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老师寄语:老师的眼睛将始终深情地凝视着你成长的脚印,老师将为时刻你加油助威。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洁的物候学问。

2.理清文章的说明挨次,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同学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同学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爱好,鼓舞同学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教学方法】: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老师适点引导【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重点:说明挨次的合理运用一:预习导航1、激趣导入: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沟通思想的工具"。

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大自然怎么也有语言呢?原来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今日我们就来看看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告知了我们什么。

2、简介3、给生字注音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4、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4)载途:(5)销声匿迹:(6)周而复始:(7)草木荣枯:(8)年年如是:二: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同学们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快速精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最好四分钟完成阅读。

找出下面的问题的答案,预备抢答。

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打算因素有哪些?(4)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2、依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挨次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三:研读提升1、品读其次段,揣摩语言(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示我们要干什么事了?(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精读6--10自然段。

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 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导学案

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 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导学案

XX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本课学习要点:1、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本课学习目标
1. 得言:体会本文生动、典雅、准确的说明语言。

2. 得法: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

3. 得意:理清文章阐述的事理。

本课时学习安排
一、课前预习
1.反复朗读课文至少3遍,从文章中筛选出活动一相关问题的答案。

2.阅读《语言经典阅读》P42页《人与雾霾》至少2遍。

3.搜集至少两条物候现象信息(大自然的语言)。

二、课堂学习
活动一:问题抢答(学会提取信息的方法:寻找段落中心句;寻找设问式语句)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什么是物候? 3.什么是物候学 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意义? 5.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6.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活动二:细读全篇,理说明顺序
1.为文章划分结构并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活动三:精读,品生动语言
本文综合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句子,并理解其作用。

活动四:阅读延伸
1.请从《人与雾霾》一文中筛选出有关“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及治理雾霾的对策”的信息。

2.思考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对人与雾霾的关系进行说明?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蓉城课堂》A、B层第二课时选择题,第三课时所有;C层第二课时选择题和第三课时的语言运用题。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一些重点词语2.快速搜索重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4.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5.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7.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和。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读准字音。

翩.然簌.簌连翘.萌.生草长莺.飞孕.育载.途农谚.竺.可桢.销声匿.迹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次第:草长莺飞:悬殊:风雪载途:翩然:年年如是:孕育:周而复始:籁籁:草木荣枯:衰草连天:销声匿迹:拓展探究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①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5段)第三部分(6~10段)第四部分(11~12段)巩固提升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属于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6~10段按照由到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标志词有、、、,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选词填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清醒、苏醒、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连续、陆续)开放。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科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第1课时班级姓名节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1、读文本第一、二遍,画出文中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用彩笔)2、读文本第三、四遍,查字典,给关键词语注释。

(用铅笔)3、读文本第五、六遍,并试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用铅笔)。

4、读文本第七、八遍,边读边思考文章结构,试着分段并写出段意。

5、读文本第九遍,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做批注,(用铅笔)。

6、读文本第十遍,试着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用铅笔标记)。

7、读完第十一遍,写本课的收获(知识、能力、情感)。

8、读文本第十二遍,自我回答课后问题。

【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预习检测】一、填空我最棒。

bān jiā kē dǒu dà yàn yuán quān( ) ( ) ( ) ( )shān mài miào bù kě yán qín yú sī kǎo( ) ( ) ( )二、给同音字组词。

睁()情()搬()燕()征()晴()班()雁()略()钓()撒()洒()路()钩()散()撒()【预习困惑】【合作交流】活动一:初读课文,交流生字、词语。

活动二:通读课文,交流批注。

活动三:再读课文,交流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活动四:交流困惑,生成问题。

【当堂检测】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1、()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2、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的人才能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广泛而神奇,是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的一门生动的语言。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趣的生物和自然现象,它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信息和知识。

通过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一、植物的语言植物是大自然中美丽而神奇的存在,在它们的身上隐藏着许多信息。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来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

