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散文阅读方法及例题分析
语文中考记叙散文阅读方式(含真题及答案)王帅雨总结
语文记叙散文阅读方式王帅雨总结一.通读文章了解大致结构和主旨整体感知:第一,阅读的整体性,即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明白得,宏观把握。
(1)话题背景。
明确文章的话题范围和相关的背景语境。
(2)框架思路。
文章的框架结构表现作者的文脉思路。
(3)主旨情调。
把握文章的主旨观点、情感基调是明白得文章的核心、重点。
(4)体式特点。
要把握文章的不同文体及语言特点。
第二,解题的整体性。
(1)着眼于整个篇章,不放过任何一个部件。
(2)把有关文句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辨析。
(3)把握综合性大题与零碎小题之间的联系。
题型: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要紧内容(内容明白得)大体答题思路:(1)谁(在什么情形下)干什么事,(怎么干,结果如何)。
(2)物怎么样,(特点是什么)。
答题规律总结:(1)关注段落中心句,位置在开头或结尾。
开头更多一些。
(2)关注过渡句。
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还要开启下文,因此会对上文归纳,对下文总说。
(3)所给答题范围内容要找全。
能够借助标志时刻的推移、地址转换的词语。
(4)每部份内容归纳要和文章的要紧内容或主题相联系。
(5)“归纳”的答题要求意味着从文中能够取得信息,可是不能照抄原文,需要通过提炼、加工,依照必然的逻辑顺序表述。
(6)“仿照例如”要仿形式:比如字数、短语类型、中心词。
且内容统一:比如行踪、情感、事件进展顺序二.抓取信息三个方面:(1)依据试题要求,迅速准确地划定答题的有效阅读范围及挑选相关信息的区间;(2)迅速准确地依照题干的要求把准答题的切入点,把握读解的角度;(3)迅速准确地分清阅读材料中相关部份的组合关系及其逻辑层次。
题型:具体内容明白得、感悟答题思路:对具体内容的明白得要不时关注文章的要紧内容和中心或主题是什么。
规律总结:1.语句中词语(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答案必然能在文中找到。
要关注前文中已经显现句中语句的区域。
若是是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必然在代词之前。
2.关键词(成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一明白得关键词(成语)的本义,结合具体语境,判定其利用是不是适当。
叙事性散文阅读方法及例题分析
叙事类散文复习技巧①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③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
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现代文阅读考察中,先考察对文章整体阅读的宏观把握和感受,在考察细微之处的字词句的具体理解和运用;最后考察级和自身实际的延伸阐发。
其中既有对阅读方法的评估,又有对学习习惯的展示和量化。
1.抓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理清脉络。
2.掌握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叙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
作用:埋下伏笔,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叙述的平直呆板。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衬托文章的中心内容,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或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
3.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记叙是叙事类散文基本的写作方法。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直接,拉近距离,面对面。
第三人称:灵活自由,叙述空间大。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与人、事、物上,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抒情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结尾的议论。
4.关注剪裁的详略记事、写人、绘景详写的必定是为突出主题和人物思想性格来服务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叙事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叙事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学法指导(一)散文答题技巧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叙事性散文阅读技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叙事性散文阅读技巧篇一:叙事性散文阅读方法及例题分析叙事类散文复习技巧①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③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
⑥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现代文阅读考察中,先考察对文章整体阅读的宏观把握和感受,在考察细微之处的字词句的具体理解和运用;最后考察级和自身实际的延伸阐发。
其中既有对阅读方法的评估,又有对学习习惯的展示和量化。
备考指南]1.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理清脉络。
2.掌握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叙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
作用:埋下伏笔,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叙述的平直呆板。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衬托文章的中心内容,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或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
3.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记叙是叙事类散文基本的写作方法。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直接,拉近距离,面对面。
第三人称:灵活自由,叙述空间大。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与人、事、物上,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抒情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结尾的议论。
叙事性散文阅读指导及参考答案
叙事性散文阅读指导及参考答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以散文为主,而其中叙事性散文又占很重要的一部分。
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形象,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的感情。
叙事性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的《梦碎雅典》、宁夏海南卷的《叶圣陶在四川》,20xx年高考浙江卷的《乌米》等都是叙事性的散文。
阅读叙事性散文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叙事性作品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述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等,但他的言谈举止、相貌穿戴则形象可感。
阅读叙事性作品,我们要做的常常就是从有形的人物作为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征,或者是从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
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的第21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
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从人物的外在形象中去分析此时人物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性格特征。
二、无论鉴赏哪种类型的散文,都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叙事性散文更是这样。
从表面看,它通篇都是在写人叙事,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则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即“文眼”里,我们阅读时只有找到这个“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义。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另外,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三、要抓住作者写人叙事的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的线索。
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
