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宰相词人晏殊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思考与讨论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 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黄昏) (“藕花”“日暮”)
2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常记) (愉快.欢乐)
(常 ) (沉醉)
3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爱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
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 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 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 “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
鉴赏:
•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
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
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
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朱敦
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 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 生死存亡的命运。
鉴赏:
•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
中考链接
1.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 中“惊”字的妙处。 2.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 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 慌失措的情态。 2.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宋代词人晏殊的思想与作品分析
宋代词人晏殊的思想与作品分析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主要对宋代词人晏殊的思想与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晏殊的背景与思想观点、作品特点与风格的分析,以及对他在宋代文学中的影响与地位评价进行研究,旨在更深入地了解晏殊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就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内容,并简要介绍了各个部分的主题。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着重介绍晏殊的生平背景和他所持有的思想观点,包括对人生的看法和对时代的反思与批判。
紧接着,第三部分将详细分析晏殊作品特点与风格,从词人身份和作品类型、音乐性和艺术表达手法以及内容主题和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四部分将聚焦于晏殊对宋代文学的影响与地位评价,探讨他在后世词人和文学发展中所起到的引领作用,以及他在当时文化背景下的地位评价。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晏殊思想与作品分析结果,并对其现代意义和启示进行探讨。
1.3 目的本篇长文旨在通过对晏殊的思想与作品的深入分析,揭示他在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通过对他独特的观点和创作风格的剖析,进一步探究其对现代文学以及我们当下生活的可能引发的反思和启示。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晏殊这位伟大词人,并将其传世之作留存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之中。
2. 晏殊的背景与思想观点2.1 生平背景晏殊(一○四○年—一一○一年),字同叔,号称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晏几道是北宋官员,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熏陶。
2.2 思想观点一:对人生的看法晏殊以其深刻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闻名。
他对于人生较为悲观,认为人生充满了无可避免的苦难和痛苦。
他在词作中常常表达这种悲伤情绪,并通过与自然万物相比较来抒发内心郁结。
然而,晏殊并不完全消极对待人生,在面对逆境时,他鼓励个体要积极面对困难,寻找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他深信“得意不专留薄命,恩义欢情怀敬重”,即使身处逆境也应该保持乐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晏殊简介
晏殊简介篇一:后人评价晏殊后人评价晏殊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
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他一生显贵,宜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
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含蕴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
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
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
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
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
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沈家庄:论宰相词人晏殊(一)
沈家庄:论宰相词人晏殊(一)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论宰相词人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封临淄公,谥元献,抚州临川(江西临川)人。
是宋代词坛惟一堪称词人的宰相,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神童作家。
据欧阳修《晏公神道碑铭》:“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乡里号为神童。
” ("欧阳修:《六一居士集》卷二十二,《晏公神道碑铭》,《欧阳修全集》,160页,北京,中国书店)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殊于朝廷,时年十四岁,“真宗召见,既赐出身,后二日,又召试诗赋论。
公徐启曰:‘臣尝私习此赋,不敢隐。
’真宗益嗟异之,因试以他题。
以为秘书省正字,置之秘阁,使得悉读秘书。