叶子的颜色、形状和质地都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植物的信息。

此外,植物的花朵也是一种语言,不同颜色的花朵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比如红色的花朵通常表示热烈和爱情,而白色的花朵则象征纯洁和宁静。

通过学习植物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自然的美丽,也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二、动物的语言动物是大自然中最神秘的存在之一,它们拥有自己的语言系统,通过声音、姿势和表情来交流。

比如,鸟类通过鸣叫来吸引配偶或者警告其他动物,猫科动物通过姿势和眼神来表达情绪和意图。

观察动物的行为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与动物交流,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乐趣的体验,让我们更加亲近自然,也更加尊重生命。

三、天象的语言天空中的星星、日月和云彩,也是大自然的语言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天象,我们可以了解时节的变化和天气的趋势,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和神秘。

比如,晴朗的天空通常表示天气晴朗,而多云的天气则有可能下雨。

通过学习天象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自然界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如潺潺流水、蝉鸣鸟叫,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这些声音传递着自然界的信息和节律,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倾听自然的声音,我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可以增强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与自然交流,是一种能够净化心灵的体验,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3、品味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看词说话
1、(1)冰雪融化草木萌发(2)莲叶满池枝繁叶茂
(3)果实累累满山红叶(4)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这四组词语让你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
(1)(2)(3)(4)
3、根据这些词语让你得到了以上信息,用文中物候学的术语可以把这些词语称为“ ”,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根据这一用途还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并说说你这样称呼的好处:;作者称呼它们为“ ”,好处是:。

二、预习导学----知识在于积累
1、我积累的词语是:(1)本文中我好读错音的词语有
(2)容易写错或难写的词语有。

(3)我重点理解的词语有。

2、课文的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其实用物候学的知识说就是“ ”,课文中介绍了很多关于物候学的知识,比如:(1)
(2)。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竺可贞》导学案一、导入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最美丽的存在,它充满了奇奥和魅力。

竺可贞在《大自然的语言》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竺可贞的这篇文章,了解大自然的魅力和语言。

二、导入活动1. 观看一段大自然的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奥。

2. 讨论学生对大自然的看法,引导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导学内容1. 竺可贞是一位闻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大自然的语言》中写道:“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用风、雨、雪、露等各种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请学生思考大自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 竺可贞在文章中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认为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虚心向大自然进修。

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大自然的看法,以及大自然对我们的意义。

四、导学活动1. 请学生分组讨论竺可贞的文章,找出他对大自然的描述和感受。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可以写成短小的诗歌或散文。

3. 鼓励学生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总结通过进修竺可贞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语言。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虚心进修,珍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六、拓展1.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或诗歌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大自然探索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奥。

3. 鼓励学生珍爱环境,从小事做起,为大自然的美丽尽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共同的故里。

愿我们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2023年《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2023年《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2023年《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根据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力量。

2.了解物候学问的把握和物候学的讨论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看大自然的爱好。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同学筛选信息,初步概况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挨次,探究这样支配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萌发()连翘()风雪载途()销声匿迹()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课内探究案]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找一找初读课文,然后依据要求,快速精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6、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7、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想一想8、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找出上面所选学问对应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品一品9、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品尝本文生动美丽的语言。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挨次来说明的?标出有关的时间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认真揣摩、品尝。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材背景本文的教材素材取材于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大自然的语言》,该单元主要介绍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动植物如何利用自己的特性进行生存适应。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分析该单元分为三个板块:第一篇“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着重介绍生命的五大特征以及动植物生存的三个条件;第二篇“养育着人类的母亲河”,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动植物的生态习性;第三篇“大自然的秘密语言”,则是介绍了动植物的保护和生态平衡。

2. 教材知识体系分析该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为生命的五大特征、生命的组成、生命的层次结构、生物的分类、生态金字塔、食物链、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等。

3. 教材设计理念该单元以观察、识别、解释和评价的过程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天然兴趣和审美情趣。

同时,该单元强调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学生要通过思考、观察和体验,加深对大自然生态的认识,进而培养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和动力。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1. 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命的五大特征、生命的层次结构、生物的分类、生态金字塔、食物链、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等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比较、推理、探究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爱好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思想和意识。

