入账成本先暂估,决算完成后调整为3000万元E.办公楼于2014年9月1日先按暂估价计提折旧,2015年2月1日决算完成后修正原价,以前所提折旧不作追溯调整1、外购的固定资产:外购方式:成本=买价+进价匹配的增值税(如果是购入生产用设备发生的增值税则允许抵扣)+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①购入生产用设备发生的运费,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②购入非生产用的设备时,运费的增值税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可抵扣。
)+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上面搞了这么多,都不用记,记住的是“买价+税费”,其次就是增值税的处理,能抵扣的不进成本,不能抵扣的进成本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2012年3月1日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用设备,买价为100万元,进项税额为17万元,运费11万元,装卸费6.6万元,(运费和装卸搬运费都有专票)保险费1万元,安装过程中领用生产用的原材料20万元,该原材料购进时的进项税额为3.4万元,领用企业的产品用于安装,产品的成本为30万元,市场价为40万元,2012年10月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再说这个题以前,咱先把视同销售和不得抵扣说一下。
买价为100万元,进项税额为17万元,运费11.1万元,装卸费6.36万元,(运费和装卸搬运费都有专票)保险费1万元,借:在建工程 100+10+6+1=117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7+1.1+0.36=18.46贷:银行存款135.46安装过程中领用生产用的原材料20万元,该原材料购进时的进项税额为3.4万元,领用企业的产品用于安装,产品的成本为30万元,市场价为40万元,借:在建工程20+30=50贷:原材料20库存商品30思考:这里为什么不视同销售和进项转出2012年10月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借:固定资产 185.46贷:在建工程 185.46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2009年5月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支付买价为1800万元和增值税306万元;安装该设备期间领用原材料一批,账面价值300万元;支付安装人员工资180万元、假定该设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除增值税外的其他税费,则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2231B.2280C.2586D.2667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
(一笔款项购进了多项固定资产)甲企业一次性购入三台设备ABC,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其中ABC三台设备的公允价值分别为28万元,50万元,20万元。
借:固定资产—A:28.57万(100 X 28 / 20+50+20=28.57%)—B:51.02万(100 X 51 / 20+50+20=51.02%)—C:20.41万(100 X 20 / 20+50+20=20.41%)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7万贷:银行存款:117万注:对于一笔款项购入多台固定资产的情况,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分摊。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三年或以上)时,应当以折现值入账。
分期付款涉及到融资,在这里我们就将一个基本的知识,不要求掌握。
甲公司于2008年初购入一台生产用设备,总价款为1000万元,分三次付款,2008年末支付400万元,2009年末支付300万元,2010年末支付300万元。
税法规定,增值税在约定的付款时间按约定的付款额计算缴纳。
假定资本市场利率为10%,无其他相关税费。
第一步:购入固定资产入账时2008年初购入该设备时:借:固定资产836.96未确认融资费用163.04贷:长期应付款10002008年末支付设备款及增值税并认定利息费用时:借:财务费用83.7贷:未确认融资费用83.7同时冲减长期应付款借:长期应付款 400贷:银行存款 400最后计提销项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贷:银行存款 682.自行建造方式(1)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由建造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核算时:先在在建工程中核算,建造完毕后转入固定资产,建造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盘盈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某企业2009年自建厂房一栋,购入各种工程物资50万元,支付增值税8.5万元,全部用于工程建设,同时领用本企业生产的水泥一批,成本为8万元,税务部门核定的计税价格为10万元,工程人员的工资10万元,支付其他费用3万元。
购入工程物资时:借:工程物资:58.5万借:在建工程:58.5贷:银行存款:58.5万贷:工程物资:58.52、领用本企业生产的水泥:借:在建工程:9.7万贷:库存商品:8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1.7万在这里从增值税的角度来说应当视同销售,但是从所得税来说不是同销售,为什么所得税不确认收入,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规定不计收入。
这个文件规定了两个问题:第一:涉及到所有权没有转移的所得税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所有权转移的要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第二,对于所有权转移视同销售的情况,如果该货物是自产的依照该企业同类货物售价计销,如果是外购的,可以按照购入的价款计销。
比方说一个商贸企业他买珍品一号售价200元,他又购入了一瓶150元的一号用于送礼,那么增值税方面要按照200元计销,所得税可以按照150元计销。
支付工资和其他费用时:借:在建工程:13万贷:应付职工薪酬:10万银行存款:3万(2)出包方式下的会计核算入账价值=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分摊的待摊支出什么叫待摊支出:在工程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生一些共同的支出,他是为整个工程服务的,你搞不清楚他到底隶属于那个工程,如研究费用、监理费用等。
在账务处理时首先通过“在建工程—待摊支出”进行归集,工程完成后,按照各项工程的成本比例划分到各项固定资产中。
2009年A公司建造一座发电厂,工程分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和设备安装等三个部分,厂房建设分包给B公司,投标价为900万元,设备采购分包给C公司,投标价为200万元,设备安装分包给D公司,投标价为100万元,监理费用共计12万元,假定无其他待摊支出。
工程款于2009年3月1日一次支付到位,相关分录如下:支付工程款时借:在建工程——厂房900——设备200——设备安装100——待摊支出12贷:银行存款 121待摊支出分摊处理如下:①待摊支出分摊率=12÷(900+200+100)×100%=1%;②厂房分摊的待摊支出=900×1%=9(万元);③设备分摊的待摊支出=200×1%=2(万元);④设备安装分摊的待摊支出=100×1%=1(万元)。
按照刚才计算的结果将待摊支出进行分配借:在建工程——厂房9——设备 2——设备安装 1贷: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12工程完工时借:固定资产——厂房909——设备303贷:在建工程——厂房909——设备202——设备安装101(3)试运行产品销售收入的处理。
企业的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而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
首先按照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其次按照预计售价转入库存商品,同时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这么处理最终形成什么目的,就是产品的销售利润计入到在建工程中,而不反映到企业的营业利润中。
例题:某企业在工程中领用生产用B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购入该批B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额为3.4万元,经税务部门核定可以抵扣;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支出5万元。
未对该批B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
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30万元。
领用材料时:借:在建工程25贷:原材料――B原材料 20银行存款 5产品完工转入库存商品时借:库存商品30贷:在建工程30产品销售时:借:银行存款35.1贷:主营业务收入3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5.1产品结转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30贷:库存商品30最终5万的销售利润没有反映在营业利润中,而是反映在在建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