命故仆射陈文僖公视其学”。
晏殊自十四岁进宫,至五十四岁罢相的三十年间,两次外任不过七年,在朝廷任职二十三年,从秘书省正字、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到参知政事再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其中一次以刑部侍郎知宋州,改应天府;一次以礼部尚书知亳州,徙陈州,在他仕途算是两次小挫折。
五十四岁罢相后以工部尚书知颍州,改刑部尚书移陈州,徙许州,迁户部尚书,六十岁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又徙知河南,兼西京留守,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到六十四岁以疾归京师,直至六十五岁去世。
他的生活优游闲适,社会地位显赫,加上他早年与风靡天下半世纪的西昆派巨子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同时在朝,又生性“喜推引士类,前世诸公为第一”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13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
),像范仲淹、欧阳修、张先、宋庠、宋祁、王安石等或出其门下,或由他奖掖延用,故在真宗至仁宗朝,晏殊实际具有文坛领袖的地位。
通过对晏殊《珠玉词》的解读,人们不仅能对这位太平宰相的生活情状及人格心态得到形象化的了解,而且能够对当时文坛面貌、文士习尚及宋词文学功能的初步形成并以婉约为正宗定格为一种价值取向,进行较为贴近当时时代的透视观照。
一晏殊《珠玉词》,唐圭璋《全宋词》辑得一百三十六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从《诗渊》辑得三首,共一百三十九首。
北宋晏殊简介(2024年)
北宋晏殊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临川文港沙河(今属进贤)人。
抚州籍第一个宰相,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闻知,极力举荐进京。
次年,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他题。
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他学习勤奋,交游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次年,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
七年,随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
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
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
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
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
乾兴元年(1022),年仅10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
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
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
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
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
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
晏殊是哪个朝代的
晏殊是哪个朝代的 晏殊(991 年—1055 年 2 月 27 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 家、 政治家。
下面, 小编为大家分享晏殊的相关信息,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
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 很畏惧。
他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做了他的女婿。
晏殊做宰相兼枢密使, 富弼做枢密副使,于是,晏殊请求辞去所兼的枢密使职务,皇上没有允许,他受 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
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他能写 各类文章, 尤其善于写诗, 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 晚年仍专心孜孜地学习, 不知疲倦。
名人点评 欧阳修 《宋史·晏殊传》 说他人仕“遂登馆阁, 掌书命, 以文章为天下所宗。
” 后来又“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
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 至卒,五十余年。
” 《晏公神道碑》 说他“及为相, 益务进贤材。
当公居相府时, 范仲淹、 韩琦、 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 宋祁《笔记》载:“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
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 唐人以来所未有。
” 《宋史》中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刘熙载 《艺概·词曲概》 云: “冯延巳词, 晏同叔得其俊, 欧阳永叔得其深。
” 清代学者冯煦说, 曼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受冯延巳的影响, 共“开江西一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
人物生平 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 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
景德元年(1004 年),江 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次年,14 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 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 用笔很快完成了答 卷。
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宰相寇准说道: “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 “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 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 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风格特点与情感表达
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风格特点与情感表达引言晏殊,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词人,被誉为“宋之史稱”。
