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学习策略 教案
学习策略教案学习策略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3. 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习策略的案例和实例。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学习策略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学习策略对于成功的学习至关重要。
2. 引用一些成功的学习者的例子,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学习策略来取得好成绩的。
探究(15分钟):1. 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如预习、复习、总结、提问、归纳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使用过的学习策略,并讨论其效果。
3. 展示一些学习策略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这些策略。
实践(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并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例如给出一篇文章,要求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来提取关键信息或总结文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尝试和应用学习策略,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成果。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总结学习策略的几种常见类型。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持续运用学习策略,并提醒他们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作业: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至少使用一种学习策略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策略案例和实例,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尝试。
2. 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反馈和分享,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学习策略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反馈,评估他们在实践中应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2.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0第十章学习策略答案
第十章学习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B )。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B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D )。
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4、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 A)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5、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6、将新学材料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D )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7、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 )。
A.自我控制B.自我认知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8、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 )。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能力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9、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B )。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1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称为( C ) 。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1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 )。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B )。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13、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A)。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14、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 B )。
心理学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2.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3..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4.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根本问题之一是探讨人性本质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各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 学生是学习的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6. 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教师走向教师。
二、判断题1.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 )2.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在1985年创刊。
( )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 )4.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 )5. 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上,杜威的主张是:(1)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2)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不应以教师为中心;(3)从“做中学”;(4)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就是教育的目的。
()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指出:心理学具有悠久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7.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三、问答题请你结合实际谈一谈学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这个论断说明了()。
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 C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2.埃里克森强调人格结构中理性()的调节作用,他认为,通过这种调节作用,个体可以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危机,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A 自我 B本我 C超我3.()认为,自我对话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中间形式。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极地地区思维导图课标内容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科学考察的意义及极地环境的保护。
难点:极地投影图的阅读。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学案进行教学。
过程与方法1.教学思路:本节课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图释导学,让学生体会地理位置对极地独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尝试通过图文资料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逐步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感受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流程如下图:2.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趣质疑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节选。
问题引领:看完《冰冻星球》,你认为极地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极地地区距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对其独特的环境,学生缺乏了解和感知,通过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环境、唯美的画面、完美的音乐和解说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获得具体而深刻的感知,并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深入了解的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问题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寻果探因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和完成学案,归纳出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