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特色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循着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记叙文散文解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题型及解题思路记叙文:一、题目的作用:(如《风吹一生》《田野上的白发》)1、题目本身有什么特点,吸引读者注意;2、结构上:是线索,贯穿全文,是文章条理更清晰;3、内容上:概括了主要内容;4、中心上:反映了中心或者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5、感情上: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6、写法上:以小见大等注意:多次出现的细节:(如:《田野上的白发》中的白发)也参见题目的作用,然后再加下面的两方面)1、反复强调,突出人物形象或主旨2、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或主旨或者某个细节的作用也从下面几点看符合哪几点二、矛盾题:(如:《梦断雅典》的“哭和绝望”,两处内容是否矛盾?)1、判定:不矛盾。
(基本情况);2、前者讲的是什么,后者讲的是什么;3、所以,两者讲的其实是一回事。
或者:两者各其实是两回事,并不矛盾。
三、词语短语的含义:(如《佛心》中的“佛心”的含义)1、确定词性,确立框架即最后的词是哪个;2、在最后一个词之前加上修饰词,根据词或短语本身的特点,再结合文章内容。
四、句子的含义:(如:《佛心》中“佛把一颗大慈大悲的心安放在了一个小小的胸腔里面”)1、将句子分为几个小层次;2、找出有深意的词语短语3、替换有深意的词义短语4、重新组织语言。
有时需要调换顺序。
(不管词语还是句子的含义,有的有表层和深层两层含义,有的有几方面的深层含义。
看清题目要求)五、赏析句子:1、赏析的点:(1)字词特殊:动词、形容词、反复强调的数词、褒贬色彩、词类活用例:鸟儿卖弄婉转的歌喉(2)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拟人:赋予以人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问:表达了(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反复:突出(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夸张:突出(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一、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巩固训练】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叙事散文的阅读
叙事散文,叙事性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进行:1.理清线索。
叙事性散文的情节虽不完整,但很有条理。
阅读时,我们不妨首先把握住作文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或几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
2.巧借联想。
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叙事抒情的重要表现手法。
阅读叙事性散文最重要的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与神的结合点,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
3.注意抒情类语句《故乡在何方》,从题目即可推断出内容,不知故乡在何方,或者说只要不断地行走,只要落地生根,那个地方就是故乡,而这种不断地行走,还有一种精神上的寻觅。
读优秀散文作品,其表达的意图或主题往往是比较深刻的,与众不同的。
这一点要用心体会,不能浮于表面。
故乡在远方张抗抗①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②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
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③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
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④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
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
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嘤嘤。
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⑤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
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
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
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⑥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
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
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⑦而外婆早已过世了。
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
叙事类散文答题技巧的指导
叙事类散文答题技巧指导——得法于课内用法在课外一、首先要知道考什么。
1、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2)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3)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4)对文章写法的分析(5)分析人物的形象(6)赏析句子(7)文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2、明确我们这节课的目标,解决其中的两种类型:二、其次要知道答什么。
(一)赏析句子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语言赏析五步教学法:选择角度、明确效果、回归文本、思考作用、注重表述示例一: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示例二结合语境,品析“镶嵌”一次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节选自杨绛《老王》答案: ..示例三: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品析; ..4、环境描写表述方式:通过环境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奠定情感基调,烘托人物-----的心情;④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品质;⑤渲染气氛;⑥衬托中心思想示例四: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莫怀戚《散步》品析: . . .归纳解题思路:答案由三个要素构成:1.赏析角度:(1)修辞(2)其他手法,如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等(3)用词特色(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表达效果:包含是句子的表面意思或特点是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3.深层含义,即句子的内涵,需要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或主题或作者的意图等,有时要说出其蕴涵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三)文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文章题目的含义(一)揣摩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走一步,再走一步》解析:揣摩标题关键字“走”,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文、散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散文)答题技巧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一)短语型简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限定字数方法:“谁干了什么”或“谁怎么样了”或“什么怎么样了”。
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有没有规定字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
例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例2.“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答案:(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4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四点)例答案:不理解(反感、嫌烦等)赞赏(推崇、赞美、赞同、认同等)(二)句子型简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无字数限定方法:“谁,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
”或“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
”例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例5.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答案:(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
(2分)例7.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答案:(3分,至少写出三点)父亲不回北京、安身于小城,做普通的工作;不仅爱好广泛,而且都能耗费精力将其一一做到极致;过着一种“不求上进”的生活,甘做普通老百姓;与大多数人的忙碌奔波完全不同,与功利化过重的现实社会“脱节”。