他的词作在宋代文坛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晏殊的词作风格特点与情感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他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一、晏殊词作风格特点1.自然质朴:晏殊的词作注重真实和自然,尤其强调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
他运用简洁明快、真实生动的语言来塑造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2.情感饱满:晏殊善于抒发内心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个人体验与社会万象相结合,在描述爱情、离别、悼亡等主题时展现了较高水平的艺术成就。
3.易懂易唱:晏殊注重写作与表演结合,他的词作清新自然,抒发真实情感,容易为普通人所理解。
其中一些作品被选入音乐剧目中并广为传唱。
4.追求意境:晏殊的词作追求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塑造出柔美细腻、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在作品中营造出高度含蓄和抑制性情感。
二、晏殊词作情感表达1.爱情:晏殊在爱情题材上着重描写了爱慕之情、相思之苦以及恋人相互间温柔体贴之态度等。
他善于通过物象、心理描写来表达深沉而饱满的爱情感受。
2.忧愁与离别:晏殊常用离别与忧愁来表现对故国家园或亲友离去的忧伤之情。
他以细腻真挚的笔触描述这种不舍与寂寞之感,引起读者共鸣。
3.对时代的反思:晏殊在一些词作中抒发了对社会时局和政治命运转变的悲叹之情。
他对士人的遭遇和社会动荡表示忧虑,以词作传递自己对时代变迁的反思。
4.对生活的感悟:晏殊以细腻、真实的笔墨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与细节,并在其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他通过一些朴素而含义深远的形象描写,传达出一种平凡与恬静的心态。
结论晏殊是宋代词坛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情感表达丰富多样。
他注重真实、自然地表现日常生活场景,同时通过精妙的语言与意象塑造出深沉而饱满的情感。
晏殊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我们理解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晏殊简介
晏殊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人。
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江右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十四岁时就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事,仁宗即位后,升官集贤殿学士。
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以致有人在晏府庭前贴上一副对联:“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
晏殊还热心教育,“大兴学校,以教诸生”,《宋史》赞他:“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 著作丰富,文集一百四十卷,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
江南按抚张知白闻知,极力举荐进京。
次年,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它题。
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晏殊当官表里如一务求诚信,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
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晏殊的文学成就北宋文化的代表之一
晏殊的文学成就北宋文化的代表之一北宋时期,文化繁盛,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而晏殊,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化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突出的文学成就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晏殊的生平背景、文学作品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晏殊的文学成就,并剖析其为北宋时期文化的代表意义。
晏殊,字君实,号雪窦,北宋著名词人。
他出生于北宋宣和年间,是北宋文化繁荣的时期。
晏殊来自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晏佐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是北宋贡院的状元,因此,晏殊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晏殊的文学作品以宋词为主,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词作在形式上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以抒发个人情感为核心,兼具音律和意境的追求。
晏殊的词作以其纤细婉转的笔触和深情绵绵的韵味而闻名,被誉为“晏词”。
他的词作流露出对生活的痛苦和思念之情,一方面反映了晏殊个人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宋代社会的某种冷漠与消极。
晏殊以婉约清新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描述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使作品更加普遍和深刻。
他的作品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形象,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范例。
晏殊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他个人的创作上,还体现在他对后世文学影响的方面。
晏殊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宋词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的作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并且被后世词人广泛模仿。
晏殊的文学创作风格成为了北宋文化的一种代表,他的作品在后来的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晏殊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他个人的创作上,还体现在他对宋代文化的贡献上。
北宋时期,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文化迅速发展,晏殊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积极参与并推动了这一进程。
他对科举制度和文学教育的重视,使得北宋文化更加繁荣。