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问题引领: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交?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点?北冰洋和南极洲跨越多大的经度X围?它们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黄河站位于亚洲大陆的什么方向?某某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教学评价: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极地投影图方向判读的掌握情况。
学习策略与策略教学
资源管理策略
情感策略
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管理 和利用,包括时间管理、 环境管理、努力管理等。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 身情感的调节和控制,包 括动机、兴趣、情绪等。
学习策略的优缺点
优点
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知识理解和记忆等 。
缺点
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掌握、不同学科和任务可能 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过度依赖学习策略可能导致思维僵化 等。
学习策略与策略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跨学科整合
未来的学习策略与策略教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 合,以适应多元化、交叉化的学科发展趋势。
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学习策略与策略教学将 更加注重利用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和学习。
个性化发展
未来的学习策略与策略教学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发 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提供丰富多样的练习
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评估工具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合理 的评估工具,如测试、作品评价
等。
及时反馈
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
策略。
总结与反思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 思,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和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策略教学鼓励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监 控和自我评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 我管理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关键,策略 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使他们能够持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策略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 习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适应未来教 育的需要。
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10.4 中心对称》教案_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华东师大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心对称第二单元中心对称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中心对称概念、性质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内容解析中心对称是旋转角为180°的旋转,是一种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在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中心对称图形是对轴对称图形,旋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学生通过本节课再次体会旋转变化,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习中对“对称图形”知识的认识.本节课从旋转变化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先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类比旋转得出中心对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中心与对应点所连线段之间的关系获得性质,并能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画出一个图像关于某一点的对称图形,以画出的图形用描述的方式给出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类比中心对称得出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求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加深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中心对称概念、性质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一个简单几何体关于某一点对称的图形,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中心对称的性质,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问题的过程.知道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联系与区别.感悟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学生能根据两个图形的特殊关系的到中心对称是旋转角为180°的旋转,类比旋转的定义得出中心对称的概念,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渗透旋转变化的思想.抽象出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简单的中心对称图形.达成目标(2)的标志:学生知道中心对称是旋转角为180°的旋转,进而得出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对称中心到两个对称点的距离相等.知道中心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它绕一个点旋转180°后能与自身完全重合.中心对称反映了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后能够重合;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沿对称中心可以分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具有某种性质的一个图形.而中心对称图形有一个对称中心,图形绕中心旋转180°,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图形沿轴对折.三、学生学情诊断学生学过轴对称图形,旋转的概念及性质,这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不难,但是需认识到中心对称的旋转角度必须是180°,而且这使得对称点和对称中心三点共线.而中心对称图形渗透了旋转变换思想,学生学习静态图形已成习惯,对运动变化不适应,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具体图形,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归纳出中心对称图形满足的条件.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中心对称性质的探索、中心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四、教学策略分析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具有中心对称性质的事物,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感性认识;经过轴对称图形的探索,学生具备了观察、归纳的能力;旋转的学习也为学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演示、观察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类比分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五、教学过程前面我们研究了旋转及其性质,现在研究一类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及其性质.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问题1 (1)如左图,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图1 图2 (2)如右图,线段AC,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OCD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两组图形,演示旋转过程,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两个图形重合).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感知中心对称的特征,为得出中心对称的概念作铺垫.从旋转变化的角度让学生从几何图形中体会中心对称是特殊的旋转.问题2 你能说说上述两个旋转的共同点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然后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适时追问.教师追问1:图形中旋转中心是哪个点?教师追问2:旋转的角度是多少?教师追问3:两个图形的关系是什么?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简称中心).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中心对称的共同点:(1)两个图形;(2)(选定)一个点;(3)旋转角是180°(4)两个图形重合.发现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而概括出中心对称的概念.问题3 中心对称与旋转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发现其联系——中心对称和旋转都是绕着某一点进行旋转后两图形重合;区别--中心对称的旋转角都是180°,旋转的旋转角度不固定,中心对称是特殊的旋转.