题型二: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叙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 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以 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 ,互相比较。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 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 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修辞手法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 、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 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 文、顶真、回环、通感等。
4、品味词语: 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
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 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 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 示,道理等。
表达方式对于写人叙事类散文的作用
⒈三“言”两“手”: ①三“言”:记叙、议论、说明。 ②两“手”:描写、抒情。 ⒉作用: ①议论作用:引发读者的思考,点明人物 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 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文章感染力。
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 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 、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中考叙事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中的常考易错题的归纳和分析
中考叙事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中的常考易错题的归纳和分析关注阅读全过程,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勇夺阅读高分!一、散文(一)写人叙事散文1、阅读时,要在文中勾画出对人物的描写、特点的概括、感情的变化等等重要信息,并且对全文的层次及要考的段落的层次进行分析。
这对后面的答题肯定有很大帮助.修髯飘飘汪曾祺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
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
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
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
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
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
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词生动,引人入胜。
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
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
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
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
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
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
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
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
/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
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
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
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
//他原是学画的。
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叙事散文的阅读与赏析(1)
叙事散文的阅读与赏析知识梳理1、记叙的要素和线索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线索:物、事、人、地点、时间、情感。
2、记叙的顺序和思路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理清思路:抓线索、看变化。
3、记叙的详略,悬念、意外、巧合,过度,伏笔和照应。
4、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揣摩人物的内心,补写人物心理。
5、景物描写和场面(场景)描写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
6、品味词句的含义、具体生动的描写。
7、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事情中包含的道理。
8、联系实际,结合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规律总结叙事散文往往会融入“状物写景”的内容,要把握事物特点,因为这个特点会和中心有关。
谈启迪,实际上是考查对主题的理解,不能脱离文章中心。
品析人物描写时,一般采用下面的格式:这是--------描写,生动(形象、准确、传神、逼真)地写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他---------。
方法技巧把握人物性格,从三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描写;2.抓住事件分析;3.抓住抒情议论的语句分析。
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先抓住关键词语,弄懂它们的含义和所指;在观察句子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和修辞上的特点;然后结合文章中心去理解。
分析语句和段落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说。
叙事散文阅读得分要点考查要五点1.把握线索,可以参考文章的标题。
2.详略的处理,记叙顺序的安排,表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开头、结尾的作用有:开头-----总起(领)全文、设置悬念、引起兴趣、引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等;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留有余味、引人思考等。
4.语言品析,一般在细节描写和有深刻含意的语句上。
效果都是“生动”、“形象”上着眼,作用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及实例解析
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及实例解析叙事散文是一种以故事叙述为主的散文形式,通过生动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感受来描绘一个事件或经历。
它通常通过具体的情节、人物、时间和空间来展示故事的发展与深化。
下面我将介绍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并给出一个示例解析。
一、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1.选取合适的故事:叙事散文的重点在于讲述一个具有故事性和情感性的事件或经历。
选取一个有足够吸引力和情感共鸣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2.确定叙事角度:叙事角度决定了整个故事的视角和叙述方式。
可以选择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讲述,也可以选取一个特定的视角,如儿童的视角或动物的视角。
3.构建故事结构:叙事散文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故事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
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发展部分展示事件的起伏和发展,结尾给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4.运用感官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以及环境的气味、声音、光影等,可以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让读者产生共鸣。
5.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通过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之间的冲突、情感和内心世界。
6.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示例解析:2024年夏天,我和朋友们一起去郊游。
我们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湖边,决定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开头部分:在开头部分,我选择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
通过描述当时的心情和环境,引起读者的兴趣。
“那天天气晴朗,阳光照在湖水上,湖面波光粼粼。
我和几个朋友来到湖边,感受到湖水清凉的触感,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发展部分:在发展部分,我通过详细的描写和对话,展示我们在湖边的各种活动和经历。
“我们先是在湖边搭起了帐篷,然后跳入湖水中尽情畅游。
湖水清澈凉爽,小鱼在我们的脚下游来游去。
接着,我们搭起了篝火,烤起了美味的食物。
我和朋友们围坐在一起,笑声和欢声不绝于耳。
”“夜晚的星空格外明亮,我们躺在帐篷中,仰望着星星。
朋友们开始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情,我也敞开心扉,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困惑。
初中语文老师整理叙事类散文阅读常考点考法汇总,提分很有用!