同时,晏殊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他的文学批评和理论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晏殊作为北宋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突出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北宋词人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
自幼聪明,《宋史》记载“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后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是一个公认的诚实人。
他十四岁时,参加宋真宗赵恒主持的考试,“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等到复试时,晏殊发觉试题是自己温习过的,就要求另出试题。
赵恒很吃惊,再出题,晏殊仍得高分。
赵恒大喜,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
没多久,赵恒又破格提升为东宫官,说:“近来群臣游玩饮宴,只有你闭门读书,如此自重严谨,正合适做太子的老师。
”晏殊连忙谢恩,认真地说:“陛下,其实我也很喜欢游玩饮宴,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会去参与宴游。
”赵恒大笑不已,从此对他格外信任。
晏殊身为仁宗朝的宰相,喜欢奖掖人才,范仲淹、孔道辅等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以致有人在晏府庭前贴上一副对联:“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
晏殊还热心教育,“大兴学校,以教诸生”,《宋史》赞他:“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但是,晏殊在文坛上的成就远超政治,他是作为“文学家”而不是“政治家”载入史册的,“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他尤擅作词,有“导宋词之先路”、“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并被戏称为中国唯一的“词人宰相”。
晏殊小令语言婉丽,音韵和谐,温润秀洁,清新含蓄,多表现诗酒生活的悠闲情致,以及在这种生活中产生的感触和闲愁。
代表作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来得却很偶然。
《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途经扬州,对江都县尉王琪在大明寺的题诗十分欣赏,特地请他吃饭。
筵席后,两人在花园中闲步。
时值春晚,晏殊望着夕阳下的遍地黄花,有感而发:“王兄,我作了‘无可奈何花落去’,几年来,未能对出下句!”王琪抬头,手指天空的飞燕,大声道:“何不用‘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了,豁然开朗,拍手叫绝。
晏殊殿试文言文翻译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也。
自幼聪颖,七岁便能属文。
景德初年,张知白安抚江南,见其神童之才,遂荐之于朝廷。
帝闻其名,召殊与千余名进士一同赴廷试。
殿试之日,群贤毕至,士子如云。
晏殊神气不慑,从容应对。
提笔立成,文思泉涌,一时间,满殿皆惊。
帝见其才,嘉赏不已,遂赐同进士出身。
次日,复试诗、赋、论。
晏殊奏曰:“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自此,晏殊之名,传遍朝野。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时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人敢决其议。
晏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
晏殊性谦和,平居好贤。
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皆得进用,直至台阁,一时之贤,多出其门。
晏殊为相,勤政爱民,竭尽全力为天下谋福祉。
陕西方用兵,晏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
又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晏殊平生好学,博古通今。
仁宗朝,晏殊大用,官至宰相。
然其谦虚谨慎,始终如一。
时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晏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又奏论晏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
然晏殊虽遭贬谪,仍不忘初心,致力于国家大事。
晏殊殿试之才,可见一斑。
其一生勤奋好学,忠诚正直,堪称一代名臣。
后世传颂其事,永垂不朽。
晏殊的情感经历
晏殊的情感经历
晏殊(991-1055),字同叔,是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即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
他是抚州籍的第一个宰相,也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和散文家。
晏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情感经历也颇为坎坷。
他一生娶过三位妻子,分别是李氏、孟氏和王氏。
晏殊与李氏是少年夫妻,两人琴瑟和鸣,恩爱非常。
然而,李氏在年轻时便病故了,这对晏殊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在李氏过世后不久,晏殊的父母也相继离世,这使得他倍感痛苦,曾一度醉酒度日。
在李氏过世八年后,晏殊迎娶了第二任夫人孟氏。
他对孟氏充满了美好的期望,希望她能韶华永驻。
然而,孟氏最终也没有陪伴他太久。
在经历了两次丧妻之痛后,晏殊迎娶了第三位妻子王氏。
虽然晏殊并不十分喜欢王氏,但命运弄人,王氏陪伴他度过了余生。
除了这三位妻子之外,晏殊还曾真心喜爱过一名歌姬萧氏,甚至为她赠名。
然而,这段感情因为门户之差而没有结果,晏殊最终被迫将萧氏卖掉。
总的来说,晏殊一生饱尝感情之苦,经历了多次的生离死别。
他的词曲中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宋代词人晏殊研究
宋代词人晏殊研究晏殊,是宋代词坛上的一位杰出人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词风格清新淡雅,自成一派。
他的词被后人誉为“晏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这位文坛巨匠的生平和诗词创作。
晏殊的生平晏殊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死于宋哲宗宣和五年(1179年),享年101岁。
他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祖上多有文化人。
晏殊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文学天赋,经常与另一位文学家谢逸相互切磋,齐名于一时。
他早年曾出任过太学生,后来成为了一名官员,曾任福建安溪知县,擅长治理民政事务。
晏殊的词晏殊的词以广阔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表现手法著称,其中以婉约、慕古、爱情等主题的词作最为出色。
他的词集分为《花间集》、《临安春雨初霁》、《醉青风》等多部,总共收录了500余篇。
晏殊的词风凌逸清新、意境优美,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炽热感情。