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中心对称是特殊的旋转,为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作铺垫.问题4 对称中心和对称点事如何确定的?你还能指出图2中其他的对称点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设计意图:明晰概念,让学生结合图1、图2理解定义中的“某一点”,明确对称中心和对称点的关系,为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作铺垫.2.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问题5 中心对称是特殊的旋转,它会有哪些性质?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科书64-65页的画图(图3):旋转三角尺,画关于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利用画好的图形,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图3教师追问1: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教师追问2:△ABC与△A′B′C′有什么关系?教师追问3:你能从以上过程中得到什么结论?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具体图形,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教师追问4:中心对称是特殊的旋转,你能从旋转的性质出发总结(演绎、类比)出中心对称的性质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然后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适时提出以下问题.教师追问5:中心对称的旋转角度是180°,这使得对称点和对称中心这三点有怎样的特殊位置关系?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设计意图:通过中心对称性质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体会演绎和类比等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清楚“三点共线”这一几何事实的表述方式.3.应用中心对称性质画图例(1)如下图4,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2)如下图5,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与△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图4 图5 师生活动:学生依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动手画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图.待学生完成作图后,教师进一步追问.教师追问1:为什么这样作出的点A′就是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教师追问2:怎样画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要画一个多边形关于已知点的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这个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设计意图: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画图,加强对中心对称性质的理解,为学习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作铺垫.4.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问题1:(1)图4我们已经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那么我们观察画出的图形整体有什么特点?(2)图5我们也观察画出的图形整体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及动手操作,感知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为得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作铺垫.教师追问1:旋转的对象都是几个图形?教师追问2:图形都是绕着什么旋转?教师追问3:旋转的角度是多少?教师追问4: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出: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板书: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中心对称图形的共同点:(1)一个图形;(2)绕着某一个点;(3)旋转角是180°;(4)与本身重合.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概括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问题2:在我们学过的图形中,有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手中的学具,归纳出初中阶段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设计意图: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中心对称图形的形状通常匀称美观,我们在自然界中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中心对称图形,如雪花.在很多建筑物和工艺品中也常采用中心对称图形作装饰图案,如地毯.另外,由于具有中心对称图形形状的物体,能够在所在的平面内绕对称中心平稳地旋转,所以在各种机器中要旋转的零部件的形状常设计成中心对称图形,如水泵叶轮等.问题3:现实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中心对称图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给足够的时间小组交流归纳,看看哪个小组说出的图形最多.教师及时点评,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及常见中心对称图形的几何图案.设计意图:加深了对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欣赏到了中心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的美.5.小结反思(1)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两个角度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根据性质作图.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两个核心知识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2)课堂检测.六、课堂检测题必做题1.(10分)在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D.正方形2.(10分)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正方形B.矩形C.菱形 D.平行四边形3.(10分)下列汽车标志图案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4.(10分)下列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5.(10分)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6.(20分)如图(1)所示,魔术师把4张扑克牌放在桌子上,然后蒙住眼睛,请一位观众上台,把某一张牌旋转180°,魔术师解除蒙具后,看到张扑克牌如图(2)所示,他很快确定了哪一张牌被旋转过,则应该是( )A .方块4B .黑桃 5C .梅花6D .红桃77.(30分)在①线段,②角,③等腰三角形,④等腰梯形,⑤平行四边形,⑥矩形,⑦菱形,⑧正方形,⑨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______ ,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______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_____.选做题为班级设计一个成中心对称图形的班徽.。
学习策略与教学计划
学习策略与教学计划一、引言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师们对于学习策略与教学计划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而教学计划则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的一套教学活动安排。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详细论述学习策略与教学计划的重要性与具体运用。
二、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学主题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科及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重点和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选择教学主题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课程要求等因素。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选择适合学习策略的教学主题。
例如,在英语课上,可以选择以提高学生听力技巧为主题,通过多种听力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三、活动安排的合理性活动安排是指教师将教学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使教学过程连贯、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并有助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在活动安排中,教师应根据学习策略的不同特点与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教材使用的选择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的要求,选择与教学主题相适应的教材。
同时,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与学习策略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的一套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六、教学计划的调整与改进教学计划是教师制定的一套教学活动安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求:第十章 认知领域的学习