初中语文老师整理叙事类散文阅读常考点考法汇总,提分很有用!初中叙事散文常见考法与阅读考点一、叙事散文常见考法(一) 想象补写题即通过想象,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
它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合的能力。
(二) 理解评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
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 体验感悟题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
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
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一) 表达方式1. 记叙: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有概括性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 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详见附表1]3. 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
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4. 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
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5. 议论:在记叙文中,议论不是主要表达方式,它只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
(二) 修辞方法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叙事散文阅读解题技巧-文档资料30页
• 例 11 《溯源》(05山东卷)第1题:文章 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解答】 解答此题要注意它的位置(开头) 和与下文(写人的回归)的关系,从内容 和结构两方面思考作答:通过比较引出下 文“人的回归”,并与下文写“人的回归” 形成对比(或作铺垫)。
【答题技巧】文章结构安排常常与全文的总体思路及各 个部分有关系,与文章内容及其所用表现手法也有一定 的联系。因此既要分析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如对比、 抑扬、铺垫、烘托等),又要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和线 索。就其作用而言,用在开头导入正题或引起下文,有 铺垫、烘托、反衬、抑扬、形成对比等作用;放在中间 主要起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放在结尾呼应开头 或文题,使结构严谨;画龙点睛,总结深化或进一步强 调突出。 注意对于“好不好”“要不要”之类的问题, 一般应正面回答,如果从反面回答,一定要找到充足的 理由。
• 13.(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 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 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 达对人生的思考。
二、语段作用
• 提问方式:文章开头或某段落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如何安排结构? • 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事物写起? • 或指出文章结构上的某一点(开头、结尾)有何
• 例 16 《行吟阁遐想》(06 安徽卷)第1题:作 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
• 【解答】 首先找到有效区,然后筛选相关信息。 作者想到了屈原、想到了闻一多,具体而言想到 了他们各自的形象和诗句(作品),然后由他们 的相同之处又想到了在屈原纪念馆中另辟闻一多 纪念馆。只要我们对以上这些信息加以概括整合 就能答题。概括成两点或三点均可。
• 14.(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 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 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 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第一篇:中考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散文阅读一、散文的分类(散文的概念)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些技巧?一、散文的分类(散文的概念)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或阐明事情蕴含的道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背影》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表现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白杨礼赞》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第一步:粗读文章,整体感知材料第二步:精读文章,筛选整合信息第三步:研读题目,回答文后问题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③ 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抓每层每段中心句。
-----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
例:《与植物相处》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1)整体感知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4)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内容要点;(5)开放题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些技巧?1、整体感知题题目示例:(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与植物相处”的原因。
(2)阅读全文,说说“小草令我怦然心动”的原因。
(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节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1、整体感知题解答技巧(1)通读全文,概括中心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③ 分析题目含义(2)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2、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技巧分析词语常见题型: 1.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2.代词指代的内容3.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4.动词,形容词的作用5.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词语的语境义例:1.对文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2.根据语境,解释“在生命的初期……,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一句中“芬芳”的意思.3.说说下面两个词在文中的意思.1)天使的声音在耳边吹拂,这是老师吗?我怔了一下缓过神,这“批评”是对着我的吗?怎么闻不到硝烟味? 硝烟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可大气不敢出,嘤嘤着说……老师依旧闷葫芦.闷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采用代入法代词的指代作用代词有:这,这些,那,那些,之,此,它,如此及具体一些内容的指代.代词一般代人,事,物.寻找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偶尔也在后文,有近及远.代词指代内容原文都有,一般可以抄原句,但有时要筛选概括.提示:得出结果后采用替换法(代入法)看是否符合文意.分析词语可否省略,调换,不矛盾分析步骤: 1.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2.分析词语含义.3.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4.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例: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问:句中“幽”,“野”,“闲”三个字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调换.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与洞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山相搭配;闲是悠闲的意思,与溪水相搭配.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调换.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分析步骤: 1.分析动词,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 2.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3.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语段,联系全文).语言上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句子表义+句子深意(表现了…… , 突出了……).例: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1.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形象生动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难受,烦躁.2.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生动传神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思想感情,是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而言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常的思想感情有:喜悦、欢快、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崇敬、思念、依恋、怜惜、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激、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等.示例例:1.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小珍珠鸟)居然落在我肩上.……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文中划线的“居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我”对小珍珠鸟的亲近,信赖感到喜出望外.3、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类散文复习技巧①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③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
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现代文阅读考察中,先考察对文章整体阅读的宏观把握和感受,在考察细微之处的字词句的具体理解和运用;最后考察级和自身实际的延伸阐发。
其中既有对阅读方法的评估,又有对学习习惯的展示和量化。
1.抓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理清脉络。
2.掌握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叙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