比如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感叹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怀;而《浣溪纱·燕子来时新社,梅花落后清明》则表达了他对季节变换的体验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悟。
晏殊的词有一种特别鲜明的个性——清新淡雅中带着浓浓的情感色彩。
他在词中多使用小波浪式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读到词中会让人有一种想要沉醉其中的感觉。
晏殊的词风对后世影响非常大,被后代誉为“晏语”。
很多词人对他的风格和创作思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中国古代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晏殊的影响晏殊不但是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还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晏殊的词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他的词集中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和多元化的情感表达,无论是风景描写还是情感表达,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他的“浣溪纱”成为了后来很多词人和歌曲创作者借鉴的对象,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晏殊的词集的出版和流传也起到了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编纂的作用。
【大语文讲稿】词人宰相晏殊
杜甫:字子美。 曾点,字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人宰相晏殊
谥号评价
【元献】: 能思辨众曰元 聪明睿智曰献
1、少年出仕
五岁能诗,七岁能文, 有“神童”之称,名闻江南。
北宋名相张知白
2、平步青云
太子教习 左谏议大夫、侍读学士、礼部 侍郎、枢密副使等等。 三十岁,三品以上
官至宰相
3、应天府兴学
刚正不阿,忤逆太后 宣州、应天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 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 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 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 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在安 慰中又夹杂着一些惆怅。
李煜:四旗中号“愁宗” 柳永:四旗中号“情长” 晏殊:四旗中号“别恨” 李清照:四旗中号“闺语”
范仲淹授课 听课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 兴学自殊始。”——《宋史》
4、举贤任能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
知人善任
5、死后殊荣
“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罢朝二日 谥号“元献”
公忠谋国 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
136
名词 《作 珠传 玉世 词三 》卷 ,, 共 计
首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名人诚信故事:晏殊信誉
名人诚信故事:晏殊信誉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晏殊考试诚信的故事
晏殊考试诚信的故事
晏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以诚实和正直的品质而著称。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他十四岁时,皇帝听闻了他的才名,于是召见了他,并让他与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参加考试。
在考试中,晏殊很快就发现题目是他十天前练习过的。
他并没有因此而选择隐瞒或欺骗皇帝,相反,他如实地向皇帝报告了这一情况,并请求皇帝改换其他题目。
他的诚实和正直的品质赢得了皇帝的赞赏和信任。
皇帝对晏殊的诚实品质大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才,于是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这个称号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认可。
晏殊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了北宋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晏殊的诚实和正直的品质,不仅在当时被人们所称道,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诚实是我们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
只有诚实守信、坦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这个故事展示了晏殊的诚实品质和道德勇气。
他在面对可能的诱惑和压力时,选择了诚实和公正,这显示了他的坚韧和高尚品质。
这个故事也突显了诚信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 1 —。
晏殊生平简介
晏殊生平简介晏殊(991~1055),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同叔。
一、生平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
7岁能属文。
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攞秘书省正字。
累迁至知制诰、翰林学士。
天圣三年(1025),迁枢密副使。
出知宜州,改知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晏殊始。
明道元年(102),拜参知政事,加尚书左承。
庆历二年(1042),自知枢密院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知颍州,移知陈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
至和二年(1055)卒,谥元献。
晏殊知人好贤,喜奖拔后进。
知贡举,擢欧阳修为第一。
及为相,范仲淹、韩琦、富弼皆用为执政,均为一时名臣。
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他推崇韩、柳之文,以为文章当“扶道垂教”“非独以属词比事为工”(《与富(弼)监承书》,《全宋文》卷三九八)。
他的诗文词虽也是继承晚唐五代传统,但其“赡丽”中有沉着的内容,并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
二、文学成就晏殊的文学成就以词最为突出,其词继承了花间词派温庭筠、韦庄的传统,又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在形式上,晏殊词无长调,多为小令,有少数中调。