2. 要求1.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2. 动手实践、观察和模拟,在学习中体验和感受自然的美与奥秘;3. 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环保、珍爱生命的思想和意识;4.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网上查找等方式,拓宽知识视野和提高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然后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表演或组织讨论:- 图一是一位儿童在玩闹中,他正用非常开心的神情面对你。

你猜他是在做什么?- 图二是一位儿童带给家长一份外出旅行所拍摄的自然风景宣传册。

从照片上看,孩子拍自然风景时也非常开心。

你推测他在自然风景中做了哪些事情?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进行表演或进行讨论。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A.根据课文内容回答:(1)历史上有什么人和地理景观被称为“大自然的语言”?(2)对课文主题思考:“大自然的语言”,你如何理解?B.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1)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在讲述大自然的语言?猜谜语(2)为什么要保护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它提供了我们生存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环境。

(3)大自然的语言中,什么样的景观被称为“静语者”?大海(4)根据课文,我国哪个地区的风情景色多且各具特色?云南(5)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是人们用歌唱、作画、写诗等方式表达爱与赞美的自然之美和自然之力量的方式。

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形成一个小结,并将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三、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按照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

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讲述最喜欢的自然景色或者自然景观。

四、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诗句,然后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欣赏、解读或背诵:(1)春山一望通无尽,绿水长流总入江。

(杜牧《秋夕夜泊船瓜洲》)(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选择的诗句进行欣赏、解读或背诵,并向全班展示出来。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它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的语言,让其传递给后人。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三河八中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第一课时
【所需材料】语文课本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识记字词。

(重点)
2 分析课文找出说明对象,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培养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3 了解物候知识及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4 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树立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朗读正音
三讲授新课分四部分讲解
第一部分:(1---3)自然段通过自然现象引出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自然段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自然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小结。

初二语文导学案-16大自然的语言

初二语文导学案-16大自然的语言

第 16 课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准确记住并运用“翩然、孕育、谚语”等字词。

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和提高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3.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激发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初读课文,标记段落,完成下列加点字注音。

萌.发()翩.然()孕.育()谚.语()连翘.()酝酿..()次第.()风雪载.途()草长莺.飞()衰.草连天()销声匿.迹()2.快速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新知探究探究点一: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呢?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学法指导:先明确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然后学会抓文章的中心句以及关键词,这样可以快速的把握说明文的中心。

我们可以尝试着画一幅十分清晰的结构图,划分一下文章层次。

)探究点二: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法指导:首先要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哪些,然后抓住句子的关键点来确定其说明顺序。

)综合提升(两题任选一题)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学法指导:例: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子低飞要落雨。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当堂检测】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草长鹰飞衰草连天农谚灵敏 B.北雁南飞冰雪融化显著物侯C.鸟语花香籁籁下落山脚丘陵D.割麦插禾草木萌发内陆孕育2.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2)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词语;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物候现象。

3.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2.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3、相关资料: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文的说明对象,方法及顺序。

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过程:
一、导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二、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连翘()——翘()起
衰()草连天——鬓毛衰()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观()测——玄妙观()
差()异——差()遣——差()错——参()差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4、物候现象的来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研究物候现象有什么意义?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1—3自然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2、7—10自然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采用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3、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具体语句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5、文章介绍的是物候,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三、悟
作者给我们介绍物候及物候现象的目的是什么?
四、链
课文收集有关物候现象的谚语,制成卡片。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中心小学 安和进导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语言都说了些什么。

3、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学会观察思考,生活中处处留心都会发现知识。

一、课前预习1、让学生向身边的大人了解大自然都有哪些语言。

二、揭示课题,展标示导1、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

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

2、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交流讨论。

3、师引导看图说话,幻灯片展示。

4、师引导归纳总结大自然的情景告诉我们什么。

生口述,师板书。

三、练习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自己说一说。

2师引导欣赏诗歌大d à自z ì然r án 的de 语y ǔ言y án 别bi ã以y ǐ为w ãi 只zh ǐ有y ǒu 人r ãn 才c ái 会hu ì说shu ō话hu à, 大d à自z ì然r án 也y ě有y ǒu 语y ǔ言y án ,这zh â语y ǔ言y án 到d ào 处ch ù都d ōu 有y ǒu , 仔z ǐ细x ì观ɡu ān 察ch á就ji ù能n ãn ɡ发f ā现xi àn 。