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领会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1、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
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便是拭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则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储存。
3、从激活与提到来看,前者速度慢,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4、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速度慢。
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比较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与广义知识分类,可以看出,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在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应的“知识”概念,实际上是与陈述性知识相吻合的。
因而是一个狭义的知识概念。
而与知识相对应的“技能”概念,则是与程序性知识相吻合的。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技能也被看成是知识的一种类型,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概念是广义的,不仅从一个人会说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还从他会做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
可见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与我国流行的知识观已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智慧技能:是指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的能力。
2、领会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加涅的认知学习结果分类广义知识分类1、言语信息1、陈述性知识2、智慧技能2、程序性知识(能相对自动化)3、认知策略3、程序性知识(受意识控制)(三)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综合应用: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广义知识学习(程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经过习得、巩固与转化、提取与应用三个阶段。
学习策略教学备课教案
学习策略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运用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并能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2. 多种学习策略的介绍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习策略类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3. 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Step 1: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 引入学习策略的概念,并给出学习策略的定义。
2. 介绍不同学者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并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分类。
3.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各类学习策略的应用场景。
Step 2:学习策略的介绍及应用(40分钟)1. 针对不同学习策略分类,介绍每一类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并给出实际应用案例。
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某一种学习策略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展示。
3. 教师和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和互动,让学生能够对学习策略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Step 3:学习策略的实践和反思(25分钟)1. 发放学习策略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运用所学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并记录学习效果。
2. 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践体验和所得到的效果。
3.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策略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分类和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任务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及时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确保学习效果的提升。
教育教学中的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
06
学习策略与教学方 法望
学习策略将更加 个性化,针对不 同学生的特点和
需求进行定制
学习策略将更加 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
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策略将更加 注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批判
性思维能力
学习策略将更加 注重培养学生的 团队合作能力和
沟通能力
线下辅导
案例:某学校采 用混合式教学法 进行数学课程教 学,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创新教学法
问题导向式教学: 以问题为核心, 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
项目式学习:通 过完成实际项目, 提高学生实践能 力
合作学习:鼓励 学生合作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
翻转课堂:课前 预习,课上讨论 ,提高学生参与 度
项目式教学:通 过完成实际项目, 提高学生实践能 力
合作式教学:强 调团队合作,培 养学生的沟通和 协作能力
翻转课堂:课前 预习,课上讨论 ,提高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参与 度
混合式教学法
概念:结合线上 和线下教学方式 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提高学习 效率,增强互动 性,个性化教学
实施步骤:确定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活动,开展 线上教学,进行
挑战与机遇:如何平衡传统教 学与现代技术的关系,充分利 用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学习策略: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 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 教育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 未来展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创新
THANK YOU
汇报人:
04
学习策略与教学方 法的关系
学习策略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学习策略影响教 学方法的选择和
学习策略
重要
不紧急
时间管理象限图
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
求助形式 特点 目的
执行性求助 (executive helpseeking)
他人“替” 只想要答案或者希望尽快完成任务, 自己解 自己不做任何尝试就放弃了获得成 决困难 就的能力,选择了依赖而非独立掌 握。
工具性求助(适应 性求助) (instrumental helpseeking)
理解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资本主义 的概念吗?
应用(转化)
分析
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与 新情境
能够将一个问题分成几 部分,并能在各个 部分之间建立联系 能够将各个部分的知识 加以整合,构建对 一个问题的独特新 颖的回答 能够按照一定标准对不 同方法、思想、人 物或产品的价值做 出判断
练习 转换
推理 演绎 发散思维 归纳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就是学习者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 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的特征
主动性 有效性 过程性 程序性
学习策略的分类Ⅰ
温斯坦(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 括:①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 ②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③辅助性策略, 如处理焦虑;和④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 的获得。她与同事们所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包 括十个分量表: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应试策 略、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焦虑、学 习辅助手段和自我测查。
学习策略的分类Ⅱ
丹瑟洛(Dansereau, 1985)认为学习策略是由相互 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的:基本策略(primary strategies)和辅助性策略(support strategies)。 基本策略被用来直接操作课本材料,包括获得和存储 信息的策略(领会和保持策略),和提取和使用这些 存储信息的策略(提取和利用策略)。 辅助性策略被用来维持合适的进行学习的心理状态, 如专心策略。辅助性策略包括三种策略:计划和时间 安排(planning and scheduling)、专心管理 (concentration management)以及监控与诊断 (monitoring and diagnosing)。