他的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从渲染落花无情、归燕有意的伤春之感,生发出对人生有限“无可奈何”的惆怅,历代词评家皆赞不绝口。
其他词作,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中的“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踏莎行)“小径红稀”中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也抒发“往事关心,人生如梦”的情感,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珍惜,又蕴含理致,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晏殊善于用白描手法描绘人物,其(破阵子)《春景》中的“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句,将乡村少女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清许昂霄谓“如闻香口,如见冶容”(许昂霄《词综偶评》)。
晏殊的生平简介
晏殊的生平简介晏殊(1041年-1121年),字同叔,号临安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理论家。
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化名人,其诗文作品通俗易懂、清新自然、清丽鲜明,尤其以咏物诗和山水诗为代表,风行当时,至今功名卓著。
晏殊出生于清平军(今江苏省淮安市)的一个官宦家庭,年幼时失去母亲,由外祖母抚养成人。
他自幼聪颖,喜好文学,在家中就学《论语》、《史记》等典籍,并有绘画、音乐等文艺爱好。
因为家境殷实,他不必为生计而烦恼,可尽情追求兴趣爱好,充实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晏殊少时便以文学才华闻名于世,同时又深得其父、祖父等长辈的爱戴。
1085年,他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崇文院校书郎,不久为翰林编修。
此后,他曾担任国史馆校书、吏部尚书、知德州(今山东淄博)等要职。
但在吏部尚书任上,由于他与宰相包拯的政见不和而被下诏罢免,并被贬到亳州(今安徽亳州)的一个偏远州县任职。
在亳州任职期间,他虽然干系颇大,却仍心系文学,孜孜不倦地培养自己的文学才华。
晏殊是北宋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写作风格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创作咏物诗和山水诗最为出色,诗作轻巧明净,清丽鲜明,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后人中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代表作品有《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钗头凤·世情薄》、《采桑子·常恐秋节至》等。
晏殊对文学的理论研究也很有成就。
他以提倡文学创新为己任,提出了“以新意为主”、“别样格律诗”等重要文学理念,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继苏洵、苏轼之后,又一位北宋文学理论创始人。
晏殊不仅文学才华出众,同时还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他曾参与金国战争,为宋朝效力过,曾经投身军旅,与鬼谷子、董仲舒一齐掌管军事和促进和平。
在政治方面,晏殊力主反对封建贵族的腐败和专权,主张推进改革,减轻人民的负担,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人性化治理。
晏殊一生持崇高的道德风范,被后人尊为“子虚先生”,其对文学、对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宰相词人晏殊
教学目标:
1、知道晏殊是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著名词人。
2、知道晏殊的生平事迹。
教学准备:
收集晏殊的诗词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词《浣溪纱》,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宰相词人晏殊。
二、新授
(一)晏殊的生平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县(今江西抚州市)文港镇(今属江西南昌市进贤县)人,中国北宋重臣,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时人称为“神童”。
十四岁晏殊考中进士,初授秘书省正字,得以尽读秘阁藏书,学问更加广博。
官位一路顺畅。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进为枢密使。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五十二岁的晏殊以枢密使身份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这实际就是民间常说的宰相。
仁宗至和元年(1045)因为病重回到东京。
第二年病逝,享六十四岁。
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追封临淄公,谥号“元献”,故世称晏殊为晏元献。
(二)晏殊在政坛、文坛上的影响
晏殊一生,文名大于政声。
晏殊一生仕途平坦,历居要职,官拜宰相,但其政迹平平。
然而,晏殊热心教育事业,很注意培养人才,知人善任,对后辈颇能提携,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富弼、宋祁等众多名臣皆出晏殊门下。
在文坛上,晏殊很有建树,诗、文、词兼擅,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词,词中最擅长小令。
宋初,词风气未开,作者尚少,词坛还很寂寞。
晏殊作词,影响甚大,遂开填词之风气。
所以,晏殊曾被人们称为北宋初期词家的“开山祖”。
晏殊一生富贵优游,他所作词多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所以内容多取四季景物、恋情悲欢、愉趣闲愁、诗情酒意、声歌漫舞,所以他的词题材较狭窄,笔调闲婉。
但晏殊的词语言婉丽、音韵和谐、风格温润、意境清新,深受人们喜爱。
在文学创作上和政治资历上,晏殊威望都很高,因而深受时人的尊敬。
范仲淹后来功业显赫,地位与晏殊相似,但对晏殊终身敬以师礼,见晏殊必以“门
生”身份恭侍。
韩维六十多岁时官至太子少师,对晏殊的儿子晏几道,还自称“门下老吏”。
可见时人对晏殊是极其尊崇的。
(三)晏殊节约的小故事
晏殊富贵,官至极品,人称“富贵宰相”。
其实,做了一辈子大官的晏殊自奉清淡,极其节俭。
(1)晏殊虽然自己吃得不多,却十分喜欢宴请宾客,几乎每天都有人来作客。
他宴请客人也不像别人那样大操大办,而是自然简约、清淡雅致。
在他的客厅里,长期设有一张客人吃饭的桌子,桌子放一个空杯。
客人来了,才命人斟上酒,再陆续上几个果碟、菜肴,同时听听音乐,过后再吟诗作词,相互切磋,习以为常后人称赞晏殊“前辈风流,未之有比”。
(2)晏殊不但饮食节俭,在处理公务时也十分注意节约。
他收到的书信,公文等,看完后,绝不轻易抛弃和烧毁,而是将封皮、空白无字的天头、地角、边条,都载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好。
有空时,烧起一盆火,手持熨斗,将这些有了皱纹或折痕的废纸全部熨得平平整整,用来写诗、填词打草稿。
甚至皇帝有事向他咨询时,他也用这些小纸条回信。
他这种俭朴作风,对他的女婿富弼影响很大。
富弼平生十分节约,三寸长宽的小纸条,往往要写上六、七百个绳头小楷,令人大为惊叹。
三、课后收集晏殊的生平故事及诗词,全班讨论交流
四、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