作用:埋下伏笔,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叙述的平直呆板。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衬托文章的中心内容,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或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
3.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记叙是叙事类散文基本的写作方法。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直接,拉近距离,面对面。
第三人称:灵活自由,叙述空间大。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与人、事、物上,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抒情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结尾的议论。
4.关注剪裁的详略记事、写人、绘景详写的必定是为突出主题和人物思想性格来服务的。
5.紧抓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外貌(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侧面、细节描写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人物。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人物容貌、体态、衣着。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揭示人物性格;②神态描写:描写人物的神情、姿态等:表现人物××心理、××思想性格等。
③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话语: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④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⑥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进行细致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6.品味环境描写,揣摩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主要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B、渲染某种环境气氛。
C、衬托人物心情。
D、推动故事情节的情节。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A、烘托人物的心情。
B、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
C、起到突出中心主旨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视觉、嗅觉、触觉、听觉、感觉。
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理清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记叙文组织和串联材料的纽带。
常见叙事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事件线索。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③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④地点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⑤物品线索:以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⑥感情线索: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如何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线索的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是文章浑然一体。
8. 记叙文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及作用①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事物的一些特性,赋予事物以一定的象征意义,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马说》《海燕》、《爱莲说》等。
作用:把抽象的事理或含蓄的情感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②烘托(正面和侧面):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如《口技》、中描写观众的反映;《爱莲说》中写菊花和牡丹。
作用:通过描写……从侧面(正面)烘托,突出人或物的××特征(性格或情感)。
③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人、事、物或一种人、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通过××与××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特征(性格或情感)。
④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⑤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如《白扬礼赞》中“白杨树算不得书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作用:更加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美好品质。
⑥侧面(间接)描写:通过侧面描写他体来陪衬主体,烘托出主体的××性格、品行。
如《口技》、中描写观众的反映;《陌上桑》中写罗敷之美。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⑦伏笔和铺垫:为下文出现的人或事预先提供一种提示或暗示。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⑧照应前后出现相似的内容,构成照应。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主题。
9.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
[重点突破]1. 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信息筛选整合)(1)感知文章大体内容①分析题目,揣摩中心。
好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通过仔细推敲,可预知文章中心。
②把握文意,了解意图。
③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2)划分结构的方法:a、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的转移、事物或感情的发展变化,“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来划分。
(3)归纳中心的方法有:a、提取法,即提取文章的标题、过渡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
b、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一类是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重点句子:篇首段首的总领句;篇末段末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的引出句;前后关照的照应句等。
另一类是能表明或突出人物性格、情感、态度、观点的句子和词语,也就是和中心密切相关的词句。
)进行概括。
C、自写法。
答题时应进行要点式综合式的概括,分部分层,突出重点主体。
写作思路:段落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先写-----又写------后写。
为什么这样写?)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一件或几件什么样的事。
写作意图:作者的感情、观点及阐述的道理是怎样的。
(情、理、观点)(4)把握思想感情的方法有:a、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应着眼于全文,结合语境。
抓住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其他含有鲜明感情的词句或较为含蓄的词句,挖掘文章隐含的信息,力求准确。
b、根据内容想象情节以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要合乎情理,合乎人物的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
中考例题分析:一窠八哥的谜(09年中考)牛汉我不是个养鸟的人。
我连自己都养活不好,还养什么鸟?小时候,只喂养过家乡叫做“小雀儿”的鸟,就是麻雀。
会唱的鸟没有养过一只。
也许是受我祖母和父亲的影响,他们说,天上的鸟飞着唱才好听,养在笼子里的鸟,唱得再好也听着难过。
但愚顽的我总还想逮一只会唱歌的鸟。
天上过境的大雁,盘旋于高空的老鹰,它们那凄厉而缥缈的声音也许就是它们的歌,不管是悲的还是喜的,由于太高远,我听不懂。
它们不是豢养的鸟类,只管自己唱,不是唱给人听的。
绕着村子低飞的鸟,都不会唱,比如鸽子、麻雀,还有喜鹊,只会嘁嘁喳喳,可能是离人间太近,都想学人话。
这种鸟,以为自己会唱,唱给人听,讨人喜欢,绝不是真正的鸟歌。
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
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
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
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的城墙上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衅上,好看极了。
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
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
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墙上用绳子缒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
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
墙面上已经有一段砖朽烂成窟窿,很有点像现在北京故宫东北角的那一段城墙,但比故宫的城墙似乎要高些。
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墙上树。
我相信自己会手抠着脚蹬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
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
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
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够着了八哥。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音。
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歌唱。
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
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地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他看见天亮前后,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河那个方向飞走了,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
我伤心地扒在城墙上哭了半天。
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远方,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过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上,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儿的蜂,小心地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的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