关于学习策略的教案
关于学习策略的教案教案:关于学习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几种常用的学习策略;3. 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方法,采取一系列行动,以完成学习任务并促进学习效果的技巧或方法。
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学习策略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常用的学习策略1. 目标设定学习之前,学生应该确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希望达到的成果,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等。
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3. 阅读策略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一些阅读策略,如略读、精读、扫读和归纳总结等,以提高阅读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4. 记忆与复习策略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记忆与复习策略,如创造联想、制作思维导图、做题巩固等,以提高记忆力和长期记忆效果。
5. 解决问题策略学习中遇到问题是常有的,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问题、寻求帮助、合作解决等,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6. 反思与总结策略学习之后,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分析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以不断完善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1. 解释法:通过解释学习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和作用。
2. 示范法:结合具体的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尝试使用学习策略,互相交流和分享心得体会。
教学步骤:1. 导入:用一个问题引入学习策略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策略的定义:向学生解释学习策略的概念,并阐述学习策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掌握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计划中进行指导与应用。
一、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目标导向性和主动性行为。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1. 目标设定策略目标设定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引导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2. 分析策略分析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和思路。
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问题分析、相关概念的寻找和归纳等。
3. 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使用记忆联想法、制作知识框架等。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记忆策略,并指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
4. 反思策略反思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反思结果进行改进。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设置反思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指导是指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学习方法的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高效学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指导:1. 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是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快速阅读、批注和摘录笔记等技巧,并进行相关练习。
2. 写作方法指导写作是学生思维的输出和表达方式,良好的写作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写作计划、提纲和段落结构的构建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策略教育与课件设计
适应性学习策略
详细描述
某课件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采用适应性学习策略。课件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资源和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智能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06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学习策略教育和课件设计在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许多学校和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将学习策略教育融入课件设计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自我发展。
促进自我发展
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
提高学习成绩
02
CHAPTER
学习策略教育
通过学习策略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学习成绩
学习策略教育与课件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录
学习策略概述学习策略教育课件设计学习策略在课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学习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如计划、监控、调节等。
互动性和参与性
技术融合
持续评估和改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学习策略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减少无效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
通过学习策略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学习策略教育不仅关注当前的学习,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素养。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学习策略由两种互相作用的成分组成:一是基本策略,直接用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另一种是辅助性策略,用来维持合适的学习心理状态。
认知策略是用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包括注意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复述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帮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与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理;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一、注意策略注意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的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觉醒和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
措施:设置教学目标,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增加材料的独特性,多用感情色彩的词汇;使用奇特的或独特的刺激;告知学生后面讲的内容很重要。
二、精细加工策略所谓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以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即通过把新学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运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1. 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限定词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信息的多余性。
2. 复杂信息道德精细加工策略做笔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背景知识。
三、复述策略复述测录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的方式,以便学生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学习策略教学计划
学习策略教学计划导言: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行为、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学习策略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学习策略教学的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学习策略教学主题学习策略教学主题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为核心。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以“有效学习,快乐成长”为学习策略教学的主题。
1.活动安排方面为了达到学习策略教学的目标,我将采取一系列多样化的活动,包括学习策略导入活动、学习策略展示活动、学习策略应用活动等。
(1)学习策略导入活动在学习策略导入活动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身学习困难和需求为主要内容。