白b ái 云y ún 飘pi āo 得d ã高ɡāo 高ɡāo , 明m ín ɡ天ti ān 准zh ǔn 是sh ì晴q ín ɡ天ti ān , 这zh â就ji ù是sh ì大d à自z ì然r án 的de 语y ǔ言y án 。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勤于思考——发现
教后反思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班级
四(3)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主备教师
共 2课时
上课教师
梁亚卫
备课时间
2017.11.8
预设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本期总计第 课时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文章思路图。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3、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师:其实,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3、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
概括
大意
6分

读懂课文,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做到正确流利。在活动单上简要写出大意。
2、小组交流。
3、两名学生班级交流。
4、用双色笔在活动单上补充。再读ຫໍສະໝຸດ 课文,理清思路
10分

理解课文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课文的思路图。
2、组内展示:讲解思路图。
3、各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优秀思路图,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4、用双色笔在活动单上补充。
第三环节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思路图。
品读
课文
探究
感悟
10分钟
讨论核心问题: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语言?
1、组内交流。
2、班级展示。
3、教师小结评价为下面写话做铺垫。
4、认字3个,写字5个。积累优美词句。
重点
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重点: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第一部分:预习导航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2、简单的介绍作者3、给生字注音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4、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 4)载途:(5)销声匿迹:(6)周而复始:(7)草木荣枯:(8)年年如是:第二部分:自主探究1、激趣导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2、整体感知(学生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

找出下面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

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3、根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第三部分:归纳提升1、精读6--10自然段。

小组合作,细致分析本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

看哪个小组到前面来讲的细致、准确。

(可以列出结构图辅助讲解)3、片段练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300字左右)第四部分:布置作业1、继续修改课堂习作。

2、再读《大自然的语言》,整理谚语在积锦本上。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品读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第一部分:检测上节课所学1、抽生字、解词若干2、本文的说明顺序第二部分:自主探究(一)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方法步骤提示:1、回忆我们所学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细读课文,自主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标记其作用。

3、小组交流、讨论、汇总4、班级展示(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教师导学: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

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

下面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的特点的词语。

方法提示:1、自主完成,在文中找出后做好标记。

2、小组交流、讨论、汇总3、班级展示4、注意表达时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第三部分:归纳提升(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陆要迟若干天。

如纬度在以南约一度,但在,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和、和相比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运用了____ ____、_____ _ ___、____ ____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醒;C.醒悟;D.复)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

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2.积累优美语句在积锦本上。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第二部分,第3小题: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

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

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描述物象现象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解释逻辑竺可桢推究原因顺序阐明意义本质(二)第三部分答案(1)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2)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3)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从主要到次要。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第二课时(一)第二部分第二题答案: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

如“”——“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

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

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

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二)第三部分答案(1)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2)第一句话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1.B A C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5.不行。

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奇妙的克隆》“自主互动高效”教学案学习目标:主备人:王玲玲了解说明的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学习时间:1课时资料:“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格纳因病躺在床上。

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

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

恐龙是古爬行动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

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

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

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1亿多年。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

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猜测:一是气候变冷使得大部分食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而以吃食草恐龙为生的食肉恐龙也自然随之而去;二是中生代的白玉纪后期,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因来不及逃脱而大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又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最后便全部死掉;三是白至纪后期,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一些同时期的生物都杀死了;四是在白至纪后期,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一、预习导航1.给加点的字注音:遗骸蟾蜍褶皱劫难追溯天衣无缝鸟臀目2.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

发现问题找到答案得出结论二、自主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2.找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可以小组合作,展示时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3.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