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7解放战争考点集训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7 解放战争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2017附中)一历史文件中写道:“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据此判断这一文件(D)

A.促进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

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表明国共谋求第三次合作

D.形式上奠定和平建国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点是重庆谈判。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根据掌握史实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从“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可知,这是重庆谈判期间的历史文件。故选D。

2.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B)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解析】“毛先生此次去重庆”指的是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这次谈判最终通过了《双十协定》,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这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两项成果。故选B。但是关于解放区政权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故排除A、D。C是政协会议的结果,故排除。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

B.体现了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原则

C.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D.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政协会议为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4.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D)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解析】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之后解放战争爆发之前,不存在所谓“战略失误”,故A项错误;撕毁协议挑起内战标志着解放战争刚刚开始,不存在“某阶段战略失误”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扩大占领地域、平均使用兵力、多方面发展”可知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导致重大失败,而题干问的是这次“战略失误”后,故C项错误;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故D项正确。

5.(2017雅礼)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B)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显示,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是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战役,排除;D项是三大战役的意义,排除。故选B。

6.1948 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B)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材料中“故宫、颐和园、雍和宫”都在北京,即此战役与北京有关,又据材料中“1948年底”可判断此战役为平津战役,此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故选B。其他三项均不含有北平这一城市,因此排除。

7.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的是(B)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从材料“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所以答案选B。辽沈战役主要发生在东北,排除A;平津战役主要发生在北平和天津一带,排除C;渡江战役,也称宁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排除D。

8.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事件”是(C)

A.中国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对于西方并不是灾难,故排除A。B不符合“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D也表述错误,因为重庆谈判后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和平。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是共产主义革命斗争中的大胜利,也保证了国内的和平,故本题选C。

9.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直捣南京。此事件的最大影响是(D)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B.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了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直捣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了,故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故A项排除。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过于绝对,错在“彻底”,故B项错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也属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C项排除。

10.“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D)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判断第一个梦想是追求民族独立;根据材料“提高农民的地位”“消除阶级差别”可以反映要求推翻封建主义的诉求。解放战争推翻“三座大山”,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解放战争,故答案选择D项。C项不符合提高农民地位,A、B项不符合取得民族独立。

二、非选择题

11.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