比如,我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学习策略相关的故事或视频,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建议。
此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偏好,为之后的活动安排提供依据。
(2)学习策略展示活动学习策略展示活动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学习策略的特点和实用方法,激发他们对学习策略的探索和积极性。
在这一环节,我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演示和游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法、思维导图、问题解决等。
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应用。
(3)学习策略应用活动学习策略应用活动是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任务中应用学习策略,提高其学习效果和能力。
在这个阶段,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设计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在任务过程中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方式解决问题,或者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等。
2.教材使用方面在教材使用方面,我会结合学习策略教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资料进行教学。
我会推荐一些与学习策略相关的参考资料给学生,如《学习是个体的艺术》、《学习是开放科学》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与学科内容融合的教学活动,将学习策略教学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教案设计(10)教学单元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教学章节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2、了解认知策略及其教学;3、了解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4、了解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教学,不但结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例及课堂内的讨论,而且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现场训练。
让学生了解相关认知策略,掌握认知策略的培养要点。
2、教学难点: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这个概念较难理解,教学中,要大量举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了解元认知的概念及其意义,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等。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丹瑟洛: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学习策略分为两种成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
前者是用来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后者是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能有效地操作的策略。
后来,又把学习策略进一步细化:基础策略包括领会与保持的策略和提取与应用的策略两部分;辅助策略包括计划与时间安排、专心管理、监控诊断三部分。
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是相辅相承,共同作用的。
比格斯:按学习策略的迁移与可教性,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策略与小策略三部分,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和具体任务的距离最远,因而可教性最弱;中策略迁移性较大,同时也具有可教性,小策略针对具体的任务,有较强的可教性,但是相对而言,迁移性最小。
从上看出,中策略是最理想的策略。
迈克卡等:按照学习策略所涵盖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学习策略与教学
学习策略与教学第一篇:学习策略与教学一.什么是学习策略?它对你的学习具有什么意义或作用?(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其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等特点。
主动性是说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由于策略是相对于效率与效果而言的,因此学习策略具有有效性;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策略,因而也具有过程性;所谓程序性是指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组成,每一次学习都有相应的计划.按学习策略层次,可将学习策率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类。
a.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又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
复述策略是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要条件;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b.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c.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
(2)学习策略对我们的学习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学习策略包含了基本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学习,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例如认知策略中的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随意记忆与有意记忆、划线技术等,都对我们的学习大有裨益。
其次,学习策略教会了我们怎样有效地学习,即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与有限的时间等,获取最大的学习效果。
例如精细加工策略中提及的简缩记忆法、位置记忆法、歌诀法等,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学习的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10)教学单元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教学章节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2、了解认知策略及其教学;3、了解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4、了解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教学,不但结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例及课堂内的讨论,而且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现场训练。
让学生了解相关认知策略,掌握认知策略的培养要点。
2、教学难点: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这个概念较难理解,教学中,要大量举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了解元认知的概念及其意义,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等。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丹瑟洛: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学习策略分为两种成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
前者是用来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后者是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能有效地操作的策略。
后来,又把学习策略进一步细化:基础策略包括领会与保持的策略和提取与应用的策略两部分;辅助策略包括计划与时间安排、专心管理、监控诊断三部分。
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是相辅相承,共同作用的。
比格斯:按学习策略的迁移与可教性,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策略与小策略三部分,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和具体任务的距离最远,因而可教性最弱;中策略迁移性较大,同时也具有可教性,小策略针对具体的任务,有较强的可教性,但是相对而言,迁移性最小。
从上看出,中策略是最理想的策略。
迈克卡等:按照学习策略所涵盖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认知策略是用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反映帮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与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
本节课,我们就按照迈克卡的划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一、注意策略案例引入:有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宣称能快速地进行心算,一位数学教师与之打赌,数学教师说:“一辆公交车,里面有12个人,路过一站,上来10个人,下去3个人。
”记忆超群的人面含微笑,不语。
数学教师再说“又路过一站,上来5个人,下去9个人。
”记忆超群的人轻蔑地笑了笑,数学教师又说:“又路过一站,上来9个人,下去15个人。
”……如此进行很久后,记忆超群的人始终不语,面含微笑,最后,数学教师问了一句话,把他的笑容一下子问走了,他回答不上来。
数学教师问的是“请问这辆公交车一共经过了几站?”二、精加工策略(一)简单知识的精加工策略: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以促进知识优质的记忆方法。
常用的记忆术有:1.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自己所熟悉的场景、景点、地点,把要记住的事物与此联系起来,回忆时可以以自己熟悉的场景和地点作为线索提取出所要记住的内容。
通过位置记忆法的联想,信息在回忆时就变得生动,有利于记忆。
2.缩编和歌诀缩编法:将所学的材料的每一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字,然后变成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方法。
歌诀法:就是将缩写的材料融入韵律化的文字材料中。
将学习材料编成歌谣口诀,与头脑中已有的诗歌、曲乐的格调相联系,易于背诵和记忆。
3.谐音联想法谐音联想法是把一些枯燥的无意义材料用谐音的方法使之变得有意义以便于记忆。
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二)复杂知识的精加工策略1.做笔记学生不但可以借助做笔记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信息加工过程,而且有助于发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1) 在笔记本的每页的右边(或左边)留出几厘米的空白;2) 记下听课的内容,但保留所留的空白;3) 整理笔记,在留出空白的部分写下批注、评语或简要的总结等。
2.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让能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成为惰性知识,如,数学课学过的容积,不要学了容积学生也不知道如何用杯子量出一定的水来。
生活中产生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知识,而是因为我们不能使用这些知识。
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感到知识的价值,这比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更重要。
3.利用背景知识利用背景知识,实际上就是多构建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点。
精细加工策略强调的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对复杂信息进行精细加工时,背景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关于某一事物的背景信息越多越丰富,越有利于学习者掌握,特别是在记忆历史事件等理解性的题目时,要善于联系背景知识记忆。
三、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的多次重复的过程。
(一)识记阶段的复述策略1.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2.避免干扰为了有效的促进记忆,就需要排除干扰,比如在学习时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刚学习完某种知识后休息一下让大脑有机会进行复述;或者是注意在学习新信息之前对旧信息进行巩固,避免干扰。
3.抑制: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抑制是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着的消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如果先前所学的知识干扰了后来所学的知识就被称为前摄抑制,后来所学的知识干扰了先前所学的知识,就称为倒摄抑制。
抑制是引起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整体记忆与部分记忆5.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在进行记忆时,如果学习者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效果比单一感官记忆要好。
6.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式记忆7.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在刚刚达到完全记住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超额学习。
一般来说,过度记忆的次数以刚刚能背诵所需要的复述量为基础的150%左右为适宜。
如记10遍就能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材料,再继续多记5遍,这样的记忆效果最好。
但注意过度学习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过度学习过多,会浪费不少时间,更容易引起学习者的疲劳,反而导致记忆效果降低的后果,复述的时间过少,也不利于记忆。
(二)保持阶段的复述策略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无意义的音节之后,遗忘曲线即开始迅速下降,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对有意义材料的遗忘也是开始较快,然后速度减慢。
所以及时复习对于保持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那些意义性不强的材料。
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是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多次的重复学习,分散复习是把复习时间分散开成若干个小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
因为遗忘是从一开始就发生,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所以为了保持记忆的内容,分散复习的效果比集中复习要好。
3.多种形式的复习采用多种形式对学习材料进行复习,就可以避免因为单一形式所导致的对学习的厌烦。
四、编码与组织策略(一)编码策略案例:TVI BMN BAN EWY ORK记住这些单词:其实:TV IBM NBA NEW YORK 更好记因此,记忆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按语义的关系进行编码,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记忆。
(二)组织策略在归类的基础上,信息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做示意图,利用表格。
1.列提纲列提纲就是用简要的语词写下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其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材料进行整合。
列提纲时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只有理解了材料内容才能准确地反映什么是主要观点、什么是次要观点以及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
2.做示意图系统结构图。
学完一科知识或某一单元内容,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将主要信息归成不同水平或不同部分,然后形成―个系统结构图。
复杂的信息一旦被整理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多了。
在金字塔结构里,较具体的概念要放在较抽象概念之下。
3.利用表格学习中通过画各种表格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表格包括一览表和双向图。
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一、元认知(一)什么是元认知弗拉维尔首先提出:关于个体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1.关于认知主体自身的元认知知识,也就是认知主体对于自己认知加工的特征的了解。
2.关于认知任务方面的元认知知识。
3.关于认知策略方面的元认知知识。
(二)元认知的作用1.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2.促进智力的发展3.有助于个体发展的主体性二、元认知策略(一)自我计划策略个体在开始活动之前,确定目标,预先计划好各个步骤,预测可能的结果,选择适当的策略、准备好处理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等等。
如对外语的学习,设置目标是通过过级考试,每天安排多少时间学习外语,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那里,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等,这一系列活动就是计划策略。
(二)自我指导策略学习者利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把学习步骤或者方法呈现出来,用来引导和督促自己的学习。
1.通过创设学习的物质环境来给自己提示。
2.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和对象制定一套学习的步骤和规则,以便在学习过程中监控自己的行为。
(三)自我监控策略个体对自身行为某些方面的有意识的关注。
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是个体利用某些标准来评估自己学习的进展的情况。
1.自我记录自我记录这种技术是个体在完成某项活动之后填写一份记录表,记录表的内容根据具体的任务而制定,一般来说,记录表包括出现什么行为,行为发生的频率,行为维持的时间、行为完成的效果等等。
个体在使用自我记录技术时注意要持之以恒,要及时,要客观。
2.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经常用在阅读学习中的一种自我监控技术。
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能促进学习者对新材料的理解和领会,这是因为问题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指导的选择性策略的作用。
自我提问的过程实际上还是主动地联系知识,加深印象的过程。
例如有经验的学习者在记忆某个外语单词时,他不是单纯停留在对这个单词的机械的记忆,而是不断地提问自己,跟这个单词形似的有哪些,音近的有哪些,这个单词可以组成那些词组等等,这种自我提问同样对学习非常有效。
3.领会监控4.集中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保证自己始终关注与当前学习活动相关的内容,防止自己被无关的内容干扰。
(四)自我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是基于监控评估的结果之上的,是为了及时修正和调整,保证学习有效顺利地进行。
(五)自我评价策略自我评价是个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判断自己的行为。
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的速度、数量、程度,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可以是对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元认知使用情况的评价。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频繁地使用自我评价策略,而自主学习能力低的学生使用自我评价策略的次数明显较少;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